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交期管理办法(含表格)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0总则1.1制定目的为了确保购用物为之交货期限,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1)采购部负责本制度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制度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0交期管理规定2.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交期管理是采购的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交期延迟的影响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之影响,主要有:(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
(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2.2交期延迟的原因2.2.1供应商责任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采购过程中的交期管理

采购过程中的交期管理1、选购遇到的交货期一些困难,是不是就只有你一个人知道,有没有让其他部门的人了解到你的详细实情,详细难处?你有没有通过一些沟通方式(如邮件)告知相关部门或上级?让其他部门人都知道,或者寻求帮助。
许多时候,要解决一件事情,单靠一个人、一个选购部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跨部门的团队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合作精神!2、选购工程师将供应商选购原料、生产、运输、等作业所需的时间列示成“交期跟进表”,要求供应商填写回传(也可要求供应商自行设计表格填好传真我司),尤其是精密五金件、塑胶件、包装材料这些涉及到模具和需购原料制做的物料,更加要如此去做。
以便准时跟催!3、要能够对自己负责的各种物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有着清晰的熟悉,能够评估出自下订单开头,在什么时候供应商己生产到哪一步了,以往都在哪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居多,这些都要在你的脑海里有着清晰的熟悉。
在交货期的前几天便要有目的地与供应商进行确认!4、与对方(供应商)的跟单员紧密联系沟通特别重要,因为供应商的跟单员是最清晰其生产(排单)物料的状况的!5、必要的厂商辅导:出现品质或相关异常,选购要能准时找到相关人员去协助供应商解决,如品质人员、技术人员等。
甚至要支配技术、品质人员对供应商进行指导,必要时可以考虑到供应商处进行验货,以降低因进料检验不合格导致断料发生的状况。
6、遇到供应商备料不到时,也要帮忙供应商联系关联的公司看看能不能帮忙解决。
7、假如在某一时段,下给同一供应商的订单物料许多,如塑胶物料,供应商根本没有方法全部都能满意你的交期要求,这个时候,你就要与PMC沟通,哪些物料的交期是最急的,要先做;哪些物料的交期相对没那么急的,可以缓一缓后做。
一定要学会主动与PMC进行沟通,因为:他们是选购科的直接客户!这点要时时刻刻记住!8、加强交货前的稽催、督促工作——提示供应商准时交货。
对自己负责的物料,每天一定要对《到货明细表》进行定期的浏览检查,对于今日要到的物料要清晰明白。
采购的交期管理方案

采购的交期管理方案交期管理,也称之为交货期管理。
交货期管理是指企业将产品交付客户的科学系统的管理过程和办法。
在质量和成本得到良好控制的同时,交货期管理已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另一个尺度。
交货期管理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多个环节,囊括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等领域,必须通过企业各个部门的协作来实现。
很多采购人在面临供应商很长又不可靠的交期时,通常都会直接采取较被动的方法,如准备安全库存、催货等,这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在货源紧缺的时候。
较主动的方法是从了解交期的构成基本前置时间要件开始,只有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有效的管理供应商的交期。
一、降低供应商的变异性供应商的产能短期来看是固定的,需求的变动会影响供应商的工作量,也直接影响到交期。
在依订单生产的型态下尤其明显,交期时间通常较长。
供应商面临的需求变动,实际是由客户下单的模式所造成的,当客户(采购)更改数量、更改交货日期、或频繁地更换供应商,供应商所面临的需求也跟着变动。
客户(采购)的下单模式,则与其主生产排程有极大的关系,因此,采购最好将重点放在与供应商沟通上,让采购了解供应商的产能分配状况,而供应商也要能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使供应商的产能的分配能配合实际客户需求的变动。
二、事前考虑仔细做好预防措施在订立合同时,就应考虑好运输的问题,规定货物运送的期限,最多可以延迟多少天,无法执行后的补偿措施是什么,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
做好事前调研,力争从源头上就能规避合同风险。
要有提前意识,与各个部门沟通好生产、制造的时间,制作一张时间安排表,每一个时间节点最好都能够留足充裕的空间,以应对意外的发生。
考虑节假日、突发事件的影响。
比方说重大节假日,部分城市可能会采取交通限流,或者封锁部分路段等措施。
签订合约的时候,交货日期应尽量避免在这样的日期前后,且留下充足的空余事件。
或者一些非常规举行的大规模会议,短时间内汇聚各地、甚至各国的人,造成道路拥堵、道路分流等状况,也需要及时关注时事,以应对突发事件。
公司采购交期管理制度及交期管理工具表单 采购精细管理制度

公司采购交期管理制度及交期管理工具表单1 交期管理制度规范1.1订单交期保证办法企业应制定订单交期保证办法,用以规范订单交期管理、确保供应商按时交货。
订单交期保证办法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加强交期管理,确保供应商按时交货,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适用范围本企业采购物资交期管理工作,除另有规定外,均依本办法执行。
