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05421e7e009581b6bd9eb24.png)
科索沃战争:
(1)概况: ①1999年3月24日开始,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 国家南斯拉夫联盟用兵,持续了78天的轰炸,南斯 拉夫联盟不得不全面让步,接受和平协议,彻底丧 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
在科索沃一片农田里发现的一枚北约投下的BL U-97 A/B集束 星期四上午,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最大的军营 炸弹和集束炸弹的外壳。这种炸弹是国际上禁止使用的。
附近 的居民区遭空袭后冒 三 名 驻 南 记 者
邵 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 云 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 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 环 化做废墟的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②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 盟大使馆,侵犯中国主权
南联盟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是北约向东扩张的严重障碍。科索沃是南斯拉夫联 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人口200万,阿尔 巴尼亚族人占90%左右。在东欧剧变和南斯拉夫联邦 逐渐解体的影响下,阿族人自行组织“议会”,成 立“共和国”,选举“总统”,要求脱离南联盟独 立。科索沃危机是南联盟内部民族矛盾和国际影响 造成的。
有人认为北约是为了维护人 权和正义才轰炸南联盟的,你 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这种看法不对。 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 义”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炸,严重违背 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不仅侵犯了南联 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灾难,而 且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因此,美国所谓的“人权”和“正义”,是美国推行 霸权主义的行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664c8849649b6649d74739.png)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课本重点分析1.“一超多强”(1)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底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
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①“一超”: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
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各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
(2)经过:1999年3——6月,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
(3)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二)课本难点分析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为“一超多强”。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692dd67b52acfc789ebc9b8.png)
考点:“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表现)1.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世界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新的稳定政治格局还没有定型。
2.含义:“一超”是指美国为唯一超级大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多强力量。
3.原因(表现):冷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别国内政,大力发展高科技,积极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另一方面,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题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A.欧盟B.日本C.中国D.美国答案:D解析:“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美国,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是留下的一个超级大国,答案D。
例题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局面。
“多强”的存在与发展,对世界格局的最主要的影响是(C)A.彼此防范,展开新的竞争B.无法制约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多极化D.互相竞争,使世界不得安宁答案:C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想建立起单极世界,“多强”的存在,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C。
1. “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
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
”这种世界局面形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D.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2.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日本、西欧、苏联之外,还包括A.英国B.法国C.中国D.印度3.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
专题五---世界格局演变
![专题五---世界格局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5f39c6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1.png)
专题五世界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形成过程:1、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1)时间:年(2)操纵国及首领:、、(3)性质:,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方面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4)内容:战胜国与国签署了《》,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在中国的全部权益由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
(6)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的新秩序。
(7)国际联盟:年成立,被控制。
2、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1)背景: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在地区的矛盾。
操纵国:。
(2)时间:年——年(3)地点:美、英、法、日、中等九国在召开。
(4)内容:签署了《》,规定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原则。
(5)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3、结果:通过和,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
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原因)2、经济大危机①时间:年②导火线: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
③国家:从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④特点:。
3、危机的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
③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加速了的爆发。
4、罗斯福新政①时间: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②直接目的:消除③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制度。
④特点:⑤中心措施:对的调整、颁布了,大力兴建等。
⑥影响:。
三、法西斯集团的建立(一)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⑴建立过程:1933年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⑵恐怖统治措施:①制造,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
②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
③加强控制,焚毁。
④大肆迫害。
2、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①时间:1922年,②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09a7b05ee06eff9aef8078b.png)
2、趋势:世界朝着 多极化趋势 发展。新的世界格局 尚未 形成。
“一战”前:
三国同盟: 德国(核心) 奥匈帝国 两大军事集团
意大利三国协约: 英国(核源自)、法国、俄罗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过程: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与其他战败 国签订的一 系列和约
凡尔赛体系 序战 得后 以国 重际 建 新 秩
两次会议
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 欧洲、西亚、非洲 的国际“新秩序”。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华盛顿 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 华盛顿体系 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东亚 和 太平洋 地区的关系
2、形成:
美国 苏联
北约(资本主义阵营 ) 华约 (社会主义阵营 )
华约的成立( 1955 年), 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结果: 两极格局终结 :
1991 年底,苏联 解体。
冷战后的格局:
多极化趋势
1、格局: “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妄想建立一个以 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 日本 “多强” 中国 俄罗斯 广大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
“二战”后: 两级格局(两大阵营):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过程:
目的: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实质:
1、冷战政策
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政治: 表 现 经济: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d20748bb68a98271fefa74.png)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34e48469eae009581becf9.png)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谈谈你对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的认识
![谈谈你对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5acf7501f69e3143329464.png)
对于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大多数学者同意“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各种力量重新分配,世界已经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
这一表述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单极格局的不稳定性;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强调了目前国际格局的过渡性和变化性,以及当前国际力量调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主观上制约美国单极统治世界战略的思想。
但这种表述仅仅强调了目前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期,而对过渡期的格局状态并未进行更多分析。
这给准确定位当前格局的性质留下了空间。
科索沃战争后,学术界出现一些不同声音,一部分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就是美国单极在统治世界,而多极化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
这些不同认识恰恰是由于对国际格局定性模糊造成的。
事实上,力量对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出现力量对比的真空和国际格局的空白。
不论何时,这个世界总是有一定的力量对比关系结构,不可能没有格局。
尽管国际格局的通常形态主要是单极、两极和多极,但在这三种典型格局之间还有很多过渡形态的格局。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结构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
单极就是惟一的世界性大国,多元则是若干地区性大国。
这种单极多元格局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一方面,在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中美国的确占据着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则是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
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大国之间围绕世界新格局而展开频繁的关系调整,而大国关系的调整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两者互为表现、互相促进。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为了能在未来多极格局中争得“一极”之地,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战略.冷战后初期美国的国际战略是:立足美洲大陆,向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洋扩展,以实现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
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对布什的战略构想进行了调整,强调在建立和调整美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战略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战略目标。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d86652b227916888486d794.png)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战”前:
三国同盟:
、 、
.
