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实践策略和实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
讨。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立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践
活动来构建知识结构,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基于这些理论,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可以采取以下实践策略。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内的学生相互配合,共
同完成实验任务。
可以设置团队竞赛环节,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竞争和互动。
可以采用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加深对物理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来加深对
物理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大力推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合作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采纳。
合作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合作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二、合作教学实践背景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合作教学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为此,我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合作教学实践内容1. 课程设置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增设合作课程: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合作课程,如《团队协作与沟通》、《创新思维与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实验、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以下措施:(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分享中共同完成任务。
(2)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答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上,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创新。
四、合作教学实践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通过合作教学实践,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各类竞赛、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2.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合作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我校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笔记东棘坨镇中学课题组岳会刚第一章合作学习的产生及发展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创意独特,理论科学,能弥补班级教学和个别学习的不足,有效提高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第一节合作学习的历史及其发展《民主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在“从做中学”中,在活学活用中,在儿童相互作用中掌握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二节合作学习在美国的发展(该节实用性不强,因此不赘述。
)第三节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的产物,代表着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但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与儿童发展水平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
但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帮助或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三、马洛斯的“需要”论:人人都对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多种需要中,与合作学习有直接关系的至少有4种,即: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求援需要、游戏需要。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保证了学生能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四、“群体动力”理论:群体使成员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尝试提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证实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例如,约翰逊兄弟(David W. Johnson & Roger T. Johnson)在其著作《合作学习》(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中,详细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一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一些一线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附件一: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书稿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本书编辑委员会主编王桂华副主编李晓燕编委(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桂华李晓燕张坤霞周奎欣陈世团徐玉梅前言韦伯曾经说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的价值,脱离了群体的人是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的。
”是的,我们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团体中,或大或小,我们从来不曾孤单过。
陪伴给我们带来的慰藉,每个人都身有体会。
合作是什么?合作是事物内部构成及各因素间的一种积极的、和谐的状态,表现为差别下双方内容的兼容性、过程的协调性和目标的一致性。
在多样文明、个性彰显,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学会合作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尤为重要。
这是一个尊重多样文明的时代,这是一个包容多元个性的时代。
学会合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时代健康有序发展的急切需要。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社会需要合作。
鉴于此,引发了我们探索合作学习的动机和行动,也是我们把自己的行动和实践编写成书的主要目的。
我校自1994 年以来就承担了全国重点课题“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在语文、数学两门学科中率先进行了合作学习实验。
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在实践中把合作的范畴加以推广,将合作学习理论由部分学科辐射到全部学科,由课内辐射到课外,由教学辐射到管理,由校内辐射到校外,合作对象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扩展为家校合作、校校合作、社校合作,从而构建起一个多维立体、全员互动的合作教育新体系。
学校在合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凸显出师师合作,优势整合;师生合作,共同发展;生生合作,荣辱与共;家校合作,共育英才;校际合作,交流提高;社校合作,携手共建的良好局面。
真正体现了学校在合作中创新,教师在合作中发展,学生在合作中成长,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市区一流水平,摘取国家、省、市各项荣誉桂冠80多项。
实现了从街道办事处的薄弱小学,到全国重点实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正相关。 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合作学习与现代德育主导价值取向的契合。
四、国外合作学习模式介绍
(1)正式的合作学习 正式的合作学习有固定的小组成员,而且组员之间的关 系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小组任务明确。通常来说,其组织 方式主要有: 斯莱文提出的小组分层计分法(STAD) 小组活动比赛法(TGT) 小组促进法(TAI) 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CIRC) 阿伦森提出的吉格索法(JigsawMethod) 沙兰提出的团体调查法(GI) 约翰逊提出的共同学习法(LT) 小组教学法(Small-GroupTeaching) FIC模式、结构方法模式等等。
发展理论
合作学习的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儿童围绕适宜的 任务所进行的交互作用本身便可以促进他们掌握重要概 念。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界定为 “——独立解决问题所确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 指导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协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 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协同活动能够 促进成长,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 区操作,在协作小组中表现出比单独行动时更高级的行 为。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3 小组合作学习 的主要形式
( 1 ) 值 日合 作 。 英语 课 堂 上 每 节 课都 有 值 日, 教 师 可 以 在 这 一 环 节 采 用小 组 合 作 学 习的方式 。 例如 , 在新授 冀教版 B o o k 6 L e s s o n 2 S wi mmi n g f o r G o l d 一课 时 , 小组 中的 6 个成员, A同学 轮 到 了 值 日所 以 他 做 常 规 性 的 值 日生 报 告 , 因为 这 节 课 讲 的 是 世 界 游 泳 冠军 庄泳 的 事 儿所 以我 问 了 他 一 个 问题 : “ Wh o i s y o u r f a v o u r i t  ̄p l a y e r ? ” 他 回答道 : “ Li u Xi a n g. ” 然后 BC DE F 五 名同 学 必 须 完 成 一 个f r e e t a l k的任 务 “ Ta l k
[U 1 0
l u I C
Oh i na E du ca t i o n f n n ov at l on He r al d
科 教 动 态
小 组 合 作 学 习的理 论 与 实践
