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生活环境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蚯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承担着土壤改良和肥力增加的重要任务。
蚯蚓的生活地方,也正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土壤之中。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它们一般选择在草地、田野或者
花园里生活。
在这些地方,蚯蚓可以找到足够的食物,比如腐烂的植物残渣和微生物,以及适合它们挖洞和生活的土壤。
蚯蚓的生活习性非常有趣。
它们会在土壤中挖掘复杂的通道网络,并在通道的
周围堆积粪便和有机物质。
这些通道可以帮助土壤更好地通气、排水,并且有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
蚯蚓的粪便也会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除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蚯蚓还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鸟类和昆
虫都以蚯蚓为食,而蚯蚓也是一些植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因此,蚯蚓的存在对于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它们的存在对于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小小的生物,保护好它们的生活环境,让它们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蚯蚓的生活地方,正是我们生活的土壤之中。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是一种常见的脊椎动物,也是土地上常见的生物之一。
它们属于蚓科动物,以其身体柔软、肌肉发达、耐寒耐热的特性而受人们喜爱。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蚯蚓的生活习性。
一、栖息环境蚯蚓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栖息地为土壤中,它们一般生活在草场、菜地、果园、树林、开阔地和沿海地区的河流和海岸线等生境中。
由于它们只吃有机物和细菌,所以它们只会生活在环境中有足够的有机物和细菌的地方,这也就是蚯蚓栖息的原因。
二、食物来源蚯蚓是属于草食性生物,它们主食是土壤中的有机物、落叶、草等植物碎屑和落叶等,这些植物碎屑通过蚯蚓的消化系统后,变成了肥料,成为土壤的一部分。
此外,蚯蚓还吃些蚯蚓饲料,比如面包渣、苹果皮等,因为这些东西多汁,更容易让它们保持足够的水分。
三、生命周期蚯蚓的寿命可以达到三到四年,但平均寿命在一年半左右,这与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食物来源有关。
蚯蚓通常在春季产卵,卵儿发育后在土壤中孵化,成为蚯蚓幼虫。
幼虫有三年的生长周期,成年蚯蚓个体巨大并形成繁殖群体,同一地区的蚯蚓数量多数超过千万。
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一些蚯蚓会进入休眠状态,以保持生命的温度。
四、生活方式由于它们身体柔软、肌肉发达,所以蚯蚓可以轻松地穿过香蕉皮、获得食物和栖息。
同时,蚯蚓的身体也有一定的弹性和变形能力,在土壤中挖掘出不同形状和深度的通道,为气体和液体提供通道。
这些通道还能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使其有利于植物生长。
五、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体内有很多内外共生微生物,将落叶、草根等食物入口后,通过胃肠道内的酶和肠道微生物进行分解,同时寄生在蚯蚓体表的一些微生物也对土壤的气体、水分及营养元素的转化和固定发挥重要作用。
蚯蚓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得到合理利用,并减少环境中腐败物和毒素的积累,从而对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蚯蚓是自然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物,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十分重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小事做起,爱护这些小生物,保护自然环境。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蚯蚓的生活地方可以说是土壤的深处,它们在土壤中挖洞穴居,通过吃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维持生存。
蚯蚓的生活地方通常是在潮湿而肥沃的土壤中,它们喜欢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和建造自己的巢穴。
蚯蚓的巢穴通常是由它们自己挖掘而成,它们通过蠕动身体来挖掘土壤,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吃入体内,然后将剩余的土壤排泄到地面上,形成蚯蚓丘。
蚯蚓的生活地方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蚯蚓挖掘的通道和巢穴可以让空气和水分更好地渗透到土壤深处,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和植物的生长。
除了在土壤中生活,蚯蚓还会在适合的条件下离开地面,进行交配和产卵。
蚯蚓的生活地方也可以是在草丛、树叶下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它们会在这些地方寻找合适的伴侣,进行繁殖。
总的来说,蚯蚓的生活地方主要是在土壤中,它们通过挖掘巢穴、寻找食物和繁殖来维持生存。
蚯蚓在土壤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们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质地,还可以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的生活习性【常见问题】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的生活习性【专家解答】●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是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动物,只要有潮湿的泥土,蚯蚓就能生活。
