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人工耳蜗

合集下载

什么情况下要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什么情况下要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什么情况下要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我们知道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一般是都是耳聋患者才会使用的产品,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呢?
什么情况下呢?其实你了解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你就清楚了。

助听器是一种利用患者的残余听力,来放大外界的声音从而让听损患者听见声音的一种装置,而人工耳蜗则是跨过了残余听力,直接刺激我们的听神经让我们听见声音。

助听器是只需要戴上去即可的,戴在耳朵上面或者耳道里面,人工耳蜗就不一样了,人工耳蜗是需要通过手术植入的。

同时在价格方面也是有天差地别的,助听器价格一般是几千上万元,最贵的助听器也就3,4万元左右,而人工耳蜗便宜的也要十万,贵的十几二十万,甚至三十万元,然后人工耳蜗手术是要1万到2万元左右。

而现在的耳聋患者如果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无果的,想要听见声音的只能是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来改善听力现状的,所以相比人工耳蜗的价格,助听器价格已经算是非常亲民的了。

那么什么情况才使用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呢?
助听器一般是听力检查后平均听损在35分贝以上的就需要佩戴助听器了,人工耳蜗则是在患者几乎没有残余听力或者已经没有残余听力的人去佩戴的,因为是刺激听神经的,因此是不需要残余听力了。

特殊听损人士该如何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体?

特殊听损人士该如何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体?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殊听损人士该如何选择人工耳蜗植入体?之前按照年龄分类和大家分享了有关“人工耳蜗适应人群”的内容,收到好多小伙伴“总算搞明白”的反馈,提供的资讯能够起作用,咱这心里也美滋滋的不是~~另外,也有小伙伴提问:“除了那些具有普适性的人群分类,特殊情况的听损人士选择人工耳蜗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其中的“玄机”吧。

(一)有残余听力患者比如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者,就适合采取保留残余听力的电极植入方式,术后可以选择声电联合刺激模式,听觉恢复效果不错。

对于这类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选择,我们建议:1.选择可控植入深度的植入体,避免深植入损伤宝贵的残余听力(科利耳CI522精细直电极具有20mm和25mm两个电极标记点,实现恰到好处的可控植入深度)2.同时,选择尽可能精细但不过软的电极,避免触碰,增加植入可控性,从而保护耳蜗精细结构3.使用兼具声刺激与电刺激功能的声音处理器,从而优化最终听效(二)内耳畸形患者内耳畸形患者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常见的有:前庭导水管扩大、MONDINI畸形(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共同腔畸形、耳蜗发育不良、耳蜗骨化、内听道狭窄等),经过术前详细的各类测评(听力评估、影像学评估、电生理评估)后,多数患者可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虽然术后效果不同患者的差异较大,但总体来说还是要明显好于不做手术。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植入体的选择也是大有讲究,比如:1.内听道狭窄的患者需要更有效的电刺激,选择近蜗轴的电极是很有帮助的(科利耳CI512近蜗轴预弯电极,实现有效精准刺激)2.耳蜗骨化的患者不要选择过软的电极,不然全植入会有困难,导致患者的聆听效果更粗糙。

1.Soft tip™插入创伤极小。

2.内芯:搭配AOS技术,顺滑植入不弯折。

1.Soft tip™软尖专利技术减少植入创伤。

2.电极稳定器:避免了根部过软发生弯折,降低损伤风险。

(三)慢性中耳炎伴有鼓膜穿孔患者如果炎性反应得到控制,经医生检查耳朵情况后可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的方案:1.同期手术是指在根治中耳炎或封闭外耳道的同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2.分期手术是指先治疗中耳炎或封闭外耳道,3-6个月后再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具体情况,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共同协商确认后,执行相适宜的方案。

人工耳蜗患者的选择标准

人工耳蜗患者的选择标准

人工耳蜗患者的选择标准人工耳蜗是一种重要的助听器,它能够帮助耳聋患者重获听力,但并不是所有耳聋患者都适合使用人工耳蜗。

那么,如何确定人工耳蜗患者的选择标准呢?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步骤阐述。

1.听力损失程度首先,要确定人工耳蜗的患者,需要了解其听力损失程度。

通常来说,人工耳蜗的适应症为深度耳聋或重度耳聋,即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在60分贝以上。

因为轻度或中度耳聋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其他助听器来改善听力,不需要使用到人工耳蜗。

2.个体差异人工耳蜗的患者选择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的听觉神经功能相对较好,而有些患者的听觉神经功能已严重受损,这决定了人工耳蜗的效果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人工耳蜗患者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听觉神经情况、年龄、听力损失的原因等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人工耳蜗。

