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作品

合集下载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doc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doc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一九二〇年九月四日伦敦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唱了近七十年而仍葆其青春,可见它深受群众的欢迎。

歌词作者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勇猛闯将,作曲家赵元任则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语言学家。

名诗佳曲,珠联璧合,难怪生命力如此长久。

对于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它诞生的二十年代,或是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都是将它当作情诗(歌)来欣赏的,甚至还有少数人认为它所表达的情感太肉麻,因而嗤之以鼻。

为此,作者刘半农在十年之后还作过一首自嘲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

教我如何再想他?并在诗末注释道:“余十年前所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歌,曾由赵元任兄制谱,传唱甚广。

近有一音乐会又唱此歌,余亦在场,唱毕,大家鼓掌,主会者坚欲介绍余与听众相见,余遂如猢猿之被牵上台,向大家一鞠躬而退。

退时微闻一女郎言:‘原来是这样一个老头儿。

’因记之以诗。

”看来,这位女郎也是将这首诗(歌)当作情诗(歌)来欣赏,故而见作者不是意想中的翩翩少年,便发此大煞风景之叹。

这首诗之所以被当作情诗,大约与作者曾写过言情小说,并在诗中用了“她”字有关。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改为半农。

江苏江阴人。

自幼聪颖,颇富才气。

17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名列榜首。

辛亥革命后,因学校停办,又激于爱国热情,便于1912年参加革命军,作文牍工作。

不久,离开军旅,往上海谋生,加入新剧团“开明剧社”,做文字编辑,有时也演出。

后来,受到鸳鸯蝴蝶派大家徐半梅赏识,被推荐到中华书局当编辑。

这期间,他一边翻译外国小说,一边写些才子佳人艳遇相爱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所以,一些人将《教我如何不想她》附会到刘半农过去所写的卿卿我我的内容上去,也不无道理。

刘半农

刘半农

后世纪念
纪念馆 墓地
墓志铭 纪念文章
纪念馆
刘氏兄弟纪念馆(6张) 刘半农故居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西横街,是一座二进六间二侧厢的建筑,三个天井和一 个庭院间隔其中,总面积400多平方米,距今约有150多年。1989年,刘半农故居已辟为刘氏三兄弟(刘半农、 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馆,分成六间展室,陈列着刘氏三兄弟生平起居的情况及大量手稿、实物。
民国九年(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院,在语音......
个人成就
语言科学
文学主张
其他方面
文学主张
文学改革
51年中华书局版-刘半农《四声实验录》(2张) 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 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主张在白话文没有 取得正宗地位之前,文言和白话可暂处于对待地位,白话应吸收文言的优点,而文言应力求浅显,以便和白话相 近。提出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主张增多诗体和以今语作曲。提倡文章分段,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随后,又发表 《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在介绍英国约翰生和美国樊戴克的文学思想时,强调文学的真实性,批判背离现实 的虚伪文学。 刘半农首先从“形式”的角度,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力求实现文学的变革;其次,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对待文言与白话,对文学语言变革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语言,作出了创 立新式标点等具体而又切实的努力。
双簧事件
新文化运动刚起步时,许多人习惯于恪守旧的传统,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缺乏足够的认识。为壮大文学 革命的声势、宣传文学革命,钱玄同与刘半农于民国七年(1918年)3月在《新青年》上分别扮演了正、反两个 角色,进行辩论。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发表了《文学革命的反响》。这篇文章以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顽固派身 份,陈述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与弊端”,攻击《新青年》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刘半农则以新文化运动的捍卫 者身份,发表了《答王敬轩》的长篇文章,针对“王敬轩”所列的新文化运动的“罪状”,以犀利的笔锋逐条批 驳,将对方驳得体无完肤。

刘半农作品

刘半农作品

刘半农(1891.5.29—1934.7.14) 生平简介主要作品江苏江阴人,原名刘复,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1918年和钱玄同写了著名的双簧信,由钱化名王敬轩以文言写信致《新青年》反对新文学,再由刘半农用白话写《奉答王敬轩书》予以反驳。

最初尝试创作新诗和白话文,并在新诗形式上进行了种种实验和探索。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斧集》。

