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机电类6-7章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1.1 机械基础知识介绍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机械原理及其应用领域1.2 机械元素的识别与功能介绍常见的机械元素,如螺丝、螺母、轴承等解释每个机械元素的功能和作用1.3 机械制图基础介绍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解释机械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方法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控制2.1 机械传动概述介绍机械传动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传动的作用和应用领域2.2 齿轮传动介绍齿轮的类型和特点解释齿轮传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2.3 液压与气压传动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解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应用和控制系统第三章:机械结构与设计3.1 机械结构概述介绍机械结构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2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解释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选择方法3.3 机械装配设计介绍机械装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解释机械装配图的绘制和分析方法第四章:机械制造与加工4.1 机械制造概述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制造的过程和方法4.2 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切削等解释每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4.3 机械加工精度与质量控制介绍机械加工精度和质量的概念解释机械加工精度与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手段第五章:机械设备与维护5.1 机械设备概述介绍机械设备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5.2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解释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5.3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步骤解释机械设备维修的方法和技术第六章:力学基础6.1 力学基本概念介绍力、质量、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解释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6.2 静力学讲解静力学的解题方法,如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介绍摩擦力、重力、支持力的概念及计算6.3 动力学解释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加速度、力与运动的关系探讨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转换第七章:材料力学7.1 材料力学概述介绍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解释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的概念7.2 材料的力学性能讲解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性能探讨材料强度、韧性、塑性的区别与应用7.3 杆件受力分析分析轴向拉伸、压缩、弯曲的受力特点及计算方法介绍剪切、扭转的受力分析及计算第八章:机械零件8.1 轴承与轴介绍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解释轴的尺寸、形状和加工方法8.2 齿轮与传动讲解齿轮的啮合、传动比、齿轮的材料与强度计算探讨蜗轮、蜗杆等其他传动机构的应用8.3 联接与紧固介绍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解释螺纹、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设计与选型第九章:机械系统9.1 机械系统设计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解释机械系统的性能评价与优化9.2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如惯性、阻尼、弹性探讨机械系统稳定性的判断与提高方法9.3 机械系统控制介绍机械系统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解释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的选用与集成第十章:机械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0.1 机械创新介绍机械创新的类型、方法及其重要性探讨机械创新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案例10.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机械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机械领域的应用探讨绿色机械设计、制造和回收的技术与策略10.3 机械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制造、精密加工等探讨新兴技术如3D打印、等在机械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机械基础知识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机械原理及其应用领域重点环节2:机械元素的识别与功能常见机械元素的识别和功能机械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环节3:机械制图基础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机械图纸的阅读和理解方法重点环节4:机械传动与控制机械传动的分类和作用齿轮传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原理和应用重点环节5:机械结构与设计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设计、装配设计的要求和步骤重点环节6:机械制造与加工机械制造的过程和方法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重点环节7:机械设备与维护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重点环节8:力学基础力、质量、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重点环节9:材料力学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的力学性能材料强度、韧性、塑性的区别与应用重点环节10:机械系统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和控制方法本文针对机械基础电子教案,重点解析了机械基础知识、机械元素的识别与功能、机械制图基础、机械传动与控制、机械结构与设计、机械制造与加工、机械设备与维护、力学基础、材料力学、机械系统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电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机械基础电子的常见元件和其功能。