3.个人需求另外,人工耳蜗的适用范围也与个人需求有关。

例如,对于耳聋患者来说,在使用人工耳蜗之前,需要考虑其肯定的期望值和心理压力。

这是因为有一些耳聋患者可能已经习惯了无声世界,对于突然重获听力可能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会遭受认知冲击。

因此,人工耳蜗的患者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个人需求和心理状况。

4.手术风险最后一个方面是要关注人工耳蜗手术的风险。

在选择人工耳蜗患者时,需要考虑手术的风险和副作用,例如感染、耳屑堵塞、漏声等。

人工耳蜗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此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人工耳蜗患者的选择标准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听力损失程度、个体差异、个人需求以及手术风险等。

只有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后,才能确定是否适合使用人工耳蜗,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听力助力。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恢复手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国际耳科学界于2013年发布了《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这一指南的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是什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是国际耳科学界在2013年发布的一份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详细指导。

该指南由多个国际耳科学会议组织共同研究并编写,涵盖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选择、手术准备、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等。

2. 该指南包含哪些内容?《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详细列出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其中包括患者选择的标准、术前评估的内容、手术准备工作、手术器械和材料的选择、手术操作的要领、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术后康复和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旨在帮助医生在整个植入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指南如何帮助医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通过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帮助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减少错误和风险。

首先,该指南阐述了患者选择的标准,帮助医生确定哪些患者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其次,指南中介绍了术前评估的内容,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听力状况和手术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此外,指南还提供了手术器械和材料的选择建议,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工具和设备,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4. 指南对术后康复和管理有何指导?《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非常重视术后康复和管理的重要性。

指南中强调了术后康复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术后听觉训练、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恢复等。

指南还介绍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为医生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5. 该指南对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有何意义?《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操作指南,有助于优化手术质量和结果。

三种型号人工耳蜗参数对比

三种型号人工耳蜗参数对比

三种型号人工耳蜗参数对比(1)目前国内市场三种人工耳蜗技术参数对比生产厂家澳大利亚COCHLARE美国AB奥地利MEDEL理解说明植入体型号Nucleus 24 Advence(Contour)Hi-Res 90K 1jCombi 40+各品牌型号均为其国内市场上售价最高产品植入体封装方式钛金属\磁铁可移除钛金属\磁铁可移除陶瓷\磁铁不可移除病人需要时磁铁移除进行MRI脑部影像检查,但如有人工耳蜗植入,很少有医院会考虑同意为植入者做MRI脑部影像检查.除非不做不可植入体\手术切口情况整个植入体最厚6.5MM,颅骨磨骨部为正圆形状,直径为14MM,骨床深度2.5MM,,骨上厚度4MM,可选择小切口手术.整个植入体最厚 5.5MM,颅骨磨骨部为正圆形状,直径为20MM,骨床深度3MM,骨上厚度2.5MM,可选择小切口手术整个植入体最厚4MM,颅骨磨骨部为不规则形状,骨床深度一般要求4MM,全部嵌入,但在颅骨菲薄情况下,可以减少磨骨厚度,骨上可有突出,由于感应线圈\磁铁\芯片封装在一起,不可以选择小切口手术.手术切口大小同最终效果\孩子创伤程度无绝对关系,小切口可以满足部分家长心理需要,大切口有利于手术的可靠性操作.电极弯曲\通道间干扰情况弯曲程度大,刺激电极靠近蜗轴.电极点凹陷,通道间干扰小,其它型号有直电极,离蜗轴较远,通道间干扰大.预弯,刺激电极较靠近蜗轴,设计平板状电极刺激点,电极点凹陷减少通道间干扰,无直电极.直电极,离蜗轴较远,且电极点突出,主要通过拉大电极间距减少通道间干扰,无弯电极.人工耳蜗刺激的螺旋神经节位于蜗轴,越靠近蜗轴,离刺激目标越近,相互电极间干扰越少,频率特异性会越好.植入蜗内电极长度及数目22个刺激电极,1.7CM插入深度16个刺激电极,2.5CM插入深度12个刺激电极,3.1CM插入深度.同形号植入体亦有短电极可供选择.插入深度及电极数目指正常手术,电阻正常情况下较重耳蜗畸形及异常手术会有刺激电极减少或 ( 和)插入深度不够情况.最大声音处理\刺激速率14400次/秒82496次/秒18180次/秒此项主要决定处理声音信息量及细节处理能力.声音输入动态范围最大45dB最大80dB最大75dB主要决定同时获得声音信息量的多少,需要结合病人本身可接受的动态范围进行调节.最多使用声音处理策略ACE声音处理策略使用者最多,受制于整个处理速度影响,多数情况下选择22个通道处理获取声音但处理过程中会丢失部分声音信息,在每个声音刷新周期(一个脉宽周期,以微秒计)刺激时减少为8-12个通道.会丢失部分声音信息.绝大多数使用HI-Res高分辨率声音处理策略,处理速度快采用16通道处理获取信息,每个刷新周期刺激亦为16个通道刺激,获取信息全部处理刺激发送,声音信息完整性较好.绝大多数采用n OF m 声音处理策略使用者最多,12个通道处理获取声音,在每个声音刷新周期(一个脉宽周期)刺激时多为8-12个通道.丢失声音信息较少声音处理策略指人工耳蜗系统对把收集到的声音变为电极刺激电信号的处理方法,人工耳蜗发展史每一次声音处理策略的改进(硬件提升需同时),都会提升人工耳蜗的听觉效果.。

