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洞路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报告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桥梁勘察报告桥梁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桥梁的勘察情况所编写的综合报告。
该桥梁位于市市区街道,是连接两个重要区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
二、桥梁概况:该桥梁是一座单孔连续梁桥,总长100米,宽14米。
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箱型断面。
桥梁建设年份为20xx年,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三、现场勘察情况:1.外观检查:对桥梁外观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桥梁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和麻面,部分混凝土有腐蚀现象。
同时,桥梁两侧的护栏也出现了生锈、断裂等问题。
2.结构检查:在进行了结构检查后发现,部分桥墩和桥台存在明显的裂缝,墩台之间的承台也出现了下沉现象。
此外,部分预应力钢筋出现了断裂。
3.水文检查:根据水文数据分析,桥梁所处位置是河流的交汇点,水流较为湍急。
此外,该河流在雨季的水位波动较大,并且冬季河冰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压力。
四、结构评估:根据对桥梁的勘察情况,结构评估如下:1.外观问题:桥面的裂缝和麻面属于表面缺陷,对桥梁整体结构不构成严重威胁,可以通过修补和加固措施进行修复。
2.桥梁结构问题:桥梁的墩台裂缝和承台下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问题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可能导致桥梁倒塌的危险。
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
3.预应力钢筋断裂问题:预应力钢筋的断裂会影响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对断裂的钢筋进行更换和加固。
4.水文问题:由于桥梁所处位置的水文条件复杂,需要考虑水流和冰冻对桥梁的影响。
可以采取加固墩台和加高护栏等措施,提高桥梁的抗水流和抗冰冻能力。
五、结论:经过综合勘察和结构评估,发现该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加固。
在维修和加固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巡检和养护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六、建议:1.按照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进行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2.加强桥梁养护工作,定期巡检和检测桥梁结构和水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某人行天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人行天桥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天桥作为一种跨越道路的立交结构,在城市交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和车辆数量的增加,行人与车辆之间的交通冲突也越来越凸显。
为了提高行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修建天桥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旨在对某人行天桥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天桥的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分析通行需求:通过调查了解周边居民和通行者的通行需求和习惯,判断是否需要建造人行天桥;2. 确定建设地点:选定合适的地点进行建设,确保人行天桥的有效利用;3. 进行交通流分析:评估周边道路的交通状况,分析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4.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人行天桥的建设成本、维护费用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1. 调查问卷:通过在周边居民和通行者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人行天桥的需求和看法;2. 实地勘察:对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交通流情况等;3. 交通流模拟:利用交通仿真软件对周边道路的交通流进行模拟分析,评估人行天桥对交通的影响;4.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建设单位和维护单位的沟通,获取人行天桥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通行需求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周边交通状况较为拥挤,建设人行天桥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2. 建设地点:根据实地勘察,确定某路口为建设人行天桥的最佳地点,可以有效解决行人与车辆的交通冲突;3. 交通流分析:交通仿真显示,建设人行天桥可以有效减少行人过马路造成的交通阻塞,提高道路通行效率;4. 成本效益分析:人行天桥的建设成本约为XX万元,每年的维护费用为XX万元,预计五年收益将超过成本。
五、建议与决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某路口建设人行天桥是一项具有可行性的工程。
天桥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周边交通环境,提高行人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促进城市交通的发展。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桥梁勘察报告
不得重复
桥梁勘察报告
报告日期:2023年12月31日
报告单位:XX工程勘察单位
报告编制人:XX技术人员
一、勘察任务
本报告是对XX建设工程中的桥进行勘察的报告,该桥位于XX省XX 市XX路,主要任务是勘察桥梁结构状况,提供相关施工技术指导。
二、勘察内容
1.勘察桥梁结构
对桥梁结构进行勘察,包括基础桩、桥墩、桥身、桥面、桥面材料、桥墩砼等的检查,综合考虑桥梁的型式,材料的数量及质量,检查桥梁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存在损坏、裂缝或其他隐患。
2.勘察桥梁设计
勘察桥梁的设计数据,检查桥梁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实桥梁的荷载、几何尺寸及受力情况,核实设计及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等。
3.桥梁安全性评价
根据桥梁检查情况,进行对桥墩、桥面及结构的安全性评价,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各部位的受力状况,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状况。
4.建议施工技术指导
