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发展历程茶,是中国一项世界闻名的传统文化瑰宝,而茶道则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凭借其独特的价值观、仪式和哲学思想,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千年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道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变迁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

一、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农氏时期。

相传,神农氏在探索植物的属性和功效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天然的植物香气,故命名为茶。

茶作为一种草药,早期被人们用于治疗疾病,并逐渐流传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开始在中国逐渐普及,人们开始研究和欣赏茶的品质和独特之处。

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开始融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茶艺师和茶文化爱好者们开始探索如何制作出更高品质的茶叶,通过独特的冲泡方法和仪式,展现茶的美妙之处。

二、宋代茶道的兴起进入宋代,茶道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茶道在宋代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修养。

在宋代,茶植株的培育和农艺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茶树种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茶道的冲泡方法和茶具的种类也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人们开始使用精美的瓷器制作茶具,为茶道增添了一份雅致和精美。

茶道在宋代扮演了重要的社交角色,成为了文人和士大夫们交流思想和艺术的场所。

茶道的兴起不仅仅促进了茶叶的普及和贸易,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茶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茶文化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明代是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茶叶的种类和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

茶文化在明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著名的“功夫茶”、茶宴和茶艺表演等。

茶厅和茶楼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茶艺师和书画家也借茶艺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到了清代,茶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乾隆皇帝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使得茶道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在清代,制茶技术不断提升,茶叶的种类也愈发多样化。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历程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艺术和生活方式。

中国茶道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经历了世代的传承和演变。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以期展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茶道的萌芽古代中国的茶道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茶叶是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些原始部落中被发现的。

当时,人们将野生的茶叶煮水喝,起初,主要是出于健康和消暑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茶叶的独特韵味和草药治疗的功效,茶叶开始在古代的君王和贵族中流行起来。

在古代,茶叶的饮用方式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仪式。

在宋代,茶文化达到了巅峰,茶道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当时的茶道强调茶叶的选择、煮茶的技艺以及品味茶叶的过程。

茶道成为了贵族和文人士大夫之间交流的载体,茶艺师也开始在宴会和社交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宋代茶道的繁盛时期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重要时期。

茶叶的品种和饮用方式在这个时期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茶具的制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茶道不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审美追求。

在宋代的茶馆中,人们可以品尝到各式各样的茶叶,了解到茶的产地和品质。

在宋代,茶道的流程和礼仪进一步细化。

当时的茶道注重茶礼的仪式感和仪容仪表的讲究。

从落座到品茗,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茶道也开始融入到文学和艺术中,成为了士大夫们追求高雅生活的一部分。

三、明清时期茶道的发展明清时期,茶道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得到了革新,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显著提高。

这一时期茶道的流行也使得茶居成为社交的场所,人们在茶楼茶馆中品茶、饮茶、交流,并且不断提升对茶文化的认知。

明清时期的茶道强调修身养性、和谐自然的价值观。

茶道的礼仪流程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修养的体现。

清代文人士大夫们非常注重茶道的修行,他们将茶道视为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净化的方式。

中国茶文化纲要

中国茶文化纲要

绪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1、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始于我国远古的神农时代(约公元前2700年),至今大约有4700年的历史。

2、茶在古代大约有三十种名称左右,常见的有五种。

这五个比较常见的名称分别是:荼(tú)、槚(jiǎ)、蔎(sh è)、茗(míng)、荈(chuǎn)。

3、“茶”字的出现比较晚,是从“荼”字衍生出来的,大约在西汉时出现。

但在东汉许慎所编《说文解字》里,还没有“茶”字的条目,说明那时“茶”字还不通用。

直到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所编的《开元文字音义》中,“茶”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以后成为茶最通常的名称.4、唐朝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我国第一本茶书《茶经》问世,正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5、中国茶文化经历的四个历史时期:(1)孕育形成期(神农时代—唐朝中期)(2)繁荣鼎盛期(唐朝中期—清朝中期)(3)蒙尘沉睡期(清朝后期—20世纪70年代)(3)四复苏繁荣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6、中国茶文化的定义:中国茶文化,是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体,其中茶是载体,又是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是内核。

这个内核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思想观念等等,是多元的。

第一章茶的起源1、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始于我国远古的神农时代(约公元前2700年),至今大约有4700年的历史。