他的诗朴素、平凡,用江阴方言写的山歌成就尤为突出。

他是个语言学家,在文学革命初期,他为白话创造“她”和“它”字,被鲁迅誉为打了几次大仗。

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34年在北京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并对他作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著作书目]瓦斧集(诗集)1926,北新扬鞭集(上中卷,诗集)1926,北新半农谈影(摄影漫谈)1927,北京真光摄影社半农杂文(第1册)1934,北京星云堂书店半农杂文二集1935,良友刘半农诗选1958,人文赛金花本事(评传)与商鸿逵合著,1934,星云堂书店;1985,岳麓何典(小说集)校点,(清)张南庄著,1926,北新香奁集(诗集)校点,(唐)韩致尧著,1926,北新西游补(小说集)校点,(清)董若雨著,1929,北新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与李家瑞等合编,1932,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敦煌辍琐(上中下册)辑录),1925—1945,国立中央研究院[翻译书目]欧陆纵横秘史(小说)译述,1915,中华黑肩巾(小说)与天游合译述,1917,中华猫探(小说)评述,美国梅丽维勤著,1917,中华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英国马戛尔尼著,1917,中华帐中说法(小说)译述,英国唐格腊司著,1918,中华茶花女(剧本)法国小仲马著,1926,北新国外民歌译(第1集)1927,北新法国短篇小说集(第1册)1927,北新失业(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猫的天堂(小说)法国左拉著,1927,北新印度寓言校考,刘北茂原译,1930,(出版难单位不详)朝鲜民间故事校考,刘育厚原译,1932,(出版单位不详苏莱曼东游记苏莱曼著,与刘小蕙合译,1937,中华[研究资料书目]刘半农研究资料(鲍晶编)1985,天津人民半农诗歌集评(赵景深原评,杨扬辑补)1984,书目文献刘八农研究(徐瑞岳)1987,江苏古籍翻译作品刘半农编著作品。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
1. 郎静山:被誉为“摄影大师”,以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的意境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有《静山集锦》、《山水册》等。

2. 刘半农:中国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半农谈影》、《摄影基础知识》等。

3. 吴印咸:中国著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大奖。

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西藏风光》等。

4. 吕厚民: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代表作有《毛泽东肖像》、《周恩来肖像》等。

5. 陈复礼: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黄山册》、《江南水乡》等。

6. 李振盛:中国知名摄影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

代表作有《大漠孤烟》、《黄河谣》等。

7. 张大力: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以其创新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关注。

代表作有《瞬间》、《黑白》等。

8. 摄影师杨振宇:曾拍摄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月围城》等。

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像、纪实等多个领域,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瞬间,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

这首诗写的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农
村生活。这样写,与作者此时身在
国外,思念祖国、思念故乡有关。
美文连接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
作者简介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 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 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 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 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 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 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 今。
一个小农家的暮
一个小农家的傍晚生活
通过色彩变化,表现出妻子容貌美丽、 性情温柔贤淑、内心良善的特点。
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丈夫简朴勤劳、 善良可亲,强烈地关爱着这个家的特 点。
3、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 上星多月不亮。”这话有什么深意?
代表大众的心声,对苍生艰难生活 的申诉。
4、作者为什么把在军阀统治下的农村生 活写得如此诗情画意?
思考与讨论
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农家日常生活的哪 几个画面?请依据这几幅图说说这个小农家 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三幅画面: 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 屋舍自然简单、朴实温馨; 生活其乐融融、自给自足、温暖安康; 环境静谧清幽、纯净美好。
思考与讨论
2、透过诗歌的文字,你觉得妻子和丈夫 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著名现代诗歌

中国著名现代诗歌

中国著名现代诗歌有:1.《再别康桥》: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康桥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诗歌运用了叠句、长短句错落等手法,使作品具有音乐美和建筑美。

2.《雨巷》: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幽深的小巷,表现了诗人的迷惘和期待。

诗歌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和优美的意象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思念。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拟人手法,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4.《月下雷峰影片》:康白情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雷峰塔下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运用了意象派手法和细腻的描绘,使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温柔的语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6.《断章》: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诗歌运用了立体主义手法和抽象化的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7.《乡愁》: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待。

诗歌运用了意象派手法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

8.《边界望乡》:洛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边界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和意象化的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9.《我爱这土地》: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人民解放的期待。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主义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刻的爱国情感。

10.《等你,在雨中》:余光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雨中等待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期待。

