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培训课件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1 2
4
5
3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上、下神经元损伤的鉴别
损伤部位
上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
锥体束)
下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症 瘫痪特点 痉挛性(硬瘫) 状 肌张力 增高 和 深反射 亢进 体 浅反射 消失或减弱 征 病理反射 (+)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感觉检查
进行感觉检查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和高度合作。 (1)感觉:是指皮肤及粘膜的三种感觉包括
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是指起于身体深部组织(主要为肌肉、
韧带、肌腱、骨骼及关节)的三种感觉,包括 关节觉、震动觉、深部痛觉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三)反射检查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 深反射: 上肢: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 下肢:膝反射、踝反射、踝震挛; 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仅在中枢神 经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如巴彬斯基氏征。
急性弛缓性麻痹 —— 诊断与鉴别诊断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
内容提要
一、急性弛缓性麻痹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诊断要点 五、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诊断及处理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问题
l 我国边境地区有输入脊灰野病毒( 输入病例)的危险
l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引起的循环
PPT文档演模板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监测病例
l 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的病 例
l 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 病例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疫苗相关性脊灰(VAPP)诊断标准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1. 服用OPV(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 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 床诊断符合脊灰。
2.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 出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3. 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I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 或I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型别 一致者,则诊断依据更为充分。
l 定义:疫苗演生的脊灰病毒,口服减毒脊灰 病毒基因发生改变,重新具有了引起人类瘫 痪与传染的能力
l VP1核苷酸序列VDPV与疫苗株Sabin相差 1-15%
l 预防:加强接种,提高人群接种率不仅可预 防野生型Polio还可预防VDPV传染。IPV应 用
PPT文档演模板
急性迟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 Babinski征 2. Oppenheim征 3. Gordon征 4. Schaeffer 征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
三 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的定义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不是单一的疾病;是 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 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 可见于不同的病因和多种疾病 从传 染病监测工作的角度;其定义尚包括所有 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病例 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 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3 反射检查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 射
深反射:上肢: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 反射 挠骨膜反射下肢:膝反射 踝反射 踝震挛;
浅反射: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病理反射:正常情况下除婴儿外不出现; 仅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 反射 如巴彬斯基氏征
4 脑膜刺激征
多见于脑膜炎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液压 力增高;如颈强直;屈髋伸膝试验克匿氏症 布 氏征
由于我国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及 邻国输入病例;2000年10月WHO西太区; 在日本宣布本地区为无脊灰地区;标志我 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入无脊灰阶段
二 我国维持无脊灰状态面临的新问题
1 面临脊灰输入病例的危险 我国六省新疆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及广 西与六国接壤 从2006年为例;全球尚有脊 灰野病毒病例2000余例;其中几百例分布 我国近邻的国家;仍有脊灰流行;因此我国 边境地区有输入脊灰野病毒输入病例的危 险
六 急性弛缓性麻痹主要疾病诊 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检查
(一)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1、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在神经系 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AFP患 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可与邻近的及对侧相同的肌肉 比较。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的周胫。
(2)肌张力
是指在安静情况下肌肉的紧张度。检查时可触肌肉 的硬度及作被动运动体会其肌紧张度,了解其阻力。 肌张力减低时,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 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肌张力增强时,触摸肌肉较坚 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锥体束损害所致的肌张力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康复中心 吴沪生教授
