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科用药方式转变分析

合集下载

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和研究方法

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和研究方法

眼科医学的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眼睛是人类最珍贵的感官器官之一,它拥有着非常复杂的生理结构,能够感知我们周围繁多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妙。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面临眼疾困扰,眼科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在其研究和治疗方向上,新的技术和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一、基因治疗:在根源上解决眼病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人体的基因进行改造,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眼科领域,基因治疗可以想象成通过注射这种治疗方式,将修复破坏的基因并替代它们的正常基因转化进体内。

例如,常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症等视网膜疾病就可以通过基因治疗逐渐扭转该病的发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近年来已经核准了一些包括 Luxturna、Zolgensma 等基于基因治疗手段的药物入市,成为治疗眼部疾病的新选择。

虽然目前这种治疗方式在其他领域中还并不常见,但是有理由相信,随着基因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治疗模式将在将来成为治疗眼部疾病的关键进展。

二、人工智能:快速、精准的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眼科医学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正确定位患处和精准分析病因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医生具备极高的诊断经验和技术水准。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视网膜图像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自动化的方法进行初步检测和辅助诊断,快速地找到视网膜损伤等问题。

这不仅在缩短诊断时间上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有效帮助医生方便的确定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减轻工作负担,并通过更快速、更准确的方式对病情进行处理,让医生工作更有效率。

三、3D 打印技术:快速制造视网膜组织随着 3D 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一技术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研究人员通过 3D 打印技术可以有效地重建受损的视网膜组织或复制成许多仿生结构,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进行实验研究、设计医疗器械等等领域。

2024年眼科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眼科药物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眼科药物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眼科药物市场随着人们对眼健康的关注度提高而蓬勃发展。

眼科药物涵盖了治疗各种眼部疾病的药物,是眼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眼科药物市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2. 市场概述眼科药物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这导致了对眼科药物的需求增加。

同时,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标准也加大了对眼健康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眼科药物市场的发展。

3. 市场分析3.1 主要产品类型眼科药物市场主要涵盖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干眼症等眼部疾病的药物。

其中,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眼科药物还包括抗感染药物、消炎药物等。

3.2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眼科药物市场竞争激烈。

众多制药公司纷纷进入该领域,推出各种创新的眼科药物。

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巨头公司及一些小型专业制药公司。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药物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3 市场前景眼科药物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眼科药物的研发速度加快。

创新性的治疗方法将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同时,亚洲市场的迅速崛起也为眼科药物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4. 市场挑战眼科药物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的时间和成本较高,制约了新药物的推出速度。

其次,全球营销授权的难度增加,使得公司在不同市场间的渗透变得更为困难。

此外,亚洲市场对原创药物的保护程度不高,侵权问题比较突出,加大了制药公司的经营风险。

5. 市场发展趋势未来眼科药物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创新眼科药物的研发将加速,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个体化治疗将成为趋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数字化医疗技术将应用于眼科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

•亚洲市场将在全球眼科药物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6. 结论眼科药物市场作为眼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一些挑战。

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该市场进行竞争。

眼科疾病给药方式和途径

眼科疾病给药方式和途径

眼科疾病给药方式和途径眼科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眼局部给药,如将滴眼液(包括溶液、混悬液、乳剂等)、眼用凝胶或眼膏等滴入或涂入结膜囊内。

