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导学案 鲁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导案

高二地理自然灾害导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问题导学评价单[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概念及影响,了解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灾情分异的的表现和特征。

3、学会防灾减灾的措施。

[问题导读]1、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有哪些?会产生什么影响?2、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影响因素有哪些?3、主要的气象、地质、水文、生物灾害有哪些?说出其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4、读右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回答:(1)世界主要地震分布有何规律?(2)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5、读课本图1.27世界主要灾害带,回答:(1)据图概括世界各大洲的自然灾害特点.(2)台风会引发风暴潮和洪水,结合图思考,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什么特点?6、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原因是什么?7、中国自然灾害的呈现地域分异,读课本图 2.2“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90~2000年)”,完成下列各题(1)读图完成表格内容:(2)图中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害却东重西轻?10、西南地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地震的重灾区,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原因。

12、长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分析其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13、东部季风区是我国降水较多的地区,为什么却是旱灾频发区?15、华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霜冻等,为什么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

16、概括我国生物灾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17、防灾和减灾的措施(1)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2)灾前防御:工程防御措施:非工程防御措施:(3)救援和救助: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4)自救和互救:【多元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鲁教版选修5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4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鲁教版选修5
地质灾害可能性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图
(1)图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探究台风路径和这些地质灾害的关系。 (3)你认为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 (1) 、 (2) 题,台风经过地区为山区,地势
起伏大,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第(3)题,建立灾情监测 预警系统,建立政策法规体系,采取一些工程性防御措施,
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 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
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
险等。
我国东南沿海灾害多发,损失重大,引起广泛关注。中 学生应该心系国家安危,积极为国家防灾减灾献计献策。结
合下列地质灾害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级图( 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越高,发生
备选答案 ①社会行动
②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⑤主要成就
③遥感 ⑥化害为
技术的应用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利
自然灾害的防御 1.地质灾害的防御 地质 灾害 地震 滑坡、泥石流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法规体系; ③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等措施; ④提高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①加强地震的监测与 预报; ②提高建筑物的防震 防御 强度; 方法 ③开展宣传教育,提 高防震意识; ④健全减灾法规体系
2.气象灾害的防御
气象 灾害
台风 暴雨洪涝 干旱 寒潮 风沙
利用气 象卫星 加强对 台风的 监测和 防御 预报, 方法 及时发 布台风 预报、 警报或 紧急警 报
利用气象卫星进 行监测预报;防 因地制宜实 洪采取工程措施、 行农林牧相 发布准确 营造 非工程措施相结 结合的农业 的寒潮消 防护 合。工程措施: 结构,改善 息或警报, 林, 修筑堤坝、整治 生态环境; 使海上船 退耕 河道;修建水库; 在干旱区选 只能及时 还林、 修建分洪区等。 择耐旱作物; 返航;事 还草, 非工程措施:洪 开展农田基 先对农作 加强 泛区土地管理; 本建设,营 物、畜群 环保 建立预报系统; 造防护林, 等做好防 意识 拟定撤离计划和 改进耕作制 寒潮准备 对策;实施防洪 度等 保险等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设计 鲁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一节 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设计 鲁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学设计鲁教版选修5●课标要求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课标解读1.以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最新的气象灾害为例,说明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2.以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最新的地质灾害为例,说明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2012年5月12日,我国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导入新课——深入理解减灾防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已掌握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错误!⇐错误!1.涵义: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并减轻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2.核心:在于“减”。

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3.减灾的途径 (1)有赖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2)有赖于人的观念的进步。

(3)有赖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4.减灾防灾的主要原则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注意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1.“杜绝灾害”是防治自然灾害的最终目标吗?【提示】 不是。

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客观属性,服从于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防治自然灾害的目标在于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可能战胜自然,杜绝灾害。

(1)加强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组织减灾科技攻关。

(2)实施减灾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提高灾害预警和救援能力。

(3)制定减灾规划。

(4)健全灾害管理法规,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5)开展社会减灾教育,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6)加强国际合作等。