2、[唐]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大意是: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并成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到周朝鲁周公时才有了关于茶的文字记载。

3、《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就是今天的茶。

4、神农氏发现茶的传说说明:(1)在我国,人们一开始就对茶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才把茶的起源归功于自己伟大的祖先。

这种深厚的感情,是中国茶文化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土壤。

(2)中国茶文化蕴涵着一个深刻的内涵,那就是对于..伟大人格的崇敬和景仰..........。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宠爱和推崇。

而中国茶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和文化形式,更是与茶的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茶在中国的起源、茶道的发展、茶道的流派以及茶道的现代发展等四个方面来梳理中国茶道的发展史。

一、茶在中国的起源1. 茶的传入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神农时代。

据传,神农尝百草,不慎误食千里之茶,发现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于是授人饮茶之法。

从此,茶在中国开始广泛种植和饮用。

2. 茶的发展从隋唐时期开始,茶在中国逐渐普及,并成为士人文人的重要饮品。

唐代文人韩愈更是对茶有着深厚的研究和推崇,他的《茶经》成为后来茶道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茶道的发展1. 茶道的初兴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关键时期,茶道在此时得到了更为系统和规范的形成。

茶人陆羽的《茶经》和茶具文化的兴起,为茶道的正式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2. 茶道的兴盛明代是茶道蓬勃发展的时期,茶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明代茶人宋徽宗更是对茶具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领悟,他倡导了茶道的精神内涵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3. 茶道的衰落清代茶道逐渐式微,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但是,在一些地方茶道的传统仍然保留下来,成为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三、茶道的流派1. 宜兴派茶道宜兴派茶道以宜兴市为中心,发扬了宜兴茶文化的卓越贡献。

它以峙巍公黄宾虹和醴陵子朗堂陈中和为代表,注重茶道的匀称和韵势。

2. 闽南茶道福建闽南地区茶道源远流长,其中以武夷岩茶为代表。

这里的茶道注重“闻茶香、赏禅意、品茗兴”,强调茶的香气和茗茶的美味。

四、茶道的现代发展1. 茶道的复兴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重视,茶道再度受到重视和推崇。

茶道学院的建立和茶道大师的培养,为茶道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茶道的创新茶道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例如,茶道的文化交流、茶艺表演和茶文化旅游等都为茶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

中国茶道演变历程

中国茶道演变历程

中国茶道演变历程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茶道的演变历程。

一、起源与初步发展Italics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西南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茶叶的神奇功效,从而使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起初,人们采摘茶叶进行煮汤饮用,简单的烹泡方式并未形成规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注意到茶叶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的烹饪方法对茶的味道和口感的影响。

人们开始探索煮茶的技巧,并开发出一些简单的茶道礼仪。

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茶道的初步形态开始出现。

二、宋代的繁荣与茶道的兴盛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黄金时期。

宋代的茶艺家们开始将茶的烹泡过程系统化,并提出了很多茶的泡制技巧。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著名的茶文化名人,如陆羽、朱熹等。

茶在宋代的社交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茶席成为人们社交、交流的场所,茶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

此时期茶道礼仪逐渐形成,并开始重视茶具的制作与使用。

三、明清时期的茶道变革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茶道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明朝初年,茶礼达到顶峰,社会上流行着一种精致的茶道礼仪。

然而到了明末清初,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茶道逐渐式微。

同时,随着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的进步,茶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清代,茶文化经历了一个复兴的时期,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四、当代的茶道发展进入当代,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茶文化节、茶艺比赛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茶道馆、茶艺培训机构等也纷纷涌现。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茶道的传播和推广也更加便捷。

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中国茶道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五、中国茶道的特点与魅力中国茶道独特的韵味在于其讲究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泡茶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

中国茶道历史的发展中国茶道历史源远流长,深受人们喜爱。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门富有哲学意义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当代茶道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茶道的起源茶道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唐宋时期。

茶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那时的人们开始饮茶。

茶道的发展与禅宗密切相关。

在禅宗寺庙中,僧侣们通过饮茶来辅助冥想,茶成为了他们修行的一部分。

禅宗的影响使茶道逐渐深入人心。

二、茶道的发展1. 宋代: 在宋代,茶道开始形成自己的传统礼仪和流程。

茶艺师逐渐崭露头角,他们专门负责泡茶、煮茶、斟茶等一系列的茶道礼仪。

茶道的形成也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他们将茶道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2. 元代: 在元代,茶道进一步发展,并融合了一些外来的影响。

