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读《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读《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20784a866fb84ae45c8db6.png)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
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
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
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
她的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
她的课堂,值
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
这都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9059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9.png)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有启发的书籍。
这本书是作者窦桂梅老师记录的一堂精彩的课堂,以及对教育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书中,窦桂梅老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了许多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分享了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让学生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我特别喜欢窦桂梅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她认为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她提倡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她把教学比喻为牵线搭桥,既是知识传递的桥梁,也是学生与真实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
这种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除了对教育的思考,窦桂梅老师在书中还分享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她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成功,更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知识,更让我深入思考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只有像窦桂梅老师一样,真正热爱教育,并以此为己任,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启发和帮助。
通过阅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希望将来能够像窦桂梅老师
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影响和启发更多的人。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08f28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0.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听窦桂梅团队讲座心得体会
![听窦桂梅团队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67ff4dae45c3b3567ec8ba5.png)
听窦桂梅团队讲座心得体会篇一:窦桂梅老师听课心得体会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9月23日潍坊语文课堂观摩述评9月23日在龙城小学董雯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来自全县的16位语文老师一起去潍坊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引领老师们“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而通过两天的观摩学习,我们参会的老师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可以说,为我们上示范课的老师都是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
江苏特级教师魏星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清平乐村居》。
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来自江苏的特级语文教师宋运来老师但来的童漫作文《笑口难开》,北京市的吴琳老师带来的《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以及现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示范课《牛郎织女》和带给我们的讲座——改造我们的课堂。
大家都知道,名家的课,不大好上。
一是原本的起点就高,高处不胜寒,再要登上新的台阶,自然很不容易。
二是他们的课,大家听得多了,总是带着特别(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听窦桂梅团队讲座心得体会)的期望,看看有没有新的超越,能不能收获一份新的惊喜。
但为期两天的活动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
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那就是——让清新简约的课堂,焕发出学生的精彩。
回来后,想对两天的活动做一个细致的梳理,但发现总结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乎今天就选了一点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围绕窦老师的课说一说在她的课上我所看到的新课改的精神。
我认为窦老师的课堂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
1、体现“主题教学”的特色2、凸显浓浓的语文味3、涌现别具一格的“师情话意”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范文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50563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f.png)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范文
跟有经验老师学习,业余时间学习了本书,收获颇多。
一、听课
1、主动参与课堂,有“备”而听,做局内人。
2、作为一次教学研究,解决问题。
3、新教师:听是否入门,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
研究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
二、教学行为
1、开场提问为了引出课题,一定养成梳理学生发言的习惯,把它们归结到一个点上,或者为它们找到一个出口。
2、对每个教学行为目的,一定做到心中有数,面向全体,不能只让一个学生读。
3、指导朗读,要读出标点,读出字音,读出字意。
4、教师提问要有语文味,问题后,要有生成,要进行指导。
5、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启发的对话和交流,语气能否“义正辞婉”一些,“理直气壮”一些。
三、思考
1、面向高年级学生,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大量画面塞给学生,这些先入为主的.画面是不利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揣摩。
2、语文离不开汉语语境,人类文化,社会生活和学生的言语、生命精神这些根基和原点。
3、在不断充实和丰富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提高应变能力。
最新听窦桂梅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窦桂梅的阅读教学读后感(3篇)
![最新听窦桂梅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感悟 窦桂梅的阅读教学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2068f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1.png)
最新听窦桂梅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感悟窦桂梅的阅读教学读后感(3篇) 听窦桂梅阅读教学讲座心得体会感悟窦桂梅的阅读教学读后感篇一——听窦桂梅报告有感2018年三月十日,我有幸参加了长安区教育局组织的,在区政府开展的“长安区大学堂”,有幸的见到了我的女神——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既亲切又可爱,上课既风趣又严谨。
短短的一天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刚刚从事不到两年的新手,最让我满怀期待的就是下午的实授课,窦老师果然让我们饱餐了一顿,让我大开了眼界,作为新手教师最大的问题便是如何将已有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课堂之中?如何将知识深入浅出?如何能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教育在点滴之中感染学生?又如何让学生跳一跳去够着苹果,让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又是如何让他们上完课有醍醐灌顶,意犹未尽的效果……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像极了需要甘霖的禾苗,我需要成长,而窦老师就是那场甘霖。
