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
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
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理论体系: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建立(S-R),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试误)。
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情境的理解或顿悟,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两大理论体系有接近的趋势。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论(T heory Of Accumulative Learning)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 ry)被认为是对两大理论的兼容并蓄。
桑代克提出3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学习者在进入某种情景时所具有的预备性反应倾向会影响到某种反应的学习.准备律实际上体现了学习的动机原则.2.练习律对于已形成的某种情景与某反应的联结,正确地重复这一反应会增强这一联结.3.效果律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一个联结的后果会对这个联结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但其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论述,它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行为的特征,解释有机体为什么学习和学习什么。
一般将学习理论分为两大主要流派:联结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
联结主义学派强调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因此也常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
联结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条件性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强化论。
第四章学习理论
(四)行为的学习 1.新行为的塑造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 标。 “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2.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 行为。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3.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 作出反应。 泛化就是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 境移到另一个情境或任务中。
2.保持过程 指将观察到的信息转化为符号的形式并 贮存在长时记忆中。对被观察到的信息 进行两种编码:形象和语义编码,即表 象和言语。 3.生成过程 是指将符号化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行为, 亦叫复制。自我效能感是影响生成过程 的一个重要因素。
4.动机过程 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个体 不仅通过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习到了 行为,而且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习到 的行为表现出来。 动机的来源:榜样的直接强化;替代强 化;自我强化。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 定势。 2.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 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满意的结果会增强情境与反 应之间的联结,反之则减弱。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斯金纳的学习实验 斯金纳箱 饥饿的白鼠吃食丸 鸽子啄圆窗反应
2.对学习过程的观点。 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 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 务必使学生理解(掌握)该学科的基本 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包括该学科的知 识结构和学习态度、方法两方面。
4.提倡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 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学习理论
常见的学习理论常见的学习理论有: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主要观点有: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地位。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
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改变行为。
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
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
因此,学习既要重视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机制的中介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
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学习不是外界客观事物对学习者的强化刺激,不是教师对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主动者,主动与所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取得教师与协作伙伴的指导和帮助,主动选取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主动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
各种学习理论要点归纳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学习理论则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和解释的框架。
在教育领域,学习理论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进行要点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通过观察行为和外部刺激来提升技能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要点包括:- 学习是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某种行为的连接性。
- 反馈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导学习者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
- 借助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学习者能够通过反复实践和强化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理解和内部思维过程来构建知识的过程。
以下是其要点:- 学习者通过组织和加工信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
-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构建知识结构。
- 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和背景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可以通过激发兴趣、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等方式来促进学习。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通过建构新知识和理解来实现的过程。
以下是其要点:- 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经验、文化和环境等因素会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其学习成果是个体化的。
- 学习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来实现的过程。
以下是其要点:- 学习是社会互动的产物,个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与他人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语言和价值观念,来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 学习发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会影响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5.情感学习理论情感学习理论认为情感和情绪对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小结
流派分支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学习实质 学习过程 学习条件
重要实验 教学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华生
行为习得基于 无条件反射之上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
有机体自发行为 反应之后的强化
有机体直接经历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
社会行为习得基于 观察学习之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建构主义教学观
a. 建构主义认为,未来的教学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建构的 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和有关线索,而非知识内 容的多少。
