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doc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一九二〇年九月四日伦敦一曲《教我如何不想她》,唱了近七十年而仍葆其青春,可见它深受群众的欢迎。
歌词作者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和勇猛闯将,作曲家赵元任则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语言学家。
名诗佳曲,珠联璧合,难怪生命力如此长久。
对于这首诗(歌),无论是在它诞生的二十年代,或是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都是将它当作情诗(歌)来欣赏的,甚至还有少数人认为它所表达的情感太肉麻,因而嗤之以鼻。
为此,作者刘半农在十年之后还作过一首自嘲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
教我如何再想他?并在诗末注释道:“余十年前所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歌,曾由赵元任兄制谱,传唱甚广。
近有一音乐会又唱此歌,余亦在场,唱毕,大家鼓掌,主会者坚欲介绍余与听众相见,余遂如猢猿之被牵上台,向大家一鞠躬而退。
退时微闻一女郎言:‘原来是这样一个老头儿。
’因记之以诗。
”看来,这位女郎也是将这首诗(歌)当作情诗(歌)来欣赏,故而见作者不是意想中的翩翩少年,便发此大煞风景之叹。
这首诗之所以被当作情诗,大约与作者曾写过言情小说,并在诗中用了“她”字有关。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改为半农。
江苏江阴人。
自幼聪颖,颇富才气。
17岁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名列榜首。
辛亥革命后,因学校停办,又激于爱国热情,便于1912年参加革命军,作文牍工作。
不久,离开军旅,往上海谋生,加入新剧团“开明剧社”,做文字编辑,有时也演出。
后来,受到鸳鸯蝴蝶派大家徐半梅赏识,被推荐到中华书局当编辑。
这期间,他一边翻译外国小说,一边写些才子佳人艳遇相爱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所以,一些人将《教我如何不想她》附会到刘半农过去所写的卿卿我我的内容上去,也不无道理。
《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及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及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先生于 1920 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原文如下: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下面我们来对其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歌的意象选取上来看,诗人选取了微云、微风、月光、海洋、落花、鱼儿、燕子、枯树、野火、残霞等自然景象,这些意象平凡而常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和生命活力。
微云飘动,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轻柔、宁静的氛围;月光与海洋相互爱恋,展现出一种浪漫而又神秘的意境;落花随水漂流,鱼儿自在游动,充满了生机与灵动;枯树在冷风中摇曳,野火在暮色中燃烧,残霞在西天映照,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也勾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其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
全诗分为四段,每段的行数和句式大致相同,且押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如“云”“风”“发”“她”,“光”“洋”“夜”“她”,“流”“游”“话”“她”,“摇”“烧”“霞”“她”,押韵使得诗歌具有了音乐般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每一段的结尾反复出现,不仅强化了诗人的情感,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整齐,给人一种回环往复、余音袅袅的感觉。
再者,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诗人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诗中的“她”既可以指代祖国,也可以指代诗人心中思念的亲人。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Ⅱ专题5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课后集训含解析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16分)教我如何不想她①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注】①此诗作者作于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
刘半农(1891-1934),现代诗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
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
C.第三节前两句的两处“慢慢”,写出了落花、游鱼对春水的依恋,画面优美。
D.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
【答案】A 【解析】“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错,“浮云游子意”借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天上飘着些微云”以一种舒展的情调展开,描写了春天的天空,有几丝云彩在轻轻地飘浮着,给淡蓝的天空增加了一丝韵味。
把欣赏者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广阔无边、飘着些微云的天际。
几个短短的词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淡淡的愁绪,就仿佛飘着的浮云般自由的空间感,从立体的角度来看,一个“飘”字既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也表达了一种缺乏归属感的情感。
两者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美。
B.本诗用韵灵活,突破格律诗一韵到底、韵脚固定的要求,体现了新诗在格律上的自由。
C.本诗分别描写了白天、夜晚、春天、秋天的景象,意象纯朴自然,构思精巧,基调凄凉。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
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
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
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由刘半农在1920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是中国早期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与赏析,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原文:《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
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五四以前,汉字中的“他”本无男女之分,刘半农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首创了“她”取代女性,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并广为流传。
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
全诗四节,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韵(除第一节),如第四节的“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中间的第三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第四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三和第四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第五句每节相同,都是“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五句还和第四句押韵(除第二节外)。
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即在一首之内形成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首诗都相同,因此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 \
西 天还有 些儿 残 霞 ,
_
教 我如 何 不 想她 ?
