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主要作品

合集下载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doc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doc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一九二〇年九月四日伦敦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唱了近七十年而仍葆其青春,可见它深受群众的欢迎。

歌词作者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勇猛闯将,作曲家赵元任则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语言学家。

名诗佳曲,珠联璧合,难怪生命力如此长久。

对于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它诞生的二十年代,或是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都是将它当作情诗(歌)来欣赏的,甚至还有少数人认为它所表达的情感太肉麻,因而嗤之以鼻。

为此,作者刘半农在十年之后还作过一首自嘲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

教我如何再想他?并在诗末注释道:“余十年前所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歌,曾由赵元任兄制谱,传唱甚广。

近有一音乐会又唱此歌,余亦在场,唱毕,大家鼓掌,主会者坚欲介绍余与听众相见,余遂如猢猿之被牵上台,向大家一鞠躬而退。

退时微闻一女郎言:‘原来是这样一个老头儿。

’因记之以诗。

”看来,这位女郎也是将这首诗(歌)当作情诗(歌)来欣赏,故而见作者不是意想中的翩翩少年,便发此大煞风景之叹。

这首诗之所以被当作情诗,大约与作者曾写过言情小说,并在诗中用了“她”字有关。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改为半农。

江苏江阴人。

自幼聪颖,颇富才气。

17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名列榜首。

辛亥革命后,因学校停办,又激于爱国热情,便于1912年参加革命军,作文牍工作。

不久,离开军旅,往上海谋生,加入新剧团“开明剧社”,做文字编辑,有时也演出。

后来,受到鸳鸯蝴蝶派大家徐半梅赏识,被推荐到中华书局当编辑。

这期间,他一边翻译外国小说,一边写些才子佳人艳遇相爱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所以,一些人将《教我如何不想她》附会到刘半农过去所写的卿卿我我的内容上去,也不无道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作品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作品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作品书目胡适《尝试集》沈尹默《三弦》《月夜》康白情《草儿》周作人《小河》《乌蓬船》《故乡的野菜》瞿秋白《一种云》刘大白《卖布谣》《田主来》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教我如何不想她》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湖畔集》宗白华《夜》鲁迅《呐喊》《彷徨》《野草》《灯下漫笔》郭沫若《女神》《叶罗提之墓》《残春》《屈原》田汉《南归》《获虎之夜》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钓台的春昼》张资平《冲积期化石》《飞絮》陶晶孙《木犀》倪贻德《玄武湖之秋》冰心《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朱自清《毁灭》《荷塘月色》《绿》《背影》王统照《微笑》《沉思》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潘先生在难中》罗家伦《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花匠》王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彭家煌《怂恿》台静农《拜堂》《天二哥》许钦文《疯妇》《鼻涕阿二》蹇先艾《水葬》许杰《惨雾》《赌徒吉顺》庐隐《海滨故人》《象牙戒指》淦女士(冯沅君)《隔绝》陈翔鹤《西风吹到了枕边》冯文炳(废名)《竹林的故事》许地山《缀网劳蛛》《春桃》冯至《帏幔》《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死水》《洗衣歌》《发现》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拉拉》《想飞》朱湘《采莲曲》陈梦家《自己的歌》李金发《弃妇》《律》蒋光慈《哀中国》《短裤党》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秋》《缘缘堂随笔》梁玉春《救火夫》林语堂《祝土匪》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丁西林《压迫》欧阳予倩《泼妇》洪深《赵阎王》茅盾《蚀三部曲》《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白杨礼赞》叶紫《丰收》老舍《骆驼祥子》《茶馆》巴金《灭亡》《激流三部曲》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八骏图》《边城》《丈夫》萧乾《梦之谷》芦焚(师陀)《人下人》《谷》(小说集)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天翼《华威先生》刘呐鸥《热情之骨》《二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公墓》《上海狐步舞》施蛰存《春阳》《将军底的头》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军《八月的乡村》罗淑《生人妻》艾芜《南行记》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张恨水《啼笑因缘》包天笑《爱神之模型》周瘦鹃《真》李吉人《死水微澜》张天翼《华威先生》夏丐尊《白马湖之冬》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汉园集》(诗集,收何的《燕泥集》李的《行云集》卞的《数行集》)何其芳《雨前》李广田《山之子》戴望舒《雨巷》《印象》《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夏衍《包身工》《上海屋檐下》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梁实秋《雅舍》陆蠡《囚绿记》丽尼《鹰之歌》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殷夫《别了,哥哥》《血字》臧克家《老马》《难民》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我爱这土地》卞之琳《断章》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么广阔》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阿垅《孤岛》鲁藜《泥土》绿原《惊蛰》穆旦《赞美》《诗八首》杜运燮《山》陈敬容《铸炼》路翎《财主的儿女们》钱钟书《围城》张爱玲《封锁》《金锁记》徐訏《风萧萧》黄谷柳《虾球传》陈白尘《升官图》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袁水拍《马凡陀山歌》1。

