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书法

合集下载

中国官方认可的十大国粹

中国官方认可的十大国粹

中国官方认可的十大国粹中国官方认可的十大国粹有书法、武术、中医、京剧、茶道、瓷器、汉服、围棋、剪纸与刺绣。

10.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

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很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中国最为突出的刺绣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除此之外,还有河南开封的汴绣、浙江杭州的杭绣。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汴绣、杭绣,可以合称为“中国六大名绣”。

09.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

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以后就有了剪纸。

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08.围棋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

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

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围棋属“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

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

中国的围棋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开来。

关于四大国粹的历史现状和研究报告

关于四大国粹的历史现状和研究报告

关于四大国粹的历史现状和研究报告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

国粹指的是一个国家固有的文化当中的精华,其中的中国国粹,指的是完全发源于中国本国,是中国文化当中的精粹。

一、中国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

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二、中国医学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三、中国武术
功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化”。

它讲究刚柔并济,
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四、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中国四大国粹介绍

中国四大国粹介绍

中国四大国粹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京剧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历史。

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功夫,武功和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楷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初探

武术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初探
方面的相似、 相近的特征。
关键词: 武术
书法 传统文化 特征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4一5643 ( 2006 ) 09一0016一03 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弛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有记载可考者, 当在汉末魏晋之间( 大约公元 2 世纪后半期至4 世纪 ) , 然而, 这并不是忽视、 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 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中国文字的滥筋 、 初具艺术性早期 作品的产生, 无不具有 自 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 尽管 早期文字— 甲骨文, 还有象形字, 同一字的繁简不同, 笔画多 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 均衡的规律, 以及用笔( 刀 ) 、 结字 、 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而且 , 在线条的组织 , 笔画的起止 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 笔致的意义。汉字最初叫 “ , 文” “ 字含有美饰的意思, 文” 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 “ 来给汉 文” 字定名, 说明汉字一开始就十分注意美饰, 具有艺术化的倾向。 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与大自 然的搏斗中, 就开始了观察 自 然 界, 表现自 然界的文化活动, 中国字是随着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文字不断演变和革新, 如 《 易经 系辞》 中说: “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由于生产生活实践的不断 深人, 人们不仅要使用有实用价值的文字, 而且还要富有艺术性 的书法, 为了适应这种要求, 书法家便从丰富的自 然界吸取感受 他们所有用的东西, 结合或融人哲学、 美学等其它艺术的文化来 充实 自己的笔法和感情。使书写达到优美境界, 而使作者的思 想、 个性以及时代精神, 皆融注于字里行间, 表露出独特的风格, 使观赏者一见而兴起审美的感情。 因此可以说, 先前书法艺术的 产生、 存在, 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 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 发展 、 擅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由此可见, 武术和书法的起源都来源于生产劳动, 加之两者 不断融人哲学、 美学、 中医、 宗教、 文艺、 社会、 经济、 民俗等多种 文化, 逐渐形成了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大体系, 成为东方的 两颗璀璨的明珠。 2 武术与书法艺术的同源性

中国书法中国茶道中国功夫

中国书法中国茶道中国功夫

中国书法中国茶道中国功夫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书法、茶道和功夫是三个独特而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书法、茶道和功夫的含义、历史、特点以及现代发展,以展示这三个传统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通过用毛笔和墨水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oracle骨刻写和金文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中国书法有五种基本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在每种字体中都有其独特的线条和结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甲骨文是在动物骨骼或龟甲上刻写的文字,而金文则出现在青铜器上。

这些最早的书法作品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上帝与神灵信仰以及历史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唐朝和宋朝时期,书法达到了巅峰,成为当时社会地位高尚的文化活动。

中国书法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气韵和艺术性。

书法家通过控制毛笔的力度、速度和灵活性,以及运用水墨的深浅和干湿,创造出优雅动人的艺术效果。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生命力和自由流动,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楷书的庄重稳健,还是草书的潇洒自如,中国书法都彰显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现代社会,中国书法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许多人学习书法,不仅是为了欣赏其艺术美感,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继续传承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二、中国茶道中国茶道是一种通过制茶、品茶和品味茶的仪式和方式。

茶道起源于中国,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国家的品茶活动相比,中国茶道注重的不仅是茶叶的口感和香气,更是茶文化的独特体验。

中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人早在唐朝时期就开始传承茶道文化,并发展出了各种茶器、茶具以及茶艺仪式。

书法与武术的文化心缘

书法与武术的文化心缘

书法与武术的文化心缘发布时间:2021-12-28T00:34:45.146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4期作者:张子猛[导读]张子猛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510050关键词:书法武术中华文化良能运动心灵心理书法与武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珍贵的遗产,至今源远流长,延绵不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两者都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由心所驱动,意领行为,书写人生,创造人类奇迹。

为何要提书法与武术这两种中华民族珍宝的核心关系,因为书法与武术既是心的行为表现;也是用心、运心、领心的人体本能运动,它们是良知良能运动1的继承者、传承者以及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一、书法与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书法与武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彰显出显著的地位和作用。