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28℃,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图:蚯蚓●蚯蚓的生活习性六喜:1、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
2、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
3、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
生活在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4、喜温:蚯蚓尽管呈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
最适宜温度为22℃~26℃。
5、喜带甜、酸味食物: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
6、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
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1、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趋向弱光。
2、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声低,而且不能震动。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3、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
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活力下降。
4、怕闷气:蚯蚓生活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5、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6、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当然,碱性大的土壤也不适宜蚯蚓生活。
【本人总结】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我们也常常在潮湿的土壤中发现蚯蚓。
蚯蚓的生活习性主要有哪些
蚯蚓的生活习性主要有哪些
蚯蚓常栖息于温度较大、腐殖质较多的表层土壤,一般在树叶堆、长期堆积的畜粪堆及烂稻草堆下面的土层中。
栖息深度一般10-12厘米,昼伏夜出,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为食。
蚯蚓喜湿润、安静环境,怕光、怕盐、怕单宁味。
其活动温度在5-30℃,最适宜温度为20℃左右。
根据实验观察,45%-75%的土壤湿度,最适合蚯蚓生长,繁殖。
所以,严冬和酷暑都对它不利,只有春、秋季节才是它们生长繁殖的“黄金”时节。
不过也有例外,如爱胜蚓(即红蚓)、异唇蚓和环毛蚓抗逆力强,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在中国南方,冬天也能照常生活,特别是异唇蚓,还能繁殖后代。
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的卵生动物,繁殖快。
自然条件下生长的蚯蚓,1年产卵4次,平均繁殖50条到150条,寿命仅8个月至1年。
据说,杂交改良后的新品种,1年可繁殖千余条,寿命达3年。
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蚯蚓的生活习性有哪些?概述:蚯蚓虽然很多,但适应人工养殖且有综合经济价值的品种极少。
具有一定养殖价值的优良品种有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日本引进)、北星二号及环毛蚓属的如威廉环毛蚓、白颈环毛蚓、湖北环毛蚓、参环毛蚓等。
蚯蚓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但不同种的蚯蚓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有所不同。
1.湿度蚯蚓体内含水量70%一80%,平日靠分泌其体液保持平衡,因此,必须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湿度适应范围为30%一80%。
如威廉环毛蚓(青蚯蚓)适宜湿度为30%一45%;爱胜蚓属(红蚯蚓)则适宜于50%一80%的湿度。
蚯蚓这种习性使它处于穴居和窝居状态。
高湿度或低湿度环境均不利于它正常生存。
湿度低于极限,则蚯蚓便会脱水而极度萎缩呈半休眠状或即死亡。
反之,也会随气温的上升而死亡。
2.温度蚯蚓属变温动物,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
当气温下降至10C时,蚯蚓开始停食;降至4℃时就进入冬℃以下就会冻结或死亡。
一般大中型蚯蚓多深人地下穴居越冬;而小型蚯蚓多数为群体聚集、结团于暖土处越冬。
待次年气温上升至8—10℃时爬到地表层活动。
体弱、萎缩的蚯蚓,成活率很低,很难活过开春。
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也受到抑制,很快萎缩,体色变深,并钻人深土中不动。
当温度高达35℃以上,便完全停食进入休眠状态,蚓体完全萎缩,感觉极为迟钝。
一旦气温下降,即能恢复原状。
温度以20—25C为**。
3.食性蚯蚓属杂食性动物,可谓荤素不拒。
蚯蚓的植物性饲料来源极为丰富。
人工养殖时,农村中几乎都用废物喂给。
蚯蚓的饲料来源有多种畜禽粪、厩肥、青草、水草、稻草等,以及树叶、废菜叶、烂爪果、糟渣、沼渣、废纸浆等。
还有动物性饲料,它对蚯蚓的增重、繁殖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如屠宰后下脚料及污水、食堂饭馆荤素下脚等是蚯蚓喜欢的饲料来源。
蚯蚓酷爱吞食已软化和酶解的营养料,如发酵的槽水、沼渣、厩肥等,也吞食一定量的砂粒、煤渣、无机硬物,以助消化。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生活的环境
蚯蚓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生物,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对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蚯蚓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土壤,它们在土壤中挖洞、穿行,不断地为土壤增加通气性和肥力。
蚯蚓的生活环境必须是湿润的土壤,因为它们的皮肤非常薄,需要保持湿润才能生存。
此外,蚯蚓还需要有足够的有机物质来供给它们的食物,比如腐烂的植物残渣、腐烂的木屑等。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在蚯蚓的消化道中被分解,然后变成有益的营养物质,被排泄到土壤中,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养分。
蚯蚓的生活环境还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温度。