元代茶艺师注重候茶,将泡茶、倒茶、享受茶的过程更加注重细节和仪式感,使茶道更具仪式性。

3. 明代: 明代茶道进一步流行,成为了社交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茶道的演变也反映在茶具的制作和形制上,出现了更多种类的茶杯、茶壶和茶盘。

茶道的礼仪和仪式也更加细致。

三、茶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茶道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茶道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

茶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在茶道的仪式中,人们可以远离喧嚣,沉浸于静谧的茶香之中。

其次,茶道注重礼仪和仪式,培养了人们的仁爱和谦逊之心。

茶道强调与他人交流的和谐与尊重,借着品茶的过程培养了人们的修养和礼仪观念。

最后,茶道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为世界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四、当代茶道的现状在现代社会,茶道依然保持着它的魅力。

茶道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茶道的仪式、礼节和品味依然吸引着众多的茶艺爱好者和学者。

同时,茶道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入了现代元素,例如茶艺表演、茶道教育等,使茶道更加活跃和多元化。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中国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早期的发现茶叶到茶道的形成,再到相传的茶道经典《茶经》的出现,最后探讨现代茶道的发展和影响。

一、茶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公元前2737年,中国的神农帝嚐過一种叫茗荷的草药,发现它有治疗作用。

茗荷即茶的前身。

从那时起,人们开始采摘茶叶并将其用作药材。

然而,茶叶的药用功能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茶开始流行起来。

茶的生产和饮用逐渐成为一种传统。

在古代,茶叶的发现和使用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例如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

随着茶树的栽培和茶叶的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茶叶的产量逐渐增加,茶叶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二、茶道的形成茶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开始逐渐形成。

唐朝是茶道发展的黄金时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茶道逐渐与佛教相结合,成为禅宗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在唐朝由中国僧人最早传入日本,后来在日本发展成为茶道。

与中国茶道不同的是,日本茶道更加注重礼仪和仪式化的表达,强调茶道中的“一味”,即专注于茶道的每一个细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三、茶经的出现茶经是中国茶道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它编撰于宋代,是一本关于茶道的论述书籍。

茶经主要由陆羽编纂,全书共分三卷,详细记载了关于种植茶树、采摘、制作和饮用茶的方法和知识。

茶经通过系统地介绍了茶的品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的工艺和茶具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茶道的理论和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茶经的问世,标志着茶道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且对后来的茶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现代茶道的发展与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茶文化在中国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现代茶道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形式和仪式,茶道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简述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中国茶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人对茶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茶道经历了许多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简要梳理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带领读者了解茶道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古代茶道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中国古人对茶的喜爱和研究推动而来的。

早在上古时期的夏、商、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开始嗜好饮茶。

茶叶被用来进行祭祀、药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饮用。

这一时期的茶饮方式还十分简单,主要是将茶叶加水煮沸后喝取。

然而,这种最早的茶饮文化却为后来茶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中国茶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饮品逐渐普及,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推崇。

此时期茶道开始注重茶叶的质量和品质,茶叶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如绿茶、红茶、黄茶等。

茶的煎煮技艺得到了研究和提升,更多的人开始追求茶饮的品味和陶冶情操。

唐宋时期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

茶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茶具和茶道礼仪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唐代陆羽的《茶经》对茶道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总结了茶叶的分类、选购、制作和冲泡方法。

宋代陆仁正的《茶录》则进一步完善了茶道礼仪的规范,提出了饮茶要讲究茶具的配搭和品茶的步骤。

茶道开始走向成熟,并逐渐与文人雅士、官府贵族的审美趣味结合,成为当时社交活动中的重要一环。

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融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明代文人徐一夔的《茶谱》和清代高斋主人的《茶船易水记》等茶书的出版,广泛传播了茶道的知识和技艺。

此时,茶馆、茶楼等茶文化场所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品茶的平台。

茶道艺术的表演和传承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

人们开始注重茶道的礼仪,茶具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得到改进,茶道的美学价值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同。

当代茶道的发展,更加强调了茶道和生活的融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茶业的商业化,茶文化走向了大众,普及程度更高。

