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制
十二时辰的具体时间
十二时辰是中国传统时间制度中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小时。
具体时间如下:
1. 子时(23:00 - 00:59):夜半时分,午夜过后的第一个时辰。
2. 丑时(01:00 - 02:59):凌晨时分,半夜过后的第一个时辰。
3. 寅时(03:00 - 04:59):黎明时分,清晨的第一个时辰。
4. 卯时(05:00 - 06:59):早晨时分,日出前的时辰。
5. 辰时(07:00 - 08:59):早上时分,上午的第一个时辰。
6. 巳时(09:00 - 10:59):上午时分,午前的第一个时辰。
7. 午时(11:00 - 12:59):中午时分,正午前的时辰。
8. 未时(13:00 - 14:59):下午时分,午后的第一个时辰。
9. 申时(15:00 - 16:59):傍晚时分,傍晚的第一个时辰。
10. 酉时(17:00 - 18:59):傍晚时分,日落前的时辰。
11. 戌时(19:00 - 20:59):晚上时分,黄昏的第一个时辰。
12. 亥时(21:00 - 22:59):深夜时分,夜晚的第一个时辰。
这种时辰的划分方式在中国古代和传统文化中广泛使用,用于预测吉凶、决定行动时机等。
请注意,这些时辰与现代的24小时制时间并不完全吻合,因为它们是基于太阳高度和地理位置而定的。
古代计时方法
辰土,代表医巫卜相、宗教等相关之人,引申为执法人士,倔强好斗。性格激昂、强大和独立。
地支中,只有龙为图腾物,人未曾见。龙为图腾,麒麟也是图腾,因此图腾之物都可以归到龙类,用辰来表征。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3,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4,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其中《史记?老子申韩列传》里提到:老子对孔子说,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充满斗志想要成就功业,计划着将来如何如何,这样其实无益于自身,并且也恐怕活的不长久,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将来会有后遗症。孔子听了他的话,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龙可以“乘风云而上天”,年轻的孔子,认为老子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古代时辰对应时间
古代时辰对应时间古代时辰是指古代中国在24小时制中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的时间系统。
每个时辰对应两个现代小时,从子时到亥时,依次为:1.子时:23:00 - 01:002.丑时:01:00 - 03:003.寅时:03:00 - 05:004.卯时:05:00 - 07:005.辰时:07:00 - 09:006.巳时:09:00 - 11:007.午时:11:00 - 13:008.未时:13:00 - 15:009.申时:15:00 - 17:0010.酉时:17:00 - 19:0011.戌时:19:00 - 21:0012.亥时:21:00 - 23:00古代时辰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规律。
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钟表和计时器,因此时辰对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古代时辰的含义和对应的时间进行详细介绍。
1. 子时(23:00 - 01:00)子时是一天中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太阳下山后的时间。
在古代,人们通常会在此时休息,并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
2. 丑时(01:00 - 03:00)丑时是子时之后的时辰,也是人们夜晚睡眠的深度阶段。
在这个时辰,人们进入深度睡眠,身体开始恢复疲劳。
3. 寅时(03:00 - 05:00)寅时是天亮前的时辰,也是人们睡眠结束、新一天开始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辰,很多人会起床并进行晨练,以准备迎接一天的工作。
4. 卯时(05:00 - 07:00)卯时是早晨的时辰,也是人们开始起床并进行日常活动的时间。
在这个时辰,很多人会进行早餐并准备出门。
5. 辰时(07:00 - 09:00)辰时是上午的时辰,也是工作、学习的最佳时间段。
在这个时辰,人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适合进行各种活动和工作。
6. 巳时(09:00 - 11:00)巳时是上午的后半段时间,在这个时辰,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必要的休息,以保持精力和注意力的集中。
十二时辰表
十二时辰表
十二时辰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主要用于指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名称和顺序。
它源于天文学,将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些时辰的名称和意义。
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
子为一天的开始,有生机、开始、新生的象征。
丑时:凌晨1点至3点。
丑被视作稳健、耐力的代表,因此这个时辰被称为“丑”时。
寅时:凌晨3点至5点。
寅是传统的起始地点,象征着开端、新生和生机,因此被视为吉利的象征。
卯时:早晨5点至7点。
卯代表生命力的强壮,此时也是百花争艳的时节。
辰时:早晨7点至9点。
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象征权利、财富和神圣。
巳时:上午9点至11点。
巳代表十二生肖中的蛇,意味着诱惑与智慧。
午时:中午11点至下午1点。
午为阳性,代表热情、阳光和生命力。
未时:下午1点至3点。
未代表土地和收成,也象征顺应大势和朴实无华。
申时:下午3点至5点。
申代表猴子,象征机智和灵活性。
酉时:下午5点至7点。
酉代表鸡,象征母爱和责任心。
戌时:晚上7点至9点。
戌代表狗,象征忠诚和守卫。
亥时:晚上9点至11点。
亥为一天的结束,也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新的开始。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与时光有关的词语和文化,十二时辰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可以通过钟表和手机来进行精确的计时,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的代表,十二时辰无疑不可或缺。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时间的衡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就像上古时代的十二时辰一样,有迹可循。
自古到今,十二时辰成为古代时间测量的常用方式,但随着古代的演变,十二时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古代的十二时辰以天为单位,按照中央时制,十二时辰分别用一字描述,从子时到夜晚定义如下: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十二时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如计算时间时多了二十四的节气时间、星期天的算法、月份的算法等等,使得古代的时间更加精确准确。
