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一.词汇1.词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形式和意义上的特点,是表达概念的基本手段。
2.词的分类:词可根据词形、词义、词性等进行分类。
3.词汇义和词义的概念:词的义指的是词汇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意义;而词义是指词的其中一种特定的意义。
4.语义的概念:语义是指语言所能表达的意义,它研究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
5.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位关系和连词关系等。
6.多义词和一义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不同的词义,一义词则是指一个词只有一个词义。
7.词义的反思性特点:反思性特点是指由于词义的发展和扩展,使得一部分词汇原本只能指代具体事物的名称,逐渐发展为可以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称谓。
8.词的构词和构词法:构词是指用来形成新词的方法和技巧,构词法则是研究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9.词汇的生成和消失:词汇的生成是指新的词汇在语言中的出现和流行,而消失则是指一些词汇在语言中的逐渐淘汰。
10.词的历时变化:词的历时变化是指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演变。
二.语音1.语音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研究语言音素、音节和音系等内容。
2.音位和音素:音位指的是语音系统中不同的基本音单元,而音素则是指在一种具体语音系统中有决定意义的语音单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音标符号,用于表示各种语言的语音。
4.声调:声调是指语音中声音的高低和音调变化。
5.语调:语调是指在一句话中语音音调的变化。
6.连读和重音:连读是指在语音流通的过程中,语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连接;重音是指在词语和句子中,一些音节能够产生的较大音量、较长时间和较高音调。
7.训练和修正:语音训练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使得个体能够正确地使用语音来表达意义;语音修正是指对发音错误进行纠正和改正。
三.语法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语言结构和组织的规律和原则。
2.句子的基本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组成。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一、语言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语言学的定义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语言的定义与特点3.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符号、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二、语音学1.音素与音素的分类2.语音的基本概念:发音器官、发音过程、音素与音位等3.语音的分类与描述方式:音库、国际音标等4.语音变体:音位变体、变体规律等三、词汇学1.词的定义及词的层次结构:词汇、形态、语素等2.词的分类:实词与虚词、实词的分类等3.词的构成过程:派生、复合、转化等4.词义与词义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等5.词的语法功能:词类、语法关系等四、语法学1.句子的定义与分类:从句、疑问句、陈述句等2.句法的基本概念:短语、成分、汉语的基本句型等3.句法关系与句法结构:并列、从属、修饰等4.句法规则与句法分析:形式语法、语义角度的句法分析等5.语法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形式语法与功能语法的对比、语法规则、语法的普遍性、语法的可及性等五、语义学1.语义的定义与特点2.词义的构成与分类:词汇意义、语法意义、逻辑意义、上下文意义等3.语义关系与语义角色:同义、反义、上下位、隐喻、类比、关联等4.语义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义成分的划分与关系、语义的可及性、语义的派生与转化等六、语用学1.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领域2.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行为:意图、目的、合作原则等3.言外之意与言外之行:言外之意的表示方式、言外之行的示例等4.语用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语言行为、语用规则、语用的多样性等七、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分支学科1.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等2.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3.参考书目和领域动态:《现代语言学导论》、《实用语义学》、《语法学》等这些都是《语言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重点研究语音的产生、结构、运动和感知等方面。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国际音标的掌握,包括元音、辅音和音节等。
2.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比如舌头、喉头、声带等的作用。
3.音位与音素的区别,音位是语言中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音的实际表现。
4.音变规律,比如浊音化、清音化、辅音的鼻化等。
二、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包括句法学、词法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句子、短语、词类等。
2.句法分析的方法,包括基于短语结构的上下位关系分析和基于依存关系的句法分析。
3.句子成分的分类与功能,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
4.语法关系的表示,包括句法树和依存关系图等。
三、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意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语用学等分支。
在复习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1.语义的基本概念,包括词义、句义、语篇意义等。
2.词义的分类,包括编码词义和概念词义等。
3.语义关系的表示,包括隐性关系和显性关系等。
4.语义义原的掌握,比如用来描述词义的最小单位,可以用来解释多义、歧义、同义等现象。
四、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和理解的学科,包括语用规则、言语行为等方面。
1.言语行为的分类,包括表示、指示、陈述、询问等。
2.言语行为的成分,包括言辞、语境、意图等。
3.语用规则的掌握,比如礼貌原则、言外之意等。
4.言语行为的实现方式,包括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等。
以上仅为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的一些重点内容,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复习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加深对语言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学概论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索绪尔开创的语言学派被称为。
2.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类:、和。
3.和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4.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分别是和。
5.辅音 [p] 和[m] 的相同。
