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入学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入学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入学考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分别经历a→b和a→c→b两个变化过程,其中a→b为双曲线,状态b、c的体积相同,则( )A. 状态a的内能大于状态bB. 状态c的温度低于状态bC. a→b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比a→c→b过程做功少D. c→b过程中气体吸收热量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a)是t=1s时的波形图;P是介质中位于x=4m处的质点,图(b)为其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速为1m/sB. 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C. x=1m处的质点在t=5s时位于平衡位置D. 质点P在0∼6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12m3.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

小球自M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p、E、a、E k分别表示小球的动量、机械能、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A. B. C. D.4.太空碎片会对航天器带来危害。

设空间站在地球附近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中实线所示。

为了避开碎片,空间站在P点向图中箭头所指径向方向极短时间内喷射气体,使空间站获得一定的反冲速度,从而实现变轨。

变轨后的轨道如图中虚线所示,其半长轴大于原轨道半径。

则下列错误的是( )A. 空间站变轨前、后在P点的加速度相同B. 空间站变轨后的运动周期比变轨前的大C. 空间站变轨后在P点的速度比变轨前的大D. 空间站变轨前的速度比变轨后在近地点的大5.质量为M 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竖直墙面接触,内壁为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

已知∠AOB =45∘,B 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内有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现用推力F 推动小滑块由A 点向B 点缓慢移动,力F 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在此过程中所有摩擦均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推力F 先减小后增大,最大值为mgB. 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C. 墙面对凹槽的压力一直减小D. 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保持不变6.图1这4条特征谱线是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系中的四条可见光,H δ是氢原子从能级6跃迁到能级2产生的,H α是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产生的,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研究两种光的干涉现象,得到如图2和图3所示的干涉条纹。

2017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物理试卷(一)

2017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物理试卷(一)

2017年中考安徽名校大联考物理试卷(一)温馨提示:1. 物理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 本试卷中的g—律取10N T kg。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从物态变化上看,诗句中的霜”是 ______ 形成的。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2.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孙杨在男子200m i由泳决赛中以接近Imin45s的成绩夺得冠军,他比赛中游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 s。

比赛中以孙杨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_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已知汽车行驶时所受阻力是1000N,当其行驶500m时,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 J。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由于 ________ 仍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

34 .一个质量为3.16kg的钢块浸没于水中,其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__ N o (已知p冈=7.9 X10 kg/简5•学校组织歌咏比赛,音乐老师将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 (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不同。

6. 干电池工作时,内阻要占去一定的电压,与外电路电阻上的电压一起满足串联电路电压规律。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是一节旧干电池,电表均是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7. 如图,用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匀速吊起重为9000N的物体使之上升10m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绳上的拉力等于 _________ N,若不计摩擦,此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 N o& 神舟十一号”飞船从太空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剧烈摩擦,飞船外表面温度达到上千摄氏度,此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飞船的___________ 转化为内能。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建议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is the man’s passport?A. In his car.B. In his bag.C. In his pocket.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A. Walk to the university. B Get off at the next stop. C. Take the downtown bus.3. What does the woman like best about the shirt?A. The color.B. The price.C. The material.4.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Stephanie?A. She will get well soon.B. She has a very bad cold.C. She is coming to the beach.5.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At a clothing store.B. In a tailor’s shop.C. At a laundry.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某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1)(正式考试版)

某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1)(正式考试版)

绝密★启用前|试题研究中心命制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在公路边上,经常有区间测速的牌子,那么下列关于区间测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间测速测的是平均速度B.区间测速测的是瞬时速度C.若汽车经过某区间测速区域的时间是20分钟,里程表显示10 km,则汽车的平均速率为30 km/hD .若汽车经过某区间测速区域的时间是20分钟,里程表显示10 km ,则汽车的平均速率为50 km/h2.如图所示是两个相同的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牛顿管”,左边的“牛顿管”为真空,右边的“牛顿管”里面有空气。

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牛顿管”中的石子、羽毛下落时间几乎相同B .两个“牛顿管”中的石子、羽毛下落时间相差很大C .两个“牛顿管”中的石子下落时间几乎相同,羽毛下落时间相差很大D .两个“牛顿管”中的羽毛下落时间几乎相同,石子下落时间相差很大3.如图所示,人通过一根绳子拉船向岸边运动,人的速度始终为v 。

