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消化池的选型与计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消化池容积计算泥量计算:V=10099.4453090610097-⨯=-m3/d⑴消化池有效容积的计算①.根据污泥龄计算V=Qvc式(2.39)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Q———污泥量,m3/d;vc ———污泥龄,d,采用经验数据。

取vc=20d.V=Qvc=906×20=18120(m3)②池体设计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容积为12080m3,用2座,单池容积为 6040m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 6040m3,用1座。

①.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

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的池形。

图2.15 计算简图消化池直径D采用30m,集气罩直径d3=4m,高h4=3.0m,池底锥底直径d2=2m,锥角采用20ο。

故h2=h3=(30-2)/2 ×tan20︒=6.0 m消化池柱体高度h1>D/2=15m,取16m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集气罩容积V 4=423d π×h 4=24 2.04π⨯⨯=25.13m 3 式(2.40)下锥体容积 V 3=1/33h π(4d 4Dd 4D 2332++) 式(2.41) =1/3π×6.0×()230301142+⨯+=1514.25m 3 弓形部分容积,即V 2=22(34h D π⨯⨯⨯+4h 22)=6446.55m3式(2.42)柱体容积V 1=124h D ⨯π=4π×302×16=11309.8m 3 式(2.43)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V= V 1+V 3=11309.8+1514.25=112824.05m 3>6040m 3 消化池个部分表面积: 集气罩表面积A 4=43234h d d ππ+=2244237.74m ππ⨯+⨯⨯=式(2.44)池顶表面积A 3=22(4)(3043)51.844D h ππ+=⨯+⨯=m2式(2.45)池壁表面积:(地上部分)A 2=32Dh π=308753.9π⨯⨯=m 2 式(2.46)(地下部分) A 1=A 2=753.9m 2池底表面积A 0=2302()()882.52222d D l ππ⨯+=+=m 2式(2.47) 故消化池总面积A=A 0+A 1+A 2+A 3+A 4=882.5+753.9+753.9+51.8+37.7=2179.8m 2⑵中温污泥消化系统热平衡计算①.消化系统耗热量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经常保持要求的温度,保证消化过程顺利进行。

消化池

消化池

h4
tg2 ( D
d2 2
)
式中 α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 5°~15°。
设计中取 α2=10°
h4
tg10(17 2
2)
1.33m,设计中取1.4m
则消化池总高度为
H= h1+h2+h3+h4
=2+2.7+10+1.4=16.1m
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2 / 28下载文档可编辑
H =16.1=0.95,符合要求 D 17
已知条件: 含水率为 97%,污泥量 391.11m3/d,挥发性固体含量为 65%,采 用中温消化,消化后 VSS 去除 50%。 1 容积计算 ⑴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
C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3.d); Sv——容积负荷,kgVSS/(m3.d)。
污泥含水率为 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 3%,其中挥发性固体 VSS
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 V0 为:
V0=V2+V3+V4
=231.14+2269.80+119.85
=2620.79 m3>2610m3 符合要求
2 平面尺寸计算
⑴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 A1 为:
A1
4
d12
d1
h1
A1
3.14 4
22
3.14
2
2
15.7m2
上盖表面积 A2 为:
A2
F——池盖、池壁及池底的散热面积,m2;
TA——池外介质的温度,℃,池外介质为大气,计算 平均耗热量,采用年平均气温,计算最大耗热