6.根据出现条件是否受环境制约,音位变体可以分为和。
7.根据语素是否可以单独成词,可以把语素分为和。
8.词的五种基本组合关系中,、、和结构分别反映的是陈述和被陈述、支配和被支配、修饰和被修饰、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
9.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和两种方式。
10.语言词汇中除了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二、名词解释:1.元音:2.互补关系:3.语流音变:4、发音方法:5.语法单位的构成关系:6.预设: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传统语言学的发源地()。
A. 中国B. 印度C. 希腊罗马D. 埃及2. 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是()。
A. 音步B. 音素C. 音节D. 音位3. 声音的高低决定于()。
A. 频率大小B. 声波形式C. 气流强弱D. 振动时间4.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符号的是()。
A. 旗语B. 炊烟C. 语言D. 狼烟5. 造句时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
A. 语素B. 词C. 音素D. 短语6. 舌面元音中,“前高圆唇”元音是()。
A. [y]B. [i]C. [u]D. [a]7. 国际音标中,“双唇浊塞音”标作()。
A. [f]B. [p]C. [b]D. [m]8. 下列英语单词中含有复辅音的是()。
A.springB.seaC. carD.often9. 英语“ He reads a letter. ”中动词 reads 中的 s 表示的语法意义是()。
b5E2RGbCAPA.性、数、格B.体、人称、时C.数、时、人称D.格、体、时10. 汉字是一种()文字。
A. 表音B. 表意C. 意音D. 图画四、简答题: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举例说明你对它的理解。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音位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能区别不同语言符号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社会性质划分出来的。
(斜线//是音位标记。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形式,不能再切分。
音位虽能再分成若干区别性语音特征,但一个单一的语音特征不能构成一种语音形式。
2、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是以音高、音长、音强为语音形式的音位,又叫超音质音位或超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包括调位、时位和重位三种。
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指定并开始使用的。
它的指定原则是“一个因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因素”,因素和标写符号一一对应。
不会出现混淆或两可的现象。
为了与一般的字母相区别。
通常把国际音标所用的标写符号放在方括号[ ]里。
国际音标所代表的音是全世界一致的,我们不要把它和具体语言中形状相同的字母的读音混为一谈。
4、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所引起的语音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5、语言的分化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分化是语言分化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
6、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在语言学上聚合关系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可以相互替代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共现的成分和非共现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同一聚合关系语句只受句法关系限制语义因素不在考虑范围处于聚合关系中的语句与共同的句法特征但在语义上不能互相替换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
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复习重点汇总【选择题】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
2、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复合构词的分类:陈述式复合词、偏正式复合词、支配式复合词、并列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
3、表音文字的字符,或者说字母,只跟语言单位的语音发生联系,情况比较简单,不论是音节文字还是辅音文字,还是音位文字,根据是与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都是表音文字。
4、语音对应关系:语音对应关系是指不同语言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系列语言成分间有语音上的对应。
5、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存在形式。
语言首先是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书面语。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同时,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
6、附加构词(派生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
7、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各自的含义:(1)地域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地域方言”。
(2)亲属方言的含义: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做“亲属语言”。
8、歧义: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
组合歧义的类型: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
9、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社会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社会之间的接触。
10、语素的各种类型归类:“成语语素”和“不成语语素”、“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11、非基本语汇包括: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12、划分词类的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分布标准。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考点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1.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2.语言学的分类:一般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实用语言学等。
3.语言学研究的内容: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二、语音学
1.国际音标:常用国际音标及其音值。
2.语音的分类:元音、辅音等。
3.语音的产生:空气流动、声带振动等。
三、语法学
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
2.句子结构:简单句、复合句等。
3.短语的分类: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等。
四、词汇学
1.词的定义: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词的分类:实词、虚词等。
