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整体设计解说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并能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维修汽车发动机的能力,提高其维修技术水平。
二、课程设计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1.1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1.2缸体、缸盖、气缸套的结构和功能1.3曲轴、连杆、活塞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4汽缸盖部件的构造与维修1.5气门机构的构造与维修2.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2.2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2.3空气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3.1汽车发动机故障的常见表现及原因分析3.2汽车发动机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3.3汽车发动机故障的排除和维修技术4.汽车发动机维修的案例分析4.1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实际案例分析4.2汽车发动机维修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法5.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操作5.1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和调整5.2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3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修复三、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学习相关课程书籍,并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
2.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要求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述准确。
3.学生需要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际案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4.学生需要参与实验室实践操作,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四、评分标准:1.课程设计报告实用性:40分2.实际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30分3.实验室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20分4.课堂表现和课程讨论:10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
06 汽车发动机保养 与维护建议
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
更换周期
根据发动机类型和使用条件,每5000至10000公里或3至6个月 更换一次机油和机滤。
选择合适的机油
根据发动机要求选择适当粘度等级和质量等级的机油。
更换步骤
放掉旧机油,更换机油滤清器,加入新机油并检查油位。
空气滤清器清洗与更换
清洗周期
需求量大增。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掌握发动 机构造与维修技术对保障汽车正
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发 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技 能,为从事汽车维修行业打下基
础。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 造、工作原理、维修工艺 及故障诊断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发动机的拆 卸、装配、调试及常见故 障的排除。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质 量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 职业素养。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包括发动机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维修工艺等知 识点;实践教学包括发动机拆卸、装配、调试及故障排除等实验项目。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操考核则 是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将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仪器检测法
使用专用诊断仪器对发动机进 行检测,获取精确数据,为故
障诊断提供依据。
维修工具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维修工具
包括扳手、螺丝刀、锤子、钳子 等通用工具,以及专用工具如火 花塞套筒、气门弹簧压缩器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更新)
《汽车发动机构壹与维修》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3 ~ 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所属系部:车辆运用工程系制定人:张莉合作人:李维娟杨波王梦李晓杰鲁言超王昌福张劲松制定时间:2014年9月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_、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楙殳计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获得认知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析各机构工作原理方面的技能,会使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等对发动机的零部件进行拆装和检修,培养学生在"汽车发动机维修"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并通过情境和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能力目标:1、能够查阅维修手册或相关资料,收集拆装和检修发动机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信息”例如作业规范、环保要求等;2、能够描述和分析发动机各部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正确的诊断方案;4、能够根据诊断方案,正确运用工具和设备对发动机机械系统实施拆装和检修;5、能够正确记录、分析检测结果并判断故障具体部件,制定维修作业计划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或表格;6、能够按照规范和技术规定进行操作,保证检修质量;7、能够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知识目标:1、熟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熟悉发动机的检测和修理的基本理论;3、掌握发动机常用的拆装、检测工具及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有关维修标准;5、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试验内容与试验方法;6、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与检修方法。
素质目标:1、能在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工作中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汽车发动忆佥修工作任务;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按时高效完成汽车发动机检修工作任务;4、具有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汽车发动机检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能与他人进行汽车发动机检修技术交流;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处理汽车发动机检修工作中遇到的一般危机。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
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产品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一种课程体系,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的、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
根据法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的研究,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所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这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与普通教育课程的不同。
课程设计宏观流程为: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具体流程的起点是市场调研,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职业行动领域专家评审确认、学习领域开发分析、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等环节。
为此,笔者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研究探讨如下。
一、课程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汽车机电维修岗位为依据,分析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行动领域;按照汽车维修生产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系统设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学习领域,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
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与教学情境的设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学习领域开发团队,深入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调研,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参照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按照能力的特点与教育规律,采取逐步提高的方式,设计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
二、课程建设目标1.课程地位与作用。
①本课程以“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发动机中每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维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工学结合的方式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说明
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为汽车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运用和修理课程的技术基础课。
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护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剖析、常有维护、修理的基本技术。