此外,古代人还创造了一些特殊的称呼,来描述某一时间点。
比
如上午的“黎明”、下午的“正午”、雨后的“晴空”、夜里的“黑夜”等,融合着古代文化的风格,为时间测量增添了一抹韵味。
古代的十二时辰,把一天分成了十二段,伴随着不同时辰及其中蕴藏的文化,给我们旷世遗产,也是我们今天衡量时间的重要参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古代的十二时辰所产生的节奏感,仍然随着古老的历史,呈现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更是无处不在。
伴随着时辰的改变,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节奏去衡量时间,体验生活的不同感受。
总之,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在古老的历史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成了更加实用和多样化的时间衡量方式。
人体十二时辰规律法则
人体十二时辰规律法则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把白天晚上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一、子时(23∶00~1∶00)是深睡的时候子时是夜里11~1点。
这个时间是人体的胆经当令,也就是胆经值班。
在中医里讲,子时是一阳初生,这时阳气开始升发,胆气是主决断的。
十二生肖以鼠打头,用鼠来比喻胆经,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人在这个时候也开始升发,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睡觉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失眠。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心肾不交。
二是胃不合则卧不安。
所以,晚饭一定要少吃,晚上阴气过盛,进入的食物不容易消化。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就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二、丑时(1∶00~3∶00)适合养肝血子时是养睡眠和养胆的好时机,而丑时正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
肝对应的时辰是丑时,丑时对应凌晨1~3点。
《黄帝内经》的精髓是顺其自然,如果一个人早上四点钟才睡,而且长此以往,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
丑时是人体的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经值班。
肝的作用是藏血,主筋。
人体如果弹性出了问题,握力不行的话就是肝出了问题,血出了问题。
因为你的血不能濡润这条筋。
所以,肝病的人晚上一定要有足够的睡眠,否则,夜里不睡觉就会影响到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肝是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将军之官,主谋略。
人的聪明才智的最大发挥与否,肝气的足否是起很大作用的。
肝气足,反应敏捷。
丑时虽然属升发,但这时还得有所收敛。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记时法与现代时间对照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映,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
1、院试有称郡试、道试。
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
由朝廷所派官员主考。
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2、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举人”,以有做官的资格。
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考中者称“ 贡士”(或“中式进士”)。
第一名称“会元”(“会魁”)4、殿试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白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
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古代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古代的十二时辰和现代的时间对照表一直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
在古代,十二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的时间概念,相当于现代的二十四小时。
它们在汉代就已被提出,起源于古代天文学,代表了一天从午夜开始至半夜结束的十二段时间,每一段时间为二十四分之一小时。
在古代,十二时辰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物品,它们不仅受到一般百姓的重视,而且也受到朝廷的重视。
古代时期,朝廷就规定每天要从午夜开始数起,一共数十二次,以此来提醒人们注意时间。
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十二时辰仍然保留着它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不管十二时辰的发展历史如何,让我们看看它们和现代的时间对照表。
十二时辰的时间段与现代的24小时制的时间段大致如下:子时(0:00-2:00):凌晨0:00-2:00丑时(2:00-4:00):凌晨2:00-4:00寅时(4:00-6:00):凌晨4:00-6:00卯时(6:00-8:00):早上6:00-8:00辰时(8:00-10:00):早上8:00-10:00巳时(10:00-12:00):上午10:00-12:00午时(12:00-14:00):中午12:00-14:00未时(14:00-16:00):下午14:00-16:00申时(16:00-18:00):下午16:00-18:00酉时(18:00-20:00):傍晚18:00-20:00戌时(20:00-22:00):晚上20:00-22:00亥时(22:00-24:00):深夜22:00-24:00从古代到现代,十二时辰一直以不变的形式存在着,它们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历史的一段缩影。
就像我们古代的先贤所说的:“时间是一切,它是古代和现代最重要的标准。
”了解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照关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让我们有机会来感受古代文化的神秘魅力。
伴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十二时辰的时间概念在现代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它仍然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明复兴运动发动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我们有机会去“回到古代”,重新体验古代文明精彩的一面。
