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题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这首词的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
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
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
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2、丙辰:熙宁九年(1076)3、达旦:至早晨;到清晨4、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5、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6、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què),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7、归去:回到天上去。
8、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9、不胜:胜(shèng):承担、承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的诗词?
【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谁的诗词?
月几时有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的广阔世界。词人的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的美景、造化的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的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的性格与不凡的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考。“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考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的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皆产生于共同的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赏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饮欢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何时起照耀人间?我手举酒杯向苍天发问。
不知道天上的仙宫宝殿里,今年是那一年?我真想驾长风,归月宫,又怕那儿的碧玉楼阁,孤高而严寒。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光转过装饰华丽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过门窗,照着窗内的不眠人。
明月不应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人们别离时才圆?人生一世,有相逢之乐,就有离别之悲;月出一轮,有圆满晴朗,就有残缺阴霾。
这种事自古就难两全。
但愿远方的人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也能共同沐浴明月的光辉。
◇赏◇析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宋熙宁九年,那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不禁对月思人。
他便乘着酒兴,尽抒情怀,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的上阕写作者对月遐思,以问句开头,而问的又是明月,苍天,一下子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浩渺的仙境,如梦如幻,意境深远。
“不知天上宫阙”几句跌宕起伏,妙笔生花,表现了作者内心之中的波澜起伏。
当时的苏轼正徘徊与“出世”与“入世”之间,不知所从。
“何似在人间”是作者给出的最后的答案——还是人间的美好更值得去珍惜,去留念。
词的下阕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转朱阁”三句,写月下之人,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上接“照无眠”,运笔流畅,表面写对月圆人不“圆”的怨恨,其实蕴含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三句,是作者自己的解答,是他经历风雨人生之后的领悟——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言文吧,到底应如何理解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写于北宋熙宁九年。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夜时因为思念六七年不见的弟弟苏辙而做的词。
当时苏轼正当壮年,四十岁,在官场上因为与王安石等变法者的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到各地为官。
苏轼流连在各地期间,历经六七年未曾与弟弟苏辙团聚,他曾要求调任到离弟弟较近的地方为官,但这愿望一直到调任密州时仍未实现。
当时的苏轼,工作生活事事不顺心,在官场上不得意心情沮丧,却又心怀壮志期待未来能有一天能重返汴京,在家庭生活中与家人长期分离,期待相聚却又不能如意。
在中秋夜这个应该是“月圆人团圆”的美景良辰,苏轼只能孤身面对着一轮明月,这种复杂又矛盾的情绪惹得他心绪激荡,导致抑郁惆怅齐爆发,当晚就率性“欢饮达旦,大醉”,之后乘着酒兴催生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注释.do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注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翻译及注释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翻译及注释题记: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有?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把酒问青天。
我举杯遥问苍穹。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望远方的亲朋都平安喜乐,哪怕现在隔着万水千山,沐浴在这同一月色下,就和我们相聚时是一样的。
注释:注释校对自《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水调歌头,词牌名。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一这首喜闻乐见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思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笼统的描画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世、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络的范围停止思索,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求人生失望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失望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妙祝愿、有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生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经过向青天提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在〝出生〞与〝出生〞,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发生的疑问、停止的探求,气势非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发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生、出生的双重矛盾心思。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写词人的出生思想打败了出生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世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世的现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翻译: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照翻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词写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太守。
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
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
这一首词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词的上片把酒问青天而产生的奇思遐想。
句句不离赏月,而又没有一句正面描写月色,只从作者对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笔。
这就不落窠臼,写出了新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
词的正文开头两句劈空而来,先写饮酒赏月,还通过对青天的询问,把思路引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明月从何时就有了?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们的历法,今晚属于哪一年的中秋?原来,他的询问,事出有因。
他由赏月而幻想离开尘世,飞到月宫的琼楼玉宇中去。
又因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于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这时他陶然自乐,因而想到,飞上冷清的天宫,哪里有人间这样的乐趣呢。
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人间,自我战胜了出世之念。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和胞弟的离愁别绪。
词人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对我们不该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吧,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是加深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种种变化联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解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解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词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英文翻译"Thinking of You"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night.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imeMay we all be blessed with longevity Though far apart, we are still able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e moon together.水调歌头原文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翻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的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的时候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
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寿,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文/阎美伊诵读篇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酒/问/青天。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何年。
不知天上琼楼玉宇,我欲/乘风归去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清影,何似/在/人间。
绮户,照无眠。
朱阁,低绮户转朱阁不应有恨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事/古难全古难全。
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朗诵技巧《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丙辰年(1076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的一阙词。
此时的苏轼在官场并不得志,被外放为官,已与弟弟苏辙七年未见。
正值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怀人,通过这首词表达对胞弟的思念。
作者本人的经历塑造了他豪放洒脱的性格,因此本词的情感基调应该是:豁达、郁愤与思念。
同时要注意本词是作者大醉之后所作,朗诵时切忌一板一眼,而是要将朗诵技巧藏于随意感之下。
本词上半阙主要是表达作者对人生与仕途的态度。
第一句看似是追溯明月的起源,又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我们在朗诵时声音要放远,断句停顿时间稍长,注意胸腔共鸣。
前半句是一个问句,读出疑问感。
后半句“问”是本句的句眼,注意重音。
第2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小主播播音示范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前半句语势要往回收,情绪中带着些许迷茫,后半句则要送出去,“年”字稍作延长。
第三句中“归去”二字可理解为苏轼将明月视为自己的归宿,因此在朗诵时要体现作者对明月的向往与渴望。
这一小句语速要快,语势向上,至“又恐”后稍作停顿,语势向下,情感转为伤感,语速渐缓。
“高处/不/胜寒”延续前面的情感,语速则要更慢。
上阙的最后一句认为“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因此,情感要一反前文的颓唐,转而积极向上,情绪层层递进。
下半阙主要是借月怀人,第一句中的“转、低、照”三个动词,生动地描述了月亮的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精心整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苏轼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祭等。
也是中秋词中最着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赏析二】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词。
当时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辗转在各地为官。
因此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诗人依旧不能与胞弟苏辙团聚。
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水浒·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上海古籍出版社《水浒传》266页)中曾出现过词曲,下片首句为“高卷珠帘”,其余相同。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
(2) 宫阙:宫殿。
(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4) 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5) 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
指月宫。
(6) 不胜:忍受不住。
(7) 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