诗歌运用了现代派手法和优美的意象表现,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年9月4日写于英国伦敦的一首诗歌佳作.最初发表于1923年9月l6日北京《晨报副刊》.标题为《情歌》.1926年由着名作曲家赵元任谱成歌曲传唱海内外.曾名盛一时.如今品昧这首诗也仍感韵睐浓厚. 这样一首诗歌佳作,无疑会吸住众多读者包括诗评家们的兴趣.然而他们大多仅止于阅读而已.着文详细评论的却不多.器阅整部《刘半农研究资辩专集》.看不到一篇专门分析这首诗的文章.而顺带提到这首作品的也只作这样的简单评价:"《教我如何不想她》因为是歌词.押韵,整饰.很有韵睐.它吟唱游子思念故目的柔情.如同恋人的情意绵绵,至今还有感染力量,.这种评竹无疑是印象式的,粗浅,缺乏系统的理性分析.正是基于过去博评界对这首诗作的忽视,本文拟从艺术角度对这首作品的形式意睐作一深^探究.爱情是人类一大基本情感形式.而相思则是人类这一情感形式的具体表现状态.爱而不得遂生相思.文学作为人学,不可避免的要反映到人类这一基本情感,而作为"主情艺术的诗歌更会以之为表现主题.这在中国诗敢中就可得到充分实证.从《诗经)的《关睢》至唐代李白的《夜思》再到现代卞之琳的《断章》等等,古往夸来.不知有多少诗人都拿相思写过诗,相思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基本母题.然而,要指出的是,尽管有鄢么多主题雷同的相思诗. 而每首佳作却仍能给人以新鲜的审黄感受.原因何在呢?除了人之情感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外, 根本的还在于它们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的新异刘半农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思亲,恩国之情.它仍为人稚道原因也就在于其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上的剖新.那么其新异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沿着该诗的语言表层细细琢磨首先.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的是该博采用了先景前两行实写眼前景物执第三行开始由一字啊:"深沉咏叹顺转入虚写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十分自然.第一节写诗人由天上飘着的散云,地上吹着的微风牵动情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微云, 微风由何而弓『起诗人的诗情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唐诗两句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微风吹动的浮云象征游子漂泊他乡,无所侍依而生思多之情,这是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十习惯.正因此,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刘半农当时正站在伦敦的某个地方.偶然抬头,看到眼前浮云一片一片从上空飘过,身边微风又拂拂吹动.撩拨头发,顿时一股洋云游子意油然而生.乡音,多物,乡情,相思一齐涌上心头,潸然泪下.不能自己.第二节写月光投入海洋.海洋拥抱着月光,两者如热恋般水乳交融.这幅景象本身就能让人产生某种联想.而更何况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他乡游子孤寂无依,触景生情就十分自抟了.再则.静寂的月明之夜从人之自然心理,从诗歌传统,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都是让人产生相思的导固所以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夜思》)张九龄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想遥夜,竟夕起相思的诗句(《望月怀远》). 是明月触发了他们相思之情.至于每到八月十五中秋晚上.所有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口吃月饼.眼望月亮.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明月已与相思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已是中毕民族普遍的文化心理因此.遘一节诗人的情感抒发与所使用的意象显得十分和谐,自然.第三节."落花,流水鱼和燕子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都是用来表达离愁和相思的寄情物. 唐代诗人杜牧就有这样的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藏 49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盘备园》)而宋代词人晏殊啦有这样的诃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皖溪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帐此情难寄 (《清平乐》).诸如此粪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说.刘半农这一节诗的意象实是古代诗诃的化用.但刘半农的高明之处在予化用不着痕迹,落花流水相偎相依.鱼与水融合无间,这样一种谐和亲呢的景象不能不使身处孤单的诗人产生相思之情一想起昔日亲密的朋友,亲人.而燕语呢喃不解伤情,更反对出诗人惆帐烦忧的心境.于是诗人自彝!; 而然就吟出r啊I燕子体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样的诗句.第四节写法略有变化.如果前三节诗人之情感是顺景而生,所用意象都是暖色调的话,那幺这节诗人的情感则是逆景而生.并且用的都是玲色调的意象.特树,玲风,野火,暮色.残霞完全是些冷鱼调的衰败意象,它们的组合分明向我们暗示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阴暗恶劣和诗人对这种处境的厌恶而这些意象叉正契台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触景伤情,产生怀旧之情就十分自然了. 通过以上四节诗歌的分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 这首诗艺术构思上是十分成功的.诗人浓烈情感的抒发决不空泛抽象,而是借着适当意象予以包融,情随景生,景随情变,情景交融.自然妥贴然而,到此为止一我们似觉还未穷究这首诗的 .形式意殊众所周知,一首诗歌不外时,空,情,理四种基本元索t时空即可怍为独立的审美存在,也常作为情与理的载体,情理是诗歌的表现目的对于时空情理这四种元索的基本关系,台湾学者黄永武所论裁为透衡,他说:……中国诗里的理,是一种'别趣',中国诗里的情r往往高度复杂而纵横钩贯于时空之中.借着自然时空的推移而忽臆忽现人与自然时空是那洋奇妙地融合无间,情感与哲理,不喜欢脱离时空景象,去作纯粹的草情说理,每每透过时空实象的交互映射予以形象他.因此,可以说'时空设计是中国诗里最重要的环节硝.黄永武的话可谓道出了中国诗歌一大秘密.在中国诗歌创作实跌中.诗人们常通过时空景象的精心设置来扩张诗敢意象的情感包容量.从而使强烈深沉的诗情得有效传选.这实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十传统技法而刘半农正是承继了中国诗歌这一优秀传统. 在他的这首诗中通过时间的空间化手段0巧妙设置时间.有效强化了他诗情的表达.且看他这四节 5O 诗,第一节明显择取的是白天的景象,天上飘着的傲云只有白天才能看得清楚,但诗里并投有"白天这洋的字眼?诗人则是将时间予以空间化,以白天的空间景物暗示出白天的时间蕴吉第二节不用说写的是晚上的景致r诗照样择取晚上的景物月光,银夜"暗示出晚上的时间古义.第三节通过落花, 燕子这些空间化物象,分明让我们感到这是一幅春末夏初的图画r它内古着春与夏的时间概念.而第四节的"枯纣,冷风等物象则又分明为秋冬季节所有,暗示出秋冬时令这样,将几个时问连接起来, 就陡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度,而表现出诗人极其强烈的相思情感强烈到何种程度呢?白天想姥, 晚上也想她,春夏想她.秋冬也想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每时每刘都在想她】确如诗中所写教我如何不想姥?何等强烈的情感:而这样强烈的情感得以成功传选.没有诗人对时间的巧妙设置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日本学者曾指出:.诗歌抒情最主要的源泉来自回顾人生历程时升华起的时间意识.英国美学家佩特也说,理想的诗应该是致的时间的捕捏自时问巧置使这首诗获得了理想的抒情效果而不藏于平庸当我们对刘半农这首诗作这样的进一步理解时,就不能不为诗人匠心独具,艺术构思的精巧而叹服了诗人的意象配置既是古诗的化用,更是荆l|的自由选择感物起兴,十分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浑圆.而时间的巧置更使诗情的表选不流于简单的回复,并因此使诗歌的形孟意睐更为厚实再加上鄂流畅的音韵,整饰的诗形,斑斓的画面和浅吟低唱的柔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将麓时问而永恒. 洼并: 瘴愚王蝙《刘半农代表砟》第9,黄河文艺出版社】98'7年版@(台湾)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第43蓖.台湾 P-流圈书公司1976丰版@所谓时闻竹空间也,指借用童问菁糟来廿示对阐的漉逝与变化,它莲诗乖中一种常规表现群.?转引自 {诗乖基本原理'吴思嵌着,工人出版社出版】987丰版原诗附晕:教我如何不想她半农j巳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怒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羊恋爱着1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几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幺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译凰里摇./野火在暮色中_蜕,啊,西乏还有些几成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I:1伦敷。