各地的茶文化节、茶文化展览等活动层出不穷,增加了人们对茶道的认知和了解。

中国茶道发展过程

中国茶道发展过程

中国茶道发展过程茶道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介绍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一、茶道起源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几千年,中国是茶的故乡。

相传,茶的发现与道教有关。

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时,误服了茶叶,发现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将其广泛传播。

而道教则将茶视为修炼身心的一种方式,将其纳入茶道中。

二、茶道的初期发展茶道最早出现在唐朝(618-907),在这个时期,茶叶的烹饪方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仪式性的行为。

人们开始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并开始研究怎样以最佳的方式享受茶的香气和味道。

茶具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茶壶、茶杯、茶碗等。

三、宋朝时期的茶道茶道在宋朝(960-1279)达到了巅峰。

这个时期的茶道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宁静。

茶具变得更加精致,制作技艺也进一步提升。

茶道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士人们参与茶会和茶诗的创作,满足他们追求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的需求。

四、明清时期的茶道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2)是茶道的发展高峰时期。

茶叶的品质和贸易非常繁荣,茶道成为了士人们学习礼仪和社交的一种方式。

此时茶具更加注重装饰和造型,茶道的茶艺表演也开始流行起来,人们展示自己对茶道的理解和技巧。

五、茶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茶道不仅仅只是一种饮茶的方式,它还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茶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文精神。

茶道强调平和、和谐、自然的生活态度,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同时,茶道也成为了交流和友谊的桥梁,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六、茶道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茶道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茶艺师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道文化节日和展览也越来越多。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也为中外交流提供了平台,茶道的哲学和艺术价值正逐渐为世界所认同。

总结:中国茶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起初的简单饮茶方式到后来的仪式性行为,再到成为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茶道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智慧。

旅游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

旅游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

旅游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茶道是一种敬茶、赏茶、品茶的传统仪式,通过茶与人的交流,传递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美好。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茶文化的源起茶,是中国的“国饮”。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已经饮用茶叶。

最早的茶是野生的,那时人们将茶叶煮水饮用,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茶开始流行起来。

二、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繁荣发展唐宋时期,茶文化达到了巅峰。

茶叶在这个时期被分类为“贡茶”、“税茶”、“供茶”和“俗茶”。

贡茶是皇室专享的茶叶,税茶是政府征收的茶叶,供茶是寺庙供奉的茶叶,俗茶则是普通百姓饮用的茶叶。

唐代的茶道具多使用陶器,而宋代则开始使用瓷器制作。

三、元明时期的创新与发展元代,茶的烹饪方法得到了新的突破。

创造出了“炒茶法”和“蒸熟法”,使得茶叶的口感更加细腻,香气更加浓郁。

明代,茶具的制作工艺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制作茶具的瓷窑在各地兴起,例如景德镇手艺人的瓷器技术在当时享有盛誉。

四、清代的茶道礼仪清代,茶道的礼仪体系日趋完善。

清朝宫廷内兴起了承袭日本茶道风格的“煎茶”,并引入了茶道的仪式用具。

此外,清代还对茶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形成了“品茶六艺”的茶道方式。

五、近现代的茶文化复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茶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才重新受到关注。

中国政府将茶文化定位为国粹之一,提倡茶叶的繁荣发展。

同时,茶艺师和学者们也积极探索茶文化的特色,并将其与当代生活相结合,推动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六、当代茶文化的发展趋势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加深,茶文化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茶道已经不再局限于古板的礼仪,在茶的品尝、制作、艺术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创新。

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等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茶文化中来。

一文读懂中国茶道演变史

一文读懂中国茶道演变史

一文读懂中国茶道演变史茶有两种,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亲自奉上一杯清茶——这也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茶可净心,茶可怡情,茶可养性。

茶,凝聚着中国人的哲学。

唐代是中国茶道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就诞生在这个辉煌的时代。

《茶经》完整地记载了唐代饮茶的方法,并阐发了饮茶之道中蕴涵的文人气质。

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

《茶经》的作者陆羽因此被后人奉为“茶圣”。

煎茶法中国茶道在唐宋时期开始形成,其标志就是陆羽《茶经》的问世。

当时所形成的茶道属于煎茶道。

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

《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后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