它们需要在土壤中有足够的空间来挖洞、行走,以及繁殖。
而且,蚯蚓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总的来说,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充满有机物质、湿润、通气良好、适宜温度的土壤环境。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蚯蚓健康地生存和繁殖,同时也可以为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为蚯蚓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它们继续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蚯蚓的习性
蚯蚓的习性蚯蚓是生活在土壤里的一种软体动物,约有两万余种,大部分生活在淡水和陆地上,仅有一千多种能适应潮湿的土壤。
由于它们经常钻进土里,不易发现,所以称为“地龙”。
这种动物既没有耳朵,也没有眼睛,身体呈圆柱形,外面有一层角质的“盔甲”。
蚯蚓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白天大多数时间都会在土壤里打洞。
晚上则会出来,喜欢吃一些腐烂的东西。
蚯蚓是环节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类,在繁殖季节,它们从冬眠中醒来后,先长出新芽,然后才逐渐长成新的身体,其个体增加的速度非常快,最快的一天能增长1倍,当体长达到最大限度时,体内会发生自溶现象,就是说身体中的细胞被消化了,剩下的只是空空的躯壳,这样它又可以繁殖后代了。
而且它在地下可以分泌出一种酸性很强的黏液,在出土时起润滑作用,防止周围的土壤颗粒黏结在一起,并能够保护体内的内脏器官,免受机械损伤。
蚯蚓喜欢吃一些肥沃的有机物,如死去的植物,腐烂的落叶,粪便等,同时也吃一些肉食性的小昆虫。
有些蚯蚓生活在污水沟里,专门吸食人或牲畜的血,对人畜危害很大,因此人们往往用农药把蚯蚓毒死。
蚯蚓对人体的贡献也很大,它可以作为药材,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的功效。
在中国,到处都可以看见蚯蚓,但在世界各地的土壤里却找不到它们。
原来蚯蚓是世界性的入侵物种,早在19世纪时,就有日本人把蚯蚓引进日本,然后作为食物而大量繁殖,随后向全球扩散,使得土壤中的蚯蚓越来越多。
蚯蚓不断繁殖,会使土壤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这样许多植物就会慢慢枯萎。
因此,科学家提倡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用中国特有的黑土地,将所有的蚯蚓都灭绝。
因此,人类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阻止蚯蚓的蔓延。
在德国,他们成立了一个灭绝蚯蚓协会,人们对于当地的蚯蚓都无计可施,一些蚯蚓还可以顺着下水道爬进千家万户,美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销售使用含有灭绝蚯蚓成份的饲料和肥料,任何一位饲养员要想成为合格的饲养员,首先必须拿到灭绝蚯蚓的证书。
虽然一些人做了努力,但是目前仍然不能彻底的控制住蚯蚓的蔓延,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蚯蚓至少有两万多种,我国有2000多种,已知的生活环境有30多种,尽管数量十分惊人,但还没有达到泛滥成灾的地步。
蚯蚓生活在什么土壤中
蚯蚓生活在什么土壤中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蠕虫,它们生活在土壤中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蚯蚓到
底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壤中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蚯蚓主要生活在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中。
它们喜欢生活在松软、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这样的土壤更容易穿透和挖掘。
蚯蚓喜欢在土壤中寻找食物,它们主要以腐败的植物残余、腐烂的木头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因此,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对蚯蚓来说是最理想的生活环境。
此外,蚯蚓还喜欢生活在pH值中性或稍微酸性的土壤中。
这种土壤对蚯蚓的
生长和繁殖都非常有利。
而对于过于酸性或碱性的土壤,蚯蚓则无法生存。
除了有机物质和适宜的pH值外,蚯蚓还需要充足的氧气和水分。
因此,通风
良好、湿润但不过于潮湿的土壤对于蚯蚓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蚯蚓主要生活在富含有机物质、pH值中性或稍微酸性、通风良好、湿润但不过于潮湿的土壤中。
这样的土壤环境对于蚯蚓的生存和繁殖都非常有利。
因此,我们在种植作物或者进行园艺活动时,也应该注重土壤的质量,以创造一个适宜蚯蚓生活的环境。
关于蚯蚓的课外小知识
关于蚯蚓的课外小知识蚯蚓,又称为虫蚓,是生活在土壤中的一种无脊椎动物。
它们通常呈红褐色或者淡红色,身体圆长而柔软,有许多环节。
蚯蚓是生物界中非常有用的生物,不仅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着许多有趣的特性和行为。
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蚯蚓的课外小知识吧。
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主要生活在土壤中,它们通常在潮湿、透气良好的环境中生存。
蚯蚓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它们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在雨后或者早晨的露水时分更容易发现它们。
蚯蚓的饮食习性蚯蚓是典型的食掠动物,它们以土壤中的有机质为食。
蚯蚓具有特殊的消化系统,可以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细小的颗粒,并通过肠道吸收养分。
此外,蚯蚓还会将土壤中的颗粒经过消化后排泄成土壤结球,这样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
因此,蚯蚓被视为土壤的“工程师”。
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具有夜行性和凉爽环境喜好等特性。
它们一般在夜间活动,在光线强烈的情况下通常会躲藏在土壤深处。
蚯蚓的寿命一般较短,约为2-8年,但它们繁殖能力强,每年可产下大量的卵。
这也是为什么在合适的环境中,蚯蚓数量很快就能恢复的原因之一。
