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孟子》60页PPT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 塞,然后才能奋发创造;(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 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 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足以与之抗衡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便常常会被消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词小结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3.虚词。 之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修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细读课文
理解、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 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 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 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检 3分钟
1.背诵全文。
2.预习第二章。
限时练
2019/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听读课文,积累词汇。 2·深入理解课文
2019/2/5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自古以来,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 方法有的以武治为主,有的以文治见 长,但其效果却截然不同。古语有云 “得民心者得天下”,可见民心所向 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2019/2/5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3·翻译课文,理解段落

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七篇包括: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国学经典孟子》课件

深入剖析孟子的思想内涵,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让读者更好 地掌握孟子的理论
互动环节设计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小组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扮演孟子等角色,深入理解经典内容 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竞赛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建议
孟子思想
孟子著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作品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立身处世之道、伦理 道德思想及教育思想等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 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
课件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国 学经典孟子》的基 本内容和思想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孟子的思想内涵和 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思维能力,提 高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兴趣和热 爱,增强文化自信
适用人群
大学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学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学爱好者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国学经典孟子》的主要内容,包括孟子的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 念等。
学习目标设定
掌握《国学经典孟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髓 理解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 了解孟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学习方法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结合注释,深入理解 反复阅读,加深印象 总结归纳,巩固所学
学习时间安排
每天至少学习30分钟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时间 合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确保学习进度

《孟子》两章精品ppt课件

《孟子》两章精品ppt课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 哪些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 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 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 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 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 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朗读课文、试译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孟子》PPT教学课件

《孟子》PPT教学课件

06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仔细阅读原文,注 意细节和语言的特 点。
注意古汉语的语法 和词汇,与现代汉 语有所区别。
结合注释,逐句或 逐段理解文本的深 层含义。
结合注释,深入剖析
1
借助注释和解析,深入剖析文本中的难点和疑 点。
2
对比不同注释版本,了解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3
关注《孟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 景。
《《孟子》ppt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核心思想 • 《孟子》的主要篇章 • 《孟子》中的故事与典故 • 《孟子》的现实意义 •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总结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 儒家代表人物。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继续与梁惠王讨论国家治理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君主如何与民同 乐、如何处理好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公孙丑上》
总结词
该篇章主要讨论了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与公孙丑就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强调了人的善良本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涉及到了对音乐、诗歌 、礼制等方面的讨论。
守节不仕
总结词
守节不仕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 动摇。
详细描述
在《孟子》中,有很多故事表达了这种思想。例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 柳下惠的人,他因为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动摇,最终获得了千古美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

孟子三则ppt课件

孟子三则ppt课件
个人品德修养
孟子强调个人品德修养,提倡自我反省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提升个人品 德和修养具有积极意义。
对个人修养的提升
人格完善
通过学习和实践孟子的思想,可以帮 助个人完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和 情操。
智慧启迪
孟子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 智慧,能够启迪个人的思维和智慧,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培养良好品德
通过践行孟子的道德观念 ,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关注弱势群体
借鉴孟子的“仁爱”思想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家庭教育实践
运用孟子家庭教育理念,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 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孟子思想
学术研究
深入研究孟子思想,挖掘其现代 意义,为传承和发扬提供理论支
孟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世称为“孔孟 之道”。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 、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 世尊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亚圣”。
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对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 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详细描述:孟子认为君王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关心百姓 福祉,实行仁政。君王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 魅力,成为民众的楷模和引导者。
详细描述:孟子认为通过实行仁政,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仁政能够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冲 突和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则:齐大饥,黔敖请食于野人
总结词:贫富差距 总结词:尊重生命 总结词:道德责任
详细描述:这则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的严重 问题。黔敖虽然自己也很饿,但他仍然愿意把食物分给 饥饿的百姓,表现了他的仁慈和同情心。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立正确的价值观。
强调家庭伦理
孟子重视家庭伦理,提出“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 ,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发
展具有指导意义。
倡导教育普及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提倡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 这对现代社会教育改革和教育公
平具有启示作用。
孟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孟子的主要著作
01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 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等。
02
《孟子》以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人性论
总结词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 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官经验与内省体验的结合。他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不仅是 情感的发源地,还具有认知和道德判断的能力。他主张通过内省和反思来提升个人的认 知水平和道德修养,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行为的得体。同时,他也强调学无止境,
认为不断学习和探索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03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主张仁爱、义理和中庸之道,认为这些都是实现个人 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宽容的态度,义理是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原则,中庸 之道则是一种平衡和谐的思想。
政治论
总结词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而非过于严苛的法治。他主张天下为公,提倡社会公平 和正义,认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孟子的思想形成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和人民的重要性。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及其生平简介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孟子 ppt