3.词的构词法:前缀、后缀等。
五、语义学
1.意义的概念:语言单位所表示的概念。
2.意义的分类:词义、句义、上下文义等。
3.意义的变化:词义的扩大和缩小等。
六、语用学
1.语用学的概念:研究语言实际使用情况的学科。
2.语用学的要素:语言行为、语用规则等。
3.语用失误:歧义、言外之意等。
七、其他
1.汉语言文字的演变:甲骨文、小篆、楷书等。
2.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的地位等。
3.语言变异现象:方言、行话、新词等。
以上是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的复习重点和考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与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三者关系复杂语言是最直接、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一民族可以有多种语言;2.语言的类型历时-谱系分类:亲属关系——英语、德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汉语、藏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共时-形态分类:孤立语(汉语: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形态语(英德俄-屈折语;日韩维-黏着语)3.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本体和外围、口语和书面语1)语言和言语语言:说话的工具,是约定成俗的;比如:普通话、英语;言语:说话,包含言语作品和言语动作,比如:说:“翠花,上酸菜”;2)选择/名词:本体和外围本体:语言内部包含的要素,比如:语音、语法、语义;外围:语言和其他事物的关系,比如:语言和思维、语言和历史、语言和民族文化;3)口语和口语口语:说的话;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写的字;第二性,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语言符号必须同时具有表示具体意义的物质实体(红绿灯)和物质实体所表示的特定意义(红灯停绿灯行);2.语言的符号特性:能指和所指、约定和任意、不变和可变;1)能指和所指(口诀:能声所意)能指: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所指:把语言符号中有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2)约定和任意约定:人为的规定任意:符号表示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只需人人都认定或气就行3)不变和可变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任意性3.语言的结构特性:线性和离散、组合和聚合、层次和层级1)线性和离散: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按工夫顺序成一条线排列;离散性:语言符合可以分解还原成一个一个的符号(词);2)组合和聚合组合:哪一个成分在前、哪一个成分在后的结构特征;(又叫句法功用)聚合:同一类成分可以相互替换的结构特性;3)层次和层级层次:一个小单位内部的成分组合叫做“层次”;(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层级: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叫做“层级”;(词和词一级的内在分别)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学科研究的方向分类:本体研究、语言与心理、语言和使用;1)本体研究:对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研究;2)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语言与哲学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XXX的《正名篇》;2)“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语言研究1)XXX的《通俗语言学教程》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能指和所指”,是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2)XXX:北美结构主义学家,间接成分分析法;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包括普遍语法、句法自治等观点;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 )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 (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 (no n 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 "猫” 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 (00541)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语言学概论(00541)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1.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这种说法(不正确)2.一般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3.同一民族使用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使用同一语言的现象客观存在。
语言不是识别民族的可靠标志(二)语言特点和语言类型★★★1.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2.与英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3.根据语言是否有形态变化,可以分为分析性语言即(孤立语)和形态语即(屈折语、黏着语)4.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主要由词序和虚词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5.德语、俄语属于形态语中的(屈折语),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芬兰语属于(黏着语)(三)“语言”和“言语”★★1.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2.(语言)是由有限材料、有限规则组成的系统,是社会的,如“语言能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3.(言语)是具体的、无限的、个人的,如《红楼梦》的语言、“法官认为证人说的话可信”中的“话”(四)“口语”和“书面语”★★★1.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
2.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是文字产生后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书面语与口语基本一致,但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的机械记录和重复。
(五)“能指”和“所指”★★★★★1.属于符号的是(语言、文字、红绿灯、旗语)2.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被称为(能指),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是(所指)3.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语言符号的所指是(意义)4.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索绪尔)5.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开,语言符号就不存在了。