如果眼部治疗需要较高药物浓度,可以采用眼局部注射方式,如球结膜下注射、眼内注射等。

1、结膜囊内给药滴用滴眼液的方法通常是嘱患者将头部稍后仰或平卧,眼向上注视。

滴药者用手指轻轻向下牵开下睑,然后将药液缓慢地滴入下穹窿部,一般滴用1滴即可。

轻提上睑使药液在结膜囊内充分弥散。

嘱患者轻轻闭合眼睑2~3分钟。

以干棉球拭去流出结膜囊的药液。

眼用凝胶和眼膏的给药方法与滴眼液大致相同,将凝胶或眼膏涂入结膜囊的下穹窿部。

用药后轻轻闭眼和按摩眼球有助于药物的扩散。

当两种不同的滴眼液同时使用时,如果用完一种后马上就用第二种,就会发生药物被稀释或药物溢出结膜囊的情况。

因此当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滴眼液时,应当在用完一种至少5分钟后再用第二种。

滴入结膜囊的药物可以通过结膜血管吸收,或者结膜囊中多余的药物从鼻泪管流入鼻腔,由鼻黏膜吸收而进入全身循环,可以引发全身性效应,其程度与眼部给药的剂型有很大关系。

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药物多与滴眼液有关,而很少与眼用凝胶和眼膏有关。

当应用滴眼液时,用手指轻压内眦部的泪囊区,可以明显减少药物经鼻泪道流入鼻腔的量,从而减少药物引起的全身效应。

2、结膜囊冲洗在清除结膜囊内刺激物、异物或分泌物等急救处置时,可以应用眼用冲洗液冲洗结膜囊。

通常使用的眼部冲洗液为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

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洁净水作为眼部冲洗液。

3、结膜下注射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或者结膜囊内给药后疗效不显著时,抗感染药、散瞳剂或糖皮质激素等可以采用结膜下注射方式来给药。

药物通过角膜和巩膜扩散到前房、后房和玻璃体内而发挥治疗作用。

结膜下注射的单剂量体积是有限的,通常不超过1ml。

4、眼内注射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疗效,必要时可以采用眼内注射的方式,包括前房内注射和玻璃体腔内注射来给药。

由于药物的剂量-容积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单剂量体积不超过0.3ml。

眼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眼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眼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摘要] 目的:对专科医院眼科不合理用药处方及用药遗嘱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2010年6月~2011年4月期间每月门诊处方随机抽取100张的点评分析,共1000张。

每月病房用药遗嘱点评30份,共300份。

对眼科不合理用药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滴眼液配伍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合理等。

结论:眼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药师要学会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综合分析,积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眼科;不合理用药;分析合理用药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危害群众健康,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卫生部2010年28号文件关于《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每月至少对100份处方和30份用药医嘱实施点评。

本院在处方点评及用药遗嘱点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在本院《临床药讯》上分析总结发放临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现将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点评分析过程中眼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如下,为促进眼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滴眼液的不合理配伍一些眼科医生自行配制眼药水,就是在消炎眼药水中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还有在二者基础上再添加利巴韦林注射液。

滴眼剂的ph值、渗透压、含量、无菌检查等有相应的规定。

滴眼剂中可含有调节ph、渗透压、黏度等的附加剂,并可加适量的抑菌剂。

这些附加剂不应降低药效或产生局部刺激性[1]。

如:氯霉素滴眼液8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混合点眼用于结膜炎治疗。

因磷酸盐会催化氯霉素的水解[1],使疗效降低,故二者不宜混合使用。

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会导致药物溶解度下降成结晶析出。

此外,在工作环境下配制复方制剂眼药水增加了污染致病菌的机会。

二、重复用药2.1一种药物不同剂型同时使用对干眼症患者在一张处方上同时开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q2h,点ou;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白生长因子眼用凝胶tid,点ou;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同时使用直接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不符合用药经济学原则。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是制定合理给药方案、优化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眼科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围绕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展开讨论。

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已有研究表明,药物的吸收受到药物性质、给药途径和患者生理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到血流量、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以及药物透过生物膜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则受到肝肾功能以及药物与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目前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药物在眼部的吸收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对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了解不够全面等。

针对文献综述中指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种眼科药物的药动学研究策略:体内外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体内实验可采用动物模型,通过观察药物在眼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体外实验可采用细胞模型,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的作用,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理作用机制。

细胞研究:通过细胞模型,研究药物对眼部细胞的作用机制。

细胞研究可采用人眼细胞系或原代细胞,通过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坏死等过程的影响,了解药物对眼部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作用机制。

基因研究:通过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药物对眼部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基因研究可采用基因芯片、质谱等技术,通过观察药物对眼部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谱,了解药物对眼部的分子作用机制。

实验动物的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动物作为实验对象,如大鼠、小鼠或兔子等。

给药方式:采用眼部滴眼给药,通过观察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了解药物在眼部的药动学特征。

采样方法:通过取血、取眼球等方法,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样品,测定药物在眼部组织中的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

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图表等方式展现数据变化和趋势,解释数据含义。

利用药动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如吸收半衰期、消除半衰期、峰浓度等。

2023年眼科用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眼科用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眼科用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眼科用药是指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药物。

