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一的第二课。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拼音教学,学生已经初步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
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要求表现的愿望较高。
所以本课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猜字谜、画画、儿歌、游戏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从而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感受我国的汉字文化。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2、认识3种笔画“竖、撇、捺”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难点:通过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孩子们,老师知道聪明的你们都已经认识很多生字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大家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的名字吗?(出示卡片:山、水、大、小、上、下、马、人、多、少、)学生认读2、导入新课:同学们个个都是认字高手,现在识字王国里还有几位新朋友等着跟大家见面!瞧,他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了。
(课件出示图片和象形字“口”)【设计意图:联系旧知激趣导入,轻松地把学生引进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成功认字,增强了自信心】二、感悟汉字,提示课题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出了什么?和我们以前认识的老朋友一样吗?(不一样)2、(课件出示“口”字)请小朋友睁开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个字。
小学语文《口耳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 12 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 个字,认识“竖、撇、捺”三种新笔划。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初步学会字理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3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识记12 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教学难点:通过对这12 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初步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识字字卡教学环节教师课堂教学活学生课堂学习活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课前或者课外动设计动设计评测工具活动设计导入:联在识字王国里,我交流在生活中认随机评价学生留心观察生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们认识的朋友很多啦!能叫出这些朋友的名字吗?识的字。
活中往往浮现的字,主动识记。
感悟汉字1、老师出示图学生发挥想象,在学生斗胆想象,积极的形象片,指导学生猜字联想形象中认识发言,在乐趣中轻松性,揭示2、认读生字生字,认读生字,认字,在快乐中掌握学生展开丰富想课题 3 、出示图片、简笔划和汉字,你发现了什么?并初步掌握识记象形字的方法。
方法象。
4、讲解象形字图文结1、出示其余几个1、大部份学生能学生很快掌握了用合,学习字的图片,学生猜很快猜出图片所图文结合,字义联想“日、月、是什么字?指的字的方法识记象形字。
火”等其2、小组交流,指2、通过观察,找余几个字生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猜的?3、出示生字认读,师范读,师领读,生齐读。
4、以“羊”为例,总结记字方法。
5、生自主识记其余的字,交流汇报。
到图画与字的联系,借图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强化生字1、做游戏,指器1、学生在游戏中90%的学生能够积极认读,扩官认字读记生字交流,但也有个别孩展识字方法2、找朋友,生字组词3、说说你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2、交流其他识字方法子不主动交流。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5篇教学目标:1、生疏“口、耳、目、羊、鸟、兔”6个生字,生疏笔画“竖”,会写“十”1个字。
2、借助图画,尝试建立图、古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争论等,学习象形字。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宠爱,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今日有很多教师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由于他们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可棒了!我们今日要把自己的一面呈现出来,有信念吗?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听说啊在汉字王国里,有很多奇异而好玩的象形字,它们既是字又像是一幅画,关于象形字还有一个秀丽的故事呢,你们想看吗?(播放《仓颉造字》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说) 今日田教师就要带着大家进入汉字王国,去生疏一些好玩的象形字。
跟着教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生书空)二、图字比照,领悟识字方法。
1、生疏“口”。
(1)(出示嘴巴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a、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我看到了一张嘴巴”等。
关注嘴巴的样子是“张开的”。
b、图片的右下角还有个符号呢!猜猜它会是什么?(2)嘴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口”。
这个符号就是古时候的“口”字,和图片嘴巴比一比,你觉察了什么?(这个字和图片很像)是啊,这个“口”字就是古人照着嘴巴的样子画出来的。
(3)今日的“口”字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出示“口”字)这中间经过了很多的变化呢!——(呈现“口”字演化过程)讲解:“口”字刚刚造出来时,和嘴巴的样子很像,还有向上翘起的嘴角呢!渐渐地,口的外形变方了,但是嘴角还留着,后来嘴角没有了,字的外形变得更方了,最终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口”字。
(齐读)(4)虽然“口”字的外形转变了不少,但还是跟张开的嘴巴有点像,看到这个“口”字,我们马上就能想到它指的是——嘴巴。
你的嘴巴能干什么呀?你能说说和“口”有关的字或词语吗?(指名说)(对啊,像嘴巴一样翻开的口子,我们也用这个“口”,比方“门口”、“出口”……)(5)中国的古人就是这样,依照事物的外形画图造出了汉字,为了书写便利又不断地变形、改进,才有了我们今日的汉字。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耳目》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耳目》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口耳目》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一篇看图识字的课文,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设想】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字,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在辨别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义及生活实践,创设情境,识记字形。
【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重点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横折1个笔画。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难点:结合生活实践,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课题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请你跟我这样做:张大嘴巴笑一笑请你跟我这样做:竖起耳朵听一听请你跟我这样做:再把眼睛眨一眨请你跟我这样做:拍拍手跺跺脚请你跟我这样做:端端正正把课上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分呢?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
2.引出课题,师板书题目,生读课题。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1.看图识字。
出示课本第9页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预设: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要开放了!”小男孩跑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设计意图】看图说话,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内容,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四、教学流程和步骤五、教学实施和课堂实践六、课后练习和作业布置七、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八、教学评价和学生考核九、拓展延伸与趣味活动十、教学小结与思考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在该部分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效果。