(六)“约定”和“任意”★★★★★1.交通信号灯中红灯表示“停”的意思,红灯和“停”之间的关系是(约定的)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理据关系,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初,它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论证的3.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4.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个人不能任意改变已经约定的符号)(七)“线性”和“离散”★★★1.语言结构的线性特征: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
语言学概论复习整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整理语言学概论复习整理资料主编:黄府章副编:孙东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
2.言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即人们凭借语音、语汇、语法规则等作为工具交流思想感情。
这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称为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的成果即句子或话语等,可以称为言语作品。
3.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例如:“红”“花”这两个符号可以形成“红花”“花红”两种结构关系和性质不同的组合。
4.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例如:在符号组合的链条“红花”中,可以跟“红”形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还有“蓝、白、紫、大、小、好、香”等,能够跟“花”构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有“光、线、旗、衣服、脸蛋、房子、眼睛”等。
5.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就会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7.音位: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8.语流音变:在一连串的语流中,音素之间、音节之间、声调之间会互相影响,以致产生音变现象,这种音变,叫做语流音变。
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减音、增音、换位等几种。
9.词类:即词的语法分类,是将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10.短语: 短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据一定的结构关系组合而成的比词高一级的语法单位。
短语也叫做词组。
11.语法手段:语法意义通过语法形式体现出来。
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的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概括
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概括关键信息项:1、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语言的本质特征3、语音学知识要点4、语法学重点内容5、语义学关键概念6、语用学核心理论7、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8、语言的类型分类9、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0、语言习得的过程与特点11 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11 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使用规律。
112 其研究范围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涵盖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12 语言的本质特征12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线条性和系统性。
122 语言具有交际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3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与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3 语音学知识要点131 语音的物理属性,如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132 元音和辅音的分类及发音特点。
133 语音的组合规则和音位系统。
14 语法学重点内容141 词法和句法的基本概念。
142 语法范畴,如性、数、格、时、体、态等。
143 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分析方法。
15 语义学关键概念151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与联系。
152 语义的组合与聚合关系。
153 语义的变化和引申。
16 语用学核心理论161 言语行为理论,包括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162 会话含义和合作原则。
163 语境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17 语言的发展与演变规律171 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变化。
172 语言演变的原因,如社会发展、语言接触等。
173 语言演变的特点,如渐变性、不平衡性等。
18 语言的类型分类181 按照语法结构,可分为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和复综语。
182 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
19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91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特点。
192 社会文化对语言的使用和发展产生影响。
193 语言的性别差异、地域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
110 语言习得的过程与特点1101 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和规律。
(完整word版)语言学概论总复习
语言学概论总复习绪论部分小学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语言学史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人类传递信息的五个过程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3.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秦赵高指鹿为马,但结果鹿还是鹿,马还是马,这是为什么?用语言符号的理论回答3.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aba mama”,英语用father mother,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4.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用汉语为例加以说明5.说话只能在有限和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7.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第三章语音音素音位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音位的区别特征语流音变音节1.语音四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语音的社会属性。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4.元音的音质由哪些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举例说明5.元音舌位图的设计原理?6.怎样认识音位和音素的关系?7.举例说明区分、归并音位的原则。