当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A .船的速度小于人的速度B .船的速度大小始终不变C .人和船受到的合力都是恒力D .船的速度大小为cos v4.如图所示为A 、B 两个质点的v –t 图象。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解析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解析版)解析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題,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得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和认识进程,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泄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了右手螺旋泄律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D.把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左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不取决于Q和U,且它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2.(多选题)如图所示,两块三角形的木板B、C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顶点连接在A处,底边向两边分开.一个锥体置于A处,放手之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髙处,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升高B.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降低C.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D.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3.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地而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而与物体B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4.如图,线圈abed固立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而.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时,该磁场对ab边的安培力大小恒左.下列描述B随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5・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 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用,从而开始向地而下落.大部分太 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 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B. 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C. 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而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 地面D. 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 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6.水平而上A, B, C 三点固泄着三个电荷疑为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 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 点,OABC 恰构成一棱长为L 的正四而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0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7•如图所示,钢铁构件A 、B 叠放在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A. B 间动摩擦因数为",μι>R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乙a>μιg,可以认为最大静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O 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卡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 )A ・ 3kQB - 9kQ^~ c ∙ 6kQ D- ^^6kQA V^as0B √2 k 1 S s QC J2 4 2§$ α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S,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12.国标(GB/T)规左自来水在15°C时电阻率应大于13Ω∙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o C 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⅛,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左,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l (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V2(S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阻值4kΩ),定值电阻R2 (阻值2k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 999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A.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l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示数与电压表Vl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F.断开S,整理好器材.(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贝IJd=_mm.(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为:R X=—(用R|、R2、R表示).(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岀如图丙所示的R - +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P=—Ω∙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l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填"偏大"或"偏三、计算题(共46分)13.如图所示,斜而体质虽为倾角0与水平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而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1)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而.14.如图所示,以MN为下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而向外, 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ed,其质量为m,电阻为R, ab边长为h,be边长为“,Cd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 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线框从静I匕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1)ab边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2)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3)导线框中产生的热⅛Q.1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中,OM是角平分线,OM与+x轴之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OM与+x轴之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X轴上的点竖直向上进入磁场,OA=L,不计点电荷的重力.(1)要使点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求点电荷的速度范围;(2)要使点电荷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电场且过原点O,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及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1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而内,粗糙的斜面AB长为2.4m,苴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 相切于B, C是最低点,圆心角ZBOC=370, D与圆心0等高,圆弧轨逍半径R=LOm,现有一个质量为m=0.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D点的正上方h=1.6m的E点处自由下落,滑块恰好能运动到A点.(sin37°=0.6, cos37°=0.8, g ¾ 10m∕s2,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滑块第一次到达B点的速度:(2)滑块与斜而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鑫考答案与试題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得岀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和认识进程,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了右手螺旋定律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D.把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左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不取决于Q和U,且它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根拯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牛顿、奥斯特、法拉第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根据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判断.【解答】解:A、牛顿第一左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总结了右手螺旋左律.故B错误;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及电荷的分布对电荷间的作用力影响能忽略不计时,带电体才能看做点电荷,与带电体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电容的左义是电容器的带电疑Q与两极间电压U的比值叫电容,运用比值法立义,电容与Q、U无关,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故D正确.故选:D2.(多选题)如图所示,两块三角形的木板B、C竖宜放在水平桌而上,它们的顶点连接在A处,底边向两边分开.一个锥体置于A处,放手之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髙处,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升髙B.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降低C.锥体任滚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D.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不汁一切阻力,椎体机械能守恒,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解: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髙处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椎体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高度上升,所以重心逐渐降低,故BDjOE确,AC错误. 故选BD3.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而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地而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而与物体B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隔离对A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绳子拉力的有无.对B整体分析,判断地而有无摩擦力以及对地而的压力与重力关系.【解答】解:A、若AB接触面光滑,AB间没有摩擦力.对A分析知,A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二力平衡,B对A没有支持力,否则三个力不可能平衡:若AB接触而粗糙,则绳子拉力可以为零,AB间存在摩擦力,从而处于平衡通状态.故A错误,D正确.B、对B分析知:B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知,地而对B的支持力等于物块B的重力,地而对B没有摩擦力.故BC错误.故选:D.4.如图,线圈abed固左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而.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时,该磁场对ab边的安培力大小恒泄.下列描述B随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左律;安培力.【分析】当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线框内产生感应电流,由法拉第电磁感应泄律即可表达出感应电动势,再由欧姆建律和安培力的表达式即可求出B的变化.【解答】解:当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线框内产生感应电动势为:ΔΦ _AB-S ∆B<2E^∆t - ∆t =~∆T-E感应电流为:I=豆安培力为:F=BIL得:F=也卫土∆t ∙R由公式可知,若磁场B增大,则AB减小:若B减小,则AB增大.所以四个图象中只有B 正确.故选:B5.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 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用,从而开始向地而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而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A.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B.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C.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D.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小于地球对它的引力,故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而上.【解答】解: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小于地球对它的引力,故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而上,故D正确、ABe错误.故选:D.6.水平而上A, B, C三点固泄着三个电荷疑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O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而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0点,小球所带的电荷虽:为()ITlgL' 2^3 ing L2∖,^6mgL22∖∕2ιr∣gL2A∙ 3kQ B. -gkQ- C. --D. --【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对苴中小球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小球受到的库仑力,由库仑力公式可得出小球所带电荷量.【解答】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A, B, 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将A, B, 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正交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α是A, B, 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将库仑力分解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根据竖直方向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 3 FCOSa=IngkQqF=L2√6根据几何关系得COSa=2y解得q=―6kQ—故选C.7•如图所示,钢铁构件A、B叠放在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μ∣, 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 μι>μ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 a>μl g,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卡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A ∖∕^as o b“2 |丄IgSQ C√2 P- sα D J ( U ι + U *羽O【考点】牛顿第二左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泄律求岀加速度,然后求出最大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最大速度.【解答】解:设A、B的质疑为m,以最大加速度运动时,A与B保持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1≤=μ2mgt解得:a1≤μ2g,同理,可知B的最大加速度:a7≤μιg由于μι>μ2,则a1<a2≤μιg<a可知要求其刹车后在SO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车的最大加速度等于a1.所以车的最大速度:V m=√2 μ2δsα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8.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e和Cd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 2: 1,通过ab和Cd段的位移分别为X l和X2,则be段的位移为()x1 + x9 x1+5x? 2x1+12X25X1~2X2A.-2^~B. 4C. 9D. g【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由Ax=aT2可求得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则可求be段的位移.【解答】解:设质点经过ab、be和Cd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2t和t,设各段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S2、S3. S4、S5和%,由题可得:Xl=Sl +S2+S3: X2=S6…①设be段的位移为X,贝IJ: x=s4+s5...②根据公式:Δx=aT2,贝Ih (x÷x2) -Xl= (s4÷s5+s6) - (sl+s2+s3) =9at2...③同时,由于:S2 - Sι=S3 - S2,所以得:S∣+S3=2S2 •••④结合①④可得:X1=S1+S2+S3=3S2∙..⑤X] 2而:s6 - s2=4at2f KP:七一…⑥X] + 5 七联立③⑥可得:X=—4—故选:B9.电动机以恒左的功率P和恒左的转速n卷动绳子.拉着质量为M的木箱在光滑的水平地而上前进,如图所示,电动机卷绕绳子的轮子的半径为R,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8角时,A.木箱将匀速运动,速度是2ττnRB.木箱将匀加速运动,此时速度是2πnRcosθP Sin 8C.此时木箱对地的压力为Mg- 2∏nRD.此过程木箱受的合外力方向不变【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轮子的半径求出绕绳子的线速度,即可得知物块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将木块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根据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可得知物块的速度.通过对木块受力分析,运用正交分解求出地而的支持力,从而得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解答】解:A、物块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大小√=R∙2κn.将木块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左则,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8角时,木块的速度√_ 2 兀IlRV=^e-=COS θ ,知木箱做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加速・故AB错误・C、根据P=Fv∖知绳子的拉力F=Gf 帀葺,根据正交分解得,N=Mg - FsinG=Mg -PSLn θ2π∏RD、木箱在水平而上运动,合外力的大小在变化,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10.弹弓是80后童年生活最喜爱的打击类玩具之一,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橡皮筋两端点A、B固定在把手上,橡皮筋ABC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在C处(AB连线的中垂线上)放一固体弹丸,一手执把,另一手将弹丸拉至D点放手,弹丸就会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迅速发射出去,打击目标•现将弹丸竖直向上发射,已知E是CD中点,则()A.从D到C,弹丸的动能一直在增大B.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增加C.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D到E弹丸增加的机械能大于从E到C弹丸增加的机械能【考点】功能关系.【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弹力做功,除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解答】解:A、在CD连线中的某一处,弹丸受力平衡,所以从D到C,弹丸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弹丸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C、从D到C,橡皮筋对弹丸做正功,弹丸机械能一直在增加,故B正确,C错误:D、从D到E橡皮筋作用在弹丸上的合力大于从E到C橡皮筋作用在弹丸上的合力,两段长度相等,所以DE段橡皮筋对弹丸做功较多,即机械能增加的较多,故D正确:故选:BD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1.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为数字亳秒表,A、B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A门开始汁时,落到B门时停止汁时,亳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X.现将光电门B缓慢移动到不同位豊,测得多组X、t数值,画出¥随<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 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 2k :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to,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2k® ,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八:【考点】测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岀A 到B 过程中位移时间的表达式,得出* - t 的表达式,结 合图线的斜率求岀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再依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经过B 光电门的速度, 及两光电门的间距.【解答】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出发点在A 点,设小球在A 点的速度为0,则小球从A 到B 的过程:1X= 2则7P =㊁戡’可知F-t 成一次函数,斜率k=q∙,解得:g=2k.依据速度公式,则有:VB=gS=2kto:1 2 t 2而两光电门的间距d=ygι =k t o ζt 2故答案为:2k, 2kt 0, k τ0.12. 国标(GB/T )规左自来水在15°C 时电阻率应大于13Ω∙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o C 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 以控 制管内自来水的水:⅛,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泄,左活塞 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l (虽: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V 2 (⅛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l (阻值4kQ ),定值电阻R2 (阻值2kQ ),电阻箱R (最大阻值9 999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甲A.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示数与电压表Vl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F.断开S,整理好器材.(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 30.0 mm.(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为:R X= 电竺(用Ri、R2、R表示).一R —(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岀如图丙所示的R-1匸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片M Q・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l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填"偏大" 或"偏小”).【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2)分别求出S接1和接2时电路的总电压,利用并联电压相等列式,求出Rχ:(3)从图丙读出数据,利用电阻能律求出电阻率P:(4)分析若电压表Vl内阻不是很大,对测屋电阻RX的影响,再判断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的影响.【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0Cm=30mm,游标尺上示数:0×0.1mm=0.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3Omm+O.Omm=3O.Omm;U UR X (2)设把S拨到1位垃时,电压表V l示数为U,则此时电路电流为Rl ,总电压U β=~,当把S 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l 示数相同也为U,则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管,解得:R x =^-(3) 图丙中可知,R=2×103Ω 时,+=5.0m 1,此时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 =Rl r R2 =4000Ω,水柱横截而积S=π(y ) 2=7.065×10 4m 2,L RS由电阻左律 R=Pm 得:p=y=4000X 7.065 ×104× 5Ω∙m= 14Ω∙ni;U(4) 若电压表Vl 内阻不是很大,则把S 拨到1位IL 时,此时电路电流大于石,实际总电些压将大于U lg = R l ,所以测量的RK 将偏大,因此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R R故答案为:(1)30.0: (2)二(3) 14: (4)偏大・R 三.计算题(共46分)13. 如图所示,斜而体质量为倾角3与水平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细绳竖直悬挂 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而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 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I )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分析】(I )根据小球自由下落的位移公式列式求得时间;(2)再根据牛顿第二上律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根据几何关系找出小球位移和斜而体位移 的关系: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解答】解:(1)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而上,下落髙度为h,(2)斜而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h∙t ^θU.总电压U 总^2R 2++U, 由于两次总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E,可得: RXR 2(I )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而.对小球有:h= 寺gF,解得:对斜面体:x=yat2,解得:a=gcotθ,以斜而体为研究对象有:F-μMg=Ma所以有:F=μMg+Mgcotθ= (μ^cotθ) Mg.即当烧断绳的瞬间,至少以(μ+cotθ) Mg的水平向右的力由静I匕拉动斜而体,小球才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而:答:(1)小球经时间曾到达地面:(1)拉力至少为(μ+cotθ) Mg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而・14.如图所示,以MN为下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ed, 质量为m,电阻为R, ab边长为h,be边长为“,Cd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 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线框从静I上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1)ab边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2)通过导线横截而的电荷量q:(3)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aΓ11 t∖h・•∙∙ ⅛•・ d. .fC .Vf【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分析】(I)根据导体切割磁感线规律可明确感应电动势,根据欧姆左律求得电流,再由平衡条件可求得速度:(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N律可求得平均电动势,再由q=It可求得电荷量:(3)根据功能关系可求得导线框中产生的热虽:.【解答】解:(1)线框匀速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为:E=Bl l V...φ由欧姆左律可知:I=I•••②安培力为:F=BIli...③根据平衡条件可知,Ing=F...@πιgR由①②③④联立:V VIf(2)导线框穿竺磁场的过程中,电—亍平均电流:I二瓦••⑥平均电动势为电毕J⅛∙∙⑦。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物理试卷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物理试卷