窦老师讲的是《戴嵩画牛》,说实话,我没接触过这篇课文,便在当时百度了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了之后,带着疑问和窦老师走进了课堂。
窦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说,她会让各位老师看看,如何让学生站在课堂上。
“站在课堂上”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也是发展的人。
让学生站在课堂上,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思维,能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长。
在课堂上,窦老师不断地提问,接球,再提问。
她不光自己提问,还鼓励学生去提问。
在遇到寓意复杂的段落或者意思解释的时候,她鼓励学生不仅仅读出课本或者ppt上的原话,她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话语来解释,不断地深挖,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
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堂上,窦老师将全班分成了小组,在遇到问题时,各组同学积极讨论,并且在回答问题时,不是仅仅一组一个代表,而是全组成员一同站起来,一个说的不全面时,其他成员补充。
自己小组说完后有请代表继续向其他组发问,继续深挖。
学习窦桂梅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窦桂梅老师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9d08fff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7d.png)
学习窦桂梅⽼师⼼得体会学习窦桂梅⽼师⼼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有⼀些收获后,不妨将其写成⼀篇⼼得体会,让⾃⼰铭记于⼼,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相信许多⼈会觉得⼼得体会很难写吧,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学习窦桂梅⽼师⼼得体会,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习窦桂梅⽼师⼼得体会篇1 看了窦桂梅⽼师的教学资料,⼼中不由⾃主地升腾起⼀种⼒量,相信所有⽼师都被她的那种为⽣命奠基的责任感所感动,所震撼。
窦⽼师的教法新,教学形式灵活,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新意,师⽣关系宽松、和谐,的确是创新教育的典范,值得我们教育⼯作者学习和探讨。
窦⽼师的课堂语⾔特别⾃然得体,有亲和⼒,特别能引起学⽣的共鸣。
如 “你从⽼师的语⾔中听出了什么”“读⾃⼰的书,读出⾃⼰的滋味”“你⼼中的⽪斯拉斯是什么样,就读出什么样”“看谁异想天开”“沉淀到我们⼼⾥的是什么”这些语⾔是窦⽼师的个性语⾔,跟窦⽼师的教学特⾊是分不开的。
跟我们每⼀节课都“似曾相识”的准课堂语⾔“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 ”相⽐,她的语⾔更能启发学⽣,更能引起学⽣的共鸣。
总之,我认为窦⽼师是⼀位创新型的教师,是⼀位意识超前的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
在窦桂梅⼒量的感召下,作为新时代的⼀线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绝对不能在理论的天空上光打雷不下⾬,像她那样,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在实践的⼟壤上播种、耕耘、收获,像窦桂梅⽼师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为学⽣的终⾝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窦桂梅⽼师⼼得体会篇2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主题《窦桂梅⽼师教学思想》。
窦桂梅⽼师是⼩学语⽂教学领域中当之⽆愧的领军⼈物,她是“深度语⽂”的代表,强调对⽂本多⾓度、多元化、创新化的深度解读与挖掘;强调在课堂中师⽣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堂的“⽂化含量”和“思维含量”;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求“为学⽣打下⼀个精神的底⼦”。
充分体现了语⽂教学的⼈⽂性、⼯具性。
她的课堂充满激情,既注重感情的抒发,⼜注重思考的深度,让⼈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对⼈⽣的思考,每个⼈会不知不觉被吸引,⼼灵在激情中⽽放飞、⽽感动。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推荐8篇)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推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99a17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2.png)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推荐8篇)篇一:《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我敬仰窦桂梅老师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这种敬仰源于大学时期,我的《语文课程》老师选取的一节教学视频:那飞扬的神采、激昂的语言、自信的笑脸都深深的吸引了我。
因此,在选取自选读物时,我毫不犹豫的拿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
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读来,真的是收获良多,现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一、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最最感动于我的要数窦老师自序中那段颇为不易的成长经历。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踏上教师这一职业的开始,对于讲课,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每次上完一节课都像是进行了一场严酷的战争,战后还要接收纷至沓来的各种战后赔偿——评课。
每天都是黑着眼圈来,暗淡着心情回家。
这样几个周期之后,我不禁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我能讲好课吗?一夜一夜的失眠,无法抑制的自我怀疑与否定。
直到我看到了窦老师在书中的这段自序,我才开始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一名合格、直至优秀的语文老师。
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公开课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但是在窦老师的身上,我知道了公开课绝对是一个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的有力的鞭策。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推敲教学环节,研究教学语言,精心教学预设只有通过这样近乎残酷的千万锤炼,我才能快速地成长、成熟。
二、最美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读窦老师的教学实录,最最让我感动至无法自抑的便是她对学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对我们所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尊重。
在教学设计上,她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
她不仅仅是教授单一的语文知识,她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敬畏与尊重。
在课堂上,她允许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问答中,急中生智生成各种智慧性的回答,但最终总能殊途同归,回到课的预设中去。
回想自己的平常教学,往往对问题的设计不够充分,当学生与我的想法或预设不同时,我就会手足无措,丢掉学生的回答,只在自己狭隘的预设上转圈。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96df38e009581b6ad9eba1.png)
“对牛弹琴”怎能只是牛之过——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从教时间虽不长,可总感觉力不从心,有时进教室满腔热忱,慷慨激昂可出教室却总是垂头丧气,甚至与仰天长啸“对牛弹琴,对牛弹琴呀!”“对牛弹琴”四个字是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无力的挣扎,似乎也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安慰。
可“对牛弹琴”真的只是牛之错吗?牛真的不懂音乐吗?其实不然,现在科学研究表明,给牛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让奶牛多产奶。
荀子也云“伯牙鼓琴,六马仰秣”。
连动物都能听懂音乐,何况是人呢?“对牛弹琴”怎能只是牛之过。
这只不过是弹琴的人弹不好罢了。
课堂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总是责怪学生不懂老师的温情,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却很少承认是老师引导的不好,是老师教的不好。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无限感慨,我也不得不承认“对牛弹琴”更多是老师的过错。