为此后从事汽车后市场各项技术、管理工作,以及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持续学习的能力,确立优秀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紧扣《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术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简称指导方案)的五个指导思想。
以国产桑塔纳、捷达、富康轿车为主的结构体系,系统地讲解汽车发动机基本结构、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产常用汽车总成和零、部件结构和消耗剖析的能力;初步具有发动机维护、维修能力和对发动机故障剖析诊疗与清除能力。
知识目标:1.认识世界汽车发展概略及我车汽车工业的现状。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保养与修理的基本理论。
4.掌握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施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5.掌握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总成的修理,装配、检测、调试工艺。
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娴熟掌握常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和设施的使用方法。
3.能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消耗剖析。
4.能对发动机的常有故障进行诊疗、清除。
5.能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进行维修、装配、调整与性能试验。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谨慎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质量意识三、教学层次及适应付象本书可作为职业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等有关专业教材,也适用于高等职业类、应用型本科类、技工类等学校及公司岗前培训使用,及供从事汽车设计制造、汽车维修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照等。
四、每章课时数及总课时数课程——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疗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总课时为课140 时,其中理论课68 课时,实验课76 课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整体课程课件
4-3教学组织形式
实训小组管理,小组 指导为辅
5
报纸
互联网
图书馆
杂志
◆专业报刊
①《中国汽车报》,《中国汽车报社》出版发行 ②《汽车时尚报》,四川党建期刊集团主管主办发行 ③《中国汽车画报》,中国汽车画社出版发行
◆ 专业杂志
①《汽车之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汽车之友》杂志社出版
②《车王》,中国体育报业集团主办、中国体育报社出版
④ (中国汽车网)
⑤ (汽车之友)
⑥ /(凤凰网汽车频道)
⑦ (中华汽车培训网)等
考核设计
实训周的实训考核20%
课前点名,以及上 课表现,课后作业 完成情况60%
教学方法
①传统讲授法 ④小组讨论教学法
②现场演示教学法
教学 方法
⑤情境模拟教学法
③典型案例教学法
⑥企
多媒体
互联网资源
4
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形式
4-1课程内容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将课程分解为七个任务单元
任务划分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结构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任务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课时分配(84)
8 18
10
6 6
课程实训项目设计 任务三、配气机构的拆装与调整
任务四、润滑系的拆装与调整 任务五、冷却系的拆装与调整
任务六、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调整
任务七、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拆装与调整 任务八、发动机的总装与调试
12
12
12
4-2课程实训项目设计
4-3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 授课 为主
期末考核 20%
结合我院总体安排,以任务训练为进度,每项任务结束则进行以能 力目标为主的考核,作为实践成绩之一,期末进行以理论知识目标 为主的统考。实训、理论,平时成绩各按计入课程总成绩。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教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2.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汽车发动机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1.导入:通过讲解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引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2.授课: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演示:组织教师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演示,让学生亲眼见到汽车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汽车发动机实物,进行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操作。
5.总结: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总结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排除和维修方法。
6.评价:通过考试、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1.幻灯片和投影仪;2.汽车发动机实物;3.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4.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实践活动记录;2.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3.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表现。
六、教学安排1.第一周:介绍并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第二周: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演示和实践活动;3.第三周: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4.第四周:进行考试和评价。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汽车发动机的拆装和维修操作;2.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和分享经验;3.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比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和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范文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必修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底盘结构》考核方式:考试授课教师:一、课程目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主要讲述内燃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理解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工作循环、换气过程、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燃料供给与调节、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使用特性与匹配等主要内容,为从事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发动机的工作指标以及工作循环,理解提高发动机工作性能的途径。
2.掌握发动机的换气、供油以及燃烧室三者之间的工作过程和特性以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掌握发动机的使用特性与匹配、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
二、教学目标(一)通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勤奋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发动机检测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技能。
4、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二)专业教学目标1、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动机类型、型号、主要性能及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3、掌握汽车发动机各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特性和性能指标。
5、掌握发动机各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维修、检测、调试知识。
6、掌握汽车发动机主要机构的调整和保养方法。
7、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装顺序、拆装方法和技能。
8、具备综合运用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原理的知识,分析、判断、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
课程目标:三、课程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绪论了解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二)第二章内燃机的工作指标主要内容:示功图与指示性能指标;有效性指标;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排放指标;提高内燃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途径。
重点:示功图;平均有效压力;升功率,过量空气系数;有效热效率。
难点:指示性能指标;提高循环指示效率的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2)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分析发动机的构造;(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1)发动机的分类;(2)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的作用。