消化池

消化池

十一.污泥消化池本设计中选用4座一级消化池. 1. 设计参数污泥量由前面计算知d m Q /24.8103= 污泥投配率P 取5%,其取值范围5%-8%. 2. 尺寸计算 ⑴ 有效容积32.4051%5424.810m nP Q V =⨯==⑵ 消化池尺寸:柱体D 取20m,集气罩1d 取2m,池底下锥底直径2d 取2m,集气罩高度1h 取2m,上锥体高m tg tg d D h 3.320)2220()2(112=⨯-=-= α消化池柱体高度3h 取12m,下锥体高度 m tg tg d D h 6.110)2220()2(224=⨯-=-= α 则消化池总高为m h h h h H 9.186.1123.324321=+++=+++= 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H/D=18.9/20=0.945(符合0.8-1的要求)(3)各部分容积 集气罩的容积32121128.62214.34141m h d V =⨯⨯⨯==π弓形部分的容积322221222542)3.313103(3.314.361])2(3)2(3[61m h d D h V =+⨯+⨯⨯⨯⨯=++⨯=π圆柱部分容积323233768122014.34141m h D V =⨯⨯⨯==π下锥部分容积322222244186)111010(6.114.331])2(22)2[(31m d D d D h V =+⨯+⨯⨯⨯=+⨯+⨯=π则消化池有效容积334322.405144961863768542m m V V V V >=++=++= 满足要求.3. 二级消化池容积32.4051%10224.810m nP Q V =⨯==(设计两座二级消化池),由于二级消化池单池容积与一级消化池相同,因此二级消化池各部分尺寸同一级消化池. 计算草图如下:4.消化后的污泥量的计算:(1).一级消化后的污泥量:一级消化降解了部分可消化有机物,同时一级消化不排除上清液,消化前后污泥含水量不变,有下式成立V2P2=V1P1,V2(1-P2)=V1(1-P1)(1-P V R d m)式中:V1—一级消化前生污泥量(m3/d)V2—一级消化后的污泥量(m3/d)P1—生污泥含水率(%)P2—一级消化污泥含水率(%)P V—生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一般采用65%R d —污泥可消化程度(%),一般采用50%m —一级消化占可消化程度的比例(%),一般采用70%~80%. 设计中取V 1=810.24m 3/d,P 1=97%,m=80%,经计算 V 2=803.94m 3/d P 2=97.76%一级消化池单池排泥量为803.94/4=200.99m 3(2)二级消化后污泥量:消化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一级消化前的97%降至二级消化后的95%,每日二级消化池排除污泥)1(1001001213d V R P V P P V ⨯---=式中:V 1—生污泥量(m 3/d )V 3—二级消化后的污泥量(m 3/d ) P 1—生污泥含水率(%) P 3—二级消化后含水率(%). 设计中P 1=97%,P 3=95%,V 1=810.24m 3/d 则15.328)5.065.01(24.81095100971003=⨯-⨯⨯--=V m 3/d.二级消化池是两座,单池排泥量为328.15/2=164.10 m 3/d.(1) 二级消化池上清液排放量:整个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由二级消化池排除V ‘=V 1P 1-V 3P 3代入数据得 V ‘=810.24×0.97-328.15×0.95=474.19 m 3/d.二级消化池是两座,则单池上清液排放量为474.19/2=237.10 m 3/d 。

消化池

消化池

消化池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可以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

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5%,二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10%,消化温度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

已知条件:含水率为97%,污泥量391.11m 3/d ,挥发性固体含量为65%,采用中温消化,消化后VSS 去除50%。

1 容积计算⑴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QC 0S v式中 V ——消化池容积,m 3;C 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 3.d); S v ——容积负荷,kgVSS/(m 3.d)。

污泥含水率为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3%,其中挥发性固体VSS 占65%,则:C 0=0.04×0.65×1000=26kg/m 3 取S v =1.3 kgVSS/(m 3.d)。

V =QC 0S v=391.11×261.3=7822.2m 3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积为5220m 3,用两座池,单池容积为2610 m 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2610 m 3,用一座池。

⑵ 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消化池直径D :设计中D 取17m 集气罩直径d 1:采用2m 池底下锥底直径d 2:采用2m 集气罩高度h 1:采用2m 上锥体高度h 2121()2D d h tg α-= 式中 α1——上椎体倾角,一般采用15°~30°设计中取α1=200217220() 2.732h tg m -==,设计中取2.7m消化池柱体高度h 3=10m 下锥体高度h 4242()2D d h tg α-= 式中α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5°~15°。