随着近视、老花、弱视、结膜炎等眼部疾病的不断增多,眼科用药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现状、竞争格局、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眼科用药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明显,且越来越成熟。

根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眼科药市场从2013年的约100亿元,到2018年已经发展到20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且2022年时预计将突破300亿元。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眼科用药主要包括人工泪液、抗菌剂、抗过敏剂、降压药、角膜修复药等。

二、市场现状1.市场发展态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眼科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推动了眼科用药市场的快速发展。

同时,我国医改政策的推进,保障了人们的医疗需求,也为眼科用药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2.市场品牌竞争激烈眼科药市场品牌竞争激烈,主要由大型药企占据市场份额。

例如,罗氏、拜耳、制药、施贵宝、默沙东等国际药企都拥有自己的眼科用药产品线。

此外,国内一些知名的制药公司,如同仁堂、巨人网络、爱尔眼科等也在眼科用药领域布局,逐渐形成了市场上的主力军。

3.电商渠道快速崛起在市场消费需求的刺激下,眼科用药的电商销售平台快速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药服务。

除已上市的阿里健康、1药网、好药师等知名电商平台外,近年来国内的普通药店也开始涉足线上市场,开通电商销售渠道,与线下店铺共同构成了眼科用药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

三、竞争格局1. 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虽然国际知名药企在眼科用药市场中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但国内制药企业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内药企技术不断进步,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不断推出新品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等多重因素。

2. 产品不断创新,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眼科用药市场的不断开拓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让行业内的企业不断创新,推出了大量新品种,如眼药水具有产品通透度高、失眠、光敏、角膜内皮、接触镜、感染等多重治疗效果;配合水晶体通过外科手术将原先有度数的晶体移除,再将光学性能良好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达到矫治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的目的;眼科激光治疗技术、眼角膜接种技术、硅胶玻璃矫治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也为眼科用药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提供了途径。

眼科医院用药咨询工作实践与实例分析

眼科医院用药咨询工作实践与实例分析

工作方式,并由资深药师担任咨询T作。避免药师边投递药
品边进行解释从而影响到投药的准确性,也避免造成患者堆 集而影响咨询效果。同时公布咨询电话。并保证24 h有人值 班。 2咨询对象及内容分析 本咨询对象主要为患者及其家属、本院医务人员及工作 人员等。咨询1二作开展多年来,从有记录的药学咨询服务中
3.2儿童用药问题:儿童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群体,对
摘录270余例进行分析.咨询内容主要分类为医嘱交待使用
剂量及频率73次。占27.0%;眼科相关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 意事项53次,占19.6%;dxJL眼科用药相关问题33次,占 12.2%;药物选择、作用机制及替换药物22次,占8.2%;药物 类型、成分及作用18次,占6.7%;药物生产厂商及价格信息 18次,占6.7%;药物相互作用13次,占4.8%;涉及药理及药 剂学相关咨询11次,占4.1%: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咨询 11次,占4.1%;特殊人群用药咨询10次,占3.7%;其他涉及 眼科学相关问题8次,占3.O%。 3实例分析 3.1眼科药品用法及用量问题:眼科用药中眼用制剂(滴眼 剂、眼膏剂等)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其在使用中却不容易量 化。另外,眼局部用药的生物利用度不稳定,药滴的大小、泪 液中总蛋白的含量、联用药物、眼用赋形剂等都对其有较大 的影响。 在咨询过程中,关于眼用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的问题占了
面对数量众多的患者,分配到具体每个患者的时间有限,有 时候会疏漏对药物使用的交待。而药房窗口发药工作繁忙.
(收稿日期:2010-03—22)
万方数据
很大的比例。一部分患者看不懂病历本上的医嘱说明:一部
分患者想证实一下医师的处方量是否正确.这两种问题占绝
作者单位:030002太原,山西省眼科医院院办
3.4咨询药品不良反应问题:随着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

眼用药物(改剂型改途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些考虑

眼用药物(改剂型改途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些考虑

发布日期20040220栏目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眼用药物(改剂型改途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些考虑作者文宇部门正文内容眼用药物(改剂型改途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些考虑审评三部医学组文宇部分国内申请中对改剂型眼用药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对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缺乏较系统的认识,大多仅提供了眼部刺激性试验资料,未能结合所申报品种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国内外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改剂型眼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些考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一般考虑与一般药物的临床前评价安全性评价原则相同,改剂型眼用药物临床前评价的重点也在于安全性。

