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孟子简介课件PPT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孟子》60页PPT

国学经典《孟子》60页PPT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
父,家境贫寒。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
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
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
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晚年时回到故乡, 与万章等亲密的学生一起,“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一方面整理阐 发儒家典籍,一方面把自己的言论、事迹编著成 书。
的孝养包括生活之养和精神之养。生活之养,指对父母
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的奉养,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
精神之养,指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使其心情怡悦。他
认为只重生活之养而不能使父母心情怡悦,即使是一日
三餐美味佳肴,亦是不孝。相比之下,“精神之养”比
“生活之养”更重要。他把“生活之养”称为“养口
体”,把“精神之养”称为“养志”。
为父母选择合适的坟墓,守孝三年,并“祭祀以时”,
“永言孝思”。


值得注意的是,孟子所提倡的孝,还包括
子女对父母过失的谏诤。他认为父母有大过而
做儿女的不怨、不谏、不诤,就是不孝。他说:
“父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
孝也。”(《告子下》)父母犯法,子女不能
包庇;即使是天子,亦不例外。假如舜的父亲
为也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实际行动中,简而易行,如“徐行后 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 所不为也”(《告子下》)。敬长、从兄,只要人们愿为,是
人人都可以做到的。
• 孝悌所蕴含的孝爱 父母、敬重先祖、敬顺 兄长的道德意识,已成 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今天仍值得提倡和发 扬。
上》)》)

父母死后的丧葬,孟子认为是一件比养生更重要

《孟子的主要思想》课件

《孟子的主要思想》课件
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孟子强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 实际行动践行道德观念。他认为只有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
的目的。
孟子提倡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毅力,鼓励 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信念、勇 往直前。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助 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05
孟子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示意义。
对孟子思想的评价与争议
政治观念
孟子提倡“仁政”,强调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这一思想在某 些政治体制下可能被视为挑战权威或颠覆政权。
道德标准
孟子提倡的道德标准在某些现代社会可能被视为过于理想化或过时 ,例如绝对服从家庭或社会规范。
性别观念
孟子思想中关于性别角色的观念可能被视为保守或过时,例如强调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THANKS
感谢观看
孟子曾担任齐国的卿,提倡“仁政”,认为人性本善,提倡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孟子的教育背景与影响
孟子曾师从子思的门人,深入学 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亚圣”,与孔子
并列。
孟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广泛运 用于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
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思想传承
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其思想对后世儒家学者产生了深 远影响,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道德伦理观念
孟子强调仁爱、义理等道德伦理观 念,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起 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思想
孟子提倡“性相近,习相远”的教 育观念,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 的影响,对现代教育仍有启示意义 。
解决人民的需求和问题。
04
孟子的教育理念
重视教育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育,人们 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提升个人修养,从而更好地适应 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司马迁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荀列传》)但也有观点认为,从书中用语来看,其编订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孟子》七篇包括:
《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和古奥难懂的《尚书》及铜器铭文显然不同。它继承发展《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在《孟子》那里已经成熟了。
艺术特点
例文:
艺术特点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以两个设问,使齐宣王顺着自己的思路,得出两个不言而喻的结论,而后类推下去,使齐宣王陷入自我否定的结论中而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利用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巧妙设问,缓缓道来,引人入彀,“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课文解析
《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上》
译文: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孟子·尽心上》
孟子谈天命,谈人的本性,没有消极被动的神秘色彩,而是充满了积极主动的个体精神。对待天命,不过是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罢了;所谓安身立命,也不过是一心一意地进行自身修养而已。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加强知识学习和思想修养,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不要做悠悠天地中的匆匆过客,东奔西走,北觅南寻,“芒鞋踏破岭头云”。其结果,往往是占有外物越多,内心越空虚,最终成为一个徒具外形,为外物所役的臭皮囊。相反,“归来闲对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你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顺受天命,身体自然就会有着落,精神自然就会有寄托,生命之春就会永远在你的把持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心的归宿,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孟子》概述课件