刘半农作品

刘半农作品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江苏江阴人,原名刘复,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8年和钱玄同写了著名的双簧信,由钱化名王敬轩以文言写信致《新青年》反对新文学,再由刘半农用白话写《奉答王敬轩书》予以反驳。

最初尝试创作新诗和白话文,并在新诗形式上进行了种种实验和探索。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斧集》。

他的诗朴素、平凡,用江阴方言写的山歌成就尤为突出。

他是个语言学家,在文学革命初期,他为白话创造“她”和“它”字,被鲁迅誉为打了几次大仗。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34年在北京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并对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著作书目]瓦斧集(诗集)1926,北新扬鞭集(上中卷,诗集)1926,北新半农谈影(摄影漫谈)1927,北京真光摄影社半农杂文(第1册)1934,北京星云堂书店半农杂文二集1935,良友刘半农诗选1958,人文赛金花本事(评传)与商鸿逵合著,1934,星云堂书店;1985,岳麓何典(小说集)校点,(清)张南庄著,1926,北新香奁集(诗集)校点,(唐)韩致尧著,1926,北新西游补(小说集)校点,(清)董若雨著,1929,北新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与李家瑞等合编,1932,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敦煌辍琐(上中下册)辑录),1925—1945,国立中央研究院[翻译书目]欧陆纵横秘史(小说)译述,1915,中华黑肩巾(小说)与天游合译述,1917,中华猫探(小说)评述,美国梅丽维勤著,1917,中华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英国马戛尔尼著,1917,中华帐中说法(小说)译述,英国唐格腊司著,1918,中华茶花女(剧本)法国小仲马著,1926,北新国外民歌译(第1集)1927,北新法国短篇小说集(第1册)1927,北新失业(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猫的天堂(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印度寓言校考,刘北茂原译,1930,(出版难单位不详)朝鲜民间故事校考,刘育厚原译,1932,(出版单位不详苏莱曼东游记苏莱曼著,与刘小蕙合译,1937,中华[研究资料书目]刘半农研究资料(鲍晶编)1985,天津人民半农诗歌集评(赵景深原评,杨扬辑补)1984,书目文献刘八农研究(徐瑞岳)1987,江苏古籍翻译作品刘半农编著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三大主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以激进的态度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真诚的写实文学;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

《语丝》主要发表的是散文。

语丝文体:语丝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带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

具有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的特色。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团体,1921年1月在北京城里,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

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评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和开展新文学批评以及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创造社:1921年6月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只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

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

创造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受到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1923年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刘半农个人作品翻译作品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编著作品中国文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敦煌掇琐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校点作品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个人成就文学改革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重要流派群体、重要作者作品)名词解释、简答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一.重要群体流派1.左翼作家联盟Ⅰ概述:1930年成立于上海,并不是一个纯文学流派,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

由此造成的革命现实主义小说,从幼嫩到相对成熟,形成很大的影响。

Ⅱ影响:①左联的成立推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②在白色恐怖的艰难环境下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革命文学作品,成为国民党统治区一面鲜艳的战斗红旗,对中国革命和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Ⅲ特色:张天翼犀利明快的讽刺,艾芜、萧红的浪漫抒情精神对现实主义的多方渗透,都显示了当时的小说观念和体式的多样进步。

Ⅳ代表:ⅰ准备期: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ⅱ“左联”五烈士: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胡也频《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的面前》ⅲ革命女作家:丁玲《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ⅳ讽刺小说家: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ⅴ后期:叶紫《丰收》、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ⅵ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罗烽、白朗、李辉英2.社会剖析小说是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包括沙汀、吴组缃、叶紫等的左翼小说,其特点是: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的。

在创作时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维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

主题清晰,戏剧性冲突集中撼人,细节刻画人物雕镂性强,但情节结构呈封闭型,是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小说体式。

3.东北作家群Ⅰ概述:形成于30年代中期,作品充溢着深沉的力,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北平等地的一些青年作者,是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Ⅱ特点:①反映了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②表达对敌伪的仇恨,对故乡的眷恋,对早日光复国土的愿望,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③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粗犷的地方风格。