3. 能够运用机械基础电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机械基础电子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的机械基础电子元件及其功能,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机械基础电子的电路连接方式和基本原理。
4. 机械基础电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机械基础电子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介绍常见的机械基础电子元件及其功能,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
2.2 解释机械基础电子的电路连接方式和基本原理,包括串联、并联、电流、电压等概念的讲解。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选取一到两个实际案例,如电路中的灯光控制、电机驱动等,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 实践操作(30分钟)4.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操纵机械基础电子元件进行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4.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应。
5. 总结(10分钟)通过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基础电子的重点知识和应用技巧。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额外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机械基础电子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机械基础电子元件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
2. 实验所需的电路搭建工具和材料。
3. 案例分析所需的实际电路图和问题描述。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等,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基础(少学时)(第2版)》电子教案 第6章

的夹角α)均为40°。 • 普通V带已经标准化,按横截面尺寸由小到大分为Y、Z、A、B、C、
D、E七种型号,如图6-3所示。在相同条件下,横截面尺寸越大,传 递的功率越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带传动
• 3.V带的标记 • V带的标记由带型、基准长度和标准编号三部分组成,如
A1400GB/T13575.1—2008表示A型带、基准长度1400mm、标准编 号为GB/T13575.1—2008。
的传动。它是一种具有中间挠性件(链条)的啮合传动。如图6-9所 示,当主动链轮1回转时,依靠链条2与两链轮之间的啮合力,使从动 链轮3回转,进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 2.链传动的类型 • 链传动的类型很多,按用途不同,链传动可分为三类,具体类型及应 用见表6-4。
下一页 返回
6.2 链传动
• 6.2.2 传动链的种类与结构
• 6.1.5 V带的安装与维护
• 1.V带的安装要求 • 选用普通V带时,要保证V带型号与基准长度的正确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带传动
• V带的张紧程度要适当。V带在轮槽中应有正确的位置,如图6-7所示 。对V带传动要定期检查并及时调整。V带传动必须安装防护罩,以 保证安全和V带的清洁。
• 6.1.3 V带带轮的结构与材料
• 1.V带带轮的结构 • V带带轮的常用结构有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和轮辐式4种,如图6-
4所示。 • 2.V带带轮的材料 • V带带轮常用的材料有铸铁、铸钢、铝合金、工程塑料等,其中灰铸
铁应用最广。V带带轮材料主要根据带速进行选择,见表6-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 当带处于水平位置时,通过旋转调整螺钉,使电动机连同带轮一起作 水平移动,使张紧力增大或减小,如图6-8(b)所示。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7个)

_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1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6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0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6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3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18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0
机械基础 _学科单元教学计划电子教案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2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4
_ 机械基础__学科电子教案(随堂课)26。
机械基础机电类6-7章电子教案[1]
![机械基础机电类6-7章电子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d58432ccc175527072208d5.png)
第6章带传动和链传动第一讲: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课题: 6.1.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6.1.2 带传动的特点教学目标:1. 掌握带传动的类型、应用2. 掌握带传动工作原理及V带标准、理解初拉力、工作拉力等概念教学重点:带传动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带传动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实物图片展示带传动的应用场合教学内容: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组成:带传动是由主动轮1、从动轮2及传动带3组成。
带是挠性件,张紧在两轮上,通过它将主动轮1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从动轮2。
图6-1 带传动6.1.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分类:摩擦带传动: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的。
图6-1(a)。
啮合带传动:靠带内侧的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直接啮合实现传动的,图6-1(b)摩擦带传动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可分为:1.平带传动图6-2(a),截面形状为矩形,其工作面为内表面。
常用的平带为橡胶帆布带。
平带传动多用于高速和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2.V带传动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其工作面为两侧面,图6-2(b)。
V带与平带相比,当量摩擦系数大,能传递较大的功率,且结构紧凑,在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
图6-2 摩擦带传动的类型3.多楔带传动图6-2(c),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
多楔带能传递的功率更大,且能避免多根V带长度不等而产生的传力不均的缺点。
故适用于传递功率较大且要求结构紧凑的场合。
4.圆带传动横截面为圆形,图6-2(d)。
常用于小功率传动,如仪表、缝纫机、牙科医疗器械等。
6.1.2 带传动的特点(1)弹性带可缓冲吸振,故传动平稳,噪声小。
