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义模型解答化学实验题
化学情景化命题
化学情景化命题
1. 在一次实验中,一个化学家发现在加入一种特定的催化剂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了。
请解释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 在实验室中,一瓶溶液从无色变成了蓝色,并产生了气泡。
请说明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以及产生的气泡是由什么物质引起的。
3. 一名化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的药物,他发现这种药物可以抑制特定的酶的活性。
请解释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为什么抑制酶的活性对药物的研发很重要。
4. 在实验中,一个化学家发现两种物质A和B反应后会产生
一种新的物质C,并伴随着释放出大量热。
请解释这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并解释为什么会有热释放。
5. 在一次实验中,一个反应体系的pH值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
请解释这是如何发生的,并说明在化学反应中pH值的变化意
味着什么。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全归纳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全归纳将FeCl3溶液慢慢加入蒸馏水中,直到出现沉淀。
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然后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直到得到干燥的晶体。
2)用硫酸铜溶液制取硫酸铜晶体的操作方法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至沸腾,然后慢慢加入稀硫酸,直到出现沉淀。
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干净,然后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直到得到干燥的晶体。
注意:在结晶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溶液的浓度,以免影响晶体的质量。
规范解答: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放入蒸发皿中,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后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的操作。
以蒸发NaCl溶液得到氯化钠晶体为例,将氯化钠溶液置于蒸发皿中,溶液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体积的2/3,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若是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利用余热蒸干得到氯化钠晶体;若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等杂质,则要趁热过滤得到氯化钠晶体。
检验分液漏斗、锥形瓶和导气管的气密性,可以采用空气热胀冷缩法和液面差法两种方法。
对于整个一套连续的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检验,只能用空气热胀冷缩法,并且必须用酒精灯加热圆底烧瓶。
为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可以向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瓶塞,倒转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则正放容量瓶,将瓶塞旋转180°,再倒转过来观察是否漏水。
若都不漏水则说明容量瓶不漏水。
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和分液漏斗之前必须检验它们是否漏水。
配制FeCl3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氯化铁晶体置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加以稀释。
除去氯化氢气体中氯气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四氯化碳的洗气瓶。
加热灼烧固体使固体失去结晶水或分解完全的方法是将固体放在坩埚中充分灼烧,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量,再加热、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初中化学实验题万能答题模板
初中化学实验题万能答题模板初中化学实验题万能答题模板一、引言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因此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有一定的模板和技巧。
二、实验题目分析1. 实验目的2. 实验器材和试剂3. 实验步骤4. 实验现象5. 实验原理6. 结论与思考三、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的出发点和指导方向,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题来说,解答实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解答实验题时,要对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找出实验的关键点和重要信息。
四、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实验进行的基础条件,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常用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同时要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在解答实验题时,要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详细的描述,并指出其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应用。
五、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是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和总结,要注意观察的细节和变化的规律,并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七、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和理论依据,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要清晰地阐述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实验的内在规律。
八、结论与思考结论与思考是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学生在解答实验题时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九、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初中化学实验题的分析和讨论,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对于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概念,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进行测试。
2)金属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Cu2+离子,可以使用NH3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u2+离子。
3)有机物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无色液体是否为酒精,可以使用KMnO4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KMnO4溶液变色,则说明该液体中含有酒精。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需要掌握各种特效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反应原理,以便准确区分不同的物质。
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所需的物质量,并掌握实验条件的调节方法,如温度、pH值等。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的解答时,需要掌握除杂、混合物分离、物质鉴别、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技巧,同时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OH-试液可以鉴别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
Cl-可以和AgNO3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SO42-可以和BaCl2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O32-可以和稀HCl和石灰水反应,产生CO2气体。
PO43-可以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NH4+可以和强碱溶液(如NaOH)反应,产生NH3气体,同时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特征离子关系图中包括了Mg2+、Cu2+、Fe3+、NH4+、OH-、Ag+、H+、Ba2+、Cl-、CO32-和SO42-等离子体。
在物质鉴别中,有以下原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防止干扰。
对于阴离子的鉴别,应该只使用BaCl2溶液,而不使用AgNO3溶液。
在物质鉴别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对于气体的鉴别,可以通过观察颜色、使用试纸、点火或加试剂等方式进行鉴别。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开放式“语言类描述问题”解答技巧和突破市公开课
⑤ “温度升高”为何“氨氮 去除率降低?”