只是这种安全性的考虑即要体现在系统性上,又要结合眼科用药的特点和化合物本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改剂型的眼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为:(一)全身毒性:眼部用药的给药剂量甚微,据测定人结膜囊内的最大液体容量为20-30ul,除去10ul的正常泪液,最多只能容纳20ul药液。

眼部给药后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非常少,一般不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全身药理作用。

通常下列情况下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全身毒性研究:1.已证明药物眼部吸收缓慢,可明确排除该药物眼部给药的全身作用。

2.药物可被吸收,但以前已进行了充分的全身毒性研究(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突变、致癌试验等)。

(二)眼部耐受性:1.眼部刺激性试验:眼用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首先需评价眼部刺激性,这项试验对于各种类型眼用药物的研发均必不可少。

1.1试验的意义:药物直接接触角膜后会引起刺激作用,表现为炎症反应。

短期内接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产生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以及结膜充血、水肿等体征。

长时间接触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可引起慢性结膜炎或睑缘炎,表现为充血、分泌物增多。

兔眼与人眼结构相似,故可采用兔眼进行眼部刺激性试验以提供初步的眼部用药安全性信息,保证受试药物用于人眼时无明显的刺激性。

我院眼科门诊用药分析

我院眼科门诊用药分析
接 受 。2 0 0 9年 我 院 眼 科 因新 技 术 开 展 新业务的需要 , 增加 _ 种 滴 眼剂 , 新 r几 为
干 眼症 的继 发 症 状 , 用 量 位 居 第 1 其 0 位 。这 两种滴 眼剂 价格 均 较 高 , 其 广 使
泛使用受 限 。 我院滴 眼 剂 的 主要 用 量 足抗 炎 药 , 20 0 8年 消 耗 量 为 13 7 8支 ( 6 3 % ) 销 8 .4 ,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滴眼剂的应用品种
资 料 来 源 于 我 院 眼 科 门 诊 20 ~ 08
20 0 9年滴眼剂 的用药数据 。
方法: 目前 世界 卫 生 组 织 ( O) WH 推 荐 使 用 的是 “ 定 日剂 量 ” D D) 行 分 约 (D 进 析 , 而 滴 眼 剂 等 外 用 药 剂 与 【服 药 品 有 然 ¨ 】 所 区别 , D D D值 很 难 通 过 量 化 来 计 算 , 所 以本 文 根 据 《 物 临 床 信 息 参 考 》 将 药 药 物 进 行 分 类 , 过 对 我 院 眼 科 门 诊 2 0 通 08
药以绝 对大 的 比例 高肼 榜 首。润 舒 、 科 恒、 四环 素 可 的 松 眼 膏 、 霉 素 眼 膏 这 四 红
院眼科 门诊 2 0 0 9年 为 了配 合 几项 新 技 术新 业务 的开 展 , 增加几 种滴 眼剂 , 新 新 品种 中典 必 殊 消 耗量 占第 6 销 售 金 额 , 达 到第 2位 , 主要 是 因 为其 为 进 口品种 疗效 好 ,舒 以其 安 全 性 更
我 院 眼科 门诊 用 药分 析
讨 论
售 金 额 为 1 8 . 7 ( 82 % ) 20 36 34 8 .5 ;09

眼科疾病的诊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眼科疾病的诊治现状及发展趋势

眼科疾病的诊治现状及发展趋势眼科疾病指的是发生在眼部的各种疾病,包括视觉障碍、眼表疾病、眼底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眼肌病等。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眼科疾病的诊治也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提高。

本文将对眼科疾病的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诊治现状1.测试技术的提高任何一种疾病在诊治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检验,发现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器材的更新换代,各种眼科诊治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

比如像眼底像、视野检测、眼内压测量等诊治技术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药物治疗的改进眼科疾病的治疗除手术外,也有许多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随着药学的不断发展和研究,许多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也在不断改进和升级。

针对一些眼部疾病,如干眼症、眼科炎症、视网膜病变等,医生可以用外用药物或内部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缓解病情和消除疾病的效果。