b. 1.教学目标 c. 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d. 2.教学活动 e. 真实教学情境 f. 最近发展区 g. 接受学生的创新精神 h. 3、教学过程 i. 在教师的促进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对特定事物的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 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成长。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身处一个和谐、融洽、关爱和理解的氛围。 (4)强调从做中学。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 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 (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 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 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 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1.桑代克的连接论(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他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3)对学习规律的认识三条主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五条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2.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操作性条件反射。
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已知的刺激,是由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
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环境进行探索,先有反应,然后才知道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调节行为。
因此,他侧重于对操作学习进行研究。
(2)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
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反应概率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对反应产生正强化;负强化物是指一个刺激如果从某一情境中排除时,由此能够加强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它就是负强化物。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
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学习理论
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是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② 积累性。学习者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那么如何积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就需要对这一积累过程进行适 时的调节和控制。 ③ 自我调节性。学习者需要不断对其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包括:有准备的学习、采取必要的学习步骤、调节学习、自我 反馈和评价学习成绩,能够保持注意并具有高涨的学习动机。 这种自我调节活动较少依赖于教学的支持。
布鲁纳
皮亚杰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学习的条件 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如主动性、内部动机、 过去经验、智力等。 (2)学习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 动的过程。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学习策略水平的测试(LASSI) 10 分量量表:
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Weinstein 等人编制
• • •
态度(ATT),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的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 动机(MOT),对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 时间管理(TMT),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
• 焦虑(ANX),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担心程度;
• • • • • 专心(CON),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 信息加工(INP),使用心理表象、言语精加工、领会监控和推理等策略促进
理解和回忆的程度;
选择要点(SMI),在各种一般性的和细节性信息中识别出用以进一步学习的 重要信息的能力; 学习辅助(STA),是创造和使用辅助性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 能力; 自我测试(SFT),使用复述和理解监控技术以确定他对要学习的信息理解程 度的能力;
学习理论
返回 退出
有影响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思想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退出
行为主义
可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把人的思维都看 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不考
虑人的意识问题。
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
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 的人。 人本主义教育首先考虑的是:发展感情方 面的能力,形成情感需求,充分表达美, 增强自我导向和控制能力
积极的教育意义
确定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坚持对学生有限 度的自由方法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 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 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 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学习理论的功能
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 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对有关学习法则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 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人们容易掌 握 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 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即解释 “为什么”要这样学习,从而为人们提 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力
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考虑人的意识问题。认 为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 加工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格式塔学习理论 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返回
人本主义
学习理论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萨斯奎汉纳,1990年8月18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Walden Two,也译《桃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启示 极其不足之处
作用和启示:强化刺激。详细说来,就是学习材料 刺激反复呈现,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等,强化刺激, 提高记忆力。 不足:1.若是只是单纯的形成条件反射,极易造成 学习固化,缺少创新,不利于发散思维培养 2. 当减少刺激时,会导致消退现象
主要参考资料的网址
行为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 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 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 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 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 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 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 经风靡世界。
约翰· 华生
约翰·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 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 大师。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 实验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学习理论文档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过程、学习原则和学习方式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探讨人类如何通过吸收信息、加工知识和习得技能来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在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学习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教学设计和学习改进。
1.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由俄罗斯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建立条件反射形成的行为变化。
根据这个理论,通过联想形成的条件反射会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例如,当我们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会感到饥饿,这种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了条件反射。
2. 效应贬低理论效应贬低理论主张,人们对于频繁遇到的刺激会逐渐产生厌倦和不感兴趣的情绪反应。
