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领导监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领导监督

第一节领导监督的含义、分类

一、领导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领导过程中的监督,就是指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领导者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监察与督促,以保证领导职能的正确贯彻执行,最终实现领导目标的一种职能活动。

一般来说,领导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的监督:一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即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二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即下级对上级的监督。

领导监督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领导监督在本质上多方位的制约性和强制性

领导监督的特殊功能,就是对其他领导职能具有制约作用。它既表现在制约着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又表现在制约着上级组织、上级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同时,也表现在制约着下级组织和被领导者的执行行为。领导监督能够顺利进行,是以强制性为前提的,没有强制,则无法开展监督。

(二)领导监督的双向性和监督主客体的相对性

其一,监督既包括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监督,这时领导者就表现为监督的主体,被领导者表现为监督的客体;同时又包括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监督,这时被领导者表现为监督的主体,领导者表现为监督的客体。其二,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监督的主体的领导者,同时又是领导监督的客体。

(三)实施领导监督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领导监督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都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领导的活动是处于社会之中的,在一定程度上要接受社会评价与监督控制,其领导效能最终还要接受社会的考验。监督领导行为是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有效领导和规范领导行为的保证。

(四)领导监督过程的公开性和监督结果的评价性

在领导活动中实行公开监督,是领导目标有效实现的要求。一方面,只有公开,各级领导者方可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受到自下而上的广泛而有效的监督,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领导监督的群众性。另一方面,监督的结果必须起到对领导者及其行为的评价作用。监督要在最后真正起作用,这就是领导监督的评价性体现。

二、领导监督的分类

领导监督涉及的面广、层次多,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下面几类:

(一)按被监督者的活动过程,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二)按监督涉及的范围划分,可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

(三)按监督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政党的监督、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四)按监督的系统关系分,监督包括自我监督、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五)按监督的专业性质分,监督包括经济监督、政治监督、文化监督等

第二节领导监督的原则、方法与程序

一、领导监督的原则

领导监督的原则,是指领导者行使监督职能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反映了领导监督的目的、性质、特点及其进程。从当今领导活动的特点来看,领导监督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党性原则

(二)依法监督原则

(三)准确监督原则

(四)平等监督原则

(五)层级监督原则

(六)公开监督原则

(七)监督的时效原则

(八)自我监督为主的原则

二、领导监督方法

领导监督的方法很多,不同的监督目的、监督内容和监督要求,有不同的监督程序和方法。从一般的领导活动来考虑,有思想监督的方法、组织监督的方法和制度监督的方法。具体地说,又有下列几种具体办法来开展领导监督工作。

1.统计分析监督法

统计分析监督法是运用统计报表从数量方面对领导计划进行监督的方法。这是一种常见的全面监督方法。

2.专题问题调查法

许多监督行为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进行的监督,这就是事后监督或者事中监督,这种监督多数是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调查行为。这就是问题调查监督。另一个方面,领导者除了通过统计报表掌握一般情况外,还要根据需要选择一些专题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监督,这就要采用专题调查法。

3.现场监督法

现场监督是指领导者或主管人员通过蹲点调查或现场办公等形式,亲自到现场进行监察和督导的监督方法。

4.民主监督法

在我国,民主监督的具体做法很多,但大体不外两种类型。一类是正规的,主要是一些社会组织、民主团体对党务、政务,对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进行的监督。这类监督既有稳定的组织形式,又有一定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其监督程序。另一类是非正规的,指人民群众依照其民主权利,随时、随地对整个国家事务和领导活动进行的监督。

三、领导监督的程序

监督的程序是指进行监督的工作顺序。监督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动态过程,具有其特有的运行程序。对领导的监督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监督主体又呈现多样性,因而监督的程序也不尽一致。但一般说来,监督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基本步骤:制订监督计划、实施监督检查、采取措施纠偏和总结经验教训。

(一)制订监督计划

监督计划是对未来监督活动作出的规定和安排,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第一,根据领导决策的目标和决策方案的实施过程,确定监督的任务和标准,包括监督的范围和对象、监督的内容和标准、监督的结果和目的等等,都是要明确的。

第二,根据监督的任务确定监督的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权限范围。

第三,根据监督的任务确定监督的方式。即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形式实现监督。

(二)实施监督检查

监督计划一经制订就要付诸实践,各监督机关、监督人员要有效地协调起来,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掌握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和证据,同时要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的情报信息,特别是收集各种偏离决策目标和违法失职的情报信息,并按照所确定的监督标准,进行客观的比较、评价、确定偏差偏离,以提供纠正的客观依据。

(三)采取措施纠偏

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领导决策过程的偏差和失误,目的在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之避免和减少损失。这是监督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监督机构的主要任务。

(四)总结经验教训

对领导进行监督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搞好经验教训的总结,以便为不断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提供依据和经验,有利于不断改进工作。

第三节强化领导监督机制的建设

一、建立有效领导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监督的必要性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权力具有被滥用的可能性

(二)掌权者的情况呈现复杂性

(三)认识存在局限性

二、监督制度体系建设

(一)监督体系

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人大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等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监督机构。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政党监督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