《孟子》概述课件

性恶论
• 人类本性自私,只追求自身利益 • 法律与道德可以控制人的行为 • 重视法律,强化制度
“仁”的内涵与实践
1
内涵
孟子的“仁”是对他人的“爱”,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实践
孟子主张实践“仁”,通过行善积德、诚实守信的方式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并 推崇“交友有三乐,以友谅之乐为上乐”。
3
意义
“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提醒着人们,在 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应该真诚、宽容、关爱。
孟子思想在领导力发展中的作用
1
仁政
孟子强调领导需要实行“仁政”,关注人民利益,以人为本,对现代社会的领导也 有启示。
2
人性论
孟子的人性论思想可以在现代领导力发展中得到应用,如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等等。
3
天命思想
孟子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也需要注 重发掘每个人的潜力。
孟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 孟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分 • 在后人的发展中广泛的应用并得到了不断的
发扬光大
当代价值
• 孟子思想所强调的人文主义、仁爱、勤俭节 约、爱国等,也为当今的社会提供了重要思
• 想在人支的撑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
孟子影响世界范围的历史事件
• 展孟子;本人曾于公元前3世纪赴齐国担任官员, 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学习孟子,传承经典
孟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名人,其思想深刻,影响广泛。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他的思想 遗产,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人性论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抨击了当时秦、齐等 诸侯国的“性恶论”,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做好事的天 性,主张“救人以天下”。

孟子简介(共32张PPT)

孟子简介(共32张PPT)

养民 教民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重点字词
食人食:前“食”,动词,吃 后“食”,名词,食 物 检:约束 莩:pi ǎo ,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罪,动词,归罪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
非我也,岁也

误 正确 王无罪岁

度 态度
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
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 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 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 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 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 ,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五十步笑百步
返回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yè)兵
(2)涂( tú,同“途)” 有饿莩 (
p)iǎo

(3) 鸡豚( 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4) 数( )罟( cù
)不入wū( gǔ
派遣征发
打开 花开 发射
一词多义练习
返回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
(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返回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 有也
〖王〗称王
例题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 兰。
(四)你说我说,畅谈理想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 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 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 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 人。
富贵不能淫
第一章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 ,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 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这样
因为、 由于
表并列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 安乐而死亡。
读准字音
n )发于畎( quǎn )亩之中 1、舜(shù 2、傅说( yuè)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 gé )举于鱼盐之中 n )性 4、动心忍( rè 5、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6、行拂( fú )乱其所为 7、入则无法家拂( bì )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 夫哉?一怒___,___而天下熄。"孟 子曰:"是焉得为大丈乎?_____ 乎?____,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____,戒之曰:'往之女家, _____,无违夫子!'以____者,妾 妇之道也。 居____,立天下之___, 行天下___。得志,____;不得志, ______。富贵不能淫,____,威武 ___,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PPT教学课件

《孟子》PPT教学课件

06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精读原文,理解文意
仔细阅读原文,注 意细节和语言的特 点。
注意古汉语的语法 和词汇,与现代汉 语有所区别。
结合注释,逐句或 逐段理解文本的深 层含义。
结合注释,深入剖析
1
借助注释和解析,深入剖析文本中的难点和疑 点。
2
对比不同注释版本,了解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3
关注《孟子》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 景。
《《孟子》ppt教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核心思想 • 《孟子》的主要篇章 • 《孟子》中的故事与典故 • 《孟子》的现实意义 • 《孟子》的阅读方法与建议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总结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中国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被誉为“亚圣”,继孔子之后的重要 儒家代表人物。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继续与梁惠王讨论国家治理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君主如何与民同 乐、如何处理好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来维护社会秩序。
《公孙丑上》
总结词
该篇章主要讨论了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
详细描述
该篇章中,孟子与公孙丑就人的本性、道德和修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强调了人的善良本性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涉及到了对音乐、诗歌 、礼制等方面的讨论。
守节不仕
总结词
守节不仕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 动摇。
详细描述
在《孟子》中,有很多故事表达了这种思想。例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 柳下惠的人,他因为坚守自己的节操而不为权势所动摇,最终获得了千古美誉。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摇。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立正确的价值观。
强调家庭伦理
孟子重视家庭伦理,提出“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关系 ,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发
展具有指导意义。
倡导教育普及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 提倡教育普及,提高国民素质, 这对现代社会教育改革和教育公
平具有启示作用。
孟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
孟子的主要著作
01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 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 丑》、《滕文公》等。
02
《孟子》以对话体为主,记录了 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人性论
总结词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 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官经验与内省体验的结合。他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不仅是 情感的发源地,还具有认知和道德判断的能力。他主张通过内省和反思来提升个人的认 知水平和道德修养,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外在行为的得体。同时,他也强调学无止境,
认为不断学习和探索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03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孟子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他主张仁爱、义理和中庸之道,认为这些都是实现个人 完善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仁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宽容的态度,义理是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原则,中庸 之道则是一种平衡和谐的思想。
政治论
总结词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而非过于严苛的法治。他主张天下为公,提倡社会公平 和正义,认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孟子的思想形成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和人民的重要性。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的主要思想PPT课件
孟子及其生平简介
❖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最早提出了“民贵 君轻”的主张,宣扬“仁政”、“王道”。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均不见用。退而与 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民本 ❖2.仁政 ❖3.王道 ❖4.性善论
❖ 一、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 (1)他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 天下。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 惠王上》)
❖ (2)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 位的政治基础是民 心的向背,民心归服是统一天下的决定性因 素。
❖ 孟子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 其有四体也。”
❖ 在孟子看来,没有同情、羞耻、辞让、是非 之心的人,简直不是个人。人有这种心向, 就好比人有四肢一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
❖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于这 种观点,
❖ (3)他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二、仁政:
❖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
民两个方面。
❖ .1、养民:
《孟子》简介

