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第4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文档
例2.2 图为机械位移系统。试列写质量m在外力F作用下 位移y(t)的运动方程。
解:
阻尼器的阻尼力:F1(t)
f
dy(t) dt
k
弹簧弹性力: F2(t)k(yt)
m
d2y(t) md2t F(t)F 1(t)F 2(t)
f
整理得:
d2y(t) d(y t)
md2t f
k(y t)F (t) dt
(3)对上述方程进行适当的简化,比如略去一些对系 统影响小的次要因素,对非线性元部件进行线性化等。
(4)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按照信号的传递顺序,在所 有元部件的方程中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到描述系统输入 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
(5)变换成标准形式,将与输入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右边, 与输出有关的各项放在等号左边,并且分别按降幂排列。
1
2
j
F(s)estds
2.3.2 常用信号的拉氏变换
1、单位脉冲信号
,t 0
(t) 0 , t 0
0 (t)dt 1 0
L [(t)]0 (t)e std t (t)d t 1 . 0
拉氏变换的积分下限可以是0-,0,0+三种。
2、单位阶跃信号
f (t)
1,t 0 0,t 0
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一般形式
ddtnnc(t)a1ddtnn11c(t)an1ddtc(t)anc(t) b0ddtm mr(t)b1ddtm m11r(t)bm1ddtr(t)bmr(t)
2.2.3 非线性元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严格地说,实际控制系统的某些元件含有一定的非 线性特性,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非常困难。如果 某些非线性特性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可以用线性系 统模型近似,称为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ppt课件
R
dq dt
1 C
q
ur
模拟技术:当分析一个 机械系统或不易进行试 验的系统时,可以建造 一个与它相似的电模拟 系统,来代替对它的研 究。
令uc=q/C
LC
d 2uc dt 2
RC
duc dt
uc
ur
ppt
11
2.2.5 电枢控制的直流电动机
if=常数
ua ia
Ra Ea
M
La
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典型的机电转换装置。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ppt
K m y(t)
5
(3)按牛顿第二定律列写原始方程,即
d2y
F F (t) Fk (t) Ff (t) m dt 2
(4)写中间变量与输出量的关系式
F(t) K
Fk (t ) ky
dy Ff (t) fv f dt
(5)将以上辅助方程式代入原始方程,消去中
t a
aX
(as)
8)卷积定理
X1 ( s)
X2(s)
L
t
p0pt x1(t
) x2 (
)d
22
4.举例
例2-3 求单位阶跃函数 x(t)=1(t)的拉氏变换。
解:X (s) Lx(t) est dt 1 est 1
0
s 0s
例2-4 求单位斜坡函数x(t)=t的拉氏变换。
解: X (s) Lx(t) testdt 0
2.1.3 数学模型的类型
1)微分方程:时域 其它模型的基础 直观 求解繁琐
2)传递函数:复频域 微分方程拉氏变换后的结果
3)频率特性:频域
分pp析t 方法不同,各有所长
(推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eo
1 C
idt
I(s)Ei(s)Eo(s) R
Eo( s )
I( s ) Cs
(2)画出各元部件的方框图
E i(s)
-
E o(s)
1
I(s)
R
21
I(s)
1 Cs
C (s)
(3)从相加点入手,按信号流向依次连接成完整 动态结构图。
E i(s)
-
1
1
E o(s)
R
Cs
22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使结构图更简 洁,并最终可以得到只有输入、输出和传递 函数的最简形式。
1
G 2(s)
-
G1(s)
G2(s)
C(s)
29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交换或合并比较点原则
R3
R1
R2
R3
C
R1
C
R 2 30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因为 C(s) E1(s) R3(s) R1(s) R2(s) R3(s) R1(s) R3(s) R2(s)
内反馈线消除规则 内反馈线消除的规则是,消除内反馈前后保 证输入,输出信号关系不变。使用的方法可 以是前面介绍的结构图等效变换规则。
R(s)
G1(s)
G 2(s)
--
-
H 1(s)
+
G3(s)
C(s)
H 2(s)
35
8.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无论是电气元件、液压 元件、机械元件,还是气动元件,只要数学 模型相似,其动态性能必然相似。
通常,把具有低阶简单因子的数学模型称为 典型环节,如:比例环节、积分环节、理想 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二阶微分 环节。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课件
液位控制系统
总结词
建立液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详细描述
液位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化工、水处理等领域,如反应釜 、水塔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描述液位控制系统的 动态特性,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 。
总结词
分析液位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详细描述