问题信息 (怎么样?)
① 废水中的NH4+被 NaClO和HClO氧化
② “氨氮去除率”与 NaClO和HClO浓度 或含量有关
③ 温度升高, NaClO和HClO受热 不稳定。
例1【证据推理2】
学科知识 (是什么?)
① n(氧化剂)/n(还原剂)
矛盾思想 (为什么?)
① n(ClO-)/n(氨氮)的含义?
② ClO- → Cl- NH4+ → N2
② “总氮去除率”的含义?
③ 溶液中的N元素以 NO3-或NO2-形式存在
③当n(ClO-)/n(氨氮)>1.54后, n(ClO-)增大而“总氮去除率 ”为何降低?
Fe2+促进H2O2、O3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OH又将Fe2+和H2PO2-分别氧化为 Fe3+与PO43-,二者再反应生成FePO4沉淀。
【回味二模】
(2021南通七市二模) H2O2、O3在水中可形成具有超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 ,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次磷酸根离子(H2PO2-)。
例1【证据推理1】
学科知识 (是什么?)
① pH约为6的废水中氨
氮主要以NH4+形式存在
③ HClO的氧化性
④ HClO的不稳定性
矛盾思想 (为什么?)
① pH约为6的废水中氨氮 微粒存在形式存在?
② NaClO为何有氧化性? ③ pH约为6时,ClO-可 以以何微粒形式存在?
②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矛盾思想: ①NO3-的去除速率如何体现?
②Cu2+的作用是什么?
rqcen的化学解题思路-第十五章化学实验基础
第十五章 化学实验基础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出于学习安排和安全考虑,高中化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化学实验也以与实验有关的理论为主。
化学实验的基础题目整体难度不高,主要考察需要牢固记忆的具体知识,部分题目需要一定的分析推理。
基础实验题目可分为两类:实验背后的化学理论,化学实验的具体知识。
对于考察实验背后的化学理论的题目,需在学习课本知识时,牢固记忆相应的物质的聚集状态(气液固)、颜色、稳定性等性质,以及化学反应中生成气体或沉淀、颜色变化、指示剂等现象,根据题目已知的现象,推理出所反映的化学过程,使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
对于考察化学实验的具体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各基本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组合装置的形状、操作步骤、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相关原理,以及化学实验的安全、物质的分离、绿色化学等原则和理念,也要熟悉课本中重点解释的化学实验。
1.(2020全国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4MgSO 、3CaCO 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KCl 、NaClB .KCl 、4MgSOC .KCl 、3CaCOD .4MgSO 、NaCl解析:本题考察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离子化合物的种类。
根据“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可知固体全部溶解,可排除难溶于水的3CaCO 。
根据“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可知固体中含有K ,因此有KCl 。
根据“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固体中含有遇碱产生沉淀的物质,在NaCl 和4MgSO 中只能为后者。
综上,混合物的组成为4MgSO 、4MgSO 。
本题选B 。
2.(2019全国Ⅲ)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解析:本题考察化学实验能否达到目的,直接分析解决各选项: 选项A ,通过将2Cl 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逢考必记高中化学解题模型
高中化学解题模型包括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方程或方程组法等。
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包括以下几种:
1. 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 浓H2SO4稀释操作:将浓H2SO4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3. 粗盐的提纯: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过滤。
方程或方程组法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如果需要更多高中化学解题模型的内容,建议查阅教辅练习资料或咨询专业化学教师。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实验题解析与答题技巧高考化学考试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通过解析常见的高考化学实验题,介绍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考题类型。
一、酸碱中和实验题酸碱中和实验题常见的形式是给出酸和碱的物质及其浓度,要求计算所需的反应物质量或体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确定化学方程式,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量或体积。
例如,题目给出0.1mol/L的盐酸和0.2mol/L的氢氧化钠,要求计算反应过程中所需的氢氧化钠的体积。
首先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写出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确定该反应中1mol的盐酸与1mol的氢氧化钠完全中和,生成1mol的氯化钠和1mol的水。
根据浓度的定义,可以得出等量关系:n1V1 = n2V2,其中n1、V1和n2、V2分别表示溶液1和溶液2的物质的摩尔数和体积。
将已知数据代入等量关系式中,即可得到所需的氢氧化钠的体积。
二、气体实验题气体实验题常见的形式是给出气体的收集方法,要求计算气体收集量、气体的摩尔数或气体的体积。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熟悉气体的性质和气体收集方法,以及根据已知条件计算所需的答案。
例如,题目给出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时,要求计算气体的摩尔数。
首先要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用的状态方程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瓦伦斯泰因气体状态方程和道尔顿气体状态方程。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气体的摩尔数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n = PV/RT,其中n表示摩尔数,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将已知数据代入气体状态方程中,即可求得所需的摩尔数。