古代十二时辰对应表
古代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时
23:00—01:00(三更)子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23时至1时,古时尚有午夜、子夜、夜半、夜分、宵分、未旦、未央等别称。
丑时
01:00—03:00(四更)丑时,十二时辰之一,又称鸡鸣,荒鸡。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时至凌晨3时。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昧旦。”
辰时
07:00—09:00辰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七时至九时,别称食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两小时。
巳时
09:00—11:00巳时,十二时辰之一,指上午9时至中午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
11:00—13:00午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1时整至13时整,即日中、日正、中午等。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
未时
13:00—15:00未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3时至15时。此时太阳蹉跌而下,开始偏西,故又谓之日侧、日映。
申时
15:00—17:00申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5时正至17时正。别名哺时、日哺。
酉时
17:00—19:00酉时,十二时辰之一,酉时对应的时间是十七点至十九点。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
19:00—21:00(一更)戌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的19时至21时。别称黄昏。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子时丑时卯时酉时都是几点
子时丑时卯时酉时都是几点中国古代是用十二时辰计时法来计算时间,古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时为23时至01时;丑时为01时至03时;卯时为05时至07时;酉时为17时至19时。
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称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鼠,称为子鼠。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称荒鸡。
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牛,称为丑牛。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对应十二生肖中的虎,称为寅虎。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对应十二生肖中的兔,称为卯兔。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
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龙,称为辰龙。
巳时(09 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对应十二生肖中的蛇,称为巳蛇。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马,称为午马。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
太阳偏西为日跌,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羊,称为未羊。
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猴,称为申猴。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鸡,称为酉鸡。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十一时辰与时间对照表,十一经络时辰表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代替,子时是凌晨23:00- 1:00,以此推算,申时是15:00-17:00 点.【子时】夜半,胆经当令,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肝经当令,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肺经当令,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大肠经当令,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胃经当令,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脾经当令,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心经当令,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 时至13时)。
【未时】日映,小肠经当令,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膀胱经当令,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肾经当令,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心包经当令,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三焦经当令,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经络时辰表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们一天24小时里的12时辰养生法则。
时间----------- 对应的经络23 : 00-1 : 00子时:鼠:胆经当令胆经。
一天时辰划分标准
一天时辰划分标准:
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
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
二十四个小时和十二时辰:
1、子(鼠):午夜23时至1时。
2、丑(牛):凌晨1时至3时。
3、寅(虎):凌晨3时至5时。
4、卯(兔):清晨5时至7时。
5、辰(龙):清晨7时至9时。
6、巳(蛇):上午9时至11时。
7、午(马):中午11时至13时。
8、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
9、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
10、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11、戌(狗):晚上19时至21时。
12、亥(猪):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十二时辰制
(十)酉时(17点-19点)
足少阴肾经当令 肾主藏精,因此要保养精气. 此时是补肾之最佳时机.