例如,本课的教材分析可以包括:主题分析、篇章结构分析,其中教学目标可以包括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强调和突出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困难和问题的内容,是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问题。
例如,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包括口耳目的定义和区别,教学难点可以包括学生在理解启示信息时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法和教学手段。
例如,本课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了解口耳目的区别;也可以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懂口耳目的区别。
四、教学流程和步骤教学流程和步骤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流程和步骤。
例如,本课的教学流程可以包括导入、呈现教材内容、解释教材内容、举例讲解、巩固练习和作业布置等步骤。
五、教学实施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和课堂实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注意的细节。
例如,教学实施可以包括备好教案和课件、调节好教室环境等;课堂实践可以包括与学生互动、注重语音语调、引导学生思考等。
六、课后练习和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和作业布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巩固和提高。
例如,本课可以让学生完成口耳目的练习和作业,同时鼓励学生补充更多有关口耳目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教学反思与教学改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反思本课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可以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 了解《口耳目》这篇课文的内容; - 掌握《口耳目》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 能够正确朗读《口耳目》这篇课文; - 通过观察、听力练习和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耳目能力。
2. 教学重点•学习《口耳目》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口耳目》这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能够正确朗读《口耳目》这篇课文。
3. 教学准备•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课文《口耳目》的复印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单词卡片。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妈妈爱我》的内容。
步骤二:学习课文《口耳目》•将课文《口耳目》的复印件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浏览一遍。
•展示课文的标题,并让学生猜测课文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等。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文字、图片、声音,并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核对。
步骤三:学习重点词汇•将《口耳目》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列在黑板上,同时向学生解释每个词的意思。
•使用单词卡片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进行词语记忆和巩固练习。
步骤四:朗读课文•教师示范朗读《口耳目》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出声朗读课文。
步骤五:听力练习•设计听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来巩固对《口耳目》中文字、图片、声音的理解。
•分别播放文中涉及文字、图片、声音的部分,并出题目。
•学生听完后,在答题卡上填写答案。
步骤六:读写训练•让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信息,自己动手写一段小短文,描述自己的口耳目感受。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给出的提示内容,如:我喜欢听……,我喜欢看……,我喜欢说……5. 教学拓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里或学校遇到的有趣的语言、视觉或听觉体验。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口头表达和图画来展示自己的感受。
一年级 语文 上册 《口耳目》 教案3篇

2 口耳目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
认识9个字“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以及认识三种新笔画“ㄧノㄟ”,并学会书写。
2、初步感受象形字的特点,感受祖国文字的内在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各种标牌(百花洲小学,多美丽………)师:谁能报出它们的名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吗?2、小结:对呀,只要小朋友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玩、吃、喝、走、看的过程中都可以认识许许多多的字呢。
二、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揭示课题。
过渡:今天这节课,杨老师就要请你们发挥“看”的本领,来认识几个非常有趣的字。
1、师:这是什么?眼睛还可以说是什么?2、师:再来看看,这是古代的字,小朋友们仔细瞧瞧,你看出了什么?3、师:古代的这个“”字,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的“目”字,看看和眼睛像不像?和古代的字像吗?有意思吗?4、师:那我们再来看一次,谁能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是的,像这样模仿一个东西造出来的字,就叫象形字。
跟老师读“象形字”。
(跟读两次)5、师:你们想学这么有趣的字吗?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2课文《口耳目》。
老师来写课文的题目,看哪个小朋友看得最认真!(板书课题:口耳目;齐读课题)三、图文结合,学习“口、耳、目、日、月、火”。
1、(课件出示:口耳目日月火〈带拼音〉)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老师知道有很多小朋友一定都认识了,不着急,先自己在下面认真的大声念一念好吗?⑴自由读⑵开火车读(正音:耳火)——齐读2、游戏“指五官”:师:你们读得那么认真,老师就和你们来玩个游戏吧。
这里三个字(口、耳、目),如果老师点到“耳”字,那你们就大声的读出来,还要马上用手指着耳朵,好吗?6、画:“日、月、火”:师:这三个字,你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
那谁能把他们的画出来呢?(请三位小朋友到黑板上画出三幅图)师:画的又快又好,现在老师随便指一幅,你们就大声读出这个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学设计1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属于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人物让学生形象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中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特点,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现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依据对教材的分析设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和2个重难点: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象形字。
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其中感悟汉字的形象性和会写三种新的笔画是本课的重难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双走遍山野的脚,一对灵敏的耳朵,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对明亮的眼睛。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3课《口耳目》去认识我们身上的这些宝贝器官吧!二、图文结合,检查整体感知通过预习让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三、学习生字,研习构字规律1、同学们的看图说话一个比一个精彩,图上还有几个生字呢,今天我们要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2、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叫——“我做动作你猜字”,啊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口字进化成了这样。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后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