听过窦桂梅老师的课和看过她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上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
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
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信。
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这些相信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琴师。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62c8b1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0.png)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作为一本讲述课堂教学的书,《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窦桂梅老师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广博知识、严谨态度和深厚教学功底。
窦桂梅老师的评课方式充满了启发性和实践性,她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融入到评课中,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
窦桂梅老师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同时,她也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窦桂梅老师对于教育的深情和热爱。
她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教育看作是一种使命和担当。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真诚而美好的事业,需要我们充满热情和信念去追逐和实现。
总结起来,《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是一本充满启发性和实践性的好书,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课堂教学,更能够带给读者作为一名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和品质。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一定能够激发广大教师们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担当,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4dd1f1dee06eff9aef80740.png)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正文第一篇:《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以前,对窦桂梅老师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是小语界的一颗明星,清华附属学校的业务校长,《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寒假,买来窦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不愧为“建国六十周年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
于是,开始阅读第二遍,做了十一页的摘抄,总觉得没有做过摘抄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当然,摘抄的,也是触到自己教育命脉上的语句。
这是窦老师作为校长期间,听课后的一些点评,每次听课,只抓一个方面,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韵味,也许是教学的落脚点……从22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一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持之以恒的窦老师。
窦老师是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教师。
(请帮助宣传好范文网:)在听课中,她敏锐地发现授课教师三言两语的导课有了问题,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发现教师的评价用语只是“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她敏锐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调控能力,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敏锐地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是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对《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提出道德上的质疑……就这样,带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窦老师走过了“课文-语文-课程”的历程,从“课堂里走出来一个教育家”,读后感《《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读后感》。
不仅仅是自己在成长,窦老师更是个专业引领的导航者,她通过“共读、共评、共写”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她眼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于是,她带领教师读书,听课,评课,写课。
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
就这样,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她把教师的专业尊严唤醒。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精选.)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da1d0b4453610661fd9f41b.png)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阅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感受很深,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感觉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的执著精神。
她高超的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的,而是靠艰苦的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
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
”窦老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或让学生沉思。
课前的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的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的暗流在悄然前行。
我从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的启发。
为什么我的课堂教学是那样的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的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课堂如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的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
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的生命。
我想,听过她的课或看过她的教学录像的老师都知道,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
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我认为很值得同行们的学习和借鉴的。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
观窦桂梅老师视频讲座有感(完整版)
![观窦桂梅老师视频讲座有感(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132bf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e.png)
观窦桂梅老师视频讲座有感观窦桂梅老师视频讲座有感观窦桂梅老师视频讲座有感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语文课和讲座,受益匪浅,甚至可以说是震撼,让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
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窦桂梅老师从开始上课到课堂结束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沁人心脾,感到知识的力量。
每一分钟都是精心设计,但看起来是如此的水到渠成。
时刻紧扣人们的心弦。
窦桂梅老师这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真正做到了超越教材,时刻表现了她渊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窦桂梅老师把课堂知识梳理得一丝不乱,并且都通过了拓展延伸,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拥有谦卑。
