从能本管理创新理念谈中德企业发展之路-2019年精选文档
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
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在3月绿创集团组织的对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中,通过姜鹏明博士对现代管理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对企业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针对此次讲解的侧重点,现将学习心得简述如下:一、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学习心得1、不破不立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发生了多次蜕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合适的期间采用合适的方式。
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对组织经营运作模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例如企业由小规模发展壮大后,原有管理模式就会在新的环境下暴露出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面对束缚企业发展、解不开理还乱的状况,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也许可以鉴戒古罗马的亚历山大挥剑斩断难解之结的做法。
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劳动分工论,面对市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重新整合,通过合并工作、简化流程、组织扁平化等建立起灵敏迅速的信息传递机制,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2、破而后立企业再造理论为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风,尽管在实行再造的企业中失败的比例非常高,但企业再造的思想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反思企业再造理论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需要重新设计企业。
以价值流为导向进行组织设计。
流程的思想实际就是坚持了顾客导向,按照价值增值的过程将相关的操作环节进行重新整合,组成高效率的、能够适应顾客需要的完整的流程,并以此为基础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
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在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要把各个环节控制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时企业最好把资源放在自己的专长和关键控制上,其他的非主体控制环节可以考虑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流程外包、战略联盟等方式整合,这样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将原本属于一个业务流程的若干个独立操作重新整合起来,将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企业流程按照全新的思路加以改造,从而获得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用彻底的变革代替渐进式变革。
德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德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德国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强国,它拥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机床设备、顶尖的汽车制造技术和洁净能源技术。
那么,德国企业管理的经验是什么?又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一、稳定的企业文化德国企业文化强调长期稳定和可持续性,尊重员工和客户,注重整体利益和责任感。
德国企业一般招聘员工时会细致地挑选符合公司文化的人才,以确保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
我们给予企业标准化,还要关注企业的尊重度。
企业文化的尊重度是指在公司内部,对员工的权利、地位,以及其个性的尊重与保障。
德国企业尊重员工,视其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因此,在员工身上的投资也特别大。
他们会提供充足的培训和晋升机会,以及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二、注重学习和创新德国企业在注重学习和创新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方法。
他们会频繁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利用学校提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来促进他们的企业发展。
同时,德国企业也非常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鼓励员工尝试出新的方法,提高其创造力。
三、合理的分权管理德国企业也注重分权管理,架构清晰明确,并且强调对企业责任的明确分配。
具体来说,这意味着公司内部的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每个职位也都有其特殊的职责和任务。
企业内部实行各司其职,但却形成了高度精密的协作和合作关系,使得企业整体能够更加高效地运作。
四、文化融合德国企业管理的经验也体现在文化融合方面。
与德国企业有关的传统是质量优先和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公司注重人际关系、开放、对外沟通、团队精神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会积极尝试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优秀经验和思想,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全球化。
五、严谨的质量管理在德国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德国的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严密的控制,并从根本上防止问题的出现。
德国企业注重对生产和制造流程的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期望。
总的来说,德国企业管理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企业创新成功之关键三因素-2019年精选文档
企业创新成功之关键三因素一、创新与企业创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以至创新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和罗克?苏特在其《工业创新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学家最不能忽视的是创新,它是经济进步的一个基本条件及企业和民族、国家在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
” [1]那么,何谓创新?在英文中,“创新”( innovation )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oseph Alois Schumpeter)认为,所谓创新,就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是把从来没有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及其“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2] 。
而企业创新,则是指在企业知识资本的推动下,对企业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合乎本质特征的准确改进、改善和改造,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经济的更新与发展。
二、企业创新成功三大要素创新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而企业创新成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三大关键因素是:明确创新的目的、端正创新的态度和设定创新的路径。
(一)明确创新的目的: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创新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新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Cities and Regions in the New LearningEconomy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 [3] 不难看出,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得“超额利润”,换句话说就是“创新要对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负责”。
“创新要对市场成功和财务成功负责”,这一点看起来容易理解,做起来并不容易。
开发人员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某项功能用新的技术实现能得到更好的性能,是否使用这个新技术呢?不少开发人员往往偏爱选择新的技术,而忽略了是否对市场、财务成功的判断。
工作总结中德
