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案例分析.doc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科技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案件概述、舞弊手段、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件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当行为,旨在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好。
该案件的曝光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和股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舞弊手段1. 虚增收入:公司高层通过虚构销售和服务合同,将不存在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以提高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2. 虚构支出:为了掩盖虚增收入的行为,公司高层还虚构了一系列支出,包括采购费用、研发费用等,以抵消虚增的收入。
3. 虚假会计记录:公司高层指使会计人员篡改财务记录,包括虚构销售凭证、修改账目等,以掩盖财务舞弊的痕迹。
4. 虚构资产价值:为了提高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的价值,公司高层将无效的资产计入财务报表,以增加公司的净资产和财务健康度。
四、影响1. 财务风险:财务舞弊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投资者和股东可能失去对公司的信任,从而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
2.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公司高层和参与舞弊的员工可能面临刑事和民事责任的追究。
3. 市场信任度下降:财务舞弊案件对公司声誉的打击将导致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股价下跌、投资者撤资等后果。
五、应对措施1. 深入调查:公司应立即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对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事实真相,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
2. 合规改进: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透明度提升:公司应加强对外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4. 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1. 财务舞弊的发现在一次内部审计中,雅百特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账目和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操作。
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增收入、减少成本和隐藏负债等问题。
2. 财务舞弊手段雅百特公司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收取未实际发生的款项等方式,虚增公司的销售收入。
(2) 减少成本:将一部分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转移至其他账户,以降低公司的成本支出。
(3) 隐藏负债:通过延迟支付供应商款项、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段,隐藏公司的实际负债情况。
3. 财务舞弊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雅百特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包括:(1) 内部控制不严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未能有效防范和发现财务舞弊行为。
(2) 绩效压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业绩目标,对财务数据进行操纵,以获得更好的绩效评价和奖励。
(3) 缺乏监督和审计:公司在财务审计和监督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舞弊问题。
4. 财务舞弊的影响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严重影响:(1) 公司形象受损:财务舞弊的曝光使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
(2) 经济损失:财务舞弊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决策和资金运作,进而导致经济损失。
(3)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行为涉及虚假陈述和违反会计准则等法律问题,公司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罚款等风险。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历史上的会计舞弊案例导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或隐瞒财务数据、信息,以达到欺诈、非法获利或其他不当目的的行为。
在商业世界中,会计舞弊案例屡见不鲜。
本文将分析历史上的几个著名会计舞弊案例,并从中总结出常见的舞弊手段与预防措施。
案例一:安然公司会计舞弊案安然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与本世纪初最具声誉的能源公司之一。
然而,由于虚假会计操作的揭露,该公司于2001年破产。
安然公司的会计舞弊主要集中在其特殊目的实体(SPEs)及股票价格操纵等方面。
该公司通过虚构利润以隐藏巨额负债,并在内部员工之间实行高度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层级混乱,监管不力。
案例二:范罗斯基会计舞弊案范罗斯基是一家以市政工程和农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
然而,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报告中进行了多项违法会计手段,以逃避税务和获取非法补贴。
范罗斯基公司员工通过恶意计算投标价格,故意误报资产负债表,虚构他方资助等方式进行会计舞弊。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对经济、税收等方面的严重影响。
案例三:世纪环球会计舞弊案世纪环球是一家电信公司,曾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迅速崛起。
然而,该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存在大规模的伪造行为。
世纪环球的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修改报表数据,违反会计原则等手段进行的。
该案例揭示了公司高层管理者往往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发起者和受益者。
案例四:南海公司会计舞弊案南海公司是一家中国知名的装修公司。
该公司在其2016年的财务报告中虚构销售收入,减少负债,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和股价。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虚假合同和交易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该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在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和对投资者利益的严重侵害。
结论:以上仅是历史上几个著名的会计舞弊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及其可能导致的经济、法律问题。
