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的政治思想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半农的政治思想历程
专业:历史系年级:081
姓名:孔祥涛学号:080501110109
摘要: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这就是刘半农。
他生于1891年5月29日,猝于1934年7月14日,名复,字半农。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干将,在这场斗争中,他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下冲锋陷阵。
鲁迅说:“他活泼,勇敢,狠打了几次大仗”。
①他的一生经过了从才子到闯将、从诗人到学者、从战士到名士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历程,在风云变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代表了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生活归宿,有着突出的典型意义。
刘半农一生的政治思想经历了几次变化,“五四”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从旧文学走向文学革命,始终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彻底与封建腐朽的传统文化划清界线,坚决反对军阀的反动统治,坚决主张抗击日寇,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认识到共产党是抗击日寇的中坚力量,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
刘半农“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主张抗日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思想天枰偏向共产党
正文:
他本是一个江南才子,欣赏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②,但旧中国的现实却让他不仅仅是一个文人学士,更是逐步成长为一名战士,一名闯将,一名革命者、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先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此时刘半农适值血气方刚之时,因此面对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怎么也不能安心蛰居故里,去过那平平稳稳的“粉笔生涯”。
每天,他都和天华在一起议论国事、家事和自己的抱负与前途,不时从江北传来革命军节节胜利的大好消息,使他豪情激荡、心潮难平。
两个人恨不得离家出走,投笔从戎,插翅飞往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用一腔热血去报效国家。
但这一想法遭到父亲和妻子的一致反对,自古“忠孝难两
全”,他永不吃饭、不说话的办法,表示着决心,从而迫使他的父亲和妻子让步。
而这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急切的爱国热忱,终于迫使他如愿以偿。
从江南到江北,刘半农匆匆赶到清江地区参加了革命军队,由于他文才出众,在一个作战旅中担任了书牍翻译的工作。
当时正是清王朝彻底崩溃的前夕,腐败的清军还在进行垂死的挣扎,刘半农所在的军队日夜奔波于淮河到泗水之间,和敌人进行过几次激烈的交锋。
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但刘半农对当时革命军队内部的混乱现实逐渐产生了不满。
他发现,革命军中混进了不少投机分子,他们革命的目的,本来就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刘半农愤然离去。
刘半农离开辛亥革命军队后,开始以卖文维持生活,他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之一,但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改变了刘半农的命运。
鲁迅说:“他跳出鸳蝴派,骂倒王敬轩,为一个’文学革命’中的战斗者”。
③确实,刘半农在这场运动中打了几场漂亮的仗。
他在“五四”打的第一仗是:率先响应文学革命的伟大号召,彻底破除对旧文学的迷信崇拜。
《新青年》关于文学革命的主张提出来之后,立即得到了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积极响应。
刘半农在1917年5月发表了《我之文学改良观》,他在文章中主张打破对旧文体的迷信,从音韵学的角度提出了破坏旧韵、重造新韵的问题。
并进一步指出:“吾辈欲建造新文学之基础,不得不首先打破此崇拜旧时文体之迷信,使文学的形式上速放一异彩也”。
④这些主张,在对待文学革命的态度上,比胡适坚决得多,有力的多,对文学革命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半农在“五四”运动中打的第二仗是:横扫封建意识形态的一切污泥浊水,坚决反对复古主义的历史逆流。
当时,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不仅大肆鼓吹“尊孔读经”,而且利用文学来散发封建思想的毒素,形成了一股背离中国古典文学和近代文学的进步传统,阻塞中国文学健康发展的反动逆流,也成了当时开展思想启蒙运动的严重障碍。
因此,横扫封建意识形态的一切污水浊泥,就成了当时以倡导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思想革命的迫切追求。
在这场战斗中,刘半农是英勇无畏的。
他针对当时一些封建欲孽“保存国粹”的谎言,曾狠加揭露。
其后,他在另一篇《随感录》中,对整个封建主义的旧文学,给以摧枯拉朽的一击,表达了他对当时那种丑恶现状的强烈不满。
刘半农打的第三仗是:积极提倡文学作品的分段、句逗和新式标点,并首创“她”、“牠”二字。
这些主张在今天看起来仿佛都是些无需大惊小
怪的问题,但在当时震动之大、反响之烈,却很难令人想象。
刘半农打的第四仗是: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爱国斗争,强烈反对北洋军阀的暴力统治,积极加入到政治斗争当中去。
在这场爱国运动中,刘半农也是一马当先的亲身参加战斗,当北洋政府派兵包围北大法科,妄图对学生进行血腥镇压时,刘半农挺身而出与沈君默、钱玄同等人发表《致本校全体教职员诸君函》,表达了对北洋政府的不满。