工作总结中德
在工作中,中德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中德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团队在中德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下面我将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与德国合作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与德国企业的合作,我们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同时,我们也向德国企业输出了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为双方带来了经济利益。
其次,我们在与德国同事的合作中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与德国同事的交流,我们学习了德国人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理念,也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与德国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有时候沟通不畅,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同时,由于两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合作上的问题,需要通过更多的沟通和协商来解决。
总的来说,中德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德国的合作,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更大的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德合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精选5篇)
企业管理心得体会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精选5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管理心得体会1这学期首次接触到《现代企业管理研究》这门课程,以往的工作经历与企业管理相去甚远,对现代企业运行和管理业没有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精彩的讲解,给我们提供了系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平台,弥补了理论短板。
我的主要认识如下:随着我国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因此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管理学家克拉克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信息革命改变着人类社会,必定要改变企业的组织和机制。
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高科技发展异常迅猛,企业间竞争已由“大鱼吃小鱼”向“快鱼吃慢鱼”急速转变。
企业直接面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来自国内外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投入一些钱,拿到人家标准化的软硬件,依样画葫芦想大幅提升竞争力,也是不可能的事。
依据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管理理论,并结合已往的经验,经过对公司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与判断,我们应当选择以学习力为依托,以执行力为抓手,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总的来讲,可归纳为几点: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当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学习力的竞争。
所谓学习力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学习力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是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们紧紧围绕“三要素”提高学习力,针对工作的重点、难点增强创新力,实实在在从组织保证、措施落实、载体创新等方面抓好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为做大做强企业打好基础。
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与启示
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与启示一、德国制造的成功德国制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得益于其卓越的品质、高效、精密和可靠。
具体而言,德国制造之路的成功得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制造标准德国制造的成功得益于严格的制造标准。
无论是制定产品规格,还是上下游供应链管理,德国企业都采用非常严格的标准,以确保产品的品质、效率和可靠性。
2、高端技术和研发德国企业在研发和技术方面表现出色,他们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以开发和改进先进的技术。
在创新和发明方面,德国制造业是全球领导者之一,例如汽车、精密技术和复杂机器零部件等领域。
3、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德国制造业的另一个优势是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生产。
德国制造业专注于提高生产过程的流程效率,使其保持高度竞争力。
二、德国制造的启示德国制造的成功为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重视质量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是基于高质量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
因此,在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时,应重视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加强创新创新是德国制造的关键。
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也应该注重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产品和生产过程中。
3、自动化与数字化德国制造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非常高,其中数字化技术扮演了关键角色。
因此,其他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4、优化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德国制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时,也需要重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关注整个生产供应链的高效与持续。
三、总结德国制造的成功源于对品质的高度要求、创新精神、高效率生产过程和完善的供应链管理。
其他国家应吸取德国制造之路的启示,注重质量,加强研发,推进数字化技术和加强供应链管理,以提高其制造业水平和竞争力。
德国企业管理分析报告范文
德国企业管理分析报告范文1.引言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企业管理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德国企业管理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挑战以及改进方向。
通过对德国企业管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国际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德国企业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框架。
目的部分将阐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
正文部分分为德国企业管理的背景、特点和挑战三个小节。
在德国企业管理的背景部分,我们将介绍德国企业管理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德国企业管理的特点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德国企业管理的独特之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在德国企业管理的挑战部分,我们将分析当前德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讨论应对之策。
结论部分分为总结德国企业管理的优势、探讨德国企业管理的改进方向和对其他国家企业管理的启示三个小节。
在总结德国企业管理的优势部分,我们将对德国企业管理的优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探讨德国企业管理的改进方向部分,我们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方式。
在对其他国家企业管理的启示部分,我们将以德国企业管理为案例,为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德国的企业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德国企业管理的背景、特点和挑战。