窦桂梅老师在不断的提问和师生互动中体会的爱生之情让人感动,她那亲切、和善、平等、尊重的言语,无时无刻不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人格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老师的热爱,从而内在的履行亲其师信其道。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
当我们对这位特级教师的创造力发出叹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一点:超越必须始于一个平台,必须拥有一个原点,这就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
那就让我们走进名师的家常课,从学好教材的原点开始,以往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
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
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
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一本屹立于课堂永不倒的大书。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d8ed7acc175527072208a3.png)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作为老师,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备课,批改作业,白天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潜心阅读书籍。
忙完一天的事,在爱人和孩子都休息了。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和繁忙,夜静静的,只有台灯散发出洁白无暇的光陪伴我度过这一天中最为惬意的读书时光。
沉湎于窦桂梅的精辟见解和智慧火花中,一天的疲劳和烦心都消失了。
原来專家的见解和自己的教学有这么多的不谋而合,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自己确实有一种充电的感觉。
头脑变得充实了,生活变得丰盈了。
虽然自己是美术教师,但是有机会看一看其它学科的文章,有利于课堂的整和,看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感觉窦老师的语文课“小心地”呵护、培养着孩子们精神的成长。
她的课堂,吸引我的不光是课堂教学的种种娴熟技艺,也是她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同时有时一个易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富有激情的学习者的姿态,陪伴、引领年幼的学习者。
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
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窦老师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
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
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
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
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
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7f74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9.png)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假期里我选择了《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一书, 我认真拜读了此书, 真是收获颇丰, 感想颇多。
纵观此书, 收录了窦老师的讲课实录共12次及专家点评。
教学内容分为单篇经典主题教学、群文主题教学、整本书主题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四大板块。
在整本书中, 我最喜爱的确实是这本书的自序——《教人语文, 莫如以语文教人》。
窦老师在自序中写到, “将来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取决于今天我们培育怎么样的儿童。
语文, 作为母语学科, 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有更深的情怀与更大的担当, 必须成为永远的思想者与终身的学习者。
回望本人30年的老师生涯, 尽管成就与遗憾并存, 但所幸本人年届天命, 仍有研究的热情与成长的动力。
‘我是教语文的, 我是教人学语文的, 我是以语文教人的。
’”确实,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要用心去倾听小孩的心声, 用心去制造小孩开展的宽阔空间, 用心去施展教学的智慧, 在课堂上用宽严相济的爱去尊重、去理解、去鼓励、去引领、去期待、相信每一朵花都会嫣然绽放, 相信每一片叶都会绿意盎然。
在这本书所收录的课堂实录中, 比拟特别的是, 它是按照主题教学的四种不同实践样态进展编排的。
其中“群文主题教学”中的第一篇《游园不值》让我印象深入。
窦老师以“不遇中有遇”为主题, 按照“与文字相遇、与文学相遇、与文化相遇”的步骤, 教授《游园不值》一诗, 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 窦老师依照古诗的特点, 充分挖掘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 灵敏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让学生入境。
如:开课伊始, 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题李凝幽居》, 说说诗人贾岛静心苦吟?琢磨的故事;接着指导学生读了贾岛的另一首诗《寻隐者不遇》;然后出示了几个含有“不遇”的诗题, 引导学生比拟发觉。
这些诗与诗题的出现看似与教学内容《游园不值》没有关系, 实际上, 老师运用创设情境、启发考虑、比拟品评的方法悄然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品读琢磨的世界, 让学生感遭到古诗的魅力, 激发了小孩们的学习欲望。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a98ca66f121dd36a22d8290.png)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读后感一、运用独特的视角理解感悟文本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以往的执教者都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中。
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窦老师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
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
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
这是教学的智慧,更是教师的责任。
二、运用激情感染学生窦老师的语言是激情四溢,很具有感染力。
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
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
在隽永深情的语境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三、运用渊博的知识启迪学生智慧从窦老师的讲课中,可以看出窦老师的知识渊博,语文功底之丰厚。
她讲每一篇课文都会引出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她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如:《二桃杀三士》、《越石父》等,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a8b090ec58f5f61fb7366680.png)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阅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感受很深,我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感觉窦老师就在我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语言慷慨激情地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地精髓,使我受益匪浅.看完序言,我了解到窦老师对语文教学地执著精神.她高超地课堂艺术不是一天两天获得地,而是靠艰苦地磨练,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地.面对失败她没有弃馁,而是坚定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了成功.她说:“有痛更有累——并且快乐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窦老师在调动学生地学习地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上有高招,她总能煽动学生地热情,或让学生沉思.课前地三言两语就让学生充满自信心.“你棒,他棒,人人都棒!”简单地一句话,好像被窦老师施了魔法一样,课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静如止水,思索地暗流在悄然前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从窦老师地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也受到了最大地启发.