孟子课件优秀ppt

孟子课件优秀ppt
礼法约束
孟子认为礼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 手段,人们应该遵守礼法,尊重传统。
诚信为本
孟子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实现 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天人合一
天道与人道合一
01
孟子认为天道和人道是相通的,天道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人道
则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
天理与心理合一
02
孟子认为天理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的,天理是自然规律,心理则
力。
03
孟子的政治思想
仁政思想
仁政的定义
孟子认为仁政是一种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政治理念,强调对人 民的关心和照顾,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仁政的实践
孟子提倡通过减税、减轻劳役、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实现仁政, 同时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对推行仁政的重要性。
仁政的益处
孟子认为仁政能够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为重。
孟子的主要著作
《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共七篇 ,包括《梁惠王》、《公孙丑》、《 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
这些篇章中,孟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 主张、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和教育理 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关于《 孟子》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 咨询专业学者。
孟子课件优秀
contents
目录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教育思想 • 孟子的政治思想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思想的影响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01
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之一。
02
他出生于鲁国的邹城, 是鲁国孟孙氏的后裔,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国学孟子简介ppt课件

国学孟子简介ppt课件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 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 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 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 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 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 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 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 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道 相
20
。 。

, 。
上意 进思
是 形 容 自 己 甘 心 落 后
不 求
意 比思 喻是 人象 心孩 地提 纯时 洁代 善那 良样
的 一 颗 心
, 。
孟 子
能形 容 超 出 同 类
多 指 人 的 品 德 才





的塞现意 启的在思 发思忽为
路然心 忽被 里然 由 打 好 想于开像 通得了有 了到 茅
17
问 《孟子》知多少
18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自弃 一曝十寒 有余
怨天尤人 合污
赤子之心 拔萃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与人为善 茅塞顿开 当务之急 为富不仁
事半功倍 明察秋毫 言近旨远 知人论世 左右逢源
自暴 绰绰 同流 出类 舍生
19
。 , 。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或到 办没 法有 不鱼 对的
9
断织喻学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 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 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 “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 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 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 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 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 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 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 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 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孟子ppt课件

CONTENCT

• 孟子简介 • 孟子的哲学思想 • 孟子的教育理念 • 孟子的政治主张与实践 • 孟子与现代社会 • 结语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
孟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母亲的 影响,后跟随孔子学习儒家思想。
孟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强调道德和人伦,认 为君主应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孟子的主要思想与著作
02
01
03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政”、“民本”、“教育” 等。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等。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的政治实践及影响
游说诸侯
孟子曾游说多个诸侯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未得到重用。这些游说经历对孟子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
著书立说
孟子在晚年时期致力于著书立说,传承儒家思想。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
与同时代政治家的交往与论争
与齐宣王的交往
孟子曾到齐国拜见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表示赞同,但并未完全采 纳。
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 子并称为“孔孟”,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孔孟之道”的代 表人物。
孟子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文化 、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 一。
孟子的思想也对东亚文化产生 了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中的 重要思想之一。
02
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的天命观