通过对德国企业管理优势的总结与德国企业管理改进方向的探讨,旨在为其他国家的企业管理提供借鉴与启示。
同时,通过本报告的撰写,也可以使读者对德国企业管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德国企业管理的背景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企业管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来探秘“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来探秘“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中国经济走到今天,面临很多咨询题和挑战(比如,如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进展,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下落,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本书提供了德国的经验。
往常读的曾任德国议长、财政部长的朔伊布勒的书《以后必须克制》,要紧阐述了德国社会、经济治理的原则和理念,并没写太多德国到底是如何做的。
而这本书对德国的经验写得非常具体。
只是,即使这么具体,也不容易学。
书的第二章,“小即是美”写了德国中小企业的八个特征:1、大多数中小公司差不多上家族企业:家族私营的中小企业抗拒通过外部融资换取增长,尤其当涉及操纵和决策咨询题时(因为这些可能会损害企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德国中小企业债务比率世界最低。
目前德国中小企业的债务比率甚至处于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尽管资本市场的利率非常低,中小企业仍然喜爱凭借自己的财力,这能让它们保持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德国中小企业的箴言大概会是“适者生存”,而非“胖者为尊”。
——中国一讲到小企业的咨询题,老把融资难融资贵放到第一位,这毕竟是否小企业生存进展的关键世界上具有悠久传统、跨越数代人的最古老的家族企业,大部分位于德国。
一些完备的家族中小企业实际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
今天,以乔汉的后人威廉金匠命名的WilhelmPrymGmbH公司已是欧美织物整理加工市场的领军者。
这家中小公司的业务遍布全球,收入达3.5亿欧元。
该家族始终掌握着自己的公司,目前差不多传到第16代。
公司如此长寿,归功于出色秉承了德国中小企业的座右铭:将优良传统与创新完美结合。
——中国的家族企业传统早已断裂消逝殆尽了,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新一批家族企业,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依旧一个新的急迫咨询题,而不象德国、日本等差不多成熟了。
2、从战略上关注作为竞争力源泉的产品质量、创新与技术,而不是要紧依靠价格竞争:为保持高质量,抵御来自各个角落的竞争,尤其是抗衡享受币值低估、低劳动力成本等自然竞争优势的低成本生产商,德国中小企业部署了一条策略:专注创新和技术进步以提升质量,维护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自近代以来,德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从管理模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管理模式德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突出了一种“技术管理”的特点,即技术和管理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高效的技术管理,使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这种管理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是,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推崇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技术和管理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取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二、技术创新德国是一个技术强国。
众所周知,德国的汽车、机械、化工等行业,向来以技术领先、质量优良而著称。
德国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对于我们的启示是,在今天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企业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人才培养德国企业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德国企业重视员工的教育培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于我们的启示是,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建设良好的员工培训和教育体系,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晋升机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探索如何进行创新、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员工培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们应认真学习德国企业的成功经验,吸取有益的启示,不断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德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和经验(20110505定稿)
德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做法和经验一、德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德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社会公平理念为基础,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依赖于在组织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培养积极的关系,强调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依赖性,在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注意兼顾雇员、顾客、环境和社会等与企业经营有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注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均衡发展,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和谐。
这明显区别于以个人利益伦理为基础的英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英美企业经营理念中做生意的目的就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注意力基本上聚焦于股东价值的短期最大化和每个公司的私利。
二、德国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在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德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许多具体做法与英美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
这里我仅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管理决策、经营战略、价值导向和组织文化等方面介绍一下德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做法是如何贯彻体现其经营管理理念的。
(一)在管理决策上的团队模式受团体主义世界观影响,在德国企业管理模式中,并不突出处于组织顶端的单个领导人的作用,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组成管理委员会的顶层团队。
在大公司里,管理委员会(Vorstand)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
另一个委员会,由股东选举产生的监事会(Aufsichtsrat)负责制定企业战略决策。
监事会任命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法律要求两个委员会互相帮助以确保组织的平稳运行,并且两个委员会不能同时拥有共同的委员。
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多倾向于保持低调,仅仅充当了顶层团队“发言人”的角色,他们的部分任务是从监事会、工会、劳资委员会和其他各方就主要的决策取得一致。
《2003年德国公司治理法》强化了这一点,规定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企业管理共同负责。
这与植根于个人主义世界观下的传统英美企业管理模式有很大区别。
在英美模式下,一个伟大的企业常常伴随着一个明星式的企业领导人,企业的领导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不是将它分散到整个组织,首席执行官被视为企业中设定方向、制定关键决策并激励队伍的特殊人物。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摘要: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进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的德国企业在这一环境下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对于企业发展有启示意义的经验和策略。