所要学习的12个字按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学会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的重点:识记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难点:通过对这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初步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认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初步学会字理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实物图片、象形字卡片、简化字卡片;写有课后练习和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是典型的构字率非常高的象形字,因此我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字理识字能力,为以后继续进行字理识字、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五、教学过程:(一) 故事导入,激趣激情,图字对照,形成感知。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首先讲述由12个象形字所编成的故事,让学生观察,知道象形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图形非常象。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三篇】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小编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口耳目教案1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植物、天体和物象分成四类。
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难点是通过对这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写“十、木、禾”三个生字。
3、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四、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和多媒体课件, 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引路,游戏巩固1、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
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
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多媒体课件“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爸爸们出去打猎。
这一天,收获可真大。
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多媒体课件“兔”和“羊”图)。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多媒体课件出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
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
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多媒体课件出示“竹子”图)林子里的鸟儿一边喳喳的欢唱,(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图)一边扑楞楞地欢舞。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篇一】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
课文的学习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生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近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
“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指名读——开火车带读)2.复习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

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精品8篇)一年级《口耳目》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学写"口、耳、目、手"4个字。
认识3种笔画"竖、横折、撇"。
2、感悟汉字的形象美,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急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音节卡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导入: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到了,景色多美啊!鲜艳的花朵,引来了漂亮的蝴蝶,也吸引了小朋友们的目光。
大家看图画,想一想,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呢?二、教学"目"过渡句:大家说的非常好!看要用"目"来看,说话要用"口"来说,听要用"耳"朵来听,指要用"手"来指,站要用"足"来站。
(跟老师齐念一遍)你记住了吗?现在,识字王国里几位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要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呢!1、图文对照,认记"目"字。
看图读字:(1)出示生字卡片和实物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指导学生说)(2)借助拼音认读"目",并指导"目"指的是眼睛。
比形认字:比一比,图画右下角的古象形字和图下的现代字"目"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看出"目"的39;字形与实物的形的联系: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识记字形:学生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师生共同小结学习"目"的方法:看图读字—比形认字—识记生字。
三、学习生字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6个生字。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汇报交流。
(1)小组派代表交流。
检查自学情况可不拘于生字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我会学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口耳目》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天体和地上的事物,了解五官的功能,学会描绘事物。
教学内容包括:•天体和地上的事物•五官的功能•描绘事物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天体和地上的事物,了解五官的功能,掌握描绘事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描绘事物。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讲述法•示范法•问答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4. 教学流程时间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8:00-8:05课堂小活动布置诗歌朗诵环节准备好诵读材料8:05-8:15课文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阅读并做好预习笔记8:15-8:30认真观察老师呈现图片及相关用语学生观察图片,培养认真观察能力8:30-8:45细致感受示范使用五官,学生跟读学生跟读,并感受、记忆五官功能8:45-9:00描述事物游戏与问答活动学生用语言表达所感所思9:00-9:10经典诵读环节老师带领经典诵读学生跟读9:10-9:20小组讨论与展示设计小组话题,展示优秀作品学生展示作品,共同讨论改进9:20-9:25课堂小活动活动布置,让学生舒缓心情学生放松身心,准备离开课堂二、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示范法、问答法、游戏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生动性。
在介绍天体和地上的事物时,我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讲解相关用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引导学生认识五官和了解五官的功能时,我结合示范,让学生用自己的五官感受功能,获得实际体验。
在描绘事物时,我通过游戏和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事物。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的时间较短,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交流和提高,需要进一步调整时间分配。
《口耳目》教学设计(详案和反思)