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阿拉伯东方游记——刘半农所译《苏莱曼东游记》谈屑

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阿拉伯东方游记——刘半农所译《苏莱曼东游记》谈屑

回族文学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阿拉伯东方游记——刘半农所译《苏莱曼东游记》谈屑葛铁鹰■海外手记一直以来就想写一写刘半农(1891—1934)翻译的《苏莱曼东游记》。

倒不是因为译者或原作的名气,而是觉得根据人们目前已知资料,这个译本应当是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纯粹的阿拉伯古典学术名著。

此前人们翻译阿拉伯经典或文学或宗教,似乎都还达不到今人概念中“纯学术”的层次。

对于这样一部阿拉伯古典著作,如果我们只把它圈定于游记文学范畴,显然过于狭窄,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历史地理学和中西交通史或中外关系史等领域,成为相关专家不可或缺的引证资源,尤其与中国有关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动笔,是因为写这样的“旧书”,总还是想亲眼见过实物再说。

不久前从专卖旧书的“孔夫子网”上真的买到一本,为中华书局1937年版,总算了了一个心愿。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对本文的副标题产生一点疑问:在学者们提到此书时每每一笔带过的介绍中,不是都写明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刘半农、刘小蕙父女合译的吗?为什么你只提前者呢?其实他们说的都没错,作为“书”,刘半农去世后出版的《苏莱曼东游记》的署名确是如此。

但我们通过此中译本序言可以得知,刘半农开始在刊物上发表这部阿拉伯名著译文的时间是1927年,远远早于中译本出版的时间,其影响和意义自然大不相同。

当然作为女儿的刘小蕙在父亲去世后,为继承父亲遗志,也为完成父亲“将来我们出一本刘氏父女合作的东西”的遗愿,最终将《苏莱曼东游记》这部阿拉伯名著第一个中译本奉献给中国读者,这在中阿文学和学术交流史上无疑也是一段佳话。