因此,学习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相同的刺激中,而应提供新颖和多样化的刺激,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这一理论对于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讲授或培训过程中。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人类学习不仅受到内部认知过程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种理论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尤其是观察行为的结果。
他强调了模仿和观察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尤其重要。
4.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会根据其行为的后果来决定是否继续采取相同的行为方式。
如果行为得到了奖励,个体就更可能重复这种行为。
相反,如果行为受到惩罚,个体就更可能避免采取这种行为。
5.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建构和解释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来构建新的意义和理解。
因此,构造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和个体化的。
6.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学习是通过参与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学习理论——精选推荐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物: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华升(学习的刺激―反应学说),斯⾦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对此做出对应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物有桑代克、华⽣(John Watson);新⾏为主义的代表⼈物是哈佛⼤学⼼理学教授斯⾦纳(B.F.Skinner)。
Skinner是⾏为主义的拥戴者,但是他的观点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定的区别。
他研究的是⾃主性的⾏为,例如学习新的技能。
他的研究表明,通过奖励的⽅式,可以强化⽣物体的⾏为,让它们表现出实验者希望的⾏为。
在完成了⼀系列的实验之后,他成⽴了⾃⼰的学习理论——强化理论,他认为这套理论也同样适⽤于⼈类。
在Skinner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 ——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强化教学理论催⽣出了程序化教学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引导学习者完成⼀系列的教学活动,以获得希望的技能。
与早期的学习研究不同,Skinner的研究对教学设计有直接的促进作⽤。
⾏为主义学习理论不能解释在学习者内部,学习是如何发⽣的。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为。
结果,他们只能解释相对简单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级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为主义的作⽤有限。
例如,⾏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解释学习者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然⽽,了解学习者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对于特定的教学设计任务是⾄关重要的,例如培养学⽣解决问题能⼒的教学设计。
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2)学习过程是⼀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进程的步⼦要⼩,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通过深入理解学习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并解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刺激反应的学习。
这一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学习的影响。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条件反射”,即在给定的刺激下,学生会出现特定的反应。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反馈和鼓励。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的认知结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理解、处理和记忆来实现的。
教育者可以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原则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解决和探索性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关于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认识和控制。
给予学生学习元认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策略。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对话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文化学习。
此外,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者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认同。
4.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提倡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项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 •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 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 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头脑中产生新的意 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有意义学习的 过程是新的意义被同化的过程。第二,同化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 方式进行。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 被学生接受的。 • 海德和韦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 和方法的总称。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及其作用,阐明归因 的各种原理。他认为人类有两类需要,即对周围世界的进行理解 和控制的需要。认为通过分析可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并可预言 人们如何行动。这就是人们进行行动归因的内在原因。
4.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 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5.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 下也会出现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 克勒的顿悟说 学习的认知理论起源于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完形理论。格 克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的18个实验,撰写了《猩猩 的智慧》一文,他发挥了格式塔理论,提出了顿悟说。 主要观点:第一,学习是组织、构造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 与反应的简单联结。第二,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 实现的。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 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格式塔)的豁然改组或新 结构的顿悟。 •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有两大特点:第一,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 的活动。第二,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托 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认为学习者在达到 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 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这才是学习的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 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 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 惩 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 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5)强化与惩罚的关系
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类型 S-R型 R-S型 强化的性质 强化伴随着条件刺 强化伴随者反应, 激,强化不是奖赏 强化是奖赏
反应的性质 学得了什么 被 动 刺激间信号关系 主 动 特定的反应 简单的技能学习
适合于解释 信号学习情绪学习
(一)强化理论
1.强化及其分类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 托尔曼 (Edward Chase Tolman,1886~ 1959) ,目的行为主义理 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 或外行的行为主义者,他 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 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述 动物的行为,提出整体行 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 是行为主义向认知学派的 过渡人物。
几种典型的学习定义
行为主义: “学习指由 练习或经验 引起的相对 持久的行为 变化。” 鲍尔(G.H.Bower)、希尔加德 (E.R.Hilgard): “学习是一个 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 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 行为潜能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不 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倾向、成熟或 暂时状态来解释。”
