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文档: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检测Word版含答案
第4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 •下列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A. 某个鱼塘内的不同年龄的鲫鱼B. 寄生在某个T细胞内的所有HIVC. 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D. 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大熊猫答案C解析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含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
2. 下列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A. 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 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 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D.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答案D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多、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进行丰富度调查时一般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通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 =NU tB. —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 J”型增长C.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 值D. 一个呈“ 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答案B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条件适宜,可能呈“ J”型增长,后来由于食物和空间等限制,可能呈“ S”型增长,如果条件不适合其生存则可能灭绝。
4. 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A. 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减少害虫的数量C. 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在一定的季节进行休渔D. 我国沿海某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答案A大小的影响;C 选项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年个体的数量,使种群处于增长型,体现了年龄组 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 选项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
5•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由题图可知: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
【答案】B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和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三、四、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答案】C3.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一般春夏季水生生物种类较多,冬季较少,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芦苇和藻类属于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蛋白质等含N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
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 章末归纳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5)在加入草履虫后,如果研究者再加入另一种以酵母菌为食 在加入草履虫后, 物的生物, 物的生物,则三者之间最先发生的关系是 A.共生 A.共生 C.竞争 C.竞争 B.腐生 B.腐生 D.寄生 D.寄生 (
C )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 侵入定居阶段 )。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 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 竞争平衡阶段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 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 衡。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 3.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协调进化,资源利用更为充分 相对稳定阶段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 结构复杂、层次多。 结构复杂、层次多。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2.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我国东部亚热带某山地森林地区的一片森林遭到人为砍伐破坏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 一直难以恢复。科学家为确定森林砍伐后对环境的影响,长期跟 踪研究了该地区森林受破坏地的河流和未受破坏地的河流中氮的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含量,数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1.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目的是研究一种生物种 研究者设计了一实验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数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 在第一天将一种酵母菌接种于一培养基上,放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合适的并且无其他物种存在的条件下培养,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 在第三天将草履虫加到此培养基上,研究者检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测了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 答相关问题: 答相关问题: (1)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各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繁殖 下图表示在培养基上培养酵母菌时, 速度的影响, 速度的影响,其中不正确的是 ( C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高中生物-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种群密度 (1)什么是种群密度? 答案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2)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在自然区域一定 的情况下,种群数量的多少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3)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一定相同吗?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一定不同吗? 答案 同种生物在不同时间或区域中,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不同生物 在同一时间或区域中,种群密度可能相同。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学习 目标
1.记忆、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 2.理解种群四个数量特征的内在联系。 3.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栏目 索引
基础知识导学 重点难点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基础知识导学
一、种群与种群密度 1.种群 (1)某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答案 不是。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2)某池塘中所有的蝌蚪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答案 不是。蝌蚪是青蛙的幼体,青蛙种群还应包括成年和老年的青蛙。 (3)分布在朝鲜和我国长白山地区的全部白桦树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 答案 不是。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答案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2345
1.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D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成蛙
B.一个培养皿中的全部生物
C.一个生态瓶
D.一片草原上的所有藏羚羊 解析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成蛙并非该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不是一个种
群,A错误;
一个培养皿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B错误;
一个生态瓶属于一个小生态系统,C错误;
解析答案
返回
答案
(4)结合上述实例,什么样的群体才是种群? 答案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5)种群、个体和物种的关系 ①下图表示个体、种群、物种之间的关系,请判断A、B、C的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温带湖泊中的硅藻每年有春秋两次密度高峰出现典型的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一年内硅藻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 硅藻的数量变化受光照、温度等因素影响C.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硅藻的种群数量D. A、B点时硅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答案】A【解析】2.正布氏田鼠为某草原地区的主要害鼠其对草场造成的危害大小与其种群密度直接相关一科研小组对新迁入某农场的正布氏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正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由于该鼠被捕一次后会更难捕捉因此正布氏田鼠的实际种群密度往往比调查结果偏小B. 正布氏田鼠种群迁入该农场后增长情况应为图中虚线所示C. 图中D点时正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其出生率小于C点D. 此图也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的捕捞最好把每次捕捞后的数量控制在图中C点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答案】【解析】3.下列不属于生态演替的是()A. 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B. 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C. 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 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答案】A【解析】解 A.人们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属于人类行为不属于演替 A符合题意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属于次生演替 B不符合题意C.弃耕后的农田保留着较好的土壤条件并且存在植物的种子等此处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不符合题意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属于次生演替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4.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海洋中的全部鱼B. 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C. 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 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答案】D【解析】A、群落包括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生物海洋中除了鱼还有其他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全部鱼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A错误B、一片草地里除了跳蚤和蝗虫还有其他生物因此一片草地里的跳蚤和蝗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 B错误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即包含了无机环境又包含了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C错误D、一个池塘的藻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正确5.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只被动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A正确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正确C.森林群落中具有多种种间关系不同生物可形成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 C正确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 O_2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利用 D错误故选 D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 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 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解 A.