尽管在刘半农之前,我国已有学者介绍过此书并翻译出其中零星内容,但作为完整译本的空白是由刘氏父女填补的。

而后来学者无论以翻译所据版本存在缺陷,还是译本中存在译误为由,试图贬低刘氏父女译本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太可取的,因为后人译本再好也无法超越“填补空白”这一学术上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我所得到的这本《苏莱曼东游记》有两个序言,一为刘半农所作,一为刘小蕙所作。

〖2021年整理〗作品介绍《教我如何不想他》

〖2021年整理〗作品介绍《教我如何不想他》

作品介绍:《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背景: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完成于1926年,初刊登于1928年版的《新诗歌集》,刘半农词,赵元任曲。

此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思念。

同时也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为纯真的爱情而热情歌唱。

情感分析:1春季部分的情感分析这首歌有四段:第一段是写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这一段是弱起,钢琴伴奏在这里一定要轻,连贯。

这时歌者应该进入冥想的状态。

想象风吹树叶,把自己带到树枝轻轻摆动,自己的头发也随风摆动。

接着引发出亲切、感人、充满温情的E大调旋律。

2夏季部分的情感分析第二段是写天上的月光、地上的海洋。

可以说是对第一段的再现。

表现了歌者对故乡(或者对亲人对“他”“她”)的越来越强烈的思念。

歌者一定要体现出这种思乡之情来。

其中描写的月光、海洋、炎夏来临要多一些平稳、静止和懒散的感觉。

3秋季部分的情感分析第三段是写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鱼儿。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两句的节奏、附点要清晰,情绪更激动些,这种附点的节奏,常常是表现一种不安的情绪。

这一段歌曲在其中由原来的E大调转为G大调,歌者在演唱中的情绪也要随之转变。

4冬季部分的情感分析第四段是写枯树、冷风、野火、残霞。

这一段是描写冬天,要把枯树暮色、残霞唱得沉重些。

这四段最后都落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上。

教我如何不想他,要把这句的韵律唱得非常讲究。

节奏上不能太机械,而要有中国古代书生吟咏诗词那种韵味。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

刘半农先生有什么作品?刘半农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

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

刘半农个人作品翻译作品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5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三种)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1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二种)猫探(侦探小说)上海中华书店,1917年4月初版(小说汇刊第八十五种)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上海中华书局,1917年8月初版(清外史丛刊之一)帐中说法(滑稽小说)上海中华书局初版(小说汇刊第四十六种)茶花女(戏剧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7月初版国外民歌译第一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4月初版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6月初版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北京北新书局,1927年初版(北京孔德学校小丛书)比较语音学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2月初版苏莱曼东游记上海中华书局,1937年5月初版编著作品中国文法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组,1919年印行上海群益书社,1920年8月再版,1923年4版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1924年3月初版汉语字声实验录(法文)1925年初版(法同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种)国语运动略史(法文)1925年初版瓦釜集(诗集)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4月初版扬鞭集(诗集)上、中卷上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中卷,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10月初版太平天国有趣文件十六种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半农谈影北京真光摄影社寄售,1927年10月初版宋元以来俗字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之三,1930年2月出版从五音六律说到三百六十律1930年5月印行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图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0年6月中国俗曲总目稿上下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5月初版天坛所藏编钟编罄音律之鉴定国立北京大学《国学季刊》抽印本,1932年6月初版中国文法讲话上册上海北新书局,1932年11月初版十二等律的发明者朱载堉抽印本,1932年出版莽权价值之重新考订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3年出版半农杂文第一册北平星云堂书店,1934年6月初版乙二声调推断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抽印本,1934年出版半农杂文二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7月出版敦煌掇琐上、中、下卷上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25年初版中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34年初版下卷,国立中央研究院1945年初版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二校点作品何典(小说集)清张南庄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6月初版,同年12月订正再版香奁集(诗集)唐韩致尧著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初版西游补(小说集)清董若厢著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初版印度寓言刘北茂原译1930年初版朝鲜民间故事刘育厚原译1932年初版个人成就文学改革民国六年(1917年),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认为文学应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只有将窒息性灵的古人作文的死格式推翻,新文学才能得到发展。

刘半农的《江阴船歌》考释

刘半农的《江阴船歌》考释

刘半农的《江阴船歌》考释作者:于峰马婷婷来源:《音乐生活》2020年第07期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出生在江苏江阴。

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在音乐上也有很多贡献。

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25年在法国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34年7月14日病逝。

刘半农在文学、语言、教育、音乐、摄影、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成果,代表作有《瓦釜集》《扬鞭集》《半农杂文》等问世。