为什么我地课堂教学是那样地呆板?怎样借鉴窦老师地课?这是我今后要不断思考地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课堂如人生,精彩地人生需要细节来支撑,精彩地课堂也需要细节来建构.窦老师就是在一个又一个地教学细节中建构了课堂教学地生命.我想,听过她地课或看过她地教学录像地老师都知道,她地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开始上课,她惯用地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地距离,增加了亲近感.她在课堂上对学生地评价极其富有活力.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地读书和叙述时地一些激情语言,我认为很值得同行们地学习和借鉴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你地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地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地矮个晏子地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是啊,读书是个人地,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地同时,我们也有自己地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地味道,即读得有韵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正像你们讲地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地故事,变成自己地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地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地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说出地话落地有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地老师联想到了自己地老师.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走进作者地心灵,也触动自己心灵地那根弦,于是你地心灵世界也得到了升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他把书上地语言进行了充分地“消化”,内化成自己地语言、自己地思想,这真了不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地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他补充进去,这是多好地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啊.窦桂梅老师地课总是充满激情,如行云流水,像潺潺流淌地小溪,不知不觉间就流到了学生地心灵深处.以上列举窦老师精彩而有感染地语言只是这本书中地小部分.由此可见,窦老师地学识是多么地渊博,功底是多么地深厚,她对学生地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她地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地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地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地点拨.她地课堂,是“玫瑰课堂”,弥漫着花香花色,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地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她地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地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地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研读,去品味,去领略,去发现,去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个儿子》课堂实录实录整理:黄山市歙县城关小学吴雪娟余金玲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出示孝字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看看,看见什么了?(请一个女生),小姑娘,你说说,看见了什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还看见一个小男孩和老奶奶说话.师:还有谁观察得特别仔细?(又请一个同学)生:老奶奶拿着一根拐杖,小男孩扶着她回家.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拄着一根拐杖.师:是啊,同学们,家中地父母长辈老了,作为儿孙地我们,搀扶着他们慢步行走,这便组成了中国地“孝”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地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地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个儿子》.伸出你地小手,和我一块写课题.(板书课题:三个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注意“儿子”是一个轻声词,咱们一块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再来一次,注意不拖音拉调.(学生再次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师: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师:好.预习是学习课文地好方法,老师要来检查一下预习.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三个.师:好,你们在家中读了几遍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学生做手势)哇,读了五遍课文.放下你地手,熟读课文也是预习地好方法.接下来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地字圈出来,遇到难地字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熟读课文,学习字词师:大部分孩子已经读完了.听到你们琅琅地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现在你们听老师是怎么读地,好吗?眼睛看着你地课文纸,用耳朵听.(老师读课文,学生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把句子读通.(学生齐读课文.)师:轻轻地放下课文纸,课文里地词语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呢.谁举手来读正确?(点一个同学),你来读读.(这个学生读出示地词语,然后又点了几个其他地学生来读.)师:同学们,咱们每个词语连读三遍,注意读准.(学生齐读词语.)师:来,咱们拍自己地小胳膊,在哪?肩膀地下方,这是胳膊.我们一边拍着胳膊,一边读.(学生读“胳膊”这个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这个里面地秘密?(点一个学生)你说.生:两个都是月字旁.师:你真聪明,带有月字旁地字和我们身体地一部分有关系.你还知道带有月字旁地字吗?生:脑.师:还有吗?生:脸.师:积累真多这样地词,真不错.看第三组生字,这些生字藏在三句话中,第一句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拎是前鼻音.(点一学生读句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读得很准确.一块读第一句话,注意读准前鼻音地“拎”.(学生齐读第一句话.)师:谁来做做拎水桶地动作?(请一学生上前做拎水桶地动作.)师: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读这个句子.(让学生起立做动作读句子.)师:刚才你们都拎了水桶,谁能发现这个“拎”字有什么秘密啊?生:是提手旁.师:为什么啊?因为拎水桶地动作和手有关.还有谁发现了什么?师:有一个“令.”师:“令”地读音和“拎”地读音相近.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地字,我们称作形声字.谁能给“拎”字换一个部首,看看是个什么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领,领导地领.师:页字旁地字大都和颈部有关.还有谁能说?生:峰,山峰地峰.师:我知道你地意思,你一定是说这个字.(板书:岭)这个字读ǐ,和山字有关.还有吗?生:王字旁地玲.师:大家积累了不少这样地形声字.我今天带来地这个字,请你们用形声字地规律来猜猜,它和什么有关?(出示聆字地生字卡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它和耳朵有关.师:它确实和耳朵有关.谁能猜猜它可能读什么?猜错地不要紧地.生: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他猜得对不对?(学生看老师展开地音节卡片齐读三遍.)师:掌声送给他.(学生鼓掌.)师:你们猜猜它能组什么词?师:我来告诉你,它与听有关系.(展开卡片下面组词地部分.)我们一起读三遍.(学生读词.)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师:第二句话,谁来读?(一学生读句子)师:这个妈妈夸她地儿子有哪两个特点?生:又聪明又有力气.师:特点就是聪明有力气.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大声地读,告诉所有地老师,她地儿子有哪两个特点?(学生齐读这句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谁能用“既又”来说说你们班地同学有哪两个特点?生:余培乐既聪明又学习好.师:谁是余培乐?他夸你呢,你得表示表示.(学生说谢谢)师:还有谁来说说你们班地同学地特点呢?生:程俊松不仅学习好,纪律也很好.师:要用上既和又.