三、溶液配制实验题溶液配制实验题常见的形式是给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体积,要求计算溶质的摩尔数、溶液的摩尔浓度或溶质的质量。
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模板
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模板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模板一1、浓硫酸的稀释: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
(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模板二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10、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
高考真题化学说题高考化学真题题目是中学生备考的一大焦点,其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其中,解答题中的“说题”要求考生阐述某一现象或问题的原理、过程、应用等,为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考察点。
下面我们就以一道高考真题为例,探讨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
【高考真题】某地某学校的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溶液反应制备新鲜的氧气气体。
实验中观察到氧气气体反应管中有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
求解释氧气气体的产生原理及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解题步骤如下:1. 了解实验反应类型和条件。
根据题目描述,可以确定这是一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其中,过氧化氢是氧化剂,在亚硝酸钠存在下被还原为氧气;亚硝酸钠是还原剂,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被氧化。
2. 分析氧气气体的生成原理。
根据反应类型,过氧化氢在亚硝酸钠溶液中被还原的过程产生氧气气体。
氧气气体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摩尔比成正比,可以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生成氧气的量。
3. 推导深蓝色气泡的成因。
由于题目描述实验中观察到深蓝色气泡产生,并且有可燃气体逸出,可以判断深蓝色气泡是氧气气体与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形成的产物,且反应是可燃气体逸出的充分条件。
4. 总结实验结果及分析。
根据上述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氧气气体来自过氧化氢和亚硝酸钠反应,深蓝色气泡由氧气与其他成分反应而成,并伴有可燃气体逸出。
为了进一步分析深蓝色气泡的成因,可以进行实验室测试,找出深蓝色气泡的组成成分及反应机制。
通过以上解题步骤,我们对化学真题中的说题类型有了初步了解。
在解答化学真题时,考生应该注重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反应过程的分析、物质转化的计量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合理运用所学知识,清晰表达观点,把握解题思路,切忌模糊不清或跑题偏离。
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充分掌握高考化学说题的解答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名师整理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干货)
高考化学实验题答题模板1.提高浸出率的措施:加热,搅拌,将原料粉碎或研磨,增加浸取时间,适当增加**的浓度。
2.粉碎或研磨的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原料(具体到**的物质)的美如冠玉出率或利用率(注意答全)。
3.与平衡移动问题有关的答题模式:当**条件改变时,写出反应方程式,平衡向正向或逆向移动,**物质怎么变化,结果。
4.重结晶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关于沉淀的操作:沉淀是否完全: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若没有沉淀生成,则已沉淀完全。
沉淀的洗涤:沿玻璃棒向过滤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固体,待液体全部流下,再重复操作。
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若无明显现象,则沉淀洗涤完全,若**,则沉淀洗涤不完全。
沉党政的灼烧:A对易水解的含有结晶水的晶体进行加热脱水制备无水晶体,应当注意采取抑制水解的措施(如FeCl3、CuCl2溶液蒸干灼烧得溶质要在HCl气氛中)。
B高温分解沉淀物或除去结晶水,则将沉淀置于坩埚中灼烧(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用坩埚钳,加热完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干燥、烘干、灼烧的程度是至最后两次的称量质量相差小于0.1克(托盘天平的精度是0.1克)或恒重。
6.为什么反应要控制在**温度?即温度过高会如何?温度过低会如何?高温通常会考虑物质的溶解度、分解、挥发以及氧化等问题;低温一般是反应速率过慢。
7.实验方案优缺点的评价:原料利用率,物质循环利用,能耗以及污染问题,操作的简便性,安全装置以及防倒吸装置,注意可燃性气体。
8.调PH为**的目的:除去杂质离子**,防止**离子被除去,产率降低。
9.溶液PH的测定方法:取一小块干燥PH试纸于洁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10.实验装置最后的球形干燥管:若装有无水CaCl2,则是为了防止外界水分进入;若装有碱石灰,则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另外如果用于测量气体的实验,则该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对实验数据测量造成误差。
高考化学常考考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
高考化学常考考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1)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检验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的方法:将反应混合液静置,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则××离子已经沉淀完全,若产生沉淀,则××离子未完全沉淀。
(3)洗涤沉淀操作:将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或其它洗涤剂)自然流下后,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注意:要选择一种溶液中浓度较大的比较容易检验的离子检验,不能检验沉淀本身具有的离子。