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建议的施工技术指导,包括桥梁拆除二次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桥梁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可行性最优方案评审,施工要求等。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道路公路(xxxxxx )改建工程⑵《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K1+033.800 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文字说明(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1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拟建K1+033.800小桥位于新建道路老路段,为现状小桥拆除重建,中心桩号K1+033.8,拟采用跨径1 X13m。
1.2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拟建桥梁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的任务如下:(1)查明拟建桥梁场地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2)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土质类型、分布范围、地层结构、密实度和含水状态等;(3)查明基岩的埋深、起伏状态,地层及其岩性组合,岩石的风化程度及节理发育程度;(4)查明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承载力;(5)查明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的类型、分布及性质;(6)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和环境水的腐蚀性;(7)查明拟建桥梁建筑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8)对基础选型提出建议。
评价拟建工程适宜的桩基持力层,选择桩型,提供桩基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地基处理与浅基础方案的建议,并提出相应的岩土设计参数。
1.3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6)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 );(7)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黄海高程系统。
2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量布置情况2.1勘察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以及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勘察手段。
2.2勘察工作量布置根据拟建桥梁桥型、桥跨和基础型式,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个,钻孔深度分别为20和30m。
人行天桥质量检测报告
XX市XXX路XX+XXX人行天桥质量检测报告XXX公路科学研究院二OXX年X月XX市XXX路XX+XXX人行天桥质量检测报告院长:总工程师:专业副总工程师:部门负责人:主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XX公路科学研究院二OXX年X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检测目的 (2)3检测依据 (3)4 检测内容及方法 (4)检测内容 (4)检测方法 (4)5 常规质量检测结果 (7)结构历史与现状调查 (7)几何尺寸复核 (7)构件破损状况检查 (8)被撞桥跨开裂状况的详细调查 (9)结构异常变形 (11)6 特殊质量检测结果 (13)被撞空心板简支梁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13)被撞空心板简支梁混凝土强度检测 (13)被撞空心板简支梁钢筋分布情况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15)被撞空心板简支梁自振特性测试 (17)7 基于检测结果的承载力评价 (21)原结构复算 (21)基于检测结果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评定 (26)8 结论及建议 (28)结论 (28)建议 (29)9 附表、附图 (29)附表一:回弹法测强记录表 (29)附图一:普通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图 (29)附图二:模态分析测点振动频谱图 (30)XX市XXX路XX+XXX人行天桥质量检测报告1 工程概况XX市XXX路XX+XXX人行天桥是一座位于XX市XXX路惠新东桥东侧的人行天桥,该桥中心桩号XX+XXX,跨径组合为(由南向北)15++21+16m。
主桥上部结构为四跨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梁,梯梁为钢筋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连续桥面。
主桥下部结构边墩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中墩及梯墩为带盖梁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一根主桥中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墩柱)。
主桥及梯墩基础除6号桩因管线位置影响改为板凳桩外,其余均为桩基,桩径1.2m,主桥桩长22m,梯墩桩长16.5m,桥台基础为扩大基础。
设计荷载等级为人群m2。
该桥的建设单位是XX市VV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是XX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是XX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桥梁通道工程管理所,监理单位是XX市高速公路监理公司。
路口人行天桥工程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
路口人行天桥工程道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本项目位于海尔路与鲁源路平交口,现状为灯控平交口,人行过街方式主要为斑马线过街。
由于道路纵坡较大,为保障交叉口四个象限的人行过街安全,路口设置人行天桥满足安全过街的需求。
12主要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主要内容为人行天桥,道路部分的设计主要内容为新建临时开口、新建临时便道以及新建渠化岛。
13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本次设计仅包含一个新增开口内容及新建的临时便道,设计道路道路等级为特殊道路,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2009年版本)并参考结合地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O64-2023)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依据◊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3、道路部分设计3.1临时开口(蓝色金典小区)因天桥施工需占用现状小区的车行出入口,设计新开设出入口,满足小区出行的需求,出入口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新增出入口宽度为5.8米,与现状道路平交。
