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设计资料
拉深件模具设计说明
筒形工具盒学 校: 机电学院 专 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 班 级: 10大模一班 姓 名: 林佳佳学 号: 2号指导老师:徐秋如老师 完成时间:2012年7月6日>\\\\\\\\\\\\".、-• -•、••X X X X、-•-•-•-•-•--•-•-•--•-•-•--•-•-•--•-•-•--•-•/ // // // // // //// /目录第一章工件的工艺性分析 (1)1. 1工艺性分析 01・2拉深时的工艺性 (1)1・3材料的工艺性 (2)第二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第三章拉深工序尺寸的确定 (3)第四章必要的工艺计算 (5)4.1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 (5)4・2冲压力的计算 (6)4.3压力中心的计算 (8)4・4工作尺寸的计算 (8)第五章模具的总体设计 (8)5.1模具类型的选择 (9)5・2定位方式的选择 (9)5.3料方式的控制 (10)5.4卸料零件的确定 (9)5.5顶件装置的确定 (9)5.6导向方式的选择 (10)第六章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0)6.1凸凹模 (10)6.2拉深凸模 (11)6.3落料凹模 (11)第七章辅助装置的设计 (12)7.1固定卸料装置 (12)7.2刚性推件装置 (12)7.3螺钉与销钉的选择 (12)7. 4弹性压边装置 (12)第八章模架的选用 (12)心得小结.................................................................... ・・14参考文献..................................................................... ・14\\\\\,‘,‘,‘',‘///',‘///',‘///',‘///',‘///',‘///',‘/零件图拉深件的工艺性是指拉深件对拉深工艺的适应性。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说明书模板
1 d n1 kn mn dn
2、极限拉深系数 在保证侧壁不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得到的最小拉深系数称 为极限拉深系数(可查表)。拉深时,要保证拉深顺利 进行,每次拉深系数应大于极限拉深系数。
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材料的内部组织和力学性能:
塑性好,组织均匀,晶粒大小适当;屈强比小,塑性应变比大,板 料的拉深性能好,极限拉深系数就小。
max
Rw 1.1 s ln ( r) r
max
1.1 s
( Rw )
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凸模的压力通过筒壁传递至法兰的内边缘,将变形区的 材料拉入凹模,筒壁区所受的拉应力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①使变形区产生塑性变形所必须的拉应力 ②克服变形区上下两个表面的摩擦阻力所必须的力 ③克服毛坯沿凹模圆角运动必须克服的弯曲阻力
2 、拉裂
拉深时筒壁总拉应力超过筒壁最薄弱处的材料强度 时,拉深件产生破裂。
原因:
1)由于法兰起皱,坯料不能通过凸凹模间隙,使筒 壁拉应力增大 2)压边力过大,使径向拉应力增大 3)变形程度太大
防止拉裂的措施:
1)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2)增加凸模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变形材 料的润滑条件 3)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 4)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
4.2.1 对拉深件形状尺寸的要求 1)拉深件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尽可能一次拉 深成形。 2)尽量避免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考虑设 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然后剖开;
