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及前臂
局部解剖学课件臂前、肘前及前臂前区-杨

小结
1.臂前到前臂前区血管神经的行程 (自行复习) 2.肘关节动脉网 Cubital Anastomosis 3.腕前区的结构安排 4.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尺侧腕屈肌与指浅 屈肌之间,尺N发手背 支,穿尺侧腕屈肌深 面至手背, N.与A.V.伴行。
尺神经:分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3.前臂屈肌后间隙
境界:
前臂远侧1/4,指深屈肌、拇长屈肌 与旋前方肌之间的潜在性间隙。
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少许脂肪组织。
交通:
经腕管通掌间隙层。
关于操作
1. 清除浅筋膜结构注意保留前臂外侧皮神经;切开深筋膜翻 向两侧,注意观察肱二肌腱膜和肌间隔
中 1/3
Hale Waihona Puke 指浅、深屈肌腱之间下 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 1/3 腱之间
正中神经:支配除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 前区肌肉。
上1/3
中1/3 下1/3
骨间 前A .
V.N.
于前臂前区全程伴行于前臂骨间膜与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之间
尺 N.A.
V.
A.V.经旋前 园肌深面, 穿指浅屈肌 腱弓深面达 前臂, 尺N穿 尺侧腕屈肌 腱弓深面, N.与A.V.相 距较远
1.皮肤与浅筋膜:皮肤薄而柔软,浅筋膜疏松, 浅筋膜内有浅静脉皮神经等。
2.深筋膜:分别与臂和前臂的深筋膜相连。肱二头肌腱膜 为前臂深筋膜在肘窝内行向外上止于肱二头肌腱内侧而形成。 该腱膜与肱二头肌腱交接处,是临床触摸肱动脉搏动和测量 血压的听诊部位。
3.肘窝: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尖 向远侧,底向近侧。 (1)境界: (2)内容:
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实验观察报告

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名称:臂前区、肘前区、前臂前区实验观察报告实验地点:实验目的:观察臂前区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肱动脉的行径和分支;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前臂前区肌的起止、位置和层次;肘窝的位置和境界;尺动脉、桡动脉的行径和分支;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的行径和分支。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操作员:实验过程观察:1、作下列皮肤切口:(1).在臂前区、肘前区和前臂前区作一纵切口,自臂上部横切口中点开始,沿上肢前面中线远侧纵行切开皮肤直至腕前处;(2).在腕远纹作一横切口,与纵切口相交,并向两侧切至肱骨内、外侧缘;(3).在肘前区作一横切口,与纵切口相交,并向两侧切至肱骨内,外上髁稍后方。
将剥离的皮肤翻向两侧。
2、解剖程序(1)将皮片分别剥向外侧,在浅筋膜深面解剖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静脉的深处有皮神经伴行;其次清除臂部的浅筋膜和深筋膜,观察从肱骨内、外上髁到肱骨中点的内、外侧肌间隔;(2)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内找出肱动脉。
(3)在肱动脉的外侧找出正中神经,查看它在哪个部位跨过动脉而到其内侧;(4)分开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揭起肱二头肌即可看到肌皮神经,此神经行于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在肱二头肌腱外侧缘处穿出,改名为前臂外侧肌皮神经;(5)仔细分离肱肌和肱桡肌,在肘关节上方二肌之间,可找出桡神经,它是从臂后面穿出外侧肌间隔到前面来的;(6)在肘窝处仔细解剖浅静脉,查看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肘正中静脉的相互连接形式,并向下追踪贵要静脉、头静脉及其伴随的前臂内、外侧皮神经;(7)清除浅筋膜,在肘窝处可看到肱二头肌腱发出一片腱膜,向内下方,续于前臂深筋膜,然后自肘窝向下纵行切开前臂深筋膜,并翻向两侧;(8)清理组成肘窝边界的各肌,同时清除肘窝内的脂肪组织,解剖出肱动脉的两个终支:尺动脉和桡动脉,追查它们的分支;(9)位于肱动脉内侧的正中神经在肘部发出很多分支,