《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

其后,裴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特别是卢仝的《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如今,日本的煎茶道保留了中国煎茶道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点茶法宋代:将春茶嫩叶,用蒸汽杀青然后做成团茶(饼茶)保存,有点像现在的普洱茶饼一样,但是那时候茶叶是上层阶级的享用之物,非常讲究,上贡的茶饼还有龙和凤的模印,所以也叫龙凤团茶。

然后,喝的时候放在火上烘焙干燥,然后用天然石磨研磨成粉末。

古人磨粉的工具那是相当齐全的。

首先用茶臼(jiu)把茶碾碎。

其次茶碾。

其次茶磨继续。

经过三道程序,茶叶成末末了,然后可以开始点茶了,点茶师先用一茶勺,将粉末茶盛入建盏,冲入沸水,用茶筅快速击拂,使之产生沫饽。

早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里有记录茶筅。

茶筅是宋代点茶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茶筅,以劲竹老者为之。

中国茶道变革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变革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变革历史简介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变迁。

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式在不同时期都发生了重要的变革,这直接影响了中国茶道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道变革的历史,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鲜叶饮用的起源最早关于茶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西周时期。

当时,茶叶被人们用作草药,主要用于祭祀和药用。

直到东汉时期,人们开始将茶叶作为饮料饮用,但这种茶叶饮用方式与后来的茶道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茶艺的发展1. 隋唐茶文化的兴起隋唐时期,茶文化开始兴盛起来。

茶艺师傅通过改进煮茶技术,开始注重制茶的过程,并追求鲜叶入汤、汤色澄亮、茶香四溢等特点。

此时的茶道注重员杯致诚、宾客入坐、品茶三悟等礼仪和心理状态。

2. 宋元时期的茶道变革宋元时期,茶道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规范的文化活动。

茶艺师傅开始注重茶具的研发和制作,创造出了蓋碗、盖碗、汤碗等茶具,为日后的茶道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茶道也逐渐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茶会、小品、赋诗等活动开始广泛开展。

3. 明清时期的茶道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茶道经历了重要的进一步变革。

茶确立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开始出现了清茶的做法。

茶席上的优雅礼仪和艺术表演也变得更加重要,茶道团体和茶道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茶道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茶道对文化的影响中国茶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礼仪尊重:茶道重视礼仪,从制茶的过程到品茶时的动作,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相处和人际交往具有深远的启示。

2. 精神修养:茶道注重心境和内心的平静,通过品茗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修养。

茶道使人们从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抽身,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素质和审美意识。

3. 社交交流:茶道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既是人们交流感情、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是宴客和款待客人的方式。

茶会、品茶会等活动团结了人们的情感,促进了各个阶层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道,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

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

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中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

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中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

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中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

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

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

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

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

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中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

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

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

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

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

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业向东南推进。

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发展历程茶道是中国独特的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中国人将茶道视为一门艺术,是培养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

一、茶道在古代的起源和发展茶道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史书记载,西周时期,已经开始了茶的种植和饮用。

当时的茶叶并非以喝的为主,而是用于祭祀和药用。

到了东汉时期,茶饮才开始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

东汉末年,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撰写的《茶经》奠定了茶道的基本理论。

隋唐时期,茶饮在社交活动中变得非常普遍。

这一时期,茶道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高雅生活的象征。

诗人陆龟蒙在其《茶经韵》中写道:“茶乃饮之美事也,能乎并座之与共乎,失所以待之,既往乃为为之道,左右昂藏,逢之欣刚。

”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追求茶道的修养和品味。

二、茶道的繁荣与衰落宋代是茶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北宋时期,茶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茶道流派。

其中以“洞庭会盟”流派最为著名,以江南茶文化为基础,注重雅致和修养。

茶道在宋代达到了巅峰,茶席上流传着许多独具特色的仪式和礼仪。

然而,由于社会风气的变迁和其他文化的冲击,茶道在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尽管清朝时仍有一些茶文化爱好者保留和传承了茶道,但整体上茶道的地位已不如宋代。

三、茶道的复兴和现代发展到了近代,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回归,茶道再次受到重视。