(十一)戌时(19点-21点)
手厥阴心包经当令 心包主喜乐 此时应适当散步及文娱,准备睡觉. 心包代心受邪.
(十二)亥时(21点-23点)
三焦经当令 三焦是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通百脉. 此时应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
十二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 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 中、日昳(dié )、晡(bū )时、日入、黄昏、 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 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 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 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 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 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一)子时(23点-1点)
足少阳胆经当令. 这一时辰是阴气最盛,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 时候. 顺应子时的气机,就是在养护人体的生机。这 个时辰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睡觉”,因 为睡觉可以使心肾相交. “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二)丑时(1点-3点)
足厥阴肝经当令. 阳气生发之时. 这个时候阳气上升,壮大,但要升中有降,要有 所收敛,以养肝血. “卧则血入于肝”.
(五)辰时(7点-9点)
足阳明胃经当令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 吸收最强.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
十二时辰对照表-生活类关键信息项:1、十二时辰的名称2、每个时辰对应的现代时间范围3、每个时辰适宜的生活活动建议4、每个时辰的特点和对人体的影响1、十二时辰介绍11 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12 十二时辰分别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21 子时:23:00 01:0022 丑时:01:00 03:0023 寅时:03:00 05:0024 卯时:05:00 07:0025 辰时:07:00 09:0026 巳时:09:00 11:0027 午时:11:00 13:0028 未时:13:00 15:0029 申时:15:00 17:00210 酉时:17:00 19:00211 戌时:19:00 21:00212 亥时:21:00 23:003、各时辰适宜的生活活动31 子时:此时是胆经当令,宜睡眠养生,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胆汁的代谢和排毒。
32 丑时:肝经当令,此时应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肝脏的修复和排毒。
33 寅时:肺经当令,睡眠状态有助于肺气的调节和呼吸功能的维护。
34 卯时:大肠经当令,适合起床排便,喝一杯温水,开始新的一天。
35 辰时:胃经当令,此时是早餐的最佳时间,要吃好以滋养胃气。
36 巳时:脾经当令,适合工作和学习,精力较为充沛。
37 午时:心经当令,午餐后宜小憩片刻,调养心神。
38 未时:小肠经当令,可适当补充水分,促进营养吸收。
39 申时:膀胱经当令,此时头脑较为清晰,适合处理重要事务。
310 酉时:肾经当令,可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
311 戌时:心包经当令,适合放松心情,与家人朋友交流。
312 亥时:三焦经当令,宜准备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4、十二时辰对人体的影响41 子时是人体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睡眠质量对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
了解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简单记忆方法及求时柱干支
了解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简单记忆方法及求时柱干支十二时辰1、十二时辰制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间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2、十二时辰如何表示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子(鼠)时、丑(牛)时、寅(虎)时、卯(兔)时、辰(龙)时、巳(蛇)时、午(马)时、未(羊)时、申(猴)时、酉(鸡)时、戌(狗)时、亥(猪)时。
十二地支3、十二时辰的具体时间及记忆方法子时: 23点~ 1 点(以下均为24小时制)子时是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子时有早子时和晚子时(亦或前后子时之分,叫法不一),0点前为早子时,0点后为晚子时,在一些易学方面会用到。
传闻古代有一些特殊功法要在这个时间段修炼,具体不详。
在中医中,子时属于胆经当令,故尽量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
子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老鼠比较猖獗。
(以下记忆方法仅供参考)丑时:1 点~ 3 点丑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牛该反刍啦(倒嚼)。
寅时:3 点~ 5 点寅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段虎开始下山觅食。
卯时:5 点~ 7点卯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兔子出来觅食了,兔子喜欢吃带露珠的草。