与温度控制系统类似,稳定性也是液位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能指标之一。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可以判断液位控制系统 是否稳定,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阐述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通过传 递函数,可以方便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和频率特性等。传递函数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核心 概念之一,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
方框图
总结词
介绍方框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在控制系统 中的作用。
详细描述
方框图是一种用图形表示控制系统的方法, 它直观地展示了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 互关系和信号流向。通过方框图,可以方便 地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如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方框图是工 程实践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尤其在复杂控制
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03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ppt课 件
CONTENTS
• 控制系统概述 •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 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控制系统的定义
详细描述
控制系统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使系统达到某一目标 状态。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受控对象和反馈装置等组成,其目的是使受控对象 按照设定的状态或目标运行。
《控制系统模型》课件
离散时间模型
总结词
描述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行为
详细描述
离散时间模型是针对离散时间系统建立的数学模型,它描述了离散时间系统的动态行为 。离散时间模型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或离散状态方程的形式,适用于数字控制系统的分析 和设计。离散时间模型与连续时间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在离散时间
模型中,需要特别考虑采样周期和量化误差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要点一
总结词
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动态特性,利用数学工具建立系 统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基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明确了系统的输入、输出和动态特性后,需要利用数学 工具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可以通过建立传递函数、状 态方程、频率响应等数学表达式来实现。建立的数学模型 应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为后续的控制系统的分 析和设计提供基础。同时,建立的数学模型也可以用于仿 真实验和预测系统的性能。
02
控制系统模型的种类
传递函数模型
总结词
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传递函数模型是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它描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传递关系,通常用于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传递函数采用复数形式,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状态空间模型
总结词
描述系统状态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模拟实验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际系统 的运行情况,对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进行测试和验证。
优化算法
利用系统模型可以对控制算法进行优化,通过模拟实验来测试和改 进算法的性能,提高控制系统的效率和精度。
方案比较
通过建立多个系统模型,可以对不同的控制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 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实施。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课件.ppt
t
s0
..
位移定理
L[ f (t 0 )] e0s F (s)
卷积定理
t
F1(s)F2(s) L[ 0 f1(t ) f2()d] f1(t ) f2() f1(t) f2(t)
拉氏反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F(s)
B(s) A(s)
b0sm b1sm1 sn a1sn1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内容与重点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介绍了 建立控制系统数 学模型和简化的 相关知识。包括 线性定常系统微 分方程的建立、 非线性系统的线 性化方法、传递 函数概念与应用、 方框图及其等效 变换、梅逊公式 的应用等。