路面具体结构层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厚4c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0.6kg∕m2)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cm改性乳化沥青透层(0.7~1.51∕m2)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6mm基层: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0Cm底基层: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0Cm总厚度:50.6cm3.2临时便道(银座小区)因人行天桥梯道占用现状小区的出入通道,设计还建一条临时出入便道,满足小区出入的需求。
便道的标准宽度为4m,前后顺接现状的便道。
便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3.2.1平面设计道路起终点衔接现状道路,全长24・97米,设置一道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为实度,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挖方路基”一栏的要求。
纵断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二30mm平整度:≤15nυn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383.1(O,O1mm)4.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掺量4%)4.2.1质量标准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97%平整度:<15mm中线高程:+5mm,-20mm横坡:±0.5%且不反坡厚度:÷20mm,-15%层厚13,满足单车道通行的需求。
人行天桥施工单位竣工验收自评报告范本
人行天桥施工单位竣工验收自评报告范本一、工程概况介绍本工程为人行天桥项目,主要结构形式为钢架结构,设计承载能力为1000人同时通行。
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是本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二、施工过程概述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设计图纸和相关施工规范,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我们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质量评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
所有施工材料均符合要求,各道工序均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未发现任何重大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质量稳定可靠。
四、施工安全评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了完善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未发生任何重大安全事故。
五、工程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同时,我们加强了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和废弃物管理,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六、竣工资料审核竣工资料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我们对竣工资料进行了全面审核。
所有资料均符合要求,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工程施工过程和结果。
七、工程质量自评根据我们的自评,本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施工质量稳定可靠,符合验收条件。
我们相信本工程能够为本市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通行条件。
桥梁损坏勘察报告
桥梁损坏勘察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XX地区某桥梁损坏情况进行的勘察和评估,旨在全面了解桥梁的损坏程度、原因以及修复措施,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报告将从桥梁的背景介绍、勘察方法、损坏情况、分析评估以及修复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 桥梁背景介绍该桥梁位于XX地区,是连接两个重要行政区域的交通要道,总长度为XX米,宽度为XX米,建于XX年,设计使用年限为XX年。
该桥梁为XX结构类型,采用XX材料进行建造。
由于年限的增长以及频繁的使用,桥梁出现了一定的损坏情况,需要进行勘察和评估,以保证行车安全。
3. 勘察方法在本次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摄像监测、声波探测和结构振动测试等方法。
对桥梁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获取了准确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4. 损坏情况根据勘察的数据和观察情况,我们对桥梁的损坏情况进行了分类和描述:4.1 桥面损坏桥面损坏主要包括裂缝、剥落和变形等现象。
在桥梁经常使用的车辆通道处,我们观察到多处桥面出现裂缝,部分裂缝已经扩大到超过安全范围。
此外,桥面还有局部的剥落现象,降低了桥面的承载能力。
另外,部分桥面出现了变形,导致桥面不平整,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4.2 支座损坏支座是支撑整个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桥梁的荷载。
经过勘察,我们发现了部分支座的损坏情况。
损坏主要表现为支座松动、腐蚀或磨损。
这些损坏可能会导致桥梁不稳定,进而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
4.3 桥墩损坏桥墩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支撑着整个桥梁的自重以及车辆荷载。
我们发现了部分桥墩存在严重的破损、裂缝和变形等问题。
这些损坏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将对桥梁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4.4 桥梁接缝损坏桥梁接缝的损坏情况较为明显,多处接缝出现破损、松动和脱落等问题。
这些损坏不仅会给行车带来颠簸和噪音,还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损坏。
5. 分析评估在对桥梁的损坏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人行天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行天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行天桥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设施,具有分流交通流量、提高人行通行效率、加强行人安全等优势。
本报告旨在对人行天桥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1.分析人行天桥建设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2.研究人行天桥建设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3.探讨人行天桥对交通流量和行人安全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调查人行天桥在其他城市的实践经验。