第3条相关定义采购交期是指从采购订货之日开始到供应商送货到库之日为止之间的时间,交期由以下六项前置时间所构成。
1.行政作业前置时间,指采购部与供应商共同为完成采购行为所必须进行的文书及准备工作。
2.原料采购前置时间,指供应商为了完成客户订单而向其供应商采购必要的原材料这一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3.生产制造前置时间,指供应商内部的生产线制造出订单上所订物资的生产时间。
4.运送前置时间,指当订单物资生产完成后,将物资从供应商的生产地送到客户指定交货点所花费的时间。
5.验收检验前置时间,指卸货与检查物资种类、数量、质量等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6.其他零星前置时间,包括不可预计的外部或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延误以及供应商预留的缓冲时间。
第4条交期管理责任人采购专员在采购经理的指导下负责采购交期管理工作,确保按时收货。
第2章合理确定交货期限第5条拟定交期范围采购专员根据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订单、库存数据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采购订单交期范围。
第6条预估订单交期1.采购专员需了解供应商生产设备利用率,并请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计划及交货计划,据此估算供应商执行采购订单所需的时间。
2.采购物资的运输有供应商送货和企业自运两种方式。
采购专员应根据不同运输主体对运输时间加以控制。
(1)供应商送货情况下,采购专员不需单独控制运输时间。
(2)企业自运情况下,采购专员需要根据物资数量及性质、路途的远近、交通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合理的运输线路,以节省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
第7条规范交期条款1.采购专员根据企业、供应商双方因素提出合理的交货期限。
采购交期管理细化执行与模板

采购交期管理细化执行与模板1.2 采购交期管理执行工具与模板1.2.1 采购交期控制表1.2.2 采购催货通知单编号:日期:年月日注:本单一式三联,第一联送供应商处催货,第二联送仓储部门,第三联留采购部存查。
1.2.3 交期延误分析表1.3 采购交期管理执行制度与模板1.3.2 采购交期跟催办法采购交期跟催办法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为了达到以下目的,特制定本方案,以指导采购物资的催收工作。
1.保证本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采购交期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2.促进采购合同与订单的正常执行。
第2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的交货跟催工作。
第3条采购交期跟催原则采购人员需要在确定合适的交货时间、交货质量、交货数量、交货价格的情况下进行跟催。
第2章订单跟踪管理第4条订单审核采购跟单员需审核订单无误后发给供应商,并要求其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回传。
第5条订单状态监督1.采购跟单员需跟踪掌握供应商的生产或备货过程。
2.如备货中途出现相关变更的,需立刻解决,不得延误。
3.采购跟单员需及时跟踪物资运输过程,确保及时进行到货检验和入库工作。
第3章催货管理第6条了解备货状态1.订单下达后,采购需要在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电话沟通,了解供应商的备货情况。
2.必要时,可以请供应商提供生产计划表,据此掌握并督促备货进度。
第7条订单跟催1.在订单预订到货日期前周,采购跟单人员需要通过电话进行一次跟催,弄清楚物资的备货情况和预计发货日期。
2.如果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采购部需向供应商发送催货通知单。
3.催货通知单发出后,采购人员需要及时联系供应商,确定确切的交货时间。
第4章交货延期处理与供应商考核第8条交货延期处理1.如交货期已过而供应商仍未交货,采购人员应及时联系其他备选供应商,寻找能够替代的供货方。
2.及时联系请购部门或技术人员,寻找可以替代的材料或物资。
第9条供应商考核1.每项采购工作结束后,采购部应当及时对供应商交货过程进行记录,作为供应商考核的重要依据。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1.总则1.1制定目的 :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欠料的影响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2.2.1供应商责任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他部门责任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采购价格交期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采购活动的高效、规范,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保障生产进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采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设备、零部件、服务等的采购。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兼顾供应商利益,确保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采购价格管理第四条采购价格应综合考虑市场行情、供应商报价、成本预算等因素,确保采购价格合理。
第五条采购部门在确定采购价格时,应进行以下工作:1. 调研市场行情,了解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2. 对比分析不同供应商的报价,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3. 考虑供应商的信誉、质量、服务等因素,确保采购产品或服务的质量;4. 根据成本预算,合理控制采购价格。