8.怎样认识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9.音位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以普通话为例说明.10. 语流音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具体例子理解。
11.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2.按普通话读音给“他天天在书房里画画儿”注上国际音标。
这句话里有几个元音音位?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英语/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P/音位不是对等的.第四章一、语法单位;词;语素;单纯词;合成词;词缀;词根;派生词缀;屈折词缀;词类;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形态;语法范畴;语法的递归性;变换分析;屈折语;孤立语;黏着语二、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1. 我打破了杯子;2. 我们找到了小王三、用变换分析法区分句法多义1.关心的是他母亲。
2.虚构的故事吓坏人。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人类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探讨语言的构成、发展、使用、习得等方面的问题。
在语言学的学习中,有几个重点需要重点关注和复习,包括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一、语言的定义与特点语言可以定义为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它具有符号性、产生性、传递性和交际性等特点。
符号性是指语言以音、形、色、势等形式来表达,具有特定的语音、文字等符号。
产生性是指语言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可以随意创造和组合新的语言表达。
传递性是指语言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和意义。
交际性是指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
二、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组织、传播和知觉等问题。
语音由音段和音素组成,音段是语言中的基本音单位,而音素则是语音学上对音段的理论抽象。
语音学重点研究了语音的发音和声音的特征,包括元音、辅音、音节结构、音位等内容。
三、语法学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包括句子的构成、词汇的分类和句子的句法规则等。
语法学可以分为句法学、词法学和语法规则等方面的研究。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组成,包括词语的层次、短语的组成和句子的句法规则。
词法学研究词汇的构成和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形态学特点和语义学特征。
四、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研究词汇的意义、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等。
语义学包括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两个方面的内容。
词汇语义学研究词汇的意义和词汇之间的关系,包括语义原理、词汇关系等。
句子语义学研究句子的意义和句子之间的关系,包括句子的逻辑关系、语义角色等。
五、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分析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交际行为和交际行为产生的效果等。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使用环境、语言行为的目的、语言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语言中的礼貌用语、谈话中的暗示和推理、言语行为的意义和效果等。
六、其他相关内容除了以上几个重点内容外,还有一些其他与语言学相关的内容也值得复习和关注。
语言学概论复习总结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中作业专业:英语(翻译)学号:20131311202 姓名:汤汪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1、语言与文化(1)语言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
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
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要点
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 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语言。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小学”: 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 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 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3.语言: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言语: 是对语言的运用, 它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 是人的一种行为, 叫言语活动, 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 写出来的东西, 也叫言语作品。
5.符号: 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 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 二者缺一不可。
6.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7、聚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 它们自然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8、音素: 按一定规则组合成音节的最小语音单位。
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
9、国际音标: 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10、音位变体: 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11.对立和互补: 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 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 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同一个语音使用。
12.语法: 词的构成, 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13.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的类。
14.语法手段: 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 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语言学概论期中作业专业:英语(翻译)学号:20131311202 姓名:汤汪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1、语言与文化(1)语言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
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
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
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
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
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