3)在设计拉深件时,应注明必须保证外形或内形 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带台阶的拉 深件,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一般应以底部为 基准。
pg
pg
py
2.底部圆角半径rpg 底部圆角半径rpg:指壁与底面的转角半径。 要求: 1)rpg≥t,一般取:rpg≥(35)t 2)rpg<t,增加整形工序,每整形一次,rpg 可减小1/2。
拉深模设计
图3-25爪式出件器结构示意图 1-凹模 2-爪杆 3-出件杆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6 出件和退件装置
3.6.2退件装置
图3-26 退件器及观察口 1-凹模;2-退件器;3-观察口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7 限位装置及起吊装夹装置
3.7.1限位装置
1.合模限位块
图3-27调整块安装示意图 1-上模 2、3-上、下调整块- 4-下模 5-垫片 6-存放限位块 7-吊挂 8-装模夹紧缺口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1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中批量生产模具的设计要点: 1.上、下模的导向采用导板 结构,使用单个耐磨板。 2.坯料用手工放入。 3.制件用手工取出。对于形 状复杂的大件则用机械手取出。 对于简单制件也可用气缸顶出。 4.制件采用气缸顶起。采用 单气缸时用H形顶杆结构,采用 多气缸时用直接顶起结构。 5.坯件的定位。后面用可升 降的定位板,侧面用定位销或定 位板,必要时可安装前定位板。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4.1单动拉深模的导向
3.导块导向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4.1单动拉深模的导向
4.背靠块导向
小型模具
中型模具
大型模具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箱式背靠块与导柱并用的结构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角式背靠块与导柱并用的结构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4.2双动拉深模的导向
1.凸模与压边圈导向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4.2双动拉深模的导向 2.凹模与压边圈导向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4.2双动拉深模的导向
3.压边圈与凸模、凹模都导向
防磨板材料一般用优质工具钢如T8A,硬度为52-56HRC
4.5拉深模具设计
深度拉深件或落料拉深复合模:
应使工艺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 的许用压力曲线之下,还需对压力机 的电机功率进行校核
三. 压力机的选择
深度拉深件或落料拉深复合模:
1 F1 max h1
1000
① 计算拉深功A
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
凸、凹模工作部分形状
带压边圈的拉深
:
a:用于直径d≤100mm的拉深件
b:用于直径d>100mm的拉深件
五. 拉深工艺的辅助工序
润滑
热处理
目的:消除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
对于普通硬化金属(如08钢、10钢、15钢等), 若工艺过程正确,模具设计合理,一般可不要进行中 间热处理。 对高度硬化金属(如不锈钢、耐热钢等),一般 一、二道工序后就要进行中间热处理。
凸模圆角的影响
:
凸模圆角rp↓↓→rp处弯曲变形程度 ↑→“危险断面”受拉力大→工件易产生局部变薄; 凸模圆角rp↑↑→凸模与毛坯的接触面↓→ 易产生底部变薄和内皱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凹模圆角半径rd的计算
:
首次拉深: d r
1
0.8 ( D d )t
以后各次拉深: d n
r (0.6 ~ 0.8)rdn1
式中:rd1、rdn-1、rdn——首次、第(n-1)次和第n 次拉深模的凹模圆角半径 D——毛坯直径;d——中径;t——工件厚度。
有平面凸缘拉深件,最后一次拉深时:
凹模圆角半径应和拉深件的一致,即rdn=r。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凸模圆角半径rd的计算
四.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