20世纪初,茶道研究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茶道协会和学院。

这些组织致力于茶道的普及和推广,使得茶道在现代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复兴。

此外,在现代社会中,茶道已不再局限于宫廷和贵族,而是走入千家万户。

茶道馆、茶艺表演等形式的推广和举办,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到茶道的魅力。

四、茶道的价值与意义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茶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通过饮茶和茶道的仪式,人们可以调节身心,提高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其次,茶道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以及茶道的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茶的起源茶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亲近的饮品之一,而茶的起源则可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

传说,中国神农氏发现了一棵可口的茶树,从叶子中煮出茶汤,成为了中国人们饮用的饮品。

自此,茶便被人们广泛的采用和传播,这也开启了中国茶道文化的发端。

二、茶的传入在唐朝时期,中国茶在丝绸之路的运输中传入了其他国家,成为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

随后,茶叶便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了他们的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日本,茶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深受中国茶道文化的影响。

三、茶道的形成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宋代逐渐形成了。

在此期间,茶道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式,更是一门独特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茶道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自然、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通过简单的泡茶过程,人们可以沉淀心灵,感受茶香,放松身心。

此外,茶道还注重礼仪,茶具、茶艺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氛围。

四、茶道的传承茶道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盛衰起伏的过程。

在明清时期,茶道文化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成为了广大文人士大夫和贵族们热衷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茶道文化逐渐式微。

直到清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受到冲击。

但是,茶道文化并未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认可,中国茶道文化再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各地茶协会、茶艺师等茶文化从业者不断努力,积极开展茶道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活动。

同时,茶道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茶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文化经历了茶的起源、茶的传入、茶道的形成和茶道的传承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中国茶道的发展

中国茶道的发展

中国茶道的发展中国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漫长而持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茶道不仅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表达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和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中国茶道的源起中国茶道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开始饮茶。

茶的独特口感和益处逐渐被人们所发现,茶饮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交和文化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步形成并得到推广,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仪式感的传统文化形式。

二、隋唐时期的茶道繁荣隋唐时期,中国茶道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茶船的兴起使得茶叶的传播更加便利,各地茶文化交流的频繁度也大大增加。

茶厅、茶社等茶道场所陆续出现,成为茶道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同时,茶道的艺术性和礼仪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茶道师傅的地位和技艺成为人们眼中的焦点。

三、明清时代的茶道革新明清时代,中国茶道经历了一次革新。

随着明朝的瓷器制作技术的大幅提高,茶具的制作和使用变得更加精美,茶道的审美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茶艺表演和独具特色的茶道礼仪开始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茶文化也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开始注重饮茶的仪式感和艺术表达。

四、当代茶道的振兴和创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茶道也在不断振兴和创新。

茶文化节、茶艺大赛等活动日益丰富,通过这些活动,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茶道的魅力。

同时,茶道的传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不断引入新的工艺和技术,使茶道的艺术表现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五、中国茶道对文化的重要影响中国茶道的发展不仅仅是形式和艺术的演变,更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茶道强调的“和合”精神,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道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文化遗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茶道的未来发展面对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挑战,中国茶道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任务。

中国茶道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茶道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茶道发展的历史轨迹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茶道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文化,融合了哲学、艺术和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本文将回顾中国茶道发展的历史轨迹,从古代到现代,探索其演变和变迁。

一、茶的起源与初步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当时的中国传说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位古代的帝王在煮水时,一片茶叶不小心落入了壶中。

帝王闻到茶的香气,觉得十分可口,于是试喝了一口。

这个传说标志着茶的起源,也就是茶叶最初被使用的发现。

在茶的初步发展阶段,茶叶主要被用来作为一种药物。

茶叶被认为有良好的功效,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茶叶的药用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茶的消费和种植逐渐得到传播和推广。

二、唐宋时期的茶文化繁荣在唐宋时期,茶开始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和书画中。

茶的文化价值逐渐被推崇。

人们开始重视茶的烹饪和品尝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

唐代的茶道文化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过程。

茶具逐渐精细化,茶壶、茶杯的制作工艺得到大大提升。

茶道师傅的技术也逐渐成熟,烹泡出的茶汤清澈醇厚,回味悠长。

宋代的茶道文化更为丰富多样。

茶文化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深入人心,不少文人墨客都把茶作为他们写作、论文和交流的对象。

茶的传播和推广达到了新的高度。

茶楼、茶室等场所开始兴起,人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品尝茶、交流文化和社交。

三、明清时期的茶道精神传承明清时期,茶道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茶与艺术、哲学和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