精心整理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高一物理试题考试时间:物理与化学共150分钟物理分值:9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中g 取10N/kg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李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某一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请你确定这时刮的是风。

234为m 水第2567多。

8、2017)试采成功。

409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0.如图所示,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定点A ,已知道AB >AC ,如果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 1、W 2,则F 1 F 2,拉力做功W 1 W 2.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豆豆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 ,宽为18.35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1mmB .1cmC .1dmD .1m12.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3.如图,豆豆在盛满水的常用圆柱形透明玻璃杯后面偏左位置15cm处放着一个模特,将模特从左边平移到右边(如俯视图,从A平移到B),透过玻璃杯观看模特,他所看到的像位置变化及大小变化可能是【】A.像从左边平移到右边,上下高度不变,宽度先变大后变小I I<I.I=I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18、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实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下面的表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1)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前四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把第5、6次测量的数据对应的点描出来,并作出F-x图线.(2)图线跟x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9、某同学将量程为200μA、内阻为500Ω的表头改装成(1)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2)这段时间内电动机对物体所做的功;(3)电动机线圈的电阻.23.某课外活动小组用一只15Ω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源电压恒为9V的电源,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为一个“6V3W”的灯泡设计了两种调光电路,如图甲乙:(1)试求图甲中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大小;(2)试求图乙中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AP部分电阻大小;(3)通过计算比较当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种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大小。

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B. kg 、 m/s2 、 s C . m 、 kg 、 s
D. m/s2 、 kg 、 N
2.设在平直公路上以一般速度行驶的自行车, 所受阻力约为人与车总
重力的 0.02 倍,则人骑车的功率最接近于 ( )
A.10 3 kW
B. 10 1kW
C. 1kW
D. 10kW
3.如图,固定斜面, CD 段光滑, DE 段
粗糙, 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 C 点
由静止下滑, 下滑过程中 A 、B 保持相
对静止,则(

A.在 CD 段时, A 受三个力作用
B.在 DE 段时,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在 DE 段时, A 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D.整个下滑过程中, A 、 B 均处于失重状态
4.如图是书本上演示小蜡块运动规律的装置。在蜡块沿玻璃管 ( y 方
C.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先加速后 减速
D.小蜡块沿玻璃管做匀速直线运动,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先减速后 加速 5.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8s ,改为匀减速直线运
动,经过 4s 停下。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2 : 1
7.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分
别为 m 和 2m 的物块 A 、B 用轻弹簧相连,
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当用水平力 F 作用于 A 上,且两物块以相同加速度向左加速运动
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x ;当用同样大小, 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 B 上,
且两物块以相同加速度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7 届高三第一次 联考

