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课件_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_30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大地构造理论。
它是继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先后诞生后,于1968年由英国学者麦肯齐和法国学者勒皮琼等提出的。
这一理论在综合分析大量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和海底地貌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能较好地解释全球性的大地构造问题,以及地震火山活动规律。
本节内容是对初中和高一必修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深入说明,解答学生的困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证据和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科学思维学的方法。
(2)说出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依据,包括洋中脊、海沟、海底磁场、海底沉积物等,掌握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运用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史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通过三大学说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感悟科学探究的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辩证地看待科研成果,感悟科学哲学观。
3、教学重点、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为重要理论支柱,体现出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所以本节的重点不但包括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更要通过其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4、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简单了解;现今海陆格局的认知;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生的认知特点:能进行简单分析推理;能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思维较活跃。
5、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掌握对课本内容的精读法。
(2)让学生逐步学会有序思维。
(3)巩固读图法。
6、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发现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为每名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图的纸图,看谁用最短时间拼好。
自制教具,激发学习趣;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已知和未知、具体与抽象之间为学生架设“认知桥梁”。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6
板块构造学说一、教学内容认识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解释地貌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海底扩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领会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板块构造学说”创立过程的学习,初步懂得前人研究成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3.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初步认识人类对地壳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科研成果。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2.难点:三种大地构造学说的创新之处,板块运动的动力。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有人说海洋的诞生到消亡如同人的一生一样,太平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和喜马拉雅山脉对应着人的胎儿期,幼儿,青年,中年和老年,为什么这么说,你知道应该怎么对应吗?(二)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1)出示世界地图,教师设问:“观察各大洲大陆轮廓图,你有何想法?”;预计学生可能会说:“大西洋沿岸的大陆可以拼合在一起”,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加以提示。
(2)教师设问:“难道这是巧合吗?”;引发学生设想:“可能这些大陆原来在一起,后来分开了”;教师及时鼓励:“当年魏格纳也是这么想的,你们具有科学家的潜质!”;适时介绍魏格纳的故事,接着追问:“如果你是魏格纳,你如何验证你的设想?”;随着学生的七嘴八舌,证据逐渐清晰(古生物、古气候、古冰川、地质构造等)……;适时出示“大陆漂移(动画或图片)”,归纳“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观点——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教师以“科学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随着人们对海底地貌的认识不断加深”一种“海底扩张学说”逐渐盛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2
板块构造学说教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一节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本节从动态运动的角度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是区域地理中有关地形分布、火山地震等内容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运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现象的成因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读、讨论、动手操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读图、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2.通过讲诉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五、教法学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演示法。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逻辑推理法。
六、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八、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地球对于我们大家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认识地球、探索地球事实上是人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下面老师跟大家分享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冰河时代4陆地破裂了,向四面漂移,这样的事情真的在地球上发生了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探讨——海陆的变迁。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点明本课主题。
讲授新课(板书)海陆的变迁【图片展示】人类经过探究,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同学们你们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预设答案】海陆在发生变迁【过渡】海陆是变迁的,那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15
板块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板块运动及岩石间物质循环示意图,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及原因。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实验、绘图、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绘图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3、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感,从而激发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山体的形成四、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工具;课件、视频、自作教学道具六、教学过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对不起,我的先卖个关子,我们今天的内容他是什么呢?时而快时而慢一动海洋大山大家讨论出谜语的谜底吧,通过大家的讨论,以及对日常自然现象的观察,很容易得出谜底是“板块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的是板块(填板块名称)。
(2)图中数码①代表板块,②代表板块,③代表板块。
喜马拉雅山是由图中板块①与(填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
(3)板块之间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类型,甲为边界,乙为边界。