分析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 12月底变为0 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幼体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 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 A正确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B 正确C.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C正确D.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使出生率明显降低使种群的密度减小 D错误故选 D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②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A. 2项B. 3项C. 4项D. 5项【答案】B【解析】解①某种玉米长得有高有低只是一种生物并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①正确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x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减少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②错误③“森林→灌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有可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发生的③正确④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关系④错误⑤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⑤错误⑥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⑥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 B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并且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B. 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 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D.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_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答案】D【解析】A、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能被消费者利用实现了碳向动物体内的流动 A 正确B、人类活动大量利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 CO_2含量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B正确C、微生物对各营养级水平含碳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使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实现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C正确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 CO_2形式进行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D错误故选D.9.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B. 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C. 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增加D. 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不一定会减少【答案】A【解析】解 A.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A正确B.该图缺少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错误C.若青蛙突然减少理论上鹰的数量将增加因为鹰的营养级由第三、五营养级变为主要是第三营养级兔和食草鸟的数量将减少 C错误D.若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第二营养级及以后营养级的相关生物都会减少 D 错误故选 A10.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间存在竞争关系C. 针阔叶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 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A【解析】解 A.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A错误B.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都是高大乔木会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资源是种间竞争的关系 B正确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更丰富分层更多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C 正确D.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D正确故选 A11.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B. 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C. 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D. 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答案】D【解析】解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A正确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B正确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C正确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 D错误故选 D1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B正确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正确D.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总和 D错误故选 D13.下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B. 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一定相同C. 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J”型D. 在\ t_4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相等【答案】A【解析】解 A.在 t_1\sim t_2时间段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均大于1 所以两个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 A正确B.在 t_2时刻甲、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相等但两个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一定相同 B错误C.在 O\sim t_1时间段乙种群数量是减少的所以在 O\sim t_4时间段乙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不是“J”型 C错误D.由于甲、乙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以及具体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同所以在 t_4时刻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不一定相同 D错误故选 A14.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后来沿着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传人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的基因库之间有区别B. 在人们拓荒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实现了群落的初生演替C. 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不存在空间结构D. 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答案】A【解析】A、传入我国的小麦与原产地小麦存在地理隔离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不同自然条件的选择作用导致它们的基因库之间存在区别 A正确B、在人们拓荒种麦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B错误C、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一样都存在空间结构 C错误D、外来物种引进后若能大量繁殖才会对本地原有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答案】B【解析】解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 A错误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有关 B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 D错误故选 B1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 原因是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D.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答案】D【解析】解 A.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A正确B.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资源通常使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正确C.种群数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组成只是可以用于预测但并不一定按预测发展C正确D.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并不是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错误故选 D17.如图为某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B.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 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保持不变D. 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答案】C【解析】解 A.布氏田鼠在草原上活动范围广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A正确B.由图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正确C.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的增长率将下降 C错误D.一段时间内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逐渐变小 D正确故选 C18.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S”型曲线)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可能大幅超过b点C. 年龄组成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D. b~c段的出现仅与天敌捕食有关【答案】C【解析】解 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 A错误B.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因存在生存斗争死亡率也将会随之升高故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 B错误C.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C正确D.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错误故选 C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该演变属于次生演替植株高度在优势物种的更替中起重要作用B. 在草地变树林的过程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都不会发生改变C.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不同植物种群生存斗争的结果D. 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解 A.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较高的植株在竞争中占优势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成为优势物种 A正确B.在草地演变为树林的过程中阴生草本植物数量增多阳生草本植物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各种草本植物的基因库会发生改变 B错误C.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主要占据不同空间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长期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很多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均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 D正确故选 B2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萝卜、大葱等多种蔬菜还有活的鸡、猪、鲜蘑菇以及附着在这些蔬菜、鸡、猪等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以上都不是【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A不符合题意B.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不符合题意D.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这些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D 符合题意故选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1.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 C【解析】解 A.