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五年级上语文-《二十年后的家乡》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作文教学篇目。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憧憬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作文中仍存在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在写作过程中,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明确写作目的。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深厚,但对于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他们可能缺乏具体的想象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运用想象和创造力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创造力,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清晰、逻辑严密,突出家乡的变化和创新之处。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指导性写作: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家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作文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现状,激发他们对未来家乡的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二十年后的家乡画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预测。
然后,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二十年后的家乡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2)看了这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教师:我们发现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
瞧,我们身边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
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
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吧!(板书:二十年后的家乡)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习作教学。
二、指导审题,明确习作要求1.指导审题。
(1)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作文。
(板书:想象作文)(2)关于想象作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总结。
(出示课件3)①要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
②要融入感情,想象合理。
无论怎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都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
(3)明确写作要求。
(出示课件4)①大胆想象。
②通过列提纲,引领思路,梳理素材,辅助成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明白写作意图,明确写作要求,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同学们说得很好。
那么,作文中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学生交流、总结:我们可以从景物、建筑、人、交通工具、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通信方式等方面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组织材料,书写变化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会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板书:写变化,融入感情)(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家人。
(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天伦之乐。
(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久别重逢、高朋满座、觥筹交错。
2.学生组织材料,并汇报自己的材料。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新2024秋季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明确作文的主题,理解“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学生能够按照写作要求,合理组织语言,完成一篇有逻辑、有情感的作文。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家乡的具体变化。
•帮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写出既有创意又符合实际的作文。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未来家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引导式教学法: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家乡未来的关注。
•提问:“你希望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1.审题指导,明确要求•教师出示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并明确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审题,理解题目的含义和写作要求。
1.选材指导,拓展思路•教师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展开想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1.突破难点,指导写作•教师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点拨和指导。
•引导学生将想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写出既有创意又符合实际的作文。
•学生开始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写作要点和技巧。
•表扬在写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作文,并认真修改。
•鼓励学生将作文读给家长听,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反思学生在想象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总结优点和不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通过本次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富有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部分学生对未来的想象较为模糊,不知如何下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学会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树立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挥想象,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向,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想象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家乡风景图片、音乐等。
2.纸笔:学生写作所需。
3.参考资料:有关家乡变化的新闻、文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接着,播放一首家乡的歌曲,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家乡变化的新闻、文章等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中的关键词,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素材。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学习从不同方面描述变化的方法。
指导学生能够运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进行写作,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列提纲,有条理地组织文章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内容,写出家乡变化的具体情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进行富有创意的想象,同时又保证想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帮助学生在描述家乡变化时,避免内容空洞,能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变化后的家乡特色。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家乡现在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一些展现未来科技感的图片、视频。
2. 收集一些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视频,引发回忆播放一段介绍家乡现在风貌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包括家乡的著名景点、大街小巷、特色建筑、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等。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回忆家乡的样子。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家乡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如家乡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热闹的街市充满生活气息等。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乘坐一艘‘时空飞船’,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当我们走出飞船时,发现已经是二十年后了,而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
