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六十八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2.西方火车、轮船的传人对中国社会的根本影响是( )
A.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
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C.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D.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3.下列发明的传人,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我们能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是( )
①有线电报②照相③电影④报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4.鸦片战争后,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 )
A.《申报》 B.《万国公报》
C.《中外纪闻》 D.《民报》
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三联书社 B.商务印书馆
C.西冷印社 D.中华书局
二、列举题:
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情况。
三、简答题:
简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20答案:
二.列举题:
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改礼节、废止缠足
三.简答题:
答:因为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
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
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精选九十七
2019年精选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习题精选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A、阅读《申报》B、参观“轮船招商局”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长期在中国流行的跪拜礼被废除,因为这种礼仪( )A、野蛮粗暴B、复杂繁琐C、与西方差别太大D、有损人格【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那他这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在虎门协助林则徐销毁鸦片②参加科举考试③在轮船招商局工作④剪掉留了几十年的辫子⑤发电报问候家里的情况⑥在京师同文馆里学习英语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⑥D、③⑤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申报》报道民国时期―场婚礼:“梳―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封建思想的根除B、西方思想的影响C、男女实现了平等D、大众传媒的普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看电影照相B、坐火车、汽车出行C、拍电影打电话D、用电脑上网聊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你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的出版机构是( )A、中华书局B、京师同文馆C、人民教育出版社D、商务印书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山服和西服取代翎顶礼服成为官员的礼服,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到照相馆照相B、女士身着高领服装C、到电影院看电影D、聚会时男士身着中山装【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近代交通工具,最先传入中国的是( )A、轮船、汽车B、飞机、火车C、汽车、飞机D、轮船、火车【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开阡陌” 。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地点是在()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电影发展的相关知识,1895年电影在法国问世,第二年这一西方新技术成果传入中国,1896年,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
【考点】历史史学常识2.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其目的是()A.讲究卫生B.革除旧俗C.提高国民素质D.追求平等【答案】B【解析】 20世纪初年辫子的有无是判断政治立场的标志,是是否参加革命的标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都是自己首先剪掉辫子,来表明革命的决心。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1912年3月5日颁发了《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目的是改变旧中国的封建思想,创建一种新的社会风气。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3.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A.丝绸服饰B.唐装C.满族服装D.中山装【答案】D【解析】中山装,因孙中山提倡而得名,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
中山装是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而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中山装诞生后大为流行,曾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4.图说明A.义务为人剪辫子成为军警中流行的新时尚B.在革除陋习时,民国政府还需要采取强制措施C.部分军警采用粗暴手段对待群众D.是否留辫应听其自愿,强行剪辫有损民主【答案】 B【解析】:此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
据题意,民国以来,民国政府颁布了许多改变陋习的法令,剪辫子、易服饰、禁止缠足,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5.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法令,革除封建陋习,故选D。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七十三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A、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商人用有线电报传达生意信息B、1895年,李先生在《申报》上读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C、1900年,张先生乘坐火车外出做生意D、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 ) ①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拍摄③《申报》的创办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改变了过去靠驿站和马匹传递消息的方式是由于( )A、铁路的发展B、新式航运业发展C、电报业的发展D、民用工业的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05年12月28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你知道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吗(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C、中国人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D、有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的出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他生于民国20年,正在给孙子讲他过去的故事,下列可能出现的故事内容有( )①同学之间可以照相②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③穿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④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A、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32年上海一女仆跟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当时时代特点的是( )A、大人,你什么时候回来B、老爷,你家小姐生病了C、先生,北京学生缠足的很多吧D、先生,太太给你做了一件中山装【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民国初期,中华民国颁布法令正式废除跪拜、作排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A、平等思想B、迷信思想C、爱国思想D、科学思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
八年级历史上册0社会生活的变化课后练习人教版
6.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2.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
下表反映的是()A.大众传媒的发展B.习俗风尚的变革C.交通工具的更新D.通讯设施的完善3.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踏进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5.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A. 19世纪中期B. 20世纪初期C. 20世纪中期D. 21世纪初期6.跪拜礼有损人格。
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戊戌变法后D.辛亥革命后7.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8.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哪件大事的发生()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9.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 么近代以后,许多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高 速 列 车
新 型 客 机
现 代 通 讯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化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原因
鸦片战争后, 西方文明的传入,带来变化。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 动,带来变化。
二 十 世 纪 三 十 年 代 中 国 铁 路 分 布 图
1905年北京开始拍摄电影 1865年铁路出现在北京 部 分 社 会 生 活 变 化 表 现 的 分 布 图 1880年天津开设电报局
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大家来找茬
时间:清末民初 北京站到了,我们去电报局给家人拍了封电报报平安。 然后开始游览北京城,用数码相机照了很多照片,留 下了纪念性的一刻。
吃过午饭,大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山》, 对男主角雄厚的声音大加赞赏。 晚饭过后,大家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扬子晚报》 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等。
时间上点滴渐进
区域上不平衡 1860年照相馆在广州出现 1876年铁路在上海投入运营 1896年电影讨厌人力车、马 车、汽车,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 汽车。反说回来,也是一样。新的嫌旧的妨阻,旧的嫌新 的危险。 ——李大钊
新旧并存、新旧冲突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化
化
上海
北京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解读材料
材料一: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大约需要半年左右时间 才能到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 只需短短的几天。”