其中包括注重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
此外,德国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德国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正文:一、德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德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其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在这一时期,德国政府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
20世纪初期,德国的企业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企业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创新和品质保证的企业之一。
二、德国企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德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德国企业注重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高品质和高性能的产品。
例如,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电子通讯业等领域,德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德国企业保持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地位。
2.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德国企业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德国企业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保证体系建设。
它们采用了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如ISO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
这种“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成为了德国企业成功的重要支撑。
3.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德国企业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德国企业注重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德国企业会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支持,让员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德国企业的员工经常被赞誉为敬业、有职业操守和创新能力强等优点。
4. 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也是德国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德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传承与创新
德国企业文化与管理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德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德国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1. 德国企业文化的传承德国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德国“行会”(Gilden)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同行业的工匠会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行会,行会内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即助,并与当地政府保持联系。
这种制度助力了德国的“手工业”成长,也培养了德国人们集体合作的传统。
在工业化时期,德国企业文化开始通过大型企业的推动和影响形成了更加明显的特点。
德国的大型企业非常注重企业家精神和联系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如著名的西门子公司,由于始终推崇科技创新和开拓创新突破,成为了德国工业的代表,同时也遵循了一种以公司创始人的人格为核心,尊重员工、服务客户的企业文化。
2. 德国企业管理的传承德国企业管理的传承表现在其管理哲学、方法和技术上。
2.1 管理哲学德国企业的管理哲学鼓励员工之间的平等和尽职尽责。
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对公司的长期利益和未来发展负责。
这种管理哲学被称为“联合经济”(partnership economy)。
它重视企业家精神和主人公精神,以便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目标和愿景,以及他们应该为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景做出的贡献。
2.2 管理方法德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也是具有传承性的。
一项重要的方法是“就业保障”政策。
这项政策让德国公司在全球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更具有竞争力。
德国公司尽量避免裁员,努力保障员工的就业,对员工的福利和薪酬也非常注重。
这种管理方法可以促进员工的忠诚度,以及企业在外界的公信力。
在这种管理方法的支持下,德国公司可以长期经营并取得成功。
2.3 管理技术德国企业管理技术方面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都灵鸟设计公司是德国工业设计界的代表。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及发展策略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的路径反思及发展策略引言: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中德合作办学已经成为加强两国制造业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背景分析、路径反思及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德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策略。
一、背景分析1.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实现从数量规模到质量效益的转变。
2. 中德合作办学的优势中德合作办学集结了中德两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资源。
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技术创新、工艺制造、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在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方面也非常有优势。
中德合作办学可以通过合作项目,将德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二、路径反思1. 路径选择的合理性中德合作办学是加强两国制造业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合作办学既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可以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和人才支持。
选择中德合作办学的路径非常合理,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需要加强的方面在中德合作办学中,有几个方面需要加强:(1)政策支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为中德合作办学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2)培养机制:建立起与德国优秀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培养机制,推动中德合作办学的持续发展。
(3)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为中国制造业培养适应新型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合作领域拓展:除了传统制造业领域,还应加强中德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办学。
三、发展策略1. 政府支持策略(1)制定中德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明确政策目标和支持政策。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德国与美国的经验
企业创新管理:学习德国与美国的经验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有效地管理创新,成为各国企业的一个共同问题。
德国与美国在创新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经验,本文将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学习德国与美国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中国企业的创新管理中。
