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集下载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1.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既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以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为能力资源的一种教学活动。

所有的合作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因而合作学习把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作为它的基本理念。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文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

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能有知识的产生。

4.团体中的人际关系学说社会心理学认为,团体内部的和谐、团体成员在价值观和目标上的一致,是团体顺利执行职能的基本保证。

但是,在团体中,个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存在的。

这种情况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它可能是团体成员之间的无原则纠纷,从而减少了团结性,对团体工作效率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是团体部分成员的创造革新精神遭到另一部分成员的反对而导致冲突。

从创新与保守的冲突来说,这种冲突对于团体的形成和继续发展不但是积极的而且确实是必不可少的。

教育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教育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理论。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合作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概念、原则、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合作和互动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探索和共享知识的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参与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扮演角色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和协作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原则1. 相互依赖原则: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们需要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2. 个体责任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并为团队的目标和成果负责。

3. 合作交流原则: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互相问答、彼此解释等方式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4. 相互教授原则: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可以通过相互教授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授他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组织管理原则: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到组织和管理的作用。

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和有效协作,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实施方法1. 小组合作:将学生组织成小组,每个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共同合作中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2. 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情境演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们可以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讨论、辩论或表演,从而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

3. 互助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和指导。

学生可以成对或小组间进行互帮互助,通过共同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通过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来促进知识的构建和学习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行简析,以期深入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背后原理。

合作学习的概念源于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观察而获得的。

因此,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团队环境中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和共享信息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解,增强自己的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社会交互理论。

社会交互理论认为,学习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讨论观点和分享想法,从而促进知识的获取和应用。

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指导,还能够从中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一个支撑合作学习的理论是认知冲突理论。

认知冲突理论认为,当学生面临认知冲突时,他们会被激发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因为与他人合作而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这可能会引发认知冲突。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社会认知理论也对合作学习提供了支持。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过程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合作、共同建构知识的机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还能够通过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知识来巩固和加深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互理论、认知冲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这些理论强调了与他人的合作和互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通过同伴的帮助和观点的交流来提高个体的学习效果,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互理论、认知冲突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本文概述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集体智慧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双重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包括其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策略等,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如主体性教育、主动性教育、民主教育等。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同时,合作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和混合编组。

积极互赖是指小组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的成功息息相关。

个人责任则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也要对小组的学习负责。

社交技能是合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小组自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混合编组则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将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团队活动为基础、以互动合作为动力、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产物,代表着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但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与儿童发展水平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

但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三、马洛斯的“需要”论:人人都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多种需要中,与合作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至少有4种,即: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游戏需要。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四、“群体动力”理论:群体使成员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1、教学互动理论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2、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泠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张洪亮主编现代教育理论导读我们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可以移动,不让学生们只是“静听”,让他们可以探讨课本以外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主张六大“改变”.第四点就是“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我们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要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用较多的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在的课堂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和探究,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1、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在学生独立思索时,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教师提供提示材料帮助他们解决困难.3、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使学生在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也会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在设计学习问题时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这些都不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提出1999年中考题“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象限.”这时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确实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1k 0填“>”“=”“<”;2函数的图象经过象限;3函数的图象经过象限.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操作问题,又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那么怎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项策略.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均衡、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进行搭配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二、准确把握合作契机,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1.问题要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教学知识,有利于小组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合作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把握好.在探求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时,在教学易混淆的概念、性质、规律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在巩固所学知识时,这都是组织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开展合作学习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并且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典型性.2.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紧扣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有明确而具体的活动要求.3.问题要设计其步骤一般是:教师情境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二是教师在活动中真正当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对合作学习加以监控,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三、注重平时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品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成,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品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要让学生会听、听懂别人发言的重点和问题,并重视采纳别人的意见,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同学特别是发言机会少的同学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差、思维慢、不善言谈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3.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往往是各抒已见,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要乐于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形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情感,每个成员都要以小组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协作的氛围.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独立思考.相反,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小组内部,一般应按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检查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如:先自己思考,再交流.经过思考后,每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时都会迸射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在小组里当“东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效果.6.注重人际交往的训练小组里的人际交往包括请求发言、倾听发言、评价别人的发言、互相检查等.教师在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大胆对人的发言做出评价,指出别人错误的地方,对别人的想法有意见可以等别人说完后再礼貌地提出;对别人比自已说得好的地方给予赞扬.别人对你提意见时认真倾听,通过比较找到自已的不足之处,并虚心接受并改正等.7.注重学困生的参与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四、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竟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学中可经常性评比最佳小组或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小组成员承担责任,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互助、互动、互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合作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及社交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定义、意义、实践、基本理论方面进行剖析。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与意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协同学习任务,整合各自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相互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更加侧重于学生主动参与、尊重他人、多产生合作和团队精神,且在学术上获取更多性质上的答案。

