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社会主义
论费边社会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
彝 教 授 指 出 :“ 我们很 难 说谁 的思 想是 民主 社会 主义
的 主 要 来 源 。 例 如 ,伯 恩 施 坦 主 义 对 于 民 主 社 会 主
坦 所 建 议 的道 路是 不 能 想象 的 。如果 伯 恩 施 坦是 在 我 们 中 间 ,他 会 是 第 一 个 谴 责 这 一 道 路 的 人 ,这 是 我 的 确 定 不 移 的信 念 。 ”Ⅲ 3 因 此 ,在 英 国 期 间 ,伯
施 加 压 力 ,迫 使 伯 恩 施 坦 离 开 瑞 士 前 往 伦 敦 。 他 在 英 国一 直 待 到 1 9 01年 , 直 到 德 国 政 府 表 示 不 再 对
他 提 起 控 诉 后 才 返 回德 国 。 在 英 国 居 住 期 间 ,伯 恩
爱德 华 ・ 伯 恩 施 坦 是 德 国社 会 民 主 党 修 正 主 义 的 鼻 祖 ,他 第 一 次 公 开 全 面 地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提 出 “ 修
还 曾受 邀 在 费 边 社 发 表 演 讲 。 据 他 本 人 所 述 ,正 是
社 会 民主 主 义是 当代发 达 资 本 主 义 国家 的社 会 民 主 党 、 社 会 党 和 工 党 思 想 体 系 的 总 称 。 它 最 早 出
有 化 等 观 点 ,也 都 体 现 在 许 多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社 会 党 的 纲 领 和 政 策 中 。 因 此 ,伯 恩 施 坦 的 思 想 对 当 代 社 会 民 主 主 义 有 着 很 大 的 影 响 。 由 于 从 事 社 会 主 义 的
的影 响 也绝 不 能 忽视 。 ”[ 在 社会 民主 主 义 的诸 多 来 源 当 中 ,本 文 用 史 论 结 合 的 方 法 来 论 证 费 边 社 会 主义对 社会 民主主义 的重要影 响。
20世纪30年代王造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述论
20世纪30年代王造时费边社会主义思想述论作者:刘是今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06期摘要:在20世纪30年代初活跃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费边社会主义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派。
王造时是当时费边社会主义的积极主张者和宣传者。
在他的思想中,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改良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方式,统制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
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统治,决定了王造时的设想缺乏实现的空间和机会。
关键词:王造时;20世纪30年代;费边社会主义;述论作者简介:刘是今,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南长沙 410004)王造时,江西安福人,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王造时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他曾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但是在1930年代,王造时堪称是当时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政治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其极富特色的社会主义主张,为当时的知识界所瞩目。
对这一时期王造时的思想进行勾勒和梳理,可以丰富我们对费边社会主义的认识,同时也能为研究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新的内容。
一、从《新月》到《主张与批评》费边社会主义,又称费边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的一个社会主义派别。
作为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思想意识,费边社会主义反对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主张运用和平的手段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良,最终实现社会的自由和平等。
其温和渐进的特点,赢得了中国“稳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欢迎和追捧。
正如后来胡适所谈到的那样:“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中,很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今日世界大势所趋;其中许多人受了费边社会主义的影响。
” [1 ] (2374)。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前往费边社会主义的大本营——英国,学习、研究费边社会主义。
王造时正是这些人中间的一个典型代表。
1929年,王造时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
同年8月前往英国,进入了伦敦经济学院,作为研究员师从当时费边社最有名望的理论家——拉斯基。
_蒂特马斯典范_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
“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综介刘继同内容提要 蒂特马斯是英国社会政策的鼻祖,其福利理论为福利国家奠定理论基础,已成为世界闻名的“蒂特马斯典范”。
蒂特马斯信奉费边社会主义理想,将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与政策实践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本文采取文献回顾方式,从代表人物和机构、理论渊源、核心价值、国家角色、市场作用、社会的观念、对福利与福利国家态度和影响福利发展因素等层面,开创性地在中国全面详细介绍了蒂特马斯典范与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理论,以期为市场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政策发展和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 蒂特马斯典范 费边社会主义 福利理论〔中图分类号〕C9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4)01-0052-08蒂特马斯生平及其与费边社会主义的关系理查德・M・蒂特马斯(1907-1973)既是英国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与福利理论奠基人,又是经验性社会福利政策研究开山鼻祖,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达到了福利哲学的层次。
对中国学术界来说,蒂特马斯或许比较陌生。
但是在欧美学术界,蒂特马斯已成为社会政策与国家福利的代名词,成为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理论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理论典范”。