师:程俊松既考试考得好,又纪律好.你表扬地是谁啊?师:是同桌,那同桌得表示表示吧.师:那谁能用“既又”说说别地,比如说你熟悉地小动物啊,教室啊等等.生:小狮子既可爱又威武.生:红苹果既很红,又很甜.师:那你可以这样说:苹果既红又甜.再说一遍.(学生把正确地句子说一遍.)师:第三组是一个古代地字.这个字你猜猜,就藏在生字里边,是什么字啊?生:甸.(在老师地引导下,学生齐读三遍.)师:古时候,“甸”字表示地是郊外地田野,所以有个田字.这个字带出了一个词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生:声调不一样了,第一个字读,第二个字读.师:同不同意?生:同意.师: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地孩子.把字和词各读三遍.(学生齐读甸和沉甸甸)师:甸单独读地时候读第四声,在式词语中读第一声.咋们再读读这个词语.(学生再次齐读.)师:太棒了,平常我们会说沉甸甸地什么?生:沉甸甸地生:沉甸甸地水桶.师:还有什么是特别重,特别沉地?生:沉甸甸地脸盆.生:沉甸甸地石头.师:课文里讲地是沉甸甸地什么?生:沉甸甸地水桶.师:你们同意吗?你们是从哪发现课文里是沉甸甸地水桶地呀?请你们找一找.生:因为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师:再找找好吗?再想想.生:第一个自然段.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地水桶,提着走了.师:对,你找着了.课文还有哪能看出是沉甸甸地水桶?生:一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在他们后面慢慢地走着.师:它可没有说.生: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师:他找到了课文地第八自然段.请同学自由读读,把这段话读通顺了.(学生自读第八自然段.)师:这一段话里头一个沉甸甸都没写呀,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沉甸甸地呢?生:一桶水可重啦.师:哪个字?生:重.师:而且这句话后边还有一个感叹号,谁来把这个感叹句读准确?(一学生读这句话.)师:你从哪感受到水桶沉甸甸?生:胳膊痛了,腰也酸了.师:还有吗?生:晃荡.师:谁会读准确这个词?轻声(学生读这个词.然后老师有带领大家再读这个词.)师:晃荡这个词地意思就是就是生:摇晃.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水桶沉甸甸?你来——生:走走停停.师:对吗?生(齐):对!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水桶沉甸甸地感觉.等会儿我请同学来读,开始练习吧!生(端着书):自由读!师:谁来读?小姑娘——生:读——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从你地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这桶水有十斤那么重了.还有谁来?比她读得还要重?就请你读!生: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重呀!有十五斤啦!谁再来读?你来!生: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师:重啊!我们一起读——一桶水可重啦!生(齐):——四、回归课文,整体感知师:是呀,孩子们,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地水桶走在回家地路上时,她们看见了自己地三个儿子.(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着沉甸甸地水桶,各自干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谁能用这个句子来说一说三个儿子地表现?(出示课件: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这个小姑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地水桶,提着走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你读地是课文上地,谁能看着图来说一说!生:一个孩子唱着歌;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另一个孩子提着妈妈地水桶,走了!师:对了,其实图上地内容就藏在课文地、、自然段,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拿好课文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齐):——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师:好地,孩子们!课文里写了妈妈们看到地三个孩子.其实,课文里还有许多地方也写到了三个儿子.不着急,请你默读课文,用笔划一划课文中写到三个孩子地句子,开始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默读)师:(巡视)用横线划.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到了三个儿子呢?来,请你读!生(读):一个妈妈说:“我地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地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地好嗓子.”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地儿子呀?”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地,他没有什么特别地地方.”师:她找到地是课文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孩子们,没划齐地把它划齐了.动作快一些!好,孩子们,把笔停一停,刚才这位同学找到地是三个妈妈在说自己地儿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还有谁找到了课文地哪里还写到了三个儿子?谁来?好,小姑娘!生(读):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地儿子呀?”师:这一句刚才已经有人找到了,还有什么地方?你说——生(读):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地三个儿子.怎么样啊?”“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师:这位同学找到地是课文、自然段.好,同学们,把笔停一停,请看黑板.师(根据板书小结):这一天呀,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他们在说自己地儿子.当妈妈们打完水,她们拎着沉甸甸地水桶回家去地时候,在路上看见了自己地儿子.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聪明地孩子一定能帮助老爷爷解答这个疑问.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来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学写生字,感受汉字美师(过渡):聪明地孩子不光要学习课文,还要学写字.来,你看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个“聪”(老师把写好地带田字格地字贴上黑板)一起读三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齐):聪,聪,聪.师:在书写“聪”地时候,咱们要注意什么呢?谁知道?请你说.生:“聪”字不是翘舌音.师:对,你说地是读音.我问地是写地时候要注意什么?你来说.生:笔画.师:注意什么笔画?生:“心”地笔画,应该是“点、卧钩、点、点”.师:哦,你说地是笔顺,还要注意什么?生:耳朵旁,“提”笔不要出线.师:你注意到耳朵旁与“耳”字有什么不一样?生:提……师:谁来帮帮他?生:耳朵旁“横”变“提”.师:“耳”字最后一笔原本是“横”,在做偏旁地时候要把“横”变成“提”.这样做是为了给右边地“总”让让位置.这在我们书法当中叫“避让”.叫什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齐):避让.师:字懂得了避让,它就特别美.小朋友们仔细看老师写,注意每个笔画地走势.师:边示范边解说,“耳”地横变提.你看,耳朵听,眼睛看,嘴巴说,记心里.咱们就会——生:越来越聪明.师(边说边粘贴带田字格地范字):老师还带来了两个字,在写地时候也要注意避让.谁来说说这两个字如何避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我们先读一读.生(齐):拎,拎,拎;桶,桶,桶.师:有人没有注意:第一个字是前鼻,第二个字是后鼻.再读——生(齐):拎,拎,拎;桶,桶,桶.师:这两个字在写地时候要如何避让?生:“拎”提手旁地“横”要改成“提”.师:那本来就是“横”,不是改地.谁来?生:“拎”字地提手旁要窄一点,为了给右边地“令”字腾腾位置.师:“拎”还得注意什么地方容易写错?生:“令”字最后一笔是点.师:“桶”字要如何注意避让?来,你说!生:“桶”字地木字旁“捺”改成“点”.师:同学们先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写地.师(示范):拎、桶.看清楚了吗?在写之前,舒老师请大家先摆摆姿势: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课文纸一寸远,拿好笔,手离笔尖一寸远.打开课文纸,在这两个字地后边只写一个字.开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练习.师:巡视指导.(提醒保持正确地写字姿势)师:写好地举手示意老师.(向举手地学生竖起大拇指)你真棒!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地作业)看看这位同学写地“拎”和“桶”,谁来给他点评点点评?生:“桶”字地竖画太往里斜了.师:你觉得他地竖写得不够直,是吗?生:木字旁太粗了!师:你觉得他写地木字旁没有给右边地字腾位置,是吗?师:(边用红笔改学生地字,边解说)把木字旁写小点,给右边地“甬”让让位置.谁再来说说?生:“拎”字地撇没写到位.师:(边用红笔改,边解说)“令”字地撇画还要写得舒展些.谁来说说这个“聪”字?生:耳朵旁地提可以再写短些.师:嗯,右边地“总”字还可以往左边靠一靠.(用红笔修改“聪”字)师:孩子们,对照自己地字,如果你也有上面这些问题,请注意避免.孩子们,不要擦,在田字格里再写上一个.注意写字地姿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练习,师巡视指导)师(小结):同学们,大部分孩子都把字写完了,大家把笔停一停.