dx2
x0
(x x0 )2
y
y0
f
(x)
f
(x0 )
df (x) dx x0
(x
x0 )
具有两个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
y K x
y
f
(x1, x2 )
f
(
x10
,
x
20
)
f
( x1 , x1
x
2
)
(
x1
0
a0
d dt n
n
c(t)
a1
d dt n1
n1
c(t)
aΒιβλιοθήκη 1d dtc(t)
anc(t)
b0
d dt m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θ max
θ
+
u (t )
其中:E—电位器电源电压;
U ( s) E G( s) = = = Kp Θ( s ) θ max
θmax—电位器最大工作角。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一对与上面相同的 电位器可 (t ) − u2 (t ) = K p (θ1 (t ) − θ2 (t )) = K p ∆θ (t )
U ( s) G( s) = = Kp ∆Θ( s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放大器:
R1 G( s) = − = Ka R0
Ua (s) = Ka ⋅ ∆U (s)
R1 U R0 Ua
, )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直流电动机:
La ua ia Ra Ea M
u (t ) ± r (t ) U ( s ) ± R( s)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4、方框(或环节):表示对信号进行的数 学变换,方框中写入元部件或系统的传递 函数。
方框与实际系统中的元部件并非一一对应。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二、结构图的建立
2 2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系
NJUST AUTOMATION
各典型环节名称: 比例环节:K τ 一阶微分环节:s + 1 2 2 τ 二阶微分环节: s + 2ξτs + 1 1 积分环节: s 1 惯性环节: Ts + 1 1 二阶振荡环节: T 2 s 2 + 2ξTs +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优秀课件 (2)
线性微分方程
时间响应
性能指标
傅
里
拉氏变换
拉氏反变换
叶
传递函数
估算 估算
变
换
S=jω
频率特性 计算 频率响应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1、微分方程的列写步骤
输入r(t)
a0
dnc(t) dtn
a1
dn1c(t) dt n 1
an1
dc(t) dt
anc(t)
b0
dmr(t) dtm
b1
dm1r(t) dt m 1
写出相应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模型。
实验法 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
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法也称为系统辨 识。
数学模型的形式
Ø时间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a 0
d n c(t ) dt n
a1
d n 1c(t ) dt n1
a n1
dc(t) dt
a nc(t)
b0
dmr(t) dt m
+
Ra
La
if -
ia (t) Ua (t)
-
m
Jm fm
Ea
MC
+
Mm
ua
La
dia (t) dt
Raia (t) Ea
Ea Cem (t)
Mm (t)
Mc (t)
Jm
dm (t) dt
fmm (t)
Mm (t) Cmia (t)
整理得
JmLa
d
2 m
(t
)
dt 2
(L fa m
J
m
R
a
bm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实现某种规律性动态过程的机电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设计控制系统,我们需要学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对系统动态行为的精确描述,通常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表示。
这个模型是由系统的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法来建立数学模型,其基本形式是:x(t+1) = Ax(t) + Bu(t)
y(t) = Cx(t) + Du(t)
其中,x(t)为系统的状态向量,表示系统各输出量之间的关系;u(t)为输入量向量,表示系统受控的变量;y(t)为输出量向量,表示系统运行时的响应状态;A、B、C、D是系统常数矩阵,分别表示状态转移矩阵、输入特性矩阵、输出矩阵和直流通道矩阵。
这个模型允许我们对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好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通过模拟相应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检验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并找出有误差的地方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也能够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其设计和优化的基础和关键,
建立好数学模型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预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为进一
步进行仿真和实验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在学习和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注重数学模型的学习和应用,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编辑全文
r(t)
b1
d m1 dt m1
r(t)
bm1
d dt
r(t)