纵观英国社会福利发展史和欧美国家社会政策文献,蒂特马斯可能是迄今为止地位最高、影响最大、思想最深邃和理论体系最综合的一代宗师。
1979年英国社会政策大师唐尼森(D onnis on,D)首次将蒂特马斯思想与理论体系称之为“蒂特马斯典范”(D onnis on,1979)。
1987年为纪念伦敦经济学院(LSE)社会科学系(社会行政学系前身)创建75周年,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三位世界闻名的大师一致认为,蒂特马斯不仅是1950-1970年代英国与欧美国家社会政策学科的领袖人物,而且他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无与伦比的影响堪与经济学界的凯恩斯和社会哲学界的波普相媲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Bulmer,Lewis&Piachaud,1989,p.xiv)。
《费边论丛》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
纪的成长的、政治上的中古精神。”[1]94政治方面的 肖伯纳看来,随着民主主义压力的不断扩大,执行实
发展使得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工业的进步却 际工作的国家机器已经瓦解了。因为工作主要是地
使他们无家可归。民主主义的必然结果,不但是人民 方性的,而机器却主要是中央性的。当这种地方自治
控制着自己的政治组织,而且通过政治组织的控制, 制度得到实现的时候,民主国家就具有实现社会主
企图将所有的人民包括在政府内,对于这样的政府 任费边社书记的爱德华·皮斯的评价来看待《费边论
是可以把国家的地租交予它的,甚至可以将所有的 丛》的意义,“《费边论文集》①以人人都懂的通俗语言
生产资料都交给它。这样的国家就是黑格尔所说的 为社会主义作了说明。它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并不以
“完善的国家”(PerfectState),或者至少是一个值得 德国哲学家的玄想为依据,而是以我们日常在周围
信赖的国家。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费边主义者来 可见的社会进化为依据。它接受有声望的英国教授
说,国家管理只是例外的情况,他们认为多数的工业 所讲授的经济学;它在我们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以及土地应由市政当局、郡议会或地方、地区性的公 的地基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大厦;它证明社会主义不
共机构来管理,仅有少数的工业或者公共事业如铁 过是社会发展的下一阶段,由于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份额”。民主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理想,实际上也就是 如马克斯·比尔说,他们研究马克思、拉萨尔、蒲鲁
社会主义的本体。[1]87对费边主义者来说,社会主义 东、欧文以及英国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穆勒、克利
就是把日趋集中的经济权力交由在民主议会监督下 夫·莱斯利和凯恩斯的学说,并逐渐摆脱了旧日社会
的责任制政府进行集体管理和集体规划。
费边主义和萧伯纳的思想
主要观点
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提倡阶级合作、 社会和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通过民 主选举建立地方自治市政机关,逐步掌握煤气、电 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所有权,运用温和渐进的方 法和一点一滴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的传播给欧洲的工人 运动造成很大打击。
萧伯纳与费边主义
萧伯纳于1884年参加 了费边社,主张用渐进、 点滴的改良来改变资本主 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他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主义 活动家和政论家、费边社 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萧伯 纳在费边社当了27年的执 行委员,1906年至1907年 期间是该社的社长。
虽然,萧伯纳并未完全排斥暴力革命的可能性, 说过“工人阶级的武装组织和普遍起义仍不失 为一个唯一的、最后可能采取的另一个办法” 这样的话,但他的思想的主流仍与其它费边主 义者一样,主张妥协和改良,反对激烈的暴力 革命。 他认为,1848—1871年的社会主义者暴政孕育 于自由主义,这源于他们突变主义的共同概念, 也正是这种突变主义的信念酿成了巴黎公社的 失败。在他看来,采取暴力革命手段,会促使 反动当局加紧镇压。“暴力同样是混乱的产婆, 而混乱却又是戒严令的产婆。”
基本信念
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 变过程。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 劳工组织的发达,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 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 主张研究社会实况,以民主渐进温和的手段, 透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企图以国家作为 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 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
艺术领域
在艺术上,萧伯纳接受易普 生影响,主张写社会问题,反对 奥斯卡· 王尔德的“为艺术而艺术” 的唯美主义主张。 萧伯纳将自己划归于易卜生 流派。他主张摈弃以罗曼蒂克、 尖锐情景和血淋淋的结局来构筑 情节的旧式悲剧,坚决反对以巧 合、误会和离奇的情节耗尽观众 注意力的所谓“佳构剧”,提倡剧 本的任务是引起观众的思考,情 景必须是生活化的。他曾明确提 出,戏剧是“思想的工厂,良心的 提示者,社会行为的说明人,驱 逐绝望和沉闷的武器,歌颂人类 上进的庙堂”。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
谈一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这一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有欧洲社会民主主义、德国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这些思想流派与以往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开始关注社会福利为题;开始关注国家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开始关注各给阶层中的公平为题。
下面我没就来具体看以下这四种福利思想吧。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道主义,个人机制优先,希望利用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渐进地向社会主义过度;第二、民主主义精神,民主本身是社会主义的构成要素,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把民主扩展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第三、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自由意味着摆脱低人一等的依附地位,也意味着个人权利不受他人的侵犯。
