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
重医大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
![重医大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fec72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8.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一、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牙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实验室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等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密细心的工作方法,为临床工作打好基本技能基础。
二、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基本原理:形态为主,和生理功能相联系课程简介: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
牙体解剖学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形、髓腔及合型的观察。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雕刻和描绘,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
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口腔生理功能的常见检查方法。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方式包括观察标本、雕塑牙齿、髓腔磨片。
实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教程,复习所学理论,实验中按照操作步骤,独立思考,进行操作。
四、实验报告牙体形态绘图五、考核与考试考核包括:上颌中切牙雕刻,下颌第一磨牙雕刻,上颌第一前磨牙堆塑,上颌第一磨牙堆塑考试包括:30颗离体牙辨别六、基本设备与器材配置(名称及数量)每次实验可同时开20组,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组实验1组一套:游标卡尺、双头雕刀、小雕刀、棒状器、锥状器、柳叶蜡刀、蜡刀、酒精灯、天平。
(以上现各有20套)。
雕刻牙模型三套。
七、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A综合性 B创新性 C验证演示性 D设计性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标志熟悉:游标尺的使用方法,牙体的测量方法实验内容: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2、测量离体牙教学重点: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
教学方法:讲课、示教、实习。
思考题:1、如何区分上下颌颌左右侧的前磨牙2、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实验课考核:课堂上完成各类离体牙的观察与测量,带教教师根据本次实验评分标准给予评分。
课时:4学时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上颌中切牙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特点熟悉:雕牙的方法与步骤实验内容: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教学重点:上颌中切牙的解剖特点教学方法:讲课、示教、实习。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67aff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e.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计划书目录实验一:额顶枕区————————————————————————3 实验二:面部浅层————————————————————————4实验三:开颅取脑————————————————————————5实验四:眶部解剖————————————————————————6实验五:面部深区(一)————————————————————8实验六:面部深区(二)————————————————————10实验七:下颌下区深区—————————————————————12注:颞区的解剖放入面部深区(一)实验一额顶枕区【实验目的】1、观察头皮的分层,2、掌握头皮内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及走行。
找到眶上血管和神经,滑车上神经及血管。
3、了解帽状腱膜的结构特点。
【实验安排】主刀:吕玮瑾张灵俊记录:袁乐萍翻阅:陈敏后勤:张家俊【实验步骤】1、清理头发,剥开皮肤:清理头皮表面的头发,沿眉间与枕外隆凸之间的连线纵形切开颅顶部皮肤,再沿两侧最高点连线做一横切口,翻起颅顶皮肤。
(注意:颅顶部皮肤厚而且致密,且纤维束与皮下组织紧密相连。
)2、观察浅筋膜和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皮肤剥离后,暴露出皮下筋膜。
颅顶的皮下组织内血管神经丰富:(1)在眶上缘上方可找到眶上动脉和眶上神经;(2)在其稍内侧寻认滑车上动脉和滑车上神经;(3)在耳廓前上方可找到颞浅动脉和耳颞神经;(4)在枕外隆凸旁2cm处可找到枕动脉和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后支即枕大神经;(5)在耳廓后方可找到耳后动脉和枕小神经。
3、翻剥帽状腱膜,观察腱膜下结缔组织:在颅顶部作十字切口,将皮下组织向外侧翻起(注意皮下组织中有结缔组织纤维束,它将皮肤和帽状腱膜连在一起),切开帽状腱膜,向外侧翻起,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叫腱膜下结缔组织又叫腱膜下间隙。
它与颅骨外骨膜疏松结合,因而帽状腱膜与颅骨外骨膜容易分离,用刀柄插入腱膜下间隙进行探查,向四周拨动,以证实确实有一潜在的间隙。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959882cc22bcd126ff0c89.png)
实验四、口腔颌面颈部神经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三叉神经核、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和临床意义,麻醉的注意事项。
3、掌握面神经的管内段分支和管外段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腮腺的关系。
4、熟悉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在口腔颌面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5、熟悉迷走神经的走行。
6、熟悉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的组成成分。
7、了解内脏神经在口腔颌面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1、观察三叉神经起点和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2、观察眼神经和眶上裂、上颌神经和圆孔、下颌神经和卵圆孔。
3、观察下颌神经:耳颞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观察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腭神经、前中后上牙槽神经、眶下神经。
4、观察面神经出颅部位,管内段主干、分支、走行观察面神经穿茎乳孔后在腮腺的走行及其分支5、观察下颌下神经节。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模型及图谱: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146 图7-1)实验五、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腮腺咬肌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面神经与腮腺的关系。
3、掌握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4、掌握舌、腭部的结构特点。