2.个人行为(1)原则:拯救生命优先。

(2)保持健康的心态⎩⎪⎨⎪⎧ 镇静有团队精神积极的生活态度(3)采取正确的行动。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掌握一些应付自然灾祸的方法或举措。

经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事例分析,意会减灾防灾的涵义。

经过学习和研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建立正确的减灾观点和科学的发展观点。

减灾防灾的涵义【自主学习】1.观点:采纳各样预防举措以减少灾祸的发生并减少灾祸发生时的损失。

2.中心:在于“减”,重申减少灾祸、减少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根绝灾祸”。

3.实现条件(1)有赖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

(2)有赖于人的观点的进步。

(3)有赖于人类和自然的和睦发展。

4.意义(1)有增产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

(2)有益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固。

(3)有助于可连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原则(1)减灾防灾工作一定与生态环境治理相联合。

(2)注意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中心概括】1.减灾防灾的中心减灾防灾的中心在“减”,重申“减”就是在观点上重申减少灾祸、减少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 “根绝灾祸” 。

因为很多自然灾祸的发生是自然异样变化的结果,如台风过境、地震发生和火山喷发时造成的灾祸。

这些灾祸是人类没法根绝的,但经过预防举措可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还有一些自然灾祸的发生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亲密有关,所以经过规范人类的活动能够减少灾祸的发生,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以及滑坡等自然灾祸。

2.减灾防灾的实现条件、意义和原则【追踪训练】以下有关减灾防灾的涵义的理解,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减灾就是战胜自然、根绝灾祸B.减灾防灾的中心在于“减”,即减少灾祸、减少灾情C.减灾能产生经济效益,是投入产出比很高的事业D.减灾防灾一定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答案: A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个人行为和国际努力【自主学习】1.社会行动:增强自然灾祸的科学研究;成立全国一致的信息系统,提升灾祸预警和营救能力;拟订减灾规划;健全灾祸管理的法例;展开社会减灾教育;增强国际合作。

2.个人行为:挽救生命优先是灾害救援的一项基来源则;应付灾害的健康心态的基本因素包含冷静、团队精神、踊跃的生活态度;沉着地采纳适合的应付方式。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单元归纳整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单元归纳整合鲁教版选修5

单元归纳整合正确对付自然灾祸对付自然灾祸要做到“学、听、备、察、报、抗、避、断、救、保”,下边以洪水和地震为例来讲解对付的详尽措施。

1.对付洪水(1)不要慌乱,有序转移。

(2)发生险情,及时报告。

(3)一致组织,抢险救灾。

(4)高处转移,避开雷电。

(5)采集信物,避开山洪。

(6)保护水源,严防中毒。

(7)学会急救溺水者。

2.对付地震(1)在家中,要就地避险,不行冒然外逃,应选择较安全的地方闪避。

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积蓄室及墙角闪避;要关闭电源,关闭煤气,熄灭炉火,防范发生火灾和煤气泄漏。

当大地震停止后,要利用余震之间的缝隙,迅速撤离。

(2)在室外,汽车司机要选择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要采纳紧迫制动措施刹车;车辆要逗留在宽阔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3)在办公室内,要迅速暗藏在办公桌下,一旦地震停止马上从楼梯迅速撤离。

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要马上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而后迅速撤到安全处。

(4)在影剧院、体育馆的观众应迅速躲到排椅下、舞台脚下或乐池中,等候地震停止后有组织、有序地从多个出口分散到空旷安全处。

分散时要防范慌乱、拥堵。

例因为灾害事故而死亡的人中,马上死亡者不到1/3 ,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遇”的人。