2.进行交通流量统计和数据分析。
3.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行人对人行天桥的需求和意见。
四、研究内容1.人行天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行天桥能够有效分流交通流量,减少人行交通拥堵。
(2)人行天桥能提高行人通行效率,缩短行人过街时间。
(3)人行天桥能够增加人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2.人行天桥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1)人行天桥建设的初期投资和运营维护的长期成本。
(2)人行天桥的使用效益,如减少人行交通拥堵和提高行人安全性。
(3)人行天桥对城市形象和环境的影响,如提升城市景观和改善空气质量。
3.人行天桥对交通流量和行人安全的影响通过交通流量统计和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行天桥能够有效分流交通流量,减少人行交通拥堵。
(2)人行天桥能提高行人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综合上述分析,人行天桥建设具有以下可行性:(1)人行天桥能够有效分流交通流量,提高行人通行效率。
(2)人行天桥能够增加人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3)人行天桥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良好。
(4)人行天桥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需求。
六、建议和措施(1)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人行天桥建设的需求和布局。
(2)进行详细的交通流量统计和行人需求调查,确定人行天桥的建设位置和规模。
(3)注重人行天桥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其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人行天桥检算报告
人行天桥检算报告本桥只考虑恒载和人群荷载,其中恒载分项系数γG取为1.2,人群荷载分项系数γQ1取为1.4。
根据本桥的现状检查结果,钢箱梁表面完好,无明显损伤,且焊缝完好,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表7.7.2,本桥承载能力检算系数Z1取1.0。
(1)设计内力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计算,考虑自重、二期恒载及人群荷载作用。
结构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及组合结果列于表3.2中。
表3.2 结构控制截面内力类别弯矩(kN.m) 剪力(kN)支点L/4 L/2 支点L/4 L/2自重+二期恒载0 585.8 785.8 164.1 82.1 0 人群荷载0 641.4 855.4 174.3 97.6 43.1 组合结果0 1600.9 2140.5 440.9 235.2 60.3 (2)强度检算对于钢结构,主要进行应力检算。
本桥主要对跨中截面上下缘正应力和支点截面腹板最大剪应力进行检算。
已知,钢箱梁截面抗弯惯性矩I=0.010848m4,截面形心至截面上缘距离y u为0.256814m,形心至下缘距离y d为0.443186m,截面中和轴出面积矩S=0.0178247m2,截面腹板厚度t w为2×14=28mm,则跨中截面上缘压应力:σu=My uI=2140.5×0.2568140.010848×1000=50.7MPa<Z1[σ]=1.0×310 =310MPa跨中截面下缘拉应力:σd=My dI=2140.5×0.4431860.010848×1000=87.4MPa<Z1[σ]=1.0×310 =310MPa支点截面腹板最大剪应力:τ=QSIt w=440.9×0.01782470.010848×28=25.9MPa<Z1[σ]=1.0×180=180MPa由以上检算结果可知,钢箱梁控制截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均小于规范容许应力限值,即钢箱梁的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
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本次勘察,我们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状况和地基特征,以便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地质调查1. 区域地质特征通过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概况进行了解,我们发现该地区属于山地地貌,地面为岩石和土壤的复合体。
地区内存在大量的构造断裂和岩层变形,这对桥梁的建设与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岩土属性测试在勘察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项岩土属性测试,包括土壤颗粒分析、压缩性试验、剪切强度试验等。
这些测试结果表明,地区内土壤具有较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适合进行桥梁基础的建设。
三、地基分析1. 地基调查通过进行地基钻探和取样,在勘察区域内选取了多个样点进行地基分析。
我们综合考虑了土壤类型、含水量、厚度等因素,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进行了评估。
2. 地基承载力分析通过分析土壤的物理性质、承载力及稳定性等参数,我们得出了地基的承载力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确定桥梁基础设计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四、风险评估与建议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考虑到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我们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包括地震、滑坡和洪水等灾害对桥梁工程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2. 设计建议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包括在地质勘察阶段加强监测和测试工作、合理设计桩基承载力等。
这些建议旨在确保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桥梁工程的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基性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建议,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六、参考文献- 文献1- 文献2- 文献3(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桥梁工程勘察报告地质勘察与地基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桥梁勘察报告
1、勘察任务来源歇息临港工业区1#桥工程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由小星星临港工业区城市建设局提出,并委托xxx 担。
2、勘察目的对桥梁工程的各墩、台地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提供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的防治等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勘察任务①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