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领导力和人际关系。

而且,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习惯于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而这种相互援助的精神和相互依赖的意识也不断地巩固和加强人际关系。

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水平,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交与沟通能力的提升也有深远的意义。

二、实践与调查在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倡导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模式,借助网络和新型技术,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分享,演示和互动等,使得合作学习的方法更加多样和丰富。

针对合作学习的实践需要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些开放式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兴趣选择搭配成立一个小组,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尤其是在文化程度、口音、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合作学习更能帮助他们彼此协作相互学习。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1. 社会交往理论:合作学习主张合作和互动,多样化和活跃的人际交互,以及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社会交往理论就是通过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协作活动,来培养团队意识和人际关系技能,提高学生学术和综合素质的方法。

2. 明示学习假设:明示学习假设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证据/范例方法,引导学生明示吸取知识的过程,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更自然的、真实的、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学前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和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Vygotsky认为社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通过合作学习,幼儿可以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合作,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而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则认为,通过与同龄人的合作学习,幼儿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促进彼此的认知发展。

二、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协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通过与小伙伴一起学习、分享和互相支持,幼儿能够学会倾听、沟通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为中心的,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小组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小伙伴一同思考问题,共同解决难题,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3.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通过合作学习,幼儿可以借鉴和学习小伙伴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同时,合作学习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使幼儿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合作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中,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幼儿组成。

在小组学习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任务等,让幼儿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合作解决问题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解决。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概念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十年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学,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显著。

1 合作学习的内涵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活动,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对象的一种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通过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教师集体讲授,然后进行合理分组,分组活动完毕后以各小组的集体成绩为测验对象进行评价和奖励。

合作学习的教学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提升学生的学生技能,还能促进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如团体合作、户型尊重、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它是一种包容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又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按照实施的重点不同,可以分为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等四中类型。

下面,仅就指导型及过程型予以分析。

1)指导型指导型合作学习强调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作用,教师发挥提供教学资料、组织、维持纪律、引导学生的作用,使合作学习的活动围绕教学资料,让学生充分理会学习的目标,掌握课堂内容。

2)过程型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为主要目的,强调小组中每一个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合理的任务和组织管理能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过程型的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异质的学生分到各组,然后共同学习,这样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多大作用,要使合作有效,学习小组要满足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依赖关系、个人责任和义务、面对面的促进式交流、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小组交工。

首先,积极的相互依赖要求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之间息息相关的关系,“同成败,共荣辱”。

在小组中一个的能力优秀并不能保证整个小组的成功,必须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制定的任务才算成功。