为了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企业和监管机构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索菱股份为例索菱股份(以下简称“索菱”)是一家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汽车配件制造商。
然而,近年来,索菱卷入了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以索菱股份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教训。
一、案例背景索菱股份成立于2005年,业务涵盖了汽车轴承、离合器、传动系统等汽车配件制造。
在上市前,公司外部声誉良好,投资者对其前景充满期待。
然而,在2016年,索菱被曝出存在大规模的财务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行为据调查,索菱的财务舞弊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增收入:索菱通过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等手段,虚增了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
这导致公司财务数据的失真,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状况产生了误判。
2. 资产负债表造假:索菱在财务报表中虚构和隐瞒了大量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从而掩盖了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他们通过虚报资产、虚减负债等手段,使得公司资产看起来更加庞大,而负债看起来更小,给投资者提供了误导。
3. 利润管理:索菱通过调整会计政策、虚增费用等手段来操纵利润数字。
这些做法使得公司的净利润看起来更高,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但实际上并未反映真实的经营状况。
以上行为都违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准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那么,为什么索菱会出现财务舞弊行为呢?三、原因分析1. 利益驱动:财务舞弊行为通常是由公司高管为了获取私利而进行的。
索菱的高管可能因为个人利益驱动,通过虚增财务数据来提高公司的市值,获取更高的报酬。
2. 监管不力: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往往与监管不力密切相关。
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相关监管机构并未及时发现问题,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舞弊得以持续进行。
3. 内部控制薄弱:索菱在财务舞弊期间,公司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明显不足。
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使得财务舞弊行为得以长期发生。
四、教训和反思1. 强化监管责任: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核实,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
目录1 绪论 (1)1.1论文研究的案例背景 (1)1.2论文研究意义 (2)1.3东芝公司财务舞弊案情回顾 (3)2 东芝公司会计主要舞弊手法 (3)2.1利用会计方法中的完工百分比法,推迟计提利润损失 (3)2.2虚报该公司存货价值,实现资产的虚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对其个人电脑(PC)业务填塞分销不当处理,实现盈利的提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控制费用业务的确认时间,实现利润的增加 (4)3导致东芝公司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 (5)3.1管理高层参与会计报表造假 (5)3.2对薪酬的分配不合理,激励作用不具有长期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公司内部监事没有发挥到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日本企业之间法人交叉持股 (9)3.5 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10)4东芝会计舞弊事件对我国审计制度的启示 (11)4.1健全外部审计制度 (11)4.2优化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模式 (9)4.3加强高管的会计合规意识 (11)4.4外部民间审计的形式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充分发挥员工举报作用 (12)5东芝公司会计舞弊案件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的借鉴 (13)5.1优化现代企业治理机制 (13)5.2 建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企业员工管理体系 (14)5.3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监督问责体制 (14)5.4建立一套民主有效的员工参与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谢辞 (16)参考文献 (17)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以东芝公司为例摘要:在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为了保持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提高市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准确性在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1 蓝田股份简介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会计案例分析-法尔莫公司存货舞弊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存货舞弊的手段
3.非法销售。主要是指高管人员或经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商品 或材料私自销售,然后采取弄虚作假的办法,冲销商品或材料记录,将销售 所得款项私设“小金库”或据为己有(贪污)。如某公司将自产的某类日用消 费品以馈赠(招待)客户的名义由办公室主任办理手续,以招待费的名义直接 在公司管理费用中列支,再从仓库将商品发给关系密切的经销商直接收回现 金,私设了数千万元的“小金库”。再如,仓库保管人员将库存商品私下销 售,将销售款据为己有,然后采取故意将不同型号的产品串号、故意多计少 计产品数量弄乱仓库账以掩盖账实不符,或者勾结财务人员采取调账的手法 将账做平。
4.规避税负,偷逃增值税、所得税。 5.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清产核资等涉及资产或产权价值、结构变动的重
大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 6.满足资本资质要求,特别是流动资产占整个资产的比重较高时。 7.其他,如经管人员贪污、挪用、私分存货等。
案例分析——存货舞弊的手段
1.虚增虚减存货数量。如将合格产品报废以虚减存货,无依据预估人账以虚 增存货,将存货转列往来以虚减存货,通过往来虚增销售、虚转成本以虚减 存货,以非法购买的发票虚增存货,聘请中介评估虚增虚减存货等。
案件经过——舞弊手段
自获得第一家药店开始,莫纳斯就梦想着把他的小店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药
品帝国。
其所实施的策略就是他所谓的“强力购买”,即通过提供大比例折扣来销
售商品。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导言: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高效、精确的财务数据处理和管理,然而,信息化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会计信息化舞弊案例。
本文将通过讨论两个实际案例,分析会计信息化舞弊的案件细节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案例一:网络支付系统的滥用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先进的网络支付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和管理,并且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信息化会计工作。