(2)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从而起到保护其他传动件免受损坏的作用。
(3)带传动的中心距较大,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较方便,且成本低廉。
(4)由于带与带轮之间存在弹性滑动,导致速度损失,传动比不稳定,且传动效率较低。
(5)带为非金属元件,故不宜用在酸、碱等恶劣工作环境下。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3 机械的标准化与系列化1.4 机械的维修与保养第二章:机械传动2.1 传动系统的类型与特点2.2 齿轮传动2.3 皮带与链条传动2.4 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三章:机械零件3.1 轴与轴承3.2 联轴器与离合器3.3 齿轮与齿轮箱3.4 弹簧与弹性元件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4.2 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4.3 机械强度计算4.4 机械的稳定性与刚度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5.1 机械加工方法与工艺过程5.2 铸造与锻造5.3 焊接与粘接5.4 机械加工质量与控制第六章:机械动力学6.1 牛顿运动定律6.2 动能与势能6.3 动力与阻力6.4 机械振动与冲击第七章:机械控制7.1 机械控制系统的类型与特点7.2 机械控制原理7.3 常用控制元件7.4 机械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实例第八章:机械自动化8.1 机械自动化的概念与发展8.2 自动化装置与系统8.3 技术与应用8.4 自动化生产线与装配第九章: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9.1 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9.2 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分析9.3 机械设备的维修方法与技术9.4 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工程第十章: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境10.1 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10.2 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监督10.3 机械设备的环境保护10.4 机械设备的职业健康安全第十一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11.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1.2 钢铁材料的热处理11.3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1.4 材料的选用与失效分析第十二章:非金属材料及应用12.1 塑料及其应用12.2 橡胶及其应用12.3 陶瓷与玻璃材料12.4 复合材料及其特点第十三章:机械测量与检验13.1 测量的基础知识13.2 长度、角度、形状的测量13.3 机械零件的检验与测量13.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第十四章:机械设计方法与工具14.1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14.2 设计方法与流程14.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14.4 有限元分析(FEA)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第十五章: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15.1 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元件15.2 并行工程与集成设计15.3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15.4 精密工程与微机械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机械基础电子教案”,涵盖了机械概述、机械传动、机械零件、机械结构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动力学、机械控制、机械自动化、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与环境等多个方面。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
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程度。
对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力学基础2.1 教学目标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力学中的重要定律和公式。
理解力学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摩擦力、弹力和重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物理实验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学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实验操作的参与度。
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对力学在机械原理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机械运动和动力学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掌握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理解机械运动和动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速度、加速度和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牛顿第二定律和动力学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图解和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运动和动力学的概念。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4 教学评估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的参与度。
对机械运动和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对机械运动和动力学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机械结构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结构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理解机械结构设计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机械的定义与分类1.了解机械的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机械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1.2 机械的基本参数1.熟悉机械的基本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2.学习如何计算机械的基本参数。
第二章:机械传动2.1 齿轮传动1.了解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
2.掌握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2.2 带传动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
