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优化作业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1

四专制时代后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能够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索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 , 在这类博弈中二者的权利达到了均衡。

以下皇帝完全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 秦始皇B. 唐太宗C. 宋太祖D.明太祖分析 :D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索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 在这类博弈中, 二者的权利达到了均衡 , 说明丞相对皇权形成了必定程度的限制, 可是这类均衡最后被明太祖经过取销丞相制度而打破 , 应选 D。

2.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 , 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 送工部、户部履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 , 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 秦代B. 汉朝C. 唐朝D. 明朝分析 :D资猜中的内阁出现于明朝期间,D 项正确。

3.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 , 他们充任皇帝个人顾问 , 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个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代御史医生B.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D. 明朝内阁大学士分析 :D明朝内阁一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议机构, 不过为皇帝供给顾问的内侍机构。

依据题干中的“个人顾问”可知 D 项切合题意。

A、 B、 C 三项职权范围明确 , 故均不切合题意。

4.(2019 ·浙江嘉兴期末) 明成祖时 , “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 , 学士鲜所参决自是内阁权日重 , 遂赫然为真宰相, 压制六卿矣。

然内阁之拟票, 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 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于是朝廷之纪纲, 贤士医生之进退, 悉颠倒于其手。

”这说明内阁()A. 设置的目的为防备六部专权B. 自建立起即为法定决议机构C. 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D. 地位变化取决于君权的需求分析 :D君主依靠内阁则内阁权重, 依靠内监则宦官权重, 应选 D项 ; 内阁设置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 清除 A 项 ; 内阁不是法定的决议机构, 清除 B 项 ; 内阁能够接触军国大事, 清除 C 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导学案(有答案)第 2 页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导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了解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重难点) 2.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 【自主学习】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易混易错] 内阁制不同于丞相制。

丞相制下,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很高。

但内阁仅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二、军机处 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3.特点 (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4.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深度点拨]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作用和影响最大的一个机构,但它始终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的个人意志来决定。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课时作业 4专制时代后期的政治形态讲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103 页一、选择题1.《明史·职官志》记录:“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中央集权B.增强君主专制C.提升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利制衡分析: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取销宰相制度,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增强君主专制,应选 B 项。

答案: B2.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势力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 部 ) 之职掌,终以取祸。

”以下看法与资料符合的是() A.明朝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明朝阁臣是皇帝办理政事的助手C.明朝完整剥夺六部的权利D.阁臣是明朝祸乱的本源分析:从资料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可知,阁臣是皇帝的助手,故B 项正确。

答案: B3.赵翼说:“杨士奇在内阁四十三年不出内阁一步,古来所未有也。

同时价内阁者,金幼孜三十年,杨荣三十七年,杨溥二十二年与三杨同时在内阁者,又有黄淮、胡广皆十六年,后来李东阳十八年,徐阶十七年。

”这表示,明朝内阁() A.阁臣的权利比较大B.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C.官僚集体相对稳固D.是君主专制增强的产物分析:资料重申的是明朝内阁阁臣的任期都相对照较长远,进而保证了内阁官僚集体的相对稳固,故 C 项正确;资猜中没有对阁臣权利的阐释,故A项清除;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 B 项错误;君主专制增强的产物与资料要旨不符,故清除 D 项。

答案: C4.“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资料表示()A.六部成为内阁的部下机构B.内阁地位上涨,职权逐渐增强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虚弱D.内阁职能增强,行政效率提升分析:明朝内阁一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独揽的现象,但其权利其实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相信,一旦失宠,地位便一泻千里, B 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精编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精编作业

2015-2016学年人民版必修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作业1.下图是清朝设置的一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机构。

该机构设置的主要影响是()A.标志着清朝前期特务统治的加强B.使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军政首脑都直接听从皇帝指挥C.大大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D.标志着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D.相当于汉朝的刺史3.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专题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

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4.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①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权更加巩固③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④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终伴随着的矛盾有()①中央与地方②君权与相权③相权与王国④相权与宦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7.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D.政令统一的需要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④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是()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0.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决策形式不同B.人员选拔不同C.所属的国体不同D.所属的政体不同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含答案

单选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基础巩固1.“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2.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科道监察官受内阁节制。

从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来看,这种做法()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3.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4.(2015•安庆模拟)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

此设置()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15•湖北名校联考)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