5、掌握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解剖内容和临床意义。
6、掌握颌面部间隙的解剖范围、层次内容。
7、了解颌面部各间隙的交通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内容1、观察腮腺位置、外形及腮腺筋膜。
2、观察面神经出腮腺时的位置。
3、观察咽旁间隙、咬肌间隙、颞间隙。
4、观察面侧深区的境界和内容。
5、观察软腭、舌的剖面标本。
6、观察颈动脉三角境界和内容。
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2、标本及图谱。
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222 图11-15,P225图11-20)。
解剖实训课实验报告范文
![解剖实训课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c444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0.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熟悉解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观察人体解剖学中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三、实验器材1. 解剖模型: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呼吸系统模型、循环系统模型。
2. 实验工具: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镜、解剖盘等。
四、实验步骤1. 消化系统解剖(1)观察消化系统模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使用解剖刀在模型上找到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
(3)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4)使用解剖剪将消化系统模型切开,观察器官内部结构。
2. 呼吸系统解剖(1)观察呼吸系统模型,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使用解剖刀在模型上找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
(3)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4)使用解剖剪将呼吸系统模型切开,观察器官内部结构。
3. 循环系统解剖(1)观察循环系统模型,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使用解剖刀在模型上找到心脏、血管等器官。
(3)观察各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
(4)使用解剖剪将循环系统模型切开,观察器官内部结构。
五、实验结果1. 消化系统: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观察清楚,内部结构基本了解。
2. 呼吸系统: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观察清楚,内部结构基本了解。
3.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等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观察清楚,内部结构基本了解。
六、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在实验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专升本实验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c11e258aeaad1f347933f7d.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大纲「供口腔医学专升本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72学时的教学计划编写,其中:面授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自学学时40学时。
教材使用皮昕主编的《口腔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体牙列的正常形态,口腔颌面颈部解剖特点,以便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有的放矢。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实验一:牙体测量与雕刻目的要求∶1、了解口腔牙齿的形态与尺寸,掌握牙体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各牙位牙齿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熟悉该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1、测量离体牙或石膏模型,将测得的数值写入实验报告。
2、雕刻刀的正确使用,分别雕刻各牙位牙齿。
实习二:口腔颌面部系统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标志。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即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鼻骨,颧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关节韧带的位置、起止、作用。
3、了解了解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实习三: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目的要求∶1、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特点及临床意义;面神经的走行及分布,与腮腺的关系;联系临床暴露面神经主干或周缘支的方法。
2、熟悉颌面部表面解标志。
3、了解面部比例关系、美容角。
实验内容∶1、观看本章节多媒体课件、VCD及图库。
2、实验带教老师讲解本次实验要点。
3、在实验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观察教学标本。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98983f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9.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模板(本科)实验一雕刻的基本手法及器械的使用[目的要求]熟悉常用的雕刻工具,掌握雕刻的手法,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1.雕刻器械的认识2.雕刻器械的使用。
[试验器械]石膏块75mm*40mm*30mm 直尺雕刀石膏勺垫板石膏切刀[实验方法]1、雕刻器械的认识认识雕刀、蜡勺、石膏切刀的名称、作用及使用范围。
2.握刀的基本方法(1)掌拇指握式: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食指的第二、三指间关节处。
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石膏块,同时用左手握着石膏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石膏块作为支点。
此种方法多用于修牙冠各面。
(2)握笔式:最常用的一种雕刻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基本相似,称为握笔式。
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做支点。
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以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3)切割式:食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
此种握刀方法多在切石膏或石膏时使用。
3、根据以上雕刻的手法,利用所发石膏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试验器械]石膏块75mm*40mm*30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实验方法]石膏块雕刻了解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