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协约: 、 、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过程: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
作用:确立了战胜国在 、 、 的国际两次会议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 和 地区的关系
“二战”后:两级格局:两大阵营:美国(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过程:
目的: 。
实质:
开始的标志: 。
1、 冷战政策 政治: 。
措施 经济: 。
美国 北约 2、 形成: 苏联 华约
3、结果:两极格局终结 : 年底, 解体。
冷战后的格局:多极化趋势
1、 格局:“一超多强”
“一超”——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妄想建立一个以美
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 日本 “多强” 中国 俄罗斯 广大发展中国家
2、趋势:世界朝着 发展。
(新的世界格局 形成)。
与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练习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以及“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2、举出《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
简要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什么是冷战政策?什么是杜鲁门主义?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你认为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多极化——一超多强
![多极化——一超多强](https://img.taocdn.com/s3/m/a6247085d4d8d15abe234e2e.png)
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国军队
二战后的美国一直想称霸世界,处处表现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时期以遏制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冷战后表现出保持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地位,建立美国主导的国 际新秩序。
1965年和1993年美国与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美国35% 其他49% 西欧16% 其他46%
1970年世界博览会在日本大阪举行
日本——不容忽视的一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经济领域 赶上或超过美国,他们不意像过去一样受美国的控制,出现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日本并极力争取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是多极中不容忽视的一极。
美国27% 西欧27%
1965年
1993年
欧盟(欧洲联盟)——强有力的一极
欧盟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区经济集团,具有雄厚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其扩大后 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已成为多极中强有力的一极。欧共体改名为欧盟后也从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综 合一体化,成为世界最富强的组织。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世界五大力量的关系
“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又相 一超多强”之间既相互借重、利用与合作, 互竞争、制约和防范, 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 重要主张和手段。 重要主张和手段。
分裂和对抗
美国苏联“冷战”时期相互关系
竞争与合作
多极化“一超多强”相互关系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1991年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和末代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米 哈 鲍 伊 里 俄 斯 罗 尼 古 联 盖 拉 邦 耶 耶 首 维 维 任 奇 奇 总 · · 统 记 尔 书 总 央 中 共 · 斯 尔 苏 谢 代 · 尔 末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cda1936580216fc700afd6d.png)
4.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 :共产主义者 同盟 5、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 组织
专 题 感 悟
1.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前两 次政治格局的变化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第三次政 治格局的变化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 物。 2.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的前提 下,历来体现了强权政治。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 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一直在延续,面对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的因素在增强,因此内强 实力,外显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利 益是当务之急。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四、近现代国家关系发展过程中重 要的国际组织
1.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先后形成的三组对立的 军事政治集团:一战时期: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二战时期: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冷 战时期:北约和华约。 2.战后维护和平组织:一战后:国际联盟;二 战后:联合国。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不同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后 被英法等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所操纵,成为维护一 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而联合国在二战 后特别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在维护 国际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初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
![初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fe2bf90740be1e640e9aff.png)
初三历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未定型。
2.“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它们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1.时间:1999年3-6月2.概况: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在此期间,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3.影响: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联合国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冷战中的对峙一、冷战政策1.原因:(1)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首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
2.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4.具体表现:(1)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5.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6.1955年,苏联成立华约,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形成。
7.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二、美苏争霸:1.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2.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3.过程:(1)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
事件: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2)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
世界格局之一超多强的态势和趋势
![世界格局之一超多强的态势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1dbe8c028ea81c758f57871.png)
三.单极与多极的斗争
现阶段,世界还处在“一超多强”格局中,作为一超的美国,必然会竭力阻止别的国家或集团动摇其地位。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其它国家或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与美国发生冲突再所难免,维持单极世界与推动多极化世界的斗争将会持续,直到多极化世界的真正来临。
四.中国该如何面对“一超多强”格局和多极化的发展
作为新兴力量代表的中国,应该怎样去面对与单极的美国或是未来的多极斗争呢?