设计中取α2=10°417210() 1.33 1.4m 2h tg m -==,设计中取则消化池总高度为H= h 1+h 2+h 3+h 4=2+2.7+10+1.4=16.1m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16.10.9517H D ==,符合要求⑶ 容积校核集气罩的容积V 1为:21114d V h π⨯=⨯=6.28m 3上盖部分容积V 2为:22134V h π=2211Dd d D (++)44=231.14m 3 圆柱部分容积V 3为:2334D V h π=⨯=2269.80m 3下锥体部分容积V 4为:2222441()3444Dd d D V h π=++=119.85m 3 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0为:V 0=V 2+V 3+V 4=231.14+2269.80+119.85=2620.79 m 3>2610m 3 符合要求2平面尺寸计算⑴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A 1为:211114A d d h ππ=⨯+⨯⨯221 3.142 3.142215.74A m =⨯+⨯⨯=上盖表面积A 2为: 2211()2sin h A D d πα=+⨯22 2.7(172)235.612sin 20A mπ=⨯+⨯=o 下锥体表面积A 3为: 243222()2sin 4h A D d d ππα=+⨯+222 1.4(172)2243.762sin104A m ππ=⨯+⨯+⨯=o消化池柱体表面积A 4为:43A Dh π=241710534.07A m π=⨯⨯= 故消化池总面积A= A 1 + A 2+ A 3+ A 4=1029.14m 23消化池热工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包括把生污泥加热到消化温度、消化池体热损失、输泥管道与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推荐)消化池

(推荐)消化池

TA′——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设计中取 K2=0.7kcal/(m2·h·℃)
Q2=251.31×0.7×(35-16.3)×1.2=3947.58 kcal/h
Q2MAX=251.31×0.7×(35+2.3)×1.2=7874.04 kcal/h
② 池壁在地面以上部分年平均耗热量
若消化池池壁的 1/3 在地面以下,2/3 在地面以上,则 F3=2/3A4=356.05m2 平均耗热量为:
消化池
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可以 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 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
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 5%,二级消化污 泥投配率为 10%,消化温度 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 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
⑵ 消化池池体的耗热量
Q2 FK TD TA 1.2
式中
F——池盖、池壁及池底的散热面积,m2;
TA——池外介质的温度,℃,池外介质为大气,计算平均耗热量, 采用年平均气温,计算最大耗热量,采用冬季室外计算温
度;池外介质为土壤时,采用全年平均温度;
K——池盖、池体与池底的传热系数,kcal/(m2˙h˙℃)。
设计中取 α2=10°
h4
tg10(17 2
2)
1.33m,设计中取1.4m
则消化池总高度为
H= h1+h2+h3+h4
=2+2.7+10+1.4=16.1m
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H =16.1=0.95,符合要求 D 17 ⑶ 容积校核

污水处理教材PPT30张课件

污水处理教材PPT30张课件

污水与回流污泥从池首端流入,呈推流式至池的末端流出。 进口处有机物浓度高,沿池长逐渐降低。 处理效率高,适用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进水浓度不能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差。 需氧量沿池长逐渐降低,可能造成前半段氧远远不够,后半段供氧量超过需要。 体积负荷率低,曝气池庞大,占用土地较多,基建费用较高。
其二,过高的微生物浓度使污泥在后续的沉淀池中难以沉淀,影响出水水质。
其三,曝气池污泥的增加,就要求曝气池中有更高的氧传递速率,否则,微生物就受到抑制,处理效率降低。采用一定的曝气设备系统,实际上只能够采用相应的污泥浓度,MLSS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曝 气 量
在通常情况下,污水的曝气量与风量或者风机台数关系不大,这和满足曝气池富氧速率有关。
由于污水设备已经顶死,故只能从效率方面控制曝气量,目前只能控制风机台数和效率进行控制。目前只能开启2台风机,如果溶解氧仍不能满足,可以更换风机皮带增加风机效率。
如果设备已经无异常,只能通过阀门进行调节。
氧 传 递 速 率
氧传递速率要考虑二个过程
要提高氧的传递速率
回流量控制,尽量保证二沉池底泥保持恒定,沉降比控制在30~40%
泵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流量变化,控制阀门开启度
微生物浓度
在设计中采用高的MLSS(污泥沉降比较高)并不能提高效益,原因如下:
其一,污泥量并不就是微生物的活细胞量。曝气池污泥量的增加意味着泥龄的增加,泥龄的增加就使污泥中活细胞的比例减小。
二次沉淀池的功能要求
1.澄清(固液分离)
2.污泥浓缩(使回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体积减少)
二沉池的实际工作情况
(1)二沉池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区。两个界面: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PPT课件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PPT课件
第6章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技 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某种不损害环
境的形式重新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将改变污泥性质称为污泥处理,而安排出
路称为污泥处置。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
所需的费用基本相等。
第一节
污泥的分类、性质与排除
一.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主要指标
第三节 污泥的机械脱水
一、概述
污泥脱水的作用是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和表面附着水,从而缩 小其体积,减轻其重量。经过脱水处理后,污泥含水率能从96% 降低到60%-80%,其体积为原体积1/10~1/5。
二. 污泥的自然干化
围堤和隔墙 输泥槽 滤水层 排水系统 不透水底层 支柱和透明顶盖 轻便铁轨
1. 污泥 干化床 的构造
图6-20
低负荷率厌氧消化池
图6-21 两级高负荷率厌氧消化系统
图6-22 两相厌氧消化系统
二.