3.手术技术的发展眼科疾病的治疗不仅限于药物治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治疗疾病的手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非常成熟。

比如像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眼表手术、及晶体植入手术等手术技术均已经成熟,而且随着医生对于手术技巧的进一步掌握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发展趋势1.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并加强临床实践发展眼科疾病的诊治和治疗,重中之重当然是医疗技术。

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以进一步完善眼科医疗技术治疗能力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在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医生们应该更加重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不同类型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开拓视野,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眼科疾病的治疗不应该局限于国内的技术水平,也要向外拓展,参考国外先进技术,不断学习了解外国技术进步,并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这种交流,在国内迅速推广世界先进的眼科诊治技术,不断提升医生的科研能力,对于改善国内的眼科医疗科技水平大有裨益。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优化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优化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优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眼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和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眼科药物的研究和优化旨在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提供更加方便、舒适的治疗方式。

一、眼科药物的制剂类型眼科药物制剂主要包括液体制剂、固体制剂和眼药膏。

液体制剂常见的有滴眼液、洗眼液和眼液等,固体制剂包括眼药片和眼药水剂等,而眼药膏则是一种半固体制剂。

二、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内容1. 药物溶解度的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药物的晶型、添加辅助溶剂和增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增强其疗效。

2. 防止眼药物的流失眼睛是一个易受外界刺激的器官,治疗药物容易被泪液冲走,从而减少疗效。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调整药物的物理性质和添加黏性剂等手段,降低药物的流失速度,提高疗效。

3. 眼药物的持续性释放眼药物的持续性释放可以减少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依从性。

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控释技术,如微球体、凝胶和纳米载体等,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

4. 眼药物的渗透性改善眼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组织,具有较高的屏障功能,限制药物的渗透。

为了提高药物渗透性,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化学结构、调整pH值和加入促渗剂等方法,改善药物的渗透性。

5. 眼药物的稳定性提高眼药物常常受到温度、光线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失去活性。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添加抗氧化剂、调整pH值和改变包装材料等方式,提高眼药物的稳定性。

三、眼科药物制剂的优势与展望1. 方便易用眼科药物制剂通常是液体或半固体,易于患者使用和携带。

无需手术或注射,患者可以自行滴眼或涂抹眼药膏,方便快捷。

2. 疗效高经过研究和优化的眼科药物制剂,具有较高的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能够更好地被眼部组织吸收,提高疗效。

3. 个体化治疗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和优化,使得治疗更加个体化。

不同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制剂,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对眼部健康的重视和对眼疾病治疗需求的增加,开发具有高效、安全性和良好使用体验的眼科药物制剂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以期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和指导。

一、眼科药物制剂的特点眼睛作为人体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性和药物传递难题。

眼科药物制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给药:眼科药物制剂通常是直接应用在眼部,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合理设计滞留时间以提高药效。

2.药物渗透性:眼球各组织层的生物屏障(如角膜、巩膜等)对药物分子的渗透有一定限制,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药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辅助性技术。

3.眼部耐受性:眼部组织对刺激较为敏感,因此药物在制剂中的选择和浓度的确定需兼顾药效和耐受性。

二、眼科药物制剂的研究方法1.药物载体技术药物载体技术是眼科药物研发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材料,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提高药物在眼部组织中的滞留时间。

常用的药物载体有纳米粒子、聚合物、脂质体等,通过载体技术,可以实现药物缓释和靶向给药,提高治疗效果。

2.新型制剂设计针对眼科疾病的特点,研究开发新型的眼科药物制剂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

例如,针对干眼症,可以研究开发含有保湿剂和抗炎成分的眼药水;对于青光眼,可以研究开发长效缓释眼药水或植入型制剂。

新型制剂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药效、生物安全性、患者便携性等因素。

3.药物递送系统药物递送系统是眼科药物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微型泵、纳米技术等手段,将药物精确定位于靶组织,实现药物的高效递送和治疗。

此外,针对临床应用中的特殊需求,如眼科手术前后的药物管理,也可以研究开发相应的递送系统。

三、眼科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1.个体化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眼科药物制剂的发展方向。