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纵横捭阖的外交就被我们先辈演绎的活灵活现,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如此。由于中国最有可能突破多强,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一极,所以我们被美国打压的程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强些,那么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就是我们对外关系的重点。美国的帮凶几乎包含了整个西方世界,还有日本、印度等国家,既然这样,我们就先从这些盟友那里寻找突破口。对待他们,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与他们经贸关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势,使他们出招时投鼠忌器,我们也可利用他们去制衡美国。
尼克松在70年代初曾提出:“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1/3时间在其他方面的前途。”可见,美国在冷战时期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发展趋势,但是他忽略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同时,这样的划分有意使中国脱离第三世界,不利于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团结。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国开始了对多极化的研究,并在往后的国际交往中不遗余力地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4பைடு நூலகம்日本——正在企盼从经济大国转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东亚一强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692dd67b52acfc789ebc9b8.png)
考点:“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表现)1.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世界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新的稳定政治格局还没有定型。
2.含义:“一超”是指美国为唯一超级大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多强力量。
3.原因(表现):冷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别国内政,大力发展高科技,积极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另一方面,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题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A.欧盟B.日本C.中国D.美国答案:D解析:“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美国,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是留下的一个超级大国,答案D。
例题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局面。
“多强”的存在与发展,对世界格局的最主要的影响是(C)A.彼此防范,展开新的竞争B.无法制约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多极化D.互相竞争,使世界不得安宁答案:C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想建立起单极世界,“多强”的存在,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C。
1. “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
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
”这种世界局面形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D.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2.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日本、西欧、苏联之外,还包括A.英国B.法国C.中国D.印度3.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
第15课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15课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e75f6b131b765ce04081429.png)
一、“冷战”结束与“一超多强” 1.“一超”——美国 (1)背景:冷战结束后, 美国 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 国。 (2)表现:美国政府企图建立由美国独霸世界的 单极 格 局。 2.“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 (1)背景: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成为制约美国建立单极 世界的主要力量。“一超多强”的世界局势初步形成。
“一超多强”的局面:
(2)表现
欧盟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日本 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 1989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俄罗斯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其主要目标是恢复 大国 地
俄罗斯 位,实现民族振兴 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已成为维护 世界和平 、促
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世界
3.对科索沃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它表明多极化已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B.它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格局的表现 C.它是美国发动的以维护人权为目的的正义战争 D.它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C.①③
D.②④
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同二战结束的
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过
的种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指的是(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D
)
B.第三世界兴起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东国家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D.欧盟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
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
浅析当今_一超多强_的国际格局
![浅析当今_一超多强_的国际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42e255de3186bceb19e8bb35.png)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a37b14fbbceb19e8b9f6ba2f.png)
考点:“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含义、原因(表现)1.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苏对立的两极世界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新的稳定政治格局还没有定型。
2.含义:“一超”是指美国为唯一超级大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多强力量。
3.原因(表现):冷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美国利用北约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别国内政,大力发展高科技,积极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另一方面,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题1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A.欧盟B.日本C.中国D.美国答案:D解析:“一超多强”的局面。
其中的“一超”是指美国,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是留下的一个超级大国,答案D。
例题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与“多强”并存的局面。
“多强”的存在与发展,对世界格局的最主要的影响是(C)A.彼此防范,展开新的竞争B.无法制约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C.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多极化D.互相竞争,使世界不得安宁答案:C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推行霸权主义,想建立起单极世界,“多强”的存在,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答案C。
1. “现在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超级大国,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
如果是一个单极世界,那就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大国,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
”这种世界局面形成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C.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D.两极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2.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是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这“五大力量”除了美国、日本、西欧、苏联之外,还包括A.英国B.法国C.中国D.印度3.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
一超多强世界体系的形成
![一超多强世界体系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129bdc6eddccda38376bafc2.png)
题目:《一超多强世界体系的形成》序言:意义及地位对于一超多强我的理解,我们从宏观上理解我们的国际格局。
经过战争的洗礼,我们的国际社会也逐渐的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是一超多强?单极化?多极化?我们暂且不论。
但是各国的崛起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在当今和平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国际关系逐渐进入新的阶段。
一、回顾从一战开始,我们来回顾一下: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形态一战前,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二战后不久,冷战爆发,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逐渐形成。
二、一超多强苏东剧变,结束了美苏两极争霸格局,在国际战略力量相互作用下,国际关系的中心结构发生了变化:两极格局中处于全球权力第一梯队的一极美国仍然存在,与其争霸的另一极苏联的解体,跌落到全球权力的第二梯队中。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处于全球权力的顶端,而原先由欧、日、中组成的第二梯队中增加了俄。
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就成为单极美国与众多强国权力对比关系,即当前“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一超”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一般分为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
绝对实力是自身纵向发展的状况;相对实力是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的状况。
一个国家绝对实力上升,并不一定说明其相对实力也在增强。
如果同一时间其他国家特别是利益相关国家的实力上升速度比它还快,那么其相对实力不升反降。