(单位:mm)上颌中切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5 8.5 7.0 6.0 13.0 7.0 3.5 2.5画出唇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参考唇面的外形,画出上颌中切牙外形线。
初步形成唇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画出近中面外形线从石膏块最顶端开始画出冠长,根长,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49544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9.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了解口腔结构和功能,掌握口腔各部分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加深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口腔解剖模型•解剖工具(如解剖剪、解剖刀等)•实验记录表2. 实验方法1.观察口腔解剖模型,了解其结构。
2.使用解剖工具逐步解剖模型,并记录解剖过程中观察到的口腔结构。
3.针对口腔结构,讨论其生理功能,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三、实验结果1. 口腔结构通过解剖口腔模型,我们观察到以下口腔结构:•唇:口腔的前缘,具有保护和感受刺激的作用。
•牙齿:位于口腔腔腔内,用于咀嚼和切割食物。
•舌:位于口腔底部,具有推动和搅动食物的作用。
•口腔黏膜:口腔内壁的覆盖层,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和分泌唾液的作用。
•唾液腺:分布在口腔周围的器官,产生唾液以帮助消化食物。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部,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2. 口腔生理功能•唇:可以感受到温度、压力和触觉,还具有言语表达和吹气等功能。
•牙齿:通过咀嚼和切割食物,使其变得更易消化。
•舌:通过舌面和舌尖的运动,推动食物向下咽喉。
在发音和言语过程中,舌头起着重要的作用。
•口腔黏膜:起到保护口腔组织不受外界刺激和感染的作用。
同时,口腔黏膜还能分泌唾液,保持口腔湿润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水分和酶,能够软化食物、帮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扁桃体:参与机体免疫功能,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口腔和咽喉。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通过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我们对口腔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口腔作为人体的入口之一,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摄取食物、咀嚼、发音和言语等。
另外,口腔黏膜和唾液腺的存在可以帮助保持口腔的湿润和防止紫外线等外界因素对口腔组织的伤害。
此外,还了解到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口腔健康也需要我们的重视和保养。
定期刷牙、漱口、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等都是口腔健康的基本保护措施。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b07c56749649b6649d7473c.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学习其他口腔基础课程及口腔临床课程必要的基础。
实习过程中对各种牙体、颌面部骨、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系统、腺体及面部分层解剖的模型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确认,掌握其特征性结构并进行比较;熟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手段及方法。
实习课主要采用标本观察、牙体雕刻、尸体标本解剖、绘制解剖图等方法,学生亲自动手,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及绘画能力。
熟练掌握雕刻及解剖技巧,从而对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有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
实习过程中,注意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形态描述与真实组织器官有机结合,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一、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开出要求学时分配1 应用石膏块雕刻放大三倍上颌中切牙验证性必做82 应用蜡块雕刻放大三倍上颌中切牙验证性必做 43 应用蜡块雕刻放大三倍上颌尖牙验证性必做 44 应用蜡块雕刻放大三倍下颌磨牙验证性必做85 滴塑1倍中切牙、前磨牙、磨牙验证性必做 46 咀嚼效率测定综合性必做 47 颌面部骨标本观察演示性必做 48 面部神经、血管、肌肉观察演示性必做 49 解剖面部浅层、腮腺及面神经验证性必做 410 解剖面侧深区及颌面部诸间隙验证性必做 411 解剖口腔内结构、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验证性必做 412 解剖颈部诸结构验证性必做 413 透明髓腔标本制备综合性选做 414 牙合型观察分析综合性选做 4学时总计56/64二、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项目1:应用石膏块雕刻放大三倍上颌中切牙1、教学内容(1)复习切牙组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
(2)观看老师的雕牙示教和讲解。
(3)按老师所讲和实习指导用石膏块进行上颌中切牙雕牙。
(4)交出所雕之石膏牙以便老师作评分依据。
2、教学目标(1)了解上、下切牙的主要区别,画图的基本技巧。
(2)熟悉雕牙器械的使用,握刀方法和雕刻要领。
(3)掌握上颌中切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39879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a.png)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一、颌面部骨及颞下颌关节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上、下颌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2、掌握颅底骨的结构特点,有关骨孔、骨裂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3、掌握颞下颌关节的骨性组成及结构特点4、熟悉颚骨、颧骨、蝶骨、颞骨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5、熟悉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及比邻关系6、了解相关颅骨的结构特点,表面重要骨性标志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二、实验内容(见教材375页)三、实验用品(见教材375页)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94 