(4)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该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1.岩石圈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且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位于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交界处活跃,碰撞的位置多火山地震4.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了地表的基本面貌板块运动的影响:(二)火山的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2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题名称河流地貌的发育科目地理教学对象高一课时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内容,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解释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并通过比较河流侵蚀与堆积两个不同地质作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差异,从而了解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地理环境。
“河流地貌与聚落关系”是本课的目的,使学生清楚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要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因地制宜。
二、学生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
但由于本节部分内容主要体现了地理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学生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
因此,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并且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五、教法图式教学法:学生看图,画图、析图;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讨论、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播放幻灯片与Flash动画,弥补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 (共25张PPT)
大陆漂移学说
结论:
魏格纳认为,3亿年前地球表面存在一 个联合古陆,这个大陆在2亿年前开始分裂, 有较轻的花岗岩类组成的大陆在较重的由 玄武岩组成的海底上漂移,直至形成现在 的海陆分布。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南美洲、非洲、 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广泛分布着3亿年 前冰川作用的遗迹,而在冰雪覆盖的南 极洲则有着丰富的煤矿,请分析原因。
边界分别为 ( B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D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课堂练习:
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 考察活动。下图是科考题船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 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D )
A.3个板块
B.4个板块 C.5个板块
D.6个板B )
A.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B.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 C.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带 D.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 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3、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壳运动的过程,使学生 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变化的,人类认识是不 断发展的。
学习内容: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构造
重点:板块构造学说 难点: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图2 大西洋两岸轮廓互补性
大陆漂移学说
犬颔兽
中龙
舌羊齿植物
图3 在南美洲和非洲找到的化石
大陆漂移学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1
第二课板块构造学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及其提出的理论依据2、了解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及其提出的理论依据1、通过学生活动,理解魏格纳用于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2、通过证据分析,理解海底扩张提出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事迹的介绍,培养热爱科学的品格和对献身于科学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2、培养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地理现象教学重难点: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提出的证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西南部,有一条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断层,它在地球表面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它西南部的陆地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图中的洛杉矶和旧金山恰好处在断层的两侧,两地直线距离大约为600千米,如果按这样的速度不变,大约多久,这两个城市会相遇?(学生计算并回答)那科学家究竟用什么理论来解释陆地的移动以及地球上出现的裂谷和山脉呢,可能大家首先先到的会是板块构造理论,其实在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之前,还有其中两个著名的学说,这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即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课件展示】欧洲古地图其实最早发现陆地移动的是欧洲的的早期制图师。
他们最早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吻合性,他们认为可能是地震或者洪水使陆地产生了分离。
【承转】而魏格纳是第一个正真从严肃科学方面提出大陆漂移的德国科学家【课件展示】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是在收集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地球上的大陆曾经是一个相连的整体,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开始分裂,从那时起,各大洲持续而缓慢的漂移到他们目前所在的位置。
{问题提出}试着想想,魏格纳可能会从那些方面来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学生活动}用答题卡替代课件展示的磁盘,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接{课堂回答并讨论}如果把盘子的花纹等同到地球上,你们能想到那些?。
学生小组活动并回答问题。
【承转】下面让我们看看,魏格纳会从那些方面进行证明其学说的正确性【课件展示】现代大洲轮廓的互补图{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讲解】左图是利用现代测量获得的海陆分布图,其中白色表示大陆架的边缘,计算机把它作为古大陆的边缘进行模拟。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2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修PPT文档28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 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第2课时课件新
人教版选修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Leabharlann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三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课件(共26张PPT)
还在“长高”的喜马拉雅山
请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地质地貌现象的成因: ①东非大裂谷 ②马里亚纳海沟 ③安第斯山脉 ④太平洋 ⑤日本群岛 ⑥大西洋
伦敦
纽约
地中海
红海
纽约与伦敦之间的距离在__增__加__。 亚洲与非洲之间的红海面积在不断的__扩__大___。 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将不断的__缩__小___。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423:57:5123:57Aug-214-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3:57:5123:57:5123:57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421.8.423:57:5123:57:51August 4, 2021
专题 5 板块运动
—— 板块构造学说
提出假设 受到质疑 寻找证据 销声匿迹
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图例
舌羊齿化石
褶皱山脉
冰川沉积
煤层
科学家利用声纳技术探测海底
全球洋底地形图
海沟 洋脊(海岭)
海沟
大西洋底地形图
洋底剖面图
海底岩石年龄分布有何特点?