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八年级历史上册 6.20《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检测题一、选一选:1、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 唐胥铁路B 淞沪铁路C 滇越铁路D 京汉铁路2、在19世纪末的中国下列形式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 坐轮船B 乘火车C 拍电报D 拍电影3、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 《渔光曲》B 《定军山》C 《歌女红牡丹》D 《八百壮士》4、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A黄鹄号 B 邓达斯号 C 菲尼克斯号 D 克莱蒙特号5、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A 《渔光曲》B 《定军山》C 《歌女红牡丹》D 《八百壮士》6、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 报纸B 电视C 电脑D 电影7、早期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A 《时务报》B 《申报》C 《国闻报》 D《中外纪闻》8、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 商务印书馆B 红旗出版社C 中华书局D 文艺出版社9、"留头不留发"和"留发不留头"的斗争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A 元朝B 明朝C 清朝D 民国时期10「中山装」与下列哪一人物关系最为紧密?()A 陆皓东B 孙文C 黄兴D 宋教仁10、下列什么行为是违反民国政府规定的?()A 禁止缠足B 两人见面互称“君”C 见面握手问好D 见面时行跪拜礼11、从昆明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这样的事情出现在()铁路开通以后。
二、说一说:12、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
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
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材料二: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缠足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
他常常感慨的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真的是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孩子疼得哭天喊地,家长也不罢手呢?(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感慨在哪一时期被明令禁止?这一时期在社会习俗方面还有哪些变化?13、阅读材料: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有一位八十多岁的盐商,专程从外地赶到南京,想看一看大总统的风采。
2019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复习特训十一
2019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复习特训十一➢第1题【单选题】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A、1872年B、1897年C、1905年D、1915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代上海的人们能够从中文报纸上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最早出现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5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70年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闯关东》电视剧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
请你判断这一情节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后D、新文化运动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难夫难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轮船、火车出行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了解国内外大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创办的( )A、1897年、上海B、1887年、北京C、1866年、天津D、1872年、武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899年,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开车试工,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题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二、列举题1、列举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2、列举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3、列举在近代所修建的几条铁路的名称。
4、列举近代著名的中文报纸和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并说出它们创办的时间及作用。
三、简答题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工作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为什么我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于西方,而到了近代西方的科技发明却领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面对这样的差异,你有何感想?3、从经济上看,在帝国主义的打击排挤下,民族工业比较落后,生存相当艰难;从社会生活上看,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又改造着我们的物质文明,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趋势?6、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表明了什么?(或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或历史意义)7、近代社会的生活变化所存在的局限性有哪些?四、材料分析1、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篇第1题【单选题】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C、人们用手机相互问候D、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A、《申报》B、《万国公报》C、《新华日报》D、《国闻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担任《申报》记者,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A、采访并报导淞沪铁路通车情况B、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向报社发回新闻报导C、用照相机拍摄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D、用无线电话快速报导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消息【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报》是创办于上海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D、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报B、电影C、报纸D、轮船【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谭嗣同《仁学》二三:“况轮船、铁路、电线、德律风之属……更乌从而绝之乎?”茅盾《机械的颂赞》:“交通停顿了,马达不动了,电灯不亮了,德律风不通了,三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上海,便将成为死的黑暗的都市了。
2019年精选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 社会生活的变化复习特训五十七
2019年精选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 社会生活的变化复习特训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 )A、中山服装厂出品B、孙中山创制的服装C、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D、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②坐轮船出国留学③陪朋友看电影④陪家人看电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A、拍电报B、写封书信C、上网D、打移动电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小张是20世纪初居住在上海的新国民,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 )A、在电影院看了一会电影感到没意思,就到街上的照相馆照了一张相B、照相时他把身上的中山装脱下来,换上了一身时髦的西装C、走出照相馆,他看到一些人手里拿着剪刀在剪男人的长辫子D、当他在街上闲逛时,遇到了当县长的邻居王大发就打声招呼:“王老爷,您好”。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05年12月28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你知道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吗(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C、中国人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D、有一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的出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大众传媒的普及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鲁迅曾说:“感谢……从此可以不带辫子而自由自在”,这里他要感谢(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精选初二上册历史第20课同步练习:社会生活的变化
精选初二上册历史第20课同步练习:社会生活的变化[2011#8226;潜江]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
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A)A.辛亥革命后B.戊戌变法后C.新文化运动后D.五四运动后[2011#8226;海南]下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A)A.辛亥革命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2011#8226;南京]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
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B)A.称“老爷”B.行握手礼C.缠足D.穿翎顶补服[2011#8226;衡阳]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A)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内容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电灯通明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2011#8226;河南]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D)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C.宣读婚誓,互抉约指,携手同归D.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2011#8226;清远]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A)①轮船、火车②电报、电话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 ③④D.①②④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精选初二上册历史第20课同步练习:社会生活的变化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doc
历史: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1・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
1876年,英国商人修建了一条从____ 到_________ 的铁路,称为___________ 铁路,这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__________ 01.吴淞口上海淞沪铁路有线电报2.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____ 和—传入屮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后,外国人在__________ 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屮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___________ 创办的《申报》。