判断以下图中在灾祸发生时的做法能否正确,并说明判断原由。

答案①不正确。

顺着泥石流的方向逃跑会被掩埋。

②正确。

山崩时躲在巨石背后,以防被乱石击伤。

③正确。

发生火灾时凑近地面可获取氧气,爬行前行可逃离火场;用毛巾捂住口鼻可防范被烟尘呛到而窒息。

④正确。

洪水来暂时应远离河流和桥梁。

⑤不正确。

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

⑥正确。

屋角稳固,不易倒塌;头顶棉被,保护头部。

分析读懂图中人物的行为活动,联合正确的求生方式来判断。

①是顺泥石流方向跑;②藏在大石后边;③用毛巾掩住口鼻爬行行进;④走开桥梁;⑤抱头曲膝躲在屋梁下;⑥闪避在墙角,头上顶着棉被。

高中地理41《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41《深入理解减灾防灾》教案鲁教版选修5

第四章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示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2)学会区分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3)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2.能力目标(1)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2)掌握减灾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以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人类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正确的减灾观,增强减灾防灾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防灾减灾的涵义【教学难点】防灾减灾的作用【教学方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知道古代和现代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其中有哪些具有防灾功能?你能说出他的结构和历史吗?(课件展示)都江堰风光,都江堰的结构、功能、历史。

(提出问题)都江堰工程是怎么实现分洪减灾、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思想有哪些优点?给你哪些启示?(总结归纳)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减灾防灾工程。

它由三部分组成,巧妙利用自然规律,既解决了自然灾害的威胁,也解决了引水问题。

都江堰工程为我们的减灾防灾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我们要学习都江堰工程的设计理念——巧妙利用自然规律,和谐人地关系。

(板书)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一、减灾防灾的涵义(提出问题)人类的技术水平进步很快,生产力飞速发展,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征服自然灾害”、“战胜自然灾害”了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2,结合课件展示内容,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虽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但是我们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只能“减灾防灾”,而不能“战胜”或“根治”或“杜绝”自然灾害。

所以,减灾防灾的涵义就是尽力减少自然灾害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板书)1.减灾防灾的涵义(提出问题)“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战略”倡导:科学减灾。

我们实现“科学减灾”,必须要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如何看待减灾防灾与发展的关系?(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减灾防灾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举例说出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

经过认识我国减灾防灾主要行动,让学生感觉人类减灾防灾过程中的行动,实质上属于人地关系的一种有踊跃意义的协调,属于可连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经过认识我国减灾防灾主要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行动【自主学习】1.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1)减灾防灾模式①目标:以防为主,防抗救相联合。

②方式:重要灾祸采纳中央一致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全民参加抗御灾祸。

(2)减灾防灾基本目标①成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祸综合防治系统。

②增强灾祸科学的研究,就地取材地实行减灾对策。

③努力减少自然灾祸的损失,防备灾情扩展,防止因不合理的开刊行为致使的灾害性后果,保护有限而柔弱的生计条件,增强全社会蒙受自然灾祸的能力。

2.我国减灾防灾的主要行动(1)20世纪50年月初,组织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逐渐成立起拥有必定规模的防洪、防潮、排涝、浇灌工程系统。

(2)20 世纪 70 年月以来,增强了地震灾祸监测、预防的组织领导。

(3)20世纪80年月以来,着重了成立健全有关防灾减灾的法律、规划及对自然灾祸的管理工作。

(4)1989年景立了有28 个部参加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府成立了减灾综合协调机构。

(5)1997 年 11 月成立了国家减灾中心。

【合作研究】读教材图 4- 3-3“我国主要减灾工程散布”,达成以下问题。

(1)读图剖析我国散布面积最广的减灾工程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图中库容大于 10 亿米3水库的散布有什么规律?其减灾作用是什么?(3)在图中找出山东省的大型减灾工程。

提示: (1) 防备林工程。

保护天然林及防风固沙。

(2) 主要散布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上。

减少洪涝灾祸。

(3)治理黄河的护岸林、成立要点抗震城市、修筑沿海防备林、修筑大库容水库等。

【中心概括】1.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行动2.我国主要减灾工程(1)防备林工程:这些防备林工程属于改变地表环境的一类,主要有散布在海岸带的沿海防备林、北方风沙带及山地水土流失区的防风固沙林及水土保持林、河流沿岸的护岸林等。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鲁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阶段验收评估(四)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全球自然灾害及其损失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①强风②干旱③地震④洪水A.①②ﻩ B.②④C.①③ D.③④2.为减轻上述两种灾害损失,下列工程措施适宜的是( )①营建防风林②修建水库③跨流域调水④建设护坡工程A.①② ﻩ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1。