(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把容量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180°,重复上述操作。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②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①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
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解析
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解析化学实验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要部分,常见的实验题目涉及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原因等方面。
本文将针对高考化学中的常见实验题目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是考察学生对酸碱滴定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给出酸和碱的浓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滴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指示剂。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酸和碱的浓度和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的配比关系。
然后,找到合适的指示剂,并了解指示剂的酸碱变色范围。
接下来,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滴定液的体积。
最后,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滴定操作,观察颜色变化,并计算出所需的滴定液的体积。
二、气体实验气体实验是考察学生对气体性质和实验操作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
常见的气体实验题目涉及到气体的制备、性质及判断等方面。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和条件。
其次,根据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收集气体、判断气体的酸碱性等。
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和气体的性质回答题目要求,例如气体的判断、气体的性质比较等。
三、溶液的质量分析溶液的质量分析是考察学生对溶液中离子反应和实验操作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
常见的溶液的质量分析题目涉及到离子反应、溶液的配制和实验步骤。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题目给出的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判断产生的沉淀物的稳定性和颜色,并找到合适的沉淀物检验方法。
其次,根据实验步骤和溶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例如滴定、加热、分离等。
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结果回答题目要求,例如确定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质量等。
四、其他实验题目除了上述的常见实验题目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实验题目,例如电化学实验、红外光谱实验等。
这些实验题目要求考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了解实验装置及各部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019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实验题解题策略
2019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实验题解题策略1.化工流程题中表述性词汇“十大答题方向”化工生产流程和综合实验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表述性词语中,这些表述性词语就是隐性信息,它可以暗示我们所应考虑的答题角度。
常见的有:(1)“控制较低温度”——常考虑物质的挥发、物质的不稳定性(高温会分解)和物质的转化,有机实验控制温度可能要防止副反应的发生等。
(2)“加过量试剂”——常考虑反应完全或增大转化率、产率等。
(3)“能否加其他物质或者替换原来的试剂”——常考虑会不会引入杂质或是否影响产品的纯度,即考虑会不会与反应物发生反应(氧化还原和生成沉淀较多),或者与反应物能生成对应的产物,但是还有副产物,影响产品的纯度。
(4)“在空气中或在其他气体中”——主要考虑O2、H2O、CO2或其他气体是否参与反应或达到防氧化、防水解、防潮解等目的。
(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常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试剂,以检验其中的某种离子,检验各种离子的方法和试剂需要熟记,常考的有(Ba2+,SO42-,Ag+,Fe3+,Fe2+,Cl-,CO32-等)。
(6)“检验某物质的设计方案”——通常取少量某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另一试剂产生某现象,然后得出结论。
(7)“控制pH”——常考虑防水解、促进生成沉淀或除去杂质等,如果是溶液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比如Mg2+,Fe3+,Al3+,需将它们分离开来,就需要合理控制PH,以便它们可以分离开。
(8)“用某些有机试剂清洗或者有时用冰水洗涤沉淀”——常考虑降低物质溶解度有利于析出、减少损耗和提高利用率等。
(9)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关于化学平衡的问答题,可能会问应在哪种状态(实验温度,压强)进行工业生产,此时注意要合适考虑生产时间和生产成本,并不是反应物转化率越高越好,比如低温时,反应时间要很久,又如高压,反应成本又比较高,不适合实际生产,选用的条件应该是转化率较高的情况,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生产成本。
模型解题法高中化学
模型解题法高中化学
1. 基本原理:模型解题法是一种科学解题方法,它强调以模型的形式来构建和解释化学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2. 具体步骤:
(1) 分析问题:结合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分析问题的内容,把握问题的实质。
(2) 构建模型:根据问题的实质,构建相应的模型,把握化学现象的本质。
(3) 推理分析:根据模型,结合问题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进行化学现象的分析。
(4) 得出结论:根据推理分析,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解决问题。
【答题模板】高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中化学实验答题模板⾼三化学实验规范模板记忆⼀、⾼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排⽔法收集⽓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体时,先检验⽓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后再收集。