茶的品种和茶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并开始出现不同地区的茶道流派和茶道大师。

明代的茶道注重茶的形态美与功用效益的结合。

茶壶和茶杯的形状多样化,开始出现陶瓷茶具的使用。

茶的礼仪讲究也更加细致入微,人们开始重视茶具的摆设和茶席的布置。

清代的茶道具有更加宗教色彩的思想。

茶道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茶道修行更加重要。

尽管清代社会有一些变动,但茶道的传承和发展并未停止。

四、当代茶道的新探索进入现代社会,茶道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茶道发展历史简介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中的地位。

一、茶的起源与传入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西南地区,传说是中国神农氏发现了茶树的香气和独特效用。

茶叶的使用和种植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公元6世纪初,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的其他地区,开始在更多人中间流行起来。

二、茶的品饮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茶叶饮用方式曾经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革。

在最早期,茶叶通常被煮沸后直接饮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将干茶叶研磨成粉末,使用茶器搅拌与煮沸的方法能够提取更多茶叶的味道。

这一方法成为了茶饮的主流,直至宋代。

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茶的煮沸和品味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礼仪。

茶人们开始强调品茶的仪式感和礼节。

茶具的研发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瓷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极大影响了茶艺的发展。

明代是茶道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明代以后,随着手工工艺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完善,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茶叶的香气和茶汤的色泽。

此期间,越来越多的茶具被发明和使用,茶道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

三、茶道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茶道的文化传承非常注重师徒相传的方式。

茶艺师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后辈,并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区和门派的茶道流派。

各流派注重不同的茶道细节和礼仪,同样的一道茶,不同的流派会有不同的表演和仪式。

同时,茶道也与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茶艺表演中常常会有文人雅集、诗词歌赋等艺术元素的融入,增强了整个茶道仪式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中国茶道不断吸纳外来的文化元素,与其他国家的茶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

同时,茶道也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茶馆到茶楼,从传统茶席到现代茶餐厅,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去体验和品味茶道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本文原刊《农业考古》2009年第4期,P20-25茶道是以修行悟道为主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同一。

茶道包含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

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运动中的礼节、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运动的场合、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运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谛、事物活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实质或本源。

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

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

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羽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儒道。

传播最广,最具中国特点的佛教禅宗一派,便接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的一大特色便是融通儒道,调合三教。

宋明新儒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

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倡导“三教合一”,其诗云:“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儒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

修道的幻想寻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

证道是修道的幻想成果,是茶道的终极寻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超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考核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

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发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情势。

茶艺是茶道的基本,茶道的形成必定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

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广泛。

西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赋》),还远未完善。

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期。

中唐以后,中国饮茶“殆成风气”,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唐朝肃宗、代宗、德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本。

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饰和完美,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代,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代后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记着“泡茶道”的出生。

中国古代没有茶道专著,有关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书及茶诗文绘画中。

下面是从古代茶书及茶诗文的东鳞西爪中,笔者所披寻出的中国茶道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唐宋时期——煎茶道煎茶法萌芽于晋,至唐陆羽《茶经》始有具体记录。

《茶经》初稿成于唐肃宗、代宗朝时期,又经修订,于唐德宗朝时期定稿。

《茶经》的问世,标记着中国茶道的出生。

其时其后,皎然、卢仝作茶歌,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庭筠撰《采茶录》,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一)煎茶道茶艺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茶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炭挝、火夹、�、交床、夹、纸囊、碾(含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夹、鹾簋(含揭)、熟盂、碗、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

2.选水《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江水,取往人远者。

井,取汲多者。

”据说陆羽晚年撰《水品》(一说《泉品》)一书。

张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伯刍评判天下之水七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

讲求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色。

3.取火《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温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条载:“李约,[氵开]公子也。

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

尝日:‘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谓炭之有焰者。

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4.候汤《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

”候汤是煎茶的要害。

5.习茶习茶包含躲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撰于八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能,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爱慕,好事者家躲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饰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导,左右刮目。

……”常伯熊,生平业绩不详,约为陆羽同时人。

他对《茶经》进行了润饰,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辟者之一。

陆羽、常伯熊而外,皎然、张又新、刘禹锡、白居易、李约、卢仝、钱起、杜牧、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齐己等人对煎茶道茶艺均有贡献。