支配前臂肌前群,追踪它从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进入前臂;(10)清理桡神经,它在外上髁附近分为深、浅两支;(11)分清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12)解剖出桡动脉和桡神经浅支,清理指浅屈肌;(13)解剖出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尺动脉,直到腕部;清理尺动脉在肘窝尖端发出的骨间总动脉及其分支;尺神经在前臂下份发出一皮支,经尺侧腕屈肌的深面转至手背,分布于手背尺侧半的皮肤;(14)清理位于神经、血管深面的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并将两者向两侧牵开,分清旋前方肌,解剖出位于前二肌之间的骨间前动脉和与其伴行的骨间前神经。
上肢: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上肢: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一、皮肤和浅筋膜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浅筋膜薄而松弛,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皮神经。
1.浅静脉(一)头静脉cephalic vein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桡腕关节近侧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在肘窝中该静脉通过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吻合。
(二)贵要静脉basilic vein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止行渐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在腋腔与肱静脉合成腋静脉。
此二浅静脉与下肢的大隐静和小隐静脉相当。
(三)肘正中静脉 median cubital vein 粗而短,位于肘窝前面,变异甚多,通常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有时还接受前臂正中静脉的汇入。
此外,肘正中静脉与深静脉间有吻合支。
(四)前臂正中静脉 median antebrachial vein 位于前臂前面中线,为一不甚恒定的细支,起于手掌静脉丛,至肘窝汇入肘正中静脉,或分两头分别汇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图26-1)。
图26-1 上肢浅静脉和皮神经2.浅淋巴管和浅淋巴结上肢的浅淋巴管引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可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
内侧组收纳手和前臂尺侧部淋巴,伴随贵要静脉走行,注入肘淋巴结cubital lymph nodes,肘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
外侧组收纳手和前臂桡侧部的淋巴,伴随头静脉上行,一部分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另一部分汇入锁骨下淋巴结。
3.皮神经臂部前面的皮神经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肋间臂神经。
前臂前面有前臂内侧、外侧皮神经。
(一)臂外侧上皮神经superior lateral bracnial cutaneous nerve为腋神经的皮支、在三角肌后缘穿深筋膜,分布于臂上外侧部皮肤。
(二)臂外侧下皮神经 inferior later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为桡神经的皮支,在桡神经沟内发出,于三角肌止点下方浅出,分布于臂下外侧部皮肤。
骨科X线解剖(四肢、关节)讲解

肘关节及前臂骨X线解剖(图文)时间:2009-05-04 15:07:00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图1 肘关节正侧位X线肘关节的X线解剖肘关节常规X线片包括伸肘前后位及屈肘90°的侧位(图1)。
正位像肱桡关节间隙清晰,呈下凹的浅弧形;肱尺关节间隙有尺骨滑车切迹重叠而变暗,呈上凹的弧形,故而正位片上肘关节间隙呈波浪状。
屈肘侧位片,肱尺关节间隙清晰,呈半环形,前为冠突,后为鹰嘴。
肱桡关节掌侧清晰,背侧部分和尺骨冠突相重叠。
此时通过桡骨纵轴线的延长线也穿过肱骨小头中心。
伸肘正位片上,肱骨、尺骨长轴线形成向外165°~170°的夹角,此为生理性前臂外翻角,男性一般大于女性。