人工耳蜗相关参数探讨

人工耳蜗相关参数探讨

人工耳蜗相关参数探讨1、电极的植入多深最合适?耳蜗内从蜗底到蜗顶都有神经纤维分布,而且神经纤维的分布具有严格的频率特性,人工耳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根据声音的振幅频率和时间特性进行精确的刺激,从而获得最接近于“正常听力”的听觉感受。

因此,电极应该尽可能地覆盖耳蜗全长。

人类耳蜗长度大约为30-32mm。

研究表明,植入深度覆盖整个耳蜗者,术后不管是安静状态下,还是在噪声环境中均有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Dorman等人的研究也证实“深植入法”有更好的言语识别。

最新人工耳蜗的电极长度设计有31mm、28mm、24mm、20mm、15mm等多种长度,涵盖了临床常见的所有形态大小的耳蜗,耳蜗全覆盖电极刺激的频率范围最大,言语识别效果也最好。

2、电极通道数越多越好吗?现在的多通道工耳蜗有平均有16-24个电极。

各种不同品牌的人工耳蜗的电极设计有不同的长度,每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各不相同。

电极的数目要与电极间距达到平衡,电极间距越短,产生的干扰效应越大。

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够随意增多电极的数目。

研究证明,理想的通道间隔应在2mm以上。

因此长电极的抗干扰和聆听效果相对要更好一些。

3、选择弯电极还是软电极弯电极是指非自然状态的预弯电极。

这样的设计使得电极更靠近蜗轴,能够带来省电的目的。

但有以下缺点:①由于电极预弯,植入时会带来耳蜗损伤;②电极植入后的抱轴静压力损伤;③由于耳蜗抱轴,导致二次植入时候损伤耳蜗的几率更大。

软电极是指采用波浪型布线技术的柔软电极。

超软的尖端设计,可以让电极平滑的植入耳蜗顶部,实现耳蜗全覆盖的同时,也保护了蜗内微结构及残余听力,为未来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空间。

缺点就是,对于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4、不同品牌人工耳蜗之间有何不同?不同品牌的人工耳蜗在设计理念和工作特性上都有所不同。

现在多通道人工耳蜗由于工艺技术的差别在电极长度设计上亦有差别,20mm以下的短电极制作工艺要求低,所以市面上亦有较短电极的产品。

人工耳蜗的分类

人工耳蜗的分类

人工耳蜗的分类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替代损坏或缺失内耳功能的医疗装置,可以帮助聋人恢复一定程度的听力。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人工耳蜗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外部部分分类:
- 全身外部部分:包括语音处理器、发送器和麦克风等,负责捕捉、处理和发送声音信号。

- 局部外部部分:通常是通过头皮下的电缆连接全身外部部分和内部植入部分。

2. 内部部分分类:
- 植入式人工耳蜗:植入到耳部内的医疗装置,一般包括内植器和电极阵列等。

- 骨传导人工耳蜗:通过骨传导技术传递声音信号,无需内部植入,一般包括外部声音传导装置和振动驱动装置。

3. 装置设计分类:
- 单电极耳蜗:使用单个电极阵列,适用于一定程度的听力恢复。

- 多电极耳蜗:使用多个电极阵列,可以更精细地模拟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听力恢复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的具体分类会根据技术发展、厂家设计以及患者的听力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听力损失到什么程度要做人工耳蜗

听力损失到什么程度要做人工耳蜗

听力损失到什么程度要做人工耳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力对于与他人交流、感知周围环境以及享受各种声音带来的乐趣都至关重要。

然而,当听力出现损失时,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那么,听力损失到什么程度才需要考虑做人工耳蜗呢?这是一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听力损失的程度是如何划分的。

一般来说,听力损失程度可以通过听力测试来评估,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纯音测听等。