拉深模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拉深模设计实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如图4.11.1所示阶梯形盖,大批量生产,材料为08钢板,料厚为1.5mm ,试进行冲压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并设计拉深模具。
设计步骤如下: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这是一个阶梯形零件,形状简单,没有厚度不变的要求,零件的各处的圆角半径满足拉深对圆角半径的要求。
其尺寸公差为自由公差,满足拉深工序对工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材料10钢的拉深性能较好。
(1)计算毛坯直径及相对厚度毛坯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用解析法求坯料尺寸。
先作出计算毛坯分析图,如图4.11.2所示。
为了计算方便,先按分析图中所示尺寸,计算出中性层母线的各段长度i L 及母线形心到旋转轴线的距离xi R,并将计算数据列于表4-23中。
图4.11.1 阶梯形盖 图4.11.2 毛坯计算分析图表4-23 毛坯计算汇总表 (mm )根据公式(4-11)计算得毛坯直径:D 206mm坯料的尺寸也可以根据拉深前后表面积不变,借助pro/E 等CAD 软件求出。
过程如下:(1) 先在pro/E 软件中进行造型, 如图4.11.3所示,因为零件的内、外表面积的不同,造型过程要注意,把零件的中间层设为实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以便于测量;(2) 复制曲面,点击菜单中分析→ 测量;(3) 选择类型为“面积”,曲线/边为“面组”,投影方向选择为“无”,即可计算出被选中曲面的表面积,如图4.11.4所示。
由图4.11.4可知,零件的表面积A=33434.8mm 2,坯料的直径:206mm D ==≈计算相对厚度: 1.52060.72%t D == (2)确定拉深次数54.557.50.95n h d ==;根据公式(4-21),查表4-11,得拉深次数为2。
(3)计算第一次拉深工序尺寸 为了计算第一次拉深工序尺寸,利用等面积法,求出第一次拉深后工序件的直径和深度。
由于参与第二次拉深变形的区域是从图4.11.2中的L 5开始,因此以L 5开始计算面积,并求出相应的直径。
12.7 拉深模设计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rp1
rp(n-1)
无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有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最后拉深工序凸模底部的设计
1-顶杆 2-压边圈 3-凸凹模 4-推杆 5-推件板 6-卸料板 7-落料凹模 8-拉深凸模
落料拉深复合模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凸凹模 2-反拉深凸模 3-拉深凸凹模 4-卸料板 5一导料板 6-压边圈 7-落料凹模
落料、正、反拉深模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压边圈 2-凹模固定板 3-冲孔凹模 4-推件板 5-凸模固定板 6-垫板 7-冲孔凸模 8-拉深凸模 9-限位螺栓 10-螺母 11-垫柱 12-拉深切边凹模 13-切边凸模 14-固定块
凸、凹模的结构形式
拉深凸模与凹模的结构形式取决于工件的形状、尺寸以 及拉深方法、拉深次数等工艺要求,不同的结构形式对拉 深的变形情况、变形程度的大小及产品的质量均有不同的 影响。 当毛坯的相对厚度较大,不易起皱,不需用压边圈压 边时,应采用锥形凹模。
当毛坯的相对厚度较小, 必须采用压边圈进行多次 拉深时,应该采用图示的 模具结构。 图a)中凸、凹模具有圆角 结构,用于拉深直径 d≤100mm的拉深件。 图b)中凸、凹模具有斜角 结构,用于拉深直径 d≥100mm的拉深件。
再次拉深、冲孔、 切边复合模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筒形件的切边原理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a)尺寸标注在内形
b)尺寸标注在外形
盒形件拉深模角部间隙确定方法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第4章 拉深及拉深模设计3[28页]
4)修整展开部分的形状: ⑴过BC线段中点作圆弧的切线; ⑵以R为半径作圆弧与直边和切线相切。(角分线,距离R平行线)