然而,某位财务部门员工利用自己在系统中的权限滥用,将公司资金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由于该员工同时负责日常财务及信息系统的运营管理,他能够轻松地删除操作记录、篡改账目,长期隐匿舞弊行为。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滥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该员工通过滥用自己的系统权限,隐瞒和篡改了账务数据,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从而达到了个人牟利的目的。
原因分析:1. 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司在设置权限和访问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地限制员工对财务系统的滥用。
2. 巡查监管不到位:公司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异常交易和账目篡改,缺乏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巡查制度。
防范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特定的员工能够访问财务系统,并强化对权限的动态调整和审计。
2. 强化审计与监督: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审计机构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
案例二:虚构交易的盗窃行为案例描述:某公司采用了自动化的财务信息系统,包括账务管理、采购和销售等模块,并设立了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然而,某位财务人员利用系统的漏洞,虚构了大量的销售交易,将虚拟的销售收入转移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
案件分析:这个案例中,财务信息系统的漏洞成为了会计舞弊的工具。
财务人员通过虚构交易并篡改账目,成功地转移了公司的资金到个人账户上,导致了公司财务状况的失真。
原因分析:1. 弱化内部控制:公司在系统的设置和维护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修复和防范系统的安全风险。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美国施乐造假案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件描述:美国施乐(Xerox)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以经营办公设备为主的跨国企业。
2000年,由于佳能的竞争,施乐股价跌至7美元以下,至2001年,施乐股价已跌再跌,进入严重亏损状态,,资产大幅缩水,2002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其近年来的收入报表提出质疑,指控该公司有做假账嫌疑,并处以1000万罚款,同时要求该公司重新进行审计,彻底清查账目。
同年6约8日,施乐提交了的1997年至2001年的重述年度财务报表中,承认在此期间虚计收入64亿美元、税前利润14亿元。
施乐的会计欺诈案随即曝光,并在资本市场上激起轩然大波,成为财经界的热点问题。
作弊动机分析:施乐的财务诈欺主要动机还是出于利益驱动,归结几点:1.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促使公司股价保持良好走势。
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账面利润。
违规提前或延后确认利润、为了提高流动性而进行交易安排等,这些手段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达到或超过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以及公司内部制定的盈利目标。
通过这些会计操作手段虚增和平滑了公司的盈余数字,达到并超过了市场的预期,使得公司股价一直保持较好的走势。
2.使企业高级管理者保全职位并获取高额报酬。
施乐之所以要利用会计操纵手段来使公司业绩达到公司内部盈利目标和市场预期,主要还是因为这关系到公司管理层的切身利益,包括报酬和职位。
正是依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酬金以及与股价直接相关的股票收入,促使公司管理层不惜使用违法的会计处理来谋取高额的回报。
除报酬之外,职位的保全也是动机之一。
因为市场竞争使的没有创造出色业绩的管理层面临被辞退的风险,而会计利润又是评价管理层业绩的重要指标,管理层有动机为保全职位而去操纵会计利润。
3.中介机构为保住重要客户并从中取得巨额服务收入。
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为施乐提供会计服务的毕马威屈服于施乐的违规,在职业规范和操守面前失去本色。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频频发生,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些舞弊事件中,戴尔公司(Dell Inc.)也牵涉其中,引起了广泛。
本文将以戴尔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其会计舞弊事件的全过程,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该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戴尔公司是一家知名的电脑制造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得克萨斯州。
它于2002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享有盛誉的公司,却陷入了会计舞弊的丑闻之中。
2015年,戴尔公司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其在2012年至2014年间虚增了约5亿美元的收入。
调查发现,戴尔公司的会计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收入、虚增库存等方式来夸大业绩。
这一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戴尔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影响十分恶劣。
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和质疑,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戴尔公司的股价在事件曝光后大幅下滑,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该事件还引发了监管机构的调查,戴尔公司因此遭受了巨额罚款和处罚。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
公司内部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会计人员有机可乘。
管理层过于追求短期业绩,忽视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审计机构在此次事件中也遭受了巨大信任危机。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应该重视内部治理和道德建设,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
同时,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审计和监督,对于发现的舞弊事件要严惩不贷。
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也应该更加谨慎,做好尽职调查工作未来展望虽然戴尔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已经过去,但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未来,戴尔公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弥补这一事件给公众带来的信任危机。
公司需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管理层需要转变观念,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利益。