bm r (t )
c(t)是系统输出量,r(t)是系统输入量,参数是常系数。
性质:满足叠加原理
6
3. 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环节,列写各环节的 输出输入的数学表达式。
利用适当物理定律—如牛顿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s2 2
n 1 2
e nt
s in( n
1 2t)
n2 s 2 2n s n 2
12
4、拉氏反变换
查表实现
f
(t )
1 2pj
s j F ( s )e st ds
s j
F(s)化成下列因式分解形式:
F (s) B(s) k(s z1)(s z2 ) (s zm ) A(s) (s s1)(s s2 ) (s sn )
设双变量非线性方程为:y f (x1,, x工2 ) 作点为
则可近似为:
y K1x1 K2x2
y0 f (x10 , x20 )
x1 x1 x10 x2 x2 x20
K1
y x1
| , K x1x10
2
x2 x20
y x2
|x1 x10
x2 x20
[注意]: ⑴上述非线性环节不是指典型的非线性特性(如间隙、饱和特 性等),它可以用泰勒级数展开。 ⑵实际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点附近。 ⑶变量的变化必须是小范围的。其近似程度与工作点附近的非 线性情况及变量变化范围有关。
◆F(s)中具有单极点时,可展开为
F (s) c1 c2 cn
s s1 s s2
s sn
第6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7:12
25 / 32
系统仿真
八、模型的连接(3)
G(S)
H(S)
3、反馈连接 feedback() ,cloop()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控制系统的反馈连接
(s)
G(s) 1 G( s) H ( s)
MATLAB提供了feedback()函数,用来求取反馈连 接下总的系统模型。 调用格式: [nc,dc]=feedback(n1,d1,n2,d2,sign) 17:12 sys=feedback(sys1,sys2,sign) 26 / 32
系统仿真
其中: sys1:前向通道模块的LTI对象。 sys2:反馈通道模块的LTI对象。 sign为-1表示负反馈,+1表示正反馈,缺 省时代表负反馈结构。 sys:总的系统模型。
17:12
27 / 32
系统仿真
当上图中H(s)=1时,称为单位反馈或输 出反馈。该种情况下总的系统模型还可用 以下命令。 [nc,dc]= cloop(n1,d1,sign)
六、模型之间的转换(1)
TF模型 [num,den] zp2tf
tf2ss
tf2zp
zp2ss ss2zp
ss2tf
SS模型 [A,B,C,D]
ZPK模型 [Z,P,K]
三种模型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
17:12
15 / 32
系统仿真
SS模型←→ TF模型
[A,B,C,D]=tf2ss(num,den) [num,den]=ss2tf(A,B,C,D,iu)
格式1:输入TF模型的参数向量num、den,返回 SS模型的参数矩阵a、b、c、d。 格式2:输入SS模型的参数矩阵a、b、c、d,返回 TF模型的参数向量num,den,其中参数iu指明 是第几个输入。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传递函数2-1 拉普拉斯变换的数学方法拉氏变换是控制工程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法,其优点是能将时间函数的导数经拉氏变换后,变成复变量S的乘积,将时间表示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表示的代数方程。
一、拉氏变换与拉氏及变换的定义1、拉氏变换:设有时间函数,其中,则f(t)的拉氏变换记作:称L—拉氏变换符号;s-复变量; F(s)—为f(t)的拉氏变换函数,称为象函数。
f(t)—原函数拉氏变换存在,f(t)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狄里赫利条件):1)在任何一有限区间内,f(t)分断连续,只有有限个间断点。
2)当时,,M,a为实常数。
2、拉氏反变换:将象函数F(s)变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原函数f(t)的过程。
—拉氏反变换符号关于拉氏及变换的计算方法,常用的有:①查拉氏变换表;②部分分式展开法。
二、典型时间函数的拉氏变换在实际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所需的输入信号常可化简成一个成几个简单的信号,这些信号可用一些典型时间函数来表示,本节要介绍一些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
1.单位阶跃函数2.单位脉冲函数3.单位斜坡函数4.指数函数5.正弦函数sinwt 由欧拉公式:所以,6.余弦函数coswt其它的可见表2-1:拉氏变换对照表三、拉氏变换的性质1、线性性质若有常数k1,k2,函数f1(t),f2(t),且f1(t),f2(t)的拉氏变换为F1(s),F2(s),则有:,此式可由定义证明。
2、位移定理(1)实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对任一正实数a有, 其中,当t<0时,f(t)=0,f(t-a)表f(t)延迟时间a. 证明:,令t-a=τ,则有上式=例:, 求其拉氏变换(2)复数域的位移定理若f(t)的拉氏变换为F(s),对于任一常数a,有证:例:求的拉氏变换3、微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f(0+)由正向使的f(t)值。
证:同理可推广到n阶:当初始条件为0时,即则有4、积分定理设f(t)的拉氏变换为F(s),则,其中时的值。
自动控制原理(数学模型)精选全文完整版
t 0
s
证明:由微分定理 df (t) estdt s F (s) f (0)
0 dt
lim df (t) estdt lim s F (s) f (0)
s 0 dt
s
左 df (t) limestdt 0 0 dt s
lim
s
s F(s)
f (0 )
0
f
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例5 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
y( x ) E0 cos[x(t )]
解. 在工作点(x0, y0)处展开泰勒级数
y( x)
y(x0)
y( x0 )( x
x0 )
1 2!