内容提纲
一、目的和重要性 二、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 1、AFP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的内容 2、如何做出正确的病毒学诊断 3、采集合格粪便标本的重要性 三、神经系统及相关实验检查 四、AFP病例诊断要点 五、AFP主要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六、需强调重视的问题
①具有典型临床特征,即受累的躯干及四 肢,伴或不伴眼外肌或球肌受累,有易疲劳 性和无力,经休息或用胆碱酯酶仰制剂后, 症状减轻或消失,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 确诊a.甲基硫酸新斯的明药物试验阳性;b. 重复电刺激,l-5赫兹刺激条件下,第5次诱 发电位波幅比第1次诱发电位波幅降低≥10 %;c.血AchR-ab阳性。
急性弛缓性麻痹培训资料
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专项培训资料
一、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
2、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AFP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工作。
3、相关科室在门诊或病房接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和不能排除为脊灰的病例,有指定责任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向预防保健科报告。
4、预防保健科积极做好AFP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工作。督导相关临床科室按照要求时限进行病例报告,做好临床科室主动搜索工作,配合疾控机构开展各项监测工作,负责AFP病例登记、电话报告和网络直报。
5、感染科负责协助疾控部门做好标本采集工作。
6、病案管理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及时与预防保健科核对有无漏报情况。
7、由医务部信息上报员按要求填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现诊病例日信息报表。
8、制定奖惩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者,医院将追究科主任及相关人员本人的责任。
9、定期召开AFP病例管理会议,反馈AFP病例管理工作动态,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顺工作流程。
二、AFP病例会诊制度:
1、医师发现AFP病例后,立即通知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通知医务部,组织医院专家会诊,医务部做好会诊登记,专家填住院AFP病例现场临床符合调查表,排除AFP病例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2、疑似病例在感染科隔离、住院治疗,由预防保健科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上报卡。
3、预防保健科(核查门诊工作日志、出入院住院登记漏报病例)、病案室管理人员(发现AFP病例)报告,预防保健科(核对有无漏报),如有漏报通知AFP 领导小组进行复核,并报市疾病控制中心,网上报卡。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脊髓MRI可见病变部位髓内稍长T1、长 T2信号,脊髓可稍增粗。 • 化验:脑脊液细胞及蛋白多有增加,压 力正常,无蛛网膜下腔阻塞现象。
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毒物性多神经病以 及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急性、亚急性、慢性进行性起病。 •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 感觉障碍 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蚁走感及烧灼 感);客观检查可发现手套-袜套样深浅感觉障碍, 神经干压痛等。 • 运动障碍 肢体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和萎缩。 • 腱反射 四肢腱反射均降低或消失。 • 植物神经障碍 多汗或少汗、皮肤粗糙等,体位性低 血压、阳痿等。
鉴别疾病
• • • • • • • 神经丛炎 周期性麻痹(三种类型的周期性麻痹) 肌病(重症肌无力、中毒、原因不明的肌炎) 急性多发性肌炎 肉毒中毒 原因不明的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短暂性肢体麻痹
各种疾病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脊髓灰质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 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 断症状,经过l~6日后症状逐渐消退,但数日后身热 复起,全身不适感觉、肌肉疼痛、嗜睡,继而逐渐 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 上肢。
• 病前1-4周有感染病史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可有感 觉异常、末梢型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 • 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 肌电图有F波或H反射延迟、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运 动末端潜伏期延长及CMAP波幅下降等。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培训讲座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AFP病例分类
1.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 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确诊病例。 2.VDPV病例:从大便标本中分离出VDPV,经省级专 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3.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 VDPV的病例; (2)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和 VDPV,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 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临床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如下疾病:
(8) 神经丛炎; (9) 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 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 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培训讲座
Logo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 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水电一局总医院信息科
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 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 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
不等,横纹消失,结缔组织增加。