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

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

内容摘要
当然,尽管银行街教育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可以改进和 完善的地方。例如,他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增加更多与时代发展紧密相 关的主题;努力提高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从优质 的幼教课程中受益。
内容摘要
总之,银行街教育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幼儿教育视角,让我们重新 审视幼儿教育的价值和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其优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 幼儿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智慧的成长环境。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 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点。 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启示。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交流、共享资源的方式进行学习。在 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 质量,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
内容摘要
另一个例子是特斯拉公司,它采用的是“本国中心”模式。特斯拉将生产和 销售集中在美国,通过出口电动汽车和技术服务给欧洲、亚洲等地的客户来获得 收入。同时,特斯拉还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直营店,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 体验。
内容摘要
那么,从这两个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首先, 跨国公司注重构建全球化的生态系统,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效率和效益。其次, 跨国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以形成独特的核心能力来获取竞争优势。此外, 跨国公司还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协同发展,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资源 状况。
内容摘要
总的来说,银行街教育方案是一种全面、独特而又富有创新性的幼儿教育模 式。它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多元化的课程 评价,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 方案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我们反思和改进当前的幼儿教育具有 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述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简述合作学习理论基础

简述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富有创意和实效,被人们誉为“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教育教学当中,离不开其有极其坚实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文试图从社会互赖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五个方面来谈谈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互赖理论社会互赖理论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核心理论依据,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和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1949年莫顿·道奇首次提出,后来经过约翰逊兄弟发展和完善。

20世纪早期,德国格式塔学派创始人库尔特·考卡夫提出,群体是一个动力整体,是成员间相互依赖且这种依赖性可以不断变化的动力整体。

在此基础上,库尔特·勒温认为,群体的本质就是在这一个“动力整体”中各成员之间由于共同目标而创设的互赖关系,同时这种依赖关系促使他们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并最终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

随后其弟子莫顿·道奇首次提出积极和消极的社会互赖,即“合作”和“竞争”。

20世纪70年代,约翰逊兄弟发现了在积极和消极两种社会互赖之外,还存在一种无互赖关系,即群体中各个成员之间在学习中是彼此独立的,与他人的学习目标及整体目标的实现没有关系。

至此,约翰逊兄弟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互赖理论。

二、动机理论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一股内在力量,动机理论主要研究学生的活动奖励和目标机构。

传统教学中的竞争性评分和非正式奖励,阻碍了自己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更好成绩,各自独立学习也使同学间相互疏远。

莫顿·道奇界定了三种目标结构——个体性结构、合作性结构和竞争性结构。

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了一种情境,整个小组设置了同一个目标,只有小组目标获得实现了,小组内成员的个人目标才能实现。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导言在当今社会,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合作学习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共同构建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探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在集体讨论和合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持,通过互动和分享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1. 学生是主体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

然而,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他们通过互动和合作,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2. 促进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并相互支持和帮助。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这些都是他们今后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素质。

3. 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的交流和碰撞,可以激发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学生们可以共同创造和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促进自主学习和共同负责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

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和学习。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们也要共同承担学习中的责任,共同分析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效果1. 提高学习效果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学生在通过讨论和交流中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 点
1、情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的,学习者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该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围 绕着问题解决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 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的数学教育在全欧洲享有盛誉。在荷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不会直 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和讨论,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荷兰的数学教育还非常注重交流合作, 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 的数学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望在在线 教育、虚拟现实和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情 境创设、问题解决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 资源和机会。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值得我 operative Teaching)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教学 策略。它强调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 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社会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和交互 式教学等理论。本次演示将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如何为合作教学提 供支持。
三、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合作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小组活动,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 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理论鼓 励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资源,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精品文档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精品文档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或collaborative learning ),又称协作学习,对于它的定义,国内外不同学者各不相同。

综合国内外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它打破了以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根据共同目标,进行合作互助,以完成共同的任务。

从现有的关于合作学习研究的理论文献来看,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和建构主义。

它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有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精制理论及课堂教学工学理论等。

一、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他创设了磁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勒温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从群体动力学的理论来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人员为一个共同目标聚在一起共同努力,小组合作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互相依靠和相互团结。