第六条采购价格变更管理:1. 采购价格如有变动,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2. 采购价格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需经采购部门负责人批准;3. 采购价格变动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时,需提交公司领导层审批。
第三章采购交期管理第七条采购交期应确保满足生产、研发等部门的实际需求,兼顾供应商的生产能力。
第八条采购部门在确定采购交期时,应进行以下工作:1.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预测采购需求;2. 了解供应商的生产周期,选择合适的交货时间;3. 考虑运输、仓储等因素,确保采购产品或服务的及时交付;4. 与供应商协商,确保交期合理。
第九条采购交期变更管理:1. 采购交期如有变动,采购部门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2. 采购交期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需经采购部门负责人批准;3. 采购交期变动涉及重大利益调整时,需提交公司领导层审批。
第四章采购流程管理第十条采购流程应规范、透明,确保采购活动的高效、合规。
第十一条采购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 需求提出:各部门根据生产、研发等需求提出采购申请;2. 采购审批:采购部门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确定采购方案;3. 询价、比价:采购部门向供应商询价、比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4. 采购合同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5. 采购执行: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产品的收货、检验、入库等工作;6. 采购结算:采购部门与供应商进行结算。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1.总则1.1制定目的: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欠料的影响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2.2.1供应商责任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他部门责任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采购交期改善,这些表格一定要用到

采购交期改善,这些表格一定要用到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采购都容易眼高手低——只想跟大项目,做大事,对基础的工作提不起来兴致。
其实,每一件大事的背后,都是无数琐碎的小事。
要做好大事,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好,采购交期管理也不例外。
采购总监也是一步一步磨出来的。
对待工作投入一点、严谨一点,持久一点,足以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采购交期管理今天分享系列之三采购交期改善管理希望对陷入交期管理困境的你有所帮助——————————————————1.0-3岁新采购工作从业者2.有供应商跟催任务的采购人士3.希望改善供应商交期延误状况4.提升和改善交期管理5.对利用表格进行管理还不够熟悉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日事工作法明确交期构成的要件,充分认识交期改善的重要性,努力提升采购完成效率,是采购员进行采购交期管理的关键。
采购员要做到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日事日清,可借助“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明细表”(见表3.1)完成。
表3.1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明细表采购交期是指从采购订货日开始至供应商送货日之间的时间长短。
也就是说,从采购部向供应商表达出其需求时开始计算,直到采购商的需求被完全满足为止,其中所花费的时间总和。
通常情况下,交期是由供应商决定而非采购商随意指定。
(1)交期的构成交期由以下6项时间构成,如表3.2所示。
表3.2交期的构成(2)影响交期的因素供应商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则会导致原料的欠缺而使生产停顿,常见的影响采购交期的因素,如图3.3所示。
图3.3影购交期的因素(3)改善交期的策略①从采购管理各环节进行改善。
包括从采购需求、计划、合同等环节进行改善,如图3.4所示。
图3.4交期改善的策略②利用交期延误检讨表进行分析、检讨。
(4)交期改善的方法根据影响物料交期的因素,改善交期的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如表3.5所示。
表3.5改善交期的方法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日清工作法要做好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日清工作,采购员可借助“采购交期改善管理日清表”(见表3.6)完成。
采购物资交期管理制度

采购物资交期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和生产进度,确保采购物资按时到货,需要建立一套采购物资交期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优化采购物资交期管理流程,提高采购物资的供货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定义•采购物资交期指供应商承诺交货的时间,通常以天数表示。
3. 采购流程•采购物资交期管理涉及以下流程:1.采购需求确认2.供应商选择和评估3.询价和议价4.合同签订5.供货跟踪和监控6.交货验收7.物资入库4. 采购需求确认•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由相关部门提出采购需求,并明确物资的规格、数量和交货期限。