’
刘半农( 9 1l 8
1 4, 9 )原名刘寿彭, 3 江苏江阴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 ⑧
的 健将? 一度参加《 的编辑工作 97 新青 l1年开始用白话 写诗, 是中国
新 文学 初 期 的拓 荒者 之 ~ 。 12 90年赴 伦敦 火 学 学 习 , 次年 转入 法 国 巴黎 大 学 , 法 国 国家 文 学博 士学 位 。 12 获 9 5年秋 回 国 , 北 京 大 学 国 文系 教 任 授 。 12 将 自己多 年来 在诗 歌 创作 上 的成 果 出版 , 《 9 6年 有 瓦釜 集》 《 鞭 、扬
的影 响 。
、、
这 首歌 深 受 当时 中 国青 年 男女 的 喜 爱 ,
来, 著名学者赵元 任为它谱 了曲 , 曲调婉 动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该诗在海 内外, 泛流传, 一 吟唱不衰。
一
段都 营造 了优 美 的诗 歌 意境 , 实感 的景 色 引起 人们 无 穷 的想象 。同时 ,
诗 人采 用 了 西方 抒情 诗 的 一些特 点, 反复 吟唱 , 用生 活 中的 白话来 抒 发心 中强烈 的感 情 。 首诗无 论是 在意 境 的营造 上 , 这 还 是在 抒情 方 式 的表 现技 巧 上 ,都 是后 来 中 国 白话新 诗 的楷 模 ,对 中国 的新 诗产 , r启 发 上
集》 。 等
这首诗作于 12 年诗人留学欧洲期间。也 许是情人不在身边, 90 也许
是 对祖闰 的 思念 , 着那 景 色 , 伴 诗人 唱 出了心 底潜 藏 的最 纯 真的 爱情 和热 切 的思 念之 情 。诗 名开 始 叫做 隋歌》 不 久 诗人将 名 字 改成 《 我如 何不 , 教 想 她》 那 时 的诗人 远离 故 土 , 中 时时 生 出对 故 国 的依恋 , 。 心 而那 时 的中 国 更 足 千疮 百孔 , 时 i人 对 故 国的关 心程 度 是 可想 而 知 的。 其 寺 这 首 诗 中 , 一段 的歼 头渲 染 了不 同 的景色 , 引起 感情 的抒 发 ; 每 以 每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

-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对刘半农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之艺术美探析年9月4日写于英国伦敦的一首诗歌佳作.最初发表于1923年9月l6日北京《晨报副刊》.标题为《情歌》.1926年由着名作曲家赵元任谱成歌曲传唱海内外.曾名盛一时.如今品昧这首诗也仍感韵睐浓厚. 这样一首诗歌佳作,无疑会吸住众多读者包括诗评家们的兴趣.然而他们大多仅止于阅读而已.着文详细评论的却不多.器阅整部《刘半农研究资辩专集》.看不到一篇专门分析这首诗的文章.而顺带提到这首作品的也只作这样的简单评价:"《教我如何不想她》因为是歌词.押韵,整饰.很有韵睐.它吟唱游子思念故目的柔情.如同恋人的情意绵绵,至今还有感染力量,.这种评竹无疑是印象式的,粗浅,缺乏系统的理性分析.正是基于过去博评界对这首诗作的忽视,本文拟从艺术角度对这首作品的形式意睐作一深^探究.爱情是人类一大基本情感形式.而相思则是人类这一情感形式的具体表现状态.爱而不得遂生相思.文学作为人学,不可避免的要反映到人类这一基本情感,而作为"主情艺术的诗歌更会以之为表现主题.这在中国诗敢中就可得到充分实证.从《诗经)的《关睢》至唐代李白的《夜思》再到现代卞之琳的《断章》等等,古往夸来.不知有多少诗人都拿相思写过诗,相思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个基本母题.然而,要指出的是,尽管有鄢么多主题雷同的相思诗. 而每首佳作却仍能给人以新鲜的审黄感受.原因何在呢?除了人之情感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外, 根本的还在于它们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的新异刘半农这首诗表达的是思乡,思亲,恩国之情.它仍为人稚道原因也就在于其艺术构思与表达形式上的剖新.那么其新异之处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将沿着该诗的语言表层细细琢磨首先.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的是该博采用了先景前两行实写眼前景物执第三行开始由一字啊:"深沉咏叹顺转入虚写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十分自然.第一节写诗人由天上飘着的散云,地上吹着的微风牵动情思,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微云, 微风由何而弓『起诗人的诗情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唐诗两句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微风吹动的浮云象征游子漂泊他乡,无所侍依而生思多之情,这是传统诗歌创作的一十习惯.正因此,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刘半农当时正站在伦敦的某个地方.偶然抬头,看到眼前浮云一片一片从上空飘过,身边微风又拂拂吹动.撩拨头发,顿时一股洋云游子意油然而生.乡音,多物,乡情,相思一齐涌上心头,潸然泪下.不能自己.第二节写月光投入海洋.海洋拥抱着月光,两者如热恋般水乳交融.这幅景象本身就能让人产生某种联想.而更何况在这般蜜也似的银夜,他乡游子孤寂无依,触景生情就十分自抟了.再则.