郑 兴 华 ( 唐 山市 丰润 区教育局 河 北唐 山 0 6 4 0 0 0 ) 摘 要 : 在新课 程理念 指导 下的英语课 堂采 用小组合 作 学 习的 方式是 完成这一任 务的 主要途 径 , 它不但 能激发 学生 学习的热情 , 提高 英语 课 堂4 5分钟 的效 率 , 而且 能培养 学生 善 于劝 脑 , 勤 于思考 、 大胆 创新 . 团结 协作 的精 神 。 所以, 小组合 作 学 习被 人 们誉 为“ 近十 几 年 来最 重 要和 最 成 功 的教 学革 命 ” 。 关键 词 : 小组合作 英语课 堂 提高效率 教 学革命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4 ( c ) 一 O 0 0 4 - 0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1、教学互动理论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师互动.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是一种视教学为师生平等的互动关系的教学活动,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种教学观的拓展.有关专家认为:仅仅持“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这一观点来认识教学过程是不够的,过于简单化.“互动”是合作学习教学思想的最主要思想.通过对合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积极互赖,即指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个人与集体息息相关,只有集体成功自己才成功,因此,这种互动是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活动.2、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育学理论.它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首先,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次,事物的意义不能独立于主体而存在,新知识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题.“只有在有交往、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差异的人的场合,才会有教学的出现”季亚琴科语.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激励学生个体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在合作学习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在表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会使新旧知识更加融合,从而扩大了知识的应用层面.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这种认知的重建,促进了深层次的思维;另外,合作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和谐发展.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有助于消除学生间的隔阂、歧视和泠漠,因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张洪亮主编现代教育理论导读我们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可以移动,不让学生们只是“静听”,让他们可以探讨课本以外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主张六大“改变”.第四点就是“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我们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让“学生要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用较多的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并在的课堂中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实践和探究,一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将学习当作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1、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在学生独立思索时,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教师提供提示材料帮助他们解决困难.3、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使学生在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民主的教学气氛真正使每个学生“动”了起来,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也会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在设计学习问题时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这些都不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新授课的练习中,提出1999年中考题“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函数y=-kx+b的图象不经过象限.”这时刚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生,要解答这道题,确实难度较大,学生无从下手,我把这个题目改为“已知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1k 0填“>”“=”“<”;2函数的图象经过象限;3函数的图象经过象限.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图形结合,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操作问题,又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那么怎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项策略.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要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均衡、组员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进行搭配分组,人数以4—6人为宜,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二、准确把握合作契机,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1.问题要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教学知识,有利于小组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合作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把握好.在探求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时,在教学易混淆的概念、性质、规律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在巩固所学知识时,这都是组织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此时开展合作学习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问题的提出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并且问题一定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趣味性、典型性.2.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紧扣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有明确而具体的活动要求.3.问题要设计其步骤一般是:教师情境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讨论、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二是教师在活动中真正当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对合作学习加以监控,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三、注重平时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合作品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完成,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品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局面,要让学生会听、听懂别人发言的重点和问题,并重视采纳别人的意见,达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一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全体同学特别是发言机会少的同学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差、思维慢、不善言谈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达到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3.培养学生乐于赞赏的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往往是各抒已见,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要乐于赞赏、欣赏他人的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形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的情感,每个成员都要以小组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协作的氛围.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独立思考.相反,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小组内部,一般应按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检查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如:先自己思考,再交流.经过思考后,每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时都会迸射出耀眼的思维火花.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在小组里当“东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效果.6.注重人际交往的训练小组里的人际交往包括请求发言、倾听发言、评价别人的发言、互相检查等.教师在平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大胆对人的发言做出评价,指出别人错误的地方,对别人的想法有意见可以等别人说完后再礼貌地提出;对别人比自已说得好的地方给予赞扬.别人对你提意见时认真倾听,通过比较找到自已的不足之处,并虚心接受并改正等.7.注重学困生的参与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亦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事实.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其次,小组“发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作为本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发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合理,更富实效.四、及时反馈激励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竟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学中可经常性评比最佳小组或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小组成员承担责任,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互助、互动、互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引言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社会交往学习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个体的学习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互来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1. 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主体,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同伴互助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互助和鼓励,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互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鼓励和支持的氛围中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应从课堂活动设计入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小组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角色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他们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提出疑问、表达观点、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教师引导和评价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评价,他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