此时增加与减少的面积A1≈A2。 ⑶去掉A2部分,可得到平滑过渡的毛坯外形。
2020/11/10
20
4.4 其他形状零件拉深
三、矩形件的拉深
四)矩形件的工艺计算:
低矩形件及其毛坯图
此面承受全部拉深力,使该处的材料大幅度变薄。 拉深过程中,很大部分材料未被压边圈压住,极易起内皱。 由于间隙大,皱纹不易消除。→半球形件拉深比较困难。
半球形件的拉深系数: m d / D d /( 2d ) 0.71 常数
拉深系数为常数,不能反映半球面拉深的难易程度, 所以不能以 m 制定工艺→根据毛坯相对厚度变化考虑工艺。 2.拉深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可参考下列原则选择合理的拉深方法。
2020/11/10
21
4.4 其他形状零件拉深
三、矩形件的拉深
图4-26,通常只需一次拉深。拉时毛坯变形程度不大, 回弹较大,可采用压边圈。 2、h/d2 =0.3~0.7和α=40°~80°的中锥形件:
一般只需一次拉深,拉深方法视毛坯相对厚度(t/D)而定: 1)(t/D)×100>2.5: 可一次拉成,不用压边。 2)(t/D)×100=1.5~2.5:可一次拉深,采用压边。 3)(t/D)×100<1.5:需要两次以上拉深。
(1)(t/D)×100>3:不用压边一次拉成,但需用“球底凹模”,
进行镦压校形,如图4-22。
(2) (t/D)×100=0.5~3:用压边或反向拉深。如图4-23。 (3) (t/D)×100<0.5: 需采用拉深筋,或反向拉深。
2020/11/10
6
2020/11/10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设计
• 根据面积相等的原则,筒 形拉深件的毛坯尺寸为:
F1 d ( H R )
F2
4
[2 R (
d
2R)
8R2]
F3
1 4
(d
2R)2
D 0
4 Fi
•表4.1-4.2
§4-4圆筒形拉深件拉深工艺计算
一、拉深系数 1、拉深系数:即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
前毛坯(或半成品)直径的比值。
d m
二、常用拉深模
•无 压 边 圈 拉 深 模
二、常用拉深模
•带 压 边 圈 拉 深 模
带
锥
形
1-上模座
压
2-推杆
边
3-推件板
圈
4-锥形凹模
的
5-限位柱
倒
6-锥形压边圈
装
7-拉深凸模
拉
8-固定板
深
9-下模座
模
二、常用拉深模
• 双动 压力 机使 用的 拉深 模
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刚性压 边装置动作原理
rp(0.7~1.0)rd
7)确定各次拉深半成品的高度:
h10.2(5 D d1 2d1)0.4d r 3 1 1(d10.3r1 2 ) h20.2(5 D d2 2d2)0.4d r3 2 2(d20.3r2 2 )
hn0.2(5 D dn 2dn)0.4d r3 n n(dn0.3rn 2 )
1、
应大于各次的极限拉深
系数m。1,m2.......m.n..
2、
这是因为每次拉深后的材
料,m硬1m 化2.不...断m .n.有所增加,无中间退火时 更为严重。
(表4-7、8、9)(表2-1)
总结
• (M<1)拉深系数M反映了拉深时材料变 形程度的大小,M越小,表明变形程度越 大。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由直线和圆弧相连接的形状
(2)曲线连接的形状
测验题
填空 1、不变薄拉深简单旋转体毛坯尺寸的计算常采用 。
课后思考
1、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遵循什么原则? 2、简单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
学习目标: 了解拉深系数的概念,能够计算圆筒形件的
拉深次数及各次拉深的工序件尺寸;计算圆筒形 件的拉深力。
1)孔位应与主要结构面(凸缘面)在同一平面, 或孔壁垂直该平面,便于冲孔与修边在同一 道工序中完成。
2)拉深件侧壁上的冲孔与底边或凸缘边的距离
h2dt
3)拉深件凸缘上的孔距:
D 1(d13t2r2d)
4)拉深件底部孔距:
dd12r1t
4.2.3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 主要指其横断面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3级
2)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 合理选配各次拉深工序件的底部圆角半径
3)高度
无凸缘圆筒形件拉深工序计算流程
4.4.3 有凸缘圆筒形的拉深计算 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成形 (1)利用极限相对高度进行判断(查表)