安徽省2017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2017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2017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逊发现了中子,被称为“中子之父”B.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U,产生的新核比结合能较U小C.普朗克的α粒子散射实验,奠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证实了光子有动量,进一步揭示了光子的粒子性2.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激发电场空间中,距Q为r处电势表达式为φ=,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今有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固定在空间中某处.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负点电荷绕其做椭圆运动,不计负点电荷重力.Q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半长轴长为a,焦距为c,该点电荷动能与系统电势能之和表达式正确的是()A. B.﹣C.﹣D.﹣3.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带有底座的足够宽框架直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框架顶部O处,细线长为L,已知M>m,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m获得一瞬时速度v0,当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A.mg B.mg+C.mg+m D.mg+m4.如图所示,一粒子源S可向外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带正电的粒子,不计粒子重力,空间充满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如图所示,S与M在同一水平线上,某时刻,从粒子源发射一束粒子,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SM与v方向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经时间t,粒子达到N处,已知N与S、M在同一水平面上,且SM长度为L,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能是()A.B.C. D.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细线绕过滑轮O1、O3连接m1、m3物体,连接m1细线与斜劈平行,滑轮O3由细线固定在竖直墙O处,滑轮O1用轻质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动滑轮O2跨在细线上,其下端悬挂质量为m2的物体,初始整个装置静止,不计细线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张力大小不变B.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变大C.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与竖直墙夹角变大D.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不变6.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M放置在足够大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刚性竖直挡板,对外最大弹力为4N,质量为1kg的可视为质点物块m恰好与竖直挡板接触,已知M、m 间动摩擦因数μ=0.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初始两物体均静止,某时刻开始M受水平向左力F作用,F与M位移关系为F=3+0.5x,重力加速度g=10m/s2,关于M、m的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F刚作用时,竖直挡板对m就有弹力作用B.m的最大加速度为9m/s2C.当M运动位移为24m过程中,F所做的功为216JD.m获得的最大速度无法求解- 2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两细线悬挂于A、B两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水平细线OA长L1,倾斜细线OB长为L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现两细线均绷紧,小球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多少为g,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剪断OA现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gtanθB.剪断OA线后,小球将来回摆动,小球运动到B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mg(3﹣2cosθ)C.剪断OB线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剪断OB线后,小球从开始运动至A点正下方过程中,重力功率最大值为mg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8.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光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状态.水平桌面放置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的小车,车的两端由轻质细线绕过桌面两端滑轮并在两端各悬挂总质量为m的多个钩码.实验中,小光每次由左侧取下质量为△m的钩码并挂至右侧悬线下方,将下车由静止释放,利用传感器测量小车加速度并逐次记录移动过的砝码质量和相应加速度值,根据多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小光同学作出如图2的a﹣△m图象.(1)根据上述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系统存在摩擦,实验中必须先平衡摩擦力,才能继续进行实验B.本实验中虽存在摩擦力影响,但无需平衡摩擦力也可以进行实验C.本实验中必须要求小车质量M>>mD.本实验中无须要求小车质量M>>m(2)利用实验中作出a﹣△m图线,可以分析出系统摩擦力大小为,加速度a与移动的质量△m间存在关系为.-4 -9.如图所示,光滑的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导轨足够长,电阻不计,两轨间距为L ,其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导轨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质量为m 的金属棒,放置在导轨上,其电阻为r ,某时刻一水平力F 垂直作用在金属棒中点,金属棒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a ,金属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1)从力F 作用开始计时,请推导F 与时间t 关系式;(2)F 作用时间t 0后撤去,求金属棒能继续滑行的距离S .10.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在半圆轨道右侧有一倾角为α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不计厚度,长度为L 1,质量为M 木板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板下端距斜面底端为L 2,下列操作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水平力缓慢推m ,使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然后释放,m 恰能运动到圆轨道P 处脱离轨道,且OP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求:①弹簧压缩最短时弹性势能②m 通过圆轨道最高点Q 时对轨道压力.(2)再次用力缓慢推m压缩弹簧,释放后,m运动到Q点水平抛出,恰好能以速度v0沿平行于斜面方向落到木板顶端,当木板下端下滑到斜面底端时,m恰好滑至木板下端,且与木板速度相等.求:木板从开始运动到木板下端到达斜面底端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不变,压强减小的过程,气体一定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若气体内能增加,则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若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一定增大D.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分子平均距离增大时,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E.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1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5cm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27℃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h=3cm,设外界大气压为75cmHg,则(1)若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温度需升高到多少?(2)若保持27℃不变,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需从右管的开口端再缓慢注入的水银柱长度应为多少?【物理选修3-4】13.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A、B、C是介质中的三个质点,已知波是向x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0cmB .质点A 的振幅为零C .质点B 此刻向y 轴正方向运动D .质点C 再经过0.15s 通过平衡位置E .质点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一定为1.6cm14.在桌面上有一个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0.1m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桌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n=1.73.则: ①通过计算说明光线1能不能在圆锥的侧面B 点发生全反射?②光线1经过圆锥侧面B 点后射到桌面上某一点所用的总时间是多少?(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017年安徽省合肥一中、芜湖一中等六校教育研究会高考物理模拟试卷(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实说法中正确的是()A.汤姆逊发现了中子,被称为“中子之父”B.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U,产生的新核比结合能较U 小C.普朗克的α粒子散射实验,奠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证实了光子有动量,进一步揭示了光子的粒子性【考点】JK:重核的裂变;1U: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查德威克在用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故A错误;B、我国核电站采用了重核裂变,用中子轰击U,产生的新核比U更稳定,比结合能比较大,故B错误;C、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证实了光子有动量,进一步揭示了光子的粒子性,故D正确故选:D2.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激发电场空间中,距Q为r处电势表达式为φ=,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今有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固定在空间中某处.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负点电荷绕其做椭圆运动,不计负点电荷重力.Q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半长轴长为a,焦距为c,该点电荷动能与系统电势能之和表达式正确的是()A. B.﹣C.﹣ D.﹣【考点】AE:电势能;AC:电势.【分析】负电荷在绕正电荷做椭圆运动时,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在电荷离中正电荷最近点和最远点曲率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此两点曲率半径相同,根据向心力公式可求得对应的速度;再根据电势能的公式即可求得电势能;从而求出电势能和动能之和.【解答】解:如图所示,AB两点为负电荷转动中的近地点和远地点,做椭圆运动的电荷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轨道曲率半径相同,设曲率半径为r;则对A点:=对B点有:则有:=电荷的引力势能为EP=φq=﹣,动能为E K=mv2;则卫星在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为:E A=mv A2﹣E B=mv B2﹣根据机械能守恒有:E A=E B;联立解得:v2A=;v B2=将速度分别代入,则可得出总机械能E=﹣,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 -3.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带有底座的足够宽框架直立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细线悬挂于框架顶部O处,细线长为L,已知M>m,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m获得一瞬时速度v0,当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A.mg B.mg+C.mg+m D.mg+m【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6B:功能关系.【分析】根据M与m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结合求出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两者的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细线的拉力.【解答】解:设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m与M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取向右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mv0=mv1+Mv2.mv02=mv12+Mv22.解得 v1=v0,v2=v0当m第一次回到O点正下方时,以m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解得细线的拉力 T=mg+故选:B4.如图所示,一粒子源S可向外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带正电的粒子,不计粒子重力,空间充满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如图所示,S与M在同一水平线上,某时刻,从粒子源发射一束粒子,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SM与v方向在同一竖直- 10 - 平面内,经时间t ,粒子达到N 处,已知N 与S 、M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SM 长度为L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能是( )A.B. C.D. 【考点】CI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分析】由于速度方向与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成一个θ,所以带电粒子在水平磁场中沿磁场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其运动轨迹是一个象弹簧一样的螺旋曲线.由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就能求出磁感应强度大小.