一、德国德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其制造业增长率已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德国的创新主要得益于其经济政策,即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关注人才培养、制定创新政策等。
以下是德国创新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1. 政府角色德国政府在创新管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需要制定创新政策,提供相应的基本设施、资金、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以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政府的介入可以促进创新,加快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宏观上推动了德国创新的迅速发展。
2. 企业角色德国企业在创新管理中经验丰富,其创新过程主要关注于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立。
企业需要自我评估并找到自身的创新机遇,建立一套全面的创新流程,从前端研发到市场战略的整体规划。
同时,企业也需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提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使企业处于创新的前沿地位。
3. 人才角色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德国致力于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鼓励企业在人才入职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为他们建立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并鼓励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创新研究,以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进而带动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美国作为全球创新的先驱,美国一直就是创新管理的佼佼者。
美国在创新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其市场环境、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等一系列因素。
以下是美国创新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1. 市场环境角色美国市场的开放和自由,给予了企业丰富的市场机会和竞争空间。
美国的创新管理也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和机遇进行设计的。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出创新发展的计划和策略,以此尽快将创新转化为经济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 研究角色美国重视科学研究、教育和培训,这也是其在创新方面的成功之路。
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发言材料
中德企业家座谈会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某某公司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中德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体会。
首先,我想讲一下中德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两个全球重要经济体,中国和德国的合作不仅关乎双方的共同利益,也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德两国企业家在这里相聚,是为了深入交流、加深合作、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德合作的潜力巨大,我们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先进的技术,双方互利互惠的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和发展的领域。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政治的问题都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困难。
然而,挑战也意味着机遇。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企业的升级换代。
第三,我想谈一谈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和支持社会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只有在实现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中,企业才能够取得长久的发展。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和感悟。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企业家,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勇于创新。
同时,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具备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各自领域的专家。
我相信,在这次座谈会上,我们将能够借助各自的智慧和经验,找到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
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
中德企业管理模式比较一、制度比较1、德国股份公司的“资合性”与中国股份公司的“人合性"股份公司诞生于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公司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资合性”,德国股份公司也不例外。
由于实行一股一票制,股东的决策权完全取决于其投资份额的多少,与其社会地位、头衔或者资历等均无关系.但中国脱胎于等级森严、强调家族血缘关系的农业宗法社会,“权利来自资历、关系和社会地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中国的股份公司具有一种“人合性”,即决策权往往集中在那些具有相当资历、一定社会关系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手中。
德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德国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已经塑造出合作精神.中国数千年处于以宗族为导向的农业社会之中,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
由于传统的宗族、家庭思想在中国人身上打下了极深的烙印,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习惯水平协调,对中国人来说责任仅局限于小团体中。
由此宗派、团体利益在中国企业中往往得到突出和保护.德国企业所体现的合作精神与中国企业所保护的宗派利益也形成鲜明的对比。
德国是典型的法治国家,而中国是典型的人治国家,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背景,德国股份公司和中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方式也不相同。
德国股份公司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即按德国股份公司法运作。
中国股份公司则不完全按照标准图式运行,尽管中国也有股份公司法,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人的个性、气质、领导风格及非正式群体、非正式规则等因素的影响。
股份制诞生并成功运行于西方文化之中,与典型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的差别从产权界定上来看,在德国私人产权界定清晰,责任明确;在中国目前国有资产仍占全部社会资产的50%以上,政府是私有产权最大的集体承担者。
两国企业在同样的内部人体系背景下,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却不相同。
中德合资公司员工管理方案
中德合资公司员工管理方案中德合资公司员工管理方案一、管理理念创新通过对一些在华的中德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发现该公司运用了学习型组织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思想精华:包括五个方面,:1,建立共同愿景2,团队学习3自我超越4,改善心智模式5,系统思考实践主张:重学习,重创新,重沟通,重服务。
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贡献。
首先,学习型组织核心在于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通过学习提供员工的能力,开发员工的潜力。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占有资金;而是拥有掌握专业技能从事管理和操作的人员。
两者之间,人的因素更为重要。
人力资源的核心式开发人的智力,提供劳动者的素质,所以说学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显得很有必要。
而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是团队学习。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