河北省眼科医院近5年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及变化趋势

河北省眼科医院近5年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及变化趋势

DOI:10 3969/j.issn 1006 8422 2021 02 010作者单位:054000河北邢台,河北省眼科医院河北省眼科重点实验室(田爱军、陈红、程素棉);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海霞、梁远波)通讯作者:陈红(Email:3783266@qq.com)·临床研究·河北省眼科医院近5年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及变化趋势田爱军 陈红 程素棉 吴海霞 梁远波【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2012至2016年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的青光眼患者(共21969人次)的用药数据,了解其中不同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主要指标:药物种类,药物使用比例。

结果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2012年时的使用量占总抗青光眼药物量为60%,逐年降低,至2016年时降低为53 5%;拟胆碱能药物在2012年时量占总抗青药物的为11 7%,逐年下降,2016年时降低为8 7%;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在2012时使用率为28 6%,逐年下降,2015年时为24 5%,2016年时为26 8%;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在2012年时使用量占总抗青药物的为11 6%,2016年时增加为15 7%;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在2012年时使用率为25 2%,逐年上升,2016年时为43 8%。

单一用药由2012年的66 0%,降为2016年的58 3%,2种药物联合使用由2012年的30 0%,增加为2016年的35 2%,3种药物联合使用由2012年的3 02%增加为2016年的5 89%,2012年至2016年4种药物联合使用率均低于1%,均无5种药物联合使用。

结论 近5年来,邢台地区抗青光眼治疗药物使用出现缓慢变化趋势。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和拟胆碱能药物缓慢下降,而前列腺素类衍生物缓慢上升,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明显上升,其中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仍为常见抗青光眼用药中的最主要用药。

我院2005年-2007年眼科药物应用分析

我院2005年-2007年眼科药物应用分析
关键 词 : 眼科 ; 药分 析 ; 用 合理 用 药
中图分类号 : 81 R9 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63 4 1 (0 8O — 0 5 ( 17 — 6 0 20 )3 0 6 一) 3
An lss o h h l i u e i e pe’ s i l f u i ay i f Op t am c Dr g Us p o l SHo pt n a o Zh Ha
YU io bn L h n—e g( e a me t fpa c . epestoptl f h H iZ u a, a g og 5 90 ) AN Xa— i,IC ag fn D p t n hmay p o l’ si Z u a, h h iGun d n - 10 0 l o t ao
R esul s e s e ile e— e t Th p ca y us d,d gsi u r mpr v d t iulto ft y l o o e he ee a in o hee e b o d,a ntbo iswe et e mosl on ume r g n nd a i itc r h ty c s d d u s i te o ht l l g e rme . h p hamo o y d pa t nt The c ns o umpi n o ntb ois a d i o t d ey r p s ume n i r a i e e y i he pa t to fa iitc n mp re e d o s a s d a nc e sng tnd nc n t s
Ab ta t 0b e tv .)net aet odt n f p tamcdusuaei P ol.h si l f h h iOta dus a s r c : j c ie r ivsgt h cnioso hhl i rg sg epe opt ua S t rg n ( i e i o n S a oZ h c

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

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

对我院眼科滴眼液眼膏应用情况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眼科应用滴眼液眼膏的使用情况,为眼科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方法:对2007~2009年药库消耗的滴眼液和眼膏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眼科用药以抗菌药物的滴眼液或眼膏为主,眼用药消耗数量以国产药居多。

结论:应规范滴眼液眼膏药物的使用,进一步加大国产药的使用率。

关键词滴眼液眼膏数量应用分析我院每年眼科药物的使用量很大,尤其滴眼液眼膏所占比例较高。

为了掌握眼科的用药数量及品种等情况,对我院眼科2007~2009年滴眼液眼膏的用药动态进行统计分析,为眼科临床用药提供药学方面的信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药剂科计算机数据库记录的2007~2009年滴眼液和眼膏出库数量及金额统計情况。

方法:将我院眼科所涉及的眼科外用药品种,按类别进行销售数量和销售金额的排序。

结果3年消耗滴眼液眼膏的数量及金额:2007年消耗滴眼液眼膏10436支,共166603元;2008年消耗7911支,161981元;2009年消耗8953支,178332元。

各类滴眼液眼膏消耗比例:在消耗的各类眼用药中,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干眼症用药,见表1。

