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图片版)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说明文)附答案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汇编—说明文2018年初三二模宝山(嘉定)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9分)塑料污染席卷海洋①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取代。
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
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了一统天下。
②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打个比方,如果将这些塑料瓶竖着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37次。
③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版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④据有关方面的数据统计,如今,每分钟就有近一卡车的塑料瓶被倒入海洋。
自然,被倒入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的数量,只会超过这个统计数据。
由于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物质,因此,海洋污染问题已经变得日趋严重。
⑤事实上,塑料瓶等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教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污染而死亡。
⑥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最新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部分鱼类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
科学家研究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
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的餐盘中。
⑦令人遗憾的是,在关于塑料瓶生产和使用的调查中,没有一家被调查公司承诺减少他们生产的一次性塑料瓶的数量。
相反,他们大都致力于所谓“轻量化”研发——使塑料瓶更薄,以降低成本。
但是,“轻量化”的努力远远不能弥补塑料生产总量的巨大增长所带来的危害。
要阻止海洋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减少一次性塑料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瓶的生产数量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⑧研究显示,如果对塑料造成的海洋污染情况置之不理的话,其影响不只是对于海洋渔业、旅游业等等。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18年浦东新区中考预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一览众山小。
(《望岳》)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其所著纪传体史书《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渔阳。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定稿C卷(含答案)上海市三级语言素质测试(C)(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00分)考生备注:1。
这张试卷有27道题2。
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
1,文言文(40分)(1)默写(15分)1。
我们挥手道别,(李白的《送朋友》)2。
人们渴望伊拉克(刘勇的《梁祝》)3。
迎一水剑,(匿名“一路牵牛星”)4。
如果所有的旅行都是空的,那就没有根据了。
(柳宗元的《小石塘的故事》)5。
所以要有耐心。
(《孟子》生在忧患中,死在幸福中)(2)读下面的《元曲》并完成问题6-7 (4分)[A]古村的日落,轻烟和老树西寒鸦,在小小的洪飞阴影下青山绿水,白草如茵,红叶黄花[·B]枯萎的藤蔓、老树、昏暗的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和瘦马夕阳西下,心碎的人在世界的尽头。
6.这两首元曲的题目是,元曲的作者是[(2分)7。
以下两首元曲被正确理解为(2分)。
A。
两者都用对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b。
所有这些都通过各种场景组合创造出深刻的意境C.所有人都通过欢快的场景表达他们的悲伤。
D.这首歌结尾的所有句子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问题8-10 (9分)(1)当森林缺水时,就会有一座山。
这座山有小开口,好像有光。
他放弃了船,从入口进入。
在极度狭窄的开始,只有通过人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开阔,房屋看起来像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
路上的交通和鸡犬的气味其中,男人和女人穿的衣服和外人一样。
黄头发耷拉着,很开心。
(2)见渔人,大惊,问绝有一个答案我们必须回家,摆酒杀鸡吃。
听说村子里有这个人,咸就过来打听。
自从秦朝第一次避乱的时候,带领妻子城的人到了这种绝望的境地,没有回来;因此在外人看来我不知道谁是汉人,不管在魏晋时期。
这个人是一个接一个地说了又听了,个个慨叹其余的人各自延伸到自己的家里,全都没有酒和食物停几天,辞职中国有句谚语,“光是局外人是不够的。
2018上海市中考二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含答案)

2017学年上海市初三二模记叙文阅读汇编(含答案)【黄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车票①我看了看手表,是晚上七点五十分。
这不是一个很晚的时间,可是在一个冬日的乡下公路上,它已经很晚,更是很黑,很晚很黑的公路上只有这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开着,我坐在它后面的车斗里,心里淌过的是一条舒展的光芒般的水流:“()!”我在路上走了好长一段,都没有拖拉机开过来。
有卡车驶过,但是卡车的架势总令我完全不指望。
它是“呼”地驶过,而拖拉机是“突突突”,“突突突”的声音和速度都和缓得多,让你敢走上去拦一拦。
②我看着专心开拖拉机的农民,他凌乱的头发在夜风里有些飘曳,像田垄上的一小撮草,这一撮草应该有些日子没洗了,黑暗中也能看见不清洁。
那时的农民男人不是经常洗头的,可是我已经不会嫌弃,我下乡在农场四年了,农场也有农民,习惯了他们的凌乱,熟悉他们不复杂的心思,比起城里人,比起读过些书的我们这些青年,他们品性的清爽面积要大得多了。
我刚才朝着他招手,他立即就停下了,他应该是三四十岁了,我小心也讨好地说:“让我搭一下好吗?我是农场的知青,没有车了!”他用乡下话说:“我是到桃园的!”我说:“好的好的,到了桃园我就下去自己走。
”我要到的塘外比桃园远,先到桃园,然后到团结,然后是塘外,到了塘外我还要走五十分钟。
我就这样上了车,跟着他“突突突”往前开。
风不小的,路边没有什么树,出门时,外祖母让我穿上妈妈为我新买的棉风雪大衣,我说过年再穿吧,她说过年再穿干什么,晚上路上会冷。