孟子 ppt

齐人之福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返。其妻问所与饮食者, 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 则必餍酒肉而后返;问其与饮者,尽富 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JIAN4) 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YI 3)从良人之所之,遍 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FAN2) 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之他 ——此其餍足之道也。
小康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可以衣 (YI4)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ANG2) 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不负戴 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 惠王上》)
文章之道
擅用短句 行文利落 擅用譬喻 引人入彀 擅用逻辑 气势凌人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 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 《原 臣》) 君:“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 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而己 又不享其利” 臣:“为天下,非为君;为万民,非为一 姓。”“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
荀子:性恶论 争夺之心人皆有之。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 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 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 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 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礼论》)
荀子之礼专主“分”,承认社会不平 等,其度量分界为“贵贱、贫富、长 幼、知愚、能不能”。制定礼仪让人 “各安其分”。 同时,礼也有调节的功能,让人 “各得其宜”。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 (《礼论》)

《孟子》三章-PPT课件【精品】

《孟子》三章-PPT课件【精品】

确实。 气节的男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横家,曾在秦国为相, 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 又曾佩五国相印。 横以服从秦国。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指战争停息, 天下太平。
怎么,哪里。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作者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 以战争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以进攻一方为 例,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规模来看,指的 是小国家,强大的军队包围一个小国,即使围而不 攻,被包围着也一定是坚持不住的,然而却没能使
小国屈服,这是因为小国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这就是 “天时不如地利”。接着又从防守一方来论述。城高, 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多,完全可以长期坚守, 然而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军心不稳,内部不 团结。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各种客观因 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即“人和”的因素,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板书设计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 论据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人和

助,失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道寡助 类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治国需要人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仁 政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
合作探究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文作者是如 何来证明他的观点的?
作者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作者在直接反驳景春的观点后,紧接着“立”,
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第一,要讲仁 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 都不能放弃自己的道义准则;第三,富贵、贫贱、威 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这三条都做到,才有资格叫作“大丈夫”。

孟子课件优秀ppt

孟子课件优秀ppt
礼法约束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孟子三章ppt优秀课件目录•孟子简介与背景•《孟子》三章概述•孟子政治观念探讨•孟子伦理道德观念分析•孟子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思想传承与发扬01孟子简介与背景孟子生平及主要思想生平概述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主要思想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仁、义、礼、智四端。

他倡导“仁政”,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重视民本思想。

战国时期哲学背景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各种学派和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与墨家、道家等学派在这个时期,儒家与墨家、道家等学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交流,各自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孟子在儒家思想中地位继承与发展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继承了孔子的部分思想,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方向。