5. 供应商选择和评估•采购部门根据相关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评估,包括供应商的信誉、交货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考量。
6. 询价和议价•采购部门向选定的供应商发送询价单,要求提供详细的报价和交货期限。
•在收到供应商的报价后,采购部门进行议价,并与供应商协商达成最终的价格和交期协议。
7. 合同签订•当价格和交期等细节达成一致后,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8. 供货跟踪和监控•采购部门跟踪和监控供应商交货进度,及时了解交期是否能如期履行。
•如果发现供应商可能无法按时交货,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并寻找解决方案,确保不影响生产进程。
9. 交货验收•当供应商提供物资到达时,采购部门进行验收,检查物资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如发现问题,采购部门应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解决问题。
10. 物资入库•经过验收合格后,采购部门将物资及交货单据进行记录,并安排入库。
•物资入库后,通知相关部门领取并安排合理使用。
11.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部门负责对采购的物资进行仓储和保管,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准确性。
12. 监督和评估•为了不断优化采购物资交期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定期的例会、数据分析和员工调查等方法,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采购交货期管理规定

文件修改记录Change Records流程图1.目的Purpose在必要时间内准时获得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物料,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减少因采购交期延误造成的公司损失。
2.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公司生产物料的采购过程。
3.程序要求和职责Procedure requirement and responsibility3.1业务部跟单接收到客户订单信息,制定《生产通知单》。
3.2生产部接收到《生产通知单》,根据《生产通知单》制定采购计划,并填写《采购申请单》。
3. 3采购部根据供应商状况、物料需求状况等确定采购交货周期。
3. 4采购订单的下达3.4. 1责任采购人员收到请购单后及时和供应商沟通交期,及时下单采购订单。
(1)签订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采购部在接收到《请购单》后在《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下达订单和订单确认。
(2)已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采购部在接收到《请购单》后在一天内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并要求供应商在第二天内提供报价单,收齐报价单后,采购在一天内完成报价审批、制作采购单(合同)、订单审批、订单下达和订单确认。
(3)采购人员认为有必要扩大询价范围并向新的供应商订货时,应该事先估计询价、报价、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准备、运输等各项所需的时间,最终要确保在使用部门需求的时间内到。
3. 4. 2没有采购过的物料责任采购人员收到《请购单》后,应该在一到三个工作日内收集供应商信息、报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部门、技术部门沟通,共同筛选意向供应商,如有必要应到供应商处实地考察,最终由董事长审核价格后下单订单,确保供应商按期交货。
3. 5交货期的控制3.5.1供应商确认订单后至交货日期前,采购人员应和供应商保持必要的沟通,了解其备货进展,做好沟通,防止出现延期交货问题。
3. 5. 2采购人员发现供应商供货进度可能会影响正常期限时应采取措施,消除进度滞后。
3.5.3仓库发现下单采购的物料不能按时到货,应采取必要措施,填写《供应商延迟交货处罚通知书》反馈给采购,采购按通知书调查执行。
交期管理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交期管理表格篇一:采购交期管理程序(含表格)采购交期管理程序(iso9001-20xx)一、目的在必要的时间内准时获得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物料,维持正常的生产活动,减少因采购交期延误造成的公司损失。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物料的采购过程,非生产物料不在本管理范围之内。
三、确定合理的采购周期每年1月,由采购部根据上年度的供应商状况和物料需求状况、物料性质制定本年度《采购周期表》,并向各相关部门发放,作为物料请购管理、库存管理、采购交期管理之参考。
四、建立合理化库存每年1月,制造部根据上年度经营状况和本年度营销目标制定合理《安全库存表》,采购部长应该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确认合理化库存表,库存表应该发放至下料、总装、机加工、仓库和采购。
五、交期的计算自采购部收到《请购单》至使用部门要求的交货日期止。
六、采购订单的下达(一)责任采购人员收到请购单后应该及时和供应商沟通交期,及时下达采购订单。
1、签订长期合约关系的物料及供应商,应该在收到请购单后8个工作时内在《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供应商下达订单和订单确认。
(通过订单回传,没有传真的供应商电话确认并做好记录确认供应商已经收到采购订单和确认接受交期);2、已经有合作关系的原材料供应商,应该在8个工作时内向其发出《询价单》,并督促其在24个工作时内提供报价单(最长不超过2个工作日),收齐报价后12个工作时内完成制作《比价单》、报价审批、制作采购订单、订单审批、订单下达和订单确认。