消耗数量前10位滴眼液眼膏:2007~2009年滴眼液眼膏消耗数量曾列前10位的共15个品种,属医保目录的有10个品种,国产药有12个,见表2。

销售金额前10位滴眼液眼膏:2007~2009年销售金额曾列前10位的共17个品种,其中国产药5个,进口药10个,见表3。

讨论总体情况分析:在我院基本药物目录中,眼科用药共有11类45个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3年间滴眼液、眼膏数量排序变化不大,说明我院眼科用药在应用结构上趋于稳定。

由表1可见,我院3年来眼科病人以眼部感染居多,抗菌药物的消耗比例均居首位。

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电脑普及应用,用眼过度引起干眼症及视疲劳增多,现有冰珍清目滴眼液常用。

治疗过敏性眼病,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帕坦洛)效果佳。

PDCA循环法改善眼科中心门诊处方质量效果分析

PDCA循环法改善眼科中心门诊处方质量效果分析

ChinaPharmaceuticals2021年5月5日第30卷第9期Vol.30牞No.9牞May5牞2021基金项目:广东省汕头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犤180725174011298犦。

第一作者:谢晓露,女,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电子信箱)xxl@jsiec.org。

△通信作者:朱俊峰,男,大学本科,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电子信箱)jsieczjf@163.com。

doi:10.3969/j.issn.1006-4931.2021.09.004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檨PDCA循环法改善眼科中心门诊处方质量效果分析谢晓露,李锦清,侯璇珠,朱俊峰△(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广东汕头515041)摘要:目的持续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方法抽取眼科中心实施门诊处方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4月至9月,共80088张)和实施后(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78156张)的门诊电子处方,分析不合理处方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实施前,不合理处方1419张牗17.72‰牘,其中不规范处方1073张(13.40‰),不适宜处方332张(4.15‰),超常处方14张(0.17‰);实施后,不合理处方839张牗10.73‰牘,其中不规范处方588张(7.52‰),不适宜处方246张(3.15‰);超常处方5张(0.06‰)。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临床诊断遗漏占比由3.47‰降至2.35‰,药品剂量或用法错误占比由3.80‰降至1.69‰,转抄错误占比由7.33‰降至4.54‰,重复用药占比由0.17‰降至0.06‰,处方后记医师未签名占比由1.10‰降至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不适宜占比由0.79‰升至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眼科用药方式转变分析
本文从眼科合理用药工作模式、咨询对象及内容分析、实例分析几个方面,探讨了眼科用药的新方式与趋势,为眼科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标签:眼科用药;工作模式;咨询对象;实例分析;合理用药
随着眼科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眼科新药品不断涌现,如何保证其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便成了新的药学需求。

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医疗保健意识。

相对于其他学科,患者对眼科及其专科药物的认知度与信息获取量相对贫乏。

我国的医院药学服务正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转变,让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药物治疗,从而使得眼科用药更加个性化转变[1]。

1工作模式
医院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用药咨询窗口”,考虑到门诊人员较多,药师工作比较繁忙,该窗口选择人员时应该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药物担任,避免投递药品时影响到投药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拥堵排队等。

2咨询对象及内容分析
研究中,咨询的对象主要有: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

从我院开设咨询工作以来,共记录300余例进行分析。

其中,80例为医嘱药物使用剂量等,占27.0%;53次为药品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占20%;25次为小儿用药小儿科用药,占12.2%;22次为药物替换等,占8.2%:18次为药物类型、作用等,占6.7%;18次为药物价格等;13次为药物相互作用,占4.8%;11次为药理及药剂学,占4.1%;11次为药品不良反应等咨询,占4.1%;10次为特殊人群用药,占3.7%;8次其他,占3.0%。

3实例分析
3.1眼科药品用法及用量眼科药物和其他科室相比特殊性较强,药物中滴眼剂、眼膏剂等比例较大,患者使用过程中难以量化。

此外,患者眼部局部用药时生物利用度较低也不稳定,药滴的大小、泪液中总蛋白含量、眼用赋形剂等都会对治疗产生影响,而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剂量等关系密切。

部分患者看不懂患者病历本上的医嘱;另一部分患者想证实一下医师的处方量是否正确等,使得患者治疗过程中随意增减药物剂量、疗程等。

对于急性结膜炎患者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增加药物剂量将会不利于渗出物的排出,甚至会为细菌、病毒的入侵提供条件,达不到治疗目的[2]。