若小于l65°叫肘外翻,大于190°叫肘内翻,如果是180°则叫直肘(图1-1),均属异常表现。
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内下方的夹角谓之提携角,正常范围5°~20°之间,女大于男。
图1-1肘部畸形示意图前臂骨的X线解剖常规摄前后位、侧位片。
前后位片上(图2),两骨并行,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
桡骨上端的桡骨头呈圆盘状,桡骨颈下方的内侧缘显示三角致密影为桡骨粗隆影。
尺骨上端大而不规则,主要参与构成肘关节。
尺骨下端变细,尺骨头内后侧有尺骨茎突影。
前臂侧位片,尺、桡骨上、下两端都显示部分重叠,但骨干分开,桡骨干后缘和尺骨前缘之间显示长梭形空白区,为透亮的骨间膜。
图2 前臂骨正侧位X线像上一篇:肱骨X线解剖(图文)肩关节X线解剖(图文)时间:2009-05-04 14:58:23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图1 肩关节正位X线像(1)锁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长管状的锁骨,重叠在肺尖部,把胸骨和肩胛骨联接(2)肩胛骨的X线解剖在后前位X线片上(图1),肩胛骨呈倒置的三角形,覆盖于第2到第7肋区,透肋骨和肺野,可见其内侧缘垂直下行。
肩胛骨下角圆钝致密,外侧缘由下角向外上方延伸,呈宽厚致密影。
2.2.第二章 上肢 第二节 肘与前臂复合体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下尺桡关节韧带,尺、桡骨下端1cm处,横向
附着在桡骨S切迹掌侧和背侧到尺骨桡侧缘,与三 角纤维软盘掌、背部结合,对下尺桡关节起稳定作 用。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腕深韧带包括尺侧、桡侧副韧带,防止桡腕关
节过度内收、外展。
(二)上下尺桡关节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方形韧带是短而粗壮的韧带,起于尺骨的桡切
迹下方,附着于桡骨颈的内表面,为上尺桡关节提 供结构性支持。
3
(二)上下尺桡关节
2.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 2 下尺桡关节,环状韧带(腕总韧带)是前臂深
筋膜延续至腕部纤维束的增厚部分,围绕腕一周, 附着于尺、桡骨远端及腕部骨突上,分为掌侧与背 侧部分,构成腕管、制约和保护腕部软组织。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关节在冠状面上自然伸展,
尺骨纵轴与肱骨纵轴所形成的夹 角称肘外翻或携带角。
3
(一)桡尺关节和肱桡关节
1.基本特征 2 肘完全伸展时,正常提携角约为15±5°,女
性比男性多5°左右,可过度外翻,超过20°。优 势手臂外翻角度比较大。
明显内外翻可能由创伤导致。 3过度外翻会延伸、损害尺神经。
运2动特征;引发各关节运动的肌群:屈肘与伸肘肌 群、前臂旋前与旋后肌群。
熟悉:肱骨远端、尺骨和桡骨的解剖特点;肘关
节和前臂掌侧和屈侧的肌肉起止点以及所支配的神 经。3
了解:三角纤维软骨盘,前臂骨间膜。
一、骨学
2 (一)肱骨、(二)尺骨、(三)桡骨
二、关节
(一)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二)上下尺桡关 节、(三)骨间膜的结构和功能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

四、临床要点
1.前臂皮瓣移植:以桡动脉、尺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 2.上肢浅静脉穿刺:常在肘前方进行静脉穿刺。 优点:口径大,血流量大、位置表浅,有交通支与深静 脉吻合较固定。有肱二头肌腱膜与深静脉隔开,较安全。
3.肱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① 近侧段呈外展、旋外位, 受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牵引 所致; ② 远侧段呈内收、旋内位, 受背阔肌、胸大肌和大圆肌牵引 所致; ③ 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腋 神经)
⑶ 皮神经:
臂外侧上部:臂外 侧上皮神经(腋神 经的分支); 下部:臂外 侧下皮神经(桡神 经的分支);
臂内侧上部:肋间 臂神经(第二肋间 神经); 下部: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前臂外侧部: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终支); 内侧部:前臂内侧皮神经(臂丛内侧束)。