3、采购人员认为有必要扩大询价范围并准备向新供应商订货时,应该事先估计询价、报价、合同签订、付款、供应商准备、运输等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订单确认,并确保在使用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到货。
(二)没有采购过的物料1、责任采购人员收到申购单后,应在1-3个工作日内收集供应商信息,收集报价,并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部门、技术部门沟通,共同筛选意向供应商,如有必要应该到供应商处实地考察,最终由总经理审核价格后下单订单,确保供应商按期交货。
采购交期管理制度35583

采购交期管理1.总则1.1.制定目的为了确保够用物料之交货期限,使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规章.1.2.适用范围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章执行。
1.3.权责单位(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纸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交期管理规定2.1确保交期的重要性交期管理是采购重点之一,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2。
1。
1交期延迟的影响交期延迟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迟,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迟,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1.2交期提前太多的影响交期提前太多也有不良之影响,主要有:(1)导致库存成本之增加。
(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
(3)允许交期提前,导致供应商优先生产高单价物料而忽略低单价物料。
(4)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5)交期提前频繁,使供应商对交期的管理松懈,导致下次的延误。
2.2.交期延迟的原因2.2.1供应商的责任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的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2.2.2采购部责任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迟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购交期管理办法
(ISO9001-2015)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确保采购交期管理更为顺畅,特制定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采购之物料的交期管理,除另有规定外,需依本制度执行。
1.3权责单位
(1)采购部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供应链副总经理负责本规章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规定
2.1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的重要性
预防欠料及欠料跟进管理是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为了确保采购交期,确保交期的目的,是必要的时间,提供生产所必需的物料,以保障生产并达成合理生产成本之目标。
2.1.1欠料的影响
欠料造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方面:
(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从而影响效率。
(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
(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
(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
(5)交期延误,导致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从而导致采购物料之囤积和其他损失。
(6)交期延误,导致采购、运输、检验之成本增加。
(7)断料频繁,易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
2.2欠料的原因
2.2.1供应商责任
因供应商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
(1)接单量超过供应商的产能。
(2)供应商技术、工艺能力不足。
(3)供应商对时间估计错误。
(4)供应商生产管理不当。
(5)供应商之生产材料出现货源危机。
(6)供应商品质管理不当。
(7)供应商经营者的顾客服务理念不佳。
(8)供应商欠缺交期管理能力。
(9)不可抗力原因。
(10)其他因供应商责任所致之情形。
2.2.2采购部责任
因采购部责任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供应商选定错误。
(2)业务手续不完整或耽误。
(3)价格决定不合理或勉强。
(4)进度掌握与督促不力。
(5)经验不足。
(6)下单量超过供应商之产能。
(7)更换供应商所致。
(8)付款条件过于严苛或未能及时付款。
(9)缺乏交期管理意识。
(10)其他因采购原因所致的情形。
2.2.3其他部门责任
因采购以外部门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请购前置时间不足。
(2)技术资料不齐备。
(3)紧急订货。
(4)生产计划变更。
(5)设计变更或标准调整。
(6)订货数量太少。
(7)供应商品质辅导不足。
(8)点收、检验等工作延误。
(9)请购错误。
(10)其他因本公司人员原因所致的情形。
2.2.4沟通不良所致之原因
因本公司与供应商双方沟通不良导致交期延误的状况:(1)未能掌握一方或双方的产能变化。
(2)指示、联络不确实。
(3)技术资料交接不充分。
(4)品质标准沟通不一致。
(5)单方面确定交期,缺少沟通。
(6)首次合作出现偏差。
(7)缺乏合理的沟通窗口。
(8)未达成交期、单价、付款等问题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