2. 发动机的维修方法(1)维修工具及设备的使用;(2)维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维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2. 难点:发动机维修操作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发动机模型;2. 维修工具及设备;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汽车发动机,了解发动机在汽车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及作用,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的结构。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发动机拆解与组装,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发动机结构的认识;(2)指导学生使用维修工具及设备,讲解维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发动机维修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6.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识别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学生能熟练使用维修工具和设备,掌握发动机的维修操作步骤。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发动机维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通过展示发动机模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发动机结构。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发动机的拆解和组装,提高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发动机维修的技巧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维修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汽车系统的构造与维修,如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方案和标准D结合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技能大赛以及相关汽车维修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作为参考素材,充分利用本校汽车实训中心的设备情况,创建情景教学,体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班化教学,教学现场配备维修手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学会岗位技能及岗位素质,课程的所有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实际工作一致,操作规范和参考数据都来自维修手册,体现规范性。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4、课程修订机制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实践一体化,通过与企业岗位任务深度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
同时,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强调企业的参与性,通过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原则,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在企业参与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通过以上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课程,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和及时调整与实际维修结合得更紧密。
三、课程标准1、本课程包含的课题项目有:本课程包含概述;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发动机配气机构;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等。
共7个项目25个工作任务。
2、适用的对象为:本校所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及参加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故障诊断项目的学生。
3、课程的性质为: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知识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了解发动机各零件的安装位置;能正确使用常用工具、检测设备、维修设备对元器件和发动机运行进行检测;具备对发动机各系统进行检测或者排除故障的能力。
4、参考学时为:190学时5、本课程设计的总体理念和思路:根据梅州本地汽车维修市场的情况,与维修企业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合作,参考汽车维修企业售后维修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岗位任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完整版
课程背景及意义
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核心部件,其 构造与维修知识需求日益增长。
掌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技能,对于提高汽车维修行 业水平、保障汽车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为汽车维修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 、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冷却液选择和更换周期建议
冷却液选择
选择符合车型要求的冷却液,注意冷却液的 冰点、沸点等性能指标。
更换周期
建议每行驶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冷却液 ,以保证冷却效果并防止腐蚀。在更换冷却 液时,应彻底清洗冷却系统,并检查各部件
是否完好。
07
润滑系统构造与维修
润滑系统组成及作用原理
组成部件
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机油管路、油底壳 等。
水箱检查
检查水箱表面是否有破损 、渗漏,水箱内部是否有 水垢、锈蚀等。
更换
如发现水泵或水箱存在严 重问题,应及时更换,以 保证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 。
散热器清洗和风扇皮带调整
要点一
散热器清洗
要点二
风扇皮带调整
定期清洗散热器表面,去除灰尘、杂物等,以保证散热效 果。
检查风扇皮带张紧度,如过松或过紧应及时调整,以防出 现打滑或断裂现象。
作顺序与发动机的点火顺序相一致。同时,要避免在发动机高温或高速
运转时进行调整,以免损坏相关部件。
09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故障诊断流程
01
02
03
04
了解故障现象
详细询问驾驶员故障发生时的 现象,如异响、抖动、缺火等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专业工具
如发动机吊装工具、气门弹簧压缩 工具等,需了解其结构和使用原理 ,确保安全操作。
检测设备
如故障诊断仪、示波器、万用表等 ,需掌握其操作方法和检测技巧, 准确判断故障。
拆卸与装配注意事项
拆卸前准备
了解拆卸步骤和注意事项,准备 好所需工具和零件存放容器,确
保拆卸过程有序进行。
拆卸技巧
遵循“先外后内、先易后难”的 原则,避免野蛮拆卸导致零件损
产业升级带来机遇。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发动机基本原理与构造
回顾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主要 零部件功能。
发动机维修工具与设备
介绍了常用的发动机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 ,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讲解了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故障排 除步骤及维修技巧。
发动机维护与保养
阐述了发动机日常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以 及具体的维护项目和保养周期。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发动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及维修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发动机维修任务。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 发动机维修工具和设备。
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评价
学生对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维修 技能掌握较好,但在一些细节方 面还需加强。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但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需加强分析 和解决能力。
下一讲预告和准备事项
01
下一讲内容预告
下一讲将介绍汽车底盘的构造与维修,包括底盘的组成、各部件的功能
及维修方法等。
诊断方法与步骤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说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具备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难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组成部件的结构与功能、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汽车发动机构造模型、发动机维修工具演示。
学具: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构造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功能。
2. 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发动机的类型(如内燃机、电动机等)和工作原理(如四冲程、两冲程等)。
3. 发动机的组成部件:逐一介绍发动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包括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等,并展示发动机构造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部件的结构。
4. 发动机的功能与维修保养:讲解各个组成部件的功能,以及如何进行维修与保养,引导学生掌握发动机的维护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发动机故障案例,讲解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7. 发动机维修工具演示:展示发动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及维修保养方法。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列举出发动机的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3.3 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5 作业布置1.5.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汽车发动机的特点1.5.2 编写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短文第二章:汽油发动机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2.2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3 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4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演示法2.3.3 小组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汽油发动机的应用广泛性2.4.2 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4.3 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4.4 介绍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5 探讨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5 作业布置2.5.1 让学生绘制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5.2 编写一篇关于汽油发动机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的短文第三章:柴油发动机构造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整体设计解说
各位专家,大家好!