1.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成绩、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定期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2. 团队建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团队建设,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变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他们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听 写 满分 或 者 听写 进 步 满 十 分 者 一 次 加 两 分 :每堂 课 上 小 组 任 务完 成 优 胜 者 一 次加 两分 。 每周 累计 各 小 组得 分 , 末 评 选 周 出 “ 胜 小 组 ” “ 思 小 组 ”并 且 通 过 累 计 积 分 每 个 学 期 评 优 和 反 , 选 三个 明 星小 组 。 样 就 激 发 了每 一 个 学 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这 使 每个 成 员 都 想 成 为 明 星 小 组 的一 员 ,原 本 上 课 不 认 真 的 学 生 变认 真 了 ,原 本 作 业 拖 拉 的 学 生 也在 其 他 成 员 的监 督 之 下 变 得 勤快 了 ,更 令 人 高 兴 的 是 许 多 学 生 利用 课 余 时 间互 相 抽 背 单词 和课 文 。 过 几 个 学 期 的实 践 , 欣 喜 地 看 到不 同层 次 的 经 我 学 生在 学 习习 惯 和 综 合 运 用 能力 上都 有 了很 大 的提 高 ,且 学 习英 语 的积 极 性 和 热情 空 前 高 涨 。 过 教学 实践 。 通 小组 合 作 学 习具 体 有 以下 几个 环节 。 1 理 分 组 。分 组 是 合作 学 习 的基 础 , 分 学 习小 组 应该 . 合 划 考虑 到 学 生 学 业 基 础 、 习 习 惯 、 习 目标 等 的差 异 , 每组 学 学 且 成员 的基 础 要 求平 衡 , 免 出现 学 习 上 的 两极 分 化 。 个 人在 以 每 组 内 都 有 不 同 的 角 色 , 组 长 、 录 员 等 , 且 不 定 期 地 实 现 如 记 而
一
0 40 )课 程 标 准 》 实 验 稿 ) 求 :把 英 语 教 学 与 情 感 教 育 英 ( 要 “ 有 机 地 结 合起 来 , 使 学 生互 相 学 习 、 相 帮 助 , 验 集 体 荣 促 互 体 誉 感 和 成 就感 , 展 合 作 精 神 。 ” 础 教 育 阶 段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发 基 提 出 的任 务 之 一是 发展 自主学 习 的能 力 和 合 作 精 神 .特 别 强 调 自主 、合 作 与探 究 的学 习方 式 :强 调 要 改 变 传 统 的教 师 讲 授, 学生 听记 的灌 输 式 英 语 教 学 模式 , 种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往 往 这 使 学 生 成 为被 动 的课 堂 配 角 , 少有 语 言 实践 和交 流 的机 会 , 很 很 难 主 动 参 与课 堂 活动 ,难 以达 到 发 展 学 生 的 语 言 交 际 能 力 的 目的 。 探 索 和尝 试 的过 程 中 , 发 现 小 组合 作 学 习方 式 对 在 我 于 目前 初 中学 校 采 用 大 班 制 的英 语 教 学 是 一 种 很 好 的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 利 于 调 动 学 生学 习英 语 的积 极 性 , 助 于 提 高 学 生 有 有 的 自主 学 习能 力 、 作 参 与 能力 和言 语 交 际能 力 。 好 地 完 成 合 较 学生任务。 ‘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 点
1、情境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的,学习者应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该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围 绕着问题解决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 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荷兰的数学教育在全欧洲享有盛誉。在荷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不会直 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和讨论,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荷兰的数学教育还非常注重交流合作, 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 的数学成绩,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望在在线 教育、虚拟现实和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实践。这些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持情 境创设、问题解决和交流合作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 资源和机会。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值得我 operative Teaching)是一种广为应用的教学 策略。它强调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和 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社会建构主义、合作学习理论和交互 式教学等理论。本次演示将对这些理论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如何为合作教学提 供支持。
三、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是合作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小组活动,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 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理论鼓 励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资源,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和能力提升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及听力能力。
下面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可以追溯至社会交往理论和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强调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学习是社会性的,是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
认知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才能促进,是一种基于合作互动、思考、表达的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两个理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建构。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这些理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交际能力发展。
1. 角色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时间管理员等。
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时间管理员负责控制讨论的时间等。
通过分工合作,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起到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作用。
2. 任务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给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比如:听力练习、口语练习、词汇记忆等。
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最后再汇总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交流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交流讨论,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由于其被广泛采用和十分显著地成效,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公认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工作者也在合作学习的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许多中小学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其是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国家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将它更好的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我认真研读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该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合作学习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有关课程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引用了大量的合作学习的案例,将合作学习的理论讲述的通俗易懂,发人深思。
通过阅读该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合作学习的产生与发展,更让我深刻明确了合作学习的模式和基本要素及设计,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对我正在进行的分组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呢?中外教育家都对其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和诠释,虽然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对其本质的描述却是相同的。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对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甚至有的老师把合作学习单纯的理解为小组讨论,这只是在形式上的认识和掌握了合作学习,并没有在深层次上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而实际上,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之间只不过是表面上的相似而已,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更要从实际操作上深刻地理解。
二、合作学习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呢?古今中外,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特色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的注重团队的探究,有的注重共同的学习,有的分层次的分组竞赛……但究其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六个(1)混合编组(2)小组目标(3)积极的相互依赖(4)个体责任(5)积极的相互作用(6)小组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互相借鉴和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情境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交际教学理论。
社会情境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情境的产物,学生需要在社会互动中进行学习;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程度决定了其在学习任务中的表现;交际教学理论则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协助,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比如在阅读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然后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2.角色分工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分工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比如在演讲课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比如主讲人、评论人、记录人等,每个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共同完成一场主题演讲。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既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任务型合作学习任务型合作学习是指通过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完成一些英语项目,比如制作英语海报、录制英语广播节目、创作英语短剧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1.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还能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
合作学习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在教学领域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各中小学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述了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现今的发展状况及其应用实践,并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总结性建议。
