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及单元训练重点、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5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老奶奶培育金盏花的故事,学生进一步体会“持之以恒”精神的可贵之处。
教学重难点:从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盏花的过程中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白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放松一下,欣赏一组图片,希望能带给你好心情。
[播放课件]漂亮吗?说起花,你喜欢什么花呀?看起来大家都是爱花的人。
今天,老师再介绍一种花给你们认识。
它的名字叫金盏花。
板书:[金盏花]顾明思义,猜猜这种花什么颜色?[黄色、金色]真聪明,看屏幕,[播放课件]金盏花又叫金盏菊,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主要花卉。
大多为黄色、橙红或棕色。
可是,有这么一位老奶奶却培育出了纯白色的金盏花,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板书:怎样培育出?为什么要种这种花?]你真善于思考,问题很有价值。
[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七,看看这白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绽放人间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在书中用方框框出带有生字的词和喜欢的四字词语。
师:生词都找到了吗?[课件出示生词]谁能领大家读一读?你还积累了哪个四字词语了,快来读给大家听听。
大家读的可真认真。
老师只选择了这几个四字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课件出示:生词和四字词]齐读巩固。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试着用上刚才积累的词。
最后教师小结文章主要内容。
师:老奶奶从报上看到一条消息,重金悬赏纯白色的金盏花,决定试一试,她不顾儿女的反对,自己一个人坚持种花,终于培育出了纯白金盏花。
最后赏金没有兑现,老奶奶还想种黑色的金盏花。
三、精读感悟,把握主旨1、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一研究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手段。
(3)通过课文仿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燕子》(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小燕子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课文仿写。
2. 课文《荷花》(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描绘荷花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荷花绘画或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沟通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能否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课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小燕子》:(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新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37课时计划№ 38教学过程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老舍先生非但不冒火,反而戏称是“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听来会是“丰富多腔”的。
模仿猫的叫声,理解“丰富多腔”。
③猫的叫声是“丰富多腔”的,这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猫的喜爱)④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
(二)猫的可爱。
1.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①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启下)②你从“更”字体会到什么?(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
)2.小猫的可爱,你感觉到了吗?找出写小猫淘气的句子。
①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淘气?(没完没了、再跑再跌、胆子越来越大、摔跤、打秋千)②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把小猫当成一个孩子来写,突出了它的天真可爱。
)④出示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读一读。
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从《养花》一文,可以体会到老舍对花的喜爱,再联系课文中小猫对花的糟蹋,可以看出老舍对小猫的爱更深。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阅读老舍的作品。
2.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出它的特点,表达出对它的感情。
板书设计小猫可爱反思课时计划№ 39课时计划No40课时计划№ 41课时计划№ 42课时计划№43课时计划№ 44课时计划45-46。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在一起》。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含义,如关爱他人的方式、关爱他人的意义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会用本单元的生字词造句。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的理解。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拓展。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
2. 互动教学法: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模仿创作法: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交流。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解释。
6. 想象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和景物进行想象和拓展。
8. 布置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朗读、回答问题、作业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 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这篇作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作练习。
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写一篇关于他们喜欢的动物的作文。
教材中给出了动物朋友的选择范围,包括家禽、家畜、宠物等,同时要求学生要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并表达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动物的课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一些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需要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拓展。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思路不清晰;2.写作内容不具体;3.写作语言表达不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提供具体的内容素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写作思路更清晰,写作内容更具体,写作语言更准确。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出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2.教学难点:学生写作思路的明确,写作内容的具体,写作语言的准确。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2.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为学生提供写作榜样;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提供写作素材和建议;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外形、性格、习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为写作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篇关于动物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写作思路和内容方式。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四会单词和词语。
2.熟练掌握生词的词意。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4.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情感表达。
5.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他人、事物等,关注生态环境,爱惜动植物,增强生态意识。
6.培养学生读懂图画的能力,全面发展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含义,朗读出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掌握生词词意。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我创作。
2.学生能够读懂图画,掌握图画表达意思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教师放一首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做拉伸运动,疏通身体血液,使学生进入专注状态。
2. 导入通过画面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画,让学生讲述四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们的不同生活状态,进而引出“春天来了”这一主题。
3. 学习1.教学生认读生字词“蒲公英”,并让学生根据词义想象蒲公英的模样。
2.播放课文故事录音,让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了解“蒲公英”的生长变化。
3.让学生课内阅读课文,感受词语的美感,了解作者的感悟。
4. 拓展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自想象的蒲公英的形态。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场景。
3.设计“我的蒲公英成长故事”的创作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颗蒲公英种子,从孕育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并完成绘画和作文表达。
5. 结束播放插曲,让学生起立,跟着节奏活动身体,缓解身体疲劳。
同时,总结当日所学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作业1.练习课文朗读,通过录音自主练习。
2.完成“我的蒲公英成长故事”的创作作业。
3.阅读本单元其他课文,扩展知识面。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插图与文学相结合的手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审美力、表达力,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理解情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同时,通过对“蒲公英”这一生态要素的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成为关注生态环境、珍爱动植物的好公民。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要信息,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英雄雨来》2. 生字词学习3. 文学常识讲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3)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4.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提炼主要信息。
5. 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背景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备课教案主备人:和胜军【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
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
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
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
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单元总体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
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单元教学设想】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讲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在教学时,适宜以“夜莺的歌声”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作自主性研究阅读,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屑、挺、拧、蘑、鬼、呻、吟、宛”8个生字,会写“削、喂、哨、挺、斯”等14个生字,懂得“呻吟、宛转、耷拉、轻蔑、以防万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2、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2、教师抄出课文生词及重点句(或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夜莺吗?有没有听过它的叫声?(学生自由发言)2、师导入:其实夜莺的歌声很好听!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
(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3、质疑过渡: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写的内容不是介绍夜莺这种鸟儿,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自主阅读,能使学生阅读的注意力更集中。
)二、学生自主读文提出要求:读准确、流畅,标出自然段,想想故事主要写什么。
三、检查自学,了解大意,理清脉络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认读,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轮流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正音,并交流共同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写了什么事?(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4、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5、默读课文,看看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个词概括下作为小标题?6、交流归纳: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课篇幅较长,适宜学生分组交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1、师: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
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
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五、作业1、抄写本课词语。
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提问1、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师:“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2、质疑过渡: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读课文。
二、深入读文,感悟体会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出示:第⑴处—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③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到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设计意图:这里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夜莺的歌声”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随着阅读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师应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归纳,从而体会人物品质。
)④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出示第⑵处—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出示第⑶处—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①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②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设计意图:课文重点在于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不需要逐段分析,抓住三处“夜莺的歌声”作发散点,以点带面,才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挖掘文字内在来体会人物品质。
)3、从小孩的言行,你能想到什么词来赞扬他吗?(机智、勇敢。
)三、总结全文,课外拓展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到了什么?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四、作业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体会。
2、课后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机智巧周旋传情报13、夜莺的歌声(宛转)勇敢灭敌人站岗哨六、教学反思《夜莺的歌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篇篇幅挺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做到细处有些难度。
好在学生都能按照我的吩咐课前预习,疏通生字,把课文读准。
这是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
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
以便于学生能联系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我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学生谈到“他有时侯学夜莺叫唱,有时候学杜鹃叫、、、、、、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这一句时,我出示了“好像”一词。
当我请学生注意“好像”这个词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好让敌人认为他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员联系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14*《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