辰时:7 点~ 9 点中医中辰时为胃经当令,这个时辰是吃早饭最好的时间,千万不要不吃早饭,故有人称这个时间段为人的时间。
辰时可以这样记忆,我们“人” 吃早饭的时间。
巳时: 9 点~11 点巳时可以这样记忆,在这个时间段阳光充足蛇会出来晒鳞。
午时:11 点~ 13点午时可以这样记忆,小说中有“午时三刻行刑”一说,古人认为此刻阳气最旺盛。
(实则阳光最盛的时候并不是这个时辰,而是巳时)未时:13点~15 点未时可以这样记忆,在这个时候羊出来吃草。
申时:15点 ~17 点申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间段猴子比较活跃。
酉时:17点 ~19 点酉时可以这样记忆,这个时辰鸡也会打鸣。
戌时:19 点~ 21 点戌时可以这样记忆,安静的晚上总是听到狗叫声。
亥时:21 点~ 23 点亥时可以这样记忆,此时辰猪已经睡了。
十二时辰顺口溜
十二时辰顺口溜
十二时辰顺口溜为: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
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
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什么是十二时辰制
十二时辰制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指的是什么
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时辰换算
子时-23时至01时,丑-01时至03时,寅时-03时至05时
卯时-05时至07,辰时-07时至09时,巳时-09时至11时,
午时-11时至13时,未时-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
酉时-17时至19时,戌时-19时至21时,亥时-21时至23时。
古代十二时辰对应的名称
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23~1点是子时,1~3点是丑时,3~5点是寅时,5~7点是卯时,7~9点是辰时,9~11点是巳时,11~13点是午时,13~15点是未时,15~17点是申时,17~19点是西时,19~21点是戌时,21~23点是亥时。
十二时辰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21时至23时)。
一个时辰指的是多长时间
一个时辰指的是多长时间一个时辰就是两个时辰,时辰是古代的时间单位。
古代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以地支命名,从子夜开始,子夜是子夜,正午是正午。
十二时辰制介绍从西周就开始使用了。
在汉代,它被命名为午夜,鸡鸣,平旦,日出,吃饭时间,角落,太阳,太阳,日出,日落,日落。
又以十二地支为代表,子夜23时至1时,1时至3时为丑,3时至5时为印石,依次重复。
【子夜】子夜,又称子夜和子夜:十二个小时中的第一个小时。
(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野鸡:十二小时中的第二小时。
(01点至03点)。
【印石】平旦,又名黎明、晨曦、孙丹等。
:时间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03点至05点)。
【石矛】日出,又称太阳的开始、黎明、旭日东升等。
:指太阳刚刚出现,冉冉第一次升起的时间。
(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施思】榆中,又名鱼日等。
:近午,谓之榆中。
(09点至11点)。
【正午】日中,又称日正、正午等。
:(11点至13点)。
【时终】日晷,又称日落、日晷等。
:日晷是太阳西落时的日晷。
(13时至15时)。
【沈氏】在沈氏,又称为日店、晚饭等。
:(15时至17时)。
【尤氏】日出,又称日落、晚霞、黄昏: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17时至19时)。
【子夜】黄昏,又称日落、晚霞、日落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空将会一片漆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19时至21时)。
[石海]人是固定的,也称为固定性昏厥等。
:此时夜已深,人们都停止了活动,休息睡觉。
人们很安静。
(21时至23时)。
一个时辰指的是多长时间 220分钟。
在古代中国,一天分为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子;:zi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鼠在这时间最跃。
丑:cho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yi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老虎在此时最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ng Group
• 日出:
指每天清早的5~7时
《诗经· 桧风· 羔裘》—— “日出有曜,羔裘如濡。”
日”
又名“日始”、“破晓”、“旭
6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食时: “早时”,每天的7~9时
《管子· 弟子职》 —— “至于食时,先生将食。”
Deng Group
• 隅中
上午9~11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 隅” 隅 ——“斜角”
7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日中:“日正、中午”
每日11~13时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 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Deng Group
• 日昳:
“昳”—日昃也 孔颖达 疏:“昃亦名昳, 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 又名“日跌、日央” 每日的13~15时
8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晡时:“日铺、夕时”
13
十二地支命名法
• 午时(日中)
Deng Group
午:“杵”的本字, 杵棒上有两个横结
• 未时(日昳)
•
未:“味”的本体,像树木枝叶重叠,万物长成之后 才有滋味