y( x0 )( x
x0 )2
取一次近似,且令
y(x) y(x) y(x0) E 0 sin x0 ( x x0 )
1
s(s a)( s b)
f
lim
s0
s
ss
1
as
b
1 ab
例12
Fs
s2
ω ω2
f sinωt t
lim s
s0
s2
ω ω2
0
3 用拉氏变换方法解微分方程
系统微分方程
y(t) a1 y(t) a2 y(t) 1(t)
y(0) y(0) 0
L变换
(s2
a1s
a2 )Y (s)
0
1 1
1 1 2 j
2j
s
j
s
j
2j
s2
2
s2
2
2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1)线性性质 La f1(t) b f2(t) a F1(s) b F2(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u(t ) u(t ) RC r (t ) dt
把上述公式中的u换成c表示,则有
dc(t ) c(t ) RC r (t ) dt dc(t ) RC c(t ) r (t ) dt
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一般形式如下:
d n c(t ) d n 1c(t ) dc(t ) a0 a1 ... an 1 an n n 1 dt dt dt d m r (t ) d m 1r (t ) dr(t ) b0 b1 ... bm 1 bm m m 1 dt dt dt
4( s 2)( s 2 6s 6) 2 G( s) s( s 1)3 ( s 3 3s 2 2 s 5)
》num=4*conv([1,2],conv([1,6,6],[1,6,6])); 》den=conv([1,0],conv([1,1],conv([1,1]conv([1,1],[1,3,2,5])))); % conv内部只能含2个变量,但可以嵌套使用
式中 a, b 为实常数,m <= n
二、脉冲传递函数模型
C ( z ) b0 z m b1 z m 1 ... bm 1 z bm G( z) R( z ) a0 z n a1 z n 1 ... an 1 z an
此为上述差分方程进行z变换后对应的脉冲传递函数 通用模型,与连续系统中的G(s)完全类似。 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可以通过Matlab互相转换。即
求得传递函数
• 把上述推导传递函数公式中的U换成C表示,则有
U( s ) 1 G(s) R ( s) 1 RCs C( s) 1 G(s) R ( s) 1 RCs 1 C( s) 1 G( s) .......... .( 4) R ( s) RCs 1 Ts 1
k为系统增益,zi为零点,pj为极点 在MATLAB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即: z=[z1,z2,…,zm] p=[p1,p2,...,pn] k=[k] 注意:分子分母都是因式相乘的形式简称为zpk型
四、部分分式展开
• 控制系统常用到并联系统,这时就要对系统函数进行分解, 使其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单元的和的形式。 0.25i 0.25i 2 G( s) 2 s 2i s 2i s 1 • 函数[r,p,k]=residue(b,a)对两个多项式的比进行部分展开, 以及把传递函数分解为微分单元的形式。 • 向量b和a是按s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部分分式展开 后,余数返回到向量 r,极点返回到列向量 p,常数项返 回到 k。 • [b,a]=residue(r,p,k)可以将部分分式转化为多项式之比 p(s)/q(s)。(与residue(b,a)互为逆转换) • residue 数学术语-余数、留数。 • 部分分式形式可简称为rpk型。注意!勿与zpk型混淆。
原式:
4( s 2)( s 2 6 s 6)2 G( s ) s( s 1)3 ( s 3 3s 2 2 s 5)
3) 零极点增益模型2: 借助ZPK(z,p,k)函数来处理
( s 0.1)( s 0.2) G( s) ( s 0.3) 2
》z=[-0.1,-0.2]; p=[-0.3,-0.3]; k=1;
4)部分分式展开处理:
用函数residue处理
2s 3 9s 1 G( s ) 3 s s 2 4s 4
》num=[2,0,9,1]; 》den=[1,1,4,4]; [r,p,k]=residue(num,den) 》 r= p= 0.0000-0.2500i 0.0000+0.2500i -2.0000 0.0000+2.0000i 0.0000-2.0000i -1.0000
在MATLAB中,系统状态空间用(A,B,C,D)矩阵组表示。
常用格式:sys=ss(a,b,c,d)
对应A,B,C,D
sys=ss(a,b,c,d,’Pt1’,Val1,’Pt2’,Val2….) 状态空间模型一般简称为SS型
六、传递函数描述综合例
1)分子分母多项式型
12 s 3 24 s 2 20 G( s ) 4 2s 4s 3 6s 2 2s 2
4.3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描述
一、差分方程模型 a 0c(k n) a1c(k n 1) ...