Ⅲ代表:萧红《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鹚鹭湖的忧郁》、骆宾基《边陲线上》4.京派文学Ⅰ概述:30年代以北京为中心的小说流派,它的基础是文学研究会未曾南下的分子。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填空:1、提倡“俗语”<白话>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遵宪)。

2、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

3、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标志。

4、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

5、①普罗诗派—蒋光慈—《新梦》、《哀中国》②平民诗派—刘半农—《扬鞭集》、《瓦釜集》、《相隔一层纸》刘大白—《旧梦》、《邮吻》③新月派(格律诗派)—闻一多、徐志摩、朱湘、胡适、梁实秋、刘封苇、饶孟侃闻一多是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三美原则: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追求“爱”“自由”。

爱情诗是他的诗作的主旋律。

④哲理诗派(小诗派)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⑤爱情诗派(主要是湖畔诗社)代表人物: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他们出版《湖畔》、《春的歌集》《惠的风》—是汪静之的诗歌专集。

冯至是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

代表作品《昨日之歌》、《我是一条小河》。

⑥象征诗派—李金发(诗怪)—《弃妇》6、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冰心、庐隐、叶圣陶、许地山冰心—处女作《谁之罪》,《分》是她创作的分水岭。

其社会问题小说(1919—1920)①知识分子前提问题《去国》②父与子的冲突问题《斯人独憔悴》③同情劳动人民不幸《最后的安慰》④妇女解放问题《秋风秋雨愁煞人》⑤士兵生活与军阀混战《一个军官的笔记》其心理问题小说《超人》、《烦闷》、《悟》庐隐—代表作《或人的悲哀》、《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叶圣陶—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城中》、《线下》、《火灾》、《隔膜》、《倪焕之》许地山—笔名落花生—代表作《命命鸟》、《缀网劳蛛》、《商人妇》7、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是蹇先艾—《水葬》彭家煌—《陈四爹的牛》《怂恿》许钦文—《石宕》王任叔—《疲惫者》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烛焰》8、抒情的“身边小说”又称“自我小说”或“私小说”。

006现代部分第六章 散文(一)

006现代部分第六章 散文(一)

2、“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 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
集》、《巴黎的鳞爪》、《秋》。 • 特色:想象丰富,结构繁复,语言铺张, 词藻华丽,感情强烈。
20年代散文的特点
(一)个性化。五四对“人”的观念的发
现在散文上的表现。独抒性灵、率真自 然的散文较多。 (二)散文表现内容扩大。“宇宙之大、 苍蝇之微,无可不谈”。但对社会、人 生问题的关注是其共同特点。
(1) 谈论知识,探索人生,语言机智而 有文彩。 (2)善于在小题目里开掘微言大义,引用 外国的经典、警句信手拈来,却又处处 切题。
(3)折射出作者的孤傲气:懒散的绅士风
度,不愿受约束的个性,享受人生的生
活主张。
• 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某种哲理,又喜作反
语,表面看似是标新立异,实质上是一 种很成熟的愤世嫉俗。
2、瞿秋白(1899——1935)
• 《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 开中国报告文学之先声
• 四、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五、“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 散文
1、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
《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 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语丝文体”
出清丽的文字,雅俗并出,很有风致。
三、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 会”作家散文
1、冰心的散文集《往事》与《寄小读者》、 美文小品《笑》;冰心散文中的“爱的 哲学”;“冰心体”。
2、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与《你我》; 朱自清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3、丰子恺、梁遇春、许地山、瞿秋白的散 文
一)朱自清的散文
• 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
寓深情厚意。
• 《背影》
•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1.文学研究会:也称人生派,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经受新思潮冲击并且怀着美好希望觉醒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通过文艺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理想;文学革命的发展也要求在创作实绩上有新的突破。

新的文学社团于是应运而生。

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占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介绍研究世界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代表人物: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