蚯蚓的防御机制蚯蚓在生活中会遭遇许多天敌,因此它们发展了一些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当遭遇威胁时,蚯蚓会迅速从威胁的方向逃离,同时释放出一种黏液来减缓敌害的速度。
此外,蚯蚓还有一种特殊的行为,即“战争行为”,当两条蚯蚓发现彼此占据相同的领土时,它们会用身体互相纠缠,直到有一方离开为止。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虽然蚯蚓是微小的生物,但它们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蚯蚓通过翻动土壤和吞食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的生长,并促进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循环。
此外,蚯蚓还是很多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和活动状态可以影响整个食物链的稳定性。
总结蚯蚓是地球上一种非常特殊和有用的生物。
它们在土壤中默默努力,改善着我们生活环境的质量。
了解蚯蚓的习性和生活习惯,对于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蚯蚓喜欢的环境
蚯蚓的生活习性
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在此逐一介绍,供养殖者参考。
1、喜温怕冷热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它怕冷也怕热。
在0℃—5℃休眠,32℃以上停止生长,在40℃以上死亡,适宜温度为15℃—30℃,最佳温度是20℃—25℃,我们要想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那就要常年保持最佳温度为20℃—25℃的养殖环境。
2、喜湿怕浸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不能过于干燥,但也不能过于潮湿,不能浸泡(水蚯蚓除外)。
这里所说的喜湿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饲养基土的湿度,二是空气湿度,一般饲养基土的湿度要求在40%—60%,(手握基土指缝见水而不流下为好),空气的相对湿度调节到60%—80%为好。
3、喜暗怕光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处,一般是钻在土层下觅食或钻在基料中觅食,黑夜时也有爬出地面觅食的。
因怕光所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极为不利,所以蚯蚓总在黑暗处活动,养殖环境应选在阴暗处。
4、喜甜怕辣性
蚯蚓喜吃酸、甜、腥食料,如烂西红柿、西瓜皮、烂水果、洗鱼水等。
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喂蚯蚓应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
5、喜静怕震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最怕震动。
养殖场应选在安静的处所。
不要震动或经常上下翻动基料土。
经常震动将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的影响。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Lumbricus terrestris)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引人注目。
蚯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我们对它们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
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角色以及对环境的重要作用。
一、蚯蚓的生存环境蚯蚓通常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它们对于土壤的湿度要求较高。
在干旱的时候,蚯蚓会深入土壤中寻找湿润的地方。
同时,蚯蚓喜欢草地、田地等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这对于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蚯蚓的觅食习性蚯蚓是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通过摄食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维持生存。
蚯蚓主要通过吞噬土壤来获取养分,它们会将土壤与有机物质混合消化后释放出的富含营养的排泄物称为蚯蚓粪。
这种蚯蚓粪富含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养分,对于土壤的肥力提升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1. 推土行为:蚯蚓的推土行为被认为是它们生活中最显著的行为之一。
蚯蚓通过身体的蠕动和肌肉的收缩来推动土壤,创造通风孔、疏松土壤,提供氧气和水分的进入。
这种推土行为对土壤的结构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2. 通风行为:蚯蚓利用其特殊的通风管道和气孔结构,将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并吸入新鲜的氧气。
这种通风行为可以保持土壤中的氧气水平,有助于维持土壤的正常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存。
3. 回防行为:当蚯蚓感到危险时,它们会快速地将身体向后拉,使自己离开威胁的位置。
这种回防行为可以帮助蚯蚓避免受到捕食者的袭击,增加自身的存活几率。
四、蚯蚓的繁殖生活蚯蚓是雌雄同体,为了繁殖后代,它们需要进行交配。
蚯蚓交配通常会发生在湿润的土壤中。
交配后,蚯蚓会产卵,卵会孵化出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幼虫逐渐成长为成虫。
蚯蚓的繁殖过程对于保持蚯蚓种群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蚯蚓与环境的关系蚯蚓是土壤中的重要调解者和养分循环者,它们对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植物的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农业生产中,蚯蚓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的制作过程中。
蚯蚓的知识
蚯蚓的知识蚯蚓是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节肢动物,也被称为“地蚯蚓”或“土壤蚯蚓”。
它们被广泛用于堆肥和造土壤,以及作为钓鱼饵料。