(八)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MG)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 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 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引起AFP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脊髓灰质炎(脊灰)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多发生于小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及肢 体弛缓性瘫痪。脊灰的潜伏期为9-12天, 可短至5天,长至35天。从暴露到出现瘫 痪的时间多在11-17(8-36)天。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儿童,5岁以下,4个月以上
临床分型
5.再发型:数月(4-6月)至10多年可有多
次再发,轻重如上述症状, 应加倍注意。往往比
首发重,可由轻型直至极重型症状。
6.慢性型或慢性炎症脱髓鞘多神经病:由2
急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医学课件
二、瘫痪的分类
17
瘫痪按损伤解剖部位分为:
⑴中枢性瘫痪
又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 硬瘫。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阳性 瘫痪肌无萎缩 电检查无变性反应
18
⑵周围性瘫痪
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弛缓性瘫痪; 软瘫。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儿麻痹。
特点:
瘫痪肌的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瘫痪肌出现肌肉萎缩 电兴奋性检查有变性反应
2)Millard-Gubler综合征(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为脑桥基底部外 侧病损,出现病灶侧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核性瘫痪,对侧舌下神经、 肢体中枢性瘫痪;
38
瘫痪的定位诊断(八)
内囊病变:
运动纤维最集中,小病灶也足以损及整个锥 体束,引起三偏征,内囊膝部及后肢2/3受累引起 对侧均等性瘫痪(中枢性面瘫、舌瘫、肢体瘫), 后肢后1/3受累引起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视辐射受 累引起对侧同向性偏盲。
22
按瘫痪时的肌张力状态
1、驰缓性瘫痪 2、痉挛性瘫痪
按瘫痪的分布
1、偏瘫(包括交叉性偏瘫) 2、截瘫 3、四肢瘫 4、单瘫
23
按运动传导通路上不同部位的病变 1、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4
(一)偏瘫
一侧上下肢的运动障碍叫做偏瘫,是瘫
痪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维持无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ppt课件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最常侵犯脊髓前角灰白质区,使该处运 动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炎性坏死。非麻痹性发热、
到出现 急性 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 ,甚至死亡。多为隐性感染。此病常见于婴 幼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目前监测系统用于报告的脊灰疑似病例的定义是: 所有15岁以下儿童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包括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病例。
AFP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 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特征 的一组症候群。
所谓AFP(急性弛缓性麻痹)是
指突然出现(急性起病)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体的
最古老的脊髓灰质炎患者雕像
患者右下肢麻痹
明显的肌肉萎缩 足下垂 3000-4000年前 古埃及
Source from TREMOLO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前角的灰、白质,并对灰质造成部分永久性损 害——引起肌肉弛缓性麻痹。本病毒根据毒株抗原性的不同,分为І、П、Ш三个血 清型,各型之间没有交叉保护作用。
维持无脊灰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 病例监测
• 【概况] •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全球WHO推广的EPI(扩大免疫规划)活动中继天花之后,
第二个要消除的病毒性传染病。
急性弛缓性麻痹培训资料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培训(重点)
1、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2、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常见的AFP病例包括哪14种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4.高危AFP病例(疑似病例)
(1)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
(2)临床高度怀疑为脊灰的病例(年龄小于5岁,发热3天后出现弛缓性麻痹,麻痹时伴有发热,退热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不对称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肌肉萎缩,临床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
5.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医护人员培训PPT课件
精品ppt
10
采样特别注意事项
❖ ① 采便容器应无菌、密封、专用; ❖ ②采便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 ❖ ③采便时应带上冷藏包和冰排; ❖ ④采便后拧紧标本瓶,防止泄露; ❖ ⑤标本瓶应贴上标签,写明姓名、采便时间等(用油性笔); ❖ ⑥填写标本送检表,与标本同时送达省疾控中心;标本标签
即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 失,病生理反射阴性,进一步开展肌电生理 检查有变性反应,下运动神经损伤为主的病 例。
精品ppt
4
综合诊断标准,脊髓灰质炎的诊断要点如下: 有发热,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麻痹肢体累及多个肌群, 程度不同,呈不对称性,近端肌群麻痹为主,麻痹后3天内达
到高峰, 出现肌肉萎缩,(麻痹后期) 无明显感觉障碍;一些婴幼儿体征表现不明显 有病原学(病毒分离阳性)或/和血清学支持; 排除其他临床疾病。
❖ (首诊报告制度)
❖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 区、县级疾控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 (表1),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 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精品ppt
9
实验室监测(病原学)
❖ 1.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20110902..