根据测试结果,听力损失通常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轻度听力损失的情况下,人们在安静环境中可能不会感到明显的交流困难,但在嘈杂环境中可能会出现听不清楚的情况。

这种程度的听力损失一般不需要做人工耳蜗,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

中度听力损失时,日常交流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多人对话或有背景噪音的情况下。

此时,佩戴助听器通常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当听力损失达到重度时,佩戴助听器可能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听力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考虑人工耳蜗的可能性。

重度听力损失意味着即使在较大的声音刺激下,也难以清晰地听到声音。

而极重度听力损失则几乎完全丧失了听力功能,对于声音的感知非常微弱甚至没有。

对于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来说,人工耳蜗往往成为恢复听力的重要选择。

然而,仅仅依据听力损失的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是不够的。

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因、语言能力等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早期干预对于语言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儿童在语言学习关键期(通常认为是 3 岁以前)出现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并且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那么应尽早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以避免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通过良好的听力来学习语言、认知世界,如果听力障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等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是由于突发性耳聋、耳部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如佩戴助听器)效果不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那么人工耳蜗也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耳蜗的选择
重要的参考指标
电极与通道 植入体 对语言信号的处理方式 对能量的利用 MRI相容性 安全可靠性 术后言语恢复的效果
电 极
电极是人工耳蜗产生作用的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好的电极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电极的长度最好与耳蜗的生理长度一致 电极的硬度要小,以免损伤耳蜗的结构 通道的数目要合理 通道之间的间隔要合理 针对不同的耳蜗有不同种类的电极
蜗尖电极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对语调、元音 和节律的辨别,并可为双耳听声提供更多有用 的信息
可以明显改善言语的理解力,且对音乐的感知 也更自然 刺激更多的耳蜗区域,可以得到更接近自然的 声音特性
电极的长度 电极的长度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31mm
17/15mm
21mm
MED-EL COMBI40+电极的 长度与人体耳蜗从蜗顶至蜗底的长 度相当,因此可以尽可能地与更多 的蜗神经接触,提供更多的信息
MED-EL CISLINK 系统为 lneraid人工耳蜗 系统使用者提 供高速率刺激Biblioteka 1995:1996:
推出COMBI 40+植入系统,这是一个特别适用于小孩 的设计,超薄型的耳蜗植入系统
1997:
发展出适合耳蜗钙化个 案使用的分离式植入电 极-----COMBI 40+ GB 研究显示,接受COMBI 40和COMBI 40+植入体 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言 语感知能力
可靠性
奥地利 99.8%
澳大利亚 99.5/99.2%
美国 99.0%
使用医疗产品设备的标准衡量方法
植入效果的比较
不同年龄的语训进程比较
100% 90% 80% 70%
Percent correct
60% 50% 40% 30% 20% 10% 0% pre 2d 1 mo 3 mo 6 mo 1y 1,5 y 2y 3y Age at implantation
1999:
TEMPO+耳挂式语言处 理机结合先进的电路设 计和最新数位技术来改 善语音讯号的处理 多中心比较研究显示 ,TEMPO+与体配式相 比,具有明显的优越 性 MED-EL公司COMBI 40+人工耳蜗耳蜗植入系统 通过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认证,适用于成人及 儿童
2000:
2001:
1977:
世界第一个多频道人工耳蜗植 入手术在奥地利维也纳进行
MED-EL公司成立
1989:
推出Comfort人工耳蜗,将感 应线圈及电子零件置于坚固 的生物陶瓷外壳内
1991:
发展出世界 上最早的耳 背式语言处 理器
1992:
第一个子公司MED-EL德国分公司成立
1994:
推出世界上第一 个多频道高速率 人工耳蜗植入体 COMBI 40
通道的间距 通道的间隔
通道应有足够的间隔,以避免电极之间的干扰
太近的距离,不仅 不能发挥每个电极 的作用,且会减低 电极对信号的传递 功能
通道的间隔
电极的种类 电极的种类
唯一具有多种电极选择的人工耳蜗
C40+ 标准电极 C40+ 短电极 C40+ 分离电极 ITD 插入检测电极
奥地利 多种电极 澳大利亚 标准/双电极 美国 标准电极
刺激速率 (18180pps—最高) 程序的数目 能量的使用效率 LED警示灯
• 对用户有警示作用,如电量不足或程 序错误等 • 是幼童使用者的必需品
能量的消耗 能量的消耗
钮扣电池 充电电池
澳大利亚 美国 奥地利 MED-EL
14小时 4小时(锂电池)
无充电电池 8h
40-60小时 24h ----节省日常消耗 MED-EL的产品不需要牺牲刺激率或转换编码 策略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3y 3-6y 6 - 10 y > 10 y
总结—COMBI40+植入体
最薄的植入体(3.95mm) 最高的刺激速率(18180pps) 高效节能(约为70%) 深植入(标准电极可植入30mm以上) 多种可选择的电极 安全可靠 与MRI兼容,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总结—TEMPO+语言处理器
植入的深度 与电极的长度
电极植入的深度
人工耳蜗是利用蜗神经纤维来工作的 耳蜗的顶回与底回一样包含有功能的神 经节细胞(J.Nadol et al.) 要得到更理想的言语理解能力,就应利 用更多的蜗神经纤维 从耳蜗开窗处将电极插至蜗顶大约需要 31mm的距离 --所以要充分利用耳蜗
电极植入的深度
第三
第二
第一
(6)
(18)
(37)
体外装置的生产
Thank you