书法从本源定义,是古代史官修史的笔法及书写汉字的艺术,但是从人类文明史上认知非简单学术问题看,书法不是简单学术问题,乃中华文化的传播载体,在中华大地上,人们广泛的社会生活、宗教活动、语言文字的传承、思想文化的交流烙印着书法的足迹。

武术,字典的本意是中华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包括打拳和使用刀、枪、剑、戟等兵器技术,甚至古代长期称之为国术。

书法是以直接书写表现形式记录了人们历史年代的社会、人文现象,记录了时代风尚的变迁、情感的流露,以及书如其人书写人生。

武术是以直接搏击、健身表现形式展现人们格斗的智慧和强身健体的技艺、方法。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种奇特灿烂的文化,传承至今,多少英雄豪杰能文能武,他们承载着文化的精髓,肩负着保家卫国,创造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辉煌。

虽然存在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是它们核心皆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同心相连,被心所系,书表心意,武修心神,皆可强身健体。

1、从文明起点去窥见中华文化的根源研究中华文明起点、中华文化的根源,必须回到老祖宗老子的源头:老子自然法则的哲学观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杨式中平架太极拳

杨式中平架太极拳
承德市委常委、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刚
2013
年8 月6 日
Yangshizhongpingjiataijiquan
前 言
杨少侯嫡传杨式中平架太极拳,是鲜为人知的一个太极拳 架。国内外的太极拳爱好者中,习练杨式中平架太极拳的很 少,所习多是杨澄浦先辈定型并广泛传承的杨式大架太极拳。 杨少侯嫡传杨式中平架太极拳,系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 禅宗师,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架基础上,删去蹿蹦跳跃之势, 去掉不利于实战的高难度动作,融入武当派精髓练法,改革创 新,经其子杨班侯、杨健侯修订而成。因为受到当时 “封拳” 的影响,杨班侯、杨健侯兄弟二人,将此拳架只传授了杨家第 三代子侄和极少数弟子。所以,杨式中平架太极拳,在世上传 承不广。本书所述,就是杨少侯先辈传吴图南先生,吴图南先 生传授我的 108 式左右兼练中平架太极拳。 2012 年 6 月,拙作 《太极拳功法探要》一书,承蒙河北 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因该书涉及中平架太极拳的内容,一些 读者来电、来函,询问杨式中平架太极拳的内涵及练法。为了

杨式中平架
Yangshizhongpingjiataijiquan

地向不同方向倒去,一人撞到门上,一人撞到文件柜上,另外 两人撞到墙壁和办公桌上。好在各人并未受伤,大家哈哈大 笑。至此,我们这才真正领教了太极功夫的威力,对靳同志佩 服不已。 原来对靳同志所练的太极拳,只是有个梗概了解,但知之 不深。经过通读这本太极拳新作,感到该书较全面、细致地向 读者介绍了杨式太极拳发展至中期,杨式中平架太极拳功技水 平的基本面貌,确有较高的功法技术含量,并且注重从现代科 学角度进行充分的阐述。 靳同志退休后,致力于全市武术事业的发展。他抓基层武 协组织建设,发展中国武协会员,实现了各县 (市)武协组 织健全、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他义务教授、辅导太极拳爱好 者练拳,举办讲座答疑解惑;他组织本市武术比赛和对外参 赛、交流;他组织举办武术教练员、裁判员、中国武术段位制 系列教程套路培训班,提高了廊坊市的武术管理水平和技术水 平。使我市的武术管理工作、全民武术健身活动、传统武术的 挖掘和发展、武术竞技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现在,靳同志应一些拳友之要求,把所习杨式中平架太极 拳练法、心法、师门秘传内功秘钥、用法口诀、散手秘诀等, 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奉献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这对挖掘、 传承和光大中华武术传统珍贵遗产,是一个重要贡献。我相 信,凡太极拳爱好者通读此书后,会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对 于已经有一定太极拳功夫基础,正在深入研习传统杨式太极拳 的欲登高阶者,会有较大的指导、帮助作用。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西方古代传统文化元素赏析

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传统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筝、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水墨画)(工笔、写意)(花鸟、人物、山水)、敦煌壁画石狮、飞天汉服、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铜镜、水烟袋、鼻烟壶、筷子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麻将、牌九黄包车、长命锁、千层底、刺绣、丝绸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

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传统元素的应用,如龙凤纹样、万寿图、福字等等,这方面平面设计做了很多尝试。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运用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针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渊源和传承下来的客观存在的文化遗产。

而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

究竟有哪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呢?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也包罗很广,以下罗列了小部分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秦砖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代竹简、甲骨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如意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国画、敦煌壁画、石狮、唐装、筷子、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武术书法
中国武术书法
它们是发展上千年的艺术,自身拥有浓厚的底蕴与价值,并且各自包含的内容无比丰富,涉及许多学科。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分出许多流派,也正是由于这些流派完善了它们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些流派中国书法和中国武术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不管它们有多少流派,它们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