②探明桥梁墩台和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中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
③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提供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桩壁摩阻力、钻孔桩极限摩阻力,作出定量评价。
②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4、具体要求勘察工作按照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C20—2022);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CJJ56—94);3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22);4 、《建造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2);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TTGD63—2022);6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T066—98);7 、《工程地质手册》 (第四版);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DB21/T1214—2005);9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22);10、《房屋建造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 年版) 等执行。
xxx 临港工业区1 桥位于xxx 临港工业区,桥梁中心桩号为K10+575.000m,起点桩号为K10+097. 100m,桥长为955.8m,宽30.0m,属特大桥,桥体拟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现浇箱梁结构,钻(冲) 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1、钻孔布设钻孔由xxxx 布设,共布设67 个钻孔,钻孔间距15.0~80.00m。
均为控制孔,钻探深度均控制到中风化岩面下 5~7 米。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针对桥梁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旨在收集与分析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数据,为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
在勘察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考察、取样分析等,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质背景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整理,本区域地质为xxxx,主要由xxxx组成。
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风险。
然而,本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特征,如xxxx,这些特征对桥梁的建设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勘察过程1. 野外实地考察我们对桥梁所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包括地表地貌、河流水文条件、植被覆盖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质信息。
2. 取样分析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我们对重要地质层进行了钻孔取样,并进行了实验室分析。
这些样本的分析结果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地质参数和工程属性,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质勘察结果1.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取样分析,我们确定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xxxx。
2. 岩土特征我们通过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质。
例如xxxx。
3. 地质灾害评估根据地质构造和岩土特征,我们对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
根据我们的研究,该区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尤其是xxxx。
因此,在设计桥梁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桥梁设计建议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估,我们提出以下桥梁设计建议:1. 针对地质构造特征,建议采用xxxx桥型,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岩土特征,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和加固措施。
3. 针对地质灾害的风险,建议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震设计和抗滑稳定措施。
六、结论综上所述,本报告对桥梁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勘察,并提供了详细的地质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双洞路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报告
1 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我院受内江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对其拟建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设计、施工等所需的岩土资料。
1.2工程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邱家嘴转盘,拟建人行天桥呈“工”字形,由北向南横跨双洞路。
拟建人行天桥主桥跨度43.05米,宽4.50米,主桥、梯道、缓梯道均采用钢箱梁。
1.3 勘察目的与任务1.3.1 目的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拟建物的性质,本次勘察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对场地进行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目的查明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评价,为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岩土技术参数及预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1.3.2 任务本次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场地及临近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层结构,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类型,分布范围及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