㈡ 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臂部:臂筋膜,向上移行为三 角肌筋膜、胸肌筋膜、腋筋膜等。 屈侧较薄,覆盖肱二头肌,在 中份形成臂内、外侧肌间隔,从 臂内、外侧伸入到臂肌前、后群 之间,附着于肱骨干和内、外上 髁,构成骨筋膜鞘。 臂前骨筋膜鞘内含有:臂肌前 群、肱血管、肌皮神经、正中神 经以及尺神经。
肱骨髁上骨折: ① 远侧段常因前臂肌前群 的牵引而向前移位,易压迫正 中神经和肱动脉,导致前臂肌 缺血挛缩、正中神经分布区皮 肤感觉障碍和肌瘫痪。
② 肱骨内上髁骨折时,有 可能损伤尺神经。
4.旋前圆肌与桡骨骨折 ①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 点上方:
近侧段因受肱二头肌和 旋后肌的牵引而呈旋后位;
远侧段因受旋前圆肌、 旋前方肌牵引而呈旋前位。 ②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 点的下方: 近侧段常保持中立位;
分支: ① 尺侧返动脉:与肱动脉的尺 侧上、下副动脉吻合。 ② 骨间总动脉:尺动脉近侧 2.5 cm的范围内发出。短干,立 即分为: a. 骨间前动脉:在拇长屈肌 和指深屈肌之间,与骨间前神经 伴行,沿骨间膜前面下降,至旋 前方肌深面。 b. 骨间后动脉:向后穿骨间 膜上端的孔,进入前臂后区。 体表投影:肘窝中点远侧2 cm 处起始,至豌豆骨桡侧的连线。
医用局部解剖学臂肘和前臂前区

臂前骨筋膜鞘:臂肌前群、肱 血管、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经。
前臂部:前臂筋膜,上与臂筋 膜相延续。肘前区内侧部筋膜厚, 肱二头肌腱膜加强,前臂肌浅层 诸肌起自其深面。
前臂内、外侧肌间隔:从内、 外侧缘伸入到前臂肌前、后群之 间,附着于尺骨、桡骨,与前臂 骨间膜一起构成骨筋膜鞘。
肘关节处:肌支至尺侧腕屈肌 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桡腕关节近侧5 cm处:发手 背支,经尺侧腕屈肌腱与尺骨之 间转向背侧,下行至手背。
体表投影:腋窝顶、肱骨内上髁 与尺骨鹰嘴之间、豌豆骨桡侧缘 的连线。
⑷ 桡神经浅支:
肘窝外侧、肱桡肌与肱肌之间、 肱骨外上髁前面桡神经分为浅、深 二支。分支前发支支配肱桡肌和桡 侧腕长伸肌。
近肘关节处发支至桡侧腕屈肌、掌 长肌和指浅屈肌。
穿旋前圆肌处:骨间前神经, 与同名血管伴行,在骨间膜前面、 拇长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下降,至 旋前方肌深面,分支至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桡侧半、旋前方肌。
体表投骨内上髁与
肱二头肌腱连线中点至 腕前区腕远纹中点的连 线。
底:肱肌、旋后肌。
内容 中央:肱二头肌腱。
内侧:肱动脉及其桡、尺动 脉及伴行静脉,最内侧正中 神经。
外侧:桡神经位于肱桡肌与 肱肌之间,前臂外侧皮神经 于肱肌与肱二头肌腱之间穿 出。
肱动脉分叉处:肘深淋巴结。
⑷ 前臂屈肌后间隙:
位置:前臂远侧1/4段掌侧;
构成:指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 腱深面与旋前方肌浅面之间的 潜在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内、外侧界:尺、桡侧腕屈肌 和前臂筋膜。
4.旋前圆肌与桡骨骨折
① 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上方:
上肢损伤(一)

上肢损伤(一)上肢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伤害,是指上肢的任何损伤。
上肢损伤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上肢损伤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一、上肢损伤的类型1.手指和手掌损伤手指和手掌是人体最常见的受伤部位之一。
手指和手掌的损伤类型包括切割伤、损伤、挫伤、骨折等。
手指和手掌损伤后,需要及时冷敷和包扎。
2.肘关节和前臂损伤肘关节和前臂的损伤类型包括脱臼、挫伤、骨折等。
肘关节是重要的关节之一,其损伤会影响到手臂和手的功能。
因此,在肘关节和前臂受伤后,需要及时就医,接受适当的治疗。
3.肩部和上臂损伤肩部和上臂的损伤类型包括肌肉拉伤、挫伤、脱臼等。
上臂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肩部和上臂的损伤会影响到肩部和上臂的运动和功能。
二、上肢损伤的治疗方法1.冷敷当上肢受伤时,需要及时冷敷。
冷敷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并减少血液流入伤口。
可以使用冷敷包或饮料瓶装冷水热敷伤口。
2.包扎包扎可以减少疼痛和肿胀,并保持伤口的清洁。
包扎时,需要使用消毒纱布或创口贴,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伤口感染。