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说明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A正确B.据图可知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无法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是否增加B错误C.夏季是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 C正确D.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比例 D错误故选 AC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22.(1)N和P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了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合成22.(2)请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图1中藻类、浮游动物和银鱼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________ 鲢鱼、鳙鱼与银鱼的关系是________22.(3)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请简述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22.(4)为了证明上述推测有人对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进行了调查据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该现象因为________22.(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答案】核酸【解析】N和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元素可以在植物细胞内共同参与生物大分子核酸等的合成【答案】藻类→浮游动物→银鱼, 竞争【解析】图1表示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所示箭头不是食物链的流动方向但是根据所指方向的抑制作用可以知道三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即藻类→浮游动物→银鱼而鲢鱼、鳙鱼与银鱼都捕食浮游动物则他们存在竞争关系【答案】①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溶氧下降, ②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下降【解析】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导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需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答案】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解析】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总N和总P量不是最高值(总N和总P量低于之前若干年)【答案】营养结构, 控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解析】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藻类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鲢鱼、鳙鱼数量及浮游动物数量下降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1)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控制捕捞量、增加鲢鱼、鳙鱼的投放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措施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23.(1)某研究小组对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 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如何统计?________23.(2)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 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3)人类活动停止后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__【答案】降低, 群落, 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植被退化的趋势依次为次生乔林\rightarrow 乔灌林\rightarrow 灌木林或藤刺灌丛\rightarrow 稀灌草坡或草坡\rightarrow 稀疏灌草丛由此可见在石漠化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该研究小组研究石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的变化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査该地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对于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应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答案】方向, 抵抗力【解析】题干信息可以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该地区的有些地方受到人类干扰后没有出现石漠化而是保持原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初生, 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解析】人类活动停止后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在石漠化地区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24.(1)田鼠种群数量的调査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使田鼠种群密度调査数量偏大的因素有________24.(2)若鹰从上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鹰增重1 kg 最多消牦植物________kg.食虫鸟的能量不能完全传给鹰的原因是________ 食虫鸟的能量去向不同于鹰的途径是________24.(3)该农田若种植的是小麦可在小麦行的间隙种植磨菇不仅可以额外收获蘑菇也有利于小麦增产试分析小表增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24.(4)瓢虫在捕食蚜虫时蚜虫会向体外释放一种挥发性的告警激素避免其他蚜虫被瓤虫捕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活动过程 ①土壤中稍大型的小动物用 包着纱布的镊子 取出,微小动 物用细孔尼龙纱布 筛出,装入有固定液的瓶中,贴上标签。 ②将固定后的标本倒入培养皿中。 ③在双筒解剖镜下观察,进行分类,将数量和种类记录在 表中。
(3)分析讨论 ①土样中的动物是否能全部找出来?为什么? ②根据不同地点相同深度土样中小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的 不同,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3群落的
17
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 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 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 合理的解释是( D )
提示:①不能;有些更微小的动物会“漏网”。 ②土壤是土壤中小动物居住和觅食的场所。土壤中小动物 的组成及其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 程度,如土壤的肥沃程度、酸碱度、温度、湿度、各种有毒化 学物质的含量等都会影响小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数量。
解析: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对象是土壤 样本内肉眼可见的所有小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小动物种类(丰富 度)。
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 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光照不是影响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 的唯一因素,温度、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影响因素。
(2)水域中影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不是温度,虽然随着深度的 增加温度也会发生变化,但主要因素还是光照,在 200 米以下 水域中几乎是没有光的,所以缺乏绿色植物。
2019-2020年高考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 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 新人教
2019-2020年高考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考点二分析“J”型曲线和“S”型曲线新人教版必修3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1)K值的应用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警示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关注(1)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3.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 A解析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习题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解析:选C。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这些物种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种间关系联系起来的。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很多,除丰富度外,还有空间结构等。
2.(2012·吉林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C。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无关。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3.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①年龄组成②种间关系③种群密度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10出生率和死亡率⑨性别比例○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⑦⑧C.②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
群落层次上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
其中的①③⑨○10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
4.下图为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解析:选C。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②;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①;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④。
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原卷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 池塘中的一群鱼B. 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C. 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D. 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B. 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C. 迁入率、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原因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4.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C. 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 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5.人口学家统计预测人口翻一番的时间为:墨西哥20-40年、美国40-80年,而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这种预测的主要依据是()A. 种群数量和密度B. 种群年龄组成C. 种群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
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C. 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出生率下降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 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8.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 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 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 性比率通过影响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9.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 1个孩子)。
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章末过关检测(带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四)A卷知识点1种群的特征1.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根据调查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使用范围是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
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但也可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昆虫卵等。
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 D解析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答案 D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图示中①②决定种群密度这一信息。