口耳目教学设计(详案和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主题为“口耳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听、说、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全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对象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课程时间为一周,每天一次,每次课程时间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1.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听故事和听音乐,了解不同的感官表达方式;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3.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4.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看图片,描述感受:课程开始时,老师会让学生观看一些不同的图片,如花、树、小鸟等,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2.听故事,进行语言表达:在课程的第二部分,老师会讲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围绕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3.听音乐,进行情感表达:教师会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如快乐、伤心、紧张等。
4.小组合作,进行语言创作:在课程的最后,老师会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创作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并在小组中进行语言表达。
第一天1.老师引导学生观看不同的图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看到图片后的感受。
2.让学生分组,用班级会议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各自对图片的感受。
3.针对性的分组评价小组表现。
第二天1.教师讲述一个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故事,在讲述故事时,特别关注语速、语调、形象描写等方面,以提高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让学生围绕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如描述故事人物、场景等。
3.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第三天1.教师会播放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进行情感表达,如快乐、伤心、紧张等。
2.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写在便签上,然后放在课桌上,老师再分组,放映每个组的情感表达背景音乐,由评委老师做出评价。
3.针对性的分组评价小组表现。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6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一)教案:教材: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学目标:1. 学会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认读生字词造句。
2. 听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4. 通过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插图造句。
教学准备:1.《口耳目》课文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谈论生活中的观察经验,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等。
3.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Step 2:听说读写1.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3. 练习生字词,造句,并与同伴分享。
Step 3:分析课文1. 学生观察插图,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Step 4: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Step 5:拓展延伸1. 学生上台依据已学内容描述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情。
2. 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2. 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师生互动频繁,增强了学生参与和合作意识。
3.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造句和讨论,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口耳目》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二)教案:教学内容:《天地人》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 通过观察插图,初步了解天地人的概念。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3 口耳目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
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课前准备1.多媒体,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
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
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
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
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1.认识象形字。
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
重点注意: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3、《口耳目》教学设计”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
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口耳目》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语文中的12个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图片。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积累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议了解,识记字形。
并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ノ丶”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难点是识字形。
二、说教法、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过程,必须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
因此,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制定以下教学方法:(1)闯关游戏激趣法(2)图字结合识记法(3)合作、互助法三、说教学程序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设计及依据如下:我采用循序浙进的指导方式,使学生由图文结合识字向形义结合识字。
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学生不仅会认,并且学会书写。
具体环节如下:(1)识字游戏。
在上课之初,让学生自己识读教师出示的前6个汉字。
并说说自己是从哪里认识这些汉字的。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识字①将上一环节认得的字,与每个生字所指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这是一个学生理解字,由形到义的过程。
运用图片和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 〔教案+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口耳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能够听、说、读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3.能够理解并朗读字词:耳朵、声音、眼睛、白云、嘴巴、话。
4.能够进行合作活动,培养他人间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
2.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三、教学难点1.口、耳、目的功能和特点的理解。
2.字词的朗读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口耳目器官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口耳目。
2. 新知识的掌握(25分钟)1.学生自由表达对口、耳、目器官的认识。
2.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述,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3.教师呈现课文中的句子“我的耳朵听得见声音,我的眼睛看得见白云,我的嘴巴说得出话”。
帮助学生了解口耳目协调的功能。
4.学生模仿朗读句子,理解其中的字词。
