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译文
《韩非子·说难》译文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译文:凡是游说的难处:并不是我知道用来游说的难处是很难的,也并不是我能辨别事理就能表明我的意思的难处,也并不是我敢于放纵毫无顾忌把事理全部讲出来的难处。
凡是游说的难处,在于知道所游说对象的心思,是不是以我所游说的内容相合。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所游说的对象属于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利益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节操下贱的人而受到卑贱的待遇,必然被抛弃或疏远。
所游说的对象属于看重利益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就会被看成是没有头脑而脱离实际,必然就会被不录用了。
所游说的对象心里追求厚利而表面上是追求高尚名声的人,如果用高尚名誉去游说他,那么他表面上会录用游说的人而实际上却会疏远;如果用厚重的利益去游说他,那么他暗地里会采用游说者的意见而表面上会抛弃游说者。
这些情况不可以不明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原文】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夫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
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
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
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
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
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
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
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
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
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
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躬之。
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摩,然后极骋智辩焉。
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
韩非子《说难》很难说
韩非子《说难》很难说韩非子《说难》很难说韩非子因《说难》由一普通学人变成秦王仰慕的人物,又因《说难》遭遇不测被投入死牢。
今有研究者认为,《说难》只不过是一篇关于如何拍马屁的论文,细读之,却知其真有过人之见。
两千多年前的论述,如今仍符合时势,今人当以为愧。
故抄一段来: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是韩老的中心论点吧?悄悄干,能成大事;说话泄了某些东西,就坏事。
他老人家列举了七种情形,细数与人交谈时的注意事项。
读着,反省着,还真是那么回事。
第一种:语及人私。
说话时触及别人的隐私。
第二种:语及人谛。
别人干这件事的真正目的是想成就另一件事,你把人家看透了,并且说出来。
第三种:意被人察。
你策划的行动决策者采纳了,但被别人猜出来并传开了,决策者会以为是你自己泄露的。
第四种:不亲而密。
你跟对方还没到很亲密的程度,却一鼓劲儿地说那些掏心窝子的话;你说的被人家采信了,人家也不会记住你的功劳,你说的未被人家采信,人家就怀疑你的德行。
第五种:诲人不倦。
对方干了一件有过错的事,你东拉西扯地说人家错在这儿,又错在那儿。
第六种:语破天机。
人家好不容易想出一套好计谋要展示一下自己,你自作聪明地表示你也想到了。
第七种:强人所难。
明知人家不愿意那样干,你硬说那样干很好;明知人家不会终止正在做的事,你硬说千万不能这样干下去了。
韩非子是韩国的太子,他的成长背景让他熟练掌握了如何同国君说话。
我们把他的理论推广一下,跟谁说话都要注意这几点。
韩非子_说难
韩非子_说难2008-02-20 13:24 韩非《说难》原文及译文(好好读吧,也许有所收获)(2008-05-04 23:38:45) 标签:韩非韩非子说难先秦诸子古文文化法家分类:大师作品我先说两句先贤古人为他人的书文作续,往往谦虚地自述为“狗尾续貂”,小子在此却更显得狂妄了一些,居然在大师作品的前面加上自己的陋解,既然已经决定说上这几句废话,也就不管东西南北,豁出去了,说到哪里算是哪里。
我是非常仰慕先秦诸子的,也是非常向往那个产生先秦诸子而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
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大略地了解了诸子百家的事迹,也就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拜慕他们的风采。
当然,那时的拜慕还是非常肤浅的,主要还是喜欢他们的口才,尤其是他们所讲的那些个故事,引人入胜,虽还不知道他们所讲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哲理,但是还是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受到的诱惑渐渐多了,而对诸子的兴趣也渐渐地淡漠了,甚至在那几个浑浑噩噩的年头,几乎忘记了他们和他们的故事。
后来更大一些,当自己渐渐开始独立生活,特别是步入了社会,特别是要自己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熙熙攘攘,我在困惑中再次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才觉得它们包含了太多过去我没有发掘出来的宝贝,于是又重新拾起被我丢失的东西,慢慢地从头开始品味,从头去感悟。
前面说了,先秦诸子特别会讲故事,今天依然还流传于我们这个世上的传统故事和寓言,十之有九,都来自于他们的笔下,而这些故事和寓言,又发展成为了一个个的成语,融入了汉语词汇,单在这一点上,先秦诸子的功绩就是后来者望尘莫及的了。
那为什么先秦诸子那么喜欢讲故事,说寓言呢,三言两语拣要点说就是春秋战国的复杂环境所致,为了向各个国君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又不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显得苍白和死板,于是就不得不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故事去含蓄表达和陈述,以使得被进谏者能够采纳。
从这点上看,先秦诸子中的许多会讲故事,说寓言的人,和今天的广大求职者别无二致,一样的为了生活而已。
《韩非子.说难》详解 含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韩非子•说难》详解提示:1.本详解由耕夫编辑、修订、制作,供国学爱好者下载学习;2.本详解内容包括《韩非子•说难》篇的题解、简体字原文、注释和译文。
如有问题请加微信公众号“失耕园”进一步联系、交流。
题解《韩非子•说难》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作品《韩非子》中的一篇,且为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说难二字,说读作shuì,是游说的意思;难读作nán,是困难的意思。
说难,即游说的困难。
作者韩非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指君主)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战国末期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
