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论文-幼儿生活习惯及养成教育模式
【行为教育】幼儿生活习惯及养成教育模式
【行为教育】幼儿生活习惯及养成教育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
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
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幼儿
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
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
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
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
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
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
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
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
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
幼儿园养成教育论文
幼儿园中班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中班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期是良好个性形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著名教育家若井邦夫说:“婴幼儿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迅速变化和发展之中,是最适合培养习惯的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必须使幼儿在身体、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对其一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要。年龄越小,习惯对人格的影响越大;年龄越大,人格对习惯的影响越大。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
理能力差;任性、懒散、怕苦、缺乏责任心;纪律意识差、依赖性强。而处于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虽然在意识上要比小班孩子好,自控力也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提醒。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或代办,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他们不了解哪些是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哪些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许多
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教师要先把有关生活
常规的概念传授给幼儿,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
幼儿园健康成长:身心健康教育与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健康成长:身心健康教育与生活习惯养成
1.引言
幼儿园是儿童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养成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就幼儿园健康成长的主题展开讨论,从身心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养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
2.身心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是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应该注重营养健康,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和规律作息,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幼儿园教师要注重身体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体能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升。另外,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引导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通过这些身心健康教育措施,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3.生活习惯养成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幼儿园要重视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幼儿园要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吃饭慢慢咀嚼、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
习惯。另外,规律作息也是关键,幼儿园要倡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作息规律。通过这些生活习惯养成的教育,可以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健康的基础。
4.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幼儿园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心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养成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从小就培养起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良好习惯,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健康成长:生活习惯养成与身心健康教育
幼儿园健康成长:生活习惯养成与身心健康教育
1.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规律作息、饮
食均衡、定期锻炼等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免疫
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为未来的
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幼儿园的身心健康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身心健康教
育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教师们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身体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
习艺术表达情感等,全方位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3.1 规律作息:制定固定的
作息时间表,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2 饮食均衡:教育孩
子学会饮食五谷杂粮,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 3.3 定期
锻炼:鼓励孩子参加各类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运动细胞,增强
体质。 3.4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注重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勤
换衣等良好习惯。
4.身心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4.1 身体认识:通过绘画、手
工制作等活动,引导孩子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 4.2 情感表达:
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孩子们学会用艺术表达情感。 4.3 健
康饮食:组织孩子们一起制作健康小食品,教育他们对食物的认
识和选择。 4.4 体育运动:开展各项小型运动会,让孩子们感受
运动的乐趣,培养运动细胞。
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我看来,幼儿园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教育至关
重要。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引
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养成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幼儿养成教育论文第八篇: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一、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孩子天生就是天真无邪的,教他们什么他们必然会按所教的去做,所以要想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培养。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
从最简单的说起吧,让孩子要做到:饭前洗手,吃饭时做到没有声音,安静就餐,饭后洗手,擦嘴,漱口;午睡能自己脱衣裤,并且能自己安静入睡;入厕之后会主动冲洗厕所,并且洗手。这是培养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基础。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向概念,例如:在午睡时,有的小朋友不能安静入睡,总是翻来覆去,而且还总嬉笑。这时我们就不能对他强声呵斥,非让他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我们可以跟他讲:某某小朋友,你看现在是午睡的时间,小朋友都睡觉了,还有我们班的小动物也都睡了,你和他们一样,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睡着,好不好?这时缓和他的情绪,虽然他还是不能尽
幼儿园健康成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健康成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分析
1. 引言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