刘半农等人的态度何等鲜明,其针锋相对的斗争精神和奋不顾身的革命激情,又是何等令人啧啧赞佩。
1919年,《新青年》杂志主编、急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被拘禁。
面对着反动军阀的残酷迫害,一些提倡新思想的斗士们既没有屈服,也没有退缩。
刘半农在这场白刃战中,也表现了他威武不屈的战斗风姿和无私无畏的豪迈气概。
最为突出的事例是在陈独秀被捕入狱后,他和李大钊互相呼应,曾在《新青年》上各自发表了一首揭露敌人、反对权威、赞美真理、讴歌光明的战歌。
刘半农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战旗之下始终以革命闯将的姿态向着敌人勇猛冲锋。
他不仅为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终于完成了从“鸳蝴派”才子跃进到文学革命的闯将这一彻底转变的历史进程。
维护祖国主权,敢于揭露帝国主义分子的侵略行径。
爱国反帝,这是刘半农的一贯精神。
在帝国主义强盗面前,他是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他曾为维护祖国主权而竭尽全力。
1928年,美国流氓安得思被纽约天产博物院任命为“中亚考古团”团长,曾带领大队人马,以打猎为名,到我国内蒙古一带擅自挖掘古物,盗窃国宝,中国政府既不过问,人民更是全不知道。
只有刘半农挺身而出,一边和他们据理力争,一方面写文章公开揭露,这惹恼了美国政府,他们联合各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一时间,在他们操纵的报纸上,辱骂和恐吓之声不绝于耳。
面对强权,刘半农义正辞严的驳斥,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的耿耿忠心,以及在侵略者面前的铮铮铁骨。
支持爱国斗争,坚决声讨封建军阀的血腥罪行。
北伐战争前期,各地学潮蜂起,反对军阀政府的斗争方兴未艾,此起彼伏。
在北方,当时较为突出的事件就有“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的斗争。
为了支持这些斗争,刘半农连续发表了两文,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的叭儿狗陈西滢,并明确表态:“百昭用老妈子拉女学生的行为,我虽冥顽不灵,亦窃以为过矣”。
⑤
力主抗击日寇,强烈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解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使一潭死水的旧中国骤然荡起了轩然大波。
具有民族气节的刘半农,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坚决主张抗日。
积极主战的刘半农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是深恶痛绝的,东三省迅速陷落,他看清了国民党军队的腐朽和无能。
为了彻底解开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亦即所谓“曲线救国”的假面,刘半农还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不避权势,不畏风险,指名道姓的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将他在日寇面前膜拜顶礼的丑态,刻划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由于刘半农看透了侵略者的豺狼本性和当权者的洋奴本质,他就把抗击日寇的希望转而寄托在广大革命人民身上。
他象拼搏在刀光火影中的战士一样,全身热血沸腾,在忘我的战斗着,激动地呐喊着:“我们拼!能组成军队就用军队拼,不能组成军队连和了十个八个人三个五个人也可以拼,单独一个人也可以拼……”⑥他的这些主张,过分强调用血肉之躯去抵抗日寇的侵略,并且未能做出究竟在谁的领导下去平波的回答,流露出个人奋斗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则反映了他当时思想上的局限性。
但刘半农对抗日的坚定态度和顽强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可贵的是这种精神和愿望,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逐渐有所升华,他终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赢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心向共产党,深切同情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正义事业。
1933年1月3日,山海关是受了,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了华北,这给刘半农带来了巨大的震动。
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唯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才是抗击日寇的中坚,拯救中华的脊梁!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榆关失守了,国民党不抵抗,再这样下去,我就去投共产党!”⑦说明他这时对共产党的认识、对抗日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1934年7月14日刘半农走完了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在他的这一生当中始终站在斗争的前沿,与封建军阀、封建思想文化、帝国主义、日军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着,始终保持着一位战士的姿态,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榜样。
参考文献:
①④⑦《刘半农研究》徐瑞岳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陈平原夏晓红著广州出版社1999年
③《刘半农评传》徐瑞岳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⑤《父亲刘半农》刘小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⑥《刘半农传》朱洪著东方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