(四)脑膜刺激征
多见于脑膜炎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液压力 增高,如颈强直、布氏征、克氏征。
AFP实验室检测要点
1、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蛋白细胞分离 2、肌酶:GPT、GOT、CPK、LDH 3、血生化:K、Na、Ca、P
4、肌电图:
5、影像学:脑MRI、脊髓MRI
四、AFP病例诊断要点 (一)详细可靠病史
二、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病例概念
所有 15岁以下 出现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症状的病例,和 任何年龄 临床诊断为 脊灰 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 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来自百度文库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
延髓型(bulbar form)
颅神经运动神经核受损
(involvement of motor cranial nerve nuclei) 血管运动中枢受损 (involvement of vasomotor center) 呼吸中枢受损
(involvement of respiration center)
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
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 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2个月以内。
AFP急性弛缓性麻痹20110902..
(三)加强对脊髓休克的认识
(一)详细可靠病史
包括:麻痹发生时间、部位、是否 对称、 有无发热、腹泻、肢痛、肢麻等; 有无外伤或注射史,OPV疫苗史; 患者和周围人群近期服疫苗情况;
(二)区别真假麻痹和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1
2
3
4
5
上、下神经元损伤的鉴别
上神经元 (锥体细胞和 锥体束) 下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 脊髓前角、脑脊神经)
神经系统的检查要点
(一)运动检查 (二)感觉检查 (三)反射检查 (四)脑膜刺激征
(一)运动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常出现运动障碍。 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运动检查是一重要项目。 AFP患儿重点检查下列各项: 肌萎缩检查 肌张力检查 肌力检查
1、肌萎缩
是指肌肉体积变小。
可与邻近的及对侧相同的肌肉比较。 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的周径。
治疗
无特殊治疗 所有措施均是对症处理 处理原则:
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
康复治疗。
格林巴利综合症
①脱髓鞘型急性起病,不发热,可见对称性,弛缓性肢体 麻痹。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②主观和或客观感觉障碍。 ③可伴有运动神经麻痹,如面神经,舌咽,迷走神经受累。 ④病情严重者常有呼吸肌麻痹。 ⑤脑脊液可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⑥肌电图示神经源受损。 脱髓鞘型 GBS 的 EMG 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而复合肌 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相对不明显,F波潜伏期延 长。(轴索型 GBS)的 EMG 示 CMAP 的波幅明显减低,神经 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F波潜伏期正常。
急性弛缓性瘫痪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15
实验室检查
• 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辅助诊断GBS的敏感指标 – 90%病例在起病1周内表现出神经传导功能异常
16
GBS诊断标准
• GBS的临床表现
– 进行性、对称性肢体瘫痪 – 起病1周内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病程进展不超过4周 – 四肢感觉障碍
杭州市儿童医院 李光乾
1
概述
• 急性弛缓性瘫痪,又称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是急性起病,肌力下降、 肌张力减低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 组综合征
• AFP可见于不同病因和多种疾病 • 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仍是AFP重要病因之一
2
概述
– 瘫痪:下肢远端,远端麻痹重于近端;表现:双下 肢无力,呈上行性发展,逐渐累及上肢和脑神经; 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
– 肢体瘫痪:对称性,两侧肢体肌力检查不超过1级
– 80%在2周内肢体瘫痪达到高峰,进行性加重不超 过4周
11
临床表现
• 运动障碍
– 重症:出现后组脑神经麻痹,表现为进食呛咳、声 音低哑、吞咽困难、口腔唾液积累等
6.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 12.周期性麻痹
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 13.单瘫、截瘫和四肢瘫(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2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肌萎缩 (Amyotrophy)是指肌肉体积变小,
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可与邻近的及对侧相同的肌肉比较 并可用带尺测量肢体的周胫 分三类: 神经源性肌萎缩:前角细胞或运动神经 肌原性肌萎缩: 肌肉 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消耗性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2
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
包括以下14种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症
(3)横贯性脊髓炎
(4)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
(10)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掌握AFP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提高AFP病例的监测质量 ---巩固无脊灰成果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8
瘫痪
瘫痪定义瘫痪是指肌肉活动能力的减低或丧失, 分