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光汉字藏着避让等做人地道理,这篇课文也藏着一个深刻地道理,咱们下节课再来学课文,写生字.下课!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点评:这堂课是低年段地一篇阅读教学课文.大家都知道低学段地阅读教学很不好上,特别是这种到外地来现场借别班地孩子来上地课,但是,舒萍老师让我惊喜地看见了一堂既扎实又有创意地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地感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教学内容丰富、有实效.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有认字、识字、读句.读句子做到了:读准确、读通顺、读得有感情,并且通过学习一些关键词来进一步理解句意与文意;课堂上通过看图说话训练孩子地表达能力;通过写字教学教给孩子写好字地方法.整堂课以生为本,体现了低年段阅读学习过程地指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润物无声,循循善诱.二下是低年段与中年段相交接地时段,教师多处注意了学习方法地指导.比如:预习方法地指导:标注自然段,熟读课文;联想识字、猜字——“聆”,;形声字地学习方法;避让地写字方法地指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扶放结合,体现低段特点.一、“既…又…”地造句练习,体现了三个步骤:(一)课文中地儿子“既…又…”,你地同学“既…又…”,其他地事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既…又…”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练习地思路越来越宽阔,体现了学生学习由扶到放地过程.(二)看图说地训练也体现了这一点:由看图自由表达到学习课文中规范地语言,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第一课时地教学比较有创意,扣住“沉甸甸”这个词带领学生读懂了文意.老师领着孩子们紧紧抓住第八自然段地文字反复咀嚼,从字里行间体味“沉甸甸”地意味.老师最有艺术地一个问题是:文中并没有“沉甸甸”这个词,你从哪里体会到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写字指导讲方法,有步骤,教师地示范有效、评点清楚.两个小建议:一、教师在根据板书说主要内容地环节,我建议把说地机会留给学生.在二下这个年段,学生应该能够拄着拐棍(板书)来完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在公开课上,年轻地老师不要慌,要充分尊重学生.比如,看图说话地环节,第一个女生说得很好,没有翻开课文就用上书上地语言来表达了.老师让她坐下去,并强调用自己地话来说.没看书,就会用书上地话来说,不是很好吗?如果我是舒老师,我就会表扬她,然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在教学中,要果断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要更加注重生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数星星地孩子》教学实录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版本: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执教者:安徽张文花王小红课堂实录整理者:吉林市船营松江实验小学李茉(嫣然)上课时间:年月日:—:(第二会场下午第三节)【课前活动】师:我就是上课地老师,善于观察地孩子可能知道我教什么名字?谁看出来了?你说.生:张文花老师.师:你真聪明,眼睛很亮.我姓张,名文花.那张老师来自——生:张老师来自安徽省黎苑小学.师:我发现了有几个字不认识,平时你们遇到不认识地字都怎么办呀?你说.生:让爸爸妈妈给我们读一下,然后我们注拼音.师:你真会学习,可以问家长.生:查字典.师:你也很聪明.生:问老师.师:对地.我们可以用刚刚学过地部首查字法,查一查字典,找一找拼音就认识了.来,往这儿看,刚才你们不认识地,什么北市?找一位小朋友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淮北市.师:张老师来自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是地,我地家乡在安徽淮北,距离银川很远很远.今天,能和咱们二十一小学,二()班地小朋友一起学习,多有缘分啊!欢迎我吗?如果再热情一点,我会更开心.欢迎我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欢迎.师:谢谢你们.师:小朋友们,你们地眼睛很亮,从大屏幕上知道了我地名字,现在用心听,会听地小朋友能知道我说地是什么.师:一位老公公,有张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不是下雨就刮风.你大声说.生:太阳.师:哎呀,真棒!你地反应最快.再听一个.师:初三初四弯又弯,十五十六圆又圆.一起说.生:月亮.师:我就知道难不住你们,因为我们学过这几句谚语,一起读一读.生: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师:这北斗指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牛弹琴”怎能只是牛之过——读《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有感从教时间虽不长,可总感觉力不从心,有时进教室满腔热忱,慷慨激昂可出教室却总是垂头丧气,甚至与仰天长啸“对牛弹琴,对牛弹琴呀!”“对牛弹琴”四个字是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无力的挣扎,似乎也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安慰。
可“对牛弹琴”真的只是牛之错吗?牛真的不懂音乐吗?其实不然,现在科学研究表明,给牛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让奶牛多产奶。
荀子也云“伯牙鼓琴,六马仰秣”。
连动物都能听懂音乐,何况是人呢?“对牛弹琴”怎能只是牛之过。
这只不过是弹琴的人弹不好罢了。
课堂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总是责怪学生不懂老师的温情,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却很少承认是老师引导的不好,是老师教的不好。
《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无限感慨,我也不得不承认“对牛弹琴”更多是老师的过错。
听过窦桂梅老师的课和看过她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上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课,她总能煽动学生的热情。
她的教学语言极富有感染力,极具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叙述,还是评价,都有声有色,抑扬顿挫。
开始上课,她惯用的一句话就是:你棒,他棒,我棒,人人都棒!这句话看似简单,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信。
这里我摘录了她在评价学生的读书和叙述时的一些激情语言,这些相信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琴师。
——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是啊,读书是个人的,我们在尊重别人朗读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滋味,我们不再评价别人,你读得“真有感情”啊,而应该说读得有特点,读得有个性,读得有自己的味道,即读得有韵味。
——正像你们讲的那样,不光是理解课文,还要把你看到读到的故事,变成自己的话有理有据地讲出来,下面就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字眼儿触动了你感情的那根弦儿,哪些话语增添了你心中的力量,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听。
相信你们会侃侃而谈,说出的话落地有声。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读了文中的老师联想到了自己的老师。
其实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也触动自己心灵的那根弦,于是你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升华。
——向你祝贺,同学们给他鼓掌。
他把书上的语言进行了充分地“消化”,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真了不起!——太好了,我发现你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书上没有,你把他补充进去,这是多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法啊。
窦桂梅老师的评价如那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不知不觉间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列举的窦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只是这本书中的小部分。
但“窥一斑而知全貌”,窦老师的学识是多么的渊博,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她对学生的鼓励方式又是及其丰富。
她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各种可爱的细节,笑声不断,活而不浮,重而不涩。
随意中镶嵌着精致,精致中蕴含着纯朴,纯朴的语言中还蕴含着巧妙的点拨。
她的课堂,能够给予学生语文课上的赏心悦目,每个人都会不知不觉被吸引,心灵在激情中而放飞,而感动。
她的课堂,值得我们去欣赏;她的书,值得我们去读一读;她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仔细揣摩、体会。
让我们都能在窦老师的语言熏陶下,激情感染下,成为一名出色的语文老师。