另外,其眼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降眼压作用12h达峰值,健康人眼压最高值一般出现在早晨,因此选择夜晚用药可保证最佳降压效果。

3.2儿童用药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正处于生长发育其,患儿用药后药物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等和成年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许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用药安全,对医师咨询问题也比较集中,如:患儿,女性,5岁,患儿由于眼红、流泪等症状就诊。

医生将其诊断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处方开具0.3%氧氟沙星滴眼液。

4次/d。

患儿用药1d后,患儿在看完说明书后发现”本品一般不用于婴幼儿”。

因此,家属询问药物是否安全。

解答: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动物胎儿有毒性,但在人类中缺乏研究资料。

3.4咨询药物相互作用与药品不良反应随着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经解释后治疗效果会相应提高。

例如,患者,65岁,2年前因青光眼就诊,一直以来使用噻吗洛尔滴眼液,后反映:这批次药品控制眼压疗效大不如从前,询问原因。

解答:噻吗洛尔滴眼液存在一种”长期漂移”的药品不良反应。

很多患者长期应用该药后出现作用减弱或消失。

停药一段时间后作用又会恢复。

建议改用其他类降眼压药品。

眼科疾病通常涉及到2种以上的局部用药,其如何联用的问题较多。

当使用2种以上滴眼液时,应间隔5~10min为宜;而同时使用滴眼液和眼膏剂时应先使用滴眼液,后使用眼膏剂。

3.4咨询有关药物作用疗程患儿,12岁,因眼痒就医,诊断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处方开具色苷酸钠滴眼液。

用药1w后无效,家长来咨询。

解答:色苷酸钠为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用于缓解卡他性结膜炎引起的症状,但起效较慢,通常在好发季节提前2~3w使用[3]。

因此推荐继续使用1w以上,药效会得以体现[4]。

3.5咨询药品价格信息关于价格的咨询问题不在少数。

老年人或慢性眼疾、需长期依赖药品的患者对药品价格比较敏感。

尤其对于成分相同、但生产商不同的药品选择起来比较困惑。

因此品牌的效价比、仿制药的评价等问题也随之增多。

4讨论
4.1用药咨询能够使药物更加合理、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当前全球1/3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

我国现行医院中很多药物说明书不够详细,个别说明书存在不足。

虽然法律已明确规定药品的说明书中必须明确标写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禁忌症等,但是部分厂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等影响药品的销售等,他们在药物说明书中很少提及并发症等。

另一方面,患者在对医学知识不了解情况下对于说明书的解读存在偏差,使得患者用药时存在安全隐患。

药师通过专业的讲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患者用药习惯,避免患者随意用药或合并用药,最大限度保证用药安全与疗效.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4.2完善医师处方行为,增强患者依从性从现代药学角度来说,患儿眼科用药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如下:①医师处方;②患者药物依从性;③药物可获得性。

医师在门诊中每天诊治的患者相对较多,平均分配到每1例患者的时间则相对较少,诊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疏漏。

此外,再加上药方窗口人员工作相对较忙,并没有时间对每1例患者的問题一一解答。

由于眼科患者和其他疾
病相比比较特殊,眼科药物的使用剂量、方法等和其他科室间差异比较明显,因此,临床上加强眼科药物知识讲解具有重要意义。

4.3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师专业素质,促进合理用药对于药师而言应该定期参加培训,接受专业技能和判断能力考核、测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加强药物最新动态,树立创新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此外,临床上患者用药时医师和药师之间要加强沟通,善于交流,能够面对众多的药物增强其判断能力。

而对于复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加强医师信息支持。

患者在用药咨询时,医护人员要做好笔录,加强了医药之间的沟通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地为患者合理用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祖基.眼科药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兰莉琳.加强医院用药咨询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2007,4(1):69.
[4]王景田.浅淡药学服务中的纠纷及预防[J].中国药房,2006,17(4):309.
[5]Katelaris CH,Ciprandi G,Missotten L,et a1.A comparison of the e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olopatadine hydrochloride 0.1% ophthalmic solution and cromolyn sodium 2% ophthalmic solution in season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J].Clin Ther,2002,24(10):1561-1575.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