3、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
4、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推荐持力层,对基础类型及埋置深度,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建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工程措施意见;对勘察工作进行质量评述。
1.4 勘察依据1.4.1 依据1勘察合同2委托方提供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规划图》(1:500)电子版1.4.2 规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98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9-92)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9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内江市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技术任务书(详勘)》1.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经勘察和资料收集,拟建场地原位于冲沟及其斜坡地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条、3.1.2条和3.1.3条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定为乙级。
人行通道勘察报告
人行通道勘察报告一、引言人行通道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行人提供了安全、便利的交通通道,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人行通道的安全和有效性,在规划和设计之前,进行勘察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对人行通道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以便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察范围本次勘察的人行通道位于某市的市中心区域,总长度为10公里,包括步行街、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等不同类型的通道。
勘察范围涵盖了通道的道路状况、交通流量、设施设备、周边环境等方面。
三、勘察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人行通道沿线进行实地勘察,记录通道的具体情况,包括道路宽度、路面状况、交通标志和标线、照明设施等。
2. 数据收集:收集人行通道的交通流量数据、周边环境数据、历史事故数据等,以便进行综合评估。
3. 调查问卷:针对通行人群,设计调查问卷,收集行人对人行通道使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四、勘察结果1. 道路状况:人行通道的路面较为平整,但存在一些地方的路面损坏和凹陷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整治。
2. 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较为齐全,但有部分标志和标线模糊不清,需要重新绘制和更新。
3. 照明设施:人行通道的照明设施较为完善,但存在一些灯具损坏和照明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维修和升级。
4. 交通流量:人行通道的交通流量较大,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存在行人拥挤和通行不畅的问题,需要增加通道宽度或考虑其他交通疏导措施。
5. 设施设备:人行通道的设施设备齐全,包括座椅、垃圾箱、自动售货机等,但有些设备存在损坏和缺失,需要进行维修和补充。
6. 周边环境:人行通道周边环境整洁、美观,但存在一些商店和餐馆在通道上设置广告牌和露天座位的情况,影响了行人通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需要加强管理和整治。
五、改进建议基于对人行通道的勘察结果,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路面维修工作,修补损坏和凹陷的路面,确保通道的平整和安全。
2. 更新和维护交通标志和标线,确保其清晰可见,提高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道路天桥调研报告
道路天桥调研报告道路天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道路天桥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首先,我们选择了城市中的几个主要交通节点,对周边的道路天桥进行观察和拍照。
同时,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
三、调研结果1. 道路天桥建设情况我们观察到多数城市中的主要道路都配备了天桥或人行天桥,以方便行人和车辆的过街。
大部分天桥设有楼梯和坡道,保证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通行。
2. 道路天桥管理情况天桥的管理主要由市政府或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他们负责天桥的维护、保洁和修缮。
同时,我们观察到有安保人员在天桥上例行巡视,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3. 道路天桥使用情况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偶尔使用道路天桥。
他们认为天桥方便、安全,对交通过街有帮助。
然而,也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很少使用天桥,原因是天桥的设计不够人性化,或者有其他路径更方便。
四、存在问题1. 天桥设计不足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在天桥的设计中,缺乏对行人需求的考虑。
例如,楼梯太陡、容易滑倒,没有安装扶手等。
这导致一些行人更倾向于选择地面过街,忽视了天桥的存在。
2. 天桥维护不及时有些天桥的墙面、楼梯等设施出现破损,但维修和保养并不及时,影响了天桥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天桥覆盖范围不足我们观察到一些重要交通节点的周边并没有天桥,行人只能通过地面过街,这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天桥设计的人性化在天桥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行人的需求和便利性,例如加装扶手、设计合理的楼梯坡度等,确保天桥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2. 提高天桥的维修和保养水平加强对天桥的定期巡检,及时维修和保养天桥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
3. 扩大天桥的覆盖范围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重要交通节点周边的天桥建设,为行人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过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我院受内江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委托,对其拟建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场地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设计、施工等所需的岩土资料。