2.学习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2.3 链传动1.了解链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
2.掌握链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三章:机械联接3.1 螺纹联接1.熟悉螺纹联接的原理及其特点。
2.学习螺纹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2 键联接1.了解键联接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键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3.3 销联接1.了解销联接的应用及其特点。
2.学习销联接的设计计算方法。
第四章:轴承与润滑4.1 轴承概述1.了解轴承的作用及其分类。
2.掌握轴承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4.2 轴承的维护与润滑1.学习轴承的维护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了解轴承润滑的方法及其选择。
第五章:机械精度5.1 机械加工精度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的计算方法。
5.2 测量技术与方法1.熟悉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学习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中职)第六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6.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6.2 热处理技术1.了解热处理的概念及其目的。
2.学习热处理的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第七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7.1 金属切削原理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计算方法。
7.2 常用金属切削工具1.熟悉金属切削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金属切削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八章: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8.1 金属切削机床概述1.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参数。
8.2 常见金属切削机床与设备1.熟悉常见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带传动和链传动第一讲: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课题: 6.1.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6.1.2 带传动的特点教学目标:1. 掌握带传动的类型、应用2. 掌握带传动工作原理及V带标准、理解初拉力、工作拉力等概念教学重点:带传动工作原理教学重点:带传动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实物图片展示带传动的应用场合教学内容:6.1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组成:带传动是由主动轮1、从动轮2及传动带3组成。
带是挠性件,张紧在两轮上,通过它将主动轮1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从动轮2。
图6-1 带传动6.1.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分类:摩擦带传动: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的。
图6-1(a)。
啮合带传动:靠带内侧的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直接啮合实现传动的,图6-1(b)摩擦带传动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可分为:1.平带传动图6-2(a),截面形状为矩形,其工作面为内表面。
常用的平带为橡胶帆布带。
平带传动多用于高速和中心距较大的场合。
2.V带传动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其工作面为两侧面,图6-2(b)。
V带与平带相比,当量摩擦系数大,能传递较大的功率,且结构紧凑,在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
图6-2 摩擦带传动的类型3.多楔带传动图6-2(c),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
多楔带能传递的功率更大,且能避免多根V带长度不等而产生的传力不均的缺点。
故适用于传递功率较大且要求结构紧凑的场合。
4.圆带传动横截面为圆形,图6-2(d)。
常用于小功率传动,如仪表、缝纫机、牙科医疗器械等。
6.1.2 带传动的特点(1)弹性带可缓冲吸振,故传动平稳,噪声小。
(2)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从而起到保护其他传动件免受损坏的作用。
(3)带传动的中心距较大,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较方便,且成本低廉。
(4)由于带与带轮之间存在弹性滑动,导致速度损失,传动比不稳定,且传动效率较低。
(5)带为非金属元件,故不宜用在酸、碱等恶劣工作环境下。
第二讲:6.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6.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课题: 6.2.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6.2.2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6.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教学目标:1. 掌握带传动的运动及受力分析2. 掌握带传动的应力分析和弹性滑动。
教学重点:带传动的运动、受力分析及应力分析教学难点:带传动的应力分析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弹性滑动、应力分布,实物图片展示带传动的应用场合教学内容:6.2.1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1.各力名称:F0 :称为初拉力F1 :称为紧边拉力F2 :称为松边拉力图6-3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2.计算公式:初拉力F0 =1/2(F1 +F 2 )(6-1)有效圆周力F=F 1 -F 2 (6-2)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为P=Fv/1000 (6-3)欧拉公式 F 1/ F 2 =e fα(忽略离心力)(6-4)F=2F0 /e fα -1/ e fα+1 (6-5)3.打滑:当带传动的功率增加时,有效圆周力F也相应地增大。
对于一定的初拉力F0 来说,当传递的有效圆周力F超过摩擦力时,带就开始在带轮上全面滑动。
4.影响带所传递的圆周力F的因素有:(1)初拉力F 0 :F与F 0 成正比,初拉力F 0 越大,F就越大。
但F 0 过大会加剧带的磨损,致使带过快松弛,缩短其工作寿命。
(2)摩擦系数f :f越大,摩擦力也越大,F就越大。
V带因用当量摩擦系数f v 取代平带的摩擦系数f(f v >f),所以V带传递能力远高于平带。
(3)包角α:F随α的增大而增大。
由于大带轮的包角α2 大于小带轮的包角α1 ,故打滑首先发生在小带轮上。
一般要求1 ≥120°。