他致力于搜集整理中国近世歌谣、民歌、俗曲,如《江阴船歌》,还有关于歌词、戏曲改革、乐律研究等文论问世。

《江阴船歌》是刘半农在歌谣运动中搜集的民歌,民歌作为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一,同样作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民间文学、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推动均具有重要意义。

诚然,刘半农搜集到的这二十首山歌在当时来看是为了研究民间文学,研究这些民歌的歌词,而不是为了研究其音乐,后来刘半农根据这二十首山歌的句式结构创作了十几首诗歌并收录在《瓦釜集》中。

毋庸置疑,刘半农搜集整理《江阴船歌》的初衷是为了研究民间文学,但从音乐学的视域中看,这些民歌在内容、句式结构上均与现在流行于江阴地区的民歌具有共同的“母体”,运用音乐学的分类方法对《江阴船歌》进行研究,并运用江阴地区民歌共同“母体”的特点对其曲调进行推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918年2月,歌谣运动宣布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大学日刊》刊载了一则启事,号召征集近世歌谣。

同时,刘半农起草征集歌谣简章,象征着歌谣运动的开始,搜集近世歌谣成为了歌谣运动的主要内容。

回顾《江阴船歌》的问世过程,刘半农早在1917年就开始了征集民歌、歌谣的征程。

他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序中认为我们研究民间文学是从开始征集歌谣为主,所以,搜集歌谣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民间文学的说法得到了证实。

除了征集民歌、歌谣之外,刘半农为响应文学革命的号召,于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革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等文学改革的文论。

刘半农与《半农谈影》

刘半农与《半农谈影》

刘半农与《半农谈影》在中国早期摄影艺术史上,刘半农占有重要地位。

无论是在摄影艺术创作上,还是在摄影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他都是奉献卓著的开拓者与先躯者。

学习这段历史,必须从研究刘半农开始。

垂条刘半农摄刘半农生于1891年,江苏江阴人,1912年任《中国新报》、《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

后赴英、法留学。

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

刘半农还是当年新文化革命运动的一员勇将。

鲁迅先生称赞他在向封建文化冲击中“活泼,勇敢,很打了几个大仗”。

从十七、八岁起,他就喜爱摄影。

1923年在巴黎他又进一步研习摄影。

1926年参加《北京光社》后,他的摄影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这一时期,曾参展、发表过多幅摄影艺术作品。

《夕照》《垂条》〔见图〕,便是选自由他编辑、1928年出版的《北京光社年鉴》第一集。

透过历史尘封,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光影构图章法的讲究和对作品内涵意蕴的追求。

夕照刘半农摄他十分重视摄影理论研究。

1927年,他将自己多年研习、探索摄影创作规律的体会,以及摄影同仁——二、三十年代我国摄影艺术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们的创作经验,归纳,,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论述,写成了《半农谈影》一书,同年十月,交由北京摄影社出版,翌年上海开明书店再版发行。

这是我国第一本摄影理论专著。

在书中,他首先为摄影正名,批驳了各种否认、贬低摄影艺术的论调。

其次,他提出了“摄影分类说”,不同类别的摄影须用不同的法那么。

另外,他就“美术照相”〔即艺术摄影〕这一类别,提出了“意境说”、“同情说”〔即以情感人〕和“造美说”,并列举阐述了一系列“造美”的法那么,并对用光、构图、影调等等艺术形式技术手法详细。

当时,摄影科技还很幼稚,感光片的感光度只有8°—9°,小相机刚刚问世,还未普及,摄影作品的表现力还比较低下,人们普遍认为摄影只能“复写”生活,这些理论、规律的提出,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权威资料] 谈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艺术特征摘要: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由语言学家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本文通过对该曲目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从而把握其艺术特征,更好地为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简介:,婧(1988.11-),女,籍贯:陕西咸阳,单位:咸阳师范学院,学历:09级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艺术。

[]:J642 []:A[]:1002-2139(2015)-15--01一、中国艺术歌曲概述从狭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是在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西乐中融的产物,在我国有近百年的历史;从广义的界定讲,中国艺术歌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

通常我们所指的中国艺术歌曲是狭义的界定,在近百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中,有两个重要时期,分别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时期(1920-1949年)和中国艺术歌曲的复兴时期(1979年至今)。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萌芽时期的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一方面借鉴德奥艺术歌曲“诗歌、音乐、伴奏”三位一体的技法,另一方面,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熏陶下使得中国艺术歌曲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

二、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概述1、赵元任赵元任(1892.11.3―1982.2.24),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

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后人。

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他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大胆借鉴欧洲浪漫主义乐派及古典乐派成熟的作曲技术,并注重结合民族本土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艺术歌曲的语言、旋律、和声的民族化等方面进行着种种探索,赵元任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揽才开山之功,代表作品有:《教我如何不想她》、《卖布谣》、《听雨》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巨人大家辈出,刘半农为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

