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局部解剖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面部层次结构区实验总结

局部解剖学面部层次结构区实验总结

局部解剖学面部层次结构区实验总结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此线的上方为头部,线以下为颈部。

(二)分区: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上方的颅部前下方的面部。

二、表面解剖:眉弓、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翼点、颧弓、髁突、下颌角、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第二节面部一、面部浅层结构(一)皮肤与浅筋膜1.皮肤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毛囊,为皮脂腺囊肿与疖肿的好发部。

自然皮纹:在面部可以看到一些自然皮纹,这些皮纹是浅筋膜中的弹性纤维及肌纤维与皮肤真皮层相连形成的,面部手术切口应尽可能与这些皮纹相一致。

使愈合后瘢痕形成较小。

皮纹(二)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表情骨、浅血管、神经、腮腺等,其中颊部脂肪聚集成团,称为颊脂体。

头面部浅筋膜1.表情肌:(1)起止:起自面颅诸骨或者筋膜,止于皮肤。

(2)作用: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各种表情,又称表情肌。

围绕面部的自然孔裂配布。

肌纤维呈环状者起关闭孔裂的作用。

呈放射状排列者,起开大孔裂的作用。

(3)临床意义:①表情肌由面神经支配,如果面神经损伤可引起面瘫。

②由于表情肌的纤维方向常与面部的自然皮纹相交错,面部伤口往往由于表情肌的牵位而裂开。

故手术缝合时须按肌纤维方向对位缝合。

2.浅血管与神经(1)血管:血管丰富,故面部伤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强,便创伤时出血较多。

① 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处,舌骨大角稍上方起自颈外动脉,行向前上,经过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的深面,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前缘处绕下颌骨体下缘,斜向前上,经口角与鼻翼外侧上行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脉。

分支:上、下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

②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经口角与鼻翼的外侧向后下方绕下颌骨的下缘至下颌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友汇合,再穿深筋膜于舌骨平肌汇入颈内静脉。

临床意义:内眦静脉与眶内的眼静脉相续,向后注入海绵窦,因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逆流,故面部感染时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和)颅内感染。

头面部局部解剖报告实验目的

头面部局部解剖报告实验目的

头面部局部解剖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对头面部局部解剖,了解头面部的构造、组织和功能,培养头面部的解剖学观察和描述能力,为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基础。

实验原理及方法:头面部是人体外形的重要部位之一,主要包括头颅、面部及其相关器官。

头颅是由颅骨、面骨、牙骨和软骨等骨骼构成,面部是头颅的前部,由皮肤、肌肉、皮下组织和其他器官组织构成。

首先,观察头颅的外部形态,了解头部的整体结构。

然后,使用解剖刀和镊子,小心地切开头颅和面部组织,逐层解剖,揭示各种器官和结构。

观察并记录头颅内外部骨骼结构、血管、神经、软组织等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实验器材:解剖刀、镊子、解剖手术台、解剖模型、草图本、标本样本。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整理解剖手术台,确保清洁卫生,对解剖工具进行消毒。

2.外部观察:观察头部的整体外形、形态和大小。

3.颅骨解剖:使用解剖刀轻轻切开头皮,并小心地移除颅骨的外侧部分,揭示颅骨内部结构。

寻找颅骨缝合线、骨组织、突起、凹陷等形态特征。

4.面部解剖:切开面部的皮肤层和皮下组织,观察面骨、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情况。

揭示面部解剖结构的特征,包括眼眶、鼻腔、口腔和颌部骨骼等。

5.器官解剖:将头颅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将器官逐一解剖,包括颅内脑组织、眼球、耳鼻喉等。

6.记录和整理:观察解剖结果,绘制草图,记录解剖结构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在解剖过程中,应始终关注自身安全。

戴好实验手套,避免使用劈刀等锋利工具时发生意外。

2.解剖过程中应小心、轻柔,避免对标本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

3.头部解剖涉及到眼球、内耳与鼻咽部等敏感区域,解剖操作需小心细致。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头面部局部解剖,可以了解头部骨骼结构、面部肌肉的形态与分布,以及与头颅相关的重要器官,如脑组织、眼球、耳鼻喉等的位置、形态和功能特点。