”(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艘充满科幻感的飞船图片)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你们希望它有哪些变化呢?以此激发学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想象,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内容。
这一习作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这一习作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合理地构建二十年后家乡在环境、人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涉及到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以及对描写手法的运用等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但在如何合理想象并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上可能还存在不足。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缺乏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想象,同时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将想象的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单元关于想象类习作的要求,能够大胆合理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来丰富习作内容。
-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的能力,使习作条理清晰。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启发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 教师通过范例展示,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结构和描写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在各个方面(如环境、科技、人文等)的变化。
-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地描写家乡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的想象既大胆又合理,避免想象过于荒诞或脱离实际。
- 帮助学生将多个方面的变化有条理地组织在一篇习作中。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现在风貌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景象,让学生更直观地进入想象的情境。
- 在讲解描写方法时,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情境,如描写二十年后家乡的街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关于作文题目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家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现在的家乡和未来的变化。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作文题目,准确把握题意。
2.运用具体事例和细节描述未来家乡的变化。
3.发挥想象力,突出作文的主题。
四、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家乡的地理、人文特点,思考未来可能的变化。
2.带领学生发散思维,想象未来家乡的景象、设施,介绍可能存在的新事物和变化。
3.对比现在和未来的家乡,呈现出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现代化城市和农村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变化。
2.讲解:解释作文题目,阐明要求,并分析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未来家乡的想象。
3.实例呈现: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参考并提炼出适合自己家乡的未来情景。
4.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写出自己对二十年后家乡的设想,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5.作品分享: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分享,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优秀之处。
6.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作文,思考是否符合题意,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六、教学评价1.根据作文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和独特性。
2.注重对学生表达感情、思考家乡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
七、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游学,实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可以邀请家乡的长辈、村干部等前来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故事。
3.可以让学生将作文拓展成家乡规划或宣传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创新,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认真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部编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生活,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
2.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未来家乡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学习修改习作,同学们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把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来。
【教学难点】着重将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注重详略得当。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通过回忆学习过的相关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为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
3.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引导学生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从新颖的角度展开想象,打开思路。
4.开启心路,指导方法。
利用范例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成习作。
5.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通过大量例文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教学准备】(1)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
想象环境、工作、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
(2)学习列写作提纲。
(3)对习作修改符号进行预习。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够准确审题,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习作。
2.抓住景物的变化进行习作,抒发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义非凡。
而今天,我们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2.板书主题。
【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引入本次习作的主题。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二、回顾课文,领悟方法。
1.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课文选编了哪些文章?都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感情的?2.师生共同回顾,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的,不能空泛地抒情。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展开想象,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运用语言描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场景。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结合想象与现实,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未来家乡的场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重要性。
2.准备展示一些关于家乡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第二步:教学活动1.讲解《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要求和主题。
2.分析范文中如何通过描述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作。
3.带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第三步: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头脑风暴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2.老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生动的作文。
第四步:展示交流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文,分享对家乡的情感和想象。
2.分析优秀作文,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和描绘家乡的未来。
五、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写作《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情感和思念。