B 2。

B第1题,干旱、洪水等气象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出现的频率高,而带来的损失最严重.图中显示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大。

第2题,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能有效减轻洪水的威胁;跨流域调水能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可有效减轻干旱带来的损失。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A.沿海强于内地ﻩB.低纬度强于高纬C.城市强于农村D.山区强于平原4.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C.修建分洪蓄洪区ﻩD.改进耕作制度解析:3。

A 4。

B 第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看出沿海风力强于内地.第4题,沿海防护林的主要功能就是防风、防风暴潮。

高中地理4.3《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4.3《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鲁教版选修5

第四章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减灾防灾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减灾防灾的方针和基本目标。

(2)据图能说出我国主要减灾工程的分布状况。

(3)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在减灾防灾方面的主要成就。

2.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减灾工程分布与我国灾害分布规律的关系。

(2)提高学生参与灾后救援的组织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能够积极投身到力所能及的减灾防灾活动中。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基本方针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目标加强灾害科学的研究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1.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我国 2.开展减灾工程建设的减主要行动 3.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防 4.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灾 5.开展减灾防灾科学研究6.进行减灾宣传教育参与“国际减灾十年”主要成就成功抗御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自然灾害防治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典题解悟】读“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1)图中甲、乙风向符号正确的是。

(2)三图按治沙时间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3)目前世界许多沙漠边缘地区仍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其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主要是。

(4)为了防治沙漠化进一步扩展,我国正在进行的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

解析:这是一幅人类治理沙漠,利用自然资源的示意图,从图示来看,C图是最早时期,表现在树、草较小,沙丘形态明显,陡缓分明,为流动沙丘。

从沙丘形态来看,缓坡为风来的方向,受重力影响,在风的去向形成陡坡。

沙漠化现象是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所致,一般形成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的过度放牧、垦殖等造成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风力作用使沙丘流动,形成流动沙丘。

从图示来看,植树种草是防治沙漠化进一步扩展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人类最大的生态工程建设是三北防护林。

答案:(1)甲(2)C、A、B (3)干旱、降水少、过度放牧、垦殖等(4)三北防护林体系【当堂检测】1.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是()A.中央统一预防B.全民参与抗灾C.加强科学研究D.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下列不属于我国减灾防灾基本目标的是()A.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B.加强灾害科学研究,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认识C.加强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抗旱能力D.在重大灾害发生的情况下,努力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3.我国的减灾防灾行动不包括()A.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系B.开展减灾工程建设C.修建龙王庙D.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4.我国减灾防灾取得成就,主要表现在()①参与“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取得巨大成就②成功抗御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侵袭③建立完善了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④自然灾害防治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我国运用植树造林相结合治理泥石流、治沙造田较为成功的案例是()A.云南东川B.黄土高原C.东北三江平原D.云南路南6.2003年6月20日开始,淮河流域持续降水22天,使安徽、江苏的淮河沿线均超过警戒水位。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课件 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课件 鲁教版选修5