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功能性:癔症性 器质性:不同角度多种分类方法 瘫痪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瘫痪形式: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交叉瘫 瘫痪时肌张力状态:弛缓性、痉挛性 解剖分型:肌源性、神经肌肉接头、神经源性
(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9
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鉴别
损害部位
肌张力 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电变性反应 (EMG)
2/24/2021
上运动神经元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
(硬瘫 痉挛性 中枢性) (软瘫 弛缓性周围性瘫)
皮层运动投射区或锥体束 脊髓前角、前根和周围 神经的运动纤维
关节运动的范围增大
肌张力增高:肌肉较坚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高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1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 肌力:肌肉收缩时的力量
• 肌力评判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纤维无收缩运动 1级——可见或仅在触摸中感到肌肉轻微收缩,不能
牵动关节产生肢体运动 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移,但不能克服重力 3级——肢体能克服地心引力,不能克服阻力 4级——肢体能做一定抵抗阻力的运动 5级——正常肌力
新疆疫情通报
• 8月26日,新疆和田地区发生一起脊髓灰质炎野 病毒输入性疫情,目前共有4名儿童发病,属重大 突发公共事件。
• 截止到9月15日,疫情已扩大到3州9县,发现9例 疑似脊灰(I型),年龄4月~38岁;AFP病例103 例。
• 北京目前有新疆来京人员10000余人,学生700 多人,服苗者占少数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4
报卡注意事项
AFP
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治 疗过程中,凡遇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 病例,必须诊断慎重。
在不能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均作为“急性 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诊断,不能做 出“类脊灰”或“脊灰”诊断。
此外国际疾病分类无此诊断名称。
脊灰病毒疫苗( inactiv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6
目的和重要性
AFP
1988年我国政府响应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关于全球 消灭脊灰的目标后,确定了我国消灭脊灰的目标和策 略
1994年9月我国最后1例脊髓灰质炎,表明我国已经 成功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1995、1996、1999年均发现有输入脊髓灰质炎病例
表明通过OPV的常规和强化免疫,已在人群建立免疫 屏障
2000年10月我国消灭脊灰工作进入无脊灰阶段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7
目的和重要性
AFP
OPV在全球消灭脊灰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也出现了脊灰疫苗株和疫苗衍生株感染问题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5
目的和重要性
AFP
• 脊髓灰质炎( Poliomyelitis )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 的急性肠道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出现肢体急性弛缓性瘫 痪(AFP)部分病人留有永久的肢体瘫痪等后遗症,是致残 的主要疾病之一。
脊灰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控制乃至消灭脊灰最重要策略是预防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 OPV)或灭活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
急性弛缓性麻痹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定义
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 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不是单一的疾 病
监测病例的定义
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任 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5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反射检查
增高(痉挛性)
减低(弛缓性)
亢进
减低或消失
+
-
一般无(晚期有废用性萎 缩)
无异常
有 有异常
Leabharlann Baidu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0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
运动障碍(持续性): 肌张力:安静状况下肌肉的紧张度
方法:用手触摸肌肉以判断其静止状态时的紧张度,或 在肢体放松情况下做被动屈伸,旋前、后、内收、外展
等运动以感觉其阻力。小婴儿快速摇晃腕、踝关节。 肌张力减低:肌肉弛缓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3
医疗机构任务
AFP
• 报卡
各级医疗机构和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在12小时, 以电话方式报告到当地辖区疾控机构
• 留取合格标本
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临床高 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采集3份),至少间隔 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置专用粪便盒内, -20℃保存。
2/24/2021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3
AFP神经系统检查要点-感觉缺失 (Sensory loss)
形式 震动觉 关节位置觉 轻触觉 针刺痛觉 温度觉
2/24/2021
通路
纤维大小
后索
大纤维
脊髓丘脑束
小纤维
急性驰缓性麻痹的诊疗和鉴别
14
反射检查(Reflexes)
• 对感觉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反应称反射 • 反射的分级 • 0:消失 • ±:加强时方可引出 • 1+:存在但减弱 • 2+:正常 • 3+:增强 • 4+:阵挛 • 反射减弱或不能引出时,应重复,加强法反复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