通过观察解剖结果和记录的数据,可以加深对头面部结构的理解与认识。

实验结论:头面部局部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高对头面部结构、功能和解剖学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PPT学习交流
23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肌收缩 所致。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
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PPT学习交流
3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 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 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 上颞线。
PPT学习交流
13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 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 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 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2.鼻面角 沿眉间点至颏前点和鼻根点至鼻尖画线, 两线相交构成的角称之。正常36 °~ 40 °。颏部、下颌 骨的正颌手术常可造成该角度的变化。
PPT学习交流
17
3.鼻唇角 为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 90°~100°,上颌骨的手术对鼻唇角的影响较明显。
4.鼻颏角 由鼻尖分别至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两 线相交构成的夹角,正常120~132°。上、下颌骨手术 均可影响该角度变化。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局部解剖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精o品课n件 of parotid gland
腮腺分叶
• 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
浅叶(面) 深叶(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副腮腺
精品课件
腮腺
parotid gland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管 3穿经腮腺的结构
– 耳颞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 面神经 4腮腺床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 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 SMAS:是指连续分布于颅顶和面颈部浅筋
膜深面的一层肌肉腱膜结构。※
• 分类: 肌性区:表情肌所在区域
筋膜等
腱膜性区:如帽状腱膜、颞浅
混合性区 :肌肉和腱膜不连

精品课件
帽状腱膜 颈浅腱膜

• 3 内眦和外眦
❖ 4 鼻根、鼻尖和鼻背
❖ 5 鼻底和鼻孔
❖ 6 鼻小柱和鼻翼
❖ 7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 8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 9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精品课件
• 10口裂(oralassure) • 11口角(angle of mouth) • 12唇红 (vermilion) • 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 • 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 15唇峰和唇珠 • 16人中 (philtmm) • 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 • 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பைடு நூலகம்精品课件
(3)腮腺管parotid duct:精品行课件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

面部局解课件

面部局解课件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二 皮肤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3 皮脂腺 皮脂腺囊肿 毛囊和汗腺 疖肿 4 表情肌的起点


2018/10/25
七 腮腺咬肌区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2018/10/25
(二)层次及内容




1、皮肤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4、腮腺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2018/10/25
面 神 经
2018/10/25
内眦静脉
面静脉
面总静脉
前支 颞浅静脉 翼静脉丛
下颌后静脉 后支 枕静脉 耳后静脉
上颌静脉
2018/10/25
2018/10/25
4.颊肌:呈四边形,参与口轮匝肌的组成。 功能:牵拉口角向后,使颊部靠近上下牙列, 从而参与咀嚼和吮吸
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静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 脉汇合,形成颈外静脉。
2018/10/25
3) 颈外动脉 external carotid a. 在下颌后窝深方入 腮腺,行于下颌后静 脉的后内侧,至下颌 颈平面分为上颌动脉 和颞浅动脉。颞浅动 脉分出面横动脉。 4)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l n. 在腮腺内上行。因腮 腺病变受压时,产生 放射痛。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28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29
面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1
头面部的表面标志
• 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对着
大脑额叶的下缘,内侧份深面有额窦。
• 眶上切迹:在眶上缘内、中1/3的交点,距
正中线两指宽处可摸到。有时切迹成孔 (眶上孔),则不易摸出。
•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14
皮下浅筋膜
• 较疏松,含有不等量的脂肪组织,以皮下支
持带及肌束与皮肤相连。皮下支持带由强韧
的细丝组成,连于真皮乳头和浅筋膜。
• 有表情肌、血管和神经。
• 面部仅腮腺、咬肌和颊肌有深筋膜遮盖,其
它部分没有深筋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15
面肌(表情肌)
• 面肌位于浅筋膜内,多数起于面部各骨而
12
• 面部手术切口选择 ①面部皮肤皱纹明显实
则为首选切口方向;②不明显实则按Langer
线切口。
面部切口设计示意图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13
颌面部结构的“哑区” 面部结构的“哑区” 是在侧面部及颏
部的两个区域中,一般情况没有面神经、 面动脉及导管的分支经过,是手术的相对 安全区。在“哑区”内作切口相对安全。
垂直的皮肤皱纹线--老化的征象。
• 额纹
• 眉间纹
• 鼻根纹
• 眼睑纹
• 鱼尾纹
• 鼻唇沟纹
• 颏纹
• 唇纹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 颊纹
8
• 重力性皱纹线:
因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肉松弛,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1)面部皮肤皱纹线是老化的征象 (2) Langer皮肤裂线是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15
• 4关于面部皮肤手术切口的选择
解剖学差异:眉间、外眦
• 切口方向的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线明显的时候为切口方向 不明显时按Langer皮肤裂线切口
Glossopharyngeal n. Vagus n. Accessory n.
Hypoglossal n.
Stylopharyngeus m. Styloglossus m. Stylohyoid m.
“parotid bed”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 31
腮腺分叶
• 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
浅叶(面) 深叶(面)
32
33
副腮腺
34
腮腺
parotid gland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管 3穿经腮腺的结构
– 耳颞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 面神经 4腮腺床
35
(3)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36位
2020/1/9
面部局部解剖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1
• 颜面部:
上 发际 下 下颌下缘 两侧 下颌支后缘
• 分 界:
眉间点 鼻下点
2
面部的分区及表面解剖
•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 腮腺咬肌区和面 侧深区
3
分区
4
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