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利用高科技 趋利避害的远景 【自主学习】
1.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 (1)遥感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 ①是监测系统的_核__心___技术。 ②特点:探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等。 ③应用:为救灾行动提供了精确的_数__据__信__息___。
(2)全球定位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 ①特点:提供精确的__三__维__坐__标__、速度和时间等。 ②应用:_交__通__导__航___、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 监测等。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1.RS 是数据获取手段,GIS 是数据分析手段,二者结合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灾前:圈定危险区,评价危险程度,指导防灾活动。 微 (2)灾中:实况监测灾情,指导抗灾活动。 点 (3)灾后:快速评价灾害损失,指导救灾活动。 拨 2.RS 和 GIS 在动态监测方面的区别 RS 是通过不同时间成像资料对比,研究地面物体的动态 变化;GIS 在利用 RS、GPS 提供的地理信息基础上,对 灾害进行监测、评估。
通过分析“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案例,体会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减灾效益的基本途径,并学习
术的志向,进一步树立科
学的减灾防灾观念。
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自主学习】 1.基本途径:依靠_科__技___进步。 2.重要途径: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协 调__人__地__关__系__。 3.指导方针:_预__防___为主,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 推动减灾防灾系统工程建设。 4.法制规范:以科学的观念和_法__制___的力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 行为。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解析:在本次灭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技术。卫星遥 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 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的特性变化。 答案:(1)C (2)A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教学案鲁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5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遥感卫星三十号发射升空.遥感卫星三十号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思考探究:遥感技术可用于哪些自然灾害的监测?提示:台风、沙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森林火灾、赤潮等突发性灾害的发现。

——————基础知识要记牢—————-—减少防灾的各种措施(1)基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

(2)重要途径:加强减灾法制建设,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协调人地关系。

(3)指导方针:预防为主,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报,大力推动减灾防灾系统工程建设。

(4)法制规范:以科学的观念和法制的力量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减灾措施体系二、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就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拓展提升]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凡是通过规划、法律、管理及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即非工程性防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选修5 第4讲《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选修5 第4讲《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教案 鲁教版

第4讲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考点一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疑难剖析1.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功能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RS) ①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②空间上: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③时间上:同步观测①灾害前兆监测,及时发出警报;②进行灾害跟踪监视;③建立灾害模型全球定位系统(GPS) 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员赶赴现场的导航;可提高减灾的效率和精确度地理信息系统(GIS) 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2. 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1)趋利避害。

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依赖于更多高新技术的应用。

(2)化害为利。

当科技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更清楚地揭示了自然力量的破坏机制和建设机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这些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福的方向。

这就是化害为利,是减灾防灾的更高境界。

特别提示“化害为利”绝对不是“人类中心论”思想的结果,不是消除自然灾害,而是人地关系协调的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

人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杜绝自然灾害。

即时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遥感技术重新测量,科学家提出:长江变短了。

最近,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 211.3千米,比公认的6 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

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地位。

主持测量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尽管这一数字的变化对长江沿岸居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反映了人们对地球了解程度的加深,并有可能成为国家更新重要地理数据的参考。

”材料二2011年7月下旬,受台风和强降雨影响,泰国连降暴雨,引发中部平原大面积洪灾。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地质灾害-鲁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1.地质灾害的预防方法。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5分钟)介绍预防灾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

2.知识点讲解(30分钟)1.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

以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为例,介绍其危害和成因。

2.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结合地球构造、气候等因素,讲解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发生。

3.案例分享(15分钟)讲解一些地质灾害的实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并结合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讨论。

4.自我保护技能训练(3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模拟地震、泥石流等突发事件,进行自救逃生和应急处理训练。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进行概括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交自己的防灾应急措施和思路。

2.课堂考核:根据自救演练情况,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材:《鲁教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材的相关内容。

2.视频资料:相关地质灾害事件的视频资料。

3.模拟器材:用于学生应急处理演练的模拟器材料。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鲁教版选修5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word学案

鲁教版选修5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word学案

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学案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课标导读:1、了解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2、分析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减灾效益的基本途径。

3、探讨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明确人类的防灾减灾是一个由在饱受自然灾害之苦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力图掌握自然灾害规律到依靠科技进步,减轻、减少自然灾害乃至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过程;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观,积极投入到防灾减灾的实际行动中。

重点: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知识网络:学习与提高:一、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减灾事业,有何感悟?2、现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我们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1)。

(2);我国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比较完善的自然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如:《》《》《》《》《》。

起到的是。

(3),;为此,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知识窗:了解国际减灾计划中推行的减灾措施,“4P”和“4R”。