戴尔公司还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积极配合调查,并采取措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第一部分:引言新中基财务舞弊案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起典型案件,该案的发生既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对公司治理、会计审计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新中基案的背景、案件概述、审计问题以及案件启示等方面,归纳总结出相关领域的经验教训,以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第二部分:案件背景新中基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建设工程、房地产开发和投资等业务。
在2008年前后,由于资本市场火爆、股市飙升等因素的刺激,很多企业寄希望于IPO来获取更为便宜的融资渠道。
于是,新中基开始筹划赴港上市,进而寻求其中的投资机会。
然而,由于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IPO制度的缺陷和监管的不足,以及贪污腐败的社会背景,新中基等一些企业顺利地通过IPO,却也为其未来的舞弊做了基础。
第三部分:案件概述新中基财务舞弊案具体表现为:在2009年1月9日的IPO申报资料中,新中基公司披露了一组虚假的财务数据,其中企业实际的负债要比披露的负债要高出了1.3亿港元。
此外,新中基还存在多项虚假资产等问题。
由于这些虚假信息影响了投资者的判断,一些机构和个人在IPO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后来却发现新中基存在严重的实际控制人纷争以及其基础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使得其股价一度遭受重创,投资者损失惨重。
第四部分:审计问题新中基之所以能够成功地通过审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与审计公司的利益关系牵扯较大。
在审计过程中,新中基向审计公司出具了超过15份的声明,其中包括了在审计公司未经确认前就进一步销售可疑项目等内容,这显然违反了会计准则和审计规范。
然而,审计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于严厉的意见,并在发现新中基存在资产负债错误等问题后,长期保持了沉默。
更重要的是,新中基在此期间也与审计公司发生了多起法律纠纷,使得后者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核查产生了比较大的抵触情绪。
第五部分:启示和建议从新中基案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启示和建议:1. 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关键。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
对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的分析一、案例简介: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
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
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私下对财务进行舞弊,导致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怀疑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有关的公司之间进行的不正常现金流出总额约为40.71亿元,不正常现金流入总额约为34.79亿元,至少给科龙带来5.92亿元的损失。
二、产生的原因及分析: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
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
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20.64%)的总代价减至3.48亿元人民币。
在顾雏军率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几个月后,出台巨亏15亿元的2001年报,使掌控科龙的代价顺势降了2.12亿元。
2005年4月26日科龙电器公告预亏4,000万元(按国际会计师准则),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华意压缩机连年亏损,需将相关7,100万元商誉撇除;二是4,700万元存货拨备。
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的赢利已达2亿元,投资机构纷纷做出乐观的预计。
2005年4月29日,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年报:亏损6,000多万元,这与上一年盈利2亿多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反差。
5月,中国证监会就此问题立案调查,科龙危机爆发,国内投资者眼看着科龙股票从25元掉到了1元多。
从格林柯尔科技的公开的财务报表看出,1998年该公司收入仅11万元,利润为负800万元,而2000年年报统计的收入则达到3.64亿元,3年里增长了3300倍。
会计公司舞弊案例分析-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治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有序运行的障碍和也是海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及其研究成果的运用,在现实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上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欣泰电气为案例,主题围绕我国上次公司财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期为我国资本市场良好运行和抵制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欣泰电气;财务舞弊;成因;对策一、财务舞弊的定义和性质(一)财务舞弊的定义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3年颁布的第99号(SASNo.99)的观点,财务舞弊可以解释为公司为了误导使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利益相关者而刻意错误披露报告中所列示的信息,导致相关利益人无法获得某些重要财务信息,违背了公认会计原则。
本文所描述的舞弊是指针对我国法律法规下,财务报告主体为谋求不正当利益,企业对应当呈现的财务数据进行变动、篡改具有主观故意性,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1]。
最终披露虚假财务信息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二)财务舞弊行为的性质财务舞弊行为的本质是经济诈骗和欺诈行为。
对我国资本市场而言,财务欺诈极具社会危害性。
财务舞弊最终呈现形式企业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舞弊和财务差错虽然同具有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特点,但行为本质不同,以财务报告主体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性而区分。
财务差错是因“过失”产生的财务错误。
而财务舞弊是具有主观故意性的为了谋取非正当利益而造假的行为。
但是无论是财务舞弊还是财务差错都会因错误的财务信息的披露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决策。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来源只能通过其在证券交易所平台上披露的信息[2]。
公开透明的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现状的重要途径。
财务舞弊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进一步威胁证券市场正常运行。