颌面局部解剖--皮肤、脂肪

(七)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纹 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3.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HE染色不易着色,浸入银盐后可着棕黑色, 又称嗜银纤维。短而细,分支,交织成网。 电镜下,其结构与胶原原纤维相同,也有64nm 的周期性横纹,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
reticular fiber
(三)基质(ground substance)
蛋白多糖( proteoglycan ) 糖蛋白(glycoprotein) 组织液(Tissue fluid)
成纤维细胞光镜结构
成纤维细胞电镜结构
胶原纤维形成
Collagenous fiber synthesis
纤维细胞(fibrocyte):是处于功能静止状态的成纤维 细胞。细胞呈梭形,较小;胞核着色深,核仁不明显; 胞质呈嗜酸性。细胞器不发达。
2. 巨噬细胞(macrophage)
3. 浆细胞(plasm cell)
浅筋膜结构: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细胞种类多,纤维少,排列疏松,又称蜂
窝组织(areolar tissue)。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浆细胞
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疏松结 缔组织 (LCT)
细胞间质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胶原纤维 纤维 弹性纤维
摘自《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 第11期 1565-1568页

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二十七)头面部局解1.颅顶部血管,神经的分布特点颅顶血管和神经的行径和发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由于颅顶的神经分布互相重叠,故局麻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应当将神经阻滞的范围扩大。

颅顶的神经都走行于皮下组织中,而且分布互相重叠,所以局麻时必须注射在皮下组织内。

由于皮下组织内有粗大的纤维束,所以注射时会感到阻力较大。

2)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缺血坏死。

3)由于血管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在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如开颅手术而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血管和神经的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保留感觉功能。

4)头颅静脉的分布和排列适应着该部的特点,故本处有三种静脉管:头皮静脉(颅外系统),骨松质中的板障静脉以及硬脑膜窦(颅内系统)。

头皮静脉和板障静脉借助特殊静脉管——导血管与硬脑膜窦相交通。

由于颅内和颅外静脉系统之间有交通.所以感染可能从头颅被盖波及脑膜,发生脑膜炎、窦栓塞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头皮部具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皆位于浅筋膜内。

它们呈辐射状从四周向颅顶集中。

在动脉方面:前方有眼动脉的终末支——额动脉及眶上动脉;侧方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后方有枕动脉。

在神经方面:前方有眼神经的末梢支——眶上神经、额神经,侧方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后方有枕大神经。

这些动脉与神经的末梢支相伴行,在颅顶部组成前、后、侧三群,恰好与本区的额、枕、顶三部相当。

三群血管彼此之间以许多吻合支相连,并移行于对侧的侧副网。

问:头顶部的神经血管分布及其分布范围?(南医2006)问:.颅顶部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复旦)颅顶部的层次结构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面部局解PPT课件