许多组织不乏就是组织现状、前景的热烈辩论,但团队学习依靠的式深度汇谈,而不是辩论。
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
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是土同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统一的过程。
建立共同愿景是对组织理想未来的设想。
由相互渗透的组织、价值观、使命感组成的,对组织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规范作用。
“我们愿景。
”宣言能指出我们要去哪里,以及到达目的地后又会是什么样子。
“价值观”是我们如何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即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
而使命就是指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
“具体目标”是指我们在短期内达到的里程碑。
在这个学习型组织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自我超越,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他强调自我、强调内因,教我们学会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引言近年来,德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些成功的背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借鉴到自己的企业战略中。
本文将探讨近代德国企业发展的启示,希冀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实践的参考。
1. 注重创新与研发德国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创新和研发的高度重视。
这些企业不仅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知识,还不断投入资源用于创新和研发活动。
他们注重与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创新意识,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
2. 强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注重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此外,德国企业还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他们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致力于提供更加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3.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德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他们通过联合研发、共享资源和市场合作等方式增加合作伙伴的互补性,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他们也注重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共赢。
4. 人才培养和管理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
他们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他们还注重激励措施的设计,通过激励员工的创新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
5. 国际化和全球视野德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能本管理创新理念谈中德企业发展之路
i=r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开发与使用将越来越重要, 能本管理越显重要。
“能本管理” 即以人的能力为本,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
但其本质上也是将管理中的人视为一种物, 不是把人看作一个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感情完整的人。
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国伦理化的人本管理恰恰弥补了这一的缺陷。
取中国伦理化的人本管理的精华, 与能本管理理念相结合,
使之本土化变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能本管理。
在提倡能力本位的同时将中国的儒家文化, 道义融入其中赋予能本管理新的意义使人成为一个能力上感情上完整意义的人。
中德管理文化的差异
1 、中德民族文化, 国民性格与管理文化的差异
2、坚持“情治”与“法治”相结合, 积极发挥职工的务实精神和创造精神管理风格。
在中德企业内坚守儒家文化, 要求管理者还是员工用道德责任来约束自己。
以“感情留人” ,凝聚人心,发展事业,使企业更
具人情味。
同时坚守制度化的严性管理, 克服伦理化的人事管理带来的偏离制度而注重人情关系的弊端。
形成“情治”与“法
治”相结合的企业管理方式。
务实将使企业一步步稳稳健健发展, 打下结实的基础。
创新将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机, 使之与时代同步。
两者结合形成中国人的务实精神与德国人的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三、伦理化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对中德知识型员工的差异化管理
1、基于中德知识型员工需求差异化实施的侧重管理
从上图对中德国民性格对比中我们知道德国员工对自我实现需要有较高需求, 中国员工对友爱与归属需要有高需求。
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公司将实施企业培训管理与情感管理并行的策略, 顾全局, 有重点的激励实施方案。
中国员工的管理强调情感管理。
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员工有一种对友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
对他们的管理应采取情感管理策略。
情感管理作为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的一种模式,其注重人的内心世界, 核心是在理智沟通的基础上激发人的正向情感,建立良好的情谊,消除人的消极情绪, 这无疑能满足员工的友爱与归属心理需求, 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从而培育亲密的人际关系, 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 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的挑战。
德国员工的管理强调企业培训。
根据德国员工强自我实现的高能力需求的特点来提出企业培训策略, 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极性, 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培训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特点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 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并且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奖惩制度的差异化实施
由于中国员工存在着好面子、希望受人尊重的心理需求, 因此在对中国知识型员工进行嘉奖时应公开并高度赞扬, 给其足够的面子。
或者授予较高的职位和荣誉, 有时地位和名誉的嘉奖要比薪酬奖励的效果明显的多。
而对于暂时性的工作失利则要在私
交流, 帮助其认识到失利的原因并暗中鼓励。
另一方面, 考虑到德国的知识型员工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求强烈,因此可为其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作为奖励, 并为其提供与上层管理者共事的机会, 以便于直接提出建议或参与公司重大目标的设定,使其个人价值得到充分认同, 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而对于员工所犯的错误, 则可以直接指出, 并要求其改正。
3、工作任务的差异化安排
工作任务的安排必须在了解知识型知识型员工的兴趣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前提下进行。
德国的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性非常高喜爱创新和刺激,并且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很苛刻, 因此可侧重为其安排一些独立的、有挑战性的任务。
中国员工具有灵活处事,容易变通的特点, 因此在工作安排
时更容易担起对外交际或者对内管理员工、协调组织内部关系的任务。
发掘知识型员工潜力, 做到人尽其才,化人为力量推动企业
快速发展。
小结:
面对中德合资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文化和需求的差异, 要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与竞争力, 我们就必须将两种民族
文化不断融合去粗取精, “合二为一”发挥出一个企业整体的最大实力。
在中德企业中实施伦理化能本管理理念走差异化管理之路将不断提高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素质,强化企业竞争力, 最终做到植根于中国, 发展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