3.休息当上肢受伤时,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加重伤势。
如果需要进行日常活动,则需要使用支撑装置或助力装置,以减少对上肢的压力。
4.药物治疗在上肢受伤后,可以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缓解疼痛和减少炎症。
如果伤情较重,则需要使用强有力的止痛药和抗生素。
总之,上肢损伤是常见的伤害,必须及时处理和治疗。
通过冷敷、包扎、休息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控制症状和促进愈合。
如果伤情较重,则需要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3-4
2000级
5
肱 骨 髁 上 伸 展 型 骨 折
2014-3-4 2000级 6
2014-3-4
2000级
7
2014-3-4
2000级
8
2、屈曲型
X线表现: ①骨折线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斜行; ②骨折远端向前方移位,移位较轻; ③骨折轻度向后成角; ④前倾角增大。(正常25°)
2014-3-4
2014-3-4 2000级 56
前 臂 解 剖
2014-3-4
2000级
57
(一)桡、尺骨干双骨骨折
常见,多见于青少年。 外力不同,骨折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 和侧方移位,有时可合并桡尺骨上、下关 节脱位。 X线表现: 直接外力—骨折线同一水平,多为横断或粉 碎性; 传导外力—骨折部位桡骨高于尺骨,桡骨为 横断,尺骨为斜行。 扭转外力—骨折呈斜行螺旋形。
2000级 12
2014-3-4
肱 骨 髁 上 青 枝 骨 折
1
2014-3-4 2000级 13
肱骨髁上青枝骨折2
2014-3-4
2000级
14
(二)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少见、见于幼儿,也叫肱骨远端骨骺分 离。 骨折线位于干骺端,骨折块包括外上髁、 小头、滑车及内上髁四个骨骺。 多向尺侧扁移,桡、尺骨伴随移位。 应与肘关节脱位鉴别。
2014-3-4 2000级 52
2014-3-4
2000级
53
肘 关 节 脱 位 合 并 喙 突 骨 折
2014-3-4
2000级
54
肘 关 节 脱 位 合 并 骨 折
2014-3-4
2000级
55
四、前臂损伤
常见,骨折后移位决定于暴力作用的方 式和方向,以及重力的影响。 X线诊断的目的,不仅指出骨折部位和数 目,还应描述折端的移位、旋转错位方 向和程度。 骨折分: 桡骨、尺骨干双骨骨折 桡、尺骨单骨骨折
2014-3-4
2000级
15
低 位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2014-3-4 2000级 16
(三)肱骨小头骨折
少见,属关节内骨折,以成人多。 骨折分: ① 肱骨小头软骨撕裂—X线无异常; ② 肱骨小头部分骨折—关节部分皮质的撕裂; ③ 肱骨小头线状骨折—骨折线矢状位走,无 移位; ④ 肱骨小头向上移位骨8
双 骨 骨 折
2014-3-4
2000级
59
2014-3-4
2000级
60
(二)桡、尺骨干单骨骨折
桡骨干单骨骨折: 少见 尺骨干单骨骨折:少见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Monteggia’s骨折) 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下关节脱位; (Galeazzi’s骨折)
2014-3-4 2000级 62
2、尺骨干单骨骨折
见于尺骨下1/3,可横行、斜行或粉碎性 骨折; 骨折远端发生旋转移位及桡侧片移,桡 尺骨两骨靠拢; 常合并桡尺下关节脱位。
2014-3-4
2000级
63
尺 骨 干 陈 旧 性 骨 折
2014-3-4 2000级 64
3、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2014-3-4 2000级 36
(九)肘关节脱位
多见于青壮年,最常见,占首位。 分为: 肘关节后脱位 肘关节侧方脱位 肘关节前脱位 肘关节陈旧性脱位
2014-3-4
2000级
37
1、肘关节后脱位
为最常见的一种脱位,关节囊前后部薄弱 及尺骨喙突小,易于向后滑。 X线表现: 正位片:桡、尺骨上端和肱骨下端重 叠,关节间隙消失。 侧位片:桡骨小头与尺骨鹰嘴向后上 移位,喙突在鹰嘴窝内。 有时可伴侧移或尺骨喙突或桡骨小头骨 折。 2014-3-4 38 2000级
肱 骨 外 髁 骨 折
2014-3-4
2000级
19
肱 骨 外 髁 骨 折
2014-3-4
2000级
20
肱 骨 外 髁 骨 折
2014-3-4
2000级
21
(五)肱骨髁间骨折
少见、为关节内骨折。 骨折分为:伸展型、屈曲型和粉碎型(远端呈三块 以上)。 X线表现: ①骨折线从两髁之间纵行向上,把两髁分裂开, 髁上横断骨折,骨折线呈T或Y字形。 ② 两髁向两侧分离,骨块旋转及向前移位或向 后移位。 ③正位见肱骨可尺偏,肱骨干桡侧移位。 ④有时合并桡尺骨远端骨折(伸展型)。