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周作人:人的文学《小河》(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酒》《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吃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带泪的笑”主要作品:《青年突击队》、《戏剧集》、《女店员》、《全家福》、《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柳树井》、《母鸡》、《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三幕话剧剧本,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主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一、必读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沈尹默:《月夜》、《三弦》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宗白华:《夜》李金发:《弃妇》、《有感》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朱湘:《采莲曲》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废名:《竹林的故事》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俞平伯:《清河坊》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茅盾:《从牯岭到东京》鲁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梁实秋:《文学与革命》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朱光潜:《谈美·开场话》茅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老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巴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张天翼:《华威先生》、《包氏父子》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艾芜:《山峡中》吴组缃:《一千八百担》、《菉竹山房》萧红:《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端木蕻良:《初吻》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孤步舞》施蛰存:《春阳》、《梅雨之夕》张恨水:《啼笑因缘》殷夫:《血字》、《别了,哥哥》臧克家:《难民》、《春岛》、《老马》陈梦家:《一朵野花》、《三月》戴望舒:《雨巷》、《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卞之琳:《尺八》、《断章》林徽因:《别丢掉》鲁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何其芳:《画梦录》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夏衍:《上海屋檐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钱钟书:《围城》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田间:《给战斗者》阿垅:《纤夫》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郑敏:《金黄的稻束》、《音乐》辛笛:《风景》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穆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梁实秋:《雅舍》沙汀:《随军散记》贺敬之:《白毛女》二、参考文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钱理群:《心灵的探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二、三卷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邹羽:《批判与抒情》姜铮:《人的解放与艺术的解放》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刘纳:《嬗变》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王晓明:《潜流与漩涡》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赵园:《论小说十家》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鲁迅:《小品文的危机》李健吾:《名作重读》刘西谓:《雷雨》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朱栋霖:《曹禺戏剧与契诃夫》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戴光中:《赵树理传》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袁可嘉:《九叶集·序》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及代表作介绍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及代表作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的作品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意在改变国民精神。

他曾在北大、北女师大任教。

1927年起定居上海,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伟大转变。

鲁迅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17本、小说集3部、散文和散文诗集各1部。

先后选入教材的有: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论雷峰塔的倒掉》、《呐喊自序》、《拿来主义》、《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灯下漫笔》(节选)等。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30年代和林语堂一起倡导“闲适幽默”小品,著有《自己的园地》、《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作家、学者。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北大教授,五四初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影响很大。

曾在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方面做过一些开创性工作。

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

【刘半农】(1891—1934)江苏江阴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著有诗集《扬鞭集》和《回声实验记录》等专著。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曾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组织“创造社”,开展革命文艺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联主席、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其著作极为丰富,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主要剧作有《屈原》、《虎符》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巨人大家辈出,刘半农为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人员,他的名字与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新文化运动勃兴时期,他撰文“骂”倒“王敬轩”,宣传初期白话诗歌创作,标点出版《何典》,搜集并精印《初期白话史稿》,首创中文新式标点和“她”“它”二字,成为现代实验语青学的奠基人和创始者,造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熟知的佳话。

他虽然仅仅活了43岁(1891-1934),但却在其短促的一生中成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多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路人。

他不仅在杂文写作、民俗学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摄影艺术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编辑思想,在编辑学上,尤其在文学编辑领域,也具有突出成就。

察古可以知今,鉴人可以益己,了解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对于改进今日的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现对刘半农的编辑思想试做归纳,并对其编辑思想的现实意义试做分析。

一刘半农的编辑之路(一)编辑工作的起步刘半农幼年在常州府学堂就读。

毕业前一年,他出于对学校保守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放弃大好前程,毅然退学,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1912,刘半农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

经朋友介绍,在时事新报和中华书局谋到编辑工作,并在业余时间向《小说月报》《时事新报》《中华小说界》和《礼拜六》等周刊发表译作和小说。

由于悟性高,国文功底好,加上勤奋和才情,刘半农很快成为匕海滩文坛上活跃的小说新秀,拥有一批读者。

1913年10月,刘半农在《时事新报·杂俎》上发表百字小说《秋声》,揭露辫帅张勋镇压二次革命,茶毒地方百姓的罪行,荣获专栏悬赏一等奖。

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在上海五年时间里,给自己起了几个艳俗的名字,如半依、寒星、范瑞奴等(最多的笔名就是半侬),以迎合读者口味。

他5年内发表40多篇言情、警世、侦探、滑稽、社会等等艳情小说,及他的《失魂药》《最后之跳舞》等有闲阶级阅读的消遣小说,累计百万余字,成为享誉国内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要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1、从1917年”五四“文学”革命开始发生的文学,叫做“中国现代文学”。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7年的文学,称为“近代文学“。

2、1895年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达到了高潮。

他们提出了许多文学改良主张,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新文体”、“小说界革命”以及“白话文运动”等。

3、真正极力主张采用白话文的是裘廷梁,他是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先驱。

1898年他在《苏报》上发表的《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竖起“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大旗,正式揭开了20世纪文言和白话之争的序幕。

4、1915.9.15,陈独秀《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人权、平等、自由思想”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5、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两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

6、1918年,胡适又在《新青年》上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进一步阐述他对于建设新文学的意见,并把《文学改良诌议》中的“八事”总结为四条:(1)要有话说,方才说话;(2)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3)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4)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7、刘半农1917年五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

