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的配图和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鉴赏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及鉴赏《凉州词二首·其一》是由王之涣所创作的,本首诗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凉州词二首·其一》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凉州词二首·其一》注释《凉州词二首·其一》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指的是《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
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释义: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览。

王之涣《凉州词》全诗翻译赏析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意思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意思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意思
【原文】
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唐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原文和赏析黄河远上②白云间,一片孤城③万仞④山。

羌笛⑤何须⑥怨杨柳⑦,春风不度⑧玉门关⑨。

注释①凉州词:是唐大乐府《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歌词,描写西北方的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

②黄河远上:黄河的尽头。

③孤城:孤零零的戍(shù)边的城堡,这里指玉门关。

④万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万仞:形容极高。

⑤羌(qiāng)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常作军乐。

羌:我国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卫生。

⑥何须:有什么必要。

⑦杨柳:指古代的一种歌曲《折杨柳》,其中提到行人离别,常常折柳枝相赠,因“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

⑧度:越过。

⑨玉门关:古代西北边关名,汉代建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解读翻译黄河之水汹涌奔腾,仿佛来自云端,孤零零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的群山。

羌笛何必要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春风他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遥远的玉门关。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守卫边疆的将士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委婉的批评了朝廷对于他们缺乏关怀和呵护的冷漠做法。

诗人没有从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入手,而是在第一句远眺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端直泻而下,渲染了恢弘的气势,烘托了开阔的意境。

第二、三句描写了边疆将士的.生存环境是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一座孤城,以及在这孤独寂寞的环境中,传来了如泣如诉的《折杨柳》这首曲子,让人心碎。

最后一句中的“春风”比喻“封建统治者”,尽管将士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离开家很久,非常思念家乡,但是统治阶级根本感受不到这些,诗句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于边疆将士疾苦漠不关心的社会现实。

全诗苍凉悲怆(chuàng),深沉含蓄,打动人心。

玉门关的传说相传,在甘肃小方盘城西面,有个地方叫“马迷途”。

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凉州词王之涣全诗赏析凉州词王之涣全诗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什么景色呢?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原文:凉州词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
一、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译文
一、
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呢?玉门关一代根本没有杨柳可折啊!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译文及赏析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位于东经101°59′~103°23′,北纬37°23′~38°12′,祁连山北,武威市中部。

东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邻肃南裕固自治县,南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接。

王之涣才华过人,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大是一部分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

本诗表面描写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实在是描写诗人对世人所云‘内心的悲凉’的独特哲学理解。

一个凉字,尽显本诗的主旨,才华如果被比喻为‘春’,国家不希罕这样的才华,才华就没有施展的舞台,终生悲凉就是这样造就出来的。

然则诗人并不哀伤,看那黄河,不也就是从‘一片孤城’中杀出,跨过‘万仞山’,才成就‘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景象的吗?【字面译文】黄河奔流千里而来,从天空往下看,白云、黄河之水云似乎交织成了一体,蔚然壮观。

有容乃大,黄河的壮观,也有一个微不足道的源头,跨越了人迹罕至的孤独,汇集千万条溪水,跨越千山,终于成就了黄河上的千古华。

眼光远一点,境界高一点,羌笛以苍凉之音状秋色,杨柳以春绿丽春色,羌笛、杨柳各有特长,羌笛何须怨杨柳?当世尽享人间富贵,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春风也有她的不足之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你看那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啊!【诗词鉴赏】作学问要能耐寂寞,尽管不能显于当时、当世,却终能成就文化史上的奇迹。

子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真正的大儒,只需要一张书桌,就能遨游于知识的天空,能探求人心中最奥妙的潜源,这样的大儒,有声闻于历史天空的本领,有深入人类心灵的本领。

王之涣这首诗表面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王之涣 诗词《凉州词》全诗赏析

王之涣 诗词《凉州词》全诗赏析

王之涣诗词《凉州词》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配图及全诗翻译赏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配图及全诗翻译赏析。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翻译:【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

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

后多用来指战场。

凉州词的翻译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

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性格豪放,能文善诗。

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

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凉州词的赏析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

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

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

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

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2凉州词二首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翻译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其⼀原⽂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其⼀》通过对黄河远眺的描写,突出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及思乡之情。

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凉州词⼆⾸其⼀原⽂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凉州词⼆⾸·其⼀原⽂: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翻译: 黄河好像从⽩云间奔流⽽来,⽟门关孤独地耸峙在⾼⼭中。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此其⼀,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周尺⼋尺或七尺。

周尺⼀尺约合⼆⼗三厘⽶。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青、川⼀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指的是《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 ⽟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取道于此⽽得名。

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 诗⼈初到凉州,⾯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听着《折杨柳》曲,有感⽽发,写成了这⾸表现戍守边疆的⼠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漠壮阔的风光。

⾸句抓住⾃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云间”的动⼈画⾯: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象开阔。

诗⼈的另⼀名句“黄河⼊海流”,其观察⾓度与此正好相反,是⾃上⽽下的⽬送;⽽李⽩的“黄河之⽔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翻译:【其一】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赏析:边塞之韵与家国情怀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赏析:边塞之韵与家国情怀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赏析:边塞之韵与家国情怀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成边将士的复杂心境。

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两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其一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其二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 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创作背景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古诗词】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和赏析

【古诗词】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和赏析

【古诗词】凉州词唐王之涣的诗意和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

《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古诗今译九曲黄河向西扶摇直上,远远地、高高地伸到白云之间,隐隐约约,有一座孤城,背倚着万仞高山。

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凉曲子,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杨柳自然也就不会返青吐绿,还怨它有何用?赏析一“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

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凉州词(其二)》古诗原文意思及赏析

《凉州词(其二)》古诗原文意思及赏析

凉州词(其二)(唐)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1、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泛指外族首领。

诗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 卢纶《塞下曲》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汉书·李广苏建传》2、拂云堆:古地名。

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

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

唐,李益《拂云堆》诗:“ 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

” 金,元好问《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头地寒无草芽,拂云堆边春更晚。

”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3、登坛:登上坛场。

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史记·淮阴侯列传》唐司马贞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

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 唐皇甫曾《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众所尊。

”4、神武:神明而威武。

5、和亲:封建君主为了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与汉和亲。

——《汉书·李广苏建传》6、归去来:(1).辞赋篇名。

晋陶潜所作。

《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梅尧臣《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杜甫《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 唐·颜真卿《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凉州词王之涣翻译和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翻译和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翻译和赏析 导语:《凉州词》是王之涣 写的一首唐诗 ,那怎么翻译和赏析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凉州词王之涣翻译和赏析, 希望对你 有帮助!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 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 是吹不到的啊! 诗意赏析: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 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 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 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 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充分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 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 辽阔的 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

次句 “一片孤 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 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 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 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 示留念。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 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

这种折柳1/5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

现在当戍边士 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于是,诗 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 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 《折杨柳》 曲调呢?要知道, 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 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

《凉州词二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唐代: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赏析其一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的配图和全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
《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
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
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其二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其一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赏析: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
以汉代唐,写一位边地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翻译: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