静寂的月明之夜从人之自然心理,从诗歌传统,从中国人的生活习俗都是让人产生相思的导固所以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夜思》)张九龄也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想遥夜,竟夕起相思的诗句(《望月怀远》). 是明月触发了他们相思之情.至于每到八月十五中秋晚上.所有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口吃月饼.眼望月亮.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明月已与相思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明月千里寄相思.这已是中毕民族普遍的文化心理因此.遘一节诗人的情感抒发与所使用的意象显得十分和谐,自然.第三节."落花,流水鱼和燕子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都是用来表达离愁和相思的寄情物. 唐代诗人杜牧就有这样的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藏 49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盘备园》)而宋代词人晏殊啦有这样的诃旬: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皖溪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帐此情难寄 (《清平乐》).诸如此粪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说.刘半农这一节诗的意象实是古代诗诃的化用.但刘半农的高明之处在予化用不着痕迹,落花流水相偎相依.鱼与水融合无间,这样一种谐和亲呢的景象不能不使身处孤单的诗人产生相思之情一想起昔日亲密的朋友,亲人.而燕语呢喃不解伤情,更反对出诗人惆帐烦忧的心境.于是诗人自彝!; 而然就吟出r啊I燕子体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样的诗句.第四节写法略有变化.如果前三节诗人之情感是顺景而生,所用意象都是暖色调的话,那幺这节诗人的情感则是逆景而生.并且用的都是玲色调的意象.特树,玲风,野火,暮色.残霞完全是些冷鱼调的衰败意象,它们的组合分明向我们暗示出诗人所处环境的阴暗恶劣和诗人对这种处境的厌恶而这些意象叉正契台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触景伤情,产生怀旧之情就十分自然了. 通过以上四节诗歌的分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 这首诗艺术构思上是十分成功的.诗人浓烈情感的抒发决不空泛抽象,而是借着适当意象予以包融,情随景生,景随情变,情景交融.自然妥贴然而,到此为止一我们似觉还未穷究这首诗的 .形式意殊众所周知,一首诗歌不外时,空,情,理四种基本元索t时空即可怍为独立的审美存在,也常作为情与理的载体,情理是诗歌的表现目的对于时空情理这四种元索的基本关系,台湾学者黄永武所论裁为透衡,他说:……中国诗里的理,是一种'别趣',中国诗里的情r往往高度复杂而纵横钩贯于时空之中.借着自然时空的推移而忽臆忽现人与自然时空是那洋奇妙地融合无间,情感与哲理,不喜欢脱离时空景象,去作纯粹的草情说理,每每透过时空实象的交互映射予以形象他.因此,可以说'时空设计是中国诗里最重要的环节硝.黄永武的话可谓道出了中国诗歌一大秘密.在中国诗歌创作实跌中.诗人们常通过时空景象的精心设置来扩张诗敢意象的情感包容量.从而使强烈深沉的诗情得有效传选.这实已成为中国诗歌的一十传统技法而刘半农正是承继了中国诗歌这一优秀传统. 在他的这首诗中通过时间的空间化手段0巧妙设置时间.有效强化了他诗情的表达.且看他这四节 5O 诗,第一节明显择取的是白天的景象,天上飘着的傲云只有白天才能看得清楚,但诗里并投有"白天这洋的字眼?诗人则是将时间予以空间化,以白天的空间景物暗示出白天的时间蕴吉第二节不用说写的是晚上的景致r诗照样择取晚上的景物月光,银夜"暗示出晚上的时间古义.第三节通过落花, 燕子这些空间化物象,分明让我们感到这是一幅春末夏初的图画r它内古着春与夏的时间概念.而第四节的"枯纣,冷风等物象则又分明为秋冬季节所有,暗示出秋冬时令这样,将几个时问连接起来, 就陡然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度,而表现出诗人极其强烈的相思情感强烈到何种程度呢?白天想姥, 晚上也想她,春夏想她.秋冬也想姥,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每时每刘都在想她】确如诗中所写教我如何不想姥?何等强烈的情感:而这样强烈的情感得以成功传选.没有诗人对时间的巧妙设置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日本学者曾指出:.诗歌抒情最主要的源泉来自回顾人生历程时升华起的时间意识.英国美学家佩特也说,理想的诗应该是致的时间的捕捏自时问巧置使这首诗获得了理想的抒情效果而不藏于平庸当我们对刘半农这首诗作这样的进一步理解时,就不能不为诗人匠心独具,艺术构思的精巧而叹服了诗人的意象配置既是古诗的化用,更是荆l|的自由选择感物起兴,十分自然.情景交融,意境浑圆.而时间的巧置更使诗情的表选不流于简单的回复,并因此使诗歌的形孟意睐更为厚实再加上鄂流畅的音韵,整饰的诗形,斑斓的画面和浅吟低唱的柔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将麓时问而永恒. 洼并: 瘴愚王蝙《刘半农代表砟》第9,黄河文艺出版社】98'7年版@(台湾)黄永武中国诗学设计篇'第43蓖.台湾 P-流圈书公司1976丰版@所谓时闻竹空间也,指借用童问菁糟来廿示对阐的漉逝与变化,它莲诗乖中一种常规表现群.?