下面我就《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陈述,陈述从课程性质和定位、课程的设计理念、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团队、教学环境、实训场景等七个方面展开。
一、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我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从1999年开始开设,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专业方向专业课,并且是学习专业后续理论课的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总论、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维修、配气机构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冷却系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润滑系的构造与维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汽油机电控系统、柴油机系统电控、汽车发动机的装配、调整与磨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发动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对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结构能够独立完成系统的拆装实验;
3.提高动手技能,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基于我院多年教学实践及广泛调研而开展的,我们通过对汽车修理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后,明确了培养的目标。
根据学院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发动机构造原理》、《汽车维修》(发动机)、《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开设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
这一想法主要是基于目前的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实际,以及高职学生的现状。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喜欢进行思考,但动手能力较强。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课程改革,总的思路是:“汽车售后行业应用的内容就是专业课讲的内容,汽车售后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应是实训时应该掌握的技能”。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用教具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内容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是由主讲教师会同学院汽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发的,教学内容由分为章。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总体构造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有:发动机的分类与基本构造、四冲程发动机的常用术语与工作原理、国内外发动机型号。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结构、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基本名词术语。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时主要通过光盘或课件演示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来讲解。
同时,安排了观察发动机的构造的参观实习。
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同时为加强学生的技能,还安排了曲柄连杆机构拆装的实训。
第三章配气机构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配气机构的结构、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配气相位、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这些内容里,配气机构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是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掌握呢?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一、讲思路、举案例。
二、多实训、勤分析。
第四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结构及混合气形成、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主要零部件、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这一章内容较多,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作用、结构、原理及检测。
教学时,除了应用多媒体、实物之外,更多的要从功能上来讲解,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控制系统所必须的,也就是最基本的功能。
第二层是根据不同工况而设置进行辅助控制的。
第三层次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设置的功能。
这是本章的重点。
第五章润滑系
润滑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润滑系的主要零部件、曲轴箱通风装置。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的作用、组成和油路循环路线、掌握润滑系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原理和相互装配关系。
其中结构和原理部分用多媒体来演示,油路部分可以到实训室进行观察,从而加深理解。
第六章冷却系
冷却系的主要内容有冷却系的组成及水路、冷却系的主要零部件、冷却液。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水冷系统的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原理、理解发动机水冷却系循环路线、理解发动机水冷却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
这一章的实验主要包括冷却液的加注与排放、主要零件的拆装与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由于发动机冷却液的大小循环不易理解,这一部分将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
第七章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主要内容有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和燃烧过程、、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主要零部件、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本章安排了以下实验:喷油器的调试、喷油泵的调试、调速器的调试、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
由于柴油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这一部分的篇幅较大,同时由于柴油机的型式较多,因此大部分要采用光盘来进行教学,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四、方法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减轻教学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我们采取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思考为辅。
除了必备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室、实验室的优势,采用多动手、多参观的手段,想方设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在课堂上,多采用启发性思维教学方法,让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同时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用丰富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
本课程教学团队师资雄厚,人员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深受学生好评。
1.本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全是“双师”型教师,大部分人员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
2.本教学团队整体学历结构合理,有1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人毕业于吉林大学。
3人毕业于长安大学,1人毕业于长沙交通学院,1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2人毕业于辽宁交通专科学校。
3.本教学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员3人,实验员1人。
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
六、教学环境
学院硬件设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占地670亩,建有教学楼,行政楼、体育场、学生宿舍、办公楼等基本建设。
学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校园局域网,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为了支持汽车专业发展,学院还投入了310万元建立了汽车模拟训考核教室,汽车检测实验室、汽车维护实训室等。
学院设立了汽车查阅室,配备了米切尔光盘,与中车行联网,实现了汽车资料同步更新。
为了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学习提高,并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深造,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
七、实训场景
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包括发动机结构实训室、汽车故障诊断实训室、汽车整车实训室。
包括桑塔纳3000、丰田威驰、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上海别克等整车计15台。
东安发动机、本田F23A发动机、丰田1RZ发动机、大众AJR发动机等20多种型号计100余台发动机,丰田发动机试验台、本田发动机试验台、大众发动机试验台等12种计18台试验台,拥有发动机故障诊断仪8台、发动机综合分析仪2台。
学校不断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本课程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利丰车行、本田红山4S店、丰田凯美瑞赤峰售后中心、吉利4S店、雪铁龙4S店、标致4S店等60余家。
尽管本课程已取得一定成绩,但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完善、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与新车型、新技术的衔接等,这都需要不断的努力。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专家对本课程的指导,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帮助本课程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