2・照相电影鸦片战争上海上海3.1897年在 ___________ 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最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报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上海4. ___________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Z以文明简单的___________ 、_________ ;取消“老爷”“大人” Z类的称谓,代Z以“ 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平等的称呼。
当然,在近代,屮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___________ 的。
4.辛亥革命鞠躬握手礼先生君有限例1.辛亥革命对屮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哪些促进作用?点拨:此题旨在通过让学心了解辛亥革命麻社会风俗(社会化活)的变节,来说明辛亥苹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而且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答案: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还有废跪拜礼、禁止妇女缠足等,从而促进了社会向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1.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迅()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C.在近代,屮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例2.下列反映屮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B点拨:本题是否定性选择题,对近代屮何社会习俗的变化要做认真分析,屮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化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封建落后的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改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交通:新式工具:轮船、火车。
作用: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________的流通。
通信:新式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___________。
作用:商人可以用它来传达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____________,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知识点2文化生活的变迁照相和电影: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新闻报业: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报纸之一。
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知识点3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____________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而推动。
表现:习俗变化: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礼节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________,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________的称呼。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近代最先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是()A.轮船、汽车 B.飞机、火车C.汽车、飞机 D.轮船、火车2.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 B.发电报C.乘火车 D.乘轮船知识点2文化生活的变迁3.1877年某天,到上海出差的王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
该报纸应是()A.《民报》 B.《申报》C.《万国公报》 D.《新青年》4.2015年11月6日,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等10种图书入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基础练习新人教版
《社会生活的变化》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1877年上海开始出现的通讯手段是()
A.有线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报
D.无线电话
2.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境头的近代发明是()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我国近代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一江春水向东流》
4.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针砭时政的喉舌是()A.书籍
B.电影
C.电话
D.报纸
5.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广州
6.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
A.《民报》
B.《苏报》
C.《申报》
D.《文汇报》
7.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广学会
C.上海格致书院
D.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
8.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①易服②剪辫令③禁止缠足④改称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1-4 B C B D 5-8 B C A C。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二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课后练习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B、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C、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D、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人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1898年的上海,一位清朝官员不可能做到的是( )A、阅读《申报》B、参观“轮船招商局”C、买一本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D、观看无声电影《定军山》【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 )A、发电报B、乘飞机C、乘火车D、乘轮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现在,休闲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其前提条件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B、人民生活的富足C、休闲方式多样化D、双休日的实行【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可以去东交民巷看无声电影B、可以电报联系亲友,拍全家福照片C、可以用上侯德榜研制的纯碱D、可以到京师大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近代人们的生活比以前要丰富得多。
当时极少数有钱的上海人可以做到的是①去电影院看电影②到照相馆合影留念③将文章投到报社发表④男子留短发⑤妇女可以不再缠足(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购买“洋油”和“洋布”【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生活在100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B、在《中报》上看时政新闻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练习 新人教版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A.无线电报B.书信C .有线电话D.互联网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3.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
该报纸应是()A.《民报》B.《申报》C.《每周评论》D.《新青年》4.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5.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
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
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
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参考答案一、1-5 CDB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
析】第六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
体现了(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80年代,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下列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是( )
A、拍电报
B、写封书信
C、上网
D、打移动电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著名作家冰心曾谈到:“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都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天演论》,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铅印本,至1921年,重印20次。
这些说明商务印书馆( )
① 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② 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路③ 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④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写封书信
B、拍电报
C、上网
D、打长途电话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19世纪末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乘轮船、火车出行
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
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是( )
A、西服
B、旗袍
C、中山装
D、唐装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列举近代出现的主要交通、通信工具。
A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1888年3月4日,《申报》发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丈……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
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
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请完成:(1)上
述材料批评了我国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中所批评的这一制度是在何时被废除的?它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有人说大众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辛亥革命的推动下,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A剪发辫:易服饰(中山装、旗袍等);变礼节(鞠躬、握手礼等);改称呼(同志、先生等)【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