自由意味着人人平等的拥有权力。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第四、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修订”。
提出了给各个企业的经理人员更大的自主权。
提出了不必对所有的企业都实行国有化的想法;第五、实现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相,推动了对民主的追求,通过工人阶级的有组织的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其次,推广了全名福利的思想,社会民主党逐渐班自己的阶级基础从工人阶级扩大都其他中下阶层的社会成员中,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人民党”。
第三,强调国家的责任。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弊端,单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过节必须负担起责任,进行干预开缓解解决问题。
综上欧洲民主主义思想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强调国家干涉、强调平等的思想、主张通过改良解决社会问题。
德国历史学派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国家经济学》影响着德国经济思想,只有国家统一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德国认为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而不应采取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政策。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新、旧德国历史学派。
以李斯特、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为代表的旧历史学派。
第三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介绍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产生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思想 三、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德国历史学派及其对德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影响 一、德国历史学派的产生 二、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与立法 第三节 英国的社会改良主义 一、费边社与费边社会主义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福利思想 三、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影响
“我们的社会改革,是在上层阶级道义的反省之下,以
国家权力为主体,让劳动阶级被动地成为国家社会主义
的受益者。”
“政府对于国民经济经济生活的干涉及地方自治团体统
治权的扩大,会渐渐接近社会主义的门口。所谓实行部
分社会主义,就是对所有的分配不均现象加以调整。” 。
——瓦格纳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与立法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浦鲁东无政府主义、 德国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等。另外,传统的资产阶级自 由主义的自由、民主思想对社会民主主义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社会民主主义又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分支。实际上,社会民主主义与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有着 更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曾经广泛
1871 年俾斯麦在给他的阁僚的一封信中就写到:“( 1 ) 生产、交易,及价格等诸关系中,对于具有正当理由的劳 动阶级的要求,只要在能与国家利害相调和的范围内,政 府应通过立法及行政手段予以满足;但( 2 )对于有危害 国家之虞的煽动,在不萎缩健全的公共生活的范围内,应 用禁止或刑罚法规以制止。” 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也说:“社会恶害的矫正,只靠镇压 社会民主党的煽动骚扰是不够的;还要渐次寻求方法,积 极增进劳动者的福祉。┄对于祖国,应谋求国内和平秩序 的永续保证;对于贫者,应谋求他们生活上的更安定与更 丰富。”
费边主义名词解释
费边主义(Fabianism)是指一种社会改良思想,强调通过渐进、缓慢、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费边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得名于意大利哲学家、社会学家吉奥巴蒂斯塔·费边(Giovanni Battista Appiani, Count of Fabeck)的名字。
费边主义者主张通过逐步改革、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反对暴力革命和激进主义。
费边主义的思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当时的社会主义者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
费边主义者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英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强调民主、平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并试图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中。
费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H. G. 韦尔斯(H. G. Wells)、比阿特丽斯·韦斯莱(Beatrice Webster)和厄内斯特·贝约(Ernest Bevin)等。
他们主张通过渐进、分散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通过民主协商和改革来实现社会变革。
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社会主义的理想可以更加容易地被人们接受,并且可以避免暴力革命带来的破坏和流血。
费边主义在20世纪初的英国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然而,费边主义也受到了许多批评,一些人认为它的方式过于渐进和温和,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在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转型和新一代社会主义者的崛起,费边主义逐渐失去了其影响力。