图4-3,P100图4-9)实验二、口颌面颈部肌及唾液腺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分布特点2、掌握咀嚼肌的位置、分布特点及其附着部位和临床意义3、掌握腮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熟悉面部表情肌的解剖特点、活动及临床意义5、熟悉舌骨上肌群的组成、活动及临床意义6、了解面部主要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和活动形式7、了解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境界、解剖层次、内容、导管等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二、实验内容1、解剖面部浅层结构,观察部分表情肌的附着部位及方向2、观察面部主要表情肌的位置及附着特点3、观察咀嚼肌的位置、附着特点及肌纤维方向4、解剖腮腺,观察腮腺的位置及外形5、观察腮腺的解剖层次6、观察腮腺筋膜及腮腺鞘的解剖结构特点7、观察下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及外形三、实验用品1、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一套2、标本及图谱(1)面部表情肌(2)面部咀嚼肌(3)腮腺及腮腺导管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132 图6-14,P200图10-1)实验三、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结和淋巴管一、目的和要求1、重点掌握颈动脉三角区的境界和组织结构特点2、掌握颈总动脉的走行及分支特点3、掌握口腔颈外动脉结扎有关的解剖内容4、掌握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及其走行特点5、掌握面部浅层动脉及静脉的走行,了解其分布范围6、掌握翼静脉丛,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7、掌握面部动、静脉的吻合形式8、熟悉颈部清扫淋巴的有关解剖内容9、了解下颌后静脉的相关解剖内容10、了解静脉角以及淋巴注入二、实验内容1、观察颈总动脉的起点2、观察颈动脉三角区的解剖内容和颈动脉鞘的解剖特点3、观察颈外动脉的面颈部主要分支4、观察舌骨舌肌及面动脉的走行、分支分段5、观察面部面动脉、面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6、观察上颌动脉、静脉的走行及分支属支和脑膜中动脉的走行7、观察下牙槽动脉及其相关神经的关系8、观察翼静脉丛与上牙槽神经麻醉的解剖关系9、观察胸导管及静脉角的关系10、观察腮腺旁、耳旁、颈部的浅淋巴三、实验用品1、整尸开胸腔标本一具2、头颈部尸体及解剖器械3、面颈部血管及淋巴的标本和挂图四、实验时间日期:课时:五、绘图(P175 图8-4,P184图8-7)。
生物人体口腔实验报告(3篇)
![生物人体口腔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509d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a.png)
第1篇实验名称: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班级:X年级X班第组:X组姓名:XXX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了解其基本结构。
2. 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操作。
3. 增强对生物显微镜使用的熟练度。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镊子- 消毒牙签- 烧杯- 吸管- 0.9%生理盐水- 稀碘液(或龙胆紫)- 吸水纸步骤与方法:1. 制作临时装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生理盐水。
- 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以获取口腔上皮细胞。
- 将刮取的细胞轻轻涂抹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
- 用镊子夹起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2. 显微镜观察:-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边缘整齐的扁平细胞,即为口腔上皮细胞。
- 转换到高倍镜,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辨认其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3. 绘图:- 依照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并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清晰可见。
2. 细胞膜为薄薄的一层,紧贴细胞壁,细胞质呈均质状,细胞核较大,位于细胞中央,内有核仁。
实验结论:1.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具有典型的动物细胞结构。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提高了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证载玻片和盖玻片的洁净,避免污染。
2. 在涂抹细胞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破坏细胞结构。
3. 观察时,注意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使细胞图像清晰可见。
个人感悟: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人类口腔实验报告模板
![人类口腔实验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c6d297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c.png)
一、实验名称口腔生理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口腔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口腔卫生习惯和保健意识。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口腔实验室五、实验对象XX年级XX班学生六、实验用品1. 教科书2. 口腔模型3. 口腔检查器械(口镜、探针、镊子等)4. 口腔卫生用品(牙刷、牙膏等)5. 记录本七、实验方法与步骤1. 口腔模型观察(1)观察口腔模型的各个部分,包括牙齿、牙龈、舌、颊、腭等。
(2)了解口腔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口腔检查(1)口腔前庭检查a. 观察唇、颊、舌的形态和运动。
b. 检查牙龈的颜色、质地、出血情况。
c. 检查牙齿的排列、形态、咬合关系。
(2)牙体检查a. 观察牙齿的颜色、形态、咬合面情况。
b. 检查牙齿是否有龋坏、缺失、错位等情况。
(3)牙周检查a. 观察牙龈的出血、肿胀、萎缩等情况。
b. 检查牙齿松动度、牙周袋深度等。
(4)牙合关系检查a. 观察牙齿的咬合关系是否正常。
b. 检查牙齿是否有错颌、咬合干扰等情况。
3. 口腔卫生保健(1)讲解口腔卫生知识,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2)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口腔清洁。
(3)分发口腔卫生用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口腔模型观察:学生能够识别口腔模型的各个部分,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口腔检查:学生掌握了口腔检查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口腔进行检查。
(3)口腔卫生保健:学生了解了口腔卫生知识,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
2. 实验分析(1)通过口腔模型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
(2)口腔检查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口腔医学工作打下基础。
(3)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腔疾病。
九、实验总结本次口腔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口腔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口腔卫生知识,培养了口腔保健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
口腔解剖实验报告格式