北 美 洲
南 美 洲
欧洲
非 洲
亚洲
大洋洲
板块构造学说
总结成果、提升理论
摩根
勒皮雄
麦肯齐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软流层
岩石圈
大
大
陆
洋
板
板
块
块
软流层
板块的分布
洋脊
板块张裂
大陆板块 张裂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3.2板块构造学说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2 板块构造学说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3.2 板块构造学说素材新人教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魏格纳的故事病中的灵感1910年的某一天,青年魏格纳身体欠佳,虽然人躺在床上,但勤于思考的脑子却一刻也不肯闲下来.偶然,他的目光落到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他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的相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的吻合,自此以南,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恰好与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对应,而相反的是巴西海岸每有一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魏格纳的脑海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是否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从前它们之间并没有大西洋,而是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第二年秋天,魏格纳在翻阅文献时,读到一篇论文,其中提到根据古生物证据证实,巴西和非洲之间曾有过陆地相联系.他由此而朕想到病中的发现,更觉得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事出有因,恐怕并非偶然.他还想到,这或许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或地球深化的大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然而,大陆漂移问题远远超出了学科的界限,它牵涉到地质、古生物、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古气候以及大地测量等一系列学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涉及的学科知识如此的广泛,因而论证起来,难免力不从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_3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板块边界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平措型)
生长边界
裂谷 海洋
海岭(大洋中脊)
板块边界处类型
亚
欧板块
红 海
大
印
西
度
洋
洋
海
海
岭
岭
洋太Leabharlann 平洋块海
岭
消亡边界
海岸山脉 岛弧 海沟
褶皱山脉和高原
板块边界类型
亚
地中海
欧板
喜马拉雅山
阿留申群岛
块
日本群岛
海沟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洋
海沟
北岛 海沟
块
南岛
平措型板块边界
生长界 消亡界
板块边界类型及板块运动结果
板块运动
大陆板块张裂
板块张裂
大洋板块张裂
形成地形
裂谷
海洋
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巨大山脉
海沟 沿岸山脉 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 马里亚纳海沟 落基山脉 阿留申群岛
移
张
造
学
学学
说
说
说
1.固体地球上层由 刚性的岩石圈与塑性 软流圈组成。
2.全球的岩石圈被 海岭、海沟等构造带 分割成六大板块,板 块浮在塑性较强的软 流圈上蠕动。
3.板块内部相对稳 定,边缘活动强烈。
拼图游戏
1.将六大板块在板块示意图纸上拼接完整 并粘贴。
2.参照教材P77图3.22,在各个板块上填 写出版块名称、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章第2节板块构造学说(共21张PPT)
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示例】:~,谓世事之多变。 ◎清·程元升《幼 学故事琼林·地舆》
【近义词】:日新月异、沧桑陵谷、白云苍狗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形容世 事变化很大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上发现生活在海 洋里生物化石,这意味着什么?
洋中的 洋脊 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地幔 物质 从洋脊 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并把 原底有不的断大 扩洋 张板 ,块 直以到每海年沟几处厘下米沉的直速插度入向两地侧幔推中移消,融使。海
练习巩固(1)
1、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大洋中的
是地
幔物质上升形成洋壳的地方,而 处是海洋
中最深的地方。
2、练习册P11---四1、(1)、(2)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
当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遇,两个板块缓缓靠近,或 一个追及另一个时,密度较大的海洋板块地壳,会俯冲至 较轻的大陆地壳之下,岩石被拖曳至地幔,熔融于软流圈 中;俯冲作用并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互相碰撞
张裂的板块边界
1.5亿年后的地球表面
韦格纳与赫斯的主张
◆韦格纳曾经主张,各个大陆都是被独立的推动的,因 此大陆的运动就像一只船在柔软的洋底上行驶。
◆赫斯却假设大陆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体系而运动的, 大陆象木筏冻结在海底地壳上并随海底一起运动,称 这一过程为“海底扩张”。
◆洋壳从产生到消失大约2亿—3亿年左右,处在不断的 更新之中,所以人们找不到更古老的大洋岩石。
◆韦格纳注意到南美和非洲之间的海岸线凹凸互相对应能 拼合起来,巴西与非洲有许多生物种属相似,大陆是否 有长距离的水平移动?。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4
【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知六大板块名称及其位置。
2、掌握板块相对运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形成的各种地貌。
3、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4、形成善于思考、追求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的相对运动及其产生的地貌【教学难点】板块的相对运动及其产生的地貌【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陆漂移学说:大陆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2、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往返循环,构成地幔对流。
地幔物质上升,顶托上部岩石,致其开裂,在洋底处形成大洋中脊,而源源不断上涌的地幔物质涌出中脊,冷却、固结,形成新的洋壳,推动两侧原有的洋壳向外移动。
洋壳密度大,因此与陆壳相遇会俯冲到陆壳之下。
于是,洋底从洋中脊处不断扩张,又在海沟处不断俯冲消亡,形成了如今的洋底地形格局。
二、新课学习知识点回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并在其上滑动,其结果是产生了大陆漂移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2、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3、板块边界与地貌生长边界:因板块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边界。
消亡边界:因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边界。
海洋 海岭 裂谷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碰撞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张裂大洋板块张裂 张裂 (生长边界) 形成地貌巨大山脉三、板书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2、2、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矿产分布。