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
三、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
(三)推动英国社会会福利的实施
在20世纪初,费边社会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共同
推进社会变革。1908住宅及城市法规定了扫除
贫民窟,向个人家庭提供廉价住房;一战期间,政府
作出了“要有适合英雄的住房”的许诺;30年代大萧
金”归公。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福利主张
(三)费边社会主义的政策主张
1.在《费边短评》第9号上,提出了明确而详尽的 ”八小时工作法案”。 2.《费边短评》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的文 章,包括教育改革、公共设施问题等。 3.对《济贫法》的批评和建设,撰写了《少数派报 告》。
三、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
一、费边主义的基本福利主张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 1.生产资料共同所有 主张地方公有化,即韦伯提 出的“市政社会主义”。 2.实现国民生活最低标准 3.坚持社会民主 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动因,也 张对地方和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4.主张渐进实现社会主义
5.剩余价值归社会所有 把土地与资本形成的“租
一、费边社的建立与发展
(一)费边社的建立 1.托马斯-戴维斯 一信徒 “新生活联谊会” 2.玛格丽特-柯尔 《费边社史》 介绍了“新生活联 谊会”的诞生的过程 3.弗兰克-波德默 提议重新定名为“费边社” 议定协会的最终目的“是要尽可能根据最高的道 德标准争取重建社会”,这体现了渐进性的目标 实现策略
定期参加费边社的会议,详细讨论准备出版的文章。
爱尔兰戏剧家 他的世界观比较复杂,他 接受过柏格森、叔本华和 尼采的哲学思想,又攻读 过马克思的《资本论》。
1884年参加了“费边社”, 主张用渐进、点滴的改良 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 对暴力革命。
浅析费边社和费边主义
浅析费边社和费边主义作者:刘源来源:《卷宗》2017年第21期摘要:自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出现了许多种社会主义流派,其中最著名也是最贴近实际的就是费边社及费边主义。
不像其他流派的思想那么激进,费边社的成员认为社会主义的建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二十而是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也是必须的,而且终将会达到。
正因为这种观念,所以费边社的成员们反对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和激进革命的观点,他们希望通过吻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最终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国家。
关键词:费边主义;费边社;工党;社会主义在公元前三世纪,古罗马有一个将军叫做费边,他是因为主张等待时机,避免决战而著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英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派,这个学派以费边的名字命名,费边社希望对现有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进行循序渐进的改良。
所以其学说被称为“费边社会主义”,简称“费边主义”。
费边主义主张的“渐进主义”对中国的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1 费边主义和费边社的起源在公元前三世纪古罗马有个大将叫做费边,在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的面前采取避其锋芒的战略,尽可能避免跟他决战,而是耐心等待时机,经过漫长的苦战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名将汉尼拔。
所以在西方国家费边主义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循序渐进的代名词。
在十九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在经历了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实验和“巴黎公社”的失败之后,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演变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在这种背景下,韦伯和萧伯纳等一批知识分子成立了“费边社”。
在费边社建立之后,确实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就,在一些政客的帮助下实行了一系列福利政策。
费边社始终认为资本主义对绝大部分人士不公平的,但是他们又反对激进的暴力革命,所以后来帮助建立了工党,并且跟诸多首相来往甚密,通过参政的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争取得以实施,对英国近代政治影响深远,即使在今天,也能看到“费边主义”的影子。
社会主义的类型
计划者能够收集完全 信息 计划者能够确定供求 关系 计划者能够进行有效 的激励
哪一宗社会主义? 哪一宗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1.采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实 行竞争并定价,从而增 加社会财富的生产,在 此基础上通过国家权力 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同时并不触动特权阶级 的利益。
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
资 共
经济计划
会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万能的计划者
背景知识 20世纪 世纪20—30年代,哈耶克 年代, 世纪 年代 和米塞斯领导了著名的关于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是否可行” “社会主义经济计算是否可行” 的论战。 的论战。哈耶克在和兰格等人 的论战中提出了自己的市场机 制理论,包括信息分散理论、 制理论,包括 竞争理论和消费者主权论 (Consumer Sovereignty)。哈 耶克认为信息分散论是市场机 制理论的重要基础。市场信息 是分散在个人手中的,因此计 划无法获取合理的价格。而合 理的价格需要自由竞争的市场 环境,哈耶克在批判完全竞争 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
社会主义的难题