如果工件的相对高度h/d小于或等于表中 对应的极限相对高度[h1/d1]值时,则可以一次 拉深成形;否则需多次拉深。
2)尽量避免半敞开及非对称的空心件,应考虑设 计成对称(组合)的拉深,然后剖开;
3)在设计拉深件时,应注明必须保证外形或内形 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形尺寸;带台阶的拉 深件,其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一般应以底部为 基准。
4)拉深件口部尺寸公差应适当。
5)一般拉深件允许壁厚变化范围0.6t1.2t,若 不允许存在壁厚不均现象,应注明;
上表只适合08及10号钢的拉深件
2.拉深件工序件尺寸
1)直径 确定拉深次数后,应调整拉深系数,使首
拉深模设计
Dd
(
Dmax
0.75
) dd 0
凸模尺寸:
Dp
(
Dmax
0.75
2C
)0 dP
(3-18) (3-19)
项目三 拉深模设计
当制件要求内形尺寸时(见图3-11(b)),以凸模为基准,先
定凸模尺寸。因为凸模会越磨越小,因此应取工件的最大极
限尺寸,模具工作部分计算公式见式(3-20)和式(3-21)。
生产实际中,采用压边圈时,拉深间隙一般按表3-8选 取。
项目三 拉深模设计
表3-8 有压边圈拉深时的单边间隙
总拉深次数
拉深工序
1
第 1 次拉深
第 1 次拉深 2
第 2 次拉深
第 1 次拉深
3
第 2 次拉深
第 3 次拉深
第 1、2 次拉深
4
第 3 次拉深
第 4 次拉深
第 1、2、3 次拉深
5
第 4 次拉深
项目三 拉深模设计
3.拉深模具的圆角半径 1) 凹模圆角半径 rd 首次拉深时可按式(3-22)计算。
>100
≤0.5 >0.5~1.5
dd
dp
dd
dp
dd
dp
0.02
0.01
0.03
0.02
—
—
0.04
0.02
0.05
0.03
0.08
0.05
>1.5
0.06
0.04
0.08
0.05
0.10
0.06
注:dp、dd 在必要时可提高至 IT6~IT8 级。若制件公差在 IT13 级以下,则dp、dd 可以采用 IT10 级。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以由弹簧或橡皮产生,也可以由气垫产生。
5
带凸缘零 件的拉深模结 构,毛坯用定 位板定位,在 下模座上安装 了定距垫块, 用来控制拉深 深度,以保证 制件的拉深高 度和凸缘直径。
图8.6 凸缘件拉深模(定距垫块) 6
图8.7 凸缘件拉深模(打料块定距)
毛坯用固定挡料销定位,打料块同时起定距垫块的作用, 作用同样是控制拉深高度和凸缘直径。
第8章 拉深模具设计
8.1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8.1.1 无压边圈的拉深模
适用于底部平整、 拉深变形程度不大、 相对厚度(t/D)较大和 拉深高度较小的零件。
1
图8.1 无压边圈有顶出装置的拉深模
8.1.2 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板料毛坯 被拉入凹模。 在拉簧力的作 用下,刮件环 又紧贴凸模, 在凸模上行时 可以将制件脱 出,由下模座 孔中落下。
下止点
30°
60°
曲轴转角α
90° 23
8.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 凸、凹模间隙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3. 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4. 凸模通气孔
24
8.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模具的总装图如 图8.26所示。
采用正装式结构, 落料拉深凸凹模安装 在上模;
刚性卸料板卸去 废料,也起导尺作用,
线,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处于许用负荷曲线之下,则所选设备符合
工作要求;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超出许可范围(见图8.25),则需选择标称
压力更大型号的压力机,继续以上校核过程。
26
图8.25 许用负荷与实际负荷
27
用导尺和固定挡 料销定位;
打料块将卡在凸 凹模内的工件推出。
图8.26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 25
拉深模设计资料
拉深模第一节圆筒形件的拉深变形分析一、拉深过程二、拉深过程的力掌分析三、起皱与拉裂一、拉深过程圆形平板毛坯在拉深凸、凹模具作用下,逐渐压成开口圆筒形件,其变形过程如图4—2所示。