冷战后美国的绝对实力总体上继续强,与其他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1、政治:2、经济:美国经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经济体。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全球多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国的证券市场和债劵被认为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受此推动,美经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增长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格局是指影响国际关系或者是世界局势的国与 国、国际集团与国际集团等利益体之间的实力对比 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如凡尔赛华盛顿体 系、两极格局等;
国际局势更多的偏重战争与和平的、紧张与缓和这样 的国际关系判断;
练一练
1.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
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
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
带。……50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
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表现:
①加强日美关系;
②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③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方案》,为 其在联合国名义下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
影响:
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练一练
1.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了二战后日 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 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
练一练
1.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 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A 质问题是( )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解析】当今世界,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国家利益之 争更加激烈,故B不正确;谈判协调不可能代替战争对 抗,故C不正确;D与事实相悖。材料反映出全球化时代 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练一练
1.下表为“198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 易额(单位:百万美元)”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C A.中国多边外交政策 B.世界多极化的形成C.两Βιβλιοθήκη 对峙格局瓦解 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时间 日本 美国 苏联
1980年 9 201 4 813 492
1993年 39 066 27 660
(4)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俄罗斯国际地位改善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原因:
①1993年,叶利钦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 地位;
a.加强与欧盟关系; b.协调与独联体各国关系; c.发展与亚太国家关系。
②普京的务实政策;
③自身有利条件。
自然资源丰富;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
表现:仍是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
d.军事: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
③性质:
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④影响:
a.欧盟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影响
b.加速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c.促进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走向联合的欧洲 ①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经济共 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合并,统称为欧洲 共同体; ②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定《欧洲联盟条 约》,简称《马约》; ③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 ④1999年1月,启动欧元; ⑤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5)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高
①第三世界的斗争
a.1992年9月,在雅加达召开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b.中国连续挫败某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c.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形 成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极。
②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a.综合国力增强,已是政治大国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 恶化做出了贡献
——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制“直接国际因素”和关键信息“1993年”, 再结合苏联贸易额到1993年为零,很容易想到苏联的解体,也就是 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C。A、D两项是国内原因;世界多极化处于 形成阶段,不能说形成,排除B。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
1.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新特点:
(1)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表现:
①加强日美关系;
练一练
1.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
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
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利坚合众
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
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口这些
A 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考察对当今世界局势的理解。关键信息是: “阿拉伯之春”“伦敦之夏”即可知当今的局势是缓和 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但同样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2)欧洲联盟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欧盟的前身是什么?成立标志是什么? 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成立有何影响?
①前身:欧洲共同体
②成立:
《马约》
a.政治:1991年欧洲共同体12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
b.政治: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标志欧盟正式成立 c.经济: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
经济上,日本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政治上,美国在处理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等方面,依然需要日本的支持 与帮助。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的轨迹并谈谈你的认识。 轨迹:控制——竞争——伙伴; 认识:双方关系发展中妥协与斗争并存;
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结 束1.标志: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表现: ①东欧剧变:
②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原因:
b.过程:
1991年,八一九事件使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c.影响:
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
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
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
应出现于 ( D )。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罗斯福新政实施中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解析: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主要是在苏联解 体后,题干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带来的变 化,故选D。
③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 ④冷战。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 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适度 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 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 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 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 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2)据材料三、四,概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 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解析】当今世界巨人林立,但从材料中可知,每一个巨 人都还不稳定,说明多极化还没有形成,还在发展中,并 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 —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
A.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世界形势的缓和
解析:“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 交——我要我的滋味”等反映了日本对美国由依赖到自主 的过程,反映了日本争取成为政治大国的心态,反映了世 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A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题干 没有体现C、D两项,可以排除。因此,答案为B。
(5)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提高
(1)美国: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有什么 企图?对外推行什么政策?有何表现?有何影响?
①企图: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 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美国领导世 界的意图,建立单极世界
②政策:霸权主义政策
③表现: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 战争等。 ④影响: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归纳: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直接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具体原因:西欧联合自强、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
运动兴起;美苏实力下降;
影响:标志雅尔塔体制的崩溃和“冷战”局面的结束,推 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探究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 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练一练
1.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
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利。……未经
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任何第三国,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