【解答】解:带电粒子与磁感应强度方向成一定角度进入磁场,它的运动是沿磁场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合运动,由等时性有:,而,联立两式得:或者显然当n=1时,或者,所以选项AD 错误,选项BC 正确.故选:BC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斜劈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细线绕过滑轮O 1、O 3连接m 1、m 3物体,连接m 1细线与斜劈平行,滑轮O 3由细线固定在竖直墙O 处,滑轮O 1用轻质杆固定在天花板上,动滑轮O 2跨在细线上,其下端悬挂质量为m 2的物体,初始整个装置静止,不计细线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增大m 2质量,m 1、M 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张力大小不变B.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变大C.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细线与竖直墙夹角变大D.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待系统稳定后,地面对M摩擦力不变【考点】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29: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对物体m3分析,受重力和拉力而平衡,故细线的拉力一直不变;再对m1和斜面体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情况;如果将悬点O上移,先后对m2、m3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分析细线与竖直墙夹角变化情况.【解答】解:AB、若增大m2质量,m1、M仍静止;先对物体m3分析,受重力和拉力而平衡,说明细线的拉力大小保持不变;再隔离m1和斜面体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力,由于拉力不变,故地面对M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B错误;CD、若将悬点O上移,m1、M仍静止,细线的拉力依然等于m3g,大小不变;先分析m2,由于重力不变,两个拉力的大小也不变,故根据平衡条件,两个拉力的方向不变;再分析滑轮O3,受三个拉力,由于两个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故根据平衡条件,第三个拉力的方向也不变,故细线与竖直墙夹角不拜年,故C错误;最后分析m1和斜面体整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力,由于拉力不变,故地面对M摩擦力不变,故D正确;故选:AD6.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M放置在足够大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刚性竖直挡板,对外最大弹力为4N,质量为1kg的可视为质点物块m恰好与竖直挡板接触,已知M、m 间动摩擦因数μ=0.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初始两物体均静止,某时刻开始M受水平向左力F作用,F与M位移关系为F=3+0.5x,重力加速度g=10m/s2,关于M、m的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F刚作用时,竖直挡板对m就有弹力作用B.m的最大加速度为9m/s2C.当M运动位移为24m过程中,F所做的功为216JD.m获得的最大速度无法求解【考点】66: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加速度随位移x的关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m的最大加速度,以及最大加速度对应的位移;由积分的方法即可求出拉力做的功.【解答】解:A、m与木板M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m=μF N=μmg=0.5×1×10=5N ①开始时m与木板一起做加速运动,共同的加速度:②刚开始时,x=0,则加速度:刚开始时m受到的摩擦力:f0=ma0=1×1=1N<5N,所以当F刚作用时,竖直挡板对m没有弹力作用.故A错误;B、m受到的向左的力最大为静摩擦力与弹力的和,所以最大加速度:③.故B正确;C、当M运动位移为24m时,F=3+0.5×24=15N根据功的公式:W=FS可知力F做的功等于力在空间的积累效果,由积累的关系可得:W==216J.故C正确;D、联立②③可知,当m的加速度最大时的位移:x m=48m然后结合C选项的方法即可求出拉力对系统做的功,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系统的动能,即:由此即可求出m的最大速度.故D错误.故选:BC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两细线悬挂于A、B两点,小球可视为质点,水平细线OA长L1,倾斜细线OB长为L2,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现两细线均绷紧,小球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多少为g,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剪断OA现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gtanθ- 12 -B.剪断OA线后,小球将来回摆动,小球运动到B点正下方时细线拉力大小为mg(3﹣2cosθ)C.剪断OB线瞬间,小球加速度大小为gsinθD.剪断OB线后,小球从开始运动至A点正下方过程中,重力功率最大值为mg【考点】63: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2H: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剪断细线AB的瞬间,沿OB方向的合力为零,垂直OB方向的合力产生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大小和绳子的拉力,当剪短OB绳时,小球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做圆周运动,根据P=mgv求得重力的瞬时功率【解答】解:A、剪断细线AO的瞬间,小球开始做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其线速度为零,所以沿径向的加速度为零,只有沿切向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有:径向:T OB﹣mgcosθ=0,切向:mgsinθ=ma,代入数据解得:a=gsinθ.故A错误;B、剪短后,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在最低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联立解得F=mg(3﹣2cosθ),故B正确;C、剪断OB线瞬间,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故C错误;D、剪断OB线后,设小球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速度为v,则,此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mgvcosθ==mg,根据数学知识可知,D错误;因选错误的,故选:ACD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8.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小光同学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状态.水平桌面放置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的小车,车的两端由轻质细线绕过桌面两端滑- 14 -轮并在两端各悬挂总质量为m 的多个钩码.实验中,小光每次由左侧取下质量为△m 的钩码并挂至右侧悬线下方,将下车由静止释放,利用传感器测量小车加速度并逐次记录移动过的砝码质量和相应加速度值,根据多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小光同学作出如图2的a ﹣△m 图象.(1)根据上述设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A .由于系统存在摩擦,实验中必须先平衡摩擦力,才能继续进行实验B .本实验中虽存在摩擦力影响,但无需平衡摩擦力也可以进行实验C .本实验中必须要求小车质量M >>mD .本实验中无须要求小车质量M >>m(2)利用实验中作出a ﹣△m 图线,可以分析出系统摩擦力大小为,加速度a 与移动的质量△m 间存在关系为.【考点】M6: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分析】(1)依据实验原理,结合实验目标,及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即可求解;(2)根据图象中a=0时,受力平衡,即可确定系统摩擦力大小,再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列出系统加速度a 与移动的质量△m 间关系式.【解答】解:(1)AB、本实验中虽存在摩擦力影响,但是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且加速度通过传感器可知,因此无须平衡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CD、因选取系统为研究对象,因此不需要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总质量,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2)依据作出a﹣△m图线,可知,当 a=0时,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有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系统的外力平衡,即为:f=;再由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f=(M+2m)a,即2△mg﹣=(M+2m)a,整理得:.故答案为:(1)BD;(2)2m0g,.9.如图所示,光滑的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导轨足够长,电阻不计,两轨间距为L,其左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放置在导轨上,其电阻为r,某时刻一水平力F垂直作用在金属棒中点,金属棒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大小为a,金属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1)从力F作用开始计时,请推导F与时间t关系式;(2)F作用时间t0后撤去,求金属棒能继续滑行的距离S.【考点】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52:动量定理;BB: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1)根据E=BLv、I=、F安=BIL得到安培力与速度的关系式.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v=at.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F与t的关系即可;(2)先求出撤去F时棒的速度.撤去外力后,根据动量定理得到速度变化量,再求和可求解.【解答】解:(1)设t时刻,电路中电流为I,对金属棒由:F﹣BIL=ma①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BLv=I(R+r)②金属棒速度v=at③联立解得(2)撤去F瞬间,金属棒速度v0=at0在△t时间内,取金属棒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ILB△t=m△v两边求和BLv=I(R+r)联立可得即答:(1)从力F作用开始计时,请推导F与时间t关系式为;(2)F作用时间t0后撤去,求金属棒能继续滑行的距离为.10.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左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在半圆轨道右侧有一倾角为α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不计厚度,长度为L1,质量为M木板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板下端距斜面底端为L2,下列操作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1)用水平力缓慢推m,使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然后释放,m恰能运动到圆轨道P处脱离- 16 -轨道,且OP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求:①弹簧压缩最短时弹性势能②m通过圆轨道最高点Q 时对轨道压力.(2)再次用力缓慢推m压缩弹簧,释放后,m运动到Q点水平抛出,恰好能以速度v0沿平行于斜面方向落到木板顶端,当木板下端下滑到斜面底端时,m恰好滑至木板下端,且与木板速度相等.求:木板从开始运动到木板下端到达斜面底端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37:牛顿第二定律;4A:向心力;6B:功能关系.【分析】(1)m到达P处时,只受重力,并由重力的径向分力充当向心力,由此列式求出m到达P处的速度.再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弹簧压缩最短时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求出m通过Q 点的速度,由向心力公式求轨道对m的支持力,从而求得m对轨道的压力.(2)m相对M滑动过程中,m、M系统在斜面方向上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求解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解答】解:(1)①设m到达P处速度为v1,有①设弹簧弹性势能为E p,由能量守恒定律有②联立解得③②设m到达Q处速度为v2,由能量守恒可知④在Q处,设轨道对m支持力为F 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⑤联立可得③④⑤可得 F N=3mg(1﹣cos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知m对轨道压力大小为 F'N=F N=3mg(1﹣cosθ)(2)由题意可知m相对M滑动过程中,m、M系统在斜面方向上动量守恒,设M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3,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可得mv0=(m+M)v3 ⑥从m滑上木板到木板到达斜面底端过程中,设系统损失机械能为Q,由能量守恒可得:⑦联立解得-18 -答:(1)①弹簧压缩最短时弹性势能是mgRcos θ.②m 通过圆轨道最高点Q 时对轨道压力为3mg (1﹣cos θ).(2)木板从开始运动到木板下端到达斜面底端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3】11.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不变,压强减小的过程,气体一定放出热量,内能减小B .若气体内能增加,则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C .若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每个气体分子的速度一定增大D .若气体压强不变,气体分子平均距离增大时,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E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考点】98:理想气体.【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实验定律联立可以判断气体状态参量的变化和内能变化.理想气体的分子力和分子势能可以忽略不计.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的不断碰撞而产生的,取决于分子数密度和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解答】解:A 、理想气体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U <0,因为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知Q <0气体放出热量,故A 正确;B 、若气体内能增加则△U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可能气体从 外界吸热大于气体对外做功;或者不做功仅吸热,故B 错误;C 、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加,但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度都增大,故C 错误;。