5. 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张⼤⼩,重量相等的纸(不是⼀定相等,加纸后调平天平;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例如氢氧化钠固体的称取),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的卤元素时,在⽔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红⾊⽯蕊试纸)、Cl2(⽤淀粉KI试纸)、H2S[⽤Pb(Ac)2试纸]等⽓体时,先⽤蒸馏⽔润湿试纸后再与⽓体接触。
9. 检验SO42-时,先加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蒸馏⽔洗过的滴定管先⽤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反应实验时,每做⼀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焰上灼烧到⽆⾊时,再做下⼀次实验。
13.⽤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通H2(消耗的氢⽓量⼤于实际参于反应的氢⽓的量)。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烧杯加蒸馏⽔⾄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胶头滴管加⽔⾄刻度线。
15. 浓H2SO4不慎洒到⽪肤上,先迅速⽤布擦⼲,再⽤⽔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洗,后涂NaHCO3溶液。
16. 碱液沾到⽪肤上,先⽔洗后涂硼酸溶液。
17. 酸(或碱)流到桌⼦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洗,最后⽤布擦。
2022年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化学用语(含答案)
初中化学解题模型之化学用语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21•滨州)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3Hg②Fe3+③H2CO3④3H2OA.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D.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2.(2021•苏州)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H2B.锌元素:ZNC.钠原子结构示意图: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O3.(2021•临沂)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铁离子:2Fe2+B.氖气:Ne2C.金元素:AU D.葡萄糖:C6H12O64.(2021•襄阳)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汞元素:HG B.镁离子:Mg2+C.高锰酸钾:K2MnO4D.2个氮原子:N25.(2021•娄底)下列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B.3C—3个碳元素C.Mg2+—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2CH4—两个甲烷分子6.(2021•张家界)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A.铁元素:FeB.两个水分子:2H2OC.纯碱:NaOHD.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O37.(2021•鄂尔多斯)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氦原子:2NeB.乙醇的化学式:C2H5OHC.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H3D.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O8.(2021•深圳)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汞元素hgB.五氧化二磷P5O2C.钠离子Na﹣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2Mg+O22MgO9.(2021•白银)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A.2Fe3+:两个铁离子B.O2: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C.2He:2个氦元素D.: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0.(2021•成都)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磷元素在化合物中显+5价B.2O3:6个氧原子C.溴化钠:BrNaD.铜离子:Cu+11.(2021•青岛)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三个氮分子3N2B.铝离子Al+3C.两个氧原子O2D.硫酸钠NaSO412.(2021•武汉)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2H表示2个氢分子B.硝酸铵中的阳离子是NH3+C.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D.Al3+的结构示意图为13.(2021•泰安)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H:表示两个氢元素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二.填空题(共7小题)14.(2021•抚顺)用化学用语填空。
化学竞赛常见实验题目解析
化学竞赛常见实验题目解析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竞赛中常见的实验题目。
其基本原理是当酸和碱以适量混合时,生成的产物为盐和水。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常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实验要求:在实验室中,使用酸和碱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并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酸和碱的溶液。
可以选择一种较强的酸,如盐酸,和一种较强的碱,如氢氧化钠。
2. 分别取一定量的酸和碱的溶液,并放入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3. 缓慢地将酸溶液倒入碱溶液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
注意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4. 当酸和碱完全中和后,反应溶液应变为中性,即PH值接近7。
实验结果:1. 反应开始时,酸和碱的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并伴随着放热现象。
2. 反应进行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酸的溶液可能从透明变为浑浊,而碱的溶液可能从浑浊变为透明。