原文(1)凡说1之难:非吾知2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3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4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5。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6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7而遇卑贱,必弃远8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9而远事情10,必不收11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注释(1)1.说(shuì):游说、进言、劝谏。
2.知(zhì):智慧、才智。
3.辩:口才。
4.横失(hâng yì,读hãng shī也可):极骋智辩,无所顾忌。
5.当之(dāng zhī):适应它。
6.为名高者:想要追求美名的。
7.见下节:见读xiàn,见下节即显得节操低下。
8.弃远:抛弃和疏远。
9.见无心:显得没有心计。
10.远事情:脱离实际。
11.收:接受、录用。
译文(1)凡是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
韩非子·说难(2)原文
韩非子·说难(2)原文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
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
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
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刖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
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
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韩非子说难全文及解释
韩非子说难全文及解释
可是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呢!哎呀,这可不好简单解释呀!就好比
攀登一座高峰,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原文里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这就像你
要给一个特别挑剔的朋友选礼物,得知道他真正喜欢啥,才能选到让
他满意的礼物呀!
又说:“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这就好像人家追求的是高尚的名声,你却一个劲儿跟人家
谈钱,那不是南辕北辙嘛!
还有“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
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
”哎呀呀,这就如同对
方心里其实想要利益却装作追求名声,你要是只跟他谈名声,他表面
接受实际却疏远你;你要是只谈利益,他又偷偷用你的话然后把你抛
弃啦。
总之,韩非子的这些话真是太深刻啦!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人心和
世事的洞察力。
我的观点就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思考,从中能
学到好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 因问于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韩非子《说难》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分)①(2分)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②(3分)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12.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和。
(2分)13. 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6分)答案:8.(3分)B(显:表面)9.(3分)D(见:助词,表被动;A以:介词,用;连词,因;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接;C因:连词,表承接;介词,依据、凭借)10.(3分)D(正确的理解是: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11.(5分)①(2分)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②(3分)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12.(2分)关其思和邻人之父13.(6分)(概括启示、观点3分,评价3分)【相关启示、观点】: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
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
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抛弃了他。
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韩非说难
韩非《说难》劝说的难处,不在于以劝说者的智慧说服对方,也不在于以劝说者的口才把自己的意思彻底让对方了解,劝说者的勇气也不成问题,而真正困难之处是如何掌握对方的心态,使自己的劝说得以见效。
如果对方是清高之人,你以利益劝说,对方会认为你是无节义的俗人,一定避而远之;相反如果对方是觊觎利益者,你以名誉劝说,则对方以为你不懂人情世故,必不会接受。
又如对方表面上很清高,而实际上却追求名利,如果以名誉劝说,虽然表面上假装接受,而实际上却在疏远你;相反,对这种人以利益劝说,他会在内心暗自欢喜,而在表面上假正经。
所以劝说者先要透视人心。
一般来说,事情保密才能成功,事迹败露就会失败。
所以被劝的一方不希望泄漏情况,劝说者深入到事情的核心,或多或少存在冒险。
对任何君主而言,难免会有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若被劝说者一语道破,并提出讨论,那么劝说者的处境也将很危险。
与君主的友情尚不很深时,劝说者道尽自己的见解,虽然被采纳了,并且也有了功绩,但劝说者的恩惠早巳被忘得一干二净;相反,意见尚未被采纳,事情就巳失败,则会受到怀疑,劝说者就危险了。
要君主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或是阻止君主去做他所想做的事,都很危险。
如果同他谈论明君贤主,对方认为你在责备他;如果与他谈论愚人愚事,则他以为你在推销自己。
说君主爱听的话就会被采纳,说君主不爱听的话,就会被认为在刺探君主。
说话太少,会被认为没知识;详细说明,又会认为话太多。
为了让君主承受得了,仅略述意见,会被认为胆小怯懦;一一分析事情的计划与构想,又会被认为太嚣张。
这些都是劝说君主的难处。
谏言最重的是夸耀对方的长处,隐藏他的短处。
对方很满意自己的见识时,不可点破他的缺点,陷他于困境之中;对方很满意自己决断的勇气时,不可持相反的意见,使对方发怒;对方深信自己的能力时,不可沷他冷水,指出事情的困难之处。
赞美对方时,不可顾左右而言他,称赞他人要得当,只提好处,不提缺点。
和对方有着同样的失败时,也不可一直不提失败的原因。
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
说难韩非子阅读答案附翻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 因问于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韩非子名篇《说难》原文及译文
韩非子名篇《说难》原文及译文《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后世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
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说难【原文】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译文】凡是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说出来。
凡是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
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