通过头脑风暴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写出了富有创意和生动的作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类似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和情绪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家乡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理解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的大意;2.能自主构思并写出对未来家乡的设想;3.能够正确使用书面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2.自主构思未来家乡的情景;3.用书面语表达想法。
三、教学难点1.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想;2.正确使用书面语书写。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感知通过阅读《二十年后的家乡》的文章,让学生想象未来的家乡会是怎样的。
可以让学生描述未来家乡的情景,以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2. 思维发散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互相分享自己对未来家乡的设想,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展现对未来的独特想法。
3. 构思写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撰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结构和语言规范,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
4.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5. 反思总结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进步。
六、作业完成《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写作,将作文交给老师检查。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评分,鼓励学生继续写作。
七、教学反思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进行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反思(1课时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反思(1课时8页)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习作内容。
通过这篇作文,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预测和描述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未来的想象过于遥远,难以把握;另外,学生在描述变化和影响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逻辑不严密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预测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
2.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想象和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丰富想象力。
3.示范法:教师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想象和观点。
4.修改法: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指导,提高写作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写作模板,方便学生进行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2.呈现(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习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5.拓展(5分钟)邀请家长或社区代表参与,让学生向家长或社区代表展示自己的习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四: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教材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但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变化,同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和描绘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挥想象,描绘家乡的变化。
2.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家乡的变化。
2.示范法:教师示范作文,让学生模仿和借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想法。
4.修改法:学生互相批改,提高作文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示范作文。
2.学生习作样本。
3.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现状,然后提问:“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模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示范作文,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篇作文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来描绘家乡的变化的?”引导学生关注作文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开始动手写作。
教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发挥想象、运用生动语言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了解并模仿写作方法。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写作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编写教案,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家乡的变化,收集相关资料,为写作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过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如:“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的家乡过去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作,边写边解释写作方法。
如:如何开头、如何描绘景象、如何表达情感等。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堂教学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堂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习作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写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家乡的想象和描写,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习作的写作要领和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观察描写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在表述家乡的时候避免流于形式,培养真情实感的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一段描写家乡的短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美好之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学习•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了解该文采用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通过对文中语言文字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描写家乡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家乡或者设想一个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描写练习。
•引导学生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家乡的变化和美好之处。
4. 总结•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习作,互相学习、交流。
•总结习作时的体验和收获,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
五、教学延伸1. 创设情境•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好,为习作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2. 多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家乡相关的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思考,避免华而不实的辞藻。
另外,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要注重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界定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互评,鼓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以上为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堂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并实施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小练笔)明确习作要求◇二十年后回故乡,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呢?(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房屋、道路、学校、公园、街道、小河……)(2)想象儿时周围熟悉的人会是什么样。
(同学、令居、朋友、亲戚)(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说什么话、参观什么地方、有什么感慨……)二、破题训练第一步:审题大胆想象,突显变化。