面部局解PPT课件
第15页/共26页
第16页/共26页
• 2.显露面神经分支标志 • (1)颞支:耳屏基部前1-1.5CM • (2)颧支: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上。 • (3)颊支:以腮腺导管做标志 • (4)下颌缘支: • (5)颈支:
第17页/共26页
第18页/共26页
第19页/共26页
五、面侧深区
• (一)境界 • 前 上颌骨后面 • 后 腮腺深叶 • 内 翼外板 • 外 下颌支
• 腮腺
parotid gland
•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强。 2富于弹性,韧性。 3富于皮脂腺、汗腺。 4是表情肌的止点。 5皮下组织 疏松易于伸
展。
第5页/共26页
三、腮腺咬肌区
• (一)境界 • 前界 咬肌前缘 • 后界 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的前缘 • 上界 颧弓和外耳道 • 下界 下颌骨下缘 • 内侧界 咽旁间隙 • 外侧界 皮肤
第6页/共26页
• 神经支配:感觉为耳颞神经,运动为鼓室神经。 • 淋巴回流:经腮腺浅、深淋巴结注入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第10页/共26页
• (四)腮腺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 1.与面神经的关系:将面神经分为三段。 • 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第11页/共26页
• 纵行组: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 • 横行组:面神经,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 • 腮腺浅叶前缘的神经血管:后---前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颧支。
第12页/共26页
• 腮腺浅叶下缘神经血 管:前---后下颌缘支, 颈支,下颌后静脉。
• 腮腺深面:腮腺床 (颈内动静脉,末四 对脑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lossopharyngeal n. Vagus n. Accessory n. Hypoglossal n.
Stylopharyngeus m. Styloglossus m. Stylohyoid m. “parotid bed”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
位于腮腺鞘 内。 内侧通咽旁 间隙
咽旁前间隙 咽旁后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翼颌间隙
翼颌间隙
翼腭间隙
前界: 上颌骨 上界: 蝶骨大翼
后界:蝶骨翼突
翼腭间隙(pterygopalatine space)
• 前:眶下裂 眼眶 • 内:蝶腭孔 鼻腔 • 外:翼上颌裂 颞下间隙 • 下:翼腭管 口腔 • 后:圆孔 颅腔
皮肤
• 1 血管丰富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 创伤时出血多
• 2 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 3 皮脂腺
毛囊和汗腺 皮脂腺囊肿 疖肿
• 4 表情肌的起点
皮下组织
• 1疏松,易于移动
• 2鼻翼和颏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结合紧密不易剥离 • 3皮下静脉与颅内静脉窦关系密切 • 4内有面神经、血管和腮腺导管走行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
• SMAS:是指连续分布于颅顶和面颈部浅筋
膜深面的一层肌肉腱膜结构。※ • 分类: 肌性区:表情肌所在区域 腱膜性区:如帽状腱膜、颞浅筋膜等 混合性区 :肌肉和腱膜不连续
帽状腱膜
颞浅腱膜
颈浅腱膜
4 5 6 7 8 9