影响污泥消化的主要因素
1. pH值和碱度:厌氧消化首先产生有机酸,使 污泥的pH值下降,随着甲烷菌分解有机酸时产生 的重碳酸盐不断增加,使消化液以保持在一个较 为稳定的范围内。由于酸化菌对pH的适用范围较 宽,而甲烷菌对pH变化非常敏感,消化池的运行 经验表明,最佳的pH值为7.0-7.3,消化液的碱 度保持在2000mg/l以上(以CaCO3计)。

2.温度:中温消化33 ℃ ~35℃, 高温消化50 ℃~55 ℃。

3.负荷;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取决于厌氧消化的负荷率

4. 消化池的搅拌:在有机物的厌氧发酵过程中,让反应器 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有机物)搅拌混合,充分接触,将使 得整个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转化过程加快。一般在消化池 的实际运行中,采用每隔2h搅拌一次,约搅拌25min左右,每 天搅拌12次,共搅拌5h左右。搅拌方式有螺旋桨搅拌、用鼓 风机或射流器抽吸甲烷气进行搅拌三种。

消化池

消化池

消化池污泥的厌氧消化是为了使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可以减少污泥体积,改善污泥的性质,使之易脱水,破坏和控制致病微生物,并获得有用的副产品,如沼气。

本设计采用固定盖式,两极消化,一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5%,二级消化污泥投配率为10%,消化温度33~35℃,一级消化池进行加温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利用一级消化池的余温。

已知条件:含水率为97%,污泥量391.11m 3/d ,挥发性固体含量为65%,采用中温消化,消化后VSS 去除50%。

1 容积计算⑴ 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QC 0S v式中 V ——消化池容积,m 3;C 0——污泥挥发性固体浓度,kgVSS/(m 3.d); S v ——容积负荷,kgVSS/(m 3.d)。

污泥含水率为97%,则污泥固体浓度为3%,其中挥发性固体VSS 占65%,则:C 0=0.04×0.65×1000=26kg/m 3 取S v =1.3 kgVSS/(m 3.d)。

V =QC 0S v=391.11×261.3=7822.2m 3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总容积为5220m 3,用两座池,单池容积为2610 m 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2610 m 3,用一座池。

⑵ 各部分尺寸的确定消化池直径D :设计中D 取17m 集气罩直径d 1:采用2m 池底下锥底直径d 2:采用2m 集气罩高度h 1:采用2m 上锥体高度h 2121()2D d h tg α-= 式中 α1——上椎体倾角,一般采用15°~30°设计中取α1=200217220() 2.732h tg m -==,设计中取2.7m消化池柱体高度h 3=10m 下锥体高度h 4242()2D d h tg α-= 式中α2——下椎体倾角,一般采用5°~15°。