二、地理信息技术与减灾防灾:1、遥感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1)将图4—2—5(西藏易贡地区滑坡灾害卫星监测)中的卫星影像图与专题图及三位模拟图结合起来仔细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a、1月和4-5月相比,卫星图像上的绿色和白色区域变化很大,为什么?b、被滑坡体阻断的河流其上游方向在那里?c、滑坡后还会带来什么灾害?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预防?d、这个案例说明卫星遥感监测自然灾害有什么优点?(2)遥感技术具有、、、和等特点。

有了遥感平台,全球自然灾害的研究才有了可能。

2、全球定位技术(或GPS)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1)读图4-2-6(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监测图),思考以下问题:通过图中地球物理模型估计结果和GPS实测结果,说明用GPS监测自然灾害有什么优点?(2)GPS的主要作用和优点:GPS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的三维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因而在、、、等减灾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单元整合提升学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单元整合提升学案鲁教版选修5

单元整合提高教材 P72引文答案“适应水性”、“劝导治水”,表现了人地合一、人地和睦的理念。

教材 P76活动1.不正确。

过分夸张自然的威力,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宿命论的表现。

2.不正确。

减灾防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减灾防灾工程的实行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加。

3.不正确。

自然灾祸的发生、散布特别复杂,要尊敬事实,不可以只凭主观臆断。

4.不正确。

同 3 题。

5.不正确。

灾害救援中,不单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财富,更要关怀别人的生命、财富。

6.不正确。

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

7.不正确。

要尊敬事实,不可以心存侥幸。

8.不正确。

面对自然灾祸应踊跃应付,而不是恐惧、躲避。

9.不正确。

过分重申人的主观能动性。

10.正确。

灾前举措是减灾防灾的中心。

教材 P78活动查问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联合实质设计一个减灾日活动方案,在班上与同学沟通。

有条件的学校,可模拟训练一次,以增强学生的减灾防灾意识。

教材 P79引文答案地动仪、都江堰水利工程、避雷针、用烟雾弹防冻、人工增雨、用草障固沙、利用昆虫习惯灭虫技术、“ 3S”技术等。

教材 P81~82活动1.4~ 5 月,气温上涨,冰雪消融,卫星影像图上白色地区变小;同时,气温上涨利于植物生长,绿色地区变大。

2.图中河流左上为其上游。

3.精准、及时( 或观察范围广,信息获得量大,获得速度快,及时性好和动向性强) 。

依据专家们对卫星影像图的剖析结果和提出的防治建议,西藏易贡河滑坡灾祸前线指挥部在雨季到来以前,采纳炸坝等方式逐渐开释易贡河水,收到了很好的减灾成效。

教材 P86活动(1) 降低操场、绿地、公园、花坛、楼间空地的地面高程,一般使其比地面低0.5 ~ 1.0米,在遭受较大降雨时可蓄滞雨洪,雨后排出,2~ 3 天后恢复正常使用。

(2)在泊车场、广场,铺设透水道面或碎石路面,并建有渗水井,使雨水赶快渗透地下。

(3)在体育场下修建大型地下水库,并利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作为水库调蓄雨洪。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鲁教版选修5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人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2)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有关的事实材料等感性知识来获得较高层次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2)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重点洪灾的危害、形成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三、教学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解、提问、归纳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结合开头情境和我国98年洪水图片资料导入。

然后让学生思考情境导入中的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承转]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新课教学。

[板书]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类型:台风、洪水、干旱(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3、危害: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承转] 下面以洪灾为例,共同探讨洪灾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板书] 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洪水和洪灾的概念洪水是指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洪灾是指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后检测能力提升鲁教版选修5

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一、选择题我国自然灾祸种类多,发生的频次高,因此在自然灾祸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援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达成1~3 题。

1.以下急救溺水者的步骤正确的选项是()①除去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急救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以后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3.在丛林中一旦遭受火灾,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B.假如火势忽然减弱,则能够放心歇息C.选择低凹地或坑洞潜藏D.乘机顶风打破林火包围圈分析:第 1 题,急救溺水者第一要把其救到岸上,除去口、鼻内异物才有益于排水,紧急救援以后再送医院。