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7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y does the man like his new room?A. It is near the friends’ flats.B. It is close to the school.C. It is larger than the old one.2. 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wo general tickets and two student tickets?A. $30.B. $40.C. $20.3. What do we learn about Jack?A. He worked there as a boss.B. He spoke to the boss.C. He gave orders like a boss.4.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A. The radio batteries have been replaced.B. They should get a new radio.C. They don’t really need to hear the radio.5.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A. She should plan for a good dictionary.B. She can’t afford any dictionary.C. She has a better dictionary.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7安徽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2017安徽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绝密★启用前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5 页,第Ⅱ卷第 6 页至第12 页。

全卷满分300 分,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仔细查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自己姓名、座位号能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反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一定使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署名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地点绘出,确认后再用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署名笔描清楚。

一定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地区作答,高出答题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底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势必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120 分)本卷共 20 小题,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4.我国发射的“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在对接前,“天宫一号”的运转轨道高度为350km ,“神州八号”的运转轨道高度为 343km。

它们的运转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B,(A)“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速度大(B)“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周期大(C)“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角速度大(D)“天宫一号”比“神州八号”加快度大G Mm v2m2r42【分析】由万有引力供给航天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得:r 2m m2 r ma n,所r T以 v GM 4 2 r 3GM GM。

而“天宫一号”y(m)、 T、r 3、 a nr GM r 2轨道半径 r天比“神州八号”轨道半径 r神大,故正确选项:B ox(m)15.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流传,在t= 0s 时波形如图 1 所示,图 1已知波速为 10m/s,则 t=0.1s 时正确的波形是图 2 中的()C,A .B.C.图 2【分析】由图 1 可得波长λ=,其周期T=λ/v=。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Pdf)
( 36 分)
却可 能在 虚 拟 数 码 图形 艺 术 中 实

于是他 ( 她 ) 妁
古代 诗文 阅读
¶ ) 文 言文 阅读 ( 1 9 分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文
杨 俊 字季 才