设计中取α2=10°417210() 1.33 1.4m 2h tg m -==,设计中取则消化池总高度为H= h 1+h 2+h 3+h 4=2+2.7+10+1.4=16.1m总高度和圆柱直径的比例: 16.10.9517H D ==,符合要求⑶ 容积校核集气罩的容积V 1为:21114d V h π⨯=⨯=6.28m 3上盖部分容积V 2为:22134V h π=2211Dd d D (++)44=231.14m 3 圆柱部分容积V 3为:2334D V h π=⨯=2269.80m 3下锥体部分容积V 4为:2222441()3444Dd d D V h π=++=119.85m 3 则消化池的有效容积V 0为:V 0=V 2+V 3+V 4=231.14+2269.80+119.85=2620.79 m 3>2610m 3 符合要求2平面尺寸计算⑴ 消化池各部分表面积计算 集气罩表面积A 1为:211114A d d h ππ=⨯+⨯⨯221 3.142 3.142215.74A m =⨯+⨯⨯=上盖表面积A 2为: 2211()2sin h A D d πα=+⨯22 2.7(172)235.612sin 20A mπ=⨯+⨯=o 下锥体表面积A 3为: 243222()2sin 4h A D d d ππα=+⨯+222 1.4(172)2243.762sin104A m ππ=⨯+⨯+⨯=o消化池柱体表面积A 4为:43A Dh π=241710534.07A m π=⨯⨯= 故消化池总面积A= A 1 + A 2+ A 3+ A 4=1029.14m 23消化池热工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包括把生污泥加热到消化温度、消化池体热损失、输泥管道与交换器的热损失三部分。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式( 2.42 )
柱体容积 V1= D 2 h1 = × 302× 16=11309.8m3
4
4
式( 2.43 )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 V= V1+V3=11309.8+1514.25=112824.05m3> 6040m3
消化池个部分表面积:
集气罩表面积 A4=
d
2 3
4
d3 h4 =
42
4
4 2 37.7 m2
式( 2.39 )
②池体设计 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 =2∶1,则一级消化池容积为 12080m3,用 2
座,单池容积为 6040m3。二级消化池容积为 6040m3,用 1 座。 ①. 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的池形。
图 2.15 计算简图 消化池直径 D采用 30m,集气罩直径 d3=4m,高 h4=3.0m,池底锥底直径 d2=2m,锥角 采用 20 。 故 h2=h3=(30-2 )/2 × tan 20 =6.0 m 消化池柱体高度 h1>D/2=15m,取 16m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
式( 2.44 )
池顶表面积 A3= (D 4h22)
(30 4 3) 51.8 m2
4
4
式( 2.45 )
池壁表面积:(地上部分) A2= Dh3 = 30 8 753.9 m2 2
(
地下部分 ) A 1=A2=753.9m2
式( 2.46 )
池底表面积 A0= l ( D d2 ) 22
16.52 6.02 ( 30 2 ) 882.5 m2 式( 2.47 ) 22
平均耗热量 Q1= 302
(35
8)
1000

第十节 消化池容积计算泥量计算

第十节 消化池容积计算泥量计算

第十节消化池容积计算泥量计算:V= 4530 × 100 ? 99.4 3 = 906 m /d 100 ? 97 ⑴消化池有效容积的计算①.根据污泥龄计算V=Qvc 式中V———消化池容积,m3;Q———污泥量,m3/d;vc———污泥龄,d,采用经验数据。

取vc=20d. V=Qvc=906×20=18120(m )②池体设计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容积为12080m3,用2 座,单池容积为6040m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6040m3,用1 座。

①.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

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的池形。

3 式(2.39)图2.15 计算简图消化池直径D 采用30m,集气罩直径d3=4m,高h4=3.0m,池底锥底直径d2=2m,锥角采用20 。

故h2=h3=(30-2)/2 ×tan 20° =6.0 m 消化池柱体高度h1>D/2=15m,取16m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集气罩容积V4= πd 32 4 ×h4= π × 42 4 × 2.0 =25.13m 3 式(2.40)下锥体容积V3=1/3 πh3(2 D 2 Dd 3 d 3 + + )4 4 4 式(2.41)=1/3 π ×6.0× ( =1514.25m 弓形部分容积,即V2= 3 302 30 + ×1 + 1 4 2 ) π 4 × h2 × (3 × D 2 +4h2 )=6446.55m 2 3 式(2.42)柱体容积V1= πD 2 4 × h1 = π 4 ×302×16=11309.8m3 3 式(2.43) 3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V= V1+V3=11309.8+1514.25=112824.05m >6040m 消化池个部分表面积:集气罩表面积A4= π 4 d 32 + πd 3 h4 = π 4 × 42 + π × 4 × 2 = 37.7 m 2 2 式(2.44)池顶表面积A3= π 4 ( D + 4h22 ) = π 4 × (30 + 4 × 3) = 51.8 m 式(2.45)池壁表面积:(地上部分)A2= π Dh3 2 = π × 30 × 8 = 753.9 m2 式(2.46)(地下部分) A1=A2=753.9m2 池底表面积A0= π l × ( D d2 30 2 2 + ) = π × 16.52 + 6.02 × ( + ) = 882.5 m 2 2 2 2 式(2.47)故消化池总面积A=A0+A1+A2+A3+A4=882.5+753.9+753.9+51.8+37.7=2179.8m2 ⑵中温污泥消化系统热平衡计算①.消化系统耗热量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经常保持要求的温度,保证消化过程顺利进行。