由于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可以推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指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知识点2种群数量的变化4.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 D解析A项正确:D处波动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波动造成的。
高考总复习生物训练:必修三 第4章种群和群落 Word版含解析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D.当一种生物迁入到新的环境后,其数量的增长一定会呈“S”型曲线2.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速率几乎为03.(2016年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4.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下列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B.对于压在一个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C.已知血球计数板的方格为2 mm××105个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7.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8.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高中生物3 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 测试(教师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
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A【解析】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A项错误;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B项正确;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的数量先于松针长度变化,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项正确.2.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正确。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种群中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
高二生物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试卷
岑巩县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第七次单元测试试卷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姓名:班级:学号:分数: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会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组成,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3.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的K值为a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东亚飞蝗卵的密度C.山毛榉种群和它所在的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D.理想状态下,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5.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与图乙中的哪个坐标曲线相符()6.某草原因过度放牧和鼠害导致荒漠化。
为了遏止鼠害对草原的破坏,放入驯化后的银黑狐捕鼠。
下图中的曲线分别代表羊、鼠和狐数量的年变化,这3条曲线对应的动物正确的是()A.甲为狐、乙为鼠、丙为羊 B.甲为鼠、乙为羊、丙为狐C.甲为羊、乙为鼠、丙为狐 D.甲为狐、乙为羊、丙为鼠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8.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答案 D解析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答案 D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错误;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00 m2左右,B错误;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其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错误。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答案 D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有多种牛,全部的牛不止一个种群,①错误;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②正确;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为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③错误;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④正确;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⑤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⑥正确;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当迁入率小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当迁入率等于迁出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⑦正确。
4.外来物种的入侵可导致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其种群数量会出现一些变化。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新环境食物充足,其天敌较少B.该种群的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C.该种群数量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将保持相对稳定答案 B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后,由于新环境食物充足,天敌数量较少,所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后来由于空间和资源的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最终达到K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5.如图所示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丙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甲中b点和图丙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乙中的d点对应C.图甲、乙、丙中的a、c、e点生存斗争最激烈D.图中e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答案 B解析图中甲、乙、丙都可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图甲中b点的增长速率为0,图丙中f点时出生数量=死亡数量,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乙中的d点,B正确;图甲、乙、丙中的b、d、f点都可表示种群个体数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生存斗争最激烈,C错误;图中e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错误。
6.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答案 B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正确;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组成不同,B错误;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D 正确。
7.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乙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答案 A解析对害虫的防治越早越好,应在c点之前防治,严防达到c点(K/2),C错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b点之后,B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基本稳定,此时增长速率为0,A正确。
8.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答案 C解析题中涉及的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A错误;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从第4年开始种群增长率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直到第8年,所以第4年与第8年的种群数量不同,C正确,D错误。
9.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答案 D解析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A正确;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B、C正确;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D错误。
10.在一个原始的森林中,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段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降低B.AB段两个种群为捕食关系,物种2是捕食者C.BC段两个种群为共生关系,物种1随物种2的变化而变化D.BC段物种1的数量下降仅与喷洒的农药有关答案 B解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量的多少,BC段两个物种都存在,看不出物种丰富度的变化,A错误;从AB段两个物种变化的曲线特征看,二者是捕食关系,在同升(同降)区段中,先变化的是被捕食者,后变化的是捕食者,物种2为捕食者,B正确;喷洒农药不会改变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C错误;物种2以物种1为食,BC段物种1下降,既与喷洒农药有关,又与物种2数量变化有关,D错误。
11.在实验室里,将相等数目的甲、乙两种单细胞生物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单独培养,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2所示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图1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B.从图1可以看出这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都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C.若把这两种生物放在自然界的同一环境下,可能不会出现图2所示结果D.从图2可以推出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的变化是由强到弱答案 C解析增加或减少容器中培养液的量,相当于资源和空间增加或减少,图1曲线中存活个体数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1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下降,因此两种生物单独培养时种群的增长均受自身种群密度的限制,B错误;自然界的环境下,甲、乙两种生物受天敌、食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不会出现实验条件下物种在竞争中灭亡的情况,C正确;图2中两种生物混合培养时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错误。
1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一般都由植物和动物两类生物形成的种群构成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D.种群增长的模型中,只要λ大于0,种群数目就增加答案 B解析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之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一般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类生物类群,A错误;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B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与种群密度无关,C错误;种群增长的模型中,λ小于1时,种群数目减少,D错误。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相比,后者的物种更丰富些B.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结构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C.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而水平方向呈镶嵌分布的只有植物D.一片马尾松林长得高低错落有致,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B解析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和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的物种数目不相同,前者的物种更丰富,A错误;引起森林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B正确;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C错误;一片马尾松林高低错落有致,它们属于同一种群,不属于群落,D 错误。
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答案 B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A正确;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改变,因此演替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错误;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使群落结构更加完善,即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时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