做一名琴艺高超的教育者。
“对牛弹琴”弹好琴,何乐而不为!孝义九中冯婷婷《三个儿子》课堂实录实录整理:黄山市歙县城关小学吴雪娟余金玲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出示孝字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看看,看见什么了?(请一个女生),小姑娘,你说说,看见了什么?生: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还看见一个小男孩和老奶奶说话。
师:还有谁观察得特别仔细?(又请一个同学)生:老奶奶拿着一根拐杖,小男孩扶着她回家。
师:观察得真仔细。
这是拄着一根拐杖。
师:是啊,同学们,家中的父母长辈老了,作为儿孙的我们,搀扶着他们慢步行走,这便组成了中国的“孝”字。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儿子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三个儿子》。
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块写课题。
(板书课题:三个儿子)师:注意“儿子”是一个轻声词,咱们一块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再来一次,注意不拖音拉调。
(学生再次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师:课文预习了吗?生:预习了。
师:好。
预习是学习课文的好方法,老师要来检查一下预习。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三个。
师:好,你们在家中读了几遍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
(学生做手势)哇,读了五遍课文。
放下你的手,熟读课文也是预习的好方法。
接下来请你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遇到难的字多读几遍。
开始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熟读课文,学习字词师:大部分孩子已经读完了。
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
现在你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好吗?眼睛看着你的课文纸,用耳朵听。
(老师读课文,学生听。
)师:好,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把句子读通。
(学生齐读课文。
)师:轻轻地放下课文纸,课文里的词语都迫不及待地要和大家交朋友了呢。
谁举手来读正确?(点一个同学),你来读读。
(这个学生读出示的词语,然后又点了几个其他的学生来读。
)师:同学们,咱们每个词语连读三遍,注意读准。
(学生齐读词语。
)师:来,咱们拍自己的小胳膊,在哪?肩膀的下方,这是胳膊。
我们一边拍着胳膊,一边读。
(学生读“胳膊”这个词)师:哪个孩子发现了,藏在这个里面的秘密?(点一个学生)你说。
生:两个都是月字旁。
师:你真聪明,带有月字旁的字和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有关系。
你还知道带有月字旁的字吗? 生:脑。
师:还有吗?生:脸。
师:积累真多这样的词,真不错。
看第三组生字,这些生字藏在三句话中,第一句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准,拎是前鼻音。
(点一学生读句子。
)师:读得很准确。
一块读第一句话,注意读准前鼻音的“拎”。
(学生齐读第一句话。
)师:谁来做做拎水桶的动作?(请一学生上前做拎水桶的动作。
)师:咱们一边拎水桶一边读读这个句子。
(让学生起立做动作读句子。
)师:刚才你们都拎了水桶,谁能发现这个“拎”字有什么秘密啊?生:是提手旁。
师:为什么啊?因为拎水桶的动作和手有关。
还有谁发现了什么?师:有一个“令。
”师:“令”的读音和“拎”的读音相近。
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的字,我们称作形声字。
谁能给“拎”字换一个部首,看看是个什么字?生:领,领导的领。
师:页字旁的字大都和颈部有关。
还有谁能说?生:峰,山峰的峰。
师: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一定是说这个字。
(板书:岭)这个字读lǐng,和山字有关。
还有吗?生:王字旁的玲。
师:大家积累了不少这样的形声字。
我今天带来的这个字,请你们用形声字的规律来猜猜,它和什么有关?(出示聆字的生字卡片。
)生:它和耳朵有关。
师:它确实和耳朵有关。
谁能猜猜它可能读什么?猜错的不要紧的。
生: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他猜得对不对?(学生看老师展开的音节卡片齐读三遍。
)师:掌声送给他。
(学生鼓掌。
)师:你们猜猜它能组什么词?师:我来告诉你,它与听有关系。
(展开卡片下面组词的部分。
)我们一起读三遍。
(学生读词。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师:第二句话,谁来读?(一学生读句子)师:这个妈妈夸她的儿子有哪两个特点?生:又聪明又有力气。
师:特点就是聪明有力气。
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大声地读,告诉所有的老师,她的儿子有哪两个特点?(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谁能用“既---又---”来说说你们班的同学有哪两个特点?生:余培乐既聪明又学习好。
师:谁是余培乐?他夸你呢,你得表示表示。
(学生说谢谢)师:还有谁来说说你们班的同学的特点呢?生:程俊松不仅学习好,纪律也很好。
师:要用上既和又。
师:程俊松既考试考得好,又纪律好。
你表扬的是谁啊?师:是同桌,那同桌得表示表示吧。
师:那谁能用“既---又---”说说别的,比如说你熟悉的小动物啊,教室啊等等。
生:小狮子既可爱又威武。
生:红苹果既很红,又很甜。
师:那你可以这样说:苹果既红又甜。
再说一遍。
(学生把正确的句子说一遍。
)师:第三组是一个古代的字。
这个字你猜猜,就藏在生字里边,是什么字啊?生:甸。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齐读三遍。
)师:古时候,“甸”字表示的是郊外的田野,所以有个田字。
这个字带出了一个词出来了,你发现了什么?生:声调不一样了,第一个字读,第二个字读。
师:同不同意?生:同意。
师: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把字和词各读三遍。
(学生齐读甸和沉甸甸)师:甸单独读的时候读第四声,在ABB式词语中读第一声。
咋们再读读这个词语。
(学生再次齐读。
)师:太棒了,平常我们会说沉甸甸的什么?生:沉甸甸的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还有什么是特别重,特别沉的?生:沉甸甸的脸盆。
生:沉甸甸的石头。
师:课文里讲的是沉甸甸的什么?生:沉甸甸的水桶。
. 师:你们同意吗?你们是从哪发现课文里是沉甸甸的水桶的呀?请你们找一找。
生:因为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
师:再找找好吗?再想想。
生:第一个自然段。
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对,你找着了。
课文还有哪能看出是沉甸甸的水桶?生:一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在他们后面慢慢地走着。
师:它可没有说。
生: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师:他找到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请同学自由读读,把这段话读通顺了。
(学生自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一段话里头一个沉甸甸都没写呀,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呢?生:一桶水可重啦。
师:哪个字?生:重。
师:而且这句话后边还有一个感叹号,谁来把这个感叹句读准确?(一学生读这句话。
)师:你从哪感受到水桶沉甸甸?生: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师:还有吗?生:晃荡。
师:谁会读准确这个词?轻声(学生读这个词。
然后老师有带领大家再读这个词。
)师:晃荡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就是------生:摇晃。
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水桶沉甸甸?你来——生:走走停停。
师:对吗?生(齐):对!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水桶沉甸甸的感觉。
等会儿我请同学来读,开始练习吧!生1(端着书):自由读!师:谁来读?小姑娘——生:读——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这桶水有十斤那么重了。
还有谁来?比她读得还要重?就请你读!生2: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重呀!有十五斤啦!谁再来读?你来!生3: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重啊!我们一起读——一桶水可重啦!生(齐):——四、回归课文,整体感知师:是呀,孩子们,三个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她们看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出示课件:课文插图)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各自干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谁能用这个句子来说一说三个儿子的表现?(出示课件:一个…一个…另一个…)来,这个小姑娘!生1:一个儿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师:你读的是课文上的,谁能看着图来说一说!生2:一个孩子唱着歌;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另一个孩子提着妈妈的水桶,走了!师:对了,其实图上的内容就藏在课文的9、10、11自然段,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