污泥消化机理PPT课件

污泥消化机理PPT课件

初沉池污泥 剩余污泥 混合污泥
碳水化合物(%)
32.0
16.5
26.3
脂肪,脂肪酸(%) 35.0
17.5
28.5
蛋白质(%)
39.0
66.0
45.2
碳氮比 (/1)
9.40-10.35 4.60-5.01 6.80-7.50
从C/N看,初次沉淀池污泥比较合适,混合污泥次之, 而活性污泥不大适宜单独进行厌氧消化处理
方法:泵加水射器搅拌法;消化气循环搅 拌法和混合搅拌法等
搅拌与否产气量与投配率关系
投配率(%)
产气量 (m3/m3)
搅拌 不搅拌
1
2
3
4
5
29.71 20.34 17.42 14.31 13.95
18.60 13.85 11.60 10.20 9.16
投配率(%)
6
7
9.93 8.48 7.86
某些物质的浓度对消化的影响
促进反应
浓度 (mg/L)
对反应轻微抑制 严重抑制反应
50-200 100-200 75-150 200-400 100-200
1500-3000 2500-4500 1000-1500 2500-4500 3500-5500
>3000 8000 3000 12000 8000
积的百分数 表达式:
v’——新鲜污泥量,m3/d; n——污泥投配率,%;
v——消化池的有效容积,m3
• 说明: • 投配率过高,消化池内脂肪酸可能积累,pH值
下降,有机物分解程度减少,污泥消化不完全 产气量下降,消化池容积大。 投配率与产气量的经验公式:
• 投配率过低.污泥消化较完全,产气串较高, 消化池容积大,基建费用增高。

污泥消化进展PPT课件

污泥消化进展PPT课件

2-4
消化污 泥固体 浓度(
%)
4-6
4-6
4-6
2023/12/31
高负荷消化池平均运行指数
消化温度 投配率
(℃)
(%)
35
6
消化时间 PH值 产气量
有机物分解程度
(h)
(m3/m3) (%)
17
7.2 9
35.2
2023/12/31
2023/12/31
8.厌氧填料床
厌氧填料床运行资料
项目 有机物负荷(㎎COD/L*min)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5H7NO2+5O2 5CO2+2H2O+NH3 C5H7NO2+7O2 5CO2+3H2O+NO3-+H+
2023/12/31
污泥稳定的评价指标
• 定性指标:稳定的污泥无臭味,易脱水,稠 度均匀,褐色。
• 定量指标: 1)污泥吸氧速率<0.1-0.15kgO2/kgVSS.d 2)VSS去除率>40%
污泥消化进展
1、好氧消化
• 定义:污泥在敞开式的消化池中,不需 加热,在供氧充分的条件下氧化分解有 机物。
• 充氧方式:表面曝气、射流曝气或鼓风 曝气的任何形式(微孔曝气除外)
2023/12/31
2023/12/31
好氧消化池构造
• 好氧消化室:进行污泥消化; • 泥液分离室:使污泥沉淀网流并把上清液排除
碱性稳定化
• 碱性稳定化是在污泥中加入石灰或水泥窑灰等碱性物 质,使污泥pH>12并保持一段时间,利用强碱性和石灰 放出的大量热能杀灭病原体、降低恶臭和钝化重金属, 处理后污泥可直接施用于农田。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PPT课件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PPT课件
θc ≈ V/Qw
二、劳伦斯-麦卡蒂(Lawrence -McCarty)法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二、劳伦斯-麦卡蒂法
1、劳伦斯和麦卡蒂根据莫诺特方程提出了曝气 池中基质去除速率和微生物浓度的关系方程:
q qmaxKsCsCs
dS/dt = KS•x / (Ks+S)
2、微生物的增长和基质的去除关系方程:
九、活性生物滤池(ABF)工艺
塔高4~6m,设计负荷率为3.2kg/m3•d,去除率65%,塔的出流含氧率 达6~8mg/L,混合液需氧速率可达30~300mg/L•h。
十、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
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污泥负荷大于2.0kgBOD5/kgMLSS•d),B 级以低负荷运行(污泥符合一般为0.1~0.3kgBOD5/kgMLSS•d ),A级曝气池 停留时间短,30~60min, B级停留2~4h。
回流比 R = Qr/Q = 0.78
9.5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一、普通曝气法
全池呈推流型,停 留时间为4~8h,污泥 回流比20~50%,池 内污泥浓度2~3g/L, 剩余污泥量为总污泥 量的10%左右。优点 在于因曝气时间长而 处理效率高,一般 BOD去除率为 90~95%,特别适用 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 比较稳定的废水。
六、氧化沟
当用转刷曝气时,水深不 超过2.5m,沟中混合液流 速0.3~0.6m/s。
9.5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七、接触稳定(吸附再生)法
可提高池容积负荷,适应冲击负荷的 能力强,最适于处理含悬浮和胶体物质 较多的废水,如制革废水、焦化废水等。
八、纯氧曝气
在密闭的容器中,溶解氧饱和浓度可提高,氧溶解的推动力提高,氧传递速 率增加,污泥的沉淀性能好。曝气时间短,约1.5~3.0h,MLSS较高,约 4000~8000mg/L。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污泥消化计算参考