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人员,他的名字与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新文化运动勃兴时期,他撰文“骂”倒“王敬轩”,宣传初期白话诗歌创作,标点出版《何典》,搜集并精印《初期白话史稿》,首创中文新式标点和“她”“它”二字,成为现代实验语青学的奠基人和创始者,造就了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熟知的佳话。

他虽然仅仅活了43岁(1891-1934),但却在其短促的一生中成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多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路人。

他不仅在杂文写作、民俗学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摄影艺术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编辑思想,在编辑学上,尤其在文学编辑领域,也具有突出成就。

察古可以知今,鉴人可以益己,了解刘半农的编辑思想,对于改进今日的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现对刘半农的编辑思想试做归纳,并对其编辑思想的现实意义试做分析。

一刘半农的编辑之路(一)编辑工作的起步刘半农幼年在常州府学堂就读。

毕业前一年,他出于对学校保守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放弃大好前程,毅然退学,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1912,刘半农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上海。

经朋友介绍,在时事新报和中华书局谋到编辑工作,并在业余时间向《小说月报》《时事新报》《中华小说界》和《礼拜六》等周刊发表译作和小说。

由于悟性高,国文功底好,加上勤奋和才情,刘半农很快成为匕海滩文坛上活跃的小说新秀,拥有一批读者。

1913年10月,刘半农在《时事新报·杂俎》上发表百字小说《秋声》,揭露辫帅张勋镇压二次革命,茶毒地方百姓的罪行,荣获专栏悬赏一等奖。

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在上海五年时间里,给自己起了几个艳俗的名字,如半依、寒星、范瑞奴等(最多的笔名就是半侬),以迎合读者口味。

他5年内发表40多篇言情、警世、侦探、滑稽、社会等等艳情小说,及他的《失魂药》《最后之跳舞》等有闲阶级阅读的消遣小说,累计百万余字,成为享誉国内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

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

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

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段与段之间用同样的乐句作为间奏,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通过曲调和调性的变化和发展,使音乐显得丰富多彩,情感表达富于层次。

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案-人音版新版高中音乐必修歌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案-人音版新版高中音乐必修歌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教学目标】1.知道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词曲作者的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教我如何不想他》。

【教学过程】一、作品鉴赏《教我如何不想他》师生共同欣赏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1.作品简介: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2.知识拓展:《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语言学家刘半农1920年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白话诗。

该诗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中各种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情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咏唱的动人情境,是诗人对远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抒发。

3.合作探究请学生说说自己听赏过《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感受,并分析歌曲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赏析。

4.教师小结(1)曲调:歌曲的音调吸收京剧的曲调,但我们从中根本听不出单纯的京剧音调来,因为完全揉合在作者创作的调子里,我们只觉得曲调新鲜、优美动听,充满了诗情画意。

(2)歌词:歌词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拟,形象的揭示了歌中主人公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内心感情。

洋溢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操,表现了“五四时期”向往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情感。

(3)情感:此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通过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主人公对“他”的思念。

二、实践训练1.学生练习歌唱,注意歌曲的情感抒发;2.重点摘句练习,教师指导训练;3.全班一起歌唱。

三、课堂小结《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优秀艺术歌曲。

歌曲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前奏和间奏采用京剧[西皮原板]的音调并加以变化,全曲的调性布局在当时是颇为大胆的创新。

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内容结合得十分密切。

歌曲的和声并不复杂,但跟旋律的配合非常巧妙,而旋律与语言上的“四声音调”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民族特征;演唱表达;创作分析一、《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分析(一)歌词创作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在欧洲留学时所作。

旅欧期间,刘半农虽身处异乡,但多灾多难的祖国,美丽富饶的故乡,昔日相伴的亲友,时刻牵动着这位海外赤子的心弦。

正是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肺腑之言。

整个歌词简单优雅,全曲歌词共四大段,第一段共四句,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

刘半农先生用“微风”“微云”“飘”“吹”这样极普通的词语写出优美的诗句,经过精心排列和节奏的变化,与歌词密切配合,写出了既朗朗上口又温柔娴雅的旋律。

歌曲每段的结束句“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调取材于我国传统京剧西皮原板过门发展而来,用这一富于浓厚民族特色的乐句贯穿全曲,着实有锦上添花的意味。

特别是在19世纪20年代初,我国流行的歌曲大多是旧曲填词,而赵元任却能想到采用民族音调来创作,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

(二)旋律创作分析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将中国民族风格艺术歌曲与中国传统音调和民族和声调式相结合,把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又赋予了了时代的精神、加速了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辉煌时代的来临。