转引自 {诗乖基本原理'吴思嵌着,工人出版社出版】987丰版原诗附晕:教我如何不想她半农j巳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怒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羊恋爱着1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几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幺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译凰里摇./野火在暮色中_蜕,啊,西乏还有些几成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I:1伦敷。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导读】《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创作于伦敦,原题为《情歌》;1926年9月收入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扬鞭集》,改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作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每节诗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煞尾,更标志着汉语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她”字的诞生。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赵元任1926年为这首新诗谱曲,并将题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首歌1928年被载入《新诗歌集》,成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许多著名歌唱家参加大型演唱会的保留节目。
作者刘半农,诗人,语言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年5月27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
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语言学研究成果《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回国以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导师,兼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934年7月14日因病在北平(今北京)逝世,葬于香山碧云寺东侧的玉皇顶。
【赏析】1920年1月下旬,郭沫若在日本福冈创作一首歌颂“年青的女郎”的新诗《炉中煤》,其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告诉我们:它不仅仅是一首“情歌”;1920年9月上旬,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创作了一首貌似“情歌”的《情歌》,其写作背景告诉我们:它也不仅仅是一首“情歌”。
两首诗相为表里,其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郭诗激越奔放,过于直白,读起来让人脸红、心热;而刘诗婉转低回,不惮繁复,在结构、节奏和意象的经营上都更胜一筹。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光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落花慢慢流⽔底鱼⼉慢慢游燕⼦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摇野⽕在暮⾊中烧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这⾸诗是诗⼈旅居英国所作,最早发表时题为《情歌》,后来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据作曲家赵元任透露,这⾸诗表达的是诗⼈的爱国之情,⽽不是⼀般⼈所理解的思念情⼈的情歌。
因此,这⾥姑且以诗⼈思念祖国的感情为线索来做这篇赏析的⽂章。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以景物的描述来引出想要表达的情感。
⾸节,诗⼈写的是⽩天的景致,长空万⾥,浮云舒卷。
所谓“浮云游⼦意,落⽇故⼈情”(李⽩《送友⼈》),“浮云”在古诗词中常⽤来象征漂泊异乡的游⼦。
诗⼈旅居英国伦敦,远离祖国何⽌万⾥,不正像那漂泊不定的浮云吗?与此同时,微风轻拂,吹乱了他的头发,更吹动了他思念祖国和亲⼈的⼼绪。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是诗⼈情到深处不得不发的⼼灵的呐喊!第⼆节,诗⼈描绘的是夜晚的美景,只见如银的⽉光笼罩着浩渺的海洋,天⽔⼀⾊,辉煌⽽壮观。
诗⼈在这⼀节所传达的意境和张九龄在《望⽉怀远》中“海上⽣明⽉,天涯共此时”所表现的意境⾮常相像。
其中,明⽉更是古⼈在诗词中寄托乡思⾸选的物象。
⾯对这样的良⾠美景,诗⼈如何能抑制对祖国深切的思念?第三节,流⽔落花,燕舞鱼翔,⽆疑是春天的景⾊。
“⽆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
“落花”和“飞燕”是春天的标志,⽽惜春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更是词⼈骚客永远挥之不去的⼀个情结。