本文将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营养需求和其对环境的作用。
一、生活习性蚯蚓主要生活在泥土中,它们通过挖掘并消化土壤来获取营养。
它们的体形呈长条状,通常有许多环,其中一些环称为“紧身环”,这些环帮助它们在泥土中前进。
蚯蚓不耐光,通常会活动在夜间或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在泥土中寻找遮蔽物。
蚯蚓的身体内部由一些叫做“肠节”的圆形管道组成,这些管道运输泥土和营养物质到食道和胃部消化。
它们的胃部由钙质和蛋白质构成,而且能够将土壤中的颗粒过滤,将有机物质消化并分泌成腐殖质,这种物质对土壤特别重要。
二、生长特点蚯蚓生长迅速,从幼虫到成熟蚯蚓约需3至4个月左右,不同品种的蚯蚓的生长期略有不同。
蚯蚓的生长环境要求潮湿和充足的氧气,这也是它们在泥土中生存和繁衍的必要条件。
蚯蚓是一种非常适应环境的生物,能够在不良条件下生存,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蚯蚓能在土壤中生存多年,并通过分泌一定量的黏液和蛋白来保持身体表面光滑,以减少与泥土的摩擦。
三、营养需求蚯蚓的主要食物是泥土,它们通过摄取泥土中的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包括油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
此外,它们还需要大量的水分和氧气,所以最好在饲养时提供足够的水分和通风。
四、环境作用蚯蚓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们通过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挖掘和消化,将其转化为腐殖质和种子,这些物质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其次,它们在挖掘土壤时会带来通风和排水作用,帮助土壤中的气体流通和排走多余的水分。
此外,它们的排泄物也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营养素。
总之,蚯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对环境产生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并加大对它们的研究和利用。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蚯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是土壤中的重要居民,对
土壤的改良和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蚯蚓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土壤,它们通过自己特殊的生活方式,为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
它们通过吞食土壤
中的有机残渣和微生物,将其消化后排泄出来,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得到分解和转化,有利于土壤的肥力和结构的改善。
蚯蚓的生活环境也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它们需要适度的湿润和通风的土壤环境才能正常生活和繁殖。
除了土壤环境,蚯蚓的生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和土壤
pH值等。
蚯蚓对温度和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为苛刻,
通常在中性到弱碱性的土壤中生活得较好。
总的来说,蚯蚓的生活环境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微生物、水分和空气等因素的
综合作用。
它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土壤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蚯蚓的生存环境,保护好土壤,让蚯蚓继续发挥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钓鱼技巧: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蚯蚓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最具代表性动物,世界上大多数生态系统中都有蚯蚓存在,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接下来一起来讨论下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一、阴暗
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终生都生活在地下,不管是觅食还是交配都是在黑暗环境中进行的,喜栖息在黑暗、潮湿、疏松且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栖息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白天往往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才外出活动。
二、潮湿
蚯蚓喜欢栖息在潮湿的环境中,尤其喜欢生活在庭院、菜园、耕地、垃圾堆、沟渠、坑塘等附近潮湿的土壤中,但蚯蚓怕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时对蚯蚓呼的吸不利,栖息地被水浸泡或淹没时蚯蚓常逃逸。
三、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还不能震动,受震动后会表现出不安、逃逸等现象,因此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合养蚯蚓,例如生活在工矿周围的蚯蚓往往生长不好且容易逃逸。
四、富含腐殖质
蚯蚓喜欢富含腐殖质的环境,事实上蚯蚓也是典型的腐食性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植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摄食方式是吞食土壤、砂
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土壤中腐殖质越丰富蚯蚓生长、繁殖得越快。
五、含盐量低
蚯蚓喜欢含盐量低的环境,讨厌含盐量高的环境,原因是蚯蚓角质膜极薄并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在含盐量高的土壤中蚯蚓会失水死亡。
蚯蚓生活在哪里
蚯蚓生活在哪里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们对土壤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
蚯蚓究竟生活在哪里呢?
