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调查问卷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调查问卷总结
朱成纯
这次的关于上海的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我们着重调查了一些外来务工者,调查他们在上海工作和居住的现状,以及他们有无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热爱。结果又喜又忧。
大多数受调查者普遍学历不高,这也是我们调查的主要方向,即调查这些在社会中下层的人民在上海的现状。所幸的是,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都表示,即便收入不算很高,但都对自己的经济生活状况表示满意,没有出现太过偏激的举动。我们社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需要他们的一份力才能使整个社会完全运转,尽管收入不高,但他们所表现出的淡然和乐观是我们所希望并且乐意看到的,这也社会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当然,我们在减少贫富差距的道路上,政府还需要继续持久的努力,才能让他们的经济生活得以更好改善,有助于他们融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生活,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当然,问题依旧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他们对上海的生活节奏依旧陌生。由于接触上海的时间尚浅,很多受
访者都表示他们不习惯于上海的生活节奏。上海的气候、生活方式、
菜式口味、包括生活习惯上都有着不小差距。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
许多人只是为了赚钱来到上海,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来不及欣赏享
受上海的生活,对上海人的生活习惯也保持自己的个性,不愿融入其
中,这导致他们与上海的节奏格格不入,使得他们产生所谓的被孤立
感。这样的长期压抑会使他们失去对上海这座城市乃至对生活的热情,
沦为工作的机器,这对他们,对社会而言都是不好的。
2.被受访者不愿长期居住上海。由于生活上的孤立感,社会、工作的压
力,思乡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很多受调查者都不愿意长期居住上海,
把上海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园。在他们看来,来上海仅仅是因为当初
的好奇心或经济方面需要,他们并不也并不打算把上海当作自己的家,
这就更加大了他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对于上海市的一些活动,
被受访者中很多都没有热心参与,因为他们觉得这与自己无关。不少
曾参与其中的调查对象也表示“没劲”,这说明我们在加大外来人员
对上海归属感方面还有很大的路要走。这不仅是要体现在经济上提高
收入,更要体现在生活方式上的包容、融合,才能让迈入21世纪的
上海在全新血液的推动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好在,受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愿意遵守一些上海这座城市的法规,为和谐社会尽出自己的一份力。在城市的发展中,他们是最不起眼但却同时是扮演着最关键角色的人们。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处处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让他们不感到被孤立的痛苦,那么,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携手共进,发挥出1+1>2的功率,将上海打造成一个更美丽的上海,一个更有温暖、更有家庭感觉的上海!!!
个人小结
朱成纯
这次的调查过程中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平时可能不那么关注的细节。由于
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也从没有考虑过归属感的问题,因为对于我来说,上海就是我的故乡我的家,没有之一。但这次的调查让我了解到,在上海,其实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同样为上海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对上海的认同和归属感呢?
结果对我来说无疑是意外的。虽然他们没有过多抱怨收入,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陌生感。在他们的眼里,上海仅仅是一座蜗居之处,没有任何温暖,他们要做的只是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他们从没有融入过上海,或者说他们从未想到过要融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一个城市的失败。
如果,一个城市连居住于其中的人都不认同没有归属感,那这座城市存在即价值是什么?城市,是要让生活更美好的,如果一个城市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它在经济上再发达再成功,它也只是一座没有温暖的冷血城市。这样的城市,我宁愿离去。
在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其实完全可以消除。上海本就以“包容万千”著称,生活方式的融合与改变其实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大家都不愿互相包容,结果造成了人数少的外来务工者一方感觉被孤立,感觉没有共同语言。也有很多被调查者指出生活压力使他们无心于观察融入上海,这些只能靠潜移默化来改变,这是一个城市在急速发展大量需要其他地域劳动力时所必经的一步。我宁愿相信我们现在还在调整期过渡期,真正的融合与归属感必将在未来实现。
因而,首先在经济上,减少贫富差距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让更多处于中下层的务工者有经济实力,才能有契机融入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其次,政府法令中许多有着地方保护主义的条令需要慢慢改进,这可以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法律上没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然后,生活方式上双方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这是创造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最后,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中国的户籍制度可以进行修改,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出现在城市,严格的户籍制度则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制约,只有加大人口流动,加大劳动力从农业输出到工业,才能进一步支撑起整个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也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可喜的现象,被调查者基本满意自己的收入,对城市的法规也很乐于遵守,这说明我们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完全能够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到一个更高的档次,实现最终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