完成 4
7

受 学 陈 留边 让
同行 者 百 余 家
让 器 异 之 丅俊 以 兵 乱 方 起
而河
河 ? 荻 嘉人 也
触 觉在传 统艺 术的审美领域 中几 乎 没有用
眼 视 丄耳听 是 人类 几 千年 以来欣 赏艺 术 的 观 看 电影 丄 电视
下 列理 解
式的主 要 通 道 丅
C
武之 地 丅但 在虚拟 现 实 的艺 术领域
两 大主 要 审美通 道
触 觉 却成 为交互 审美方
而 音 乐 则 以听 觉
为主 导
D
如 绘 画 以视 觉为主 导
知 故 为 人 所 略 作奴 仆 者 凡 六 俊 皆倾 财 赎 之 丅 司 马 宣 王 年 十 六 七 •B 与俊 相 遇 俊 & 丅又 此 非 常之 人 也 司 马 朗早 有 声 名 其 族 丅 兄 芝 众 未之 知 惟俊 言 日 丅 实 也 理 朗 及 芝 虽夙 望 不 有优 耳 俊 转 避 地 并 州 本郡 王 象 少孤 特 为人 仆 隶 年十七 八 见 使 牧 羊 而 私 读 书 因被 捶 楚 俊 嘉 其 才 质 即 赎 象著 家 聘 娶 立 屋 然后 与别 太 祖 除 俊 曲 梁 长 入 为 丞 相椿 属 举 茂 偡 安 陵 今 迁 南 阳 太 守 丅 宣 德 教 立 学校 吏 民 称 之 较 为征 南 军 师 魏 国 既 建 迁 中尉 丅 太 祖 征 汉 中 魏 讽 反 于 邺 俊 自励 诣 行 在 所 俊 以 身方 罪免 笺 太 辞 子 太子 •B & 杨 中尉 便 去 何 太 高远 © ! •B 遂 被 书 左 迁 平 原 太 守 不悦 文 帝践 祚 复在 南 阳 时 王 象 为 散 时 常 丅 侍 荐俊 日 然 丛林 里太 傑扬 俊 秉 烛 劬 蓝 继 之 弘 量 体 仁 足 以 直 多实 足 以 动 众 克长 后 谤 轰圳 不 直 四处 勇 仁 而 自知 殚 冠 丄勇 受 华 丅再 守 南 些 恩德 流 着 肆邻 暑 党 秘 贲而 至 今 境 守 清静 无 所 展其 智能 宜 还 本 朝 宣 力 辇 毂 熙 帝 之 载 丅 俊 自少 及 长 以 人 伦 "j 自任 同 郡 审 固 陈 留卫 恂 本 皆 出 自兵 伍 俊 资 授 奖 致 咸 作 佳 士 后 固 历 位 郡 守 恂 御 史 县 今 其 明 鉴 行 又 多此 类也 初 2 •z 临 淄侯 乽 与 俊 善 太 祖 适 嗣 未 定 密访 群 司 俊 虽 并论 文 帝 临 淄 才 分 所 长 不 适 有所 据 当 然 称 临 淄 犹 美 文 帝常

安徽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安徽省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kΩ,电源为干电池(不宜在长时间、大功率状况下使用),电源电动势
E=4.5V ,内阻较小.则
以下电路图中, ______ (选填 字母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偏 ______(选填“大”或“小”).
( 3)若已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
RA=2.0 Ω,那么测量金属丝电阻 Rx 的最佳电路应
是图中的 _______ 电路(选填字母代号).此时测得电流为
I 、电压为 U,则金属丝电阻 Rx=
_______ 用题中字母代号表示).
三、计算题:( 34 分)
15、( 9 分)如图 15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 xOy 坐标系,长为 L 的不
5/9
( 2)为使小球释放后能绕钉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钉子至少距
O 点多远.
16、(12 分) 在宽度为 L 的条形区域内有匀强电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
界.有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侧边界上的
A 点,以初速度 v 0
于 电场的方 向射入 电场, 粒子从右 侧边界 射出时 的速度大 小为
第 12 题图
增加了
B.小物体下落至高度 h5 时,加速度大于 g
C.小物体下降至高度 h3 时,弹簧形变量不为 0
D.小物体从高度 h1 下降到 h5,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mg( h1﹣ h5)
二、实验题:
13、( 9 分)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一、选择题 (12*4=48 分) ( 1-8 单选题) BDBBADCB ( 9-12 多选题) BC AD ACD BCD 二、实验题:( 18 分)
13、( 9 分) BCD 0.75 2/K

物理数学安徽省六校教研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题1016

物理数学安徽省六校教研会高三第一次联考题1016

(合肥一中芜湖一中安师大附中拜埠二中安庆一中淮北一中)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 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所有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对于物理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并经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牛顿不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提出了场的看法2.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察,第一节车厢经过他历时2s,整列车箱经过他历时8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A.6节B.9节C.12节D.16节3:以以下图所示,小车的顶端用轻绳连结两个小球,下边的比上边的质量小,小车正在向右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且两小球均相对车厢静止,以下各图中情形正确的选项是4.以以下图,一闭合圆形线圈水平搁置,穿过它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觉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右图,规定B的方向以向上为正方向,感觉电流以俯视顺时针的方向为正方向,在0-4t时间内感觉电流随时间变化图像中正确的选项是5:声音在某种气体中的速度表达式,能够只用气体的压强P,气体的密度和没有单位的的比率常数k表示,依据上述理论,声音在该气体中的速度表达式应当是6.有一半圆形轨道在竖直平面内,如图,0为圆心,AB为水平直径,有一质点从A点以不一样速度向右平抛,不计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遇到轨道这个过程中,卞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初速度越大的小球运动时间越长B.初速度不一样的小球运动时间可能同样C.落在圆形轨道最低点的小球末速度必定最大D:小球落到半圆形轨道的瞬时,速度方向可能沿半径方向7、规定无量远处电势为零,现将一带电量大小为q的负检验电荷从无量远处移到电场中的点,该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W,则检验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Ep及电场中A点的电势分别为8.如图在二轴上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觉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x轴下方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觉强度为B/2的匀强磁场。

2017安徽六校联考理综试卷

2017安徽六校联考理综试卷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理综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3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i :28 Fe :56 Cr :52 Cu :64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各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均有关B .膜的流动性是各种生物膜之间相互转化的结构基础C .线粒体与叶绿体通过增加内膜面积增加酶的附着位点D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酶和色素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2. Hsp90是一类热应急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当生物体暴露于高温的时候,就会由热激发合成。

Hsp90能够识别空间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并与之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正常,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Hsp90可在蛋白质上连接糖侧链以保证糖蛋白的活性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合成的A TP 可在该过程中被水解C .环境温度越高,细胞中控制Hsp90合成的基因表达水平越高D .Hsp90可使未正常折叠蛋白重新折叠,增强生物自我保护能力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女儿都患病 B .染色体病是因染色体未正常分开而导致的 C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D .禁止近亲结婚可显着降低软骨发育不全的发病率4.为研究各种激素在草莓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某研究者选择大果期的绿色草莓做相关实验,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同颜色(可代表成熟程度)果实数及果实中相关激素含量,得到如下结果,相关说法错误的( )A .草莓成熟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的结果B .草莓成熟过程中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调节C .色氨酸在细胞内经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D .IAA 能降低ABA 含量,延迟草莓的成熟进程5. 对基因进行编辑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对某生物B 基因进行定点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用sgRNA 可指引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破坏B 基因后生物体的功能变化可推测B 基因的功能 B .基因定点编辑前需要设计与靶基因部分序列完全配对的sgRNAC .核酸内切酶Cas9可断裂核糖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D .被编辑后的B 基因因不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 6.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引起群落发生演替 B .湖泊的演替不需要经过苔藓阶段就能演变为森林 C .有土壤的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比没有土壤的地区快D .顶级群落出现后有机物产生量与消耗量基本平衡 7.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物理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汽车甲和乙在同一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运动过程中的v t -图像,二者在1t 和2t时刻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则在1t 和2t时间内( )A.乙运动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甲与乙间距离越来越大C.乙的平均速度122v v v =+D.1t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2.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 作用下,经时间t 、通过位移L 后,动量变为p 、动能变为kE。