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原文】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
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荀子》说难篇原文及译文
《荀子》说难篇原文及译文一、原文说难,难于易,亦唯其难也。
故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尧舜之治,不易吾知之艰,而难其行也。
故汤武偶其信,而四海之外,其详可得而闻也。
是以圣人后己而人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译文说服他人难在易于表达,但关键在于执行。
因此,理解问题不困难,难在于执行。
尧舜治理国家,不在于理解问题,而难在于执行。
所以商汤和周武王只是偶尔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但四海之外,他们的详细情况是可以听到的。
因此,圣人总是先考虑他人,然后考虑自己,将自己置于身外,但自己的利益却得以保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解析本篇《说难》主要阐述了说服他人难在易于表达,但关键在于执行。
在古代,尧舜等圣贤治理国家,不在于理解问题,而难在于执行。
商汤和周武王只是偶尔表现出他们的信仰,但四海之外,他们的详细情况是可以听到的。
圣人总是先考虑他人,然后考虑自己,将自己置于身外,但自己的利益却得以保持。
这是因为他们遵循礼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本篇内容深刻,揭示了说服他人的难点和关键,以及古代圣贤治理国家的智慧。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说服他人,无论是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还是说服他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都需要注意本篇所阐述的原则。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遵循礼制,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说难韩非子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说难韩非子阅读附答案附翻译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说之以厚利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因问于群臣我欲因之梦吴越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韩非子原文: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
韩非子·说难第十二韩非子·说难第十二【原文】凡说1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2失3而能尽之难也。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注释】1.说:(shuì税)《史记·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世说新语·自新》:“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这里用为游说、劝说之意。
2.横:(heng恨)假借为“犷”。
《孟子·滕文公下》:“处士横议。
”《荀子·修身》:“横行天下。
”扬雄《长杨赋》:“东夷横畔。
”《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
”这里用为放纵之意。
3.失:通“佚”或“泆”。
《国语·周语下》:“虞于湛乐,淫失其身。
”《管子·立政》:“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
”《淮南子·汜论》:“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
”王念孙云:“失,同佚。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
”这里用为淫泆、放荡、放纵之意。
【译文】凡是游说的难处:并不是我知道用来游说的难处是很难的,也并不是我能辨别事理就能表明我的意思的难处,也并不是我敢于放纵毫无顾忌把事理全部讲出来的难处。
凡是游说的难处,在于知道所游说对象的心思,是不是以我所游说的内容相合。
【说明】游说,在战国时期非常盛行,韩非自己曾无数次游说韩王而没有成功。
本章是他根据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游说教训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所写的经验总结。
所以本节首先提出,要知道对方的心理活动,是不是与自己的游说内容相符,才能去游说:否则,所游说的必然不会成功。
【原文】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说难》原文及翻译
韩非子
原文: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
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
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
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
”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
”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
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
说难(shuì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译文:
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
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
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抛弃了他。
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
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
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
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
”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
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
”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
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
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
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
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
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
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刖罪。
”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
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
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
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
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