• 申时(晡时)
申:“電”和“神”的本字 神秘而令人惊恐的劈雷 、 朝着各个方向开裂的闪电
14
十二地支命名法
• 酉时(日入)
Deng Group
太阳西沉,农妇轰鸡入窝
夜幕降临,狗卧门前守护
天地混沌,肥猪拱槽乞食
18
十二生肖排序
Deng Group
• 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 阴与阳是按照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 宋人洪撰:鼠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牛四趾;虎五趾; 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趾;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 狗五趾;猪四趾 • 明代学者郎瑛《七修类稿.十二生肖》提出“地支在下”,看 足趾数别阴阳
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 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 人定。
• 十二时辰养生法
3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夜半: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
Deng Group
“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半”~夜的中间
段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分为早子时与夜子时(也称子正时、 子初时) 李淳风在唐朝制定《麟德历》时,就在《新唐书· 历表》中 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 4
19
十二时辰制
Deng Group
谢 谢
20
每日的15~17时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杜甫《徐步》
Deng Group
• 日入:
“日落、日沉、傍晚”
每日17~19时
“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 《元史· 日历志》
9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Deng Group
• 黄昏:“日夕、日暮、日晚”, 每日19~21时
《说文》曰:“黄,地之色也” “昏,日冥也”
12
十二地支命名法
• 卯(mao)时(日出)
Deng Group
卯:开门之形、二人张口相对之体、断物之形 卯时,黑白不在混淆、而是断然分开的
• 辰时(食时)
“辰”:“晨”和“振”的本字。“日出而作”
• 巳(si)时(隅中)
“巳”:象形本义为“胞胎中生长的小儿” 造字时将“巳”画成蛇的形象,二者天然地联系到了一起
子时鼠类出没频繁
“马无夜草不肥”,牛亦如此
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 兔子天亮出窝觅食
16
十二生肖排序
Deng Group
大雾蒙蒙之时「神龙见尾不见首」
大雾散去,艳阳当空,蛇出洞取暖
红鬃烈马为良驹;阳气极甚, 阴气渐增之时,马异于常物 暑气将消 ,羊食未时之草而茁
17
十二生肖排序
Deng Group
日近西山,猿猴嬉戏啼叫
11
十二地支命名法
• 子时(夜半)——三更
Deng Group
子时为六阳时(子、丑、寅、卯、辰、巳)之始 “子者阳生之初” 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其本义为“幼小的”(古代指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转动
• 寅(yin)时(平旦)——五更
寅本义为“练习射箭”
酉:像装酒的坛子,“酒”的本字 “酉时”,简称“酒时”
• 戌(xu)时(黄昏)——一更
戌:本义为一种长柄兵器 “人+戈”会意:人持戈(武器)守护
• 亥时(人定)——二更
• • 亥:“咳”与“孩”的本字 本义:幼儿头部发出“呵呵”笑声 “鲁鱼亥豕(shi)”
15
十二生肖排序
Deng Group
上古人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 系,发明了十二生肖的排序。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屈原《离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10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人定:
“定昏” 每日21~23时
Deng Group
至 南师 熙 人 隅每 宁 定 *夕 二 乃 如有 年 灭 火赤 十 。 *气 一 *月 ( 吴 见* 宋 曾 西京 ) ——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 鸡鸣:深夜过后的1~3时
Deng Group
鸡被古代汉族人民褒称作“知时畜也” 《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 “守夜不失时,信也”
“
鸡鸣:鸡叫了——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鸡鸣又名“荒鸡”
5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平旦:每天清晨的3~5时
又称“早晨”、“日旦”等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 《孟子,告子上》——“平旦之气”
十二时辰制
报告人:邓洋琴 2015-06-12
1
Deng Group
壹
十二时辰划分背景
目
贰
十二时辰计时方法
录
肆
叁
十二地支命名法
十二生肖排序
2
十二时辰划分背景
• 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
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 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 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Deng Group
• 十二时辰制在汉代命名为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