鼻根、鼻尖和鼻背 鼻底和鼻孔 鼻小柱和鼻翼 鼻面沟(nasofacial sulcus) 唇面沟(labiofacial sulcus) 鼻唇沟(nasolabial sulcus)
• • • • • • • • • •
10口裂(oralassure) 11口角(angle of mouth) 12唇红 (vermilion) 13唇红缘 (vermilion border) 14唇弓 (labial bow) 和人中点 15唇峰和唇珠 16人中 (philtmm) 17人中嵴 (philtrum crest) 18 颏唇沟 (EIlentolabial sulcus) 19 颏下点 (mentorl)
•颊间隙
位于颊肌和咬肌之 间.间隙内有颊神经. 颊动脉.面深静脉及
脂肪组织
• 咬肌间隙 • 翼下颌间隙 • 颞下间隙 • 颞间隙
颞浅间隙 颞深间隙 颞筋膜间间隙
咬肌间隙: 位于咬肌和 下颌支之间 翼下颌间 隙:位于翼內
肌和下颌支 之间 两间隙相交 通。
颞下间隙
特点:位于颌
面深部诸间
隙的中央;有
耳前腱膜
成功将SMAS与深部组织分离而 不损伤重要的血管 和神经,是美容除皱术关键。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起自骨面或筋膜,止于真皮。面 部除皱术时,切断某些韧带可取得好的美容效果。
腮腺咬肌区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胸锁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颧弓和外耳道 下:颌骨下缘 内:咽旁间隙 外:皮肤
1 面部皮肤皱纹线 • 动力性皱纹线(dynamic wrinkles) ①表情肌收缩的结果 ②老化的征象 ③包括:额纹、眉间纹、鱼尾纹等 • 重力性皱纹线(gravitation wrinkles) 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减弱所致。
• 2 Langer皮肤裂线
皮肤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
下 颌 后 静 脉
颈 外 动 脉 、 耳 颞 神 经
腮腺表面没有重要结构,仅被以皮肤、浅筋膜及腮腺鞘 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位于腮腺深面或穿行于腮腺实质
内,或自腮腺边缘呈放射状走出。
从腮腺上端走出的有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脉、颞浅静
脉和耳颞神经,前缘走出有面神经其余各支和腮腺管;下
端走出:面神经颈支。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 80%以上。
• 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腮腺内纵行组横行组 浅叶上缘 前缘 下端
深叶深面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腮腺后段:以扇形网状形式至各相应区域面肌。
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4、腮腺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 • •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腮腺鞘深入腺体,将腺体分为多数小叶;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有裂隙交通
1.腮腺咬肌筋膜:咬肌筋膜和腮腺鞘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 隙:颏舌肌与舌骨舌 肌之间,左右各一, 有舌动脉通行。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颞深间隙 颞浅间隙 颧弓深面 颧弓深面 颞下间隙 翼内肌后缘 向后
咬肌 下颌切迹 翼下颌 间隙 间隙
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舌下间隙
境界: 上界为口底粘膜,下界 为下颌舌骨肌及舌骨 舌肌,外侧为下颌骨。 内容: 舌下腺.下颌下腺深部 及导管.舌神经.舌下 神经及舌下动静脉
• 舌深部间隙:
位于舌外肌之 间的间隙。 包括:颏舌肌间间隙: 左左右颏舌肌之间, 冠状面呈长条形。
颏舌肌间间隙
腮腺分叶
• 面神经主干和分支平面为界
浅叶(面) 深叶(面)
副腮腺
腮 腺
parotid gland
1腮腺的位置 2腮腺管 3穿经腮腺的结构
– 耳颞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 面神经 4腮腺床
(3)腮腺管parotid duct:行程、体表投影、开口部位
腮腺
gland
parotid
上颌动脉Maxillary artery:行径、分段及其分支
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8-颊神经,26-颞深前后神经 17-耳颞神经,11-咬肌神经 9-舌神经,10-下牙槽神经,22 -下颌舌骨肌神经
下颌神经
mandibular nerve
• 颊神经
buccal nerve • 耳颞神经
auriculotempora l nerve
颞下窝 boundaris of infratemporal fossa
四、面侧深区
• 层次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翼静脉丛
Pterygoid venous plexus
上颌静脉
Maxillary vein
上颌动脉
下颌段 下牙槽动脉 脑膜中动脉 翼肌段 咀嚼肌动脉 颊动脉 翼腭窝段 上牙槽动脉 眶下动脉
翼丛.上颌动
脉及其分支
和上/下颌神 经的分支
颞间隙
• 颞浅间隙:位于 • •
颞深筋膜与颞肌 之间。 颞筋膜间隙:位 于颞深筋膜下部 两层之间。 颞深间隙:位于 颞肌(筋膜)与骨 膜之间。
颞间隙
特点:
颞深筋膜致密;
颞肌坚厚;颞鳞
薄,颞部脓肿易
压迫骨质发生骨 髓炎,或穿透颅 内造成脑膜炎
• 腮腺间隙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与筋膜、筋膜与肌肉、肌肉与骨膜、骨膜 与骨膜之间的潜在间隙。
• 内含血管、神经、脂肪组织等,有的还含
有腺体。
眶下间隙(infraoreital space)

界限 上:眶下缘 下:上颌骨牙槽突 内:鼻侧缘 外:颧大肌 底:尖牙窝为中心的下颌骨前壁
眶下间隙
底:以尖牙窝为中心的 上颌骨 前面有面部表情肌, 向后通颊间隙,有面 动/静脉经过.
面部局部解剖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 颜面部:
上 发际 下 下颌下缘 两侧 下颌支后缘 • 分 界: 眉间点 鼻下点
面部的分区及表面解剖
• 分区
眶区
鼻区
口区 面侧区:颊区、 腮腺咬肌区和面 侧深区
分区
面部表面标志
• 1 睑裂(palpebral fissure) • 2 睑内侧联合和睑外侧联合 • 3 内眦和外眦
腮腺
• 毗邻
parotid gland
上面邻外耳道、颞下颌关节 外面邻浅筋膜 前内侧面与下颌支后缘、咬肌后部、翼内肌深面 后内侧面与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乳突等。
Internal jugular v.
Internal carotid a.
styloid process and its attached m.
面部比例及其它关系
•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
•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面 部 比 例
黄金比例
• •
美容角 1 鼻额角:125度—135度 2 鼻面角:36度—40度
• 3 鼻唇角:90度—100度 • 4 鼻颏角:120度—132 •
度 5 颏颈角:85度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
• 舌神经
Lingual nerve • 下牙槽神经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
深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
翼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
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
翼外肌下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3 面部皮肤皱纹线和面部Langer皮肤裂线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