相互依靠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动力,使成员之间互相勉励,尽力做好分配的任务,以促使整个小组最终能成功达成小组的目标。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的客观主义不同,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主动地建构知识,他们要么是自己,要么是求助他人或其他信息源的帮助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同伴、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解释和假设而已。

Gunawardena 等人(1997)的模型就反映了建构环境下的认知互动过程。

Van Offenbeek (2001)则进一步提出,这种合作型的知识建构将导致群体的潜在行为的变化(Van Offenbeek ,2001 )。

合作学习_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

合作学习_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

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导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合作学习的定义、基本原则以及其在教室中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1. 合作平等原则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平等原则,即小组成员在学习和交流中应该是平等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被其他成员忽视或压制。

2. 互相依赖原则合作学习的另一个原则是互相依赖原则。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意识到他们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和互相支持,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共同责任原则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和成果负有共同责任。

每个成员应该尽自己的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依赖其他成员完成任务。

4. 个体与群体协同原则合作学习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同作用。

个体的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和促进,以达到共同目标。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个讨论话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借鉴和启发,提高学习效果。

2. 互助学习互助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和支持的学习方式。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要求学生相互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互助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学会合作和分享。

3.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体验不同角色的思维和观点,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协作。

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在教学领域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各中小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现今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实践,并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总结性建议。

构建主义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构建主义理论,合作学习强度学习过程的相互合作与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而学生则为教学创设相应的环境,配合教师的教学。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通过同伴的相互作用与交往逐渐形成的知识,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开展的学习。

马洛斯的“需求论”学习合作就是不同的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开展的合作。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就是指来自集团内部的一种能源。

合作学习群体中具有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与发展。

国内外研究近些年,对于合作学习研究的学者比较多,如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比较广泛。

学生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多理论奠定基础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致理论以及接触理论等八大理论,奠定了合作学习的发展。

总结性建议本文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总结性建议。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

中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方法

中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在中学教育中,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中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方法。

一、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交往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两个方面。

1.1 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与同伴互动、分享信息和思考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1.2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取决于个体内在的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想,并在交流中促进自己的认知发展。

二、合作学习的实践方法在中学教育中,有多种合作学习方法被广泛运用。

2.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或课题,让学生彼此交流意见、分享信息,并共同整理出最终的答案或结论。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 互帮互助互帮互助是指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一个学生擅长数学,另一个擅长语文,他们可以互相教授对方所不擅长的科目。

通过互帮互助,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3 项目合作项目合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设立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

2.4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合作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协商和解决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合作的喜悦。

三、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限制合作学习方法在中学教育中具有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限制。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王坦(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摘要:合作学习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以来,发展迅速,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与欢迎。

合作学习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即在于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E作者简介:王坦(1962—),山东寿光人,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论和教育改革研究。

从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能迅速成为当代深受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关注和欢迎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绝非偶然。

合作学习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作一简要的分析,以期对大家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施效率有所裨益。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社会互赖理论关于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考夫卡(Kafka,K.)曾经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考夫卡的同事勒温(Lewin,K.)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发: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

[1](第2章第5页)勒温的弟子道奇(Deutsch,M.)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这对合作学习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学习理论: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 Bandura 指出,社会学习具有可复制性和可传播性,人们在组织中模仿习得行为习惯,其过程通常称为学习。

2、社会角色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是一种社会学习理论,它指出,人们面对不同角色时,其习得行为也会变化。

3、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们感知周围环境,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建立逻辑的概念。

认知理论的创立源于人们的社会经验,以及自身的记忆运用。

4、情感理论:情感理论指出,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情绪,情感不仅影响行为表现,而且也影响习得效果。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经验,获得情感知觉,并控制认知因素,调节情绪反应。

5、共同决策理论:共同决策理论是一种研究学习的理论,它指出,学习过程中的决策需要学习者以及其他参与者的参与,而且也受到所在社会结构的影响。

学习者要根据自身的目的和背景,权衡利弊收益,再与其他参与者协商达成共识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