图a为一平板毛坯,在凸模、凹模作用下,开始进行拉深。
图b,随着凸模的下压,迫使材料拉凹模,形成了筒底、凸模圆角、筒壁、凹模圆角及尚未拉人凹模的凸缘部分等五个区域。
图c是凸模继续下压,使全部凸缘的材料拉入凹模形成筒壁所得到的开E口圆筒形零件。
图4-2 拉深变形过程为了进一步说明金属的流动过程。
拉深前将毛坯画上等距同心圆和分度相等的辐射(图4—3)所组成的扇形网格,拉深后观察这些网格的变化发现:拉深件底部的网格基本上保持不变,而筒壁的网格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同心圆变成了筒壁上的水平圆筒线,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增大了。
越靠近筒口增大越多,原来的分度相等的辐射线变成等距的竖线,即每一扇形面积内的材料都各自在其范围内沿着半径方向流动。
每一梯形块进行流动时,周围方向被压缩,半径方向被拉长,最后变成筒壁部分。
图4-3 拉深件的网格变化如果从凸缘上取出一扇形单元体来分析(图4—4).小单元体在切向受到压应力吼作用,而径向受到拉应力口。
的作用,扇形网格变成了矩形网格,从而使得各处的厚度变得不均匀,如图4—5所示。
筒壁上部变厚、愈靠筒口愈厚,最厚增加达25%(1.25t),筒底稍许变薄,在凸模圆处最薄,最薄处约为原来厚度的87%.减薄了13%。
由于产生了较大的塑性变形,引起了冷作硬化(图4—5),零件口部材料变形程度大,冷作硬化严重,硬度也高a由上向下愈接近底部硬化愈小,硬度愈低,这也是危险断面靠近底部的原因。
图4-4 受压缩的凸缘变形图4-5 拉深件壁厚和硬度的变化二、拉深过程的力掌分析拉深过程中,毛坏各部分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一样的,由于变形区内的应力、应变状态决定了筒形件成形的变形性质,因此应着重研究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状态。
设在拉深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毛坯已处于图4-6所示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拉深模的排气孔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图3-1
小批量用模具的示意图
3.1.1 小批量生产模具的设计要点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小批量生产模具的图3⁃1设计要点是: 1)尽量减小模具闭合高度,在设备上使用时,高度不足可采用标 准垫板。
2)对于上、下模的导向,侧压力小时设置导柱、导套;导向部件 若采用导块结构,可设置单个可换防磨板。 3)制件的取出不采用自动装置。 4)坯料采用简单的定位销或挡块定位。 3.1.2 中批量生产模具的设计要点 中批量生产模具的(图3⁃2)设计要点是:
图3-3
大批量用模具的示意图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1)上、下模的导向和凸模、压边圈的导向采用双面防磨板。 2)坯件的放入使用薄板送料器。 3)坯件的定位采用后定位板、板、板式导正器和前定位板。
4)制件的取出使用机械手。 5)制件的顶起使用气缸,采用连杆或顶起(杠杆式)结构。 6)模具材料选用火焰淬火的合金铸铁。 7)各滑动部分要加润滑油,采用动加油或分油器集中加油。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3)压边力的分布可调节 单动压力机的压边力只能整个调节;而 双动压力机的外滑块的压边力可通过调节螺母(或压边圈上的液压 缸压力)来调节外滑块四个角的高低,使外滑块呈略微倾斜状态,
以达到调节拉深模压料面上各部位压边力的目的,从而控制压料 面上材料的流动。 (4)行程大 双动压力机比单动压力机的行程大,可拉深深度更大 的深拉深件。 2.双动拉深模的工作原理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图3-4
导板导向拉深模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图3-5
导块导向拉深模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图3-6 箱式背靠块压边圈导向拉深模(单动) 1—凹模 2—凸模 3—压边圈 4—限程销 5—箱式背靠块 6—防磨板 7—叉车起落架叉孔 8—定位销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图3-7 箱式背靠块上下模导向拉深模 1—凹模 2、11—压边圈 3—凸模 4—气孔 5、9、13—防磨板(背靠块部) 6、12—防磨 板(压边圈部) 7—安全垫安装座 8—背靠块 10—模具安装用定位键槽 14—安全保护板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压边力大 单动压力机的压边力较小,一般有气垫的单动压力 机,压边力等于压力机压力的20%~25%;而双动压力机的外滑 块的压边力为内滑块压力的65%~70%,这对需要很大的压边力