钱玄同和刘半农还一同书写了“双簧信”。

8、周作人对文学革命发表的重要见解是提出了“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指的是,周作人要求新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本,反对封建时代的“非人的文学”,认为人应有“灵肉一致”的生活,“灵”与“肉”的双重满足才是合乎人性的,作家应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

“人的文学”概括了新文学的内容阐述了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对“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 《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 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 声实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 《茶花女》等。其中《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 “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 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 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 这首感情深沉的诗。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 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 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 ‚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26年赵元 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主要代表作:
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 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等。赵 元任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 《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 。赵元任翻译的代 表作有《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赵元任也是被当今网友誉为汉语‚神作‛的《施氏 食狮史》的作者。
刘半农:
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 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 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先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46年)、加州大学 (196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1970年)荣誉博士学 位,加州大学“教授研究讲师”(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1967年),中国北京大学荣誉教授(1981 年)。 1945年,赵元任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LSA)会长。 1948年,赵元任当选为中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院士。1960年,当选为美 国东方学会(AOS)会长。

刘半农送给鲁迅的对联(3篇)

刘半农送给鲁迅的对联(3篇)

第1篇下联:墨香弥漫万里江山,书写壮丽刘半农情横批:文坛英豪刘半农,原名刘复,字半农,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翻译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两人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都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以一副对联的形式,表达刘半农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上联“笔锋横扫千军马,铸就辉煌鲁迅魂”,寓意鲁迅先生以笔为枪,横扫千军马,为我国文学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批判精神,震撼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他笔下的鲁迅魂,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笔锋横扫千军马”,形象地描绘了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的英勇形象。

在黑暗的旧社会,鲁迅先生勇敢地站出来,揭露封建势力的丑恶嘴脸,批判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唤醒民众的觉醒。

他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把利剑,直指人心,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灵魂。

“铸就辉煌鲁迅魂”,表达了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他的文学地位无人能及。

下联“墨香弥漫万里江山,书写壮丽刘半农情”,赞颂刘半农先生以墨为伴,书写壮丽篇章,为我国文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刘半农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墨香弥漫万里江山”,形象地表达了刘半农先生的文学成就。

他的作品,如《燕子》、《春风》、《荷塘月色》等,以其清新脱俗、意境优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刘半农先生的文学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国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

“书写壮丽刘半农情”,赞颂刘半农先生对我国文学事业的深厚情感。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我国文学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作品,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刘半农先生深沉的情感世界。

刘氏兄弟简介

刘氏兄弟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

著名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5.27)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的一个寒士家庭。

4岁从其父识字,6岁入塾,能为诗。

11岁至翰墨林小学读书,因成绩常列前茅,深受校长屠竟山的器重。

宣统三年(1911)初,应翰墨林小学校长王翊唐之聘,回母校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

见吴提倡白话文,笔名“咄农”,自谦才识及吴一半,故改名“半农”。

是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去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

民国元年(1912)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回乡,参加演文明戏,筹款支援革命。

3月与弟天华同往上海谋生,进开明剧社任编辑。

编译剧本《好事多磨》,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兼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辑。

次年春剧社解散,入中华书局任编译员,在《小说海》、《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著译和小说。

6年5月、7月,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先后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的革新》,响应文学革命的号召。

是年夏,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

7年1月,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白话诗,征集编辑全国近世歌谣。

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积极从事新文化活动。

在《新青年》上由钱玄同托名王敬轩发表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文学辩护的《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刘半农则以记者名义,发表《复王敬轩书》,用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上的封建复古思想以及一些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非议,进行集中批判。

是年6月,利用假期返江阴,在礼延小学魁星阁前参加进步师生的话剧表演,独演《新加官》,揭露段祺瑞升官发财的内幕丑态。

“五四”运动中,他是北京大学教授临时会议干事负责人,和钱玄同、沈尹默等20位教授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致本校全体教职员诸君函》,援助被监禁的学生和教员。

9年3月,奉派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

次年夏转至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专攻实验语音学,创声调推断尺和“刘氏音鼓甲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三年(1911年)曾参加,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主要作品有诗集《》、《》和《》写有《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十二等律的发明者》等论文多篇。

在语法研究方面,民国八年(1919年)北大出版组印行了他的《》。

,为北新书局编撰《标准国音中小字典》,共收九千余字,还附录有他创制的《点直曲检字法》。

他还为《中国大辞典》撰写了三百多页的“一”字稿本。

此外还写有《打雅》等文章, 他测试了中国十二种方言的四声,撰著了《四声实验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