首先,蚯蚓主要生活在土壤中。
它们喜欢潮湿、肥沃的土壤,因为这样的环境
有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蚯蚓通过在土壤中钻洞和挖掘隧道来寻找食物和避难所。
它们的活动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从而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蚯蚓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生活,比如在堆肥堆中。
堆肥堆中的蚯蚓可以帮
助分解有机物质,加速堆肥的成熟,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
此外,蚯蚓也可以在田间地头、树林下、草坪中等地方找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
在这些地方的活动同样对土壤的改良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蚯蚓可以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地方,但它们最喜欢的还是潮湿、肥沃
的土壤。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堆肥堆中,蚯蚓的存在都对土壤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蚯蚓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空间,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
钓鱼技巧: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
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蚯蚓是寡毛纲陆栖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终年生活在地底下,靠吞食土壤、砂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为生,接下来来讨论下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一、物种论述蚯蚓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陆栖无脊椎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有3000多种,我国约有3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威廉环毛蚓(青蚯蚓)、参状环毛蚓、通俗环毛蚓(黑蚯蚓)等。
二、栖息环境蚯蚓喜栖息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泥土中。
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栖息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食,靠吞食土壤、砂粒等以获取其中的有机物质,例如土壤肥沃的菜园、阴暗潮湿的沟渠边、阴凉的堆肥附近都是蚯蚓的最佳栖息地。
三、代表物种1、赤子爱胜蚓:赤子爱胜蚓俗称红蚯蚓,也是最常见的养殖蚯蚓,个体比较小,体长约60~160毫米,体宽约3~5毫米,体节约80~110个,环带一般呈橙红色或栗红色。
2、威廉环毛蚓:威廉环毛蚓俗称青蚯蚓、绿蚯蚓、威廉腔环蚓等,个体比较大,体长约90~250毫米,体宽约5~10毫米,背面呈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呈青灰色。
3、参状环毛蚓:参状环毛蚓俗称土蚯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蚯蚓,个体比较大,体长约110~380毫米,体宽约5~12毫米,背部呈紫灰色,后部色稍浅,刚毛圈呈白色。
4、通俗环毛蚓:通俗环毛蚓俗称黑蚯蚓,也是南方最常见的蚯蚓,个体中等,体长约130~150毫米,体宽约5~7毫米,体节约102~110个,背面草绿色,背中线深青色。
四、生活习性1、温度:蚯蚓有喜温畏寒的习性,生存温度5~30℃,最适温度15~25℃,温度低于8℃或高于32℃时停止生长,温度低于5℃时进入冬眠状态,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很快会死亡。
2、湿度:蚯蚓有喜湿怕干的习性,喜栖息在阴暗潮湿、土质疏松且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土壤含水量要求在60%以上,最适湿度70~75%,但蚯蚓最怕积水,湿度过大对蚯蚓呼吸不利。
蚯蚓一般生活在什么土壤中
蚯蚓一般生活在什么土壤中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动物,它们一般生活在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中。
蚯蚓通
过吞食土壤中的有机残留物和微生物来获取营养,同时也在土壤中挖掘隧道,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和植物生长。
蚯蚓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因为有机质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有
机质可以是植物残留物、动物粪便、腐烂的木材等,这些物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需求。
除了有机质,蚯蚓还需要适当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
过于干燥的土壤会影响蚯
蚓的生存,而过于潮湿的土壤则会导致缺氧和腐败。
因此,蚯蚓一般选择土壤湿润但又能保持通气的环境生活。
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不仅仅是获取营养,它们还通过挖掘隧道来改善土壤结构。
蚯蚓的隧道可以促进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同时也有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
总的来说,蚯蚓一般生活在富含有机质、湿润但通气良好的土壤中。
它们通过