《孟子三章》ppt课件

《孟子三章》ppt课件
“□亲□戚□畔□之”。 2.本文论证逐层推进,孟子首先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 ” 、
“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突出了 “人□和□”的重要性,得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攻打“小城”的例子证明 “天□时□不□如□地□利□”;用弃城而逃的例子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进一步 进行类推,由战争推想治国,指出“人和”的实质就是“得□道□” ,并运用 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天□下□顺□之”与“亲□戚□畔□之□”两个不同的结局来再次强 调中心论点。
书中名句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一课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朗读并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及其论证思路。
自学指导一: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解释红色字词。
得道多助 寡助 天时 地利 人和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 夫环而攻之 是天时池非不深 兵革非不坚利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 故君子有不战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 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 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人们定居下来而不迁徙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 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 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 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 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半功倍
意思是只用一半的力气,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 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论统一天下的问题。他们从 周文王谈起,说当时文王以方圆仅一百里的小国为基础, 施行仁政,因而创立了丰功伟业;而如今天下老百姓都 苦于战乱,以齐国这样一个地广人多的大国,如能推行 仁政,要统一天下,与当时周文王所经历的许多困难相 比,那就容易得多了。孟子最后说:“今天,像齐国那 样的大国,如能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必定十分喜欢,犹 如替他们解除痛苦一般。所以,给百姓的恩惠只及古人 的一半,而获得的效果必定能够加倍。现在正是最好的 时机呢!”
问 《孟子》知多少
《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曝十寒 与人为善 明察秋毫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茅塞顿开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为富不仁 左右逢源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不言而喻 引而不发 夜以继日
到比意 目喻思 的方是 。向爬

缘木求鱼
意思是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 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

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成语故事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 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 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 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 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 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 “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 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 啊!”
• 一曝十寒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 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 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 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 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 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 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 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 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 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 “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 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后人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 法。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受教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 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把 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 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 亲眼看见的。”孟母 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 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 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 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 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 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 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 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同流合污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指跟坏人 一起干坏事。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
成语故事 同流合污
孟子有一次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很厌恶那些八 面玲拢,惯会奉承讨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在乡里被称作 好人,但实际上是言行不符、伪善欺世的伪君子,是道 德的破坏分子。万章问道:“慨然人们都称他们是好人, 他们自己也处处表现出是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还要称 之为道德败坏者呢?”孟子答道:“这种人‘同乎流俗, 合乎污世’(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 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同乎流俗,合乎污 世”简化为“同流合污”。

上意 进思 。是
形 容 自 己 甘 心 落 后 , 不 求
心意 。思 ,是 比象 喻孩 人提 心时 地代 纯那 洁样 善的 良一 。颗
孟 子
能形 。容
超 出 同 类 , 多 指 人 的 品 德 才
的塞现意 启的在思 发思忽为 ,路然心 忽,被里 然由打好 想于开像 通得了有 了到。茅 。了现草
某在堵 种形塞 事容着 物闭,
或到 办没 法有 不鱼 对的 ,树 不上 可去 能找 达鱼

又比晒意 懒喻一思 散学天是 ,习,即 没或冻使 有工十是 恒作天最 心一,容 。时也易
勤不生 奋能长 ,生的 一长植 时。物

孟 子
大加意 。倍思
的是 功只 效用 。一 形半 容的 用力 力气 小, 而而 收收 效到
合原 。指 后言 指行 跟与 坏不 人良 一的 起习 干俗 坏、 事世 。道
• 与孔子并称 “孔孟”
• 尊称为“亚 圣”
孟子
• 战国时期哲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
52岁
大约45岁
奔赴魏国
游说齐宋
早年受教
▪ 二度奔齐
54岁
60岁
▪ 再游宋国
60+岁
▪ 去宋赴鲁
▪ 贵族出身 ▪ 早年经历 ▪ 步入仕途 ▪ 周游列国 ▪ 返回鲁国 ▪ 卒葬泗上
(一)《梁惠王》上、下 (二)《公孙丑》上、下 (三)《滕文公》上、下 (四)《离娄》上、下 (五)《万章》上、下 (六)《告子》上、下 (七)《尽心》上、下
《孟子》的影响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 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 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 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 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 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曝十寒
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 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 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

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
也。”
成语故事 一曝十寒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 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 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 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 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 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 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 品质好起来呢?”
杀豚不欺子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 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娠 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 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译:孟子少年时,有一次东家邻居杀猪,孟子问他的母 亲说:"东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来后 悔了,说:"我怀着这个孩子时,席子摆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 正,我不吃,这都是对他(孟子)的胎教,现在他刚刚懂事而我却 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于是买了东家的猪肉给孟 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断织喻学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 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 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 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 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 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 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 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 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 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 刻苦读书。
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 劣风气的创始人。
一曝十寒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 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 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 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 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 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 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 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 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 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 样啊。”后人将孟子所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曝十寒”一 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
国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