![口腔解剖实验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e8f78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9.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口腔解剖结构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口腔各部位的解剖标志和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和描述口腔解剖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口腔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用品1. 口腔解剖模型2. 口腔解剖图谱3. 解剖刀4. 解剖剪5. 解剖镊子6. 解剖显微镜7. 镜片、镜筒、显微镜支架8. 洗涤剂、消毒液9. 记录本、笔五、实验对象口腔解剖模型六、实验方法1. 观察口腔解剖模型,了解口腔各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2. 使用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对口腔解剖模型进行解剖。
3. 使用解剖显微镜观察口腔各部位的细微结构。
4.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七、实验内容1. 口腔前庭(1)观察口腔前庭的形状、大小和结构;(2)描述唇、颊、舌、腭的解剖特点;(3)观察牙弓、牙列的排列和分布。
2. 牙齿(1)观察牙齿的形态、大小和结构;(2)描述牙齿的命名和分类;(3)观察牙根、牙冠、牙颈的解剖特点;(4)了解牙齿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3. 颌骨(1)观察颌骨的形态、大小和结构;(2)描述上颌骨、下颌骨的解剖特点;(3)了解颌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4. 口腔黏膜(1)观察口腔黏膜的形态、大小和结构;(2)描述口腔黏膜的层次和功能;(3)了解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5. 颌面神经和血管(1)观察颌面神经和血管的分布和走向;(2)描述颌面神经和血管的功能;(3)了解颌面神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口腔前庭(1)口腔前庭呈四边形,分为上、下、前、后四个部分;(2)唇、颊、舌、腭的解剖特点分别为:唇部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颊部有腮腺导管,舌部有味蕾和味觉神经,腭部有硬腭和软腭;(3)牙弓呈弓形,牙列分为上牙列和下牙列。
2. 牙齿(1)牙齿分为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颗,恒牙共32颗;(2)牙根、牙冠、牙颈的解剖特点分别为:牙根固定在颌骨中,牙冠暴露在口腔内,牙颈连接牙根和牙冠;(3)牙齿的生理功能是咀嚼、发音和美观。
口腔立体解剖实验报告(3篇)
![口腔立体解剖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180e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口腔立体解剖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口腔各部位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3. 培养观察、分析、描述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口腔立体解剖模型2. 手术刀3. 显微镜4. 解剖图谱5. 记录本三、实验内容1. 口腔前庭口腔前庭位于上下颌骨之间,是口腔与鼻腔、口腔与口腔相连的过渡区域。
口腔前庭主要包括以下结构:(1)唇:位于口腔前庭的前界,包括上唇和下唇。
(2)颊:位于口腔前庭的两侧,包括上颊和下颊。
(3)牙龈:位于牙齿根部,是牙齿与颌骨的连接部分。
(4)牙齿:口腔前庭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
2. 口腔固有腔口腔固有腔是指口腔内部的空间,包括以下结构:(1)硬腭:位于口腔固有腔的上部,由上颌骨、鼻骨、额骨和腭骨组成。
(2)软腭:位于硬腭的后方,由肌肉、筋膜和黏膜组成。
(3)舌:位于口腔固有腔的底部,是人体的重要味觉器官。
(4)咽:位于口腔固有腔的后方,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3. 口腔颌面部口腔颌面部包括以下结构:(1)上颌骨:位于口腔颌面部的前部,是上颌骨的主要部分。
(2)下颌骨:位于口腔颌面部的下部,是下颌骨的主要部分。
(3)颧骨:位于口腔颌面部的两侧,是颧骨的主要部分。
(4)鼻骨:位于口腔颌面部的上方,是鼻骨的主要部分。
四、实验方法1. 观察口腔立体解剖模型,了解各部位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2. 使用手术刀将口腔立体解剖模型切开,观察内部结构。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各部位的细胞结构。
4. 记录实验观察结果,绘制解剖图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口腔前庭通过观察口腔立体解剖模型,我们了解到口腔前庭主要由唇、颊、牙龈和牙齿组成。
唇和颊是口腔前庭的前界和两侧界,牙龈是牙齿与颌骨的连接部分,牙齿是口腔前庭的主要功能器官。
2. 口腔固有腔通过观察口腔立体解剖模型,我们了解到口腔固有腔主要由硬腭、软腭、舌和咽组成。
硬腭位于口腔固有腔的上部,软腭位于硬腭的后方,舌位于口腔固有腔的底部,咽位于口腔固有腔的后方。
口腔检查实验报告范文
![口腔检查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35994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5.png)
口腔检查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口腔检查实验报告[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口腔、颌面部、颈部、颞下颌关节及涎腺的检查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方法,初步掌握病史书写基本格式。
[实验内容]1. 口腔检查。
2. 颌面部检查。
3. 颈部检查。
4. 颞下颌关节检查。
5. 涎腺检查。
[实验用品]教科书、器械盘、口镜、镊子、探针、橡皮手套或指套。
[方法和步骤]1. 口腔检查(1) 口腔前庭检查:参照口腔内科检查方法,取正确的医病体位,用口镜、指套依次检查唇颊粘膜、牙龈、唇颊沟及唇颊系带情况。
注意有无颜色异常、瘘管、溃疡或新生物,腮腺导管口有无红肿、溢脓等。
(2) 牙及牙合关系检查①牙:参照口腔内科检查,用口镜、镊子、探针以探诊和叩诊的方法检查牙体硬组织、牙周和根尖周等情况。
注意是否有龋坏、缺损、探痛及牙松动等。
②牙合关系:参照口腔正畸科检查,区别正常牙合和牙合错。
③张口度:用直尺测量上、下正中切牙切缘间的垂直张口度。
(3) 固有口腔及口咽检查:借助口镜依次检查舌、腭、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颜色、质地、形态和大小,注意有无充血、肿胀、溃疡、新生物和缺损畸形;注意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观察舌、软腭、舌腭弓、咽腭弓的运动,有无肌肉瘫痪。
必要时还应检查舌的味觉功能。
在检查口底时应注意舌系带和颌下腺导管开口的情况,用双合诊的方法检查唇、舌、颊及口底是否存在异常肿块。
2. 颌面部检查(1) 表情与意识神态检查: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判断是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表现,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
同时可了解意识状态、体质和病情轻重。
(2) 颌面部外形与色泽检查:观察与比较颌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协调、有无突出和凹陷。
皮肤的色泽、质地和弹性变化等。
(3) 面部器官检查:观察眼、耳和鼻等情况。
如用尺或目测瞳孔大小、用尺测量瞳孔是否位于同一平面,用电筒测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观察眼球的上下左右运动、视力及有无复视等;分别用额镜及扩鼻镜检查耳、鼻有否液体渗出、畸形及缺损等。
实验报告模板口腔