吞食有机残留物和挖掘隧道来改善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肥沃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蚯蚓的生存环境,也就是保护了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宜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在它的身体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等方面必然会对生活环境产生一定的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首先,头部因穴居生活而退化,虽然在身体的前端有肉质突起的口前叶,在口前叶膨胀时能摄取食物,•当它缩细变尖时又能挤压泥土和挖掘洞穴,但因终年在地下生活,并不依靠视觉来寻觅食物,所以在口前叶上不具有视觉功能的眼睛而只有能感受光线强弱或具有视觉的一些细胞。
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也就是说它是依靠刚毛来活动的。
利用刚毛,它能把身体支撑在洞穴里,或在地面上蜿蜒前进或后退。
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在每个体节与体节之间的背中央有一个小孔,叫背孔。
这个小孔和身体里边相通,所以它的体腔液可以从这个小孔里射出来,利用这种液体湿润身体,以增加它在土穴中的滑润,减少与粗糙砂土颗粒的摩擦,•并防止体表的干燥。
此外,体表的湿润还与蚯蚓的呼吸密切相关,•因为它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是通过湿润的表皮来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的。
蚯蚓的感觉器官也因为穴居生活而不发达,•只有在皮肤上能感受触觉的小突起,在口腔内能辨别食物的感觉细胞,以及主要分布在身体前端和背面的感光细胞,这种感光细胞仅能用来辨别光线的强弱,并无视觉的功能。
(二) 蚯蚓的"六喜六怕"生活习性六喜:喜阴暗: 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 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 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
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 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
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
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
厌苦味。
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 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
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怕光: 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
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
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 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
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
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 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
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
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 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
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
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
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 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
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
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
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
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
尿素浓度在1%以下,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 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
当然,•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
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
可在PH 3.7-4.7之间生活。
背暗异唇蚓、绿色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则不耐酸,最适PH为5.0-7.0。
碱性大也不适宜蚯蚓生活,据对环毛蚓在PH1-12•溶液中忍耐能力测定表明,在气温20-24℃,水温18-21℃情况下,PH 1-3和12时蚯蚓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便死亡。
随着溶液酸碱度偏于中性,蚯蚓死亡时间逐渐延长。
目前人工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偏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三) 蚯蚓生活史蚯蚓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全部过程。
生活史包括一个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和受精,到成体的衰老、死亡。
•人为地一般分为蚓茧形成、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三个阶段。