第 2 题,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以后可能会遭岩石颠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第 3 题,丛林中一旦遭受火灾,不可以顺风逃跑,也不可以在地势低凹地或坑洞中闪避,最好是用沾湿的毛巾或衣服遮住口鼻,而后乘机顶风打破林火的包围圈。

答案: 1.D 2.C 3.D4.以下防雷电的方法,哪一种是正确的()分析:选 D。

雷电天气时,用热水器沐浴、打电话、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都简单触电,在室内凑近门窗看书简单被雷击。

中新网北京2016 年 7 月 5 日电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 月 5 日 12 时 17 分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 北纬 23.78 度,东经114.62 度 ) 发生 2.7 级地震,震源深度 4 千米。

家庭地震应急逃难情形展现、学校火灾应急逃难展现吸引了众多市民眼球。

据此回答5~6 题。

5.地震发生时,学校里的学生()①若正在教室内上课,应当连忙躲到课桌下②若正在室外上体育课,要降低重心,远离高大建筑③若正在高楼层教室上课,要赶快跑到楼下④若正在室内上课,要连忙想方法从窗口跳到楼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在地震多发区,政府在地震防守方面应做好()①地震监测网的成立②建筑物抗震加固③防灾、减灾宣传④地震灾祸救灾应急系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分析:对个人而言,地震发生时要学会保护自己,能跑则跑,不可以跑则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以科学观念防治自然灾害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课程标准: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防灾减灾的涵义(2)学会区分减灾防灾中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3)了解国际关注的减灾防灾的重点,减灾项目及减灾战略2.能力目标(1)理解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2)掌握减灾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以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人类可以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危害的正确的减灾观,增强减灾防灾的社会责任感。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中国古代鲧的治水:鲧为我国古代部落首领,因采用截堵洪水的方针治水而获罪。

2.禹的治水:禹为鲧的儿子,其接受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洪水的方针治水而获得成功。

3.公元前256年建于岷江的都江堰工程,贯彻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在岷江从山地进入平原地带的咽喉,采用“无坝引水”方式(见图4-1-1),巧妙解决了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的问题,至今仍在发挥重要的水利功能。

(1)与现在的筑坝拦水思路相比,都江堰采用了什么方式?(2)都江堰工程把成都平原从“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它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人地关系(科学理念)?(二)减灾防灾的涵义1.阅读教材P72—73内容,了解:(1)减灾防灾的涵义:(2)核心是2.如何实现减灾目标②③3.减灾防灾的重要作用有①②4.减灾防灾工作的重要原则①②5.探究(1)减灾防灾就可以“杜绝灾害”吗?(2)减灾防灾工作若不注意生态环境治理,会导致什么后果?(三)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1.阅读P74教材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说“减灾首先是一项社会行动”?2.读图4-1-4“减灾系统工程框图”,该图说明了在减灾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减灾系统工程的复杂性。

3.材料:一次地震两种结果:1994年9月,台湾海峡南部发生了7.3级地震,福建、广东沿海有700多人地震时慌乱拥挤而受伤,且多为中小学生。

但在离震中较近的福建漳州部分学校,老师指挥学生们沉着避震,无一人伤亡。

结合以上材料和教材P74内容,归纳总结:(1)减灾防灾中个人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以图4-1-5为例说明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3)如何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4.探究:(1)减灾防灾仅有个人行为,就能有效地减灾防灾吗?(2)假如地震不期而至,正在室内的你如何避震?(四)减灾防灾的国际努力1.看图4-1-6和图4-1-7,说出:IDNDR图标代表:ISDR图标代表:2.读P76—77教材内容,了解:(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时间主要目的:减灾活动重点:意义:(2)“国际减灾战略”活动由来:基本目标:主要减灾战略:3.探究:2004年国际减灾日主题“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2005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利用小额信贷和安全网络,提高抗灾能力”请结合2005年中国大陆东部遭遇的数次台风袭击及新闻报道中的其它灾害事件,借鉴国际减灾日主题,试拟定一个“2005中国减灾论坛”的主题。