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6.(2015•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练习(有答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练习(有答案)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二百多个报告,处理四百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

朱元璋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关( )A.实行八股取士 B.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2.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3.“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剥夺朝中大将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军事需要 D.巩固皇权4.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5.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这说明当时的内阁()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B.宋朝的通判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7.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

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A.和坤生活腐化B.和坤犯上作乱C.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8.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课堂检测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课堂检测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2020·宜昌高一检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

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 )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解析】选D 。

明代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故选择D。

【深化点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历史阶段的发展演变,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结束了古代中国政治史上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则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明清政治体制日益僵化,阻碍了古代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2020·四川学业考)明初,为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 ) A.枢密院 B.内阁 C.军机处 D.理藩院【解析】选B。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解决皇帝政务繁杂的问题,故选B。

A是唐宋时期设立的;C、D是清朝设立的。

【补偿训练】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 )A.君主专制产物B.外交机构C.决策机构D.制约皇权工具【解析】选A。

内阁是辅助明朝皇帝处理政务的临时性机构,内阁服务君主,加强君主专制,属内侍机构,不是外交机构;内阁不具备决策权,内阁有利于强化皇权,故A符合题意。

3.(2020·濮阳高一检测)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

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解析】选B。

依据材料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绅民政治动向、经济状况,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故B正确。

密折制度是地方制度,没有涉及中央官员,故A、C错。

材料中的密折制的目的不在于巩固国家统一,而是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来源,故D错。

【补偿训练】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 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优化作业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1)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优化作业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人民版必修1)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下列两幅示意图体现了明太祖统治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的变化。

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B.封建民主制的发展C.丞相职权日趋分散D.中央严密控制地方解析:B项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其实质明显不符,C项与图2中丞相被废除的信息不符,D项与题干中“中央政府机构”的限制条件相悖。

答案:A明朝内阁大堂旧址2.参观北京故宫会看到右图所示的建筑。

这一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大一统的国家B.健全监督监察体制C.确保权力相互制约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解析:明朝内阁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明朝内阁的史实不符。

答案:D3.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解析:熟拟是中书省的施政建议,票拟是内阁学士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

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答案:D4.清朝军机处一日日程为:“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决策国政B.协办军务,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解析:“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等信息,说明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B项是军机处最初的职能。

答案:D5.康熙帝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帝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本质用意”,也就是根本目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材料题: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含答案

材料题: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

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

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

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

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解析: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朱元璋“丞相……多有小人……病及于国君”与黄宗羲“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等信息概括。

第(2)问,应结合近代的相关史实回答。

答案:(1)朱元璋:①看法: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

②原因: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①看法: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 精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 精品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1.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2.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古代中国中央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

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①秦代设郡县以分割相权②汉代“内朝”的形成③唐代“三省”的设置④宋代“参知政事”的增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A.专制皇权B.重视人才C.尊崇自然D.宗法观念5.《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禅让制6.曹兵武在《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中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7.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日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率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8.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素材)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素材)

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唐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的资历限制,同意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行相权,参加朝政。

其目的是( ) A.重用人
材,推行科举取士
B.和缓矛盾,克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升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增强君主专制
2.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齐心,齐心则同志”
A.宗法制B.分封制C.缔盟国,“同志”的基础是(
D.联婚国

3. 以下选项不可以表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色是:地方权利不停削弱,中央权利不停增强;
相权不停削弱,君权不停增强。

以下做法的结果与这类演变特色不一致的是()
①汉初推行郡国并行②宋代设置枢密院
③明初设殿阁大学士④元代设置中书省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 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向是()
①削弱地方增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增强君权③对边境地域的管辖和治理日益完美
渐渐增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察
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答案: D [ 分析 ]唐高宗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同意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
相权,参加朝政,切割了相权,进而达到了增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A、 B 两项与资料没关,资猜中没有表现分工协作,故答案为 D 项。

2.答案: 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C
明太祖
明成祖。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测试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测试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制度测试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C.地方自主权利得到加强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7.明朝《大明律》共30卷460条,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

这表明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注重协调行政关系C.政府重视商品经济D.形成完备法律体系8.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9.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A.抑制土地兼并B.发展商品经济C.调和阶级矛盾D.强化社会控制10.明朝《大明律》共30卷460条,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