3. 当酸和碱完全中和后,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反应结束。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应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2. 实验结束后,应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其他地方。
实验二:气体的性质探究气体的性质是化学竞赛中常见的实验题目。
通过对气体的研究,可以了解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等重要性质。
实验要求:在实验室中,对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包括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等方面。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瓶和塑料瓶,并将它们封闭。
2. 在玻璃瓶的顶部安装一个气压计,用来测量气体的压强。
3. 打开两个瓶子的盖子,观察气体的变化。
4. 对于玻璃瓶,可以利用气压计测量气体的压强。
对于塑料瓶,则可以通过观察塑料瓶的变形来推测气体的压强。
5. 对于气体的体积和温度的研究,可以使用不同尺寸、颜色和温度的气球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结果:1. 气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大小和气体的温度有关。
当容器的体积增大或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压强会减小。
化学用语及其应用-2023年高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化学用语及其应用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考向一 化学用语与电子式考向二 化学用语与微粒结构及模型考向三 化学用语与电子排布图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考向一 化学用语与化学式考向二 化学用语与分子模型考向三 化学用语与电子式考向四 化学用语与电离方程式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易错易混速记考向一化学用语与电子式1(2023·浙江选考1月第3题)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717ClB.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C.BF 3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D.HCl 的形成过程:【答案】C【解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18=35,核素符号为3517Cl ,故A 错误;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2,根据洪特规则,2p 轨道上的2个电子应该分别在2个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轨道表示式:,故B 错误;BF 3的中心原子B 原子孤电子对数=3-32=0,价层电子对数=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模型为:,故C 正确;HCl 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电子得失,其形成过程应为,故D 错误。
2(2023·湖北卷第5题)化学用语可以表达化学过程,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达错误的是()A.用电子式表示K 2S 的形成: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l OH3溶于烧碱溶液:Al(OH)3+OH-=Al(OH)4-C.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H-H的s-sσ键形成的示意图:D.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尿素与甲醛制备线型脲醛树脂:【答案】D【解析】钾原子失去电子,硫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硫化钾,硫化钾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K2S的形成:,A正确;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B正确;H的s能级为球形,两个氢原子形成氢气的时候,是两个s能级的原子轨道相互靠近,形成新的轨道,则用电子云轮廓图表示H-H的s-sσ键形成的示意图:,C正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尿素与甲醛制备线型脲醛树脂为,D错误。
初中化学实验题逻辑推理
初中化学实验题逻辑推理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化学知识的重要体现。
在初中阶段,化学实验一般是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如变色、气体放出、水的状态变化等来进行推理。
下面将介绍几个初中化学实验题的逻辑推理方法。
1. 淀粉试验
淀粉试验是通过观察淀粉是否受到碘的影响来进行判断的。
通常使用碘酒滴在食物上,如果食物出现蓝黑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这是因为碘与淀粉结合后形成蓝色的物质,从而使得食物变色。
因此,如果食物出现蓝黑色,则可以推断出食物中含有淀粉。
2.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
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是常见的实验现象,这个实验会产生气体放出。
当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这是因为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会产生乙酸和二氧化碳。
因此,如果在实验中观察到气体放出,则可以推断出碳酸氢钠和醋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3. 铁与硫反应
铁与硫反应是另一个常见的实验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铁和硫粉末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硫化铁。
这个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特殊气味的气体,并且反应物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因此,如果观察到气味和颜色的变化,则可以推断出铁和硫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以上就是几个初中化学实验题逻辑推理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遵守实验的安全规范,根据实验步骤进行,不要随意进行实验。
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过程中各种现象的含义,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