三、典例分析: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②战胜自然灾害③杜绝自然灾害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分析: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害,而不是根本上“杜绝和战胜灾害”。

答案:C2.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2)A属于救助措施中的方式,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其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C属于。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进行,其中更为重要。

分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1)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科学控水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4)洪水发生过程中互救四、系统归纳与整理五、学以致用[基础过关]1.关于都江堰的正确叙述是()①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③历史上曾发挥重要的水利功能,现在已经荒废④是典型的减灾防灾工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减灾防灾的正确说法是()①减灾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减灾防灾是由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构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③减灾防灾工作必须与生存环境治理相结合④只要多建些防灾减灾工程,就能消除灾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减灾防灾的作用有()①具有增产作用,能产生经济效益②有利于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③有助于人类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④有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减灾防灾的正确个人行为是()①增强减灾防灾意识②抢救财产优先③保持健康的心态④实施减灾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减灾重点针对的自然灾害是()①地震②水灾③旱灾④海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关于国际减灾精神的正确叙述是()A.防灾意识是核心B.灾后救援是核心C.国际合作是途径D.灾后救援是重点[能力提升]7.读下图,完成有关问题(1)上图中的A、B、C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出现其中哪种方向是对的?哪种方向是错的?。

(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应该怎么做?。

8.将下面“减灾系统工程框图”中的空框填上相应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列举5项减灾防灾的社会行动。

第一节深入理解减灾防灾(一)情景设置(1)无坝引水(2)体现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和“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思想。

它顺应了自然规律,既能分洪减灾,又能灌溉成都平原,是人地关系和谐的具体体现。

(二)1.(1)就是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并减轻灾害发生时的损失。

(2)核心在于“减”,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

2.①依赖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②依赖于人的观念的进步,即科学减灾观念③依赖于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3.①减少灾害损失,实际上相当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②有利于保持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4.整治国土、改善环境与减灾防灾工作进行综合规划和配套实施,注意减灾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减灾防灾工作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5.(1)这种认识错误。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异常变化的结果,如台风过境、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是人类无法杜绝的,但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很大关系,如在山区被坏植被、乱挖矿石等活动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所以不注意生态环境治理,会添加新的灾害。

(三)1.从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建立信息系统,判定减灾规划、健全法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到开展灾害教育,加强国际合作等都需要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2.政府,各种社会行动只有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才能有效实现减灾。

3.(1)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求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2)图中救灾人员将顽强的幸存者从废墟中救起。

我们可以从中培养保持健康的心态。

如镇静,要有团队精神,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3)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向,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应对方式,切忌鲁莽行事。

4.(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有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如强烈地震发生时,个人行为和社会行动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好的减灾防灾。

(2)①避震方式:不要跳楼,可采用“伏而待定”避震法;②空间选择,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③行动方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鼻;④震后应设法离开室内,以防余震。

(四)1.IDNDR:指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SDR:指国际减灾战略。

2.1990~2000年,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开发新技术,提高各国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减轻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重点针对地震、飓风、海啸、水灾、火山爆发、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

意义:培育了一种灾害预防文化,提高了减灾在政治上的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实施了各种减灾项目。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后续发展。

基本目标:提高社会对灾害的防御能力,通过减灾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将后来的对灾害的简单防御变为与对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

3.“让台风远离你我他”,“关注北方雪灾”等有话可说即可。

五、[基础过关]1.B 2.A 3.D 4.D 5.B 6.C能力提升7.(1)往A、B方面跑是对的,往C方向跑是错的(2)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空框中填写的内容:左栏从上往下为监测,预报;中间栏从上往下为防灾,救灾;右栏从上往下为保险与求助、立法与教育。

8.(1)因为减灾工程的实施即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2)①加强自然灾害研究,组织减灾科技攻关;②实施减灾工程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③制定减灾规划,健全灾害管理的法规;④开展减灾社会教育;⑤加强国际合作六、信息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