3、板块边界与地貌生长边界:因板块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边界。
消亡边界:因板块相互挤压而形成的边界。
四、课堂习题1、(1).图中D 和E 板块相互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A.青藏高原的隆起 B.红海的扩大C.地中海的缩小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形成(2).与乙图所示有关的板块是A .DCB .CF C.AF D.EF巨大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碰撞 (消亡边界) 裂谷 大陆板块张裂 海洋 海岭 大洋板块张裂 张裂 (生长边界) 形成地貌2、3、(1)、图中的虚线圈F 属于板块的______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27
人教版选修1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2.了解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
3.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和火山、地震带形成原因。
2.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壳运动的三部曲,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全球构造理论的发展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海底扩张过程。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投影图片,你听说过八大洲五大洋没有?素有“非洲之角”之称的索马里半岛将漂离非洲大陆成为新的大陆,红海则会变成一个新的大洋,有没有这种可能。
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珠峰为什么会出现鱼类化石?八大洲五大洋、地震的分布、珠峰出现鱼类化石;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板块运动三大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投影展示图片:展示世界地图,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图,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在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正卧病在床,他望着墙上的地图(停顿,指两半球图),突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什么?魏格纳联想已有的知识,提出大胆的猜想,是否其它大陆也能拼合在一起呢?从此,他开始收集大量证据,思考:大陆漂移的证据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寻找?学生回答: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_0
板块构造学说教学设计——设计问题能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要想有效理解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就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即教师的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更深层次的学科能力。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更深层次的学科能力。
怎样培养创新能力?设计好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设计那些必须能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尽可能多的脑力劳动,同时还必须引导学生达到所需要的理解力。
只有这样,学生既动脑筋,又不感到难,没有伤失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设计问题简单,学生张口就答,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设计好让学生多动脑筋的问题,就能够进行有效教学,得到好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实现教育目标。
在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南美洲与非洲两幅图剪下来,试着把它们拼合在一起,看一看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请思考为什么?而展开内容的。
这节课为了有效地掌握板块理论,我还精心设计了目标,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扎实有效,多鼓励学生,以较快的速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一、精心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板块示意图”和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假和板块构造学说,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发现问题------思考假说-----得出结论-----寻找证据论证,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运用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马拉雅山 马里亚纳海沟 落基山脉 阿留申群岛
地震的分布有规律可循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_3.
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
一、选择题
1.A 2.A 3.B 4.D 5.B 6.D 7.B 8.C
二、综合题
(1)
(2)尼泊尔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两板
地核
海底扩张模式图
海底扩张的动力——地幔物质热对流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
大
海
板
陆
底
块
漂
扩构
移
张
造
学
学学
说
说
说
1.固体地球上层由 刚性的岩石圈与塑性 软流圈组成。
2.全球的岩石圈被 海岭、海沟等构造带 分割成六大板块,板 块浮在塑性较强的软 流圈上蠕动。
3.板块内部相对稳 定,边缘活动强烈。
拼图游戏
亚
欧板块
红 海
大
印
西
度
洋
洋
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
岭
岭
洋
太
平
洋
块
海
岭
消亡边界
海岸山脉 岛弧 海沟
褶皱山脉和高原
板块边界类型
亚
地中海
欧板
喜马拉雅山
阿留申群岛
块
日本群岛
海沟
菲律宾群岛
马来群岛
洋
海沟
北岛 海沟
块
南岛
平措型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类型及板块运动结果
板块张裂 板块碰撞
裂谷
海洋
巨大山脉 海沟 沿岸山脉 岛弧
东非大裂谷
1.将六大板块在板块示意图纸上拼接完整 并粘贴。
2.参照教材P77图3.22,在各个板块上填 写出版块名称、主要的陆地和海洋。
3.参照教材P77图3.22,用不同颜色描画 出不同类型板块边界。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板块边界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平措型)
生长边界
裂谷 海洋
海岭(大洋中脊)
板块边界处类型
块碰撞挤压而发生地震。
东南印度洋海岭地震是由于其处于印度洋的海岭是生长边界,是
大洋板块的诞生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因此多地震。
(3)河流多(或降水多),水量大;落差大(山高谷深),水
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_3.
高中地理选修一 宇宙与地球
3.2 板块构造学说
大连市第十五中学 杨淑迪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三章 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节 板块构造学说》PPT课件_3.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西洋洋底地形
海沟
大洋中脊 (海岭)
洋 底 地 形 洋 底 岩 石 年 龄
海底扩张学说
地壳 地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