所有制难题:代理人问 题 人性论难题:自我激励 问题 社会平等难题:另一种 形式的特权? 官职等级名录制度 ,钱 袋,小白桦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是一種主 民主社會主義 張在民主體制裡進行社會主義運動的政治意識形 態。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 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 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 福利 富的再分配。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 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 社会民主主义 左倾。 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 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 北欧 会主义的典范。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社会党国际
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
03
新自由主义强调竞争和创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而费边社会主义则更注重合作和协调,强调企业与政府、劳动者之间的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
新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主张减少政府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而费边社会主义则更注重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新自由主义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尊重家庭自主权和个人选择。而费边社会主义则更加强调社区和集体的重要性,认为社区和集体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济民主
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
04
01
英国新自由主义强调自由市场和私有化,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费边社会主义则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02
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税收和福利支出,以降低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而费边社会主义则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增加税收和社会福利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英国新自由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强调了自由、平等和公正等价值观,但在实现这些价值观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
研究可以关注两者如何应对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和数字化等全球性挑战,以及它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
汇报人:
2024-01-02
引言英国新自由主义概述费边社会主义概述英国新自由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的比较结论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重要思想流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它们的思想遗产仍然对当代英国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费边社会主义名词解释
费边社会主义名词解释
费边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理论,旨在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政府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公有化来实现财富和资源的公平分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支持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市场机制会导致财富和资源的不公平分配,造成社会经济的失衡。
因此,他们主张通过国家的干预来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实施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共享福利。
在费边社会主义的体系中,个人的劳动和贡献被认为是获取财富的主要依据,努力工作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而社会中的困难群体则可以得到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费边社会主义也强调社会服务的公共性,包括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公共福利,政府应当负责提供和保障这些基本服务。
然而,费边社会主义也面临一些批评和挑战。
批评者指出,过度的政府干预和管制可能会削弱经济的效率和创新力,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空间。
此外,费边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监督,以避免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总的来说,费边社会主义是一种试图解决资本主义下不公平和不平等问题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强调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资源的公平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共享福利。
然而,实施费边社会主义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并确保有效的政府管理和监督。
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评析
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评析【摘要】文章介绍了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英国工业化后经济衰退与不稳定步入社会转型期。
论述了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工厂法和国民最低生活标准的保障、关于教育福利的建议和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四个方面。
最后,评价了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它改变了英国社会的社会福利观念,具有空想性、不可忽视性和前瞻性【关键词】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评价英国工业化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于贫穷的责任归属和国家干预的合理性问题产生新的看法。