在我国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具有欺诈的性质。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ST科龙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件背景ST科龙是一家知名的电器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
该公司涉及电视机、空调、电冰箱等各类电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然而,在2011年,ST科龙因涉嫌财务舞弊而成为舆论焦点。
本文将对ST科龙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导致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其对公司及股东的影响。
二、案件描述ST科龙财务舞弊案是一起涉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严重违法行为。
据调查,该公司高层为了虚增公司利润,采取了一系列非法手段。
首先,他们通过虚假交易和虚构销售数据,夸大了公司的收入。
其次,他们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虚增了公司的资产。
最后,他们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将一部分费用转变为资本支出,以降低公司的费用率,增加利润。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也误导了投资者和股东,导致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最终,该案件被揭发,并对ST科龙形象和股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三、案件原因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的发生和多个因素紧密相关。
以下是导致该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 经济压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ST科龙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保证公司的业绩达到市场预期,不惜采取了违法手段来虚增收入和利润。
2. 计划经济思维ST科龙的管理层多年来一直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系下,过度强调目标指标的完成,导致管理层更加注重虚增收入和利润,而忽视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3. 隐瞒信息高层管理人员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了公司的负债信息和商誉减值,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这种隐瞒行为违反了会计准则和道德规范。
4. 缺乏内部控制ST科龙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随意操纵财务数据,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了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案件影响分析ST科龙财务舞弊案对公司和股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品牌形象受损财务舞弊案的曝光直接影响了ST科龙的品牌形象。
公司在公众和投资者心目中的信誉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很难再恢复到曝光之前的水平。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案例分析会计舞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伪造、隐瞒或者歪曲财务数据的手段,达到欺骗或者误导利益相关者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分析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影响。
案例: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该公司是一家刚刚起步的电子科技公司,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吸引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公司高层决定采取会计舞弊行为夸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主要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 赊销虚构收入:公司虚构了大量的赊销收入,通过虚构销售订单以及与供应商的假合同来夸大公司的销售额。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公司的收入,也能够提高公司市场价值。
2. 不良资产的计提冲销:为了让企业看起来财务状况良好,公司将一些已经变为不良资产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通过计提坏账准备等手段进行冲销,导致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不真实。
3. 银行贷款资金的挪用:公司高层将银行贷款的资金挪用到其他违规行为,例如高管的个人消费、投资其他项目等,借此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这些会计舞弊行为会产生以下的影响:1. 误导投资者:虚构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使投资者根据虚假信息做出投资决策,若虚假信息被揭露,投资者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丧失对公司的信任。
2. 影响行业形象:会计舞弊行为不仅损害自身企业的声誉,也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一旦揭露,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
3. 企业自身损失:会计舞弊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
虚构的收入和恶意冲销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真实,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公司被迫破产。
为了防止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控制度、审计流程等,确保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的监管和合规性。
2. 加强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会计伦理的认知,加强风险防控意识。
3. 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审计机构、监管机构合作,及时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自身监管不力导致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业务。
然而,最近公司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中。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案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2.案件描述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虚假收入和资产减值。
2.1 虚假收入达尔曼公司的财务部门在报告期内故意夸大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他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如虚构销售定单、将未实际销售的产品计入收入等,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业绩。
这种虚假收入的行为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失真,误导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2 资产减值另一方面,达尔曼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存在资产减值的问题。