诗⼈此时远在异乡,想向燕⼦询问家乡的消息,⽆奈⼜听不懂燕⼦的话⼉。
⾯对“流⽔落花春去也” 这令⼈伤感的⼀幕场景,能不更加地怀念故乡以及故乡的亲⼈吗?末节⾥,暮⾊残霞,枯树摇曳,野⽕连天,显然是冬天的景致。
4、《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诗,李明利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诗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作者简介】刘半农(1891年-1934年),江苏江阴南沙镇(今属张家港市)人,现代著名诗人、杂文家和语言学者,1917年5月在《新青年》发表《我之文学改观》,参与倡导新文学运动,提出具体的文学改革措施。
1920年9月在英国伦敦写下《教我如何不想她》著名情诗,首创“她”字,第一次将“她”字入诗。
1925年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著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半农杂文二集》等,1934年7月14日在北京病逝。
【赏析】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员骁将,是最早从事新诗创作的诗人之一。
这首诗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刊于1928年版的《新诗歌集》,诗名初叫《情歌》.不久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按四节排列,每节都是先写景、后抒情,音韵节奏整齐,赵元任为此诗作了曲。
这首诗初写于1920年9月留学欧洲期间,诗人远离祖国,心中时常生出对故土的依恋,一个人伴着那景色,也许是情人不在身边或是对祖国的想念,吟唱出潜藏心底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
那时的中国千疮百孔,诗人对故国的关心更是可想而知。
诗歌第一节用“天上飘着些微云”,微风吹乱了诗人的头发.唤起诗人心中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加强了情感的渲染。
第二节写银色月光照在夜宽阔的海面,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心中恋人相伴,这月光和海洋依傍难分的情景更令诗人感怀。
第三节抒发“水面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燕子可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燕子出现可有被水抛弃的忧虑,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有着更深的内心触动和念想。
第四节运用“枯树在冷风里摇”动.残霞映红半边天、如野火在烧等这些意象,在冷风里看到一片暮色和天边的残霞,形成强烈对比,更衬出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
《教我如何不想他》诗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诗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深情而平实的情歌,表达了一段失恋后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首先,诗中的“他”指的是曾经的爱人,作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分别后的心情:“他走了/我还在原地/苦苦等待/等待他的到来/可他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世界”。
这种无限的期待与绝望,使得作者无法忘记他,无法从失恋的狗洞中走出来。
接着,作者开始向“你”(指读者)发出求救:“教我如何不想他/教我如何彻底忘记/那个曾经让我宝贵/又让我心碎的他”。
作者希望借助外力,摆脱思念和痛苦,但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无助。
然而,虽然作者失恋,但她并没有彻底崩溃,而是勇敢地向前迈进:“我将我的心/给未来的自己/希望她可以/勇敢爱别人/比我更好地/表达出我的心意”。
这种乐观而积极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内心的坚强和对未来的信心。
最后,诗歌以“你”(指读者)的回应作为结尾:“你会记得/曾经的我/在受伤的同时/也在寻找/勇敢重新爱的力量”。
这种将读者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呼应,让整首诗歌更加亲切和温暖。
总之,这首诗歌表达了失恋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具有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

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作品分析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声乐作品,刘半农先生是这首歌的词作者,赵元任先生是曲作者,在30年被代广为流行,这是一首白话诗,是1920年刘半农先生在伦敦创作的,赵元任先生1926年将其谱曲.当时由于词作者刘半农先生正旅居英国伦敦,伴着那里的景色,诗人唱出了自己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恋之情,诗名刚开始叫《情歌》,后来才改为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是作者远离祖国,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的依恋,故带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