第十节消化池容积计算泥量计算:V=10099.4453090610097-⨯=-m3/d⑴消化池有效容积的计算①.根据污泥龄计算V=Qvc式(2.39)式中 V———消化池容积,m3;Q———污泥量,m3/d;vc ———污泥龄,d,采用经验数据。

取vc=20d.V=Qvc=906×20=18120(m3)②池体设计采用中温两级消化,容积比一级∶二级=2∶1,则一级消化池容积为12080m3,用2座,单池容积为 6040m3。

二级消化池容积为 6040m3,用1座。

①.圆柱形消化池几何尺寸。

一级、二级消化池采用相同的池形。

图2.15 计算简图消化池直径D采用30m,集气罩直径d3=4m,高h4=3.0m,池底锥底直径d2=2m,锥角采用20 。

故h2=h3=(30-2)/2 ×tan20︒=6.0 m消化池柱体高度h1>D/2=15m,取16m 消化池各部分容积:集气罩容积V 4=423d π×h 4=24 2.04π⨯⨯=25.13m 3 式(2.40)下锥体容积 V 3=1/33h π(4d 4Dd 4D 2332++) 式(2.41) =1/3π×6.0×()230301142+⨯+=1514.25m 3 弓形部分容积,即V 2=22(34h D π⨯⨯⨯+4h 22)=6446.55m 3 式(2.42)柱体容积V 1=124h D ⨯π=4π×302×16=11309.8m 3 式(2.43) 故消化池有效容积V= V 1+V 3=11309.8+1514.25=112824.05m 3>6040m 3 消化池个部分表面积: 集气罩表面积A 4=43234h d d ππ+=2244237.74m ππ⨯+⨯⨯= 式(2.44)池顶表面积A 3=22(4)(3043)51.844D h ππ+=⨯+⨯=m 2 式(2.45)池壁表面积:(地上部分)A 2=32Dh π=308753.9π⨯⨯=m 2 式(2.46)(地下部分) A 1=A 2=753.9m 2池底表面积A 0=2302()()882.52222d D l ππ⨯+=+=m 2 式(2.47) 故消化池总面积A=A 0+A 1+A 2+A 3+A 4=882.5+753.9+753.9+51.8+37.7=2179.8m 2⑵中温污泥消化系统热平衡计算①.消化系统耗热量计算消化系统总耗热量经常保持要求的温度,保证消化过程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模块八 污泥处理设备
污泥处理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知识点1 污泥消化池的选型与维 护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内容、目标
1.教学内容
污泥消化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污泥消化工 艺,污泥消化池的类型和结构,污泥消化 池的计算方法,污泥消化池的运行维护方 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处理对象是: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 污泥、动植物残体等。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功能有二:
(1)酸发酵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提供生物降解的基质; (2)甲烷发酵的目的是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完全的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兼有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的双重功能,因而 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产酸细菌对氧化还原电位的要求不甚严格,甚至可在+100~-100mV的兼 性条件下生长繁殖;而甲烷细菌最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为-350mV或更低。
就大多数生活污水的污泥及性质相近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言,只要严密隔 断于空气的接触,即可保证必要的ORP值。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四、负荷率
容积负荷率:反应器单位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单位为kg/m3·d或
g/L·d。有机物量可用COD.BOD.S和VSS表示。 污泥负荷率:反应器内单位重量的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接纳的有机物量,单位为 kg/kg·d或g/g·d。 投配率:每天向单位有效容积投加的新料的体积,单位为m3/m3·d。投配率的倒数为 平均停留时间或消化时间,单位为d。投配率有时也可用百分数表示,例如, 0.07m3/m3·d的投配率也可表示为7%。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1、水解酸化阶段(产酸或酸化细菌)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来自2、产气阶段(甲烷细菌)乙酸化阶段