(二)茶礼《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

至七,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

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缺两碗,则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补。

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五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补。

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断定酌分碗数。

(三)茶境《茶经》“九之略”章有“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若援�跻岩,引[纟亘]进洞”,则饮茶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岩穴中。

“十之图”章又载:“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散布写之,陈诸座隅。

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室内饮茶,则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开后代悬挂字画条幅的先河。

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云:“三月三日,上已禊饮之日,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

乃拨花砌,爰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

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羽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

……”莺飞花拂,清风丽日,环境清幽。

钱起《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翠竹摇曳,树影横斜,环境清雅。

唐代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竹树之下安静、幽雅的自然环境中。

或在道观僧寮、书院会馆、厅堂书斋,四壁常悬挂条幅。

(四)修道《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冷,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对抗也。

”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茶经》“四之器”,其风炉的设计就利用了儒家《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思想。

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往百疾”的字样。

�的设计为:“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

”正令、务远、守中,反应了儒家的“中正”的思想。

《茶经》不仅阐发饮茶的养生功用,已将饮茶晋升到精力文化层次,旨在培育俭德,正令、务远、守中。

诗僧皎然,年长陆羽,与陆羽结成忘年交。

皎然精于茶道,作茶诗二十多首。

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有:“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懊恼。

……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首标“茶道”,在茶文化史上功并陆羽。

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

(一)泡茶道茶艺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泡茶道茶艺的重要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明清茶人对水的讲求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龙膺撰《蒙史》,专书论水。

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的内容。

3.取火张源《茶录》“火候”条载:“烹茶要旨,火候为先。

炉火通红,茶瓢始上。

扇起要轻疾,待有声稍稍重疾,斯文武之候也。

”4.候汤《茶录》“汤辨”条载:“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

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

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

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熟练;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熟练;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是萌汤,直至气直冲贯,方是纯熟。

”又“汤用老嫩”条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此汤须熟练,元神始发。

”5.习茶(1)壶泡法据《茶录》、《茶疏》、《茶解》等书,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2)撮泡法陈师撰于十六世纪末的《茶考》记:“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3)功夫茶功夫茶形成于清代,风行于广东、福建和台湾地域,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乌龙茶),重要程序有治壶、投茶、刮沫、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

对泡茶道茶艺有贡献的,除张源、许次纾、程用宾、罗廪、黄龙德、冯可宾、冒襄外,还有田艺衡、陆树声、屠隆、陈继儒、张谦德、徐渭、张大复、熊明遇、屠本�、闻龙、周高起、张岱、袁枚等人。

(二)茶礼中国茶道重视自然,不拘礼法,故茶书对此多有省略。

(三)茶境十六世纪后期,陆树声撰《茶寮记》,其“煎茶七类”篇“茶候”条有“凉台静室、曲几明窗、僧寮道院、松风竹月”等。

徐渭也撰有《煎茶七类》,内容与陆树声所撰雷同。

《徐文长秘集》又有“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冷宵兀坐、宜松风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鲜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装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瓢烟。

"许次纾《茶疏》“饮时”条有“明窗净几、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院、名泉怪石”等二十四宜。

又“茶所”条记:“小斋之外,别置茶寮。

高燥明爽,勿令闭冷。

壁边列置两炉,炉以小雪洞覆之,止开一面,用省灰尘脱散。

寮前置一几,以顿茶注、茶盂,为临时供具。

别置一几,以顿他器。

旁列一架,巾[巾兑]悬之。

……”屠隆《茶说》“茶寮”条记:“构一小房,相傍书斋,内设,教一童子专主茶设,以供永日清谈,寒宵兀坐。

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张谦德《茶经》中也有“茶寮中当别贮净炭听用”、“茶炉用铜铸,如古鼎形,……置茶寮中乃不俗。

”明清茶人对品茗修道环境尤其讲求,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合。

茶寮的发现、设计,是明清茶人对茶道的一大贡献。

(四)修道明清茶人继续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创新未几。

综上所述,泡茶道蕴酿于元代至明代前期,正式形成于明代中期,鼎盛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前期,连绵至今。

四总说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衰于清。

中国茶道形成于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唐时代,陆羽为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和煎茶道的开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