大胆想象是写好这篇文章很重要的一环,想象是立足现在的生活,超越时间、空间、生活常规的限制而产生的奇思妙想。
主要写出自己熟悉的环境、工作、生活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在科技运用生活上大胆想象,但是又不能神魔化。
第二步:选材家乡的景物科技的改变自己或者朋友的变化工作的变化.......三、构思(1)构思巧妙。
可以直接写未来的情景。
如“今天是2038年元旦,我们分别的老同学欢聚一堂……;"也可以采取设问的开头方法,如“家乡未来是什么样子呢?”还有的同学以做了一个梦为开头,以醒来后希望梦境变成现实为结尾……(2)大胆合理。
确定了要写的材料后,我们就应紧扣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特,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你想象中的20年后某一方面是什么样的,你就写出是什么样的。
想象要大胆而有新意,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
要注意“20年后"这个时间。
20年后应有哪些发展和变化,许多不能确定,但也有许多是确定的。
同时,对一些科技发展变化的想象也要有现实的可能,比如不能想象那时我们会生活在别的星球上(以现在的科技水平,短短20年是实现不了的)等。
想象的内容在20年后现实的可能性是确定想象合理性的关键。
(3)内容具体。
写时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把想象的20年后的变化、情景,有重点,有层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可只写一些简单、空洞的概念。
(4)感情真实。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设计.doc
统编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4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需要有目的地查找资料,运用资料要讲究时机,使用资料要有针对性,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体验出发,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
教材第一部分直接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展开大胆想象的兴趣。
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大胆想象,给予了学生可以想象的方向;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路,梳理素材,辅助成文。
提纲明确引导可以包括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四个部分,中间部分为文章的重点,应该分段来写,把想到的例子写在后面,用关键词或简单的句子写出大意。
教材还提出,习作时要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材第三部分指出:写完后,跟同学互换习作,提出修改建议,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强调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体现了在同伴互助中提高习作的评价和修改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四年的小学生活,刚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想象力,由于三、四年级所训练的是故事续编和改编类想象,科技类想象相对来说比较陌生。
但是,现在的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生活运用工具等都展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为科学技术的大胆想象奠定了基础。
要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就得了解家乡以前与现在的改变,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但是,查阅哪些资料?怎么查阅资料?有待教师引导;受到现代电视、游戏等影响,学生的想象也许会天马星空,不切实际,也许是运用现代技术也能改进的现象。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感受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结合视频畅想二十年后家乡的样貌。
2.通过对比两个习作提纲,发现习作提纲的中间部分是重点写作部分,并且要分条表述、语言简练。
3.借助思维导图,整理想象内容,学习列习作提纲的中间部分。
通过修改和评析同伴的习作提纲,学会列习作提纲,知道分段叙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难点在描写时,能采用今昔对比,往事回忆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写出家乡各方面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聊聊“变化”二字,揭示习作任务1.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这句话有点像绕口令,但是很有哲理。
这个世界,尤其是我们国家,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就拿二十年的时间来说吧。
2.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城市乡村的面貌,也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呈现几组图片,感受一下二十年前后的巨大变化。
【杭州前后20年的变化。
】过渡: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一日千里,二十年后故乡会是怎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吧!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祖国的发展,二十年后的我们家乡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到二十年后的家乡看一看。
揭示作文主题:二十年后的家乡。
二、大胆发挥想象,畅聊家乡的“变化”【怎样去想象?】(提示:首先要选择你在现实生活中最感兴趣、最熟悉、印象最深刻的事物。
然后在此基础上放开思想,推想、想象20年以后它会达到什么程度。
)1.二十年后,家乡会发生哪些巨大的变化呢?比如:红绿灯消失了,街上都是自动驾驶汽车小区里送快递、送外卖的都是机器人我坐在智能餐桌前享用可口的美食原来哪个大公园,变身超级游乐场我当年上小学的地方,完全变了样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请大家展开大胆的想象,说一说。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描写未来家乡的想象作文。
通过这篇作文,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材以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
但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仍存在思路不清晰、想象不够丰富等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难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预测未来,发挥想象,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家乡发展,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家乡景象。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使作文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挥想象,预测未来家乡的变化。
2.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示范法: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二十年后的家乡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二十年后的家乡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描绘出二十年后的家乡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优质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统编版五年级上语文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材,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教材通过这篇习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是,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想象写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展开想象,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的特点。
2.学会运用恰当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想象写作的方法。
2.恰当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素材,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写作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优秀的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场景,要求学生进行想象,然后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相互讨论自己的写作思路,相互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二十年后的家乡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写作。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总结写作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写作思路,回家完成一篇关于二十年后的家乡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
【教案名称】: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并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描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口头表达。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组内讨论。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准备四会单词卡片。
3.彩色纸、剪刀、胶棒等制作课堂展示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师生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家乡变化大吗?(学生):变化挺大的。