费边社是1884年由英国伦敦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立的一个以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社会主义团体。
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在1884年萧伯纳撰写的《费边宣言》中反映出来,1889年出版的《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系统地表述了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
他们一方面对英国工人中普遍存在的贫困感到震惊;另一方面,十九世纪80年代的各种罢工运动使他们意识到工人阶级正在崛起。
于是,他们企图寻找新的“理想社会”来代替“自由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费边社研究宣传社会平等和福利思想,呼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解决社会问题。
他们认为应自上而下实现“和平长入”宪政道路。
在费边社会主义等的影响下,英国逐渐走上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福利国家”道路一、费边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首先,19世纪的英国处于工业化后社会转型期,经济进入了衰退与不稳定期。
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开始了波动与衰退,经济危机导致大量工人失业,“每种产业皆有成群的失业工人,载于工会薄籍上的失业工人比例有时高达25%,资本家利用此艰难时期,企图收回前几年允许工人的让步。
”[1]面对贫困问题,英国仍采用传统的致力于惩罚的济贫模式。
但随着贫困问题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贫穷是由社会经济和体制不合理所致。
因此建立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新制度来解决社会问题势在必行其次,19世纪以来,英国的民主制度有了较大完善。
费边社会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19世纪后期,流行于英国的一种主张采取渐进措施对资本主义实行点滴改良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它是英国费边社(Fabian Society)的思想体系和机会主义路线。
1884年一部分知识分子创立了费边社,该社成员认为社会改革应循序渐进,故以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一位因主张等待时机、避免决战的战略而著名的将军费边的名字命名社名。
其学说故称为“费边社会主义(Fabian Socialism)”简称“费边主义(Fabianism)”。
费边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由来费边社的得名,来自于古罗马大将费边。
公元前217年,费边接替前任败将的职务,迎战迦太基的世纪名将汉尼拔。
费边采取了避其锋芒,改用迅速、小规模进攻的策略,从而达到既避免失败,又打击对方的目的。
经过八年的苦战,费边终于击败了汉尼拔。
从此费边主义成为缓步前进、谋而后动的代名词。
成立费边社创立于1884年1月,最初成立时社员不足12人。
费边社创立不久才华横溢的萧伯纳才加入,第二年悉尼·韦伯由萧伯纳介绍才成为社员。
这两位新社员的到来,很快成了该社的台柱,并使费边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萧伯纳在费边社当了27年的执行委员,1906年至1907年期间是该社的社长。
悉尼·韦伯是英国著名政治活动家,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家。
悉尼·韦伯是英国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中的费边社派代表,他为工党起草了党章,拟定党纲草案,指导各项政策,努力使费边社会主义成为该党的指导思想。
面对19世纪末的英国社会,他们坚信必须通过渐进的--而不是激进的、暴力的--手段达到社会主义。
费边社汲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放弃了前辈社会主义者们的激进姿态。
萧伯纳说:“不是说暴力乃是进步的产婆吗?但暴力同样是混乱的产婆,是戒严令的产婆。
”尽管费边社不认同暴力革命,但费边社的活动始终以支持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为目标。
面对19世纪末的英国社会,费边社认为资本主义在根本上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最终的解决之道在于工人应该拥有生产工具。
论萧伯纳的戏剧与费边社会主义思想.doc
论萧伯纳的戏剧与费边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英国的费边社会主义,恩格斯和列宁都发表过很著名的批判性论断。
恩格斯认为,费边社集合了一群资产阶级骗子,他们把工人们引向道德堕落,使他们走上反革命道路; 费边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资产者皈依社会主义”,“害怕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列宁一度对费边社十分感兴趣,还将费边社创始人西德尼·韦伯和比阿特丽丝·韦伯夫妇合著的《产业民主》一书翻译为俄文。
然而,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 “最完整地体现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工人政策的,毫无疑问就是‘费边社’。
”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论和暴力革命必然性这一观点来看,恩格斯和列宁对费边社会主义的定性是有道理的。
费边社成立于1884 年,作为英国知识分子俱乐部,其主要成员来自中产阶级。
费边社主要创始人西德尼·韦伯的公务员身份,几乎决定了该团体与英国当时现有体制的妥协与合作关系。
此外,虽然费边社成员都阅读过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而且还专门组织了《资本论》系列研讨活动,但是,他们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论表示怀疑。
费边社从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以及另一位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出发,认为劳动并非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己以地租概念为核心的经济理论: 地租不仅指土地的生产力,也包括资本以及特殊生产技能创造的“剩余价值”; 土地、资本、人类技能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应当被看作全社会的共同创造物,因此应当被同等征税,税收归全社会共有。
由此可见,虽然对于资本主义都持批判态度,费边社与马克思主义有一点不同: 它认为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而且是对整个社会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出发点在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受害者; 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在费边社会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有阶级都是受害者,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方法不是单一阶级的暴力革命,而是对包括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在内的全社会的启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边社会主义