由此看来,主题思想是表达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当时正是“五四”运动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当时社会倡导民主科学,白话文兴起,作为先进的积极分子的赵元任先生,自然对这场运动做了积极的响应。
赵元任先生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支持“白话诗"。
二、作品分析这首歌曲现在被广为传唱,男高中低都适合演唱,所以很多演唱会上都有它的出现,其中有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老师都有演唱过,还有廖昌永老师也都演唱过。
比兴手法在这首诗中贯穿始终,全诗四节,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渲染,描写,烘托主题思想。
第一、二段,从夜和日的角度,用天上的微云、地上的微风开头,描写月亮和海洋之间的爱恋感情。
从而渲染了自己对祖国的苦苦恋爱,地上、天上、月亮、海洋,这些意像展示了词作者恋爱的广度.第三、四段,从春景秋物的角度描写,用落花流、鱼儿游和枯树摇、野火烧开头,进而抒写自己叫燕子传信,残霞示愁的悲苦之情,表达了诗人难解乡愁、漂泊不定的情感,体现的其恋爱的深度.从乐曲运用的材料来看,有些像回旋曲,但实际上应该属于通谱歌。
全曲主要为E调,歌曲主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点题的乐句“教我如何不想她”采用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从而使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的格外鲜明突出。
四段歌词在音乐的处理上采取了分节变奏的形式,谱以乐段结构的纯朴凝练的曲调,前三段的末乐句相同,第二段移了一个调,只有第四段的末乐句由于情绪的需要,在音调上稍作了变化,但节奏型是相同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词:刘半农曲:赵元任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一九二0年八月六日,伦敦)赏析:《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刘半农1920年在伦敦时写的一首白话诗,1926年赵元任将此诗谱曲。
是30年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广泛流行的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刘半农是语言学家、诗人、小说家、翻译家,而且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
他在语音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对汉语四声的实验。
在文字学方面,他的突出贡献,就是创造了汉字中作为女性的第三人称代词的“她”字。
他是中国白话诗的带头人,他的诗集《扬鞭集》(《教我如何不想她》收集在这本诗集里),其中一些诗篇,内容非常通俗、平民化,很多句子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甚至还有用家乡江阴的方言撰写的诗篇、记录的民谣。
关于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
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中有一段叙述。
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
”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
”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
”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
”后来刘半农知道了这件事,为此而打油四句: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
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他》作品分析关键词:赵元任;艺术歌曲;民族特征;演唱表达;创作分析一、《教我如何不想他》创作分析(一)歌词创作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在欧洲留学时所作。
旅欧期间,刘半农虽身处异乡,但多灾多难的祖国,美丽富饶的故乡,昔日相伴的亲友,时刻牵动着这位海外赤子的心弦。
正是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的肺腑之言。
整个歌词简单优雅,全曲歌词共四大段,第一段共四句,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
刘半农先生用“微风”“微云”“飘”“吹”这样极普通的词语写出优美的诗句,经过精心排列和节奏的变化,与歌词密切配合,写出了既朗朗上口又温柔娴雅的旋律。
歌曲每段的结束句“教我如何不想他”的音调取材于我国传统京剧西皮原板过门发展而来,用这一富于浓厚民族特色的乐句贯穿全曲,着实有锦上添花的意味。