没有想到,它就真的为我挡住了很多的冷,拖拉机男人穿着粗布棉袄。
我是很想往前凑过头和他说几句话,告诉他我是在西渡坐末班车回农场,可是晕了车,忍啊忍啊,后来忍不住,就下来吐,车开走了,我蹲在路边吐,吐的时候完全不想车开走了怎么办,还有那么多路,怎么回农场。
吐的时候的确是胸前涌满了而脑子空无的。
可是拖拉机“突突突”地开,他听不见的。
我这么想,只是觉得他如果知道些情景,了解了来龙去脉,我心里会有买了一张车票的踏实,我喜欢心里踏实,不模模糊糊,含混一片。
精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浦东新区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3.辛苦遭逢起一经,。
(《过零丁洋》)4.?止增笑耳。
(《狼》)5.而吾蛇尚存,。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雨疏风骤”是这首词叙事、抒情的背景。
B.“试”刻画了词人心系花事不忍见花落的心理。
C.“知否,知否”是词人对卷帘人说“海棠依旧”的嗔怪。
D.词中的“却道”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道”语境义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9分)A.吴广素爱士卒,深得徒属拥戴。
B.徒属本来就有举大名而死的想法。
C.陈胜的演说有鼓动性,激发士气。
D.陈胜和吴广能力超群,富有远见。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刘子玄①,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
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②督之。
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
逾年,遂通览群史。
以善文词知名。
擢③进士第。
【注】①刘子玄:唐朝史学家。
②楚:古代拷打责罚人的小杖。
③擢:提拔,提升。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业.不进()(2)许.授《左氏》()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12.文中刘子玄的父亲“怒”的是,“奇”的是(2分)。
13.下列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讲的是刘子玄在父亲指导下认真读书的故事。
B.写出了刘子玄小时候读书从慵懒到勤奋的变化。
【精品】2018.04浦东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3.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4.,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山居秋暝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山居秋暝》写的是雨后傍晚的景色,《题破山寺后禅院》则写的是_______的景色。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描写了幽深宁静的山间风光。
B.两首诗都表达了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
C.两首诗都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山林之静。
D.两首诗都在尾联含蓄委婉点明了题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_________》一书,作者是(人名)。
(2分)9.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上文中对屠户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
B.对狼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狼的凶残和狡猾。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附答案

2018年上海初三二模汇编—记叙文2018年初三二模宝山-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1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1)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
(2)听上去平淡无奇—一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
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
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
(3)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
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
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4)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
”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
等放署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
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
(5)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
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
(6)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
父亲又不在身边,我没人可问。
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
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文档资料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试题预览:2018年浦东新区中考预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一览众山小。
(《望岳》)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5.学而不思则罔,。
(《孔孟论学》)6.,已尽吾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C.下片主要通过两个生活场景来抒发作者的悲愤感情。
D.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地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9.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其所著纪传体史书《____》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在渔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院附中李忠海长郡中学史李东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