他们在报告期内故意低估了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准则,也掩盖了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
3.案件原因分析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往往有多重原因。
在达尔曼公司的案例中,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3.1 内部控制不完善达尔曼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机制。
财务部门能够利用这些漏洞,进行虚假报告和操作。
3.2 目标压力公司高层对业绩的追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得财务部门面临巨大的目标压力。
为了满足公司的财务目标,他们采取了不正当手段。
3.3 个人动机财务部门的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利益或者其他动机而参预财务舞弊。
例如,他们可能通过虚增公司的业绩来获取奖金或者提升自己的职位。
4.案件影响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件对公司和相关利益相关方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4.1 公司形象受损财务舞弊案件暴光后,达尔曼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伤害。
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可能导致销售下降和股价下跌。
4.2 法律责任财务舞弊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虚假陈述、欺诈等罪名。
达尔曼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和法律诉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更大的伤害。
4.3 内部管理问题财务舞弊案件暴露了达尔曼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
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其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监督和审计机制,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揭示案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案件概述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虚假销售额:公司高层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销售收入,夸大公司业绩,吸引投资者和股东。
2. 虚增利润:通过虚构费用支出和减少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使公司利润看起来更高,从而提高股价。
3. 虚假财务报表:公司会计部门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掩盖了上述财务舞弊行为,使投资者和股东无法发现问题。
三、案件原因分析1. 管理层压力:雅百特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高层为了维持公司形象和股价稳定,选择了不道德的手段来提高业绩。
2. 公司文化问题:公司内部缺乏良好的道德和风险意识培养,导致员工容易被诱导参预财务舞弊行为。
3. 内部控制不完善: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为财务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四、案件影响分析1. 投资者损失:由于公司虚假业绩,投资者可能在股市中遭受巨大损失,导致信心受挫。
2. 公司信誉受损:雅百特公司的声誉受到严重伤害,可能导致客户和供应商的流失,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
3. 法律责任:公司高层和相关部门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包括罚款和监禁等处罚。
五、应对措施1. 彻底调查:公司应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对财务舞弊案进行全面调查,查明责任人和具体操作细节。
2. 及时公告:公司应向投资者和股东公开透明地披露案件发展情况,以恢复市场信心。
3.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督机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严肃问责:对参预财务舞弊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包括开除、追究法律责任等。
5. 加强道德教育:公司应加强员工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达尔曼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达尔曼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规模,公司的财务运作备受关注。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系列涉及财务舞弊的问题,这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二、案例概述1. 舞弊手段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涉及虚增销售收入、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
公司高层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定单和合同,将本应计入下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同时,他们还隐瞒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2. 舞弊动机达尔曼公司的高层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公司的业绩表现,采取了这些财务舞弊手段。
他们希翼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从而获取更高的薪酬和奖金。
此外,他们还希翼通过掩盖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维持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3. 舞弊过程在达尔曼公司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了一些异常的财务数据。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高层人员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勾结,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定单和合同。
他们通过伪造销售凭证和收款凭证,将这些虚构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的财务报表中。
同时,他们还将一些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隐瞒起来,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三、案例影响1.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由于虚增销售收入和隐瞒负债和资产减值的信息,达尔曼公司的财务状况实际上比财务报表中显示的要差。
这导致公司的财务指标失真,给投资者和股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公司声誉受损达尔曼公司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其声誉向来是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然而,财务舞弊案件的暴光使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受到挑战。