3. 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耳目协调能力。
2.小组内相互合作,以讲故事的方式,利用口耳目器官的特点,表述动物或人物的特征和故事情节。
4. 练习和巩固(10分钟)请学生回到座位,练习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并搜集数据,找出每个小组最有特点的表达和语言。
五、教学反思1.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什么是听力呢”“什么是话术呢”“什么是声音呢”等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2.在掌握新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操纵实物、图片等来展示器官的形态和特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口、耳、目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采用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口耳目》教案三篇

【导语】《⼝⽿⽬》⼀课属于看图识字,课⽂分两部分:第⼀部分是⼀幅含有⽣字的图画,画⾯展⽰了学⽣熟悉的⽣活场景,对应的五个⽣字都是他们熟悉的⾝体部位的名称。
第⼆部分提供了与⾝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字“站”和“坐”,并以两位京剧⼈物形象让学⽣感知“坐”“⽴”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活习惯。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幅是⽣活场景图。
图上画着三个⼩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体部位名称的词“⼝、⽿、⽬、⼿、⾜”;第⼆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
⾏如风,卧如⼸。
”的两句俗语的学习。
学⽣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卧的⽣活习惯。
⼆、学情分析 这⼀课的识字与⼉童的⽇常⽣活联系得⾮常紧密。
课⽂的学习遵循这⼀阶段的⼉童的学习规律,先从学⽣熟悉的⽣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认识⾃⼰⾝上的⾝体部位名称词。
再从⽣活中的俗语学习,引导他们学习规范的⽣活习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形象地感受到各⾝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的意义。
学⽣在⽇常⽣活中说⾝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般都是⽤双⾳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朵”,⽽教材中是⽤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标 1.看图对照,认识“⼝、⽿”等7个⽣字。
2.会写“⼝、⽬”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
联系⽣活了解坐、⽴、⾏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容易与⾳近字“⽊”混淆,教师要重视“⽬”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理解。
“坐”是⼀个动词,在⽣活中学⽣容易与“座”混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口耳目》教案分析
3 口耳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古人以图形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象形字。
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易于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情有独钟。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以图画构建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感知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前准备
1多媒体,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2生字卡片,学习卡片。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言: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
只要坐上时光机,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
今天,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一看。
2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
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
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3互动活动:师生板前活动,拼贴器官。
设计意图: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喜欢动画人物,用动画片中孩子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新,是吸引他们认真学习的“良方”。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说一说自己
的发现。
教师小结:这些很像图画的符号,是古时候的一种文字,叫做象形字。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对照图画和文字,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识字。
重点注意:
目:教师出示“目”的字理演变图,简单介绍后让学生与图片进行比较,找出“目”的字形与实物的联系:外面的“3、《口耳目》教学设计”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足:学生再次观察实物图片“足”和“足”的字理演变图,说一说“足”的字
形与实物的联系。
请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目”和“足”,并扩词。
教师小结: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图画和生字的联系,我们就能了解这个生字的意思,也能猜出它的读音,还能记住这个生字的字形呢!
3小组合作,自主识记“口”“耳”“手”。
出示三个字的字理图。
小组合作,商议识字方法,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汇报交流。
预设:
口:①象形字识记。
“口”字长得就像我们的嘴。
②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
③用一用。
“口”——口水、开口、口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看到红烧肉我就流口水。
耳:①比较识记。
“耳”和“目”长得很像,“耳”的两个长横都出头,右边的长竖下面出头。
②用一用。
“耳”——耳熟、耳聋、耳朵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很喜欢吃木耳。
手:①数笔画识记。
第一笔是撇,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横,第四笔是弯钩。
②用一用。
“手”——左手、右手、双手等,我能用它说一句话——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4游戏巩固。
连一连。
将金文、小篆、楷书分成三组,请学生“连连说说”,看谁说得正确。
先在自己的学习卡上连一连,同桌对照,讲讲自己的理由。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连。
游戏。
学生有的拿图画,有的拿楷书,有的拿小篆,有的拿金文,自己找到对应的朋友。
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语文程标准》强调:语文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环节教学设计,猜字互动点燃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小组合作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字义,了解字形,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出示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
6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出示标准的“站、坐”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中提到,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学习独立识字。
在认读剩下的两个字时,教师设计了动作演示和图画观察环节,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并对汉字的演变产生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汉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横折”“撇”“弯钩”,一边书写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指练习书空。
再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然后在书中描红练写。
4教师点评,重点注意“口”上大下小,不要把“口”写成方块;“目”和“耳”要注意中间两横间要留有距离,“手”注意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是长横,写在横中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