5.带传动在不打滑条件下所能传递的最大圆周力为Fmax =F1(1-1/e fα)(6-6)6.2.2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1.由紧边拉力和松边拉力产生的工作拉应力紧边拉应力ζ1 =F 1 /A松边拉应力ζ2 =F2/ A2.由离心力FC 产生的离心拉应力σCζ C =F C/A=qv 2 /A3.由带弯曲变形产生的弯曲应力σbζ b =E h d/ d4.当带由紧边绕入小带轮时所受的应力达到最大值ζ max =ζ1 +ζ C +ζ b1图6-4 带工作时的应力分布情况5.带的疲劳强度条件ζmax =ζ1 +ζC +ζb1 ≤[ζ](6-7)6.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1.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是带传动固有的物理现象。
2.带的弹性滑动率εε=v 1 -v 2/ v 1 =d1 n1 -d2 n 2/ d 1 n 13.带传动的传动比i=n 1/ n 2 = d 2 / d 1 (1-ε)(6-8)4.从动轮的转速为n 2 =n 1 d 1 (1-ε)/ d 2 (6-9)第三讲:6.4 V带与V带轮课题: 6.4.1 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6.4.2 普通V带轮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V带的结构2. 掌握普通V带的尺寸标准及有关定义教学重点:普通V带的结构教学难点:普通V带的标记教学内容: 6.4.1 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1.普通V带的结构标准普通V带的横截面结构图6-5,由抗拉体2、顶胶1、底胶3以及包布层4组成。
抗拉体是承受载荷的主体,有图6-5(a)的线绳结构和图6-5(b)的帘布结构两种。
帘布结构抗拉强度高,线绳结构柔韧性好,抗弯曲强度高。
顶胶、底胶的材料为橡胶,包布层材料为橡胶帆布。
图6-5 普通V带的横截面结构2.普通V型号:普通V带的截面尺寸按由小至大的顺序分为Y、Z、A、B、C、D、E等七种型号。
3.相关概念:(1)节面、节宽:V带产生弯曲变形。
外层被拉长,内层被压短,两层之间存在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中性层,称为节面。
节面的宽度称为节宽。
(2)基准直径:V带装在带轮上,和节宽相对应的带轮直径称为基准直径。
(3)基准长度: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带与带轮基准直径相配处的周线长度称为基准长度。
(4)普通V带的标记:由带型、基准长度和标准号组成。
例如,B型普通V带,基准长度为1400mm,其标记为B—1400GB11544—19896.4.2 普通V带轮的结构1.V带轮的设计要求(1)对铸件的要求①截面尺寸均匀,遇有不均匀的情况,宜采用斜度、圆角来过渡②壁厚适当以保证铁水充满铸型③分型面两侧要有拔模斜度,转角处要有圆角,以免起模时损坏铸型(2)对锻件的要求形状简单、体积较小,截面变化要尽量缓慢过渡,棱角和转角处都要有足够大的圆角。
2.带轮的材料普通V带轮最常用的材料是灰铸铁当带的速度v≤25m.s时,可用HT150当带速v=25~30m.s时,可用HT200当v>35m.s时,可用铸钢制造传递功率较小时,可用铸铝或工程塑料。
3.带轮的结构V带轮是由具有轮槽的轮缘(带轮的外缘部分)、轮辐(轮缘与轮毂相连的部分)和轮毂(带轮与轴相配的部分)三部分组成。
(1)实心带轮(S型):图6-6(a)(2)腹板带轮(P型):如6-6(b)(3)孔板带轮(H型):图6-6(c)(4)椭圆轮辐带轮(E型)图6-6(d)图6-6 V带轮的典型结构第四讲:6.5 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计算课题: 6.5.1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6.5.2 单根V带传递的功率教学目标:1.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了解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2.掌握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和主要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教学重点:V带传动的设计教学难点:V带传动的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带传动的张紧教学内容: 6.5.1 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由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可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打滑和带的疲劳损坏。
因此,带传动的设计准则为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前提下,使带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6.5.2 单根V带传递的功率是在载荷平稳、特定带长、传动比i=1、包角α1 =180°的条件下,由试验得到的单根V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P 0 ]=(P 0 +ΔP 0 )Kα K L (6-10)6.5.3 V带传动设计计算设计步骤:1.确定计算功率P CP C =K A P (6-11)2.选择V带的型号根据计算功率和主动轮转速,由图6-7选择V带型号。
图6-7 普通V带的选型图3.确定两带轮的基准直径dd1 、dd2设计时应使 d d1 ≥d dmin忽略弹性滑动的影响 d d2 =d d1 n1 /n24.验算带速vv=πd1 n1/ 60×1000 (6-12)5.确定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 d(1)先按下式初步确定中心距a 00.7(d d1 +d d2 )≤a 0≤2(d d1 +d d2 )(6-13)(2)带的基准长度L 0 =2a0 +π/2(d d1 +d d2)+(d d2 -d d1)2 4a0(6-14)(3)实际中心距aa≈a 0 +L d -L 0/2 (6-15)6.验算小带轮包角α1α1 =180°-d d2 -d d1/ a ×57.3°(6-16)7.计算V带根数zz≥P C/ [P 0 ]= P C/(P 0 +ΔP0 )Kα K L (6-17)8.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F 0F 0 =500P C /zv(2.5/Kα-1)+qv 2(6-18)9.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F QF Q =2zF 0 sinα 1/ 2 (6-19)10.带轮结构设计设计完成后,需要绘制带轮零件工作图。
第五讲:6.6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课题: 6.6.1 带传动的张紧与调整6.6.2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教学目标:1. 掌握带传动的张紧方法2. 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教学重点:带传动的张紧方法教学难点: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教学方法:利用动画演示带传动的张紧教学内容: 6.6 同步带传动简介6.6.1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定义:同步带传动由于带与带轮是靠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见图6-9),故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
特点:同步带传动时的线速度可达50 m/s,传动比可达10,效率可达98 %。
传动噪音比带传动、链传动和齿轮传动小,耐磨性好,不需油润滑,寿命比摩擦带长。
其主要缺点是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成本较高。
应用:同步带广泛应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率传动中,如家用电器、计算机、仪器及机床、内燃机、化工、石油等机械中。
图6-9 同步带与同步带传动6.6.2 同步带的尺寸规格同步带型号分为最轻型MXL、超轻型XXL、特轻型XL、轻型L、重型H、特重型XH、超重型XXH七种。
规定张紧力下,相邻两齿中心线的直线距离称为节距,以p表示。
节距是同步带传动最基本的参数。
当同步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度不变的周线称为节线,节线长以L p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