特别是在19世纪20年代初,我国流行的歌曲大多是旧曲填词,而赵元任却能想到采用民族音调来创作,这在当时是一种创举。
(二)旋律创作分析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将中国民族风格艺术歌曲与中国传统音调和民族和声调式相结合,把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又赋予了了时代的精神、加速了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辉煌时代的来临。
综观全曲,作曲家以简练的旋律手法和亲切的曲调,表达了歌词的情绪和意境,唱起来自然流畅。
旋律把四季的变化体现的的十分得当。
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都有详细的表述。
这首作品有它的时代性,《教我如何不想他》用白话文的形式,在体裁上它是一种创新赵元任在写歌曲时、节奏和音调上,注重歌词与谱子的结合,遇到不统一的地方,予以纠正。
同时,他也做出了很大的重视,在旋律中发挥了情感表达的作用:这种艺术歌曲的结构整齐、线条分明、条理清晰,情感明确,这首作品表现出了海外赤子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
本曲有它的民族性。
传统的艺术歌曲大多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因此艺术歌曲的曲风主要以唯美浪漫并富有幻想和美好憧憬的特征为主,旋律更加平缓抒情;主题也多以爱情诗歌改编,其中更富有深厚感情,其作品中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在内心深处和对爱情的感受。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凄苦里涌动着遏抑不住的激情
冷风里的枯树是诗人现实中的处 境,暮色中的野火是诗人心中的情怀, 现实愈是凄冷,内心愈是热烈。
前三小节意境:和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 末一小节意境:冲突、对比。
整首诗的意境氛围由 淡而浓,感情色彩由弱而 强,主旨表达也由浅入深。
三、意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年》上发表《窗纸》、《无聊》,这是中
国现代最早出现的散文诗。
刘半农在新诗的形式、语言方面大 胆实践、勇于创新,在新诗形式创造方 面有开拓之功。
他在《扬鞭集•自序》里说,“我在诗的 题材方面是最会翻新鲜花样的。当初的 无韵诗、散文诗,后来的用方言拟民歌、 拟‘拟曲’都是我首先尝试”。
《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① “慢慢”、“慢慢”: 落花流淌,鱼儿游动的缓慢——思国怀家
的急切感、紧迫感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
反衬。 ② “落花有意水无情”: 热烈的倾诉——漠然的回应 倾诉——理解上的隔阂
四、音乐美 音律和谐 节奏轻快
自然流畅
形式的齐整中寓以变化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春,刘半农赴欧洲留 学,此诗就写于他赴欧后的同年 九月。当时,国内正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爆发不久,到处燃烧
着反封建斗争的烈火,刘半农作
为一名海外游子,感慨颇多,写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他,请来共饮一杯茶。原来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作曲者赵元任,是上世纪中国最有威望的语言学家。我年轻时曾经在高校从事过语言学工作,传说赵元任的听辨能力特别好,他外出考察方言,每到一个新地方,只要用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将当地方言的语音规律整理清楚。
关于《教我如何不想她》,我还想说四个问题:
一、《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最后一个字,究竟是男的“他”,还是女的“她”?在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编辑的《赵元任歌曲选集》中用的是男他,可是在刘小蕙著作的《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是用的女“她”。
上世纪20年代,白话文兴起、翻译文学涌现,汉字第三人称不分男女造成很多不便,此时刘半农提议造新字“她”。周作人先生在当时的《新青年》杂志(1918年8月)上透露了这个消息,引起了很大的正面和负面的反响。刘半农就撰文《她字问题》发表在上海时事新闻(1920年8月9日)。时隔不到一个月,刘半农创作了《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小蕙在《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1920年9月4日,在伦敦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引入诗句。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原作应该是女的“她”。
Tiny clouds drift in the sky,
A breeze blows on the ground.
Ah!
The breeze rustles my hair,
How could I not miss her?