综观全曲,作曲家以简练的旋律手法和亲切的曲调,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境,唱起来自然流畅。

旋律把四季的变化体现的的十分得当。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都有详细的表述。

这首作品有它的时代性,《教我如何不想他》用白话文的形式,在体裁上它是一种创新赵元任在写歌曲时、节奏和音调上,注重歌词与谱子的结合,遇到不统一的地方,予以纠正。

同时,他也做出了很大的重视,在旋律中发挥了情感表达的作用:这种艺术歌曲的结构整齐、线条分明、条理清晰,情感明确,这首作品表现出了海外赤子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

本曲有它的民族性。

传统的艺术歌曲大多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因此艺术歌曲的曲风主要以唯美浪漫并富有幻想和美好憧憬的特征为主,旋律更加平缓抒情;主题也多以爱情诗歌改编,其中更富有深厚感情,其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在内心深处和对爱情的感受。

刘半农的除夕诗与刘天华的_除夕小唱_潘启雯

刘半农的除夕诗与刘天华的_除夕小唱_潘启雯

文 字 不 过 是 表 音 、表 意 的 符 号 。 我 们 的 祖 先 在 发明某个字的读音时并未与吉利与否挂上钩, 可是 极富想像力的后人却偏要生拉硬拽在一起。其实, 同样的谐音字既可赋予其消极意义也可赋予吉利 义。重庆的一对青年恋爱1314天后结婚, 并在一只 龟 背 上 刻 上“ 1314”字 样 , 取 谐 音“ 一 生 一 世 ”的 意 思。那令人望而生畏的“ 4”被赋予了吉祥无比的意 义, 这真正是“ 赵贵能贵之, 赵贵能轻之”。
这天我在绍兴县馆里,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文学院( 太原)
馆里大树甚多。 风来树动, 声如大海生波。 静听风声,
论语
说文
制胜与致胜
把长夜消磨。
主人周氏兄弟, 与我谈天:
解放军 葛先旺 朱文强
欲招“缪撒”〔1〕, 欲造“蒲鞭”〔2〕。 说今年已尽, 这等事, 待来年。 夜已深, 辞别进城。 满街车马纷扰, 远远近近, 多爆竹声。 此时谁最闲适? 地上只一个我, 天上三五寒星。
此诗风格平直, 却记录了那一年除夕夜刘半农 与周氏兄弟( 即周树人、周作人) 论艺术的情景。
刘半农与鲁迅的友情虽曾有过几次误会和波 折, 在总体上却是美好的。在鲁迅的藏书中, 刘半农 的著、译、编的作品有九种, 其中四种是有题词的赠 书 。这 个 数 量 在 鲁 迅 的 藏 书 中 是 少 有 的“。 我 佩 服 陈 胡, 却亲近半农”, 这是鲁迅关于刘半农的总的评 价。
未登基时曾梦见自己失去了左手, 醒来后心中老大 老板时, 老板的答复是“: 开门做生意, 谁不想讨吉
不愉快。第二天以梦况请教于一老僧, 老僧惊喜地 利? ”逼得这女孩要改姓, 但是父亲不答应, 派出所
祝贺道“: 无左手者, 独拳也, 当为天子。”利用“ 拳” 也说不合规定。这种迷信不仅个人受害, 也使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

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刘半农原名复,一八九一年生於江苏省江阴县,一九三四年谢世。

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刘半农在新文化运动中,写了大量的诗歌,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着力模仿民歌,后结集出版诗集《扬鞭集》。

同时,刘半农又采集了不少民歌,编为《瓦釜集》。

他的名字以「半农」自诩,表明他眼光向下,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他还精心研究语言学,并有不少语言著述,在中国现代语言史上卓有成就。

他创造的「她」就影响深远。

一九二○年九月,正在英国伦敦的刘半农,写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诗,首次创造了「她」,并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后来,语言学家赵元任将这首诗谱成乐曲,至今还激励着海外游子眷恋祖国的情怀。

关於「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曲,还有一段趣闻。

一天,刘半农到赵元任家小坐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

在场的学生见到刘半农,简直难以相信眼前这个矮身驱、方头颅、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子,竟然会是创作出美妙歌词的作者!待刘半农离去后,青年学生们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在早年的白话文中,用「他」作第三人称代词,通用於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

一九一九年前后,有些文学作品用「伊」专指女性。

鉴於这种混乱,刘半农创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而用「它」代称事物。

开始时虽遭到一些守旧者的攻击,但很快流传开来,广泛使用。

这在当时的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鲁迅在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

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如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所以的确是大仗。

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