![实验报告模板口腔](https://img.taocdn.com/s3/m/cbef854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5.png)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3.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原理和依据,包括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结果分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3. 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建议。
七、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实验反思1.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评价;2. 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 改进措施和展望。
口腔的实验报告
![口腔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c47e2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9.png)
口腔的实验报告口腔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入口,也是语言表达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工具。
因此,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保持口腔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口腔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健康相关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了解口腔的基本结构和组成;2.探索口腔在消化和言语过程中的作用;3.研究口腔健康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以及整体健康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镜子、牙刷、牙膏、牙线、水杯、苹果、饼干等;2.实验方法:a.观察口腔结构:使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口腔,包括牙齿、舌头、颊黏膜等部位;b.实践口腔卫生:使用牙刷、牙膏和牙线进行口腔清洁,体验正确的刷牙方法;c.感受口腔功能:尝试咀嚼不同食物,如苹果和饼干,观察口腔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d.讨论口腔健康: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口腔健康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以及整体健康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口腔结构和组成:通过观察口腔,我们发现口腔内有牙齿、舌头、颊黏膜等组织。
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用于咀嚼食物和保持面部美观。
舌头则是语言表达和味觉感知的关键,帮助我们发音和品尝食物。
颊黏膜则覆盖在口腔内壁,保护口腔组织免受外界刺激。
2.口腔卫生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口腔卫生,我们体验到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的重要性。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可以有效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预防蛀牙和牙龈疾病的发生。
同时,良好的口腔卫生也有助于维持口气清新,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口腔的消化功能:通过尝试咀嚼不同食物,我们发现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咀嚼食物可以将其细分,增加表面积,使消化酶更容易作用于食物,提高消化效率。
同时,唾液的分泌也含有消化酶,可以开始淀粉的消化过程。
4.口腔健康与整体健康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了解到口腔健康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以及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饮食和吃太多粘腻的食物,会增加蛀牙和牙龈疾病的风险。
本科口腔专业实习报告模板
![本科口腔专业实习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a2b3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0.png)
一、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口腔医院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二、实习目的1. 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口腔临床技能。
2. 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操作,熟悉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
3.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强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 了解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一)实习内容1. 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口腔外科:包括拔牙、牙槽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
3. 口腔修复:包括固定义齿、可摘义齿、全口义齿等。
4. 口腔正畸:包括各类错颌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5. 口腔预防保健:包括口腔健康教育、口腔保健指导等。
(二)实习过程1. 初期适应期(第一周)在实习初期,我主要进行了科室的参观和了解,熟悉了医院的环境、科室设置、设备配置等。
同时,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了口腔医学的基本操作,如口腔检查、口腔卫生指导等。
2.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期(第二周至第四周)在这个阶段,我开始参与到临床工作中。
跟随带教老师进行病例分析,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等基本操作。
3. 独立操作期(第五周至第八周)在独立操作期,我开始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口腔检查和基本治疗。
在带教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我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四、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如口腔检查、牙体牙髓病治疗、牙周病治疗、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等。
2. 医德医风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我学会了尊重患者,关心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 沟通能力增强在与患者和同事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与同事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4. 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完成各项任务时,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共同进步。
口腔实验报告