地位与影响孟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的思想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2《孟子》三章概述主题:讨论君主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孟子见梁惠王,阐述仁政思想孟子提出“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内容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说明治国需从根本着手孟子强调“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等可持续发展观念孟子以揠苗助长为喻,说明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孟子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强调道义的重要性孟子论述仁政的具体措施及其对国家的重要性主题:探讨如何培养浩然之气与实行仁政内容孟子阐述浩然之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01040205030601主题:讨论如何实行井田制与施行仁政02内容03孟子提出井田制的构想及其对国家的好处04孟子阐述井田制下农民的生活状态及其心理感受05孟子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疾苦06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滕文公章句上》主题及内容03孟子政治观念探讨孟子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民众,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民心向背。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CONTENCT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的教育理念 • 孟子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 孟子与现代社会 • 结语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 影响,后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道德和人伦,认 为君主应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孟子的主要思想与著作
02
01
03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政”、“民本”、“教育” 等。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游说诸侯
孟子曾游说多个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得到重用。这些游说经历对孟子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著书立说
孟子在晚年时期致力于著书立说,传承儒家思想。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与同时代政治家的交往与论争
与齐宣王的交往
孟子曾到齐国拜见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表示赞同,但并未完全采 纳。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子并称为“孔孟”,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的代 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 一。
孟子的思想也对东亚文化产生 了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 重要思想之一。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的天命观

孟子概述ppt课件

孟子概述ppt课件
游历(二)
▪ 回到自己的邹国: ▪ 滕国国君去世,滕国太子欣赏孟子,向其请
教是否举行三年之丧。
▪ 鲁国: ▪ 前往原因:弟子乐正子助理朝政。 ▪ 离开原因:鲁平公听信宠臣臧仓谗言,未能
见孟子。
14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2、赵岐《孟子题辞》:孟子“师孔子之孙子 思”。
▪ 3、《孟子外书》:孟子受业于子思的儿子子正 (即孔子的曾孙)。
▪ 附:孔子-孔鲤(伯鱼)-孔伋(子思)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关于孟子的父亲
▪ 关于孟子父亲的记载,非常之少。 据《春秋演孔图》等书记载,孟 子父亲名激,就是孟激,字公宜。
▪ 此说法是否属实,还得打个问号,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孟子。
▪ 据说,孟子幼时就失去了父亲。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1.有意志的主宰之天
孟子默认在人世之外存在着上帝和神。
“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万章上》) 此句中的“神”,就是指有人格的主宰世界的天神。并且认 为是上天降生了人,他援引《尚书》、《诗经》之语说,“天降 下民”、“天生蒸民”,既然天降生了人,那么天就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对人世有主宰作用。孟子认为帝位的传承就是由天决定 的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万章上》)。 一个人遭受心志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饿、身心之空乏,所作 所为遭到“拂乱”,实际是上天对将承担重任者的磨练和淬砺, 意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 虽然孟子肯定天对人世间有主宰作用,但他又援引《尚 书·太甲》之语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并 且进一步指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公孙丑上》)

《孟子》两章上课用ppt

《孟子》两章上课用ppt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三、虚词。
之 亲戚畔之 代词 他 三里之城 助词 的 寡助之至 助词 的
而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并且 夫环而攻之 表修饰 攻之而不胜 外城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____寡__助__之,至______亲__戚__畔,之 _多__助__之__至___,_天__下__顺__之__。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翻译第2段,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三里之城 城,内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①而,表修饰; ②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 夫,句首发语词。
精选完整ppt课件
19
翻译第3句,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 兵革非不坚利也: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粮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代词,这。
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 山川的险固,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能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 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兄弟也会背叛他。帮助 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 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胜利。
6、域民 界限,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意思是限制 7、固国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 (国防)
8、威天下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9、寡助之至 极点 10、亲戚畔之 他,指寡助之君
11、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特殊字词归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
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
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
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
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 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 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 书。
的孝养包括生活之养和精神之养。生活之养,指对父母
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奉养,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
精神之养,指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使其心情怡悦。他
认为只重生活之养而不能使父母心情怡悦,即使是一日
三餐美味佳肴,亦是不孝。相比之下,“精神之养”比
“生活之养”更重要。他把“生活之养”称为“养口
体”,把“精神之养”称为“养志”。
为父母选择合适的坟墓,守孝三年,并“祭祀以时”,
“永言孝思”。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所提倡的孝,还包括
子女对父母过失的谏诤。他认为父母有大过而
做儿女的不怨、不谏、不诤,就是不孝。他说:
“父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
孝也。”(《告子下》)父母犯法,子女不能
包庇;即使是天子,亦不例外。假如舜的父亲
为也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实际行动中,简而易行,如“徐行后 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为也”(《告子下》)。敬长、从兄,只要人们愿为,是
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 孝悌所蕴含的孝爱 父母、敬重先祖、敬顺 兄长的道德意识,已成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 扬。
上》)》)