1.2工程概况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内江市市中区邱家嘴转盘,拟建人行天桥呈“工”字形,由北向南横跨双洞路。
拟建人行天桥主桥跨度43.05米,宽4.50米,主桥、梯道、缓梯道均采用钢箱梁。
1.3 勘察目的与任务1.3.1 目的根据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拟建物的性质,本次勘察工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对场地进行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目的查明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评价,为施工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岩土技术参数及预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
1.3.2 任务本次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查明场地及临近地带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及地层结构,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类型,分布范围及对建(构)筑物的影响。
2、测试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设计提供所需的物理力学参数。
3、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
4、对地基的稳定性及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推荐持力层,对基础类型及埋置深度,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建议;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提出工程措施意见;对勘察工作进行质量评述。
1.4 勘察依据1.4.1 依据1勘察合同2委托方提供的《内江市邱家嘴双洞路人行天桥规划图》(1:500)电子版1.4.2 规程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98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9-92)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9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内江市人行天桥工程勘察技术任务书(详勘)》1.5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经勘察和资料收集,拟建场地原位于冲沟及其斜坡地带,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条、3.1.2条和3.1.3条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的划分标准,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岩土勘察等级定为乙级。
此次勘察为直接详细勘察。
1.6 勘察工作的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1.6.1 勘察工作的布置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赴实地踏勘,根据有关规范和设计桩位,沿拟建人行天桥梯道共布勘探点7个,在钻孔中取样10件进行现场点荷载试验,勘探点的深度以进入中风化基岩5米左右终孔。
1.6.2 完成情况及质量评述1、工程测量钻孔孔位、高程和勘探剖面均由我队技术人员采用广州市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V8卫星定位仪施测。
测量基准点A:X=73695.60,Y=504641.30,H=311.12;测量基准点B:X=73663.42,Y=504704.76,H=311.20。
各孔终孔后采用仪器进行钻孔坐标及高程定测,质量和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坐标为北京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系统。
2、钻探本次勘察共完成钻孔7个,采用SH30-2型钻机进行冲击钻进和XY-1A 型钻机进行回旋钻进。
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岩体不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低于65%。
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本次勘察在2个孔中,对上覆土层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63.5)。
4、取样及岩石点荷载试验本次勘察在3个钻孔中取泥岩10件进行现场点荷载试验。
其试验数据的精度满足岩土测试规范要求,保证了本次勘察成果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综上所述,各项勘察工作满足规范要求,勘察成果满足相关规范及委托要求,经室内资料整理的勘察成果可供设计使用。
1.7实际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2年4月8日至4月10日进行,室内资料图件运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理正工程地质勘察8.13版》软件绘制,图上坐标为北京坐标、黄海高程系统。
勘察成果资料一式六份,于2012年4月中旬提交委托方五份。
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见下表。
勘探工作量汇总表表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位于冲沟及斜坡地带,现场地为人行道、绿化带和道路,场地较为平坦,场地北、南侧均为民宅,场地东侧邻邱家嘴转盘。
2.2 气象、水文内江市属准亚热带湿润气候型, 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1000~1200mm,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5%以上,12~4月雨量很少。
风向以北东方向为主,最大风速15.7m/s,平均风速1.1m/s,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场地及附近不见其它地表水体。
2.3 地质构造场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威远旋扭式辐射状隆起构造的东部边缘地带,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
本区明显特点是第四纪以来区域地壳运动较微弱,因而新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也比较微弱,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2.4 地层岩性据勘察,场地地层可分为两层,即表层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粘土层和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基岩。