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
及有效的方法。
2. 案例一:定时作息
小明是一个典型的“夜猫子”,在幼儿园阶段经常晚睡晚起,生活作
息不规律。经过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制定了一套定时作息
的生活习惯养成方案。通过早睡早起的培养,小明不仅精神状态好,
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3. 案例二:饮食习惯
小红是一个偏好零食的孩子,爱吃垃圾食品。幼儿园老师通过开展
“健康饮食周”活动,为孩子们介绍各种健康食物,并结合有趣的小
游戏,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不
再盲目追求零食,而是能够自觉选择健康的饮食。
4. 案例三:个人卫生习惯
小华在幼儿园阶段不爱洗手,对个人卫生习惯缺乏重视。在老师的引
导下,幼儿园通过播放有关卫生习惯的动画片、组织洗手比赛等活动,增强了孩子们对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华养
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预防了疾病。
5.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的健康
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应该
注重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只有通过深入的教育和培养,
才能够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
坚实的基础。
6. 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孩子的
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我认为幼儿园应该重视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在快乐成长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参考(共8篇)
第1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很大帮助作用。因此,老师及幼儿家长均应当积极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关问题,通过科学有效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学,从而使幼儿能够保持健康良好心理长,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发育。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幼儿心理健康也越来越越关注,同时幼儿心理健康也是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及手段,对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积极分析所存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
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
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老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老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刍议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摘要:幼儿园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的倾向,本文针对常见的误区,提出了在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习惯等方面需要加强的内容和具体标准,并着力就园领导、教师和家长应承担的工作和技巧展开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聚会。记者问其中一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吗,应该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他还说:“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只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别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别人有困难时我要帮助,用东西摆放整齐,做错了事情要道歉,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等等。从根本上讲,我认为这些最重要!”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与反思
目前有不少家长和教师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做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回答问题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付诸行动却不尽如人意,如不能正确洗手,洗手出于应付糊弄,饭后不愿漱口,不能独立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那么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一生都
将产生不良影响。
俗话说:“学千学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幼儿园《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可见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
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
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人们,尤其是父母对幼儿的物质生活、知识学习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是全体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的主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环境布置的内容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优美、整洁的物质环境能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充实幼儿的生活内容,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周围世界的奥秘。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
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
二、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
专门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幼儿主体性活动的方式,丰富幼儿必要的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调节和维护其心理健康。专门的教育活动要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独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因而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尽可能的具体化、形象化、新颖化,多采取情境表演、故事、游戏、讲授、行为训练等不同的形式方法。通过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论文-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宁愿花钱给孩子们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
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儿童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阶段,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于未来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1. 饮食健康
在幼儿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引导他们养成定时定量的进餐习惯,三餐要按时吃,不要随意吃零食。要鼓励他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和甜食。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他们分辨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饮食选择对身体的重要性。
2. 锻炼习惯
除了饮食,幼儿园儿童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操操、户外活动等各种形式来引导他们进行适当的运动,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兴趣。要教育他们坚持每天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比如晨练、操操、小球运动等,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 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儿童的健康同样非常重要。在幼儿园,我们要教育儿童勤洗手、讲穿干净衣服、讲卫生的重要性,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挖鼻孔、不乱抠抓等。并且,我们要通过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这些卫生习惯,让他们深刻理解卫生对
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 养成自理能力
除了饮食、运动和卫生习惯,培养儿童自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学会自己洗手、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生活技能,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懂得自己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
总结回顾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都是构建健康生活的基础。我们应该重视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通过综合多样的教育手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健康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oc-幼儿良好生活.