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
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
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
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
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
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
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
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
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
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
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
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2、语言与社会(1)语言产生于社会语言的起源是跟人类的起源密切相连的,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过着简单的洞穴生活,人类没有或者很少进行交流。
随着时间推移,为了对付自然灾害和动物侵袭,人们开始了群居生活,也开始了交流活动。
因此,只有在社会劳动中才能产生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2)语言随社会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还收到社会环境影响并随之变化。
而社会生活的内容在语言词汇中得到直接反映。
另外,语言还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
社会制度的急剧变化引起语言的急剧变化,还有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接触形成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3)语言反映并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语言的丰富,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表述更加丰富而强大,客观上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相互理解和沟通,推动了事物的额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语言具有不停变化的一面,语言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而进行的。
因此,语言与社会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语言与文学对于语言与文学关系的探讨,首先我们应当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比如文学家们的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文学是其中一种)的载体。
而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包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地域的社会风貌。
1、文学文体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学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焦点是与文学文体相关联的语言特征。
(1)前景化前景化的概念来源于视觉艺术,与“背景”一词相对应,已经成为文体学的常用术语。
俄国形式主义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学者和现代文体学家都曾在文体研究中使用这一术语。
它被定义为“以艺术手法为动机的偏离”。
这种偏离,或非常规用法,覆盖了语言的所有层面;词汇、语音、句法、语义,笔迹等。
(2)字面语言和比喻语言词典定义中所提供的一个词的第一个意义通常是它的字面意义。
比喻语言是为了达到对比、强调、明确或标新的目的而使用的不同于日常常规语言的词句。
语言中表示比喻用法的另一个词是Trope (修辞、比喻)。
它是指为了修辞目的而通过比喻途径来使用的语言。
比喻在语言运用中频繁出现,并且采用许多不同形式。
明喻:明喻是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作比较,并通过展现一种事物如何与另一事物相似来解释这种事物是什么样子的方法。
它用as或like等词在文本中作为明确标志。
暗喻:像明喻一样,暗喻也是对两个并不相像的要素作出对比,这种对比是隐含的而不是直接表达的。
转喻: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
提喻:提喻是用事物的一部分名称来指代整个事物,反之亦然。
2、诗歌语言(1)语音模式押韵尾韵:每行结尾的押韵。
(2)不同形式的语音模式头韵:在头韵里,句首的辅音是一致的。
准押韵:准押韵通过一个共同的元音来描述音节。
辅音韵:以相同辅音结尾的音节反韵:指音节拥有共同的元音和首辅音,而不是元音和末辅音押韵。
押副韵:当两个音节具有相同的首辅音和尾辅音。
反复:音节的重复。
(3)韵律模式当重读被组织成有规律的节奏时,就形成了韵律。
抑扬格是韵律单位的一种。
韵律单位叫做音步。
pentameter (五音步诗行)是指诗句里有五个音步。
(4)传统的韵律模式与语音模式a. 对句:对句为两行诗句,一般由押韵联系在一起。
b. 四行诗:即四行为一节的诗,是英语诗歌中很常见的形式。
C. 无韵诗:无韵诗是由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诗组成的。
d. 十四行诗、自由体诗、打油诗等。
(5)语音和韵律在诗歌中的功能a. 追求审美趣味;b. 适应传统/风格/诗歌形式;c. 表情达意或者革新一种形式;d. 展示专业技巧,寻求精神满足感;e. 突出强调或对照;f. 拟声现象。
(6)如何分析诗歌a. 有关诗歌的信息:诗的题目,诗人姓名,诗歌创作时期,诗歌所属类型,例如抒情诗、戏剧诗、叙事性十四行诗、讽刺诗等。
b. 诗歌构建的方式:布局、诗的行数、诗行的长度、规则的韵律、尾韵、语音模式的其他形式。
3、小说中的语言(1)小说与视角a. 第一人称叙述者讲故事的人也可能成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一个角色,在事件发生后讲述故事。
在这种情形下,评论家们称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或“I叙述者”,因为叙述者在故事里提到他或她自己的时候,总是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I)”。
b. 第三人称叙述者如果叙述者不是虚拟世界中的角色,他或她常常被称为“第三人称叙述者”,因为故事虚构世界中的所有人物被提及时,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或他们”。
c. 图示语言叙述视角也受图式的影响。
处于相同情形中的不同参与者会有不同的图式,这和他们的不同视角有关系。
d. 旧信息与新信息旧信息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经知道的信息,而新信息则是说话人认为听话人所不知道的信息。
e. 指称指称与说话者相关,所以很容易用于表明特定的变化中的视角。
指称用来指语言中这样一些特征,它们直接指示一个话段说出时的情景在人称、时间或处所方面的特点,其意义因而相对那个情景而言。
(2)言语和思维表达a. 言语表达直接引语:在直接引语中,人物所说的话是以最全面的形式出现的并且带有引号。
间接引语:我们能够知道说话者表达的命题含意,但并不是说话者的原话。
叙述者对言语行为的表达:我们不知道说话者说话的内容,我们只知道他用言语行为来做事。
这种叙述可以被看作是对较长语篇的概括,比起间接言语,它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
b. 思维表达直接思维:直接思维倾向于被用来表达有意识的、缜密的思维。
自由间接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介于直接思维和间接思维之间,有一些思维的特征。
c. 意识流写作意识流写作被用来描述思维中印象和观念的自由联系。
句子结构高度省略。
③散文风格a. 作者风格人们谈及风格时,通常是指作者的风格,即“世界观”式的作者风格。
换言之,是指一种写作方式:属于特定作者,可以识别。
这种写作方式使一个作者的作品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