的覆盖件拉深成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压边力稳定 单动拉深模的压边不是刚性的,对三维曲面的压 料面来说,在开始预弯成压料面形状时,由于压料面形状的不对 称会导致压边圈偏斜,严重时失掉压边作用;而双动压力机则是 由外滑块提供压边力,拉深模的压边圈也是刚性的,可以产生较 稳定的压边力,因而可以避免单动拉深模压边不稳定的缺陷。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3.2.1 单动拉深模 一些中小型覆盖件拉深时,所需要的压边力也相对小,常采用单 动拉深模。
1.单动拉深模的工作原理 汽车覆盖件单动拉深模的工作原理与一般冲压件拉深模的工作原 理大体上是相同的。其工作过程为: 1)将毛坯放在模具压料面上,并准确定位。 2)压力机上滑块下行带动上模下行。 3)上模和下模的压边部分首先与毛坯接触,将毛坯压住,使压边 部分毛坯受到的变形阻力增大。 4)上模继续下行,开始拉深成形过程。 5)在拉深成形的后期成形内部的局部形状。
要比覆盖件冲模的大得多。
(4)模具材料质量要求相对低 对于寿命为40万次以下的覆盖件 拉延模的工作零件(凸模、凹模、压边圈)材料,一般使用强度
高一点的铸铁就可以;而一般冲模的工作零件多为工具钢。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3.3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结构 3.4 拉深模的导向零件 3.5 拉深模的压边零件 3.6 拉深模的出件和退件装置 3.7 拉深模的限位装置及起吊装夹装置
图3-8 双动拉深模示意图 1—压边圈 2—凸模 3—凸 模固定座 4—凹模
3.2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将毛坯放在凹模压料面上,并准确定位。 2)压力机外滑块首先向下运动至下死点,通过压边圈将毛坯压紧 在凹模4的压料面并在整个拉深成形过程中保持压边。
3)在压力机外滑块压住毛坯的同时,内滑块已带动凸模向下运动。 4)内滑块带动凸模继续向下运动,并在压边圈压住毛坯一个时间 间隔后与毛坯接触开始拉深成形过程。 5)内滑块到达下死点,将毛坯拉深成凸模2的形状,拉深成形过程 结束。 6)压力机内滑块先带动凸模上行,而外滑块不动,使压边圈停留 瞬间,将拉深件由凸模上退下。 7)外滑块开始回程,完成压边作用。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第3章 拉深模设计
(1) 结构尺寸大 除汽车覆盖件本身就比较大以外,覆盖件冲模
的制件定位,模具的安装结构,上下模的导向,模具的起吊、 翻转和运输装置等要求都要增大冲模的结构尺寸。 (2) 基础件为框架结构 为减轻模具的质量和提高制造工艺性, 一般都将其设计成由两块板状构件构成水平的两层,中间用立 筋连接成的框架结构。 (3) 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冲模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和标准件选用量
3.2 拉深模பைடு நூலகம்典型结构
6)压力机上滑块到达下死点时,拉深成形过程结束。 7)压力机上滑块回程,带动上模上行。 8)顶出装置将拉深件顶出,取出拉深件。
2.单动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汽车覆盖件拉深成形所采用的单动拉深模与一般冲压件所用的拉 深模相比,主要是上、下模的导向方式有较大区别。常见的典型 结构有导板导向拉深模、导块导向拉深模、箱式背靠块压边圈导 向拉深模、箱式背靠块上下模导向拉深模等。 3.2.2 双动拉深模 1.双动压力机拉深成形的优点 在拉深成形形状复杂的大型汽车覆盖件时,一般采用双动压力机, 其原因主要有: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图3-2
中批量用模具的示意图
1)上、下模的导向采用导板结构,使用单个防磨板。
3.1 拉深模的设计要点
2)坯料用手工放入。 3)制件用手工取出。 4)制件采用气缸顶起。
5)坯件的定位:后面用可升降的定位板,侧面用定位销或定位板, 必要时可安装前定位板。 3.1.3 大批量生产模具的设计要点 大批量生产模具的(图3⁃3)设计要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