甲烷化阶段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一、温度条件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二、pH值
一般认为,实测值应7.2~7.4之间为好。低于7.0时,pH值并不稳定, 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低于6.5时,将使正常的处理系统遭到破坏。
如果有机物负荷太大,水解和产酸过程的生化速率大大超过气化速率, 将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和pH值的下降,抑制甲烷细菌的生理机能。 最终使气化速率锐减,甚止停止。
1 厌氧法的基本原理
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 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过程,称为厌氧生物处理法或厌氧消 化法。
若有机物的降解产物主要是有机酸,则此过程称为不完全的厌氧消化, 简称为酸发酵或酸化。若进一步将有机酸转化为以甲烷为主的生物气, 此全过程称为完全的厌氧消化,简称为甲烷发酵或沼气发酵。
三、氧化还原电位
厌氧环境是厌氧消化过程赖以正常进行的最重要的条件。厌氧环境主要以 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反映。
引起发酵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的原因:氧和其它一些氧化剂或氧化态 物质的存在(如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的Fe3+、Cr2O72-、NO3-、SO42-以及酸性 废水中的H+等)
高温厌氧消化系统适宜的氧化还原电位为-500~-600mV;中温厌氧消化 系统及浮动温度厌氧消化系统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应低于-300~-380mV。
交流遇到的疑问和学习心得。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污泥消化池的选型与维护
• 1 污泥厌氧处理概述 • 厌氧消化的机理 • 影响厌氧消化效率的因素 • 2 污泥的厌氧消化池的选型与维护 • 消化工艺 • 消化池构造 • 消化池容积的计算及实例 • 消化池的启动运行与管理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在通常的情况下:厌氧消化工艺处理高浓度 工业废水的有机负荷: 中温为2-3 kgCOD/(m3·d),在高温下为 4-6 kgCOD /(m3·d)。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滤池、厌氧 流化床等新型厌氧工艺的有机负荷在中温下 为5-15 kgCOD/(m3·d),可高达 30 kgCOD/(m3·d)。
一般原液的pH值为6~8。系统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以乙酸记)以不 超过3000mg/L为佳。
重碳酸盐及氨氮等物质是形成厌氧处理系统碱度的主要物质。一般要 求系统中碱度在2000mg/L以上,氨氮浓度以介于50~200ng/L为佳。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污泥厌氧消化的原理 • 污泥消化工艺流程 • 污泥消化池的类型和结构
2)技能目标
• 学会污泥消化池溶剂的计算方法 • 能够绘制污泥消化池设计草图 • 掌握污泥消化池运行维护的方法
3)素质态度要求 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和教师和同学教学
确定厌氧消化装置的负荷率的原则是:在两个转化(酸化和气化)速率保持稳定平衡 的条件下,求得最大的处理目标(最大处理量或最大产气量)。
三种发酵状态
当有机物负荷率很高时,消化液显酸性(pH<7),称为酸性发酵状态,它是一种低 效而又不稳定的发酵状态,应尽量避免。 当有机物负荷率适中时,产酸细菌代谢产物中的有机酸基本上能被甲烷细菌及时地吸 收利用,并转化为沼气,溶液中残存的有机酸量一般为每升数百毫克。此时消化液中pH值 维持在7~7.5之间,称为弱碱性发酵状态,它是一种高效而由稳定的发酵状态,最佳负荷 率应达此状态。 当有机物负荷率偏小时,消化液中的有机酸残存量很少,pH值偏高(大于7.5)称为 碱性发酵状态。由于负荷偏低,是一种虽稳定但低效的厌氧消化状态。
国家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1.2 厌氧法的影响因素
五、污泥浓度
各种反应器要求的污泥浓 度不尽相同,一般介于10~ 30gVSS/L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