父母死后的丧葬,孟子认为是一件比养生更重要
的事,不能稍有疏忽。“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离娄下》)他主张“厚葬”,反对墨家的“薄
葬”,认为“厚葬”才合乎人情。要求子女根据自己
的经济能力与地位的许可,尽量使用上好的棺椁,采
用精美的寿衣。他不赞成在父母身上省钱,“君子不
以天下俭其亲。”(《公孙丑下》)除此而外,还要
《孟子》解读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处于独
尊地位。 唐玄宗以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尊
他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为其上尊号“大成 至圣文宣王”,到了清 初,孔子更加显贵,被清
帝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 每逢帝王们祭祀孔子时,旁边总会有一位儒家 学派的大学者陪着孔子享祭。他同样拥有崇高尊 号:“邹国亚圣公”。显然,在儒家学派中,他 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这位大学者便是孟子。
• 孟子提倡以“养志”事父母。“事 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曾 子能体贴亲意、顺承亲意...人子当体父 母之深恩,将本源的爱敬情感“扩充” 于事亲中,真正做到养亲、敬亲
• 他还提出了以“养志”事奉父母的具 体原则:即尊亲、得亲、顺亲、悦亲。 他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 乎亲,不可以为子。”(《离娄
奉为“亚圣”。
孟子其人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 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亚圣” 之 称。著作有《孟子》。
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气长长

势于于

浩譬论

然喻辩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孟母断机杼
•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研究孟子的思想,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孟子》 一书。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 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 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 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
• 一、孟子的生平 • 二、《孟子》思想解读 • 三、孟子影响
• 一、孟子生平

孟子(约前385年—约前
304年),名轲,邹国人。是战
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他幼年丧父,家庭
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
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
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后来退居讲学。晚年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孟子继承
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
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
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 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 二、《孟子》解读
伦理道德思想

伦理道德思想是孟子思想学
说的主体,他谈天道、论人性,
目的都是为阐明其伦理道德。天
道观、性善论是其伦理道德思想
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在继承
和发展前人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
上,孟子从道德规范、道德价值
及道德修养三方面完善了先秦伦
理学说,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伦理
思想体系。
1.道德规范和道德的最高原则
孟子主要提出了三个序列的道德 规范:

其一:孝悌忠信。孝悌忠信是
其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 其二:五伦。五伦,即“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叙,夫妇 有别,朋友有信”,是其处理人际 关系的各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瞽瞍杀了人,舜为天子,也不能徇私阻止皋陶
秉公执法逮捕瞽瞍;惟一的选择是放弃天子之
位,带上父亲逃到蛮荒之地,以此赎罪。
• 可见孟子虽强调要尊亲、得亲、顺亲、悦 亲,并不是要子女不顾公理、不分是非,对父
母盲目顺从和绝对服从,没有后世统治者所宣 扬的愚孝盲从的观念。
悌,就是尊敬兄长。敬长、从兄的道德意识,孟子认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 子
越王勾践


宫 女 花 满 春 殿 , 只
勾 践 破 吴 归 , 战 士
今归
惟家
有尽
鹧锦
鸪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起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 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通 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 备的才能 。
二十四孝——孝感动天
• 其三:仁义礼智。仁义礼智是 其道德的最高原则。
•(1)孝悌
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兄长为悌。

孟子非常重视孝,他主张子女对父母行孝,首先要
爱敬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尽心
上》);他认为“大孝”应“终身慕父母”(《万章
上》)。

其次,父母在世,要事之以礼,孝养终生。对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