![口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bbc2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6.png)
口腔实验报告口腔实验报告导言:口腔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还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口腔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共设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口腔结构观察、唾液分析和口腔细菌培养。
我们通过这些实验来了解口腔的组织结构、唾液的成分和口腔中的细菌种类及数量。
实验过程:1. 口腔结构观察: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口腔组织的结构。
在实验中,我们收集了一些口腔黏膜组织样本,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我们使用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并记录了观察到的结构和细胞类型。
2. 唾液分析:我们收集了一些参与者的唾液样本,并使用化学试剂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唾液中的pH值、蛋白质含量以及酶活性等指标,我们可以了解唾液的成分及其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3. 口腔细菌培养:我们采集了一些参与者的口腔拭子样本,并将其分别涂抹在含有富营养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
然后,我们将琼脂平板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通过观察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口腔中的细菌种类及其数量。
实验结果:1. 口腔结构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口腔黏膜组织由上皮细胞、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上皮细胞形成了口腔黏膜的外层,结缔组织提供了黏膜的支撑结构,而血管则为黏膜提供了养分和氧气。
2. 唾液分析:我们发现唾液的pH值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差异,但大多数人的唾液呈弱酸性。
此外,唾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对于维持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观察到唾液中存在多种消化酶,这些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健康的维护。
3. 口腔细菌培养:通过对口腔拭子样本的培养,我们发现口腔中存在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差异,但普遍存在的细菌包括链球菌、放线菌等。
这些细菌在口腔中起到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但某些细菌如致病菌可能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雕刻的基本手法及器械的使用[目的要求]熟悉常用的雕刻工具,掌握雕刻的手法,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1.雕刻器械的认识2.雕刻器械的使用。
[试验器械]石膏块75mm*40mm*30mm 直尺雕刀石膏勺垫板石膏切刀[实验方法]1、雕刻器械的认识认识雕刀、蜡勺、石膏切刀的名称、作用及使用范围。
2.握刀的基本方法(1)掌拇指握式: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食指的第二、三指间关节处。
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石膏块,同时用左手握着石膏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石膏块作为支点。
此种方法多用于修牙冠各面。
(2)握笔式:最常用的一种雕刻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基本相似,称为握笔式。
用拇指、食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做支点。
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以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3)切割式:食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
此种握刀方法多在切石膏或石膏时使用。
3、根据以上雕刻的手法,利用所发石膏进行练习。
[注意事项]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试验器械]石膏块75mm*40mm*30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实验方法]1.石膏块雕刻(1)了解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
(单位:mm)上颌中切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5 8.5 7.0 6.0 13.0 7.0 3.5 2.5 (2)画出唇面外形线。
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参考唇面的外形,画出上颌中切牙外形线。
(3)初步形成唇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从石膏块最顶端开始画出冠长,根长,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5)初步形成近中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6)完成轮廓外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
(7)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8)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切缘平直,远中略偏向于舌侧,切嵴不宜太薄或者太厚,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园钝。
(9)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
(10)雕出牙冠唇面形态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11)完成牙冠舌面形态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
(12)完成牙根外形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3)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中切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A、唇面:呈梯形,表面光滑,有两条发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近中切角为直角,远中切角圆钝。
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的唇颈嵴上。
B、舌面:略小于唇面,其颈部较窄,有较大的舌面窝,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C、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D、切嵴:切嵴由近中向远中舌侧斜行,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
E、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三上颌尖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尖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尖牙。
[试验器械]石膏块85mm*35mm*2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实验方法]1、了解上颌尖牙各部位的数值。