an 1c(k 1) anc( k ) b 0 r (k m) b1r ( k m 1) ... bm 1r (k 1) bmr (k )
》sys1=zpk(z,p,k) Zero/pole/gain: (s+0.1) (s+0.2) --------------(s+0.3)^2 零极点形式 >> sys2=tf(sys1) Transfer function: s^2 + 0.3 s + 0.02 -----------------s^2 + 0.6 s + 0.09 多项式形式
式中 a, b 为实常数,m <= n
二、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对微分方程(3)两端做Laplace变换(参见下表)
du(t ) L r (t ) L u (t ) RC dt U ( s )(1 RCs) R ( s ) U ( s) 1 R ( s ) 1 RCs U (s) 1 G(s) R ( s ) 1 RCs
k= 2
0.25i 0.25i 2 结果表达式: G ( s) 2 s 2i s 2i s 1
5) 状态空间模型
1 6 9 10 4 6 3 12 6 8 2 4 x u x 4 7 9 11 2 2 5 12 13 14 1 0 0 0 2 1 y x 8 0 2 2 用Matlab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a=[1 6 9 10; 3 12 6 8; 4 7 9 11; 5 12 13 14]; 》b=[4 6; 2 4; 2 2; 1 0]; 》c=[0 0 2 1; 8 0 2 2]; 》d=0; 》sys=ss(a,b,c,d) 结果见ess1.m实际运行
注意:1.式中正斜两种字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R的含义是不同的; 2.T=RC=1.4 x 0.32=0.448
连续系统LTI的传递函数模型一般形式如下:
C ( s ) b0 s m b1s m 1 ... bm 1s bm G( s) R( s ) a0 s n a1s n 1 ... an 1s an
G(s)G(z)
与LTI系统完全类似,MATLAB传递函数 模型生成命令中用是否包含采样周期选项来区 分所处理的系统是不是脉冲传递函数,即离散 系统。 在离散系统中,若没有指定采样周期,则 应用-1或[ ]来代替,不能空缺。
例:4.2六1)中的传递函数例题
12 s 3 24 s 2 20 G( s ) 4 2s 4s 3 6s 2 2s 2
例
电路图如下,R=1.4欧,C=0.32法,初始状态: 电流i(t)为零,电容电压u(t)为0V,t=0时刻 接通电压r(t),求出系统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u (t ) r (t ) Ri(t )......... .(1) du(t ) i (t ) C .......... ......( 2) dt (2) (1) du(t ) u (t ) r (t ) RC dt du(t ) u (t ) RC r (t ).....( 3) dt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0不等于零, 这时系统在MATLAB中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 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和 den表示。 num=[b0,b1,…,bm-1,bm] (numerator) den=[a0,a1,…,an-1,an] (denominator) 注意:1.它们都是按s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4.1
控制系统的分类
• 按系统性能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 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确定系统和不确定系统。 • 按控制目标分:定值系统和随动系统 1、线性连续系统:用线性微分方程式来描述,如果微分方程 的系数为常数,则为定常系统;如果系数随时间而变化, 则为时变系统。我们讨论的系统主要以线性连续定常(时不 变)系统(LTI)为主。 2、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离散系统指系统的某处或多处的信号 为脉冲序列或数码形式。这类系统用差分方程来描述。 3、非线性系统:系统中有一个元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为非线 性的系统。 4、随动系统:仿形加工,跟踪系统(循迹、清淤、雷达)
五、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方程与输出方程的组合称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又称 为动态方程,经典控制理论用传递函数将输入—输出关 系表达出来,而现代控制理论则用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来表达输入—输出关系,揭示了系统内部状态对系统性 能的影响。u-输入变量,y-输出变量,x-状态变量
x Ax Bu
y Cx Du
第四章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描述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有着相当重要的 地位,要对系统进行仿真处理,首先应当知道系统的数学 模型,然后才可以对系统进行模拟。同样,如果知道了系 统的模型,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器,使 得系统响应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
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数学模型形式有:传递函 数模型(系统的外部模型)、状态方程模型(系统的内部模 型)、零极点增益模型和部分分式模型等。这些模型之间都 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
2.分子分母都是多项式的形式简称为 t f 型
三、零极点增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