说起中国的武术与书法,那么何为中国的武术?何为中国的书法?武术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还有一种说法,它是以格斗套路和功法为运动形式的,也有的说:中国武术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载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它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文化标志,文化的存在控制着每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不仅决定着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历史一致性,也主导着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的各个方面,并以其特有的文化根性
决定着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各自独特的艺术本质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最深层意识的心理积淀,决定人们的学识修养,民族的性格气质,还有历史内涵的绵延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因而,武术与书法不但被‚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武术与中国书法共同的哲学指导思想‚从史前时期发展起来的‘天人合一’观以及人与自然相亲和、相协调的审美心理定势,
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门类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通感’现象,也使艺术、人生、哲学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融合.‛天人合一‛意思是‚天体‛与人体相互感应,‚天道‛与‚人道‛相互一致而且彼此反映(‚道‛指道理与运动法则).‚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代有很大的渗透作用,在各个领域中起作用.如政治、经济 (农业)、法律、军事等等,中医药和武术更是基本上根据‚天人合一‛建立理论的.‚这一思想在文学艺术中渗透也很深,主要变现为‘通自然,得天趣’,要求‘天真罄露’(即充分表现真性情),反对矫揉造作,甚至要求‘不落斧凿痕迹’‛书法艺术十分强调自然,如蔡邕在《篆势》中就用龟文、龙鳞、虫蛇、波涛鹰鸟、鸿鹄等大自然的物象来拟篆书.催瑷在《草书势》中用鸟兽、连珠、螳螂、山峰、腾蛇、波涛来拟草书.书法家从万物中汲取韵律美、姿态美、形式美,从而以刚劲、流畅、雄壮、优雅、粗狂、飘逸等诸线条构成笔下每一字. 这些要求都是书法中‚天人合一‛的外在气质,而‚天人合一‛的‚天真罄露‛则表现为书法家‚从龙体会书之神,从虎体会书之骨,从豹体会书之力, 从蛇体会书之气,从鹤体会书之精‛
从而使笔下的字构成更为生气盎然的生命单位,抒发情志. ‚
能移人情,乃书之至极‛.因此,‚鬼斧神工‛、‚巧夺天工‛这种赞语,就是要求人为达到‚天设地造‛那种自然的程度.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分别被誉为天下第一和第二行书作品, 是因为人们特别赞赏其‚天真罄露‛,即是真性情的自然表现,也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 武术中各种蕴涵技击意识的动作,不是空想出来的,它们不仅来自于人类的格斗行为,还来自于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实践活动.这正是中国武术‚天人合一‛的表现,即将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进行‚感性‛的分析,演绎成为构成武术的技术动作.如形意拳,它取动物之特长,像形取意,取法为拳,其基本拳法中的十二形拳,正是建立在12种动物特性的基础上,仿其法、效其技、进而演化而来的拳法.比如太极拳,其动作效法水之柔软.老子曰:‚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是柔软的,无定形的,因而能因形就势,随物赋形,变化莫测.故而,太极拳‚像水之形,取水之法,彰水之功‛。

通过从宏观的视角来分析武术与书法的历史进程。

我们会发现:武术与书法从写实的生存需要到实用主义的淡化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写意的历程展现着二者历史进程的一致性。

然而,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存在,武术与书法在历史进程中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中国武术比书法艺术有着更为广阔的包容力,它可以整合一切资源来服务于武术套路,并且所有的套路多而不滥,各具特色。

通过对武术与书法思想精神层面‚天人合一‛思想、‚阴阳对立统一‛、‚中庸和谐‛、‚克己修身‛等方面的探究,我们发现:武术与书法呈现出来的是传统文化精髓‚人‛的文化。

这种最深层意识的心理积淀,决定人们的学识修养,民族的性格气质,还有历史内
涵的绵延性,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因而,武术与书法不但被看作精神品质的投射,而且被看作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体现。

通过对‚武术与书法在表现形式上的互通性‛、‚武术与书法在艺术构思上的相通性‛、‚武术与书法在内在神韵的相通性‛三个方面的论述,武术及书法艺术在意象的世界里,书法和武术又一次融为一体了。

文武之间本没有鸿沟,它们是相息相通,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彼此融会完全可以相互激导和促进技艺的感悟和提高。

首先,作为‚中华文化思想最凝练的意象物化形态‛的书法艺术与武术既有着形的暗示与联系,也有着神的契合与沟通。

其次,在武术与书法的形式与内涵里,我们不但可以看到无数书法家和武术家的心血倾注,而且看到了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最后,在书法的章法和武术的套路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由点线变化和身体运动所产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或如行云流水,或如电闪雷鸣,或如龙蛇惊骇,或如江河奔腾……蕴含着难以言表的美。

他们之间的沟通除了以上几方面之外,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沟通不是具体的沟通,也不是简单的个别词句的近似,而是一种意象沟通。

通过意象思维,我们就会发现武术与书法是那样的贴近;通过意象思维,我们就会发现:
在意象的王国里,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与世间的万事万物都联系起来了,就会感到一切事物都在作书,都在练武,所有的事物也都是‚武‛,都是‚书‛,那是一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惬意,是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