若上述过程中F 不变,物体的质量变为2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时间2t ,物体动量变为2p B.经过位移2L ,物体动量变为2p C.经过时间2t ,物体动能变为4kED.经过位移2L ,物体动能变为4kE3.2016年11月14日“超级月亮”现身合肥市夜空,某时刻月亮看起来比平常大14%、亮度提高了30%,这是因为月球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到近地点的缘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月球的速度最小 B.此时月球的加速度最大C.月球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做负功D.月球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月球的机械能减小4.如图所示,绷紧的长为6m 的水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以恒定速率12/v m s =运行。

一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台面滑上传送带,其速度大小为25/m s v=。

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0.2μ=,重力 加速度210/g m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若传送带的速度为1/m s ,小物块将从传送带左端滑出C.若传送带的速度为5/m s ,小物块将以5/m 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D.若小物块的速度为4/m s ,小物块将以4/m s 的速度从传送带右端滑出 5.如图所示,电荷量相等的两个电荷1Q 和2Q,两者连线及中垂线上分别有A 点和B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两者是同种电荷,则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 点的电势B.若两者是同种电荷,则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C.若两者是异种电荷,则A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 点的电势D.若两者是异种电荷,则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 6.如图所示,两小球A.B 固定在一轻质细杆的两端,其质量分别为1m 和2m,将其放入光滑的半圆形碗中,但细杆保持静止时,圆的半径OA.OB 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45,则1m 和2m的比值为( )2 3 C.2:1 67.小河宽80m ,河中各点水流速度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关系为()10.1kx k v s-==水 ,一小船以4/m s 速度垂直河岸渡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直线 B.小船渡河时的轨迹为曲线C.小船到达距河岸对岸20m 处,船的渡河速度为5/m sD.小船到达距河岸对岸50m 处,船的渡河速度为5/m s 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1R、2R为定值电阻,闭合电建S 后,带电粒子恰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理想电压表123V V V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1U∆、2U∆、3U∆,理想电流表A 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I ∆,则( ) A.1V 示数减小,2V 和3V 示数增大 B.带电粒子将向上运动 C.3U ∆1U>∆D.此过程中2IU ∆∆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两个物块A 、B 用轻质弹簧相连接,放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它们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垂直斜面的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理综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理综答案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7届高三年级学生素质测试理综答案物理答案题号 14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D C B B BC AD BC ACD22、(1)BD (3分)(2) 2m 0g , 02222m gg a m M m M m =∆-++(每空2分)23、(1)D (2分)(2) 59400焦耳 0.39A 1.52 瓦特。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空2分) 24、(14分) 解:(1)设t 时刻,电路中电流为I ,对金属棒有:F ILB ma -= ①(1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BLv I R r =+ ②(1分) 金属棒速度v at = ③(1分)联立①②③得22B L F at ma R r=++(1分)(2)撤去F 瞬间,金属棒速度00v at = ④(1分) 在t ∆时间内,取金属棒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有ILB t m v -∆=∆⑤,(2分) 两边求和ILB t m v -∆=∆∑∑⑥(2分)()BLv I R r =+⑦,(2分) 联立可得:220B L vt mat R r-=-∑+⑧,(2分) 即022()mat R r S B L +=(1分)25、(18分)解:(1)(I )设m 到达P 处速度为1v ,有21cos mv mg Rθ=① ,(2分)设弹簧弹性势能为P E ,由能量守恒定律有211cos 2P E mgR mv θ=+ ②,(2分) 联立①②得3cos 2P E mgR θ=(1分)(II )设m 到达Q 处速度为2v ,由能量守恒可知:2212P E mgR mv =+③(2分)在Q 处,设轨道对m 支持力为N F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N mv mg F R-= ④,(1分)联立③④⑤可得:3(1cos )N F mg θ=-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m 对轨道压力大小为'3(1cos )N F mg θ=-(1分)(2)由题意知:m 相对M 滑动过程中,m 、M 系统在斜面方向上动量守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得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和认识进程,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了右手螺旋定律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D.把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定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不取决于Q和U,且它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2.(多选题)如图所示,两块三角形的木板B、C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顶点连接在A处,底边向两边分开.一个锥体置于A处,放手之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高处,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升高B.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降低C.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D.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3.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 .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 .地面与物体B 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 .A 、B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4.如图,线圈abcd 固定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时,该磁场对ab 边的安培力大小恒定.下列描述B 随t 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5.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B .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C .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D .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6.水平面上A ,B ,C 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 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0点,OABC 恰构成一棱长为L 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为使小球能静止在0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A.B.C.D.7.如图所示,钢铁构件A、B叠放在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μ1>μ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a>μ1g,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卡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A.B.C.D.8.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c 和cd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和cd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bc段的位移为()A.B.C.D.9.电动机以恒定的功率P和恒定的转速n卷动绳子,拉着质量为M的木箱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进,如图所示,电动机卷绕绳子的轮子的半径为R,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θ角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将匀速运动,速度是2πnRB.木箱将匀加速运动,此时速度是2πnRcosθC.此时木箱对地的压力为Mg﹣D.此过程木箱受的合外力方向不变10.弹弓是80后童年生活最喜爱的打击类玩具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橡皮筋两端点A、B固定在把手上,橡皮筋ABC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在C处(AB连线的中垂线上)放一固体弹丸,一手执把,另一手将弹丸拉至D点放手,弹丸就会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迅速发射出去,打击目标.现将弹丸竖直向上发射,已知E是CD中点,则()A.从D到C,弹丸的动能一直在增大B.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增加C.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D到E弹丸增加的机械能大于从E到C弹丸增加的机械能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1.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为数字毫秒表,A、B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A门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x.现将光电门B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t数值,画出随t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t0,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12.国标(GB/T)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大于13Ω•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V2(量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1(阻值4kΩ),定值电阻R2(阻值2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 999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A.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1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F.断开S,整理好器材.(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mm.(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的表达式为:R x=(用R1、R2、R表示).(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R﹣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ρ=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填“偏大”或“偏小”).三、计算题(共46分)13.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θ,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1)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14.如图所示,以MN为下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其质量为m,电阻为R,ab边长为l1,bc边长为l2,cd 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线框从静止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1)ab边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2)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3)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1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中,OM是角平分线,OM与+x轴之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OM与+x轴之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电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x轴上的点竖直向上进入磁场,OA=L,不计点电荷的重力.(1)要使点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求点电荷的速度范围;(2)要使点电荷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进入电场且过原点O,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及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1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AB长为2.4m,其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 相切于B,C是最低点,圆心角∠BOC=37°,D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1.0m,现有一个质量为m=0.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D点的正上方h=1.6m的E点处自由下落,滑块恰好能运动到A点.(sin37°=0.6,cos37°=0.8,g取10m/s2,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滑块第一次到达B点的速度;(2)滑块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路程及总时间.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得出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和认识进程,下列关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总结了右手螺旋定律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可看成点电荷D.把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定义为电容,是基于该比值的大小不取决于Q和U,且它能够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牛顿、奥斯特、法拉第等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根据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判断.【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的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能够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B、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总结了右手螺旋定律.故B错误;C、在研究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只有当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及电荷的分布对电荷间的作用力影响能忽略不计时,带电体才能看做点电荷,与带电体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电容的定义是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两极间电压U的比值叫电容,运用比值法定义,电容与Q、U无关,反映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故D正确.故选:D2.(多选题)如图所示,两块三角形的木板B、C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顶点连接在A处,底边向两边分开.一个锥体置于A处,放手之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高处,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升高B.锥体在滚动过程中重心逐渐降低C.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D.锥体在滚动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不计一切阻力,椎体机械能守恒,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解:椎体自动地沿木板滚上了B、C板的高处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椎体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而高度上升,所以重心逐渐降低,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3.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面与物体B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隔离对A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绳子拉力的有无.对B整体分析,判断地面有无摩擦力以及对地面的压力与重力关系.【解答】解:A、若AB接触面光滑,AB间没有摩擦力.对A分析知,A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二力平衡,B对A没有支持力,否则三个力不可能平衡;若AB接触面粗糙,则绳子拉力可以为零,AB间存在摩擦力,从而处于平衡通状态.故A错误,D正确.B、对B分析知:B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知,地面对B的支持力等于物块B的重力,地面对B没有摩擦力.故BC错误.故选:D.4.如图,线圈abcd固定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时,该磁场对ab边的安培力大小恒定.下列描述B随t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B. C.D.【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分析】当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线框内产生感应电流,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可表达出感应电动势,再由欧姆定律和安培力的表达式即可求出B的变化.【解答】解:当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线框内产生感应电动势为:=感应电流为:I=安培力为:F=BIL得:F=由公式可知,若磁场B增大,则△B减小;若B减小,则△B增大.所以四个图象中只有B 正确.故选:B5.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大量的太空垃圾.在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会受太阳风的影响而扩张,使一些原本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被大气包围,从而开始向地面下落.大部分太空垃圾在落地前已经燃烧成灰烬,但体积较大的太空垃圾仍会落到地面上,对人类造成危害.太空垃圾下落的原因是()A.大气的扩张使垃圾受到的万有引力增大而导致下落B.太空垃圾在与大气摩擦燃烧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进而导致下落C.太空垃圾的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大于其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这种压力差将它推向地面D.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作用下速度减小,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万有引力,垃圾做趋向圆心的运动,落向地面【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小于地球对它的引力,故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面上.【解答】解:太空垃圾在大气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小,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小于地球对它的引力,故其不断做向心运动,最终落在地面上,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水平面上A,B,C三点固定着三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将另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放置在0点,OABC恰构成一棱长为L的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能静止在0点,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为()A.B.C.D.【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对其中小球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和小球受到的库仑力,由库仑力公式可得出小球所带电荷量.【解答】解: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和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将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正交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设α是A,B,C处正点电荷施加的库仑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将库仑力分解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根据竖直方向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3Fcosα=mgF=根据几何关系得cosα=解得q=故选C.7.如图所示,钢铁构件A、B叠放在卡车的水平底板上,卡车底板和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2,μ1>μ2,卡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a>μ1g,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卡车沿平直公路行驶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卡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求出最大加速度,再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出最大速度.【解答】解:设A、B的质量为m,以最大加速度运动时,A与B保持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1≤=μ2mg,解得:a1≤μ2g,同理,可知B的最大加速度:a2≤μ1g由于μ1>μ2,则a1<a2≤μ1g<a可知要求其刹车后在s0距离内能安全停下,则车的最大加速度等于a1.所以车的最大速度:v 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8.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c 和cd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和cd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bc段的位移为()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由△x=aT2可求得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间的关系,则可求bc段的位移.【解答】解:设质点经过ab、bc和cd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2t和t,设各段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s5和s6,由题可得:x1=s1+s2+s3;x2=s6…①设bc段的位移为x,则:x=s4+s5…②根据公式:△x=aT2,则:(x+x2)﹣x1=(s4+s5+s6)﹣(s1+s2+s3)=9at2…③同时,由于:s2﹣s1=s3﹣s2,所以得:s1+s3=2s2…④结合①④可得:x1=s1+s2+s3=3s2…⑤而:s6﹣s2=4at2,即:…⑥联立③⑥可得:x=故选:B9.电动机以恒定的功率P和恒定的转速n卷动绳子,拉着质量为M的木箱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进,如图所示,电动机卷绕绳子的轮子的半径为R,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θ角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木箱将匀速运动,速度是2πnRB.木箱将匀加速运动,此时速度是2πnRcosθC.此时木箱对地的压力为Mg﹣D.此过程木箱受的合外力方向不变【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轮子的半径求出绕绳子的线速度,即可得知物块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将木块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根据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可得知物块的速度.通过对木块受力分析,运用正交分解求出地面的支持力,从而得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解答】解:A、物块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大小v′=R•2πn.将木块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的方向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当运动至绳子与水平成θ角时,木块的速度v==,知木箱做变速运动,但不是匀加速.故AB错误.C、根据P=Fv′,知绳子的拉力F==,根据正交分解得,N=Mg﹣Fsinθ=Mg﹣.故C正确.D、木箱在水平面上运动,合外力的大小在变化,方向不变.故D正确.故选:CD.10.弹弓是80后童年生活最喜爱的打击类玩具之一,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橡皮筋两端点A、B固定在把手上,橡皮筋ABC恰好处于原长状态,在C处(AB连线的中垂线上)放一固体弹丸,一手执把,另一手将弹丸拉至D点放手,弹丸就会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迅速发射出去,打击目标.现将弹丸竖直向上发射,已知E是CD中点,则()A.从D到C,弹丸的动能一直在增大B.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增加C.从D到C,弹丸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从D到E弹丸增加的机械能大于从E到C弹丸增加的机械能【考点】功能关系.【分析】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弹力做功,除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解答】解:A、在CD连线中的某一处,弹丸受力平衡,所以从D到C,弹丸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弹丸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A错误;B、C、从D到C,橡皮筋对弹丸做正功,弹丸机械能一直在增加,故B正确,C错误;D、从D到E橡皮筋作用在弹丸上的合力大于从E到C橡皮筋作用在弹丸上的合力,两段长度相等,所以DE段橡皮筋对弹丸做功较多,即机械能增加的较多,故D正确;故选:BD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1.如图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为数字毫秒表,A、B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A门开始计时,落到B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B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测量A、B间的距离x.现将光电门B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t数值,画出随t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2k;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B门的时间间隔为t0,则可知铁球经过B门时的速度大小为2kt0,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k.【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分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出A到B过程中位移时间的表达式,得出﹣t的表达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再依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解经过B光电门的速度,及两光电门的间距.【解答】解: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出发点在A点,设小球在A点的速度为0,则小球从A 到B的过程:x=gt2,则=gt,可知﹣t成一次函数,斜率k=,解得:g=2k.依据速度公式,则有:v B=gt0=2kt0;而两光电门的间距d==k;故答案为:2k,2kt0,k.12.国标(GB/T)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大于13Ω•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V2(量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1(阻值4kΩ),定值电阻R2(阻值2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 999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A.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C.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1示数;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F.断开S,整理好器材.(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30.0mm.(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的表达式为:R x=(用R1、R2、R表示).(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R﹣关系图象.自来水的电阻率ρ=14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填“偏大”或“偏小”).【考点】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分析】(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2)分别求出S接1和接2时电路的总电压,利用并联电压相等列式,求出R x;(3)从图丙读出数据,利用电阻定律求出电阻率ρ;(4)分析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对测量电阻R x的影响,再判断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的影响.【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3.0cm=30mm,游标尺上示数:0×0.1mm=0.0mm,所以最终读数为:30mm+0.0mm=30.0mm;(2)设把S拨到1位置时,电压表V1示数为U,则此时电路电流为,总电压U总=,当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也为U,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总电压U总′=R2++U,由于两次总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E,可得:=,解得:R x=;(3)图丙中可知,R=2×103Ω时,=5.0m﹣1,此时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4000Ω,水柱横截面积S=π=7.065×10﹣4m2,由电阻定律R=ρ得:ρ==4000×7.065×10﹣4×5Ω•m=14Ω•m;(4)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把S拨到1位置时,此时电路电流大于,实际总电压将大于U总=,所以测量的R x将偏大,因此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故答案为:(1)30.0;(2);(3)14;(4)偏大.三、计算题(共46分)13.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θ,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1)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分析】(1)根据小球自由下落的位移公式列式求得时间;(2)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时间公式列式;根据几何关系找出小球位移和斜面体位移的关系;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解答】解:(1)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上,下落高度为h,对小球有:h=gt2,解得:t=;(2)斜面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h•对斜面体:x=at2,解得:a=gcotθ,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有:F﹣μMg=Ma所以有:F=μMg+Mgcotθ=(μ+cotθ)Mg.即当烧断绳的瞬间,至少以(μ+cotθ)Mg的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才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答:(1)小球经时间到达地面;(1)拉力至少为(μ+cotθ)Mg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14.如图所示,以MN为下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MN上方有一单匝矩形导线框abcd,其质量为m,电阻为R,ab边长为l1,bc边长为l2,cd 边离MN的高度为h.现将线框由静止释放,线框下落过程中ab边始终保持水平,且ab边离开磁场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线框从静止释放到完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1)ab边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2)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3)导线框中产生的热量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