这表明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注重协调行政关系C.政府重视商品经济D.形成完备法律体系11.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1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唐朝的吏部C.宋朝的枢密院D.明朝的内阁13.史书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作业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此举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B.扩大统治基础C.加强专制统治D.增强六部权力3.“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4.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 )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B.废丞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D.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顾问5.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提高了行政效率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6.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

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

该现象在实质上(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D.说明宗法制并非一成不变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之处是( )A.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D.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8.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 660余件。

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207件。

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解析:材料反映废除丞相后,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使得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根据材料“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史实,答案为D项。

答案:D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助批阅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解析:这些“中级官员”是指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答案为A项。

答案:A4.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

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

……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

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

”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答案:B5.《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写道:“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1.4 同步练习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1.4 同步练习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同步练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丞相制度的废除①概况: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

②影响:达到的目的,但导致的弊端。

2.内阁制度的形成①概况: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机构。

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_____ 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②地位: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没有取得_______的地位,不是中央的行政机构,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而且后来受到司礼监。

3.军机处(1)军机处的设立①目的: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机构,最先是协办军务,后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

②特点: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办事,使得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手中,_____________制度进一步加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外界干扰少,较高,但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2)密折制的推行: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的控制。

4.明清边疆政策:明代,在西南地区废除遗留的,由中央改派统治,清代年间,大规模实行“”。

另外清朝中央设置,管理、、事务。

加强了对和____的控制,奠定了。

重点难点探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包括哪些方面?(一)基础达标:1.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永乐初年,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阁,参与机务,称内阁,无官署。

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A. 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B. 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与宰相无二C. 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D. 内阁可以制约皇权2.下列各项对下表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A. 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B.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C.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控制强化D.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3.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选择题
1.下列两幅示意图体现了明太祖统治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的变化。

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制的发展
C.丞相职权日趋分散
D.中央严密控制地方
解析:B项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其实质明显不符,C项与图2中丞相被废除的信息不符,D项与题干中“中央政府机构”的限制条件相悖。

答案:A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2.参观北京故宫会看到右图所示的建筑。

这一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B.健全监督监察体制
C.确保权力相互制约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明朝内阁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明朝内阁的史实不符。

答案:D
3.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解析:熟拟是中书省的施政建议,票拟是内阁学士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

不管是熟拟还是票拟,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裁决才能执行,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答案:D
4.清朝军机处一日日程为:“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决策国政
B.协办军务,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解析:“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等信息,说明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与史实不符,B项是军机处最初的职能。

答案:D
5.康熙帝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帝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
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本质用意”,也就是根本目的。

答案:D
6.某班同学围绕“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性学习,分别拟定了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

其中,最终将无法完成的是()
A.《浅析明太祖朱元璋高度集权的目的》
B.《明代内阁制度的创建及其发展趋势》
C.《明代宦官参政与内阁制的内在联系》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解析: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职位,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致使清朝没有设立丞相职位,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明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答案:D
7.我国元代和清朝都曾经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其主要相似之处是()
A.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
B.委派宣政院进行管理
C.创设和推行土司制度
D.设置理藩院进行统辖
解析:元代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管辖西藏,清朝由中央机构理藩院管理西藏,故A项符合题意;B 项是元朝的管理措施,C项是元代管理西南地区的措施,D项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8.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共8天的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事情。

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事。

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一一处理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材料二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殿阁大学士的职责和内阁的职权变化。

(3)综合上述图文材料和问题,简要谈谈你对明朝内阁的认识和理解。

解析:第(1)问中的“现象”可依据材料一中“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等信息进行概括,“主要原因”应从明朝中央政治制度变革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职责”可联系材料二中“侍从顾问”等信息展开思考,“职权变化”需要结合材料二中“部权尽归”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应结合内阁的设立及其发展状况,从目的、作用、地位等方面进行说明。

答案:(1)现象: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

原因: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废弃丞相制度。

(2)职责: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职权变化:政治地位逐渐上升,权势得以迅速提高(或从侍从顾问发展到“部权尽归”)。

(3)认识和理解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统治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材料二、三均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最初设置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清朝军机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的“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需要联系材料中“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等信息进行分析;第(3)问可依据材料中“皆亲臣、重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机构设置、行政效率等方面进行归纳。

答案:(1)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由暂设性的军事机构发展为常设的政务机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以皇帝的亲重大臣为主,人员精干;保密性强,机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