3. 法律风险增加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到伪造财务报表、虚增收入等罪名。
一旦这些行为被发现,公司高层人员将面临法律追责。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处罚和诉讼风险。
四、案例启示1. 强化内部控制达尔曼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表明,强化内部控制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
1 蓝田股份简介
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
(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蓝田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蓝田股份主要是通过会计处理上的一些不合规手法,在收入和成本两方面一增一减,大幅增高利润,特别是通过固定资产来调节利润。
因为作为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固定资产是不断增加的,只有详细分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配比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而这不是一般投资者所能做到。
蓝田股份1998.1999.2000年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一直很好,其造假手法就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
蓝田股份1998-2000三年间累计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77734万元,但同期投资性净流出187981万元。
蓝田股份虚构收入的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然后通过虚增投资名义将虚增的现金流消化掉,使其账面现金流十分好看。
(四)蓝田股份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蓝田股份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该公司董事长等10人被警方拘传。
二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案概述
东方电子的母公司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原来是一家困难的小企业,后来工厂规模由小变大,技术由弱变强。
1994年1月,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设立了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拥有电网监控及能量管理系统等八大系列300多种产品。
东方电子曾业绩及股价连年翻番,不仅是中小投资者追捧的对象,而且还是多家机构重仓持有的股票。
然而,随着检察官的公诉,一度号称中国第一股的东方电子绩优高成长的伪装被一层层剥开,真相大白于天下…
(二)东方电子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其主要原因是公司高层为了获取高额的利益
(三)东方电子如何造假及涉及的会计实现舞弊的手段
1 东方电子造假的操作手段
东方电子的股市神话开始于内部职工股,东方电子将职工股过户至个人账户,并隐匿职工股。
东方电子上市后,每年初都制定了一个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的发展计划和利润目标,而按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每年年中和年底,根据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由抛售股票收入来弥补。
其具体造假过程如下:1 证劵部负责抛售股票提供资金。
东方电子从1998年开始抛售持有的内部职工股,一直到2001年8月份,每年抛售的时间大约集中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披露前,每次抛售的数量有由公司业绩的需要而定,在证劵公司抛售股票,并将所得收入转入公司在银行的账户。
2 公司经营销售部门负责伪造合同与发票。
销售部门人员采取修改客户合同.刻客户印章.向客户索要空白合同,粘贴复印伪造合同等四种手段。
同时,为了应付审计,销售部门还伪造客户的函证。
此外,使销售部门人员与个别客户串通,通过向客户汇款,再由客户汇回的方式,虚增销售收入。
3 过桥账户—“东方电子技术服务公司”的账户。
1998年10月,东方电子在华夏银行开立账户,通过它东方电子1044万股内部职工股套现后所得的资金以及投入巨资炒卖本公司股票所得的利益,被拆细为一笔笔小额资金,再根据东方电子提供的假合同和假发票伪造银行进账单以及相应的对账单,最后,再把“合法化”了的资金转入东方电子自己的账户上。
4 公司财务部负责拆分资金和做假账。
5 华夏银行负责制作假对账单和进账单。
2 东方电子造假过程中涉及的会计舞弊手段
东方电子会计舞弊是一种“倾轧帐”式的舞弊模式。
主要是将巨额炒股收益列作主营业务利润。
虽然,从利益额上看,这样进行会计处理,并不影响利润总额,但会影响利润质量,特别是这部分收益在总收益比重很大时。
在收益的众多组成部分中,主营业务利润的来源最稳定,最具可持续性,所以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上升,其他利润的比重下降,可以提高收益质量,从而有利于股价上升。
(四)东方电子会计舞弊的后果
东方电子的造假行为使得众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也给东方电子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最后,涉嫌参与造假的相关人员也得到了法律的制裁。
三琼民源会计舞弊案分析
(一)琼民源会计舞弊案概述
“琼民源”是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1993年4月30日,以“琼民源A股”在深圳证劵交易所上市,上市后,琼民源继续以较好的势头发展着。
然而,在1995年,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股价应声而跌,成为垃圾股。
但令人惊奇的是1996年中期,琼民源进入回档期,股价进一步升至21元,高速的成长,市场无不震撼。
那么,美丽的背后是什么呢?事实上,破除这层假象我们就可以看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二)琼民源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1994年以来,业绩的持续滑坡,直至濒临亏损,停牌摘牌等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经营管理层出现经营理念动摇,产生造假舞弊的动机。
(三)琼民源实现会计舞弊的手段
琼民源实现会计舞弊主要是通过直线造假及曲线造假这两种方式。
直线造假主要指其通过虚构业务,违规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来粉饰报表。
曲线造假指其在资产重组和业务往来中,通过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转移资金.操纵利润来粉饰上市公司业绩,来避免其上市公司退市或被打入ST,PT行列。
(四)琼民源会计舞弊的后果
由于会计舞弊事件的披露,琼民源的相关负责人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负责为琼民源虚假财务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证书被吊销。
四关于会计舞弊事件的反思
从国内的蓝田.麦科特.锦州港.东方电子.银广夏到国外的双“安”.世通…等等事件的发生,一再证明诚信的重要。
在上述案例中。
舞弊行为千姿百态,有的是企业内部独立作假,有的与中介机构窜通一气,有的初衷虽无不良动机但最终玩火自焚…其被淘汰出局的根本共性都是违背了诚实守信这一职业基本要求。
这其中也不乏企业会计人员迫于无奈.会计师事务所自有苦衷,但都不能成为其提供或者被迫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合法理由。
一个有着专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总是能掌握或察觉非常情况的动机,对舞弊伪造的财务报告有预警及阻止的作用。
问题是:算盘是人的手去拨的,手是人心去主宰的,有什么样的心就拨出什么样的果来。
所以,要拨准算盘,先拨正其心。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