⑶认知策略
策略性知识/ “怎么办”对内调控
⑵运动技能领域
⑶动作技能
⑷运动技能
知识学习 规范学习
⑶情感领域
⑷社会规范
⑸态度的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环境 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 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个 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地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 道德品质的过程。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1915-),美国教育学 家和心理学家。他在众多领域进行了 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 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 1952年他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 事长;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 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 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 教育顾问;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 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5年当选为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二)学习的完形说的主要观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而非形 成S-R联结。 2.学习是一个顿悟过程而非试误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依靠盲目的尝试、 偶然的成功,而是由于对情境中关系的理解 而突然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3.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 以意识、观念为中介。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四、强化理论的应用与拓展
一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891-1895, Wesleyan University学 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 心理学(W.James) 1897-1898, Columbia University获博 士学位(J.M.cattell)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动物心理 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 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主要著作:《动物智慧》1911、《教 育心理学》1913-1914、《人类学习》 1931等。
科学研究
例行的研究 或智慧的“生产” 学校实验 室实验
机 械 学 习
记乘法表 接受学习
运用公式 解题 有指导的 发现学习
尝试与错误 “迷宫”问题解决 独立的 发现学习
布卢姆的分类
我国的分类
⑴知识学习
加涅的分类
⑴言语信息
广义的知识观
陈述性知识/ “为什么”“是什么”
⑴认知领域
⑵智力技能
⑵智慧技能
程序性知识 “怎么办”对外办事
知觉\定向\反应\机械动作
\外显反应\适应\创新
奥苏贝尔 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材料 的性质及其 与学习者知识 经验的关系分
按照学习 进行的方式分
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分布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之间的学习举例
有意义 学 习
弄清概念 之间的关系 听讲演 或看材料
听导师精心 设计的指导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德语“Gestalt(格 式塔,或译完形)” 一词,可以被翻译 成“形式form”、 “型式pattern” 、 “形态 Configuration” 等,意思是指“能 动的整体(dynamic wholes)”。
库特· 考夫卡 沃尔夫冈· 柯勒
马克斯· 韦特海默
(一)黑猩猩解决问题实验
加涅: “学习是人的倾向( disposition )或才能 (capability)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 纯归因为生长过程。”
一、学习的定义
这种变化是由反复经 验而引起的,而非先 天倾向、成熟、疲劳、 药物等导致
学习 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要维 持一个相对持 久的时间
(一)位臵学习实验:空间习惯&动作习惯
结论1:学习是对位臵的认知
(二)自由探索实验
结论2:学习是有目的的
(三)迂回学习实验
结论3: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四)潜伏学习的实验
潜伏学习:由于缺少 强化而没有在外显行 为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学习。 内在强化:在学习过 程中,学习者可以形 成预期。预期的被证 实也是一种强化,叫 内在强化。
桑代克迷笼示意图
(一)桑代克的学习观点(1898-1930)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S-R联结 联结通过试误过程而建立
1
2
试误说:认为联结是通过反复尝试从而 逐渐减少错误而建立的,没有什么认识、理 解、意识的作用,因而是一个盲目的过程。
3
三条学习主律 (1)效果律(结果期待与强化)
(2)练习率(过度学习) (3)准备律(动机与心向)
学习理论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一、学习的定义 二、学习的类型
讨论
什么是学习?
请回答下列哪些行为是学习导致? ①会骑自行车与游泳 ②树立了为集体利益服务的价值观 ③懂得算术法则 ④见到绿灯时通过公路 ⑤睡觉太晚上课打瞌睡 ⑥会眨眼与感受疼痛 ⑦吃药导致记忆力下降 ⑧青少年嗓音发生了变化
(四)强化的安排
(五)强化的一般规律
连续强化比间隔强化下习得行为的速度要快; 间隔式强化比起连续式具有较高的反应律和较低的 消退律; 固定时距式由于有一个时间差,有机体每得到一次 强化后反应速度都会下降,此后逐渐加快反应速度, 直至下一次强化到来,反应率上升; 固定比例式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化比例 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 相比固定的强化方式而言,变化的强化方式作用下 行为消退得更慢。
贡献与局限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联结派将学习看成是 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现代认 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潜伏学习的发现,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 局限 目的、认知、期待等中介变量本身很难精确测量。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三)评价
贡献
• 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 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 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激发了随后一系列研究。 • 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 认知的过程。
局限 • 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 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完全符合 人类学习的特点。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2.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指人和动物对某一特定刺激作 出条件反射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 似的刺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射,这就 是泛化(华生的儿童恐惧实验)。 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使有机体 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激作出不同的特定反应(社交恐怖症)。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 叫强化物。 学习:可以定义为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 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 作的强度就增加。所增加的不是 S-R 联结,而 是使反应发生的概率。
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70~1932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式条 件反射。狗对铃声形成唾液分泌的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1.获得与消退 获得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 匹配,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最终单独 出现也能引起与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相同 的反应(中性刺激须早于非条件刺激)。 消退是指当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 过的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时,那么 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的现 象称为消退(对儿童哭闹和任性处理)。
刺激增强 反应增加 正强化—积极强化 (愉快刺激呈现)
刺激消除 负强化—消极强化 (消除不愉快刺激)
反应降低 惩罚1(不愉快刺激 惩罚2(消除愉快或 呈现) 强化刺激)
(三)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分类
一级强化物:指那些不需学习也起强化作 用的刺激,如食物、水等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的物品。 二级强化物:指那些开始时不起作用,但 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 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