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的第6、7段。
2.领略作者写济南的水及其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雪后山景的美。
济南的水又有何特点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
(出示课件34)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自由朗读第6段,说说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35、36)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文字,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1:绿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学生2: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清、亮清澈透明2.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语句呈现1:(出示课件37)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预设: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水的温暖多情,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语句呈现2:(出示课件38)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预设:用“蓝水晶”比喻蓝汪汪、清亮亮的天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空的晴朗。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出示课件39)(师生讨论,学生抢答。
)学生1:这是济南代表性的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学生2: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
也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城中也是“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学生3: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处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2.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出示课件40、41)(师生讨论,学生抢答。
)学生1:不可以。
学生2:“济南的冬天”以“冬天”为中心词,读者见此马上会生出对冬天的感受: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凌,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
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冬天的济南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最新整理《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最新整理《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由于是承接着上文,这里的“妙”,便是相对于小山而言的;那么请问,“妙”在哪里?(学生思考、讨论、发言)下面的教学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1、朗读“最妙的是下小雪啊……”。
2、凭语感和直觉找出似有讲究的用词,并选择两三处加以点评。
预计:青黑、顶、镶、露、微黄、斜射、害了羞、微微露出……3、整体感知,投影:顶着、露着、微微露出、微黄、斜射、害了羞矮松、(一髻儿)白花、银边、花衣、风儿、肌肤、薄雪、粉色下点(小雪)、(雪)厚点、一点(肌肤)、那点(薄雪)、露出点(粉色)(读读上面三组词语,并使用叠词,谈谈雪后的小山留给我们的印象)——小小的、窄窄的、微微的、淡淡的、薄薄的、轻轻的、柔柔的、静静的、暖暖的……而这一切,无不与“小山”与“小雪”的特点有关。
这两者相遇,究竟发生了什么呢?4、问题聚焦:这段逻辑依然有趣,投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_____那些小山太秀气。
提问1、本段首尾两句有何关联?——关系:照应。
提问2、在横杠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写关联词语:因为。
提问3:“那些小山太秀气”,是指雪后的小山,还是雪前的小山?——只要我们不犯糊涂,就能从上面这个句子中发现,那是雪前的小山、素颜的小山。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教案首页教材版本人教版学段七年级学科语文章节第三单元课题名济南的冬天课时第二课时执教教师单位教师姓名教学目标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时间安排一课时课后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活处理。
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
(特征)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三、自由探究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品3篇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1、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带给人们的美好感觉。
2、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发现它独特的美。
3、欣赏并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语言技巧。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
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注意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成良好的语感。
教学设想:《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应该是要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把教学重点落到老舍先生的高明之处就是能够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写法上。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又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就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
二、了解作者及其作品1、先由学生介绍他们了解的老舍以及他的作品和语言风格。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戏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
被誉为“人名艺术家”。
2、教师结合学生介绍作适当补充,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课将继续听取学生们对于冬天的猜测和想象,并通过图画和文字,以及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形式探究冬天的美景及生活常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表达有关冬天的一些基本词汇和短语;2.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力,快速准确辨认文本中的图片,并表达出他们的理解;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讲述自己对冬天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互动意识。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1.呈现和导入(1)上一节课老师让学生们画出他们心中的冬天,本节课将以学生的作品为切入点,让他们逐步了解冬天的美景和生活常识。
(2)探讨冬天常见的景象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冬天的图片,例如:结冰的湖泊,雪地运动,树枝上挂着的晶莹剔透的冰柱,戴着帽子的人们走在街上……然后让学生们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3)小组合作老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抽到一幅卡片,然后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观察和合作,快速准确地找到图片相应的描述文字,并一起讲述对于这一景象的理解和感受。
2.巩固和拓展(1)让学生们制作海报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自行设计海报,并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培养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延伸到书面表达上,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2)课堂展示和讨论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并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同时邀请别的小组提出问题、点评和建议,互相交流和学习,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合作与互动。
三、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冬天的美景和生活常识,而且锻炼了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了他们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受益终身本节课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为主线,通过展示、描述、讨论和制作海报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了解冬天中的美景和生活常识,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能力。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2.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引出这节课内容。
2.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掌握句子赏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赏析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PPT,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都已经游览了一遍老舍先生笔下非同凡响的“济南的冬天”,我想请一个“小导游”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新课学习全班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回答一下的问题。
(10分钟)1. 为什么这一段一开始就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究竟“妙”在哪里?(和学生一起分析重点语句,找出答案)妙在雪色妙在雪光妙在雪态这里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了什么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这幅美丽的雪后小山图?山上——矮松——一髻儿白花(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镶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露粉红色空间顺序(从上到下)(在黑板上作画,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点)2. 为什么作者把“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这场景比作“日本看护妇”?作者把此比作大家都熟知的细致周到的护士,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写出了雪后小山的温柔。
3.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句话里面的“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好。
“镶”字给冬天增加美感,给小山增添了美感。
4.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水呢,()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chéng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青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藻.()chéng()清2.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3.文中“贮蓄”的“贮”的正确解释是()A.收藏;收获B.储存;积存C.储蓄(钱财)4.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
B.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D.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动者精神更加丰富深刻。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B.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案

课后作业
活动一、
1.简单介绍一下作者老舍。
2.字词的默写
3.检查练习: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文章在描绘冬天水的特点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活动二、再读品析
1.学生研读第四段与第六段,比较不同,体会写景方法。
2.归纳文中的表现手法。(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活动三:
请找出文段中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也可对整段文字进行赏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至少一点)
赏析:准确贴切地运用动词“晒”“睡”“唤醒”,赋予济南老城人的情态(拟人),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更能表现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任务四、拓展延伸
说说你对济南城的印象,假如你是导游,冬季带游客去济南,请设一下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泉城济南来旅游,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济南的景色。济南山灵水秀,人材辈出,历代文人都来过这里,唐代著名诗人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济南一直有“泉城”的美称,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扬”之誉。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就让我们怀着好奇心,一起走进济南吧。
温馨提醒:
1.巧用生动的词语(动词.形容词等)。
2.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特殊的句式。
3.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活动四:
说说你对济南城的印象,假如你是导游,冬季带游客去济南,请设一下导游词。
活动五:
第一部分(1)济南是块宝地:温晴(对比)线索
第二部分(2.3.4.5)济南的山水美如画
2.阳光下的小山:可爱(拟人.比喻)
2.对比,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2.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2、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作者写作意图。
2.赏析句子。
3、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用你的话描述一下冬天?
2.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其他人写的冬天有什么不同?
四、参考资料
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
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
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此外,《济南的冬天》也跻身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散文作品,并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学散文之一。