现按地层从新到老的顺序分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分布在整个场地上部,杂色,厚度3.10~7.10米,表层为厚30厘米左右混凝土,其下为人行道路基,砂卵石为主,下部夹砂泥岩块及风化碎屑和少量建筑杂物,骨架颗粒2~5厘米,约占30%~60%,呈松散~稍密状。
2.4.2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粘土层(Q4dl+pl):分布在整个场地,棕色、黄棕色,厚度1.20~3.20米,底部含少量岩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软塑~可塑状,无液化,无摇震反应。
2.4.3罗系中统沙溪庙上亚组基岩(J22s):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亚组地层,属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之砂、泥岩,夹与之呈过渡相变关系的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砂岩、泥岩呈互层状产出,并具透镜体、尖灭等构造特征。
本次勘察揭露范围基岩以泥岩为主,局部地带见砂质泥岩或夹薄层砂岩。
基岩表层岩石风化较强烈,风化裂隙发育,质地较软,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1.50米左右,其下为中等风化基岩。
泥岩:呈棕~红棕色,泥质结构。
强风化泥岩,风化裂缝较发育,岩芯呈圆饼~短柱状;中风化泥岩,岩芯呈短~长柱状,可见少量灰绿色团块,局部含砂质,或薄层砂岩,岩质较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
场地下伏基岩剥蚀面与原地形地貌变化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倾伏,倾伏角一般3~5度,局部地段较陡,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2.5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原位于冲沟及斜坡地段,地下水较发育,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2.50~4.00米,水位高程307.15~308.65米。
场地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潜水,受大气降雨和地表人工排水补给,地下水位具随季节呈动态变化特征,变化幅度1米左右,地下水向场地中部地势较低地段排泄。
2.6 不良地质作用经勘察,整个场地不存在危及场地安全的如滑坡、崩塌、采空区、泥石流等危及工程建设的重大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
下伏基岩中不存在岩溶、洞穴、软弱夹层等,场地地基稳定。
3 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试验成果统计以下各表的试验数据统计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4.2.2~14.2.4进行统计。
3.1.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本次勘察对2个钻孔的上覆土层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63.5),其测试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列表于下: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成果表表2说明: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已经过杆长修正,承载力查自《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3.1.2 岩石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在3个控制性钻孔中采取中等风化层泥岩试样10件进行现场点荷载试验,现将测试结果统计列表于下:点荷载试验成果表表3说明:钻探深度范围内主要以泥岩为主,故未取砂岩样进行点荷载试验。
3.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钻探和岩石试验,场地中等风化泥岩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属于软岩,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3.3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本场地层主要为素填土层、泥岩和砂岩,结合勘察及本地工程经验,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如下:岩土地基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表4注:1、C、Ф值根据本地相邻工程经验取值。
2、若采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计算人工挖孔灌注桩或机械成孔钻(冲)孔崁岩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时,可按5.3.9-1式进行计算,可按设计桩径及嵌岩深度的尺寸大小,按表5.3.9据不同的嵌岩深径比(hr/d)选取桩的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ζr 进行计算,其frk值按泥岩的天然抗压强度3.20MPa进行计算。
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本区新构造活动较微弱,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危及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
4.2地震效应评价4.2.1 抗震设防烈度据历史资料记载,本区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波及。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划分,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2.2 建筑场地类别根据钻探,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拟建场地位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杂填土属软弱土~中软土,粉质粘土属中软土,基岩属中硬土~坚硬土,覆盖层厚度4.30~10.20米,拟建场地类别属Ⅱ类。
4.2.3 抗震设防分类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分类标准》(GB 50223-2008)3.0.2条和5.3.7条划分,拟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5 地基评价5.1地基土评价杂填土:厚度变化较大,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及力学性质均差。
粉质粘土:为坡积层,场地内多有分布,呈软塑~可塑状,厚度变化大,力学性质变化较大,均匀性及力学性质较差。
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力学性质较差,厚度较薄,不宜作为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基岩:分布广,岩体连续性、稳定性和力学强度好,岩体较完整,均匀性及力学性质好。
总的看,场地土体及强风化带岩体属不均匀地基岩性,基岩中风化层连续分布、其下无软弱夹层及空洞等,地基稳定。
5.2 水、土腐蚀性评价5.2.1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场地杂填土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和基岩均为弱透水层,场地环境为Ⅱ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