1. 蚓茧形成(1) 生殖细胞的发生: 随着个体生长,生殖腺逐渐发育,其内也逐步进行着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到一定的时期,再排入贮精囊或卵囊内,进一步发育成精子或卵子。
成熟的精子包括头、•中段和尾三部分。
全长72微米.有的可长至80-86微米(为人类精子长度的2倍)。
蚯蚓的卵多为园球形、椭圆形或梨形。
陆栖蚯蚓的卵较水栖蚯蚓卵小。
赤子爱胜蚓卵的直径只有0.1毫米.由卵细胞膜、卵细胞质、卵细胞核以及最外面一薄层由卵本身分泌的卵黄膜所构成。
(2) 蚯蚓的交配: 异体受精的蚯蚓,性成熟后通过交配,使配偶双方相互受精。
即把卵子输导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
交配时两条蚯蚓前后倒置,腹面相贴。
•一条蚯蚓的环带区域正对着另一条蚯蚓的受精囊孔区域。
环带区分泌粘液紧紧粘附着配偶。
在两条蚯蚓的环带之间有两条细长粘液管将配偶相对应的体节(VIII-XXXIII) 束缚在一起。
赤子爱胜蚓两条蚯蚓相贴体节的腹面比较凹陷,形成两条纵行精液沟。
雄孔排出的精液,由于沟内拱状肌肉有规律的收缩而向后输透到自身的环带区,并进入对方的受精囊内。
当相互授精完成后,两条蚯蚓从相反的方向各自后退,退出束缚蚓体的粘液管。
•直至配偶脱离接触。
以上交配过程约2-3小时。
野生蚯蚓交配多发生在初夏、秋季的肥堆中.人工养殖蚯蚓,只要条件适宜,•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交配。
(3) 排卵与受精: 排卵是指蚯蚓通过雌孔将卵排出体外的过程。
处在卵囊或体腔中的卵,由于没有运动器,主要依靠卵漏斗、输卵管上纤毛的摆动,被动地使卵经雌孔排出体外。
•雌孔往往在第一环带节腹面正中央(环毛蚓),故卵直接排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
•包含有一至多个卵的雏蚓茧,因其后的体壁•肌肉较前的体壁肌肉收缩强烈,雏蚓茧与体壁间又有大量粘液起润滑作用,加上雏蚓茧外周与地表接触受阻,蚓体向后倒行,使得蚓体前端逐渐退出雏蚓茧。
当受精囊孔途经雏蚓茧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蚓茧内。
从而完成受精过程。
(4)蚓茧形成。
从环带开始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的粘液管起,经排卵到雏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前后封口成蚓茧止,是蚯蚓茧形成的全过程.蚓茧内除含有卵子外,•还有精子及供胚胎发育用的蛋白液。
蚓茧的生产场所: 正蚓科蚯蚓如红色爱胜蚓、日本异唇蚓、背暗异唇蚓,一般产蚓茧于潮湿的土壤表层,遇干旱则产处较深。
八毛枝蚓等多产于腐植层中,赤子爱胜蚓多产于堆肥中。
蚓茧的颜色: 刚生产的蚓茧多为苍白色、淡黄色,•随后逐渐变成黄色、淡绿色或淡棕色,最后可能变成暗褐或紫红色、橄榄绿色。
蚓茧的形成: 多为球形、椭圆形,有的为袋状、花瓶状或纺锤状,少数为细长纤维状或管状。
蚓茧的端部较突出,有的成簇状、茎状、圆锥状或伞状。
蚓茧大小: 蚓茧大小与蚓体宽一般成正相关。
差别较大。
赤子爱胜蚓一般长度3.8-5.0毫米、宽2.5-3.2毫米。
蚓茧的含卵量: 不同种类蚯蚓,蚓茧含卵量不同。
有的仅含一个卵,有的则含多个卵,如赤子爱胜蚓,一般含3-7个卵,•但有的蚓茧仅1个或20甚至60个卵。
蚓茧的生产量: 蚓茧的年生产量依种类、个体发育状况、气候、食物因子等而变化。
野生蚯蚓蚓茧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
处不利环境时(干燥、高温等)可能在短期内多生产些蚓茧。
栖息于土壤表层(•如爱胜蚓)的一些蚯蚓其蚓茧生产量往往比穴居土壤深处(如环毛蚓)•的要多些。
在人工饲养的良好条件下,蚯蚓可全年生产蚓茧。
在20-26℃条件下,每条蚯蚓每天产0.35-0.80个蚓茧。
2 胚胎发育: 蚯蚓的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分裂起,•到发育为形态结构特征基本类似成年蚯蚓的幼蚓,并破茧而出的整个发育过程(即孵化)。
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
•蚯蚓胚胎发育的完成即为蚓茧孵化过程的结束。
孵化所需时间及每个蚓茧孵出的幼蚓数,因种类、孵化时的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而变。
•赤子爱胜蚓每个蚓茧一般孵出幼蚓1-7条,孵化时间为2-11周。
3 胚后发育从幼蚓由蚓茧中孵化出来,经生长发育到达性成熟、生殖,然后逐渐衰老以及死亡。
这个过程即为蚯蚓的胚后发育(即寿命)。
蚯蚓生长,一般指蚓体重量和体积的增加。
•而发育指蚯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两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
蚯蚓的生长曲线一般呈"S"型。
即幼蚓在达到性成熟前,体长、体重都急剧增加,性成熟(环带出现)到衰老开始(环带消失)前这一阶段,体重增加不多,但生殖能力很强。
一旦环带消失,•体重渐减。
蚯蚓的胚后发育时间往往因种而异。
赤子爱胜蚓55个周。
长异唇蚓50周。
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蚯蚓常处在同一环境中,•其组成往往随季节而变化。
秋末产的蚓茧在北方很多来不及孵化,故冬天蚓茧比例大。
春天成蚓较多。
到6月(夏季)因蚓茧孵化使幼蚓数量激增,到秋天幼蚓数量又逐渐减少,体重较大的成蚓数量渐增。
蚯蚓的寿命,随种类与生态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别。
一种双胸蚓在干旱,贫瘠条件下,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寿命可延长至两年多。
环毛蚓为一年生蚯蚓,寿命多为7-8个月。
•在理想条件下,蚯蚓潜在寿命要更长些。
如赤子爱胜蚓寿命可能达到四年半。
正蚓六年。
长异唇蚓为十年三个月。
据试验: 赤子爱胜蚓在平均室温21℃情况下,蚓茧需24-28天孵化成幼蚓,幼蚓需30-45天变成蚓。
成蚓交配后5-10天产蚓茧。
•平均每条蚯蚓的世代间隔平均在59-83天。
土壤是野生蚯蚓的食物来源,又是它栖息的场所。
•土壤包含着蚯蚓生活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各种生态因子对蚯蚓有着错综复杂的影响。
从全国来看,蚯蚓的分布、密度随着地区、土壤类型、•季节、温度和有机质的数量而有较大的差异。
(五) 季节对蚯蚓的影响1. 蚯蚓活动的季节性变化在温带和寒带,冬季低温干旱使蚯蚓进入冬眠状态,到翌年开春,随着温度的回升、雨季的来临,蚯蚓苏醒,开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