肘关节脱位未复位超过3周以上。 X线表现: 仍保持原新鲜肘关节脱位后的创伤畸形; 关节周围骨质疏松; 关节周围有骨痂形成; 关节周围有游离钙化体; 有骨化性肌炎。
2014-3-4 2000级 48
5、桡骨小头脱位
分为: 桡骨小头半脱位,常见于4岁以下; 单纯外伤性桡骨小头脱位, 即Monteggia’s骨折。
Monteggia’s骨折1)
2014-3-4
2000级
66
( Monteggia’s 骨 折 3 )
2014-3-4 2000级 67
( Monteggia’s 骨 折 3 )
2014-3-4 2000级 68
4、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下关节脱位
为Galeazzi’s骨折,多见于20-40岁成人,为不稳 定型骨折,复位困难。
2014-3-4
2000级
39
2014-3-4
2000级
40
肘 关 节 后 脱 位
2014-3-4
2000级
41
2014-3-4
2000级
42
肘 关 节 后 脱 位
2014-3-4
2000级
43
2、肘关节侧方移位
单纯侧方移位少见,多为半脱位,尺侧副 韧带撕裂。 X线表现: 正位片:肘关节外翻畸形,桡尺骨向 外侧移位。 侧位片:肱骨髁与尺骨重叠。
2014-3-4 2000级 22
肱骨髁间骨折
2014-3-4
2000级
23
肱 骨 髁 间 骨 折
2014-3-4
2000级
24
髁 间 骨 折
2014-3-4
2000级
25
(六)肱骨内上髁骨折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间接暴力所致,成人为撕脱 性骨折。 按骨折片移位程度分: Ⅰ°骨折片仅有轻度移位; Ⅱ°骨折片分离明显,近关节间隙水平; Ⅲ°骨折片嵌入关节间隙内(关节间隙瞬 间负压); Ⅳ°骨折合并关节向外脱位,关节囊及副韧带撕裂。
2014-3-4
2000级
44
肘 关 节 侧 方 移 位
2014-3-4
2000级
45
肘 关 节 侧 方 脱 位
2014-3-4
2000级
46
3、肘关节前脱位
少见 X线表现: 侧位片:桡、尺骨上端移位到肱骨下 端前方,伴有尺骨鹰嘴粉碎性 或线形骨折。
2014-3-4
2000级
47
4、肘关节陈旧性脱位
三.肘关节损伤
2014-3-4
肱骨髁上骨折 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小头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髁间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 桡骨小头骨折 肘关节脱位
2000级 1
目的要求:
熟悉肘关节的检查方法及正常表
现。 掌握肘关节各类型骨折的X线表 现。 掌握肘关节脱位的X线表现。
2014-3-4
2000级
61
1、桡骨干单骨骨折
以中下1/3交界处多见,骨折线可横断、斜行 或粉碎性。 上1/3骨折:近端向后旋转移位,远端向前 旋转移位,向尺侧倾斜,骨折重叠。 中下1/3骨折:近端呈中立位,远端旋前及 轻度尺偏。 下1/3骨折:合并桡尺下关节脱位。 (Galeazzi’s骨折)
X线表现:
① 骨折好发中下1/3交界段; ② 骨折线多为横行,其次为粉碎性; ③ 骨折远端一般向尺侧移位; ④ 桡尺下关节先为半脱位,处理不当时,可变为 全脱位; ⑤ 骨折约20%为双骨骨折,30%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⑥ 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撕裂。
2014-3-4 2000级 69
2014-3-4
2000级
26
内上髁骨折1
2014-3-4
2000级
27
内上髁骨折2
2014-3-4
2000级
28
内上髁骨折3
2014-3-4
2000级
29
内 上 髁 骨 折
4
2014-3-4
2000级
30
(七)尺骨鹰嘴骨折
多见于成人,分为两型。 1、撕脱性骨折:为间接暴力所致 骨折块大小不定,骨折线累及关节,引 起关节囊撕裂,骨折块向后上移位; 2、粉碎性骨折:直接外力所致 尺骨鹰嘴碎成数块,可无分离移位,有 时合并尺、桡骨向前移位。
2014-3-4
2000级
49
桡 骨 小 头 脱 位
2014-3-4 2000级 50
桡 骨 小 头 脱 位 合 并 骨 折
2014-3-4
2000级
51
6、肘关节脱位合并骨折
有以下几种情况: 后脱位合并尺骨喙突骨折或桡骨小头骨折; 外侧脱位合并内上髁骨折; 前脱位合并鹰嘴骨折; 桡骨小头脱位合并尺骨上1/3骨折或肘关 节脱位合并桡尺骨双骨骨折。
2000级
9
屈 曲 型
2014-3-4
2000级
10
髁上骨折旋转的X线表现
正位: 骨折两端不等宽或侧移错位不等距。 鹰嘴窝内侧皮质清及桡尺骨上段重叠为 内旋;反之为外旋。 侧位: 两髁皮质不重叠。
2014-3-4 2000级 11
3、青枝型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