(单位:mm)上颌尖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10 7.5 8.0 7.0 17.0 5.5 2.5 1.5 2、画出近中面外形线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按照邻面的形态结构用圆滑的曲线画出邻面的外形线。
2、初步形成近中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逐步切掉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3、画出唇面外形线。
在唇面上画出上颌尖牙唇面的外形线。
4、初步形成唇面从垂直方向沿着划线切掉近远中面多余的石膏,为便于最后修整,可以在划线整体以外1mm切割。
5、完成轮廓外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以及远中面的雕刻,切掉各面多余的石膏,初步形成尖牙的轮廓外形。
6、完成牙冠个轴面外形将各个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个轴面的外形高点及邻接点。
7、完成牙尖、切嵴和牙尖角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牙尖角近似直角。
8、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的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微园而突出,使牙冠牙根过渡自然。
9、雕出牙冠唇面形态将牙冠上未雕刻出的结构按照其所在的位置雕刻出10、完成牙冠舌面形态将舌面雕刻成凹面,根据舌轴嵴的位置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然后用雕刀雕出舌窝。
11、完成牙根外形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能刮的太多,保证牙根在颈三分之一处最粗。
12、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完成的尖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i.唇面:呈五边形,表面光滑,一条唇轴嵴将唇面分成两个斜面,每个斜面上有一条发育沟,近中缘长直,远中缘短突;牙尖角为直角,近中斜缘短于远中斜缘。
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的唇颈嵴上。
ii.舌面:略小于唇面,呈菱形,其颈部较窄,有舌轴嵴将舌窝分成两个,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
iii.邻面:呈三角形,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突。
iv.牙尖:侧面观牙尖在牙体长轴的唇侧,牙尖由四条嵴和四个斜面构成,牙尖偏向近中。
v.牙根:为圆锥形的单根,唇面大于舌面,自颈三分之一向根尖部逐渐变细。
[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四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试验器械]石膏块85mm*35mm*2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酒精灯[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第一前磨牙。
[实验方法]1、了解上颌第一前磨牙各部位的数值。
(单位:mm)上颌第一前磨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8.5 7.0 9.0 8.0 14.0 5.0 1.0 0 (2)画出颊面外形线。
取石膏块一面为颊面,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标出冠长、根长、颈曲度,然后参考颊面外形画出颊面的外形线。
(3)初步形成颊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颊面的初步的轮廓。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按照上表标出3倍值的冠厚、颈厚和颈曲度的高度,画出近中面牙体外形线。
(5)初步形成近中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唇面和舌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近中面的初步的轮廓(6)完成轴面雏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而突。
然后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角合适的外形高点和接触点。
(7)形成颈缘曲线用器械画出各面的颈缘曲线,使近中颈曲度大于远中颈曲度,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
(8)雕刻牙合面A.形成牙合面轮廓:用器械在牙合面上确定颊尖、舌尖顶的位置,使颊尖顶偏向远中,舌尖顶偏向近中,然后画出牙合面外形线,颊尖的近中牙尖嵴要长于远中牙尖嵴,舌尖的远中牙尖嵴要长于近中牙尖嵴,颊面宽于舌面,远中边缘嵴要长于近中边缘嵴。
B.形成牙合面雏形:由颊尖顶至舌尖顶画一直线,为颊舌尖三角嵴的标志。
然后在三角嵴两旁画出近远中窝及边缘嵴的位置。
沿三角嵴的标志线并根据近远中窝、边缘嵴的位置,分别向近远中两侧雕刻出两个斜面,形成三角嵴。
依近远中边缘嵴线形成近远中两斜面,完成牙合面雏形。
C.完成牙合面雕刻:用雕刀修整近远中窝,形成中央沟、近中沟及远中沟。
近中沟要越过近中边缘嵴到达近中面上,使整个牙合面的形态比较光滑圆突。
(9)修整完成仔细检查各部分的尺寸,精修完成。
完成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形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A.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颊尖偏向远中,近中牙尖嵴比较长,远中牙尖嵴比较短,颊轴嵴两侧有浅的发育沟,外形高点在颈三分之一处。
B.舌面:比颊面小而圆,舌尖略偏向近中,外形高点在中三分之一处。
C.邻面:近中面颈部比较凹陷,牙合面的近中沟突破了近中边缘嵴到达近中面上,远中面较近中面小而圆D.牙合面:似六边形,冠厚大于冠宽;颊侧宽于舌侧,远中边缘嵴长于近中边缘嵴,颊尖比较高而锐,舌尖小而圆钝。
[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牙的尺寸数值进行划线,正确标出各个面的标志点。
2、线条要圆滑清晰。
3、严格按照酒精灯的使用规则使用酒精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4、使用雕刻工具时,应注意支点的掌握,只有支点稳定,才能有节制的用力,防止雕刻刀滑脱误伤手和牙齿。
实验五上颌第一磨牙的雕刻[目的要求]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试验器械]石膏块70mm*40mm*35mm 游标卡尺雕刀垫板酒精灯[实验内容]雕刻右上颌第一磨牙。
[实验方法]1、了解上颌第一磨牙各部位的数值。
(单位:mm)上颌第一磨牙冠长冠宽冠厚颈厚根长颈宽近中颈曲度远中颈曲度数值7.5 10.0 11.0 10.0 颊12.0舌13.0 8.0 1.0 0.0 (2)画出颊面外形线。
取石膏块一面为颊面,按照放大三倍的数据,标出冠长、根长、颈曲度,然后参考颊面外形画出颊面的外形线。
(3)初步形成颊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牙冠以及部分牙根颊面的初步的轮廓。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按照上表标出3倍值的冠厚、颈厚和颈曲度的高度,画出近中面牙体外形线。
(5)初步形成近中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根尖三分之一以上的唇面和舌面的多余的石膏块,形成近中面的初步的轮廓(6)完成轴面雏形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使舌面较颊面略小,表面圆突,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而突。
然后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角合适的外形高点和接触点。
同时用雕刻刀进行初步修整,使牙牙冠牙合面形成斜方形。
牙合面观要求:牙合面初步为斜方形,近远中边缘直,且彼此平行,近中边缘与颊缘的联合处及远中边缘与舌缘的联合处约为锐角,其余两角为钝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