输入声音的动态范围
澳大利亚 30分贝
美国
60分贝
奥地利MED-EL公司 75分贝 --失真少,更接近自然
可接收的频率范围
澳大利亚 6000赫兹
美国
6000赫兹
奥地利MED-EL公司 10000赫兹 --汉语的语音语调
MRI 相容性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不明
与MRI兼容,不必行二次手术取出任何部 分就可进行MRI检查 检查前应与MED-EL公司的技术人员联系
1977 1989
1979
1999 1994
1991
1998
市场占有 2001
Denmark Egypt Israel Korea Netherlands USA
Belgium Brazil Chile China Colombia Czech Republic Hongkong India Italy Kuwait Lebanon Mexico Norway South Africa Sweden Taiwan United Kingdom Venezuela
MED-EL TEMPO+语言处理器是唯一使用高 速CIS+刺激策略和具有FM兼容性的耳背 式言语处理器 不需要特殊的更改或牺牲已有的功能, 就可以与其他MED-EL COMBI 40 / COMBI 40+ 植入体相兼容
奥地利MED-EL 公司的历史
1975:
MED-EL 创始人首先发展出人 工耳蜗植入
密封安全
植入体厚度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3.95mm
4mm
6mm
厚度:小于4mm,最薄的植入体 --最适用于婴幼儿
MED-EL植入体可以完全嵌入颅骨,不会在局部 突出
耦合电容器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直流电如果漏出会对听神经造成损 害 耦合电容器可以防止直流电的漏出 是您植入体的安全性能的重要保证 之一
电极的硬度 电极的硬度
软电极 的重要性
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耳蜗减少对耳蜗和蜗神 经的损伤
通道的数目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12
22
16
是否通道越多效果越好? 研究表明:要得到更好的听觉效果,并不需要 过多的通道 只要有超过6-10个可正常工作的通道,其对言 语的分辨能力就无明显差别 与通道的数目相比,通道之间的距离更有意义 一些
言语处理器
编码策略
奥地利 CIS+ CIS 澳大利亚 SPEAK CIS 美国 SAS CIS
N-of-M
ACE
MPS
CIS/CIS+:可提供完整的波谱和时间信息,刺 激脉冲不会重叠,每个脉冲可以提供新的信息 N-of-M:在SPEAK策略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增 加了刺激的频率
言语处理器
其它特性
Argentina Austria Bahrain Belarus Bosnia Bulgaria Croatia Cyprus Estonia Finland Georgia Germany Greece Hungary Iran Kasachstan Latvia Lithuania Oman Pakistan Peru Philippines Poland Qatar Romania Russia Saudi Arabia Serbia Slovakia Slovenia Spain Switzerland Turkey United Arab Emirates Ukraine Uruguay Vietnam
言语处理器
体配式/耳背式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CIIBTE(11克) 耳背式 T+(11克) ESPrit3G(15克)
体配式 CIS PRO+
Sprint
S-Series
MED-EL的耳背式可以与以前的产品兼容 澳大利亚的耳背式只可用于N24 MED-EL的耳背式是最薄、最轻、最小的耳背式 装置,并配有多种可塑形耳钩
电极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电极可以保证对耳蜗的 最理想的刺激状态
可适用于耳蜗硬化和耳蜗畸形等困 难病例 预弯电极/定位器?
植入体
植入体外壳 植入体
奥地利 澳大利亚 美国
特殊陶瓷
特殊的陶瓷外壳:
钛,硅胶
特殊陶瓷
不会干扰信号的传递 允许大量的信息传递,且可节省能量 硬度与人体的骨质相似 金属外壳的硬度大于颅骨的硬度, 在外力的撞击下,可能会增加颅骨骨折 的危险性,且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也会不 可避免地被损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