构建主义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构建主义理论,合作学习强度学习过程的相互合作与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而学生则为教学创设相应的环境,配合教师的教学。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通过同伴的相互作用与交往逐渐形成的知识,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开展的学习。
马洛斯的“需求论”学习合作就是不同的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开展的合作。
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就是指来自集团内部的一种能源。
合作学习群体中具有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与发展。
国内外研究近些年,对于合作学习研究的学者比较多,如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比较广泛。
学生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多理论奠定基础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致理论以及接触理论等八大理论,奠定了合作学习的发展。
总结性建议本文对当前合作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总结性建议。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合作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愿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
浅谈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
浅谈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实施作者:章一星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從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提炼出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提出了建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案。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小组传统教学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是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自己做主为基础,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师讲授为学生的主动学,从而使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
从表面上看,教师失去了许多“权力”,但实际上,教师并非是消极被动地跟着学生转。
教师要通过讲授向学生提供信息,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给小组设计作业,促使每个学生都显露和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打交道,对每个学习小组和每个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充满自信,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促进认知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合作学习的要素合作学习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在实践中也各有各的特点,但不论何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必须互相依赖、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任务。
组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沟通,各抒己见,解决组内出现的矛盾,为小组活动提供有利的建议,共同完成作业,在活动结束时,各小组还要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下一次合作做好准备。
2.合作学习教学形式的建立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比例、学习水平、交往技能等情况合理搭配,以2~6人为宜,组成小组,一旦成组就应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直到他们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调整组员。
小组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员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应承担完成指定作业的责任,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
学生对一个小组学习活动和某一部分工作承担职责,每个学生要与小组其他成员就完成任务要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每组约2至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教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它是基于在莫顿﹒道奇的目标结构理论、约翰逊兄弟的社会互赖理论、认识发展理论、动机理论和阿尔波特的接触理论等教育理论上的一种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和称谓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在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在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它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
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动观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是其互动观。
由于合作学习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
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
②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实践来看,合作学习还是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
甚至不少人还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视为非建设性的消极因素或破坏力量。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理论误导的影响不可忽视。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
国内目前不少学者把教学仅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的观念实际上就是上述思想的折射。
合作学习认为,把教学这一复杂的现象仅仅当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来认识,实在是过于简单化了。
实际上,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性,是一种复合活动。
(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曾对此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由于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所以没有人主张对这种关系加以建设性的利用,也就不去系统地训练学生们相互交往所必备的基本社会技能。
毫无疑问,成人与儿童双边活动的教和学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
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
⑥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 强调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传统教学虽然也时有教师集体备课的话动或形式,但并设有将之纳入教学的流程之中加以统合。
合作学习则不同,它将师师互动作为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扩大了教学系统的外延,并将之视为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是一种创新。
合作学习认为,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有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
二、目标观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
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
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
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
”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
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之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
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
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由此可以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
另外,合作学习在注重达成上述三类目标的同时,还十分注意人际交往的技能目标,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遵循和追求。
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索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
有关研究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可分成两个部分: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训练与培养。
而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教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至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则更无从谈起。
⑦三、师生观合作学习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其师生观的。
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
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
教学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即为了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才产生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因而它们是从属性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当然这些从属矛盾的解决,对有效地解决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看来,教学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
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与此相应,学生在传统教学情境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
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练习与作业使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败,反之亦然,是一种“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另一种是个体性的情境,学生们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进行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这是一种“利已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还有一种是合作性的情境,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们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境中,“合作学习是三种学习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种,但却是目前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习情境。
……从研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