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龙海市华侨幼儿园许静娴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部分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在家不听话,普遍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现象严重,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相一致。我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成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老师和父母重要的责任之一。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家园合力共同努力会有所收获的。
幼儿健康领域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因为它是促进健康的根本条件。学前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幼儿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所以,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养成应当尽早开始,常抓不懈,适时要求,家园配合。幼儿健康领域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二、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小、中班幼儿在生活行为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 引言
在幼儿园阶段,身心健康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也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将从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式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2.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合理的身心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
3.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方式
3.1 规律作息
作息规律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在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们养成按时起床、午休和就寝的良好习惯。
3.2 饮食均衡
饮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养成多样化、均衡的饮食习惯。
3.3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通过带领孩子们参与户外活动、体育游戏等方式,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却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身心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孩子们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总结与回顾
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规律作息、饮食均衡、运动锻炼等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幼儿园身心健康教育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以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的下一代。
幼儿良好生活培养的研究论文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
论文作者:伍菊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华中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7年7月日
目录
引言 (2)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内涵、特征 (3)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
(一)循序渐进原则 (3)
(二)直观性原则 (4)
(三)反复性原则 (4)
三、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 (4)
(一)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4)
(二)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5)
(三)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幼儿期,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于生活细节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言传身教;家庭教育
引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幼儿园健康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养成与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则是为
他们未来健康打下基础的关键。在幼儿园,孩子们开始学习养成健康
的生活习惯,并接受健康教育的指导。本文将从生活习惯养成和健康
教育的角度,分析幼儿园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
行深入探讨。
一、生活习惯养成
1. 规律作息: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开始建立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规
律的作息可以保证孩子们的充分休息,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2. 饮食均衡:幼儿园饮食是孩子们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学
校餐食应当提供均衡营养,培养孩子们对蔬菜水果的喜爱,减少油腻
和垃圾食品的摄入。
3. 锻炼运动:幼儿园时期的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是培养孩子们运动习惯
的重要途径。养成运动习惯可以促进孩子们体质的提高,增强免疫力。
二、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以下是一则幼
儿园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X园针对疫情期间开展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学校为幼
儿们进行了手部卫生的示范和讲解,教导他们正确洗手的方法。学校
还安排医生进行健康讲座,让孩子们了解小肠菌群的重要性,并通过
游戏互动的方式进行健康常识的学习。在饮食方面,学校开展了“蔬
菜水果日”活动,鼓励孩子们多吃蔬菜水果,营养午餐中还增加了蔬
菜水果的份量。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增加了健康知识,也培养
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观点和理解
基于以上的案例分析,我认为幼儿园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与健康教育
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应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和策略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和策略
摘要:养成教育,生活为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命运。幼儿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幼儿教育之根本是养成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时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它对于孩子成才和成人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生活习惯
“蒙以养正”出自古老的四书五经之《周易》,意为人在童蒙时期,一片天真,未染恶习气,由充满教育真爱老师启发其智慧动作,培养孩子正而无邪的身心、言语、品行,将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中华蒙学的精髓即为“养成教育”儒家蒙学思想如《弟子规》、《三字经》及其他教育思想,也强调“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养成教育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一个由“外化——内化——外化”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正确示范,教育媒体“外化”通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传递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能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言行。其特点具有日常性、反复性。
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3-6岁儿童为主要对象,是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及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社会发展越是进步,科学越是飞跃的发
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
益终身”。
依据《纲要》中的教育方针“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的
要求界定,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分别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生活习惯及养成教育模式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
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2、补偿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对于这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幼儿,除了应加大养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还应积极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实施有效干预。这种补偿性教育模式在幼儿时期的使用不仅重要,而且比等幼儿长大成人之后再进行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实施的原则
模式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心理及其问题。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品质为主要任务;其次,有些心理问题只是某一时期、阶段的一些特殊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这些问题可能自然减轻甚至消失,在实施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
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会涉及到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问题。有时,对幼儿实施一些心理测量、诊断是必要的。但对这些测量、诊断的运用应特别慎重,因为运用不当,反而会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也有他们自己的尊严、意志及人格,任何轻视他们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对抗。因此,在操作中,应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4、协同性原则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与游戏、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应重视幼儿行为、情感、意志、个性等的协同发展;对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还应特别注意养成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的协同进行。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而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到游戏之中,可以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也就
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
由于幼儿的主动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让幼儿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以使他们能较长时间专注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体实施
从养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教育
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
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
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
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
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补偿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两种:
1、行为问题的矫治
运用奖罚的原则,改变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或症状,并教给其顺应社会的良好行为。这类方法简单易行,不要求寻找行为问题的根源或提高认知水平,在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幼儿身上运用,大多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2、通过游戏矫治
为幼儿设立一个特别的游戏室(角),通过游戏,让幼儿自发地、自然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受与问题充分表现出来,并获得情绪上的松弛,最终认识自我,学分控制自我。个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幼儿本身的情绪而导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集体性的游戏矫治对解决由社会适应困难引进的问题较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