Summary:
费变社会主义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旨在英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汲取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多家学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弊端。
基本理念是:提倡阶级合作,社会和平,通过和平自然的社会主义进程(反对发动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斗争),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实现社会主义。
又称费边主义。
近现代社会主义流派之一,英国社会改良主义团体费边社的思想体系。
产生于19世纪末。
19世纪7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过了一段和平发展和繁荣时期,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但到80年代初,资本主义危机来临,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对资本主义社会不满,同情劳动人民,希望推动社会改革,但又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前景感到恐惧的知识分子,于1884年在伦敦创立了“费边社”,其宗旨是在英国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他们借用善于采用回避决战、待机缓进策略的古罗马名将Q.费边的名字,意在效法费边的策略实行社会改革。
费边社提出的社会改革思想被称为费边社会主义。
早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G.J.萧伯纳、S.韦伯,后期有H.J.拉斯基、G.D.H.科尔。
费边社是一个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团体,在宣传费边社会主义的论著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1889年出版的由萧伯纳编辑的《费边论丛》一书。
费边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
它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进化论历史观、社会有机体论和马克思主义等各家学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弊病,论证社会改革的目标和途径。
早期费边主义者主张把生产资料归地方公有,认为只要扩大市政当局对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的所有权,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就是实行社会主义,故费边社会主义又称地方公有社会主义或市政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
们转而提出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国有化的计划,还提出分配社会化的口号,要求公平分配、机会均等。
他们是福利国家论的早期倡导者,把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看作人民的代表和委托人,希望通过政治上实行普选制和议会制,以实现对经济生活管理的民主化。
费边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反对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对资本主义的改造。
费边主义者看到19世纪资产阶级的改良措施所产生的效果,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已孕育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只要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经过自然的进化过程,社会主义就能实现。
因此,他们自称是“自觉的渐进主义者”,要求在多数人同意和理解的前提下,在宪法范围内,和平地、一点一滴地完成对资本主义的改造,实现社会主义。
费边社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英国,它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主义团体之—,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仍有一定影响。
费边社会主义影响了现代许多社会主义流派,是英国工党的理论基础。
主要观点
费边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提倡阶级合作、社会和平,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通过民主选举建立地方自治市政机关,逐步掌握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共事业所有权,运用温和渐进的方法和一点一滴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它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的传播给欧洲的工人运动造成很大打击。
恩格斯指出,费边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资产者皈依社会主义,他反对费边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因,就是“害怕革命,这就是他们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98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提倡社会沙文主义。
基本信念
费边主义者的基本信念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而必然的转变过程。
他们看到英国民主宪政的扩展以及劳工组织的发达,足以促成必要的社会改革,因此排斥马克思阶级斗争及激烈革命的观点,主张研究社会实况,以民主渐进温和的手段,透过选举投票来解决问题。
企图以国家作为推动改革的工具,主张废止土地私有制、工业国有化,以及实现各种社会福利。
费边主义者参与协助英国工党(The Labour Party)的成立,并成为工党中颇具影响力的会员,但其重要的贡献,实在于透过各种活动,包括学术的研究出版、演讲、座谈会以及暑期学校的举办,向社会大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传播,唤起社会良知,鼓吹改革措施,因而对于教师、公务员、工会领袖、国会议员等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
一八八九年起陆续出版的费边社会主义论文集(Fabian Essays in Soci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