The moonlight makes love to the sea,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与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

◎文/第五阶梯许国华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了我的头何不想她?”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在这首诗中首创了“她”字的使时最难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女儿快快生性敏感,总会趁梅婷不注意伸手打弟弟阳阳,或者在梅婷要哄哭闹的阳阳时故意摔倒要抱……梅婷几次严厉批评女儿,但丝毫没有作用。
后来,梅婷看了很多亲子教育的书,还多次咨询心理专家,才渐渐学会安抚女儿,消除了快快对阳阳的敌意。
有一次,梅婷外出拍戏,快快拉着梅婷的衣角依依不舍:“妈妈,你能不能不去上班,多陪陪我?”梅婷疼爱地摸摸女儿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妈妈想给你做个好榜样。
”女儿突然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给我做好榜样,我给弟弟做好榜样。
”不知女儿是否懂得“榜样”是什么意思,但从那以后,她真的懂事了很多,自己穿衣服穿鞋,主动做起妈妈的小助手,给弟弟喂奶。
梅婷很欣慰,和孩子们在一起,她的生活就像她说的“如麻辣烫一样热闹”。
2018年3月,梅婷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中惊艳登场,先是为3D 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里单纯天真的艾丽配音。
紧接着,她画风一转,脱去高跟鞋,双膝跪在话筒前,为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母女相认这一段配音,声泪俱下的无实物表演感染了万千观众。
细心的观众发现,重回舞台的梅婷,身着紧身黑裙,扎个俏皮的马尾,皮肤红润,举手投足间尽显羞涩与妩媚,仿佛进入逆生长模式。
如今的她,一扫当年遭遇婚变和事业低谷时的迷茫与憔悴,半生辗转,归来仍是千娇百媚的少女状态,让人羡慕不已。
摘自《37°女人》ZHICHANGJINGYING /职场精英1刘半农与夫人朱惠及长女小蕙在欧洲12真情典藏/ZHENGQINGDIANCANG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年轻人最喜欢的一首流行歌曲,曾经在国内风靡一时,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教我如何不想她》。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教我如何不想她》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教我如何不想她》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16分)教我如何不想她①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注】①此诗作者作于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
刘半农(1891-1934),现代诗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
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
C.第三节前两句的两处“慢慢”,写出了落花、游鱼对春水的依恋,画面优美。
D.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
【答案】A【解析】“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错,“浮云游子意”借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天上飘着些微云”以一种舒展的情调展开,描写了春天的天空,有几丝云彩在轻轻地飘浮着,给淡蓝的天空增加了一丝韵味。
把欣赏者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广阔无边、飘着些微云的天际。
几个短短的词句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淡淡的愁绪,就仿佛飘着的浮云般自由的空间感,从立体的角度来看,一个“飘”字既表达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也表达了一种缺乏归属感的情感。
两者营造的意境并不相同。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美。
B.本诗用韵灵活,突破格律诗一韵到底、韵脚固定的要求,体现了新诗在格律上的自由。
C.本诗分别描写了白天、夜晚、春天、秋天的景象,意象纯朴自然,构思精巧,基调凄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原文、导读与赏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导读】
《教我如何不想她》1920年9月4日创作于伦敦,原题为《情歌》;1926年9月收入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的新诗集《扬鞭集》,改题为《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作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每节诗以“教我如何不想她”煞尾,更标志着汉语第三人称女性代词“她”字的诞生。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赵元任1926年为这首新诗谱曲,并将题名改为《教我如何不想他》。
这首歌1928年被载入《新诗歌集》,成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曲目,也是许多著名歌唱家参加大型演唱会的保留节目。
作者刘半农,诗人,语言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
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转入法国巴黎大学;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其语言学研究成果《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
回国以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导师,兼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教务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
1934年7月14日因病在北平逝世,葬于香山碧云寺东侧的玉皇顶。
【赏析】
1920年1月下旬,郭沫若在日本福冈创作一首歌颂“年青的女郎”的新诗《炉中煤》,其副题“眷念祖国的情绪”告诉我们:它不仅仅是一首“情歌”;1920年9月上旬,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创作了一首貌似“情歌”的《情歌》,其写作背景告诉我们:它也不仅仅是一首“情歌”。
两首诗相为表里,其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郭诗激越奔放,过于直白,读起来
让人脸红、心热;而刘诗婉转低回,不惮繁复,在结构、节奏和意象的经营上都更胜一筹。
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作曲的赵元任既是音乐家,又是语言学家。
1925年9月26日,被教育部聘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的刘半农,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一个研究和制订“国语罗马字拼法”的音韵学团体──“数人会”,其成员有赵元任、林语堂、钱玄同、黎锦熙和汪怡。
后来,赵元任为刘半农撰写的挽联充分表达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双重的“搭档”关系:“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
天那么高,地那么阔。
习习的凉风吹拂着悠悠的白云,唤起了诗人远远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笼罩着海洋,海洋反射着月光。
月凉如水的夜晚,引起了诗人深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花儿落在水面,鱼儿藏在水中。
燕子呢喃,带来乡音,惹起了诗人轻轻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正在摇晃,野火正在燃烧。
西天边上冷冷的残霞,激起了诗人痛痛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没有节奏和行列,就没有诗的韵律;没有意象和意念,就没有诗的意境;没有韵律和意境,就等于没有了诗。
即使是自由诗,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