(教师):那么,如果你们家乡二十年后再回来,你们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2.出示图片:(教师):请看这些图片,它们展示了你们家乡未来的可能样子。
请你们和同桌讨论一下,你们认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3.展示学生讨论结果:(教师):请几组同学上台,向大家展示你们讨论出来的结果。
二、分组活动(25分钟):1.分小组:(教师):同学们,请分成小组四人一组,组内同学讨论今天的主题,并准备进行课堂展示和发言。
2.小组讨论:(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描述一下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街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家乡的建筑物、公园、学校都会有哪些变化?还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创新呢?请同学们用四会单词卡片来帮助表达。
3.小组讨论展示:(教师):请你们的发言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并向大家介绍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三、个人表达(15分钟):1.个人表达:(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独自思考一下,针对你们小组提出的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你个人最喜欢的一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并请你们在彩色纸上画出你喜欢的那一处,并用词语来描述它。
2.个人展示:(教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课堂展示板上,并向大家讲述你为什么选择了这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设计
Megan
一、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一是大胆想象。
教材提示了展开想象的角度,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为“写什么”拓展思路;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路,梳理素材,辅助成文。
教材还提示了习作提纲和习作之间要紧密联系,即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进行习作,习作时分段叙述,要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第三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及修改的建议。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列提纲,教材提供了一个习作提纲的范例,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建议灵活运用这个“支架”。
特别是对中间部分,20年后的家乡,你觉得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引导学生交流。
除了书上提到的环境、工作和生活,学生可能会交流到交通、信息技术等等。
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书上的提纲。
从开头、中间到结尾,让学生进行解读、理解,明白提纲所代表的就是习作的框架结构之后,再学着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纲。
这样充分利用这个范例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不一样的表达。
二、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受认知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影响,五年级小学生对家乡现实状况可能关注不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二十年前家乡的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和现在家乡快速发展、进步的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变化,对家乡的环境面貌生活状况有一些感性认识,为习作积累素材。
三、教学目标
(一)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二)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三)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教学重点
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一)交流资料聊“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出本次习作话题,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设计意图】“家乡”是有地域特征的一个词,通过展示搜集整理的资料,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特点,也感受到了二十年这个时间段“变化”的内涵,为
接下来的畅想未来的“变化”找到了方向——想象要有所依托,想象要合理展开。
(二)阅读要求明“变化”
1.学生自主审题,勾画出本次习作中强调的地方。
2.设疑,启发学生提炼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审题,明确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了解本次习作要注意的两点:一是要注意“家乡”一词,想象的场景或事件要和“家乡”有关;二是要注意“二十年后”这个时间。
(三)大胆想象思“变化”
1.头脑风暴,大胆想象。
(1)思巨变
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你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家乡会有哪些变化?请将这些想象在纸上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来,看谁写得多,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念乡情
你最想看到家乡产生哪些变化?为什么希望它有变化,你希望它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想象,从思巨变到念乡情,引导学生明白想象要体现家乡特点,按照自己美好的心愿去关注家乡事物,展开想象,为后面的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展示交流,归纳整理。
教师以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类梳理想象的内容,选取不同角度来展示变化,为学生分段叙述提供方法,如环境变化、工作变化、生活变化……再结合这些变化进行分支细想,如: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宽想象的空间,使想象内容更为具体化,为学生分段叙述提供方法,为编写提纲作铺垫。
3.自我梳理,确定选材。
要不要把所有的想象都写进文中呢?你该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这样选呢?把你确定选择的内容填充到下面表格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想象内容进行梳理,进行材料的取舍,确定写作素材。
4. 质疑互评,合理想象
同桌互评——你觉得他的未来设想会实现吗?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互评,完善想象,以让学生明白,想象作文要大胆而有新意,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一定要立足“二十年后”这个时间,要有一定的依据。
质疑之后让学生以大胆合理为标准对材料进行再次确认。
(四)编写提纲串“变化”
1. 观察范例,指导编写。
(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范例,交流提纲都包括哪些内容。
然后共同归纳提纲的结构,包括题目、开头、中间和结尾。
(2)编写提纲要注意哪些方面?师生交流后,明确:
一是以什么顺序写,详写哪个变化,略写哪个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把想象的事情进行分类,每类要列举一个例子,做到只要看到提纲,就基本了解文章要写哪些内容;
三是提醒学生每一段都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各段合起来表达全文的中心。
2. 结合表格,练写提纲。
3. 互评互改,完善提纲。
小组成员根据以下问题来互评互改,完善提纲:
提纲结构是否完整?中间部分是否简洁明了?是否体现了分段叙述?
4. 展示提纲,示范引领。
(1)小组内推选写得好的提纲进行全班赏评,请写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提纲写作成功的原因。
(2)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组织学生评议并提出建议。
(3)提纲修改再升级。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提纲,要重点指导。
利用书中的“范例”,让学生进行观察、解读、理解,明白提纲所代表的就是习作的框架结构之后,再学着范例梳理自己的提纲,在互评互改中升级提纲逐步完善提纲。
(五)确定重点展变化
1. 怎样确定写作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2. 怎样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1)对比着写。
(2)追问着写。
(3)剪辑连接着写。
(4)点面结合着写。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
教师先引导学生筛选提炼写作重点,再指导学生把变化具象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完成习作,互评习作,并能按要求修改习作,乐于分享习作。
(一)根据提纲写“变化”
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习作情况,发现归纳问题。
(二)自评自改析“变化”
一是想象是否大胆合理;
二是是否突出了家乡这一主题;
三是有没有分段叙述,重点内容是否写具体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
所以自评自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重要方法,设计三个评价维度帮助学生学会评,立足改。
(三)展示习作叹“变化”
根据自评自改的三个维度,提供典型习作,指导学生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提供典型习作,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作文,取长补短。
(四)互评互改扬“变化”
1. 小组互评
2. 提